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合集下载

环境规划和管理的法律和制度

环境规划和管理的法律和制度

环境规划和管理的法律和制度环境规划和管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直接关系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

因此,制定和实施有关环境规划和管理法律和制度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环境规划和管理的必要性、法律法规的基本情况、各方面负责的主体和环境规划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四个方面依次论述。

一、环境规划和管理的必要性环境规划和管理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

一方面,环境污染和破坏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威胁,需要通过规划和管理来遏制和消除这种威胁。

另一方面,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这需要在规划和管理中对环境资源的价值和利用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决策。

二、法律法规的基本情况我国环境规划和管理的法律法规较为完备,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旨在确保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等方面的规划和管理。

此外,还有一些针对环境规划和管理的细则和规范,如《城市绿化条例》、《农村环境卫生条例》、《防护林带条例》等。

这些法律法规和规范,为我国环境规划和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对于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各方面负责的主体在环境规划和管理中,有许多涉及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各方面负责的主体,需要他们共同协作,共同推动环境规划和管理的制度建设和实施。

政府是环境规划和管理的主要责任方,需要负责制定环境规划和管理的政策和法规,建立执法监管机制,加大资源环境保护力度等。

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协同合作,共同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是环境规划和管理的重要主体,需要承担环境和社会责任,推动工业生产的绿色转型,减少污染和浪费。

此外,企业还需要积极投入到环境治理和资源管理中,同时依法接受监管。

我国的环保方针政策体系

我国的环保方针政策体系

(二)、技术政策
1986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环境保护技术政策要 点》。 2000年5月,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联合发布 了《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城市生活 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2001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贸委、科技部联 合发布了《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2002年1月,又联合发布了《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 防治技术政策》和《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 (三)、环境经济政策 环境经济政策是适用税收、信贷、补贴、收费等各种 经济手段引导和促进环境保护的政策。 环境经济政策大致可分为经济优惠政策、生态补偿政 策(资源税与碳税)和排污收费政策三类。
第二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 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第一节 我国环保方针政策体系 第二节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第三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第四节 环境标准体系
第一节
我国环保方针政策体系
一、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
1、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环
3、 限制和禁止发展的行业政策
1996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 的决定》,要求在1996年9月30日前,对小造纸、小制 革、小染料厂及土法炼焦、炼硫、炼砷、炼汞、炼铅锌、 炼油、选金和农药、漂染、电镀、石棉制品、放射性制 品等15小企业实行取缔、关闭或停产。 1999年6月5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环保总 局、机械工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公布第一批严重污染 环境(大气)的淘汰工艺与设备的通知》,规定了15种 污染工艺和设备的淘汰期限和可替代工艺及设备。 1999年12月又发布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 产品目录(第二批)》,涉及8个行业119项。 2000年6月,再一次发布了第三批目录,涉及15个行 业120项内容。

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环境保护问题日趋严峻,环境破坏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因此,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成为保护生态环境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

一、环境保护政策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主要包括:国家环保规划和计划、环境保护税、污染减排、环评制度和绿色金融等。

其中,国家环保规划和计划是我国环保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和实施环保政策的重要依据。

环境保护税是近年来我国环保政策的新亮点,主要是通过税收手段来引导企业减少污染排放,促进绿色发展。

污染减排工作则是限制企业污染排放行为,推进环境治理的重要方向。

环评制度则是保障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环境保护政策中另一个重要方面。

绿色金融是指通过金融手段来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和环保工作,是优化环境保护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具体措施。

二、环境保护法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

这些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主要是为了规范企业和个人的环境保护行为,防止环境破坏,维护公众利益。

其中,《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保法规的基础性法律,主要目的是规范环境保护行为,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

《大气污染防治法》则是针对大气污染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法规,通过限制企业和个人的大气污染行为,加大治理力度和处罚力度,从而有效减少大气污染。

《水污染防治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则是针对水体和固体废物污染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法规,实行有力的管制和管理。

三、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的实施效果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的实施成效十分显著。

在“十三五”规划中,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目标,明确提出要实现空气、水、土壤重点污染物持续改善,降低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等,同时,加大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和制约力度。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一、环境法律责任
环境民事责任 是指公民、法人因污染或破坏环境而侵害公共财产或他人人身权、财产权或合法环境权益所应当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 在一般法律中,实行过失责任原则: 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包括4个方面:行为的违法性、损害结果、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行为人没有过错的,即使造成了损害后果,也不构成侵权行为、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在环境法中,实行无过失责任原则: 除了对因不可抗拒力、受害人自身行为以及第三者或受害人的故意、过失等法律免责事由所引起的环境损害免予承担责任外,不论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也不论行为是否合法,只要造成了危害后果,行为人就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十二五,国务院) 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 到2015年,万元国内总产值能耗下降到0.869t标准煤,比2010年的1.034t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t标准煤下降32%; 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t、2086.4万t,比2010年的2551.7万t、2267.8万t分别下降8%;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0万t、2046.2万t,比2010年的264.4万t、2273.6万t分别下降10%。
(一)产业政策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一)产业政策
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业、船舶、电子信息、轻工业、石化、有色金属和物流业等10大产业
工业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风电设备、多晶硅产能过剩,电解铝、造船、大豆压榨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也十分突出
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发改委,2009年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4章: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法律手段)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4章: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法律手段)

5)、赋予环保部门更多处罚权 )、赋予环保部门更多处罚权
此外,修订后的《 此外,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 还进一步明确授权, 法》还进一步明确授权,在限期治 理期间,由环保部门责令限制生产、 理期间,由环保部门责令限制生产、 限制排放或者停产整治。 限制排放或者停产整治。这是一项 十分重要的权限。 十分重要的权限。
2)、增加应受处罚的行为种类 )、增加应受处罚的行为种类
第七十四条增设两种: 第七十四条增设两种:排污超过标 排污超过总量指标的; 准,排污超过总量指标的;第七十五 条增设1 即私设暗管的; 条增设1种,即私设暗管的;第七十八 条增设1 条增设1种,即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 策的小型重污染项目的;第八十二条 策的小型重污染项目的; 增设两种: 增设两种:不按照规定制定水污染事故 的应急方案的; 的应急方案的;事故发生后未及时启 动事故应急方案并采取应急措施的。 动事故应急方案并采取应急措施的。
第一节 什么是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
命令型和控制型:法律手段、 命令型和控制型:法律手段、行政 手段 经济型和激励型:经济手段、 经济型和激励型:经济手段、宣传 教育手段、 教育手段、科学技术手段 鼓励型和自愿型:环境信息公开、 鼓励型和自愿型:环境信息公开、 环境绩效管理
第二节 命令型和控制型的政策方法
1)、罚款幅度普遍提高 )、罚款幅度普遍提高
六是考虑违法时间长短。 六是考虑违法时间长短。如第七十 考虑违法时间长短 四条规定,排污超标或者超总量排污的, 四条规定,排污超标或者超总量排污的, 由环保部门处其违规排放期间应缴纳排 污费数额2 倍的罚款。不难看出, 污费数额2~5倍的罚款。不难看出,企 业违法排污的时间越长, 业违法排污的时间越长,不仅其应缴排 污费数额越大,其应受罚款额度也越高。 污费数额越大,其应受罚款额度也越高。

环境治理的政策与法规

环境治理的政策与法规

环境治理的政策与法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各国都出台了一系列环境治理的政策与法规。

本文将就环境治理中的一些重要政策和法规进行探讨。

一、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环境治理法规之一。

它规定了国家对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措施,明确了环境管理的职责分工。

环境保护法具有强制性,对于环境破坏、污染行为给予了明确的处罚规定,为保护环境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主要针对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具体规定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监测方法和治理措施。

此法规定了各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要求各地开展大气环境监测和控制,加强对大气污染源的治理,保障人民健康。

三、水污染防治法水资源是生命之源,水污染防治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水资源,预防水环境污染。

该法明确了各种水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规定了水环境的监测和保护措施,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水污染,维护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四、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是一大问题,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旨在规范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减少废物对环境的危害。

该法要求各地建立完善的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加强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推动资源回收利用,减少废物排放。

五、生态环境保护法生态环境保护法主要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促进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该法规定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强调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环境治理的政策与法规在不断完善和加强,为解决环境问题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支持。

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积极配合,并持续加大对环境治理工作的力度,共同为建设美丽家园而努力奋斗。

环境管理政策及措施

环境管理政策及措施

环境管理政策及措施
背景
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政策及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环境管理政策及措施,旨在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环境管理政策
1. 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明确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提高环境管理的法制化水平。

2. 环境目标:设定可衡量和可追踪的环境目标,例如减少废水排放量、提高废气处理效率等,以推动环境管理的改善。

3. 环境考核: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审核制度,对企业和项目进行环境考核,确保其符合环境管理标准。

4. 环境信息公开:提供环境监测数据和环境治理措施的信息公开,增加透明度,促进社会监督和参与。

环境管理措施
1. 节能减排:推广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技术,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和能源消耗。

2. 废物处理:加强废物分类、回收和处理,减少对自然环境的
污染和破坏。

3. 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
率和水质监测能力。

4. 环境培训:加强环境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和从业人员对环
境保护的认知和技能。

5. 生态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以维护
生态平衡。

6. 践行法律:鼓励企业和个人遵守环境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环
境违法行为。

结论
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环境管理政策及措施,我们能够更好地
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政府、企业和公民个人应当共同努力,以实现共建美丽和谐的生态环境的目标。

参考文献:
- 张三. (2020). 环境管理政策与措施.《环境保护》, 10(3), 45-50.。

环境保护管理政策与措施范本

环境保护管理政策与措施范本

环境保护管理政策与措施范本
背景
环境保护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议题之一。

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合理的管理政策和措施至关重要。

政策目标
1. 降低污染:减少或消除产生污染物的源头,并控制其排放。

2. 节约资源: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3. 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多样性。

政策措施
1. 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法律框架,明确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标准。

2.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有效的监测和监管机制,加强对环境保护法规的执行和执法力度。

3. 促进技术创新和应用:支持环境友好技术研发和推广,促进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4. 培育环境保护文化:加强环境教育和意识提升,培养社会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5.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

政策评估和调整
定期评估和监测政策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实施和监督
政府部门应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和评估。

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和监督政策的实施。

结论
环境保护管理政策与措施的制定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只有通过合理的政策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我们才能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并为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以上是一份环境保护管理政策与措施范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注意:本文档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需要和法律要求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措施。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6章:中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制度(20111115)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6章:中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制度(20111115)
总量控制首先是一种环境管理思想, 总量控制首先是一种环境管理思想,同 环境管理思想 时也是一种环境管理的手段 环境管理的手段, 时也是一种环境管理的手段,即为了使 某一时空范围的环境质量达到一定的目 标标准,控制一定时间、 标标准,控制一定时间、区域内排污单 位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环境管理手段。 位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环境管理手段。
污染物实际排放总量超标的, 污染物实际排放总量超标的,原 则上不予通过验收
对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总量控 制指标,或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 制指标, 容量、 容量、大气环境或纳污水体达不到功 能区划要求, 能区划要求,又无污染物总量区域削 减措施的地区, 减措施的地区,暂停审批该地区新增 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 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
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按限期治理的时间、范围、性质, 按限期治理的时间、范围、性质, 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三种类型。 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三种类型。 两个阶段是由点源治理阶段发展到 区域综合防治阶段。 区域综合防治阶段。
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三种类型是: 三种类型是: 区域性限期治理项目。 ①区域性限期治理项目。指对污染严重 的整个区域(或水域) 的整个区域(或水域)实行的限期治 理。如对某市某个区域污染的限期治 或市区某个水体的限期治理等。 理,或市区某个水体的限期治理等。
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限期治理制度的意义 它抓住了污染重点, ①它抓住了污染重点,因而具有显著的环 境效益。 境效益。 它在给企业压力的同时, ②它在给企业压力的同时,也给企业一定 的时间和自由度, 的时间和自由度,使企业可以规定的限 期内,选择最经济有效的治理措施。 期内,选择最经济有效的治理措施。 ③促使企业在规定的限期内去筹措治理资 金。
总结: 总结:环境管理制度的类型

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

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

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长,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为应对这一挑战,各国纷纷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

作为中国的环保管理机构,环境保护部在推动我国环保工作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环境保护部的政策与措施进行探讨。

一、环境保护政策1. 法律法规制定环境保护部依托法律法规,制定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

例如,我国《环境保护法》规范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权责与制度;《大气污染防治法》则针对大气污染问题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水污染防治法》则为水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支持等。

通过法律法规制定,环境保护部使得环境保护具备了法律依据和可操作性。

2. 控制污染排放为减少环境污染,环境保护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控制污染排放。

例如,对工业企业和建筑施工单位进行环境审批和排污许可证的核发,以确保其排放符合国家的环保标准。

此外,环境保护部还推动了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固体废物治理等方面的措施,积极应对环境问题。

3. 生态环境保护环境保护部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建立起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保护红线制度。

通过划定红线区域,明确了特定区域内的开发和利用限度,防止生态环境破坏。

同时,环境保护部还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工作,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生态系统的保护。

二、环境保护措施1. 加强环境监测为了及时了解环境状况,环境保护部建立了全国性的环境监测网络。

通过监测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指标,可以对环境污染状况进行准确评估。

环境保护部还加强了监测数据的公开和公示,提高了环境信息的透明度。

2. 推动绿色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部积极推动绿色发展理念。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加大对新能源、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加强环境执法环境保护部加强环境执法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加强对排污、噪声、固体废物等方面的执法监管,对环境违法者进行惩处。

环境规划的主要法律规定(3篇)

环境规划的主要法律规定(3篇)

第1篇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环境规划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环境规划的主要法律规定旨在规范环境规划的行为,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合法性。

以下是对环境规划主要法律规定的详细介绍。

一、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于1989年颁布,2008年进行了修订。

该法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目标和任务,规定了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1. 环境保护基本原则(1)保护优先、预防为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进行经济建设活动中,应当优先考虑环境保护,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综合治理、源头控制: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应当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3)公众参与、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加强社会监督,形成环境保护的合力。

2. 环境保护目标(1)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2)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 环境保护任务(1)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规划。

(2)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检查。

(3)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

(4)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二、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于2002年颁布,旨在规范环境影响评价行为,确保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1.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新建、改建、扩建项目。

(2)重大技术改造项目。

(3)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区域开发活动。

2.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1)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

(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应当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意见。

(4)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

三、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于2008年颁布,旨在规范城乡规划编制、实施和监督,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哪些政策支持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哪些政策支持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哪些政策支持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为了实现可持续的生态环境,需要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支持。

这些政策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法律法规、经济激励、科技创新、教育宣传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

首先,完善的法律法规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石。

通过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企业和个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

例如,对于超标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不仅要责令其限期整改,还应处以高额的罚款。

同时,建立健全环境监管体系,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此外,法律还应涵盖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如森林、湿地、河流等,明确其开发和利用的限度,防止过度开发导致生态失衡。

经济激励政策在生态环境保护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可以通过税收政策来引导企业和个人的行为。

比如,对环保产业给予税收优惠,降低其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对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征收高额环保税,增加其运营成本,促使其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建立绿色金融体系,为环保项目提供低息贷款和资金支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领域。

此外,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让企业在一定的总量控制下,通过交易排污权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减排效率。

科技创新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力量。

政府应加大对环保科技研发的投入,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相关研究。

例如,鼓励研发高效的清洁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开发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提高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水平;研究生态修复技术,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功能。

同时,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水平。

教育宣传政策对于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至关重要。

在学校教育中,加强环境教育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环保观念。

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和政策,让公众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4章: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行政手段)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4章: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行政手段)

我国当前行政法律手段的障碍分析
1、法律法规方面的障碍 2、体制方面的障碍 3、能力障碍
我国当前行政法律手段的障碍 分析——1、法律法规方面的障碍
现行的环境法律体系过于强调环 境保护中的行政管理,相对忽视 境保护中的行政管理,相对忽视 了环境保护的刑事处罚和民事赔 偿责任的追究, 偿责任的追究,不利于法律手段 在环境管理中的综合全面运用。 在环境管理中的综合全面运用。
环境执法——一种特定的行政 一种特定的行政 环境执法 行为
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内部环境行政执法 组织体系的变化来看, 组织体系的变化来看,环境执法权的行 使也经历了一个从分散到集中, 使也经历了一个从分散到集中,由综合 性部门到专职执法内部行政机构的演变 过程。 过程。 2003年10月 2003年10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正式组 建了环境执法专职机构———环境监察 建了环境执法专职机构 环境监察 局。
潘岳:环保制度建设比“风暴” 潘岳:环保制度建设比“风暴” 更艰辛
/GB/1 46189/147235/147237/147260/ 8868342.html 2007年12月18日08:26 来源:人 年 月 日 民网-《人民日报》
潘岳:环保制度建设比“风暴” 潘岳:环保制度建设比“风暴” 更艰辛
我国当前行政法律手段的障碍 分析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在修订时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虽以专节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虽以专节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并以专条规定了环境监管失职罪, 并以专条规定了环境监管失职罪,但其定罪 多以“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为构成 多以“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要件, 要件,致使一些呈蓄积状态尚未突发为重大 环境污染事故的、 环境污染事故的、对周围环境及居民健康造 成严重影响的污染环境行为, 成严重影响的污染环境行为,却难以依据 刑法》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 《刑法》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二、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3. “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要把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机地结合起 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能。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过程中,更要注重法律手段。坚决扭转以牺 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局部利益和暂时利益的倾 向,严肃查处违法案件。
三、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政策
(一)产业政策 (二)技术政策
一、环境法律责任
3. 环境刑事责任


所谓环境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违反环境法,造 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构成犯 罪时,应当依法承担的以刑罚为处罚方式的法律后 果。 构成环境犯罪是承担环境刑事责任的前提条件。与 其他犯罪一样,构成环境犯罪、承担环境刑事责任 的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客体 和犯罪的客观方面。
环境治理指数
环境支持系统
区域抗逆水平 生态保护指数
人口发展指数 社会发展水平 社会结构指数 中国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
生活质量指数
社会公平指数 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安全水平 社会安全指数 社会保障指数
社会潜在效能 指数 社会进步动力 社会创造能力 指数
劳动者文盲比例 劳动者小学程度人口比例 劳动者中学程度人口比例 劳动者大学程度以上人口比例
一、基本方针
3. 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结束后, 1992 年 7 月,党中 央、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确定了实施可持续 发展战略的行动目标、政策框架和实施方案。中国环 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内容:
一、环境法律责任
2. 环境民事责任


所谓环境民事责任,是指公民、法人因污染或破坏 环境而侵害公共财产或他人人身权、财产权或合法 环境权益所应当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 在现行环境法中,因破坏环境资源而造成他人损害 的,实行过失责任原则。行为人没有过错的,即使 造成了损害后果,也不构成侵权行为、不承担民事 赔偿责任。其构成环境侵权行为、承担环境民事责 任的要件包括行为的违法性、损害结果、违法行为 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 错4个方面。

我国环境保护规划政策分析

我国环境保护规划政策分析

我国环境保护规划政策分析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提高,我国加强环境保护的规划和政策也越来越明确和具体。

一、环境保护规划我国环境保护规划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

在国家层面,我国定期出台国家环境保护规划,为加强横向和纵向协调,我国将环境保护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制定了“十三五”国家环境保护规划,明确了环保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等。

该规划提出了大力发展生态文明,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并明确了近期和中长期环保目标。

在地方层面,各地也要制定本地区的环境保护规划。

以山东省为例,山东省出台了《山东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明确了环保目标和具体措施,重点推进大气、水、土壤和噪声等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以实现经济与环保的协调发展。

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主要包括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标准、环境修复和环境信息公开等五个方面。

首先,环境管理是保护环境的前提和基础,我国对环境的管理主要包括环境管理体制和环境管理制度两个方面。

在环境管理制度方面,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文件,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以规范企业和生产单位的行为。

其次,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重要环节,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对于大气、水、土壤、噪声等主要污染环境的监测覆盖面和监测指标已经不断加强。

第三,环境标准是衡量环境质量的重要准则,我国出台了各类环保标准,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被广泛应用于环保监管和污染治理。

第四,环境修复是应对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我国也出台了一些文献,如《土壤污染防治法》、《渭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等,以对受损环境进行修复,保障环境质量的不断提高。

最后,环境信息公开是环保政策的重要内容,我国要求各级环保主管部门,科学、及时、透明地发布环境监测结果、排污许可信息、环境案例、环境政策等,保障公民知情权和参与权。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6章:中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制度(20111108)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6章:中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制度(20111108)


存在的问题:
2 、“三同时”管理制度
“三同时”制度与新的管理制度存在着 不协调性。
如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的矛盾;分散治理 与集中治理的矛盾。把总量控制的思想和集中 治理的思想纳入“三同时”制度中去,使“三 同时”制度更加适应新时期的特点,是我们现 正解决的问题,也是关系到“三同时”制度今 后能否顺利实施下去的问题。
2.“三同步、三统一”的方针
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 护会议提出的“三同步、三统一” 方针,是迄今为止一直指导着我 国环境保护实践的基本方针。
“三同步、三统一”的方针
三同步:经济建设、城乡建设、 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前提,预防 为主)、同步实施(关键)、同 步发展(目的); 三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 环境效益的统一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003年9月1日以前:
绝大多数都是建设项目
的评价;
2003年9月1日以后: 对规划项目和建设项目进 行评价, 管理方式上实现: 从项目型管理→综合型管理的转变
从微观管理→宏观管理的转变
从被动管理→主动参与管理的转变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
►具有法律强制性
2 、“三同时”管理制度
同时投产:要求完成同时施工的环保设 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运行。 其中,同时投产的前提是环保设施与 主体工程同时进行竣工验收,环保设 施经验收合格,该建设项目方可正式 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2 、“三同时”管理制度
“三同时”制度的作用 防止新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措施。
3.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三大 政策的核心
主要目的是通过强化政府和企业的环境管理,控制 和减少管理不善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主要措施有: 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体系; 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及完整的国家 和地方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 如实行地方各级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对重要城 市实行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等。

简述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简述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简述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包括以下方面:
1.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2. 强化环境管理法制建设:加强环境管理的法制建设,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环境执法力度,惩处违法行为,保护环境权益。

3. 综合治理污染:采取综合措施,针对重点环境污染问题,加强治理,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

4. 推广节能减排: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鼓励企业实现绿色生产,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5. 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环境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评估,及时掌握环境污染状况,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 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建立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及时处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减少环境损害和人员伤亡。

7. 促进环保产业发展:鼓励和支持环保产业发展,实现环保经济与生态经济的有机结合,推动环境保护行业的发展和提升。

中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制度

中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制度

中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制度中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制度主要包括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行政措施。

这些方针政策和制度的目标是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首先,中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之一是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督。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此外,还设立了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本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二,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保护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目标和责任。

此外,还有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分别针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问题展开具体规定和措施。

第三,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行政措施来推动环境保护。

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重要工程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另外,还建立了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要求企业和政府部门公开环境信息,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政府还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建设和保护措施。

例如,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措施,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总体来说,中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制度是多层次、多领域的,涵盖了法律法规、行政措施、监督管理等方面。

这些方针政策和制度的实施不仅为中国的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也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然而,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和加剧,中国环境保护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因此,中国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完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和制度,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督,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我国环境保护规划政策分析

我国环境保护规划政策分析

我国环境保护规划政策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不断凸显。

为了解决这些环境问题,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规划政策,旨在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

本文将分析我国环境保护规划政策的相关内容,探讨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影响。

我国环境保护规划政策包括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划文件和政策文件。

这些文件涵盖了大气、水、土壤环境等各个领域,旨在规范环境管理行为,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

最具代表性的文件是《环境保护法》,这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对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我国还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系列规划文件,从不同角度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系统规划和部署。

我国环境保护规划政策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权益保护。

在环境管理实践中,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都应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

政府层面,应推动环保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落实,强化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企业层面,应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实施清洁生产,减少环境污染排放。

社会公众层面,应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我国环境保护规划政策注重了环境治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

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相互衔接,形成了完整的环保工作体系。

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例,该文件对大气污染防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推进路径,同时也明确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各自应承担的责任。

这种协同性的政策实施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保合力,促进环保工作的高效推进。

我国环境保护规划政策在国际环境治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不仅关乎国民经济和生活质量,也对全球环境治理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参与国际环保事务,推动了《巴黎协定》的签署和落实,提出了《绿色一带一路》倡议等一系列积极的环保倡议和行动,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了积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环境民事责任
指公民、法人因污染或破坏环境而侵害公共财产或他人人身权、财 产权或合法环境权益所应当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
3.环境刑事责任
指行为人因违反环境法,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 坏,构成犯罪时,应当依法承担的以刑罚为处罚方式的法律后果。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二、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2.资源保护单行法 已颁布的资源保护单行法分为以下三类:
(1)土地利用规划法 (2)自然资源保护法 (3)自然保护法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四)国家其他法律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1.刑法
规定了12种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根据它们侵犯对象和行 为性质的不同,分为4种类型:
制定政策,增强力度; 建立机构,加强监督; 开展宣传,提高意识。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三、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政策
(一)产业政策 (二)技术政策 (三)环境经济政策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一)产业政策
国家颁布的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发展的专 项环境政策,它包括:
1.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2. 行业环境管理政策 3. 限制和禁止发展的行业政策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2.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v 一是明确提出了环境保护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 是一项基本国策;
v 二是制定出我国环保事业的战略方针,即经济建设、城乡建 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即同步发展方针;
v 三是确定把强化环境管理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环节。
(1) 1982年颁布的《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修订) (2) 1984年颁布的《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修订) (3) 1987年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年、2004年两次修订) (4) 1995年颁布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修订) (5) 1996年颁布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6) 2002年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 (7) 2002年颁布的《清洁生产促进法》。 (8) 2003年颁布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的建设,设施建设和运
行费用应由污染物排放者合理负担; v 对跨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关地方政府要督促各自辖区内的污
染物排放者切实承担责任,不得推诿。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3.“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法律手段 + 经济手段 + 行政手段 主要措施:健全法规,加强执法;
态补偿政策和排污收费政策三类。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第二节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一、环境法律责任 二、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一、环境法律责任
指环境法主体因违反其法律义务而应当依法承担的、具 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按性质分为: 1.环境行政责任
指违反环境法和国家行政法规中有关环境行政义务的规定者所应当 承担的法律责任。
宪法为我国的环境保护活动和环境立法提供了指导原 则和立法依据。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二)环境保护基本法 198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规定了环境保护的目的、范围、对象、方针政策、 基本原则、重要措施、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和法律 责任等。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三)环境资源单行法
1. 环境保护单行法 已颁布的八部环境保护单行法包括: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二、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主要措施包括: v 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的、地方的和各行各业的中长期和
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v 对开发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v 对城市实行综合整治。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2.“污染者付费”政策
要点: v 企业负责解决自己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不允许
注重发展: v 高质量、低消耗、高效率(生产技术) v 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满足环境保护要求(产品) v 投入成本低、去除效率高(污染控制技术)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三)环境经济政策 环境经济政策是适用税收、信贷、补贴、收
费等各种经济手段引导和促进环境保护的政策。 环境经济政策大致可分为经济优惠政策、生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3. 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 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内容:
(1)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3)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6)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7)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8)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9)健全环境法规,强化环境管理。 (10)参照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精神,制定我国行动计划。
(一)宪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二)环境保护基本法 (三)环境资源单行法 (四)国家其他法律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五)国家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种环保法令、法规和条例 (六)环境保护地方法规 (七)签署并批准的国际环境公约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一)宪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
我国1982年宪法26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 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这一规定是国家 对环境保护的总政策,说明了环境保护是国家的一项基本 国策。
禁止发展的“15小”企业:小造纸、小制革、小染料厂及土法炼焦、 炼硫、炼砷、炼汞、炼铅锌、炼油、选金和农药、漂染、电镀、石棉 制品、放射性制品等。 限制发展的8个行业:造纸、制革、印染、电镀、化工、农药、酿造、 有色金属冶炼。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二)技术政策
以特定的行业或污染因子为对象,在产业政策允许范围 内引导企业采取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产工艺和污染防治技术。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2020/11/2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第一节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一、基本方针 二、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三、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政策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一、基本方针 1. 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依靠群众、大家动手、 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