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四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7.2物质溶解的量》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粤教版
新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教案_13
【 布置作业 】
习题 7.2 第 1,2 题
复习巩固,加 深理解
[ 教学特色简述 ]
1. 本课题以故事引入课题,情境生动。
2. 学生亲自参与探究,感受知识生成的过程,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通过探究实验,突破教学难点,便于学生理解。
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 饱和与不饱和之间没有必然 饱和溶液与不
是稀溶液;
的联系。它们间的关系是 : 饱和溶液和浓
2 、对于同种溶质,在同一
浓溶液 不一定 是饱和 溶液与稀溶液
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 溶液,稀溶液 不一定 是不 的关系
要浓。
饱和溶液;
【 课堂练习 】脑筋加油站
完成练习 巩固知识
三、深化探究 【 设疑 】为什么在表述饱和溶液 与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明确 “一 定温度”,“一定量溶剂”呢?饱 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否可以 相互转化呢? 【 探究实验 】指导学生完成“ 继 续探究 【 巡视 】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实 验中遇到的问题 【 反馈检查 】1. 实验中出现了怎 样的实验现象 ?
《物质溶解的量》说课稿(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九年级下册第七章溶液概念的基础上, 从物质在一定量溶剂
里能不能无限溶解入题, 介绍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 别和联系。本节课的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重点是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 难点是对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两个条件的分析, 以及对饱和与不饱和的辩证关 系的理解,为后面溶解度及结晶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学生学情分析:
教材注重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活动,重在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 程。同时,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 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七章 溶液复习学
第七章复习【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溶液的定义、组成、特征2.复习巩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3.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学会应用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了解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外界因素4. 能进行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复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重难点】溶液的定义、组成、特征;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固体物质溶解度,学会应用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能进行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复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三、知识清单(独立填写下列空白)1.溶液的基本特征为、。
溶质可以是体,也可以是体或体,通常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都是,溶液是由和组成,溶液的质量= + 。
2.加快固体物质溶解于水的方法有、、。
3.物质溶于水后能使溶液温度升高的有,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有,溶液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有。
4.举例说出常见的乳化现象等;常见乳化剂有等物质。
5.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大多数溶质)特殊: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②,不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①②③注意: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
6.固体物质溶解度:1)定义:在下,某固态物质在溶剂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
2)四要素:条件:标准:状态:单位:。
3)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外因:。
①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如;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较平缓,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如;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如;7.气体溶解度: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和;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
8.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稀释:稀释前后不变,即稀释前溶液的质量×﹦稀释后溶液的质量×。
9.溶液的质量(m)﹦溶液的体积(V)× (p)。
10.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为:、、。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2学案
7.2 物质溶解的量(2)【学习目标】1、了解固体溶解度涵义;【课前预习】二、固体溶解度:1、定义:指在,某固态物质在里,达到时,所_________________如:(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是指在_____℃,______g水中,溶解硝酸钾_______,溶液就达到________状态。
2、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20℃时的溶解度【自我检测】1、判断正误(1)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
()(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3)把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恒温蒸发20 g水,把析出的晶体过滤后,所剩的液体仍是饱和溶液。
()(4)泥水是一种溶液,其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5)现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为了除去一氧化碳气体,可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石灰水。
()2、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稀硫酸______;澄清的石灰水______;稀盐酸______;酒精的水溶液___ _ __;锌与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得到的溶液______;铁与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得到的溶液________。
3、请你各举一个实例,说明下列叙述是错误的。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实例:__ _溶液,不是无色的;(2)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实例:_________可做溶质,但不是固体;(3)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实例:________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4、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回收一块质量为40g的铜锌合金中的铜,将该合金放人烧杯中,逐渐加人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恰好用去稀硫酸100g,烧杯内剩余固体27g。
请完成下列计算:(1)40g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2)生成氢气的质量。
【难点突破】1、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要素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 g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那么,20℃时,把40 g氯化钠放到100 g水中,是否所有氯化钠都溶解?_____所得溶液的质量是(3)20℃时,在50g水中能溶解36g氯化钠吗?______,那么可以最多溶解____g氯化钠。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2教案
7.2物质溶解的量
展开积极讨论并发言,更深入的理解三个前提条件。
(说明:一系列讨论题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在热烈的讨论和积极思考中,“定温,溶剂量一定,达到饱和状”这三个比较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前提条件,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比强行灌
输效果好得多。
)
师:利用课件展示完整方案。
小结: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溶质在这个温度下的溶解度。
分析:理解溶解度的涵义?适当补充练习
3.根据溶解度判断物质溶解性。
师:在不同的温度下,物质溶解度不同。
这样,我们只需比较特定温度下物质溶解度大小。
4.溶解度曲线。
师:用课件展示固体溶解度曲线。
生:观察溶解度曲线,找出1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及在哪个温度下,硝酸钾溶解度为110克。
四、点拨诱思、质疑释疑
1.溶解度四要素:
条件:一定温度下;
标准:100克溶剂;
状态:饱和状态;
单位:克。
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
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
外因:温度。
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钠;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例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反而减小,例如氢氧化钙。
3.利用溶解度曲线能获得哪些信息?
(1)可以比较某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通过实例归纳总结知识。
九年级化学下册《物质溶解的量》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讲解溶解度概念:教师详细讲解溶解度的定义、表达方式及单位,使学生理解溶解度的含义。
2.讲解溶解度影响因素:分析温度、压力等外界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结合实验数据进行讲解。
3.讲解溶液浓度的计算与配制:介绍浓度的概念,教授计算、配制一定浓度溶液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溶解度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溶液浓度的计算及配制。
2.难点:溶解度实验操作技巧,溶解度数据的准确记录与分析,以及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溶解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二)教学设想
1.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如糖在水中溶解的量,引出溶解度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7.归纳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记忆效果。
8.课后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设计意图: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9.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实验操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表现。
2.学生反思: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教师给予解答。
3.知识体系构建:师生共同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4.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五、作业布置
1.基础知识巩固: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影响因素、溶液浓度计算等基础知识点,以确保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
九年级化学下册《物质溶解的量》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九年级7.2物质溶解的量导学案
7.2物质溶解的量学习目标:1.能从溶液形成的角度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2.通过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在理解影响固体溶解度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的基础上构建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
4.通过溶解度曲线了解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情况并让学生学会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一些常见问题。
5.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并帮助学生理解气体溶解度的概念,从而使学生明白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学习重难点: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
2.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及其主要外界影响因素。
学习流程:一[温故知新]:1.你能回忆出什么叫溶液吗?它有哪些基本特征?2.现有6.5g锌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1)在100g稀硫酸中,溶质的化学式为,其质量为 g;溶剂的化学式为,其质量为 g.(2)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其中溶质的化学式为,其质量为g;二[我会自学]: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3.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4. 固体溶解度是指在下,某固态物质在g溶剂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
5、浓稀溶液划分的依据是,它和饱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是。
6.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这句话的含义是:在, g水里最多能溶解 g氯化钠。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有三种情形分别是哪几种?7.气体的溶解度:。
三、当堂达标1.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固体物质的溶解是无限制的吗? 。
2.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配制糖开水你们选择(填“热水”或“冷水”),为什么?说明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各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为了较精确的比较不同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大小引入了溶解度的概念。
初中化学物质溶解的量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溶解的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了解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3. 能够运用溶解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物质溶解的定义和特点。
2. 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计算溶解的量。
2. 了解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学内容1. 溶解的概念及特点溶解是指溶质分子散布在溶剂分子之间的过程。
溶解的特点包括:速度快、伴有热效应、可逆性等。
2. 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包括:(1)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亲疏性;(2)温度;(3)压力;(4)溶质颗粒大小。
3. 溶解的量的计算溶解的量可以用溶解度来表示,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能够溶解在溶剂中的溶质的最大量。
在实际计算中,可以通过溶解度来确定溶解的量。
五、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介绍溶解的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
2. 实验演示:展示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过程。
3. 计算练习:让学生根据溶解度计算溶解的量。
4. 讨论交流:让学生讨论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并举例说明。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验演示展示物质溶解的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溶解的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
3. 实验:进行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
4. 计算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计算溶解的量。
5. 总结:总结溶解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七、课堂作业1. 选择一个物质,了解其溶解度及溶解的量。
2. 分析某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3. 思考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并写出你的见解。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溶解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溶解的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下节课可以进一步讨论不同溶剂对物质溶解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溶解过程中的问题。
九年级化学下册 7.2 物质溶解的量(第2课时)导学案(无
解0 t 1t 2温度/℃溶度/g 4020A B CP.Q.X.R.7.2 物质溶解的量(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2.能从溶解度曲线图中获取相关知识;3.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4.知道气体溶解度的涵义及影响因素;5.知道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有关溶解度曲线绘制和运用的探究。
难点:学会运用溶解度曲线判断温度与溶解度的变化关系。
【情境导入】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 自主探究:知识点三:固体溶解度曲线 一、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讨论】分析“列表法”表示溶解度的不足之处。
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有很大的影响,表9-1是用“列表法”表示溶解度的一种方法。
但该表还是不 ,不能表示某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也不能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 。
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叫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 ,横坐标表示 ,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成不同物质随 变化的曲线。
2.仔细观察图9-12和图9-13,我们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⑴可以查出某一物质在不同 下的溶解度; ⑵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 的溶解度;⑶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⑷物质的溶解度受 变化影响的大小。
【小结】溶解度曲线的涵义:⑴三线:①“陡升型”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
如KNO 3 ②“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如 ;③“下降型”: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 。
⑵四点:①曲线上的点:所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该温度下 状态)。
②两曲线的交点:两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 。
③线上方的点表示:在该温度下,该溶液是 且有部分 ; ④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是 。
练习:如右下图所示思考下列问题:⑴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如何?备注(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⑵对于A 物质来讲Q 点、X 点和R 点分别代表什么意思?P 点又表示什么意思? ⑶对于B 物质,它的曲线下方表示什么意思?上方呢? ⑷阴影部分对于A 、B 两物质有何意思?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例题】认真分析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物质溶解的量(第一课时)教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物质溶解的量(第一课时)教案主稿:审核:日期:教师: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固体物质的溶解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及他们之间的转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生活中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及他们之间的转化的应用,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
教学重点:饱和溶液的概念。
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教后反思:
-----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四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7.1 溶解与乳化》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粤教版
7.1溶解与乳化(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悬浊液和乳浊液;了解乳化现象,认识一些乳浊液和乳化剂。
2.明了溶解过程中伴有热现象。
【重点】溶解过程的热现象。
【难点】溶解过程的热现象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
【自主探究】1.旧知回顾:溶液的定义和影响溶解速度快慢的因素。
2.自学导航:阅读教材194页了解乳浊液、乳化剂、乳化作用,阅读教材196页了解溶质溶解时会放热或吸热的原因。
3.应知应会:(1)乳浊液的定义:,乳化剂所起的作用是。
(2)物质溶于水后能使溶液温度升高的有,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有,溶液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有。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答疑解惑探究一:乳化1.乳化现象教师演示实验,观察实验,填写教材194相应空白,根据实验想象归纳乳浊液的特点,并列举生活中的乳浊液。
2.乳化剂及乳化作用(小组内讨论交流)问题1:将洗涤剂滴加到油水的乳浊液中,是否是溶解过程,洗涤剂起了什么作用?。
问题2:汽油洗油污和洗涤剂洗油污的原理一样吗?为什么?。
探究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观察实验,并归纳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的物质是(化学式为);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的物质是(化学式为);溶解时溶液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物质是(化学式为)。
【跟踪练习】1.教材195页检查站2.教材197页7.1习题第3、4题3.某同学进行了“物质溶解的吸热和放热”的探究实验:他向成有5mL水的试管中加入5g 硝酸铵固体,振荡,得到透明澄清的溶液,并发现试管外壁有水珠产生。
(1)“振荡”试管的目的是。
(2)该溶液的溶质是,溶剂是。
(3)试管外壁有水珠产生的原因是。
【达标检测】1.牛奶或豆浆属于()A. 纯净物B.溶剂C. 溶液D. 乳浊液2.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洗涤剂清洗,因为洗涤剂()A.可以软化水B.具有乳化的功能C.可以沉降杂质D.溶于水时放热3.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
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蔗糖B.氢氧化钠固体C.硝酸铵固体D.食盐4.如下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地氢氧化钠固体,完全溶解后,右侧U形管中液面的变换情况是()A.a液面升高,b液面下降B.a液面下降,b液面升高C.a、b液面均无变化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我的疑惑】。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2 溶解度导学案(1)
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溶解度【学习目标】1.知道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2. 能从溶解度曲线图中获取相关知识;3. 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学习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学习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一、固体溶解度1.在一定________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__溶剂里达到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如________;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________,如________;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如________。
二、溶解度曲线3.用纵坐标表示________,横坐标表示________,得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三、气体溶解度4.在压强为101 kPa和________时,某气体溶解在________水里达到________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叫做该气体的溶解度。
5.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________和________。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随压强的增大而______ 。
答案:1.温度100克饱和质量 2.增大硝酸钾变化不大氯化钠减小熟石灰 3.溶解度温度 4.一定温度1体积饱和 5.温度压强减小增大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二、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目标1 :溶解度实验:(1)向盛有20℃水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向盛有40℃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2)向40克20℃水中加入氯化钠,向100克20℃水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3)向100克20℃说中加入氯化钠直至饱和,向100克20℃水中加入硝酸钾配成不饱和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物质溶解的量(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 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条件。
【重点:饱和溶液的含义。
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自主探究】
1. 旧知回顾:常见的乳化剂、乳化作用。
2 .自学导航:阅读教材198页勾划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阅读教材199页最后一个自然段,尝试理解在界定溶液是否饱和时,为什么要强调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
3. 应知应会:
(1)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答疑解惑
探究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观察实验,填写教材198页空白,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
问题1: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小组内讨论交流展示)
问题2:在界定溶液是否饱和时,为什么必须强调“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小组内讨论交流展示)
①观察实验,在教材199页填写相应空白。
②归纳:实验(1)是如何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2)是如何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3)是如何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归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探究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问题1:浓溶液、稀溶液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问题2:饱和溶液一定是含溶质多的浓溶液,而不饱和溶液则一定是含溶质少的稀溶液,对吗?(讨论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跟踪练习】
1.教材200页“讨论与交流”;
2.教材203页7.2习题第2题;
3.配套练习14页第7题
【达标检测】
1.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含有很多溶质的溶液
B. 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
C. 不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
D.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
2. 现有下列方法:①加水;②加硝酸钾;③蒸发水;④冷却;⑤加饱和硝酸钾溶液,能使
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3.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简单且可靠的方法是(
)
A. 减少溶剂
B. 加入溶质
C. 升高温度
D. 降低温度
4. 有两瓶t C的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另一瓶为不饱和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
两瓶溶液的是()A. 分别减低温度 B. 各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振荡
C. 各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
D. 恒温下,分别蒸发少量水
【我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