有机质类型评价标准

合集下载

水中有机质检测标准

水中有机质检测标准

水中有机质检测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指标:
1. 化学需氧量(COD):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特别是有机物)数量的指标,反映了水中有机物和部分无机物的含量。

饮用水的标准通常规定COD≤15mg/L。

2. 总有机碳(TOC):是总有机碳的简称,表示水中溶剂性和悬浮性有机物含碳的重量,是水质检测评价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依据。

标准规定耗氧量的限值为3mg/l,特殊情况下不超过5mg/L。

3. 生化需氧量(BOD):表示在一定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微生物对水样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溶解氧量,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含量。

水质标准通常规定BOD5≤5mg/L。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指标,如pH值、色度、浊度、总固体(TDS)、电导率、SDI等,也可以用于评估水质的有机质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指标的具体数值可能会因地区、国家、行业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参考。

同时,对于水质的评估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以得出全面的结论。

有机质成熟度

有机质成熟度
有机质丰度指标主要有:有机碳含量、岩石热解参数、氯仿沥青 “A”和总烃含量等。
1. 有机碳含量(TOC):
实验测定的有机碳含量实际是残余有机碳的百分含量。由于转化为 烃的有机碳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它基本上仍能代表生油的物质条件,有 机碳含量越高,表示生油的物质基础越好,反之易然。
①粘土岩为0.5% 生油岩的有机碳含量最小值一般是: ② 碳酸岩为0.1%
(三)有机质成熟度:
有机质必须经过成熟作用方能形成石油和天然气, 成熟作用的水平决定着生成物的性质和数量。用于研究
成熟度的方法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1. 使用光学方法测定生油岩有机质的成熟度: (1) 孢粉和干酪根的颜色: 孢粉和干酪根的颜色随有机质成熟度的增强而加深。 未成熟时,孢粉和干酪根的颜色以黄色为主;
(二)有机质类型:
有机质的类型不同,岩石的生油潜力不同。有机质 的光学类型、化学类型以及各种类型的生油潜力,在前 面我们已谈过了,在此不在赘述。 此外,干酪根的类型,还可根据生油岩热解参数氢 指数IH和氧指数IO加以划分: 氢指数=干酪根热解烃(S2)/ 有机碳 氧指数=二氧化碳(S3)/ 有机碳 两参数与干酪根的化学分类参数H/C和O/C比相当, 也可用来划分、确定有机质的类型,同样将干酪根划分 为 Ⅰ、Ⅱ和Ⅲ 型三种类型。
2. 使用干酪根红外光谱研究有机质的成熟度:
未成熟阶段:红外 光谱图上表现为含氧官 能团逐渐消失。即 C=0 官能团由①到③逐渐消 失。 在成熟阶段:红 外光谱的脂肪键逐渐减 少,即C=H官能团由④ -⑤,对应的 3个脂肪族 谱峰逐渐消失。 准变质阶段。只 在光谱图上留有C=C芳 核。
C—O
3. 使用热解方法测定成熟度
但应注意的是:并非有机碳含量愈高的岩石即为生油量愈大的岩石, 这是因为生油量的大小还取决于有机物向石油的转化程度。因而有机物的 数量如果同时使用有机碳和烃/有机碳(即烃在每克有机碳中的毫克数)来 表示,则更具有实际意义。

关于有机质成熟度指标的评述

关于有机质成熟度指标的评述

-3-

2.4 牙形石色变指数(CAI)
牙形石是一种形体还不清楚的海相动物的硬质微体化石,广泛分布在寒武纪到三叠纪海 相地层中,在海相碳酸盐岩中尤为丰富。Epstein 等(1977)认为牙形石的颜色变化直接同其 埋深和持续的有效埋藏时间有关,可以与其他有机质成熟度指标对应。他们认为牙形石颜 色热变同温度和受热时间成函数关系,可用阿伦尼乌斯方程及其坐标加以表示。只要知道 含牙形石地层的持续有效埋藏时间和 CAI 值,即可在阿伦尼乌斯坐标图上读出牙形石经历 的最高古地温。由于牙形石分布广,CAI 的分析成本低,所以深受石油地质人员的重视(蒋 武等, 1999; 祁玉平和祝幼华, 2000; Gawlick et al., 2000; Harris et al., 2000; Garcia et al., 2001; Rasmussen and Smith, 2001; Orchard, 2002; Repetski et al., 2002; Brime et al., 2003; 武桂春等, 2004)。但是 CAI 与镜质体反射率 Ro 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各家看法不一,所以 CAI 只能作为 半定量化的指标来使用(周希云, 1992)。
Sweeney 等(1990)的模型是建立在多个平行的一级化学反应,其速率常数满足 Arrhenius 方
程,并且活化能分布的范围较宽,这种模型计算的结果也反映了反应在初始时很快,而后
逐渐达到稳定。压力在镜质体成熟演化中的作用不是很清楚,一般认为压力与后期出现的
各向异性有关(Durrand 等, 1986),但周中毅等(1992)发现生油岩承受的流体压力会抑制镜质
Ro = 0.3195 + 0.6790 Rb
(1)
相关系数 r = 0.98。他们对四川盆地 18 条剖面 26 对不同演化程度的样品的镜质体反射率和

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

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

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土壤的肥力、保肥性、透水性、通气性和保水性,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合理评价土壤有机质含量,对于科学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标准是根据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来制定的,下面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规定,我国将土壤有机质含量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优质土壤、良质土壤、中质土壤、次质土壤和劣质土壤。

其中,优质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大于3%,良质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在2-3%之间,中质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在1-2%之间,次质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在0.5-1%之间,劣质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小于0.5%。

这些标准是根据土壤肥力和适宜种植作物的需求来确定的,可以作为土壤肥力评价和施肥指导的依据。

其次,根据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也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耕地土壤,我国规定了不同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包括农田、果园、林地等)和土壤类型(包括红壤、黄壤、黑土等),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需要。

另外,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还与土壤类型密切相关。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有机质的含量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对于砂质土壤和壤土,其有机质含量标准相对较低,而对于粘质土壤和腐殖质土壤,其有机质含量标准相对较高。

这是因为不同类型的土壤在肥力和作物生长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根据土壤类型来确定相应的有机质含量标准。

总的来说,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是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需求来确定的,它直接关系到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对于科学施肥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在进行土壤肥力评价和施肥指导时,需要根据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来合理评价土壤有机质含量,以保证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需要。

基质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最低标准

基质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最低标准

基质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最低标准基质PH是指土壤或者培养基的酸碱度,通常用pH值来表示,pH值的取值范围为0-14,其中pH值小于7的为酸性,pH值大于7的为碱性,pH值等于7的为中性。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pH值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不同的作物来说,其最适宜的土壤pH值是不同的,pH值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有机质是指土壤中含有的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包含了植物和动物的残体及其分解产物。

有机质对于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生物学性质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有机质的含量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既能够提高土壤的保水性、透气性和保肥能力,又能够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高土壤的肥力。

碱解氮是指在碱性条件下能够被氢氧化钠或者其他碱解剂水解出来的氮素形态,常常用来评估土壤的氮素供应能力。

在土壤中,氮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它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碱解氮的含量能够反映土壤中氮素的含量以及氮素的有效性,对于合理施肥和植物的正常生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效磷是指土壤中能够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磷含量,它是衡量土壤磷素供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磷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它对于植物的根系生长、开花结果和营养物质的运输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效磷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因此合理施磷对于提高植物的产量和质量非常重要。

基质PH、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速效钾的最低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作物和土壤类型来进行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大多数作物来说,土壤的最适宜pH值范围在6.0-7.5之间,有机质的含量应该在2-5%之间,碱解氮的含量应该在80-120mg/kg之间,有效磷的含量应该在20-40mg/kg之间,速效钾的含量应该在150-250mg/kg之间。

然而,这只是一般的参考范围,具体的标准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土壤类型、作物类型和生长阶段来确定。

有机质类型评价标准

有机质类型评价标准

0.4~1.0 1.6~4.4 -28~-25 180~400
0.15~0.4 0.5~1.6 -23.0~-25 100~180
<0.15 <0.5 >-23.0 <100
<1.3-+0.1
>1.3+-0.1
<0.9
>0.9
3.0-5.4(1.8-3.0 系过成熟III型) 5.4-8.5 8.5-23.5
1.85-3(>3 者系过成熟、无母源意义)
0.8-1.85
类型
腐泥型
腐殖腐泥型
混合型 腐泥腐殖型
腐殖型
参数
(I1)
(I2)
(II)
(II2)
(III)
H/C 原子比
腐泥腐殖型 (Ⅲ1) 0.8~1.0
0.25~0.3 0.15~0.4 0.5~1.6 -22.5~-25 100~180
腐殖型 (Ⅲ2) <0.8 >0.3 <0.15 <0.5 >-22.5 <100
表 9 干酪根类型指标的对应关系
参数
类型
干酪根元素的组成(H/C) 干酪根稳定碳同位素(13C%)
6-10
0.8-1.2
<6
<0.8
IH
>450 250-450 100-250 <100
注:干酪根类型指数计算方法=T(100A+50B+75C+100D)/100,A,B,C,D 分别为无定性、 壳质组、镜质组和惰质组含量。
母质类型判别指标
类型
参数
H/C 原子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O/C 原子比

1460/1600

腐泥型(I2)

ny1121.6-2006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ny1121.6-2006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ny1121.6-2006土壤有机质的测定《NY/T 1121.6-2006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方法》是中国农业行业颁布的一项标准,用于确定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标准的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农业土壤和其他类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样品采集:按照标准规定的采样方法,从代表性的土壤样品中采集土壤样品。

样品处理:对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去除杂质、破碎和混合等。

酸碱盐提取:采用酸碱盐提取法将土壤中的有机质提取出来。

碳含量测定:通过碳含量测定,确定有机质中的碳含量。

有机质含量计算:根据测定结果,计算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通常以百分比或克/千克表示。

该标准的实施可以提供准确和可重复的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为土壤质量评价、农业生产和土壤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简要概述,具体的《NY/T
1121.6-2006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方法》的详细步骤和技术细节,请您查阅相关标准文档或咨询相关专业机构获取更准确和详尽
的信息。

有机质类型评价标准

有机质类型评价标准

>1.0 >4.4 -29.5~-28.0 400~700
0.4~1.0 1.6~4.4 -28~-25 180~400
0.15~0.4 0.5~1.6 -23.0~-25 100~180
<0.15 <0.5 >-23.0 <100
岩石热解 IH(mg/g)
1460/1600 2920/1600 δ C(‰)
岩石热解 IH(mg/g)
>700
400~700
表 9 干酪根类型指标的对应关系
类 参 数 型 标准腐 植型 (III2) <0.8 -20.024.5 <70 (0.5) <130 <0.4 <0.25 <4.0 含腐泥的 腐植型 (III1) 0.8-1.0 -24.5-26. 0 70-150 (0.5-2.5) 130-250 0.4-0.9 0.25-0.45 中间型或 混合型 (II) 1.0-1.3 -26.0-27. 5 150-400 (2.5-15) 250-600 0.9-1.5 含腐植的 腐泥型(I2) 1.3-1.5 -27.5-28. 2 400-800 (15-50) 600-900 1.5-3.0 0.45-1.20 标准腐泥型 (I1) >1.5 -28.2-31.0 >800 (>50) >900 >3.0

热解 特定产物比
类 参 数
4.0-5.0 5.0 9.0-20.0 >20.0 <1.5 1.5 3.0-5.5 >5.5 <1.3-+0.1 >1.3+-0.1 <0.9 >0.9 3.0-5.4(1.8-3.0 系过成熟III型) 5.4-8.5 8.5-23.5 1.85-3 (>3 者系过成熟、 无母源意义) 0.8-1.85

土壤有机质测定

土壤有机质测定

有机质测定方法—— 外加热重铬酸钾容量法
2K2CrO7 + 8H2SO4 + 3C → 2K2SO4 + 2Cr(SO4)3 + 3CO2 + 8H2O 2K2CrO7 + 6FeSO4 + 7H2SO4 → K2SO4 + 3Cr(SO4)3 + 3Fe2(SO4)3 + 7H2O 与干烧法相比,该法只能氧化90%有机碳。 滴定酸度:1mol/L H2SO4 ; 突跃电位:0.85~1.22V。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有机质(OM)的形态 包括三类形态:
2、动植物残体的半分解产物及微生物代谢产物;
3、有机质分解和合成的较稳定的高分子化合物—— 腐殖酸类物质。 土壤有机质——(除专门研究外)指操作者借 助放大镜用摄子剔除动物残体和植物细根后的 土壤有机物质总量。
1、分解很少,仍保持原来形态学特征的动植物残体;
方法原理
在加热条件下,用稍过量的标准重铬酸钾—硫酸溶液,氧化土 壤有机碳,剩余的重铬酸钾用标准硫酸亚铁(或硫酸亚铁铵) 滴定,由所消耗标准硫酸亚铁的量计算出有机碳量,从而推算 出有机质的含量,其反应式如下:
2K2CrO7 + 8H2SO4 + 3C → 2K2SO4 + 2Cr(SO4)3 + 3CO2 + 8H2O 2K2CrO7 + 6FeSO4 + 7H2SO4 → K2SO4 + 3Cr(SO4)3 + 3Fe2(SO4)3 + 7H2O
问题: 如何降低动植物残体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提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OM的含量与分布
含量:%数量级。 分布:
受生物气候带、质地和农耕措施的影响由北→南,东 →西逐步降低。

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

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

表11 陆相生油岩综合评价(据陈克明,1982)
我国陆相生油岩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表
注:适用于湖相沉积
塔东北地区煤系泥岩和碳质泥岩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
塔东北地区煤岩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
塔东北地区侏罗纪煤系烃源岩生油能力评价划分标准
含煤地层泥岩和碳质泥岩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
含煤地层煤岩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
吐哈盆地煤系泥岩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
不同演化阶段煤成烃源岩划分标准试用方案(刘德汉等,
1987)
华北地区石炭纪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
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泥岩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
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碳质泥岩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
西北地区侏罗纪煤岩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

农田土壤肥力评价标准

农田土壤肥力评价标准

农田土壤肥力评价标准一、引言农田土壤肥力评价是指根据农田土壤的肥力特征,对土壤肥力进行科学、客观的系统评估和判定的过程。

农田土壤肥力的评价对于农作物的种植和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农田土壤肥力评价标准展开论述。

二、农田土壤肥力的重要性农田土壤肥力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评价农田土壤肥力,可以明确土壤的肥力水平,为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并指导农民合理利用土壤肥料资源。

三、农田土壤肥力评价指标1. 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质是土壤中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土壤保持水分、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2. 养分含量:包括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元素,是农作物正常生长的必需元素。

3. 土壤pH值:pH值直接影响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和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通常,pH值在6-7之间对绝大多数农作物生长较为适宜。

4. 土壤持水性能:土壤的持水能力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评价标准可以从土壤负荷量、蓄水容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5. 土壤结构:土壤结构的好坏对于水分和氧气的渗透性影响较大。

土壤结构松散、块状正常,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空气的供应。

四、农田土壤肥力评价标准的制定农田土壤肥力评价标准应综合考虑土壤类型、养分状况、地理环境等因素,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1. 土壤有机质含量评价标准: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养分需求,制定不同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标准,以保证土壤的肥力水平和养分供应。

例如,在一般耕作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在2-4%之间被认为是较好的农田土壤肥力水平。

2. 养分含量评价标准:根据农作物成长周期和需求量,制定相应的养分含量评价标准。

例如,氮元素含量在80-120mg/kg之间、磷元素含量在20-40mg/kg之间、钾元素含量在150-250mg/kg之间,被认为是较好的农田土壤肥力水平。

3. 土壤pH值评价标准:土壤pH值在6-7之间被认为是较好的肥力水平,而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均会对土壤肥力产生负面影响。

烃源岩 评价

烃源岩 评价

二、碳酸盐岩有机质成熟作用标志与成熟度评价




1、沥青反射率(Rb) 影响沥青反射率的主要地质因素是沥青的成因及其热演化特征。 Jacob(1985)根据镜质组反射率与沥青反射率大量数据对比研究提出 下列相关关系式: Ro=0.618Rb+0.4 丰国秀(1988)用四川盆地样品分别通过热模拟实验和自然演化系 列建立了两个相关关系式: Ro=0.3195+0.6790Rb (根据热模拟) Ro=0.336+0.6569Rb (根据自然演化)



3、单体烃同位素组成 单体烃同位素是指原油或沥青中单一烃类化合物碳同位素。由GC— C—MS(气相色谱—氧化燃烧炉—同位素质谱)或称在线同位素分析仪 完成。 正构组分单体烃碳同位素有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变轻的趋势(鹿 洪友等,2003)。用正构组分的单体烃同位素分布可以区分有的来源。
3、 有机质成熟度
-30 -15~-20
四、依据干酪根的热失重特征判识干酪根的类型

干酪根在受热过程中会发生裂解,产生挥发性的产物,因此残余干 酪根的重量会随着受热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热失重,即是指受热前 干酪根的重量减去受热后干酪根的重量。不同类型的干酪根由于产烃潜 力不同,因而失重量也会不同。对成熟度相近的样品,干酪根的类型越 好(产烃潜力越大),相同条件下的失重量越大,即各类干酪根的热失 重量顺序为:Ⅰ型>Ⅱ型>Ⅲ型,这三类干酪根的最大失重量分别可达干 酪根原始重量的80%、50%和30%左右。
二、依据红外光谱(官能团)特征划分有机质类型

有机质的红外光谱带可以分为脂族基团、芳香基团和含氧基团三大 类。对相近成熟度的有机质样品来说,脂族基团含量越高,而芳香基团、 含氧基团含量越低,则类型越好。因此,依据这些集团(谱带)的相对 强度,可以选择许多比值来表示有机质的类型。

第八章-2 有机质丰度评价指标---有机碳含量

第八章-2 有机质丰度评价指标---有机碳含量

体积法: 体积法:将产生的二氧化碳 经过净化进容量气管, 经过净化进容量气管,先计 量体积,然后用氢氧化钾吸 量体积, 收二氧化碳, 收二氧化碳,最后测量剩余 体积。 体积。从两次体积差计算二 氧化碳体积。 氧化碳体积。
容量法与库 仑法: 仑法:两者 都采用氢氧 化钡吸收二 氧化碳, 氧化碳,用 草酸标准溶 液检测剩余 的氢氧化钡。 的氢氧化钡。 库仑法则用
2、基本原理 、
将岩石样品粉碎至粒径小于 将岩石样品粉碎至粒径小于0.2mm,用盐酸 粒径小于0.2mm, 加热煮沸,除去碳酸盐后的剩余残渣(除去 加热煮沸,除去碳酸盐后的剩余残渣( 无机碳),在高温有部分氧气存在的条件下 无机碳),在高温有部分氧气存在的条件下 ), 将有机质燃烧成二氧化碳。 将有机质燃烧成二氧化碳。检测产生的二氧 化碳量并将其换算成碳元素的含量 化碳量并将其换算成碳元素的含量,最终计 碳元素的含量, 算出有机碳的含量。 算出有机碳的含量。
碳酸盐岩研究这些年越来越深入。 碳酸盐岩研究这些年越来越深入。由于我国 碳酸盐烃源岩多为古生界高成熟烃源岩 碳酸盐烃源岩多为古生界高成熟烃源岩,其 古生界高成熟烃源岩, 特征与国外有很大不同,TOC下限值为0.1% 特征与国外有很大不同,TOC下限值为 下限值为0.1% 。差烃源岩TOC为0.1%~0.2%,中等烃源岩 差烃源岩TOC为0.1%~0.2%, TOC为0.2%~0.3%,好的烃源岩TOC>0.3% TOC为0.2%~0.3%,好的烃源岩TOC>0.3% 。对不同地区不同演化阶段TOC划分标准, 对不同地区不同演化阶段TOC划分标准 划分标准,
油气测试分析技术与应用
第八章-2 有机质丰度评 第八章 价指标- 价指标-有机碳含量
有机碳( carbon) 是指沉积岩石中与有机 有机碳(organic carbon):是指沉积岩石中与有机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判断标准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判断标准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非常重要的组分,对土壤的肥力、结构和微生物活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判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对于农业生产和土壤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定义、影响、检测方法和判断标准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定义1.1 有机质的概念有机质是土壤中的一个重要组分,主要来源于植物残体、动物粪便、微生物和土壤生物的分解和转化。

有机质含量高低反映了土壤的肥力状况,对土壤的肥力和物理性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1.2 有机质含量的计量方法有机质的含量通常以有机碳的含量来表示,因为有机碳是有机物中的主要组成元素。

通常以土壤中有机碳的百分比表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也可以用有机物的含量来表示。

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2.1 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意味着土壤中有机质的供给充足,有机质可以为作物生长提供养分,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改善土壤通气性和渗透性,增加土壤的肥力。

2.2 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是微生物繁殖和活动的重要营养来源,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通常有更多的微生物裙落,对土壤的生物活性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检测方法3.1 体积法体积法是一种最为常用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方法,通过测定土壤样品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出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泛。

3.2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比较精确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方法,通过气相色谱仪测定土壤中有机物中的有机碳含量,计算出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精度高,适用于科研和检测实验等领域。

四、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判断标准4.1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级别划分根据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可以将土壤分为含有机质的高、中、低三个级别。

一般来说,有机质含量在3以上的属于高有机质土壤,1-3的属于中有机质土壤,低于1的属于低有机质土壤。

4.2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评价标准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用途的需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评价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生油层评价标准

生油层评价标准

生油层评价标准
生油层评价包括对生油层的有机质丰度(分级)、有机质母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热演化程度)等方面的评价。

用于评价生油层的地化录井各项参数的意义是: S 0──生油岩中吸附的C 7以前的气态烃量(mg/g );
S 1──生油岩中已生成未运移的C 8~C 33之间的液态烃残留量(mg/g ); S 2──生油岩中的干酪根裂解烃的总量(mg/g );
Tmax ──生油岩中干酪根裂解烃峰顶温度,是生油岩的成熟度指标(℃); Pg ──生油岩有机质生烃潜量(mg/g ); Pg=S 0+S 1+S 2 PC ──有效碳含量(%); PC =0.083×(S 0+S 1+S 2); 塔里木盆地生油层评价标准如下: (1)有机质丰度(分级)评价标准:
泥页岩类有机质丰度(分级)评价标准 (表
6)
(2)有机质母质类型评价标准:
有机质母质类型评价标准
(表
7)
(5)有机质成熟度(热演化程度)评价标准:









(表8)。

湖相烃源岩、煤系烃源岩评价标准

湖相烃源岩、煤系烃源岩评价标准

湖相烃源岩、煤系烃源岩评价标准湖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分级评价标准(据黄第藩等,1990)烃源岩级别分布岩相烃源岩评价指标有机碳%氯仿沥青“A”%总烃含量×10-6产油潜量mg/g好烃源岩深湖-半深湖>1.0>0.1>500>6.0较好烃源岩半深湖-浅湖0.6-1.00.05-0.1200-500 2.0-6.0差烃源岩浅湖-滨湖相0.4-0.60.01-0.05100-2000.5-2.0⾮烃源岩河流相<0.4<0.01<100<0.5熟(Ro<0.6)湖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分级评价标准(据王铁冠等,1995)烃源岩级别有机地球化学指标有机岩⽯学指标有机碳%沥青“A”%总烃含量×10-6产油潜量mg/g显微组分含量,%壳质组+腐泥组含量,%好烃源岩>1.4>0.1>500>6.0>4.0>2.5较好烃源岩0.8-1.40.05-0.1200-500 2.0-6.0 2.5-4.0 1.0-2.5差烃源岩0.5-0.80.01-0.05100-2000.5-2.0 1.0-2.50.5-1.0⾮烃源岩<0.5<0.01<100<0.5<1.0<0.5中国煤系泥岩有机质丰度评价标准(陈建平,1997)烃源岩级别烃源岩评价指标有机碳%氯仿沥青“A”%总烃含量%产油潜量mg/g很好烃源岩 3.0-6.0>1.2>0.7>20好烃源岩 3.0-6.00.6-1.20.3-0.7 6.0-20中等烃源岩 1.5-3.00.3-0.60.12-0.3 2.0-6.0差烃源岩0.75-1.50.15-0.30.05-0.120.5-2.0⾮烃源岩<0.75<0.15<0.05<0.5陆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评价指标(SY/T 5735-1995)(现⽤标准)指标湖盆⽔体类型⾮⽣油岩⽣油岩类型差中等好最好TOC(wt%)淡⽔-半咸⽔<0.40.4~0.6>0.6~1.0>1.0~2.0>2.0咸⽔-超咸⽔<0.20.2~0.4>0.4~0.6>0.6~0.8>0.8“A”(wt%)<0.0150.015~0.050>0.050~0.100>0.100~0.200>0.200 HC(wt10-6)<100100~200>200~500>500~1000>1000 (S1+S2)(mg/g)<22~6>6~20>20注:表中评价指标适⽤于成熟度较低(Ro=0.5%~0.7%)烃源岩的评价,当热演化程度⾼时,由于油⽓⼤量排出以及排烃程度不同,导致上列有机质丰度指标失真,应进⾏恢复后评价或适当降低评价标准。

烃源岩评价标准

烃源岩评价标准

III 型 Tmax℃ <432 432-460 445-470 460-505 >505
法国石油研究院提出的Tmax与Ro关系对应范围表(Esptalie,1982)
成熟度指标 未熟
生油
凝析油
湿气
Ro(%)
<0.5
0.5-1.3
1.0-1.5 1.3-2.0
I 型 Tmax℃ <440
440-450
• 其中,A为腐泥组百分含量,B为壳质组百分含量, C为镜质组百分含量,D为惰质组百分含量
• I型 T>=80~100 • II型 T=80~0,其中,II1型 T=80~40,II2型 T=40~0
• III型 T<=0~-100
• 2、干酪根分析法 • (1)干酪根元素分析法
H/C
I
>1.5
II
我国烃源岩Tmax与Ro关系对应范围表(邬立言等,1986) 成熟度指标 未熟 生油 凝析油 湿气
干气
Ro(%) <0.5 0.5-1.3 1.0-1.5 1.3-2.0 >2.0
I 型 Tmax℃ <437 437-460 450-465 460-490 >490
II 型 Tmax℃ <435 435-455 447-460 455-490 >490
Ro=1.3~2.0% Tmax=465~500 湿气带 ℃
Ro>2.0%
Tmax>500℃
干气带
1、 有机碳 泥质烃源有机质丰度标准
评价 非

较好 好
最好
TOC(%) <0.4
0.4~0.6 0.6~1.0 1.0~2.0 >2.0

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标准

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标准

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标准碳酸盐岩烃源岩是油气勘探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其评价标准对于准确评估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和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详细介绍碳酸盐岩烃源岩的评价标准。

一、有机质丰度有机质丰度是评价烃源岩的最基础指标。

对于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生烃潜力的大小。

一般来说,有机质丰度越高,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越大。

因此,在评价碳酸盐岩烃源岩时,需要重点关注其有机质丰度。

二、有机质类型有机质类型是评价烃源岩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不同类型的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生成的油气类型和数量存在差异。

对于碳酸盐岩烃源岩,常见的有机质类型包括Ⅰ型、Ⅱ型和Ⅲ型。

其中,Ⅰ型和Ⅱ型有机质以生油为主,而Ⅲ型有机质以生气为主。

因此,在评价碳酸盐岩烃源岩时,需要确定其有机质类型,以便更准确地预测其生成的油气类型和数量。

三、热演化程度热演化程度是评价烃源岩生烃潜力和油气生成阶段的重要指标。

对于碳酸盐岩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生成的油气类型和数量。

一般来说,随着热演化程度的增加,烃源岩的生烃潜力逐渐降低,同时生成的油气类型和数量也发生变化。

因此,在评价碳酸盐岩烃源岩时,需要确定其热演化程度,以便更准确地预测其生成的油气类型和数量。

四、储集性能储集性能是评价烃源岩是否具有商业价值的重要指标。

对于碳酸盐岩烃源岩,储集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其是否能够成为有效的油气储层。

一般来说,储集性能好的烃源岩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和运移。

因此,在评价碳酸盐岩烃源岩时,需要重点关注其储集性能。

五、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评价烃源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碳酸盐岩烃源岩,地质条件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其是否能够成为有效的油气藏。

一般来说,有利的地质条件包括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有利的构造背景和适宜的保存条件等。

因此,在评价碳酸盐岩烃源岩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地质条件。

综上所述,碳酸盐岩烃源岩的评价标准包括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热演化程度、储集性能和地质条件等方面。

回填土的有机质含量标准

回填土的有机质含量标准

回填土的有机质含量标准
回填土的有机质含量标准是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土壤质量标
准和要求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和质
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美国,根据美国环保署的土壤质量标准,有
机质含量应该在2%到10%之间,这取决于土壤类型和用途。

在欧盟,根据欧盟土壤框架指令,有机质含量应该在5%到18%之间。

在中国,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有机质含量应该在0.5%到3%之间。

这些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土壤质量,确保土壤肥
力和可持续利用。

有机质含量的测定通常通过土壤样品的化学分析
来进行,以确定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总的来说,有机质含量标准
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土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农业和土地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解 特定产物比
类 参 数
4.0-5.0 5.0 9.0-20.0 >20.0 <1.5 1.5 3.0-5.5 >5.5 <1.3-+0.1 >1.3+-0.1 <0.9 >0.9 3.0-5.4(1.8-3.0 系过成熟III型) 5.4-8.5 8.5-23.5 1.85-3 (>3 者系过成熟、 无母源意义) 0.8-1.85
混合型 (Ⅱ) 1.0~1.3 0.25~0.1 0.4~1.0 1.6~4.4 -25~-28 180~400
腐泥腐殖型 (Ⅲ1) 0.8~1.0 0.25~0.3 0.15~0.4 0.5~1.6Βιβλιοθήκη -22.5~-25 100~180
腐殖型 (Ⅲ2) <0.8 >0.3 <0.15 <0.5 >-22.5 <100
1460/1600 2920/1600 δ C(‰)
岩石热解 IH(mg/g)
>700
400~700
表 9 干酪根类型指标的对应关系
类 参 数 型 标准腐 植型 (III2) <0.8 -20.024.5 <70 (0.5) <130 <0.4 <0.25 <4.0 含腐泥的 腐植型 (III1) 0.8-1.0 -24.5-26. 0 70-150 (0.5-2.5) 130-250 0.4-0.9 0.25-0.45 中间型或 混合型 (II) 1.0-1.3 -26.0-27. 5 150-400 (2.5-15) 250-600 0.9-1.5 含腐植的 腐泥型(I2) 1.3-1.5 -27.5-28. 2 400-800 (15-50) 600-900 1.5-3.0 0.45-1.20 标准腐泥型 (I1) >1.5 -28.2-31.0 >800 (>50) >900 >3.0
母质类型判别指标
母质类型 Ⅰ Ⅱ1 Ⅱ2 Ⅲ 干酪根类 型指数 ≥80 40-80 0-40 <0 镜检 类脂组为主 类脂组+壳质组为主 镜质组+壳质组为主 镜质组+惰质组为主 干酪根 <-28‰ -28~-26‰ -26~-24.5‰ >-24.5‰ 沥青"A"红外 2900/1600 >12 10-12 6-10 <6 H/C >1.5 1.2-1.5 0.8-1.2 <0.8 IH >450 250-450 100-250 <100
干酪根元素的组成(H/C) 13 干酪根稳定碳同位素( C%) 热解氢指数 IH(mgHC/gCo r) 红外光谱吸 收强度比 (cm) 岩石 (S2/S3) 干酪根 2900/1600 1460/1600 nHC/烷基苯 nC7+8/2-甲苯 C2-苯/甲苯 二甲苯/甲苯 脂/芳 C9-/C10+
注:干酪根类型指数计算方法=T(100A+50B+75C+100D)/100,A,B,C,D 分别为无定性、 壳质组、镜质组和惰质组含量。 母质类型判别指标
类 参 数 H/C 原子比 O/C 原子比 红 外
13

腐泥型 (Ⅰ1) >1.5 <0.1
腐殖腐泥型 (Ⅰ2) 1.3~1.5 0.15~0.1 >1.0 >4.4 <-28.0
>1.0 >4.4 -29.5~-28.0 400~700
0.4~1.0 1.6~4.4 -28~-25 180~400
0.15~0.4 0.5~1.6 -23.0~-25 100~180
<0.15 <0.5 >-23.0 <100
岩石热解 IH(mg/g)
腐殖腐泥型 (I2) 1.3~1.5 0.15~0.1 混合型 (II) 1.0~1.3 0.25~0.1 腐泥腐殖型 (II2) 0.8~1.0 0.25~0.3 腐殖型 (III) <0.8 >0.3
腐泥型 (I1) >1.5 <0.1
H/C 原子比 O/C 原子比
红 外
13
1460/1600 2920/1600 δ C(‰) <-29.5 >7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