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二节.pdf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极圈之间
纬 66.5°
北极圈以北
北纬 66.5°~北
纬 90°
无阳光直射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 获得
南极圈以南
南纬 66.5°~南 的太阳热量最少,终年 寒冷 纬 90°
【例题 2】如图:当地球公转至①位置时,南半球是______(季节),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发生______ 现象。公转至②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日;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
点拨:本题综合考查了地球公转的特点和产生的地理意义。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为夏 季,南半球为冬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短夜长;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等长。①位置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②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
答案:冬季 极昼 春分 昼夜等长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我国战国时期的黄河流域,以后不断改进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 确立。公元前 104 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阳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为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 天文位置。 有人误认为二十四节气与阴历有 关。其实,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阳历划定的。它根据太阳在黄道(地 球绕日公转轨道,也就是太阳周年运动的路线)上的位置及引起地面气候演变的次序,将全年划分为 24 个段落,每段相隔约半个月(15 天),每一段叫一个节气。 每月月首者称“节气”,包括立春、惊蛰、 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十二节气;在月中者称“中气”,包 括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十二中气。二十四节 气就是 12 个节气和 12 个中气的总称。在全年 24 个节气中,最重要的是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合称 二分二至。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因而纯属阳历,只是形式上不同于通常所说的阳历。 由于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的,而太阳通过每等分的时间大致相等,因而在公 历中,每年各节气的日期基本上变化不大,最多相差一两天,但在农历中的日期却不固定。
化工原理第一章第二节
第一章流体流动第一章流体流动第三节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一、流量与流速二、稳态流动与非稳态流动三、连续性方程式四、柏努利方程式五、柏努利方程式的应用1.3.1 流量与流速1、流量流量: 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任一截面的流体量。
体积流量V S:若流量用体积来计量,单位为:m 3/s 质量流量W S:若流量用质量来计量,单位:kg/s 。
体积流量和质量流量的关系是:ρS S V W =2、流速流速u : 单位时间内流体在流动方向上流过的距离,单位为:m/s数学表达式为:AV u S =流量与流速的关系为:uAV S=ρuA W S =对于圆形管道,24dA π=24d V u S π=uV d S π4=——管道直径的计算式质量流速:单位时间内流体流过管道单位面积的质量流量用G 表示,单位为kg/(m 2.s)。
数学表达式为:A W G s =AV S ρ=ρu = 1.3.2 稳态流动与非稳态流动稳定流动:描述流动的物理量与时间无关的流动稳定流动u =f (x ,y ,z )非稳定流动u =f (x ,y ,z ,θ )1.3.2 稳态流动与非稳态流动流动系统稳态流动流动系统中流体的流速、压强、密度等有关物理量仅随位置而改变,而不随时间而改变非稳态流动上述物理量不仅随位置而且随时间变化的流动。
1.3.3 连续性方程在稳定流动系统中,对直径不同的管段做物料衡算衡算范围:取管内壁截面1-1’与截面2-2’间的管段。
衡算基准:1s对于连续稳定系统:21SSWW=ρuAWs=222111ρρAuAu=如果把这一关系推广到管路系统的任一截面,有:常数=====ρρρuAAuAuWS L222111若流体为不可压缩流体常数======uAAuAuWV SS L2211ρ——一维稳定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对于圆形管道,22221144duduππ=21221⎟⎟⎠⎞⎜⎜⎝⎛=∴dduu表明:当体积流量VS一定时,管内流体的流速与管道直径的平方成反比。
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中化学人教必修一学案:第一章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pdf版,共4个课时)
B.含硫原子个数比为 1:1 D.含氧元素质量比为 5:6
A.摩尔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B.1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约 6.02×1023 个原子 C.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单位时,应指出粒子的种类 D.用“摩尔”(而不用“个”)计量微观粒子与用纳米(而不用“米”)计量原子的直径,计量 思路都是扩大单位 11、 .若使 50 个 H2O 分子中溶有 1 个 Na+, 需将 0.1molNa2CO3 溶解在一定的量的 H2O 分子中, 则须 H2O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总结提升】 二个概念 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___ 三个关系 m ( )× ÷( ) n ( )÷ 摩尔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 × ( ) N
14
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 参考答案 12C 原子质量的 1/12 为标准 【知识回顾】 (1) 化学变化的最小 (2) (3) ① 56 ② 12 ③ 36.5 ④ 98 ⑤ 58.5 ⑥ 106 ⑦56 ⑧ 32 ⑨ 31 ⑩32 2. 1 : 8 : 9 2:1:2 【学一学 记一记】 一.1. n 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摩尔 mol 摩 2 1mol 任何粒子数 粒子 粒子 0.012 12C 1 NA 6.02×1023 个/摩 3. 摩尔 粒子 4. n
N NA
【注意事项】 (1) 物理量 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 摩尔为单位 原子、分子、离子、原子 团、电子、质子、中子 (3) 符号 【学一学 想一想】 1.“物质的量”是否可用来表示宏观物质? 否 2. “1mol 某物质中含有准确的微粒数是多少 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即 NA)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分析原因。 (1)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2)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3)每摩尔物质均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的粒子。√ (4)1 mol 氢。×(5)1 mol Fe。√(6)1 mol 小米。× (7)1 mol H2O 含有 1molH2。× (8)1 mol NaCl 含有 1mol 钠原子。× 4、用 NA 表示下列数目 (1)1 mol H2O 含有个 NA H2O 分子, 2NA 个 H 原子。 (2)1 mol O 原子含有 8NA 个质子, 8NA 个电子, 8NA 个中子。 - 2- (3)1 mol SO4 可表示含有 NA 个 SO42 , 2NA 个电荷 。 5.试推论:两种微粒的物质的量之比与二者个数比有何关系? 物质的量之比=二者个数之比 。 6. 0.012kg 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为 1mol,你能计算出 1 mol 下列微粒的质量吗? 1molH2O 的质量 18g。1molAl 的质量 27g。1molFe 的质量 56g。1molCO2 的质量 44g。 通过上面的计算,你能发现一些规律吗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其数值即为相对原子质量 或相 对分子质量的数值 。 二.1.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M g/mol 或 g﹒mol-1 2. 克 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3. n
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第二节应收及预付款01
初级会计实务2018预科班(一)应收票据概述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最近几年总喜欢考核他。
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根据承兑人不同,商业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债权人:应收票据,债务人:应付票据)(二)应收票据的账务处理 1.取得应收票据和收回到期票款 (1)因债务人抵偿前欠货款而取得的应收票据。
借:应收票据 贷:应收账款 (2)因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
借:应收票据 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商业汇票到期收回款项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票据【★例题·计算题】甲公司2016年6月1日向乙公司销售一批产品,货款为1 500 000元,尚未收到,已办妥托收手续,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则甲公司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 1 755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 5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55 0006月15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寄来的一张3个月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面值为1 755 000元,抵付产品货款。
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票据 1 755 000 贷:应收账款 1 755 0009月15日,甲公司上述应收票据到期,收回票面金额1 755 000元存入银行。
甲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1 755 000 贷:应收票据 1 755 000如果没有收到怎么办?2.应收票据的转让借: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收票据 银行存款3.商业汇票向银行贴现(应收票据贴现时的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收到的金额) 财务费用★ (贴现利息) 贷:应收票据 (票面价值) 会计学堂有一张10万元的商业汇票,出票日期为2016年4月1日,到期日为2016年7月1日,我们学堂在6月1日时向银行进行贴现,贴现利率为月利率0.5%。
工程造价管理-1章-pdf
工程造价管理-1章-pdf课程介绍是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
是注册造价师考试主要科目之一。
项目管理的三大主要内容:质量管理、进度(时间)管理、费用管理(站的角度不同可称为投资管理、成本管理、造价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内容: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两个方面。
建设项目成本规划与控制。
目录第一篇第二篇课程介绍内容:以最新的规范、标准、规程为指导,系统地介绍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工程项目建设程序为主线,系统地讲解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实务等内容。
要求:1.了解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全寿命期造价管理、全面造价管理的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2.掌握工程建设各阶段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或成本规划与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具备对建设工程进行成本规划与控制的基本能力。
第一篇第一章概述第二章工程造价构成第三章工程计价依据第四章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介绍第二篇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项目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项目竣工验收、后评估阶段的造价管理第一章概述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工程造价构成工程计价依据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介绍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建设项目与工程建设程序第二节工程造价概述第三节工程造价管理概述第四节工程造价控制原理第五节工程造价管理的组织第六节全过程工程造价咨询第一节建设项目与工程建设程序建设项目的概念建设项目的组成与分解建设项目的分类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与工程建设程序第一节建设项目与工程建设程序一、建设项目的概念建设项目(contructionproject)是指一个按总体规划或设计进行建设的各个单项工程所构成的总和,也可以称为基本建设项目。
如工业建设中的一座工厂、一个矿山,民用建设中的一所学校、一所医院、一个居民区等均为一个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应满足下列要求:(1)技术上:满足在一个总体规划、总体设计或初步设计范围内;(2)构成上:由一个或几个相互关联的单项工程所组成;(3)每一个单项工程可由一个或几个单位工程所组成;(4)在建设过程中:经济上实行统一核算,行政上实行统一管理。
第1章⑵随机时间序列模型
ϕ2
=
−
1 z1 z2
ϕ1
=
z1 + z2 z1 z2
由AR(2)的平稳性,|ϕ2|=1/|z1||z2|<1 ,则至少有一个根 的模大于1,不妨设|z1|>1,有
ϕ1 + ϕ2
=
z1 + z2 z1 z2
−
1 z1 z2
= 1 − (1 −
1 )(1 − z1
1 )<1 z2
(1 − 1 )(1 − 1 ) > 0
如果一个p阶自回归模型AR(p)生成的时间序列是平稳的, 就说该AR(p)模型是平稳的,
否则,就说该AR(p)模型是非平稳的。
12
考虑p阶自回归模型AR(p) Xt=ϕ1Xt-1+ ϕ2Xt-2 + … + ϕpXt-p +εt (*)
• 引入滞后算子(lag operator )L:
LXt=Xt-1, L2Xt=Xt-2, …, LpXt=Xt-p (*)式变换为
于是方差为
γ0
=
(1
−
ϕ
2
)σ
2 ε
(1 + ϕ2 )(1 − ϕ1 − ϕ2 )(1 + ϕ1
− ϕ2 )
16
由平稳性的定义,该方差必须是一不变的正数,于是有 ϕ1+ϕ2<1, ϕ2-ϕ1<1, |ϕ2|<1
这就是AR(2)的平稳性条件,或称为平稳域。它是一顶点 分别为(-2,-1),(2,-1),(0,1)的三角形。
第二节 随机时间序列分析模型
一、时间序列模型的基本概念及其适用性 二、随机时间序列模型的平稳性条件 三、随机时间序列模型的识别 四、随机时间序列模型的估计 五、随机时间序列模型的检验
铁道车辆工程1章.pdf
2、车辆全长及换长 车辆全长为该车两端钩舌内侧面间的距离�
以m为单位。 换长又称为计算长度�说明折合成11m长
的车辆时�相当于它的多少倍�以便在运营中 计算列车的总长度。
3、车辆定位标记 以数字1或2标记�货车涂在车体两端下脚�
客车涂在脚蹬外侧面及车内两端墙上部。
4、表示车辆设备、用途及结构特点的各种标记
主要内容�
� 铁道车辆的特点 � 铁道车辆的组成 � 铁道车辆的分类
一、铁道车辆
广义的说�铁道车辆是指那种必须沿着专 设的轨道运行的车辆�包括常见的轻轨车辆、 有轨电车、地铁车辆等。本课程主要论述在铁 路干线上运行的铁道车辆�简称车辆。
二、铁道车辆的特点
铁道车辆的车轮必须在专设的钢轨上运行� 这种特殊的轮轨关系是其最大的特征。并由此 产生如下特点�
二、我国铁路发展概况
解放前�车辆种类杂�不能互换�性能差� 检修不方便。解放后非常重视车辆专业的发展 和人才培养。
• 1949年唐山铁道学院开始培养车辆技术人才 • 1950年筹建铁道科学研究院 • 1959年成立四方车辆研究所 • 改造、扩建原有修理厂开始制造�逐步形成车
辆制造、修理和养护的完整体系
1. 新造车在空载状态下按机车车辆上部限界� 即车限-1A校核垂直面内的最大尺寸
• 车型代码必须与车种代码连用�为区分同一种 车中因结构、载重等的不同�一般用1~2个数 字�必要时还可再加大写拼音字母
• 车号代码为数字�按车种、车型不同�区分了 车号范围
例如�
C62B C�车种
62�顺序系列
B�结构区别
YZ25G345388 YZ�车种 25�车长系列 G�结构区别
车号自动识别系统�AEI�
表1-1常见车辆车种编码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 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框架图)
)
[ 污物移动 → 在目镜上
→ 转动目镜污物不动 →在物镜上
玻片移动规律 : 编哪移哪
细胞质流动方向 : 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质流动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同
( u ) 分类依据 : 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真核细胞 ,
, 真核生物
章
第 细胞
志近
镜筒 镜臂 镜柱 镜座
、
、
、
{ 机械部分载物台 、 压德转器 调节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焦距
i 遮光器 ( 大 、 小光圈 >
> 结构照明部分反光通镜平面镜凹面镜
一, 暗 换大光圈时 或: 凹面镜
i 视野较亮时 , 换小光圈或换年面镜 ;
1 观调察暗物观像察颜物色像轻颜浅色: :较调深亮
1
支原体
:
最小
最简单的原核生物
.
。
没
有
细胞壁
真 核细胞 : 含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 有成形的细胞核 )
、
β>
动物产高等动物低等动物弹细胞 多细胞
: :
草履虫变形虫眼虫等水螅
π
球羹海 衣藻 、水+困藻 、
:
红藻 : 紫菜等
: 曲霉菌、 ⻘霉菌 。 根霉菌毛霉菌等
胞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多样性统一性形态细, 结胞一构种般大类都小繁差具多别有后,细组胞成不膜同、细细胞胞的化质学核元素糖和体化合和物D种N类A基本相同
物像清晰为止
C 高倍镜下不动粗 >
a 、视野中细胞呈一行排布 Nhomakorabea视野中细胞数量
幻 放大倍数与的关系
第1章 报纸定位与报道策划 PDF
第一章报道定位与报道策划主讲梁利伟第1节认识报纸第2节报纸策划第3节具体的策划方案新闻编辑课程侧重点报纸网络内容重点三个层次业务及相互关系报纸定位及报纸策划新闻报道的策划组织稿件与版面编辑微观编辑业务宏观编辑业务报业报刊一、报纸 1.什么是报纸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定期、连续发行的出版物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网络媒介 2. 报纸符号体系文字语言符号视觉性非语言符号 3.报纸特点信息容量传递新闻信息的主要手段视觉性非语言符号的作用突出“五步三秒”理论二、中国报纸性质嬗变 1.邸报时期——公文简报性质内部机密参考公文纸 2.党报时期——政治宣传性质1921-1976 宣传纸 1921-1957“用事实说话” 1957-1976“事实为政治服务” 总结和教训事实表现为新闻中最高的力量——列宁事实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金庸在中国政治规律和事实规律都运作 3.多样化时期——特殊商品性质复合纸 1恢复创办期1977-1983新闻纸报纸种类新闻改革 A新闻概念回归短平快 B开始有广告经营 2格局形成期1984-1988信息纸 A报业格局基本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以党报为中心的多层次、多类型、多品种的报业格局新时期的“办报年” B尤其突出的经济类报纸大量出现体育类报纸获得认可教育类报纸大幅增长广播电视类报纸兴起 C报道内容改革短平快——活深出现新文体——深度报道1987 三色报道关广梅现象D“办好报纸多种经营” 3发展调整期1989-1992广告纸 A《暂行办法》“事业单位企业管理” B法制化轨道 C 新闻改革……现场短新闻——新闻特写现场短新闻年新闻特写年中国网络发展年新闻评论年 4竞争壮大期1993——至今服务纸、娱乐纸、交流纸、实用纸、观点纸…… 报业进入真正竞争时期扩版风潮报纸编辑业务发展新思路 A报纸新闻内容重新定位表现追求更多的新闻和信息扩版如潮——新闻版信息版休闲版广告版报纸第一次显示了厚度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
心理咨询基础培训教材(理论知识)第一章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思维导图
T 1-2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P16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神经元及其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12对脑神经 和 31对脊神经
躯体神经系统(感觉 & 运动) 和 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 - 内脏)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脊髓
脑干:睡眠与觉醒
间脑: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嗅觉不经过丘脑,直达大脑)小脑:平衡
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额叶(头顶,最大):运动
额中回:书写中枢 -- 失写症(写不出)额下回:布洛卡中枢(运动性言语中枢)-- 表达性失语症(说不出)
顶叶:感觉
枕叶:视觉角回:视觉性语言中枢 -- 失读症(看不懂)颞叶:听觉
颞上回:威尔尼克中枢(听觉性言语中枢)-- 接受性失语症(听不懂)
胼胝体:连接脑两半球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左半球:言语功能
右半脑:空间知觉,形象思维(艺术音乐情绪)
P21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垂体腺肾上腺甲状腺性腺
P22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巴普洛夫提出了的两种信号系统(条件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事务为条件刺激(人和动物共有的)
第二信号系统:语言和词为条件刺激(人所特有的)巴普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
兴奋和抑制
反射、反射弧和反馈反射弧 =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反射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巴普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条件反射的抑制扩散和集中
相互诱导动力定型。
微积分第一章PDF
3 2
2
3
y [ x]
3 2
1
1 O 1 1
2 3
x
取整函数 [ x ] 的一个重要性质 :
对任何实数 x , 存在绝对不等式 [ x ] x [ x ] 1.
例如, [0.99] 0.99 [0.99] 1 为 0 0.99 1.
e x e x 解方程 y ( x 0) : 2 (e x ) 2 2 y e x 1 0, ex y x ln( y y 2 1, y 2 1)
O
y ln( x x 2 1)
y
x
y arch x ln( x x 2 1)
x x y u , u cot v , v 2 复合成函数 y cot 2 ; 函数 y arcsin u, u 2 x 2 不能复合 , 前者的定义域与
后者的值域的交集是空的, 即 arcsin(2 x 2 ) 无意义.
8. 初等函数
由常数和基本初等函数经过有限次四则运算和有 限次复合所得到的有意义的函数, 称为 初等函数.
1
y
x
O
1
x
y 1 x
(2) 指数函数:
y a (a 0, a 1)
x
y
1 y ( a )x
a1
y ax
1
x
O
(3) 对数函数: y log a x (a 0, a 1)
y
a1
y log a x
x
O
1
y log a 1 x
(4) 三角函数
测度论与概率论第一章第二节测度论中的常用集族(版本14523)
4
证明:往证: (1) ⇒ (2) 。 对任意 A∈ F , Ac = X \ A∈ F
往 证 : (2) ⇒ (3) 。 任 取 A, B∈F , 则 Ac , Bc ∈F , Ac ∪ Bc ∈ F , 于 是
( ) A ∩ B = : (3) ⇒ (1) 。 取 A, B∈F , 则 Ac , Bc ∈F , A \ B = A ∩ Bc ∈F ,
A ∩ B ∈F , A∆B ∈F , A ∪ B = ( A ∩ B) ∆ ( A∆B) ∈F 。
往 证 : (2) ⇒ (3) 。 设 A,B ∈ F , 因 为 F 对 并 运 算 和 对 称 差 运 算 封 闭 , 所 以
A ∩ B = ( A ∪ B) ∆ ( A∆B) ∈F ,如果还有 A ⊃ B ,则 A \ B = A∆B ∈F 。
∀A, B ∈F ( X ) , A \ B 为 X 的子集,所以 A \ B ∈ F ( X ) 。故 F ( X ) 为环。
【例 1.2.5】 例 1.3.1 和例 1.3.2 中的集族不是环,因为两个区间的差可能不是一个区间,如
[1,3) \ [2, 2.5) = [1, 2) ∪[2.5,3) 。
显然这 8 个半开半闭区间是两两不相交的,且属于 F ,故[a,b) \ [c, d ) ∈ F 。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 F 为半环。
图 1.3.1
图 1.3.2
【例 1.2.3】 设 X 为任意集, F ( X ) 为 X 中的全体子集组成的集族,则 F ( X ) 为半环。
事实上
(1)φ ⊂ X ,所以φ ∈F ( X ) ;
1
(2)假设[a,b),[c, d ) ∈ F ,这里[a,b) = [a1,b1 )×[a2,b2 ) ,[c, d ) = [c1, d1 ) ×[c2 , d2 ) 。
第一章第二节 仿射坐标系
证明: 可表性:设e1 , e2 , e3量起始于共同点O 作OA , OA , OA , OM 分别表示 e , e , e , m 1 2 3 1 2 3 OP // e1 , PN // e2 , NM // e3 , A M 3 e3 m 存在实数x , y , z,使得 e o 2 e A2 OP xe1 , PN ye2 , NM ze3 1A N
向量OA xe1 ye2 OA的坐标 ( x, y )
e1
y e2 e 2 A O x e1
2.2
向量的坐标
空间仿射坐标系: [O; e1 , e2 , e3 ]
向量OA xe1 ye2 ze3 OA的坐标 ( x, y, z )
坐标向量: e1的坐标(1,0,0), e2的坐标(0, 1,0), e3的坐标(0,0,。 1)
坐标法:将几何性质转化为点或向量的坐 标满足的代数关系(方程),证明几何性质。。
作业:P25 5,6,7,8
( A, B, P ) , AP = AB 证明: 设 = 1 + ,0) 于是点 P 在 [ A; AB, AC ] 中的坐标为( 1 1 AC 由 (C , A, R), AR = 1 + 1 ); R 的坐标为 (0, C 1 R 由 ( B, C , Q), Q 1 P AQ AB AC 1 1 B A 1 , ). Q 的坐标为 ( 1 1
由e1 , e2 , e3不共面,得 x x1 y y1 z z1 0 x x1,y y1,z z1
定义1.3空间中一个O点和三个不共面向量
e1 , e2 , e3 , 一起构成空间中的一个仿射标架, 记作[O; e1 , e2 , e3 ],称O为它的原点,称e1 , e2 , e3 为坐标向量。 空间中任意一点A,将向量OA 对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拓展练习(pdf,含解析)人教版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基础闯关全练拓展训练1.(2018黑龙江大庆中考)皮肤角质层的细胞排列紧密,病菌等不易侵入,这属于()A.特异性免疫B.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人体的第三道防线2.(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从免疫类型上看,下列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以杀死进入眼睛的病菌B.皮肤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侵入人体C.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可以清扫异物D.患过天花的人获得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3.(2019山东菏泽中考)某同学在体检时,发现体内没有乙肝病毒抗体,在学习了免疫与健康的知识后,他主动注射了乙肝疫苗。
注射的乙肝疫苗和获得的免疫类型分别是()A.抗原、特异性免疫B.抗体、特异性免疫C.抗原、非特异性免疫D.抗体、非特异性免疫4.(2019湖南张家界中考)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假疫苗案引起国家高度重视,疫苗的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下列有关疫苗的说法,错误的是()A.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B.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C.接种疫苗的目的是控制传染源D.接种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5.(2019四川南充中考)以下关于免疫的描述中,说法错误的是()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B.抗体和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C.特异性免疫是在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D.计划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6.(独家原创试题)美国科学家博伊特勒和法国科学家霍夫曼发现了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加拿大科学家斯坦曼发现了特异性免疫的作用,下列现象与免疫功能无关的是()A.花粉过敏B.胃肠蠕动C.扁桃体发炎D.泪液的杀菌作用7.(2018河南驻马店确山期末)计划免疫是指()A.有规律地为病人注射抗生素药物,属于特异性免疫B.有计划地为病人接种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有计划地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属于特异性免疫D.有规律地消灭地方性传染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8.(独家原创试题)国家卫健委此前介绍称,在国内,艾滋病的输血传播基本被阻断。
《新编数学分析》上册林元重第一章第二节答案
(7)由于 n 1 1 1 n 且
n2 n n2 1 n2 2
n2 n n2 1
lim
n
n n2 n
lim
n
n n2 1
0
,故由夹逼定理有
lim(
n
n
1 2
1
1 n2 2
n
2
1
n
)
0;
(8) lim(1
1 )n lim[(1
1
n
n
) n2 ] n2 lim e n2 e ;
1 4c
设当
nk
时
结
论
成
立
,
即
0 ak
11 22
1 4c
, 则 当 n k 1 时 有
ak1 c ak 0,且
ak 1
c ak
c 1 1 22
1 4c
(1 1 1 4c )2 22
=
11 22
1 4c
.故 0
an
1 2
1 2
1 4c , n N
②再证{an }严格单调递增:由于 an1 an
(1) an
1
1 22
1 32
1 n2
(2) an
q
q2 2
q3 3
qn n
( 3 ) {an } 满 足 : 存 在 常 数 M 0 , 使 得 对 一 切 正 整 数 n 有
| a2 a1 | | a3 a2 | | an an1 | M .
ca ,
解 得 a = 1 - 1 1 4c 0 ( 不 符 合 题 意 舍 去 ) 与 a = 1 1 1 4c , 即
22
22
lim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pdf
血清疗法及其治疗白喉的应用 免疫性 噬菌作用 过敏性反应 免疫反应中的抗原与抗体 血型 获得性免疫耐受性 抗体结构 免疫反应调节 免疫系统控制和单克隆抗体 抗体多样性的遗传机制 细胞介导的免疫(组织相容抗原)
第二节 免疫学的发展史
经验免疫学时期 经典免疫学时期 近代免疫学时期 现代免疫学时期
近代免疫学时期
20世纪中叶—60年代,由于近代免疫生物学的 进展和细胞系选择学说的提出,否定了长期以 来机体免疫反应是对外源抗原的特有反应,是 单纯的化学过程的学说,认为免疫反应是机体 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普遍生物学现象。
近代免疫学时期
细胞转移迟发型超敏性的成功 1942年,MW Chase证明除体液免疫外细胞免疫 的存在 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 1945年,RD Owen 发现天然耐受现象 1953年,RE Billingham,PB Medawar免疫耐受 证明,使免疫学进入生物学时期
免疫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免疫学在抗感染方面的巨大成功,促进了生物 制品产业的发展。 主动和被动免疫的应用,控制了多种传染病的 传播。 细胞工程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产生的 细胞因子为临床医学提供了一类新型免疫调节 药物。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1901年, 1908年, 1908年, 1913年, 1919年, 1930年, 1960年, 1972年, 1980年, 1984年, 1987年, 1996年,
70年代的重要发现
免疫应答细胞 机体的免疫应答是由多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使 免疫学进入了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 Pernis 淋巴细胞在抗体产生中的协同作用 Feldman T和B细胞在抗体产生中的协同作用 Unanue 巨噬细胞在免疫应答中作用
普通物理学(第六版)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课件
v dv t
dt
v2
v0
0R
v v0
1 v0t R
2)又 v d s dt
s
t
ds vdt
0
0
t
s
v0
0 1 v0t
R
dt
R
ln 1
R
v0t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般圆周运动,取自然坐标系)
§1 – 5 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非惯性参考系 惯性力
一、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伽 x x vt vx vx v
说明
1)定义力 2)力的瞬时作用规律 3)矢量性 4)说明了质量的实质 : 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5)适用条件:质点、宏观、低速、惯性系
Fx
max
m
dvx dt
直角坐标系中:
Fy
may
m
dvy dt
Fz
m az
m dvz
dt
F ma i ma j ma k
x
y
z
自然坐标系中:
F
ma
(3)一般仅适用于宏观物体的宏观运动。 微观粒子的微观运动,要用量子力学处理。
四、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原则上,由牛顿运动定律可以解决所有力学问题。
常见的力学问题分为两类: 1)已知力求运动 2)已知一些力和运动求另一些力 解题关键:正确地分析物体(质点)所受的力!!
一般解题步骤: 选对象、看运动、分析力、建坐标系并列方程
人站在地球上,以地球为参考系,人静止不动。而以地 球以外的物体为参考系,则是“坐地日行八万里”了。
位移、速度、加速度等都要加上“相对 ”二字:相对 位移、相对速度、相对加速度。
同一质点在不同参考系中的位置矢量、速度和加 速度等物理量之间关系的规律。
离散数学第二版邓辉文编著第一章第二节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第二版邓辉文编著第一章第二节习题答案1.2 映射的有关概念习题1.21. 分别计算⎡1. 5⎤,⎡-1⎤,⎡-1. 5⎤,⎣1. 5⎦,⎣-1⎦,⎣-1. 5⎦.解⎡1. 5⎤=2,⎡-1⎤=-1,⎡-1. 5⎤=-1,⎣1. 5⎦=1,⎣-1⎦=-1,⎣-1. 5⎦=-2.2. 下列映射中,那些是双射? 说明理由.(1)f :Z →Z , f (x ) =3x .(2)f :Z →N , f (x ) =|x |+1.(3)f :R →R , f (x ) =x 3+1.(4)f :N ⨯N →N , f (x 1, x 2) =x 1+x 2+1.(5)f :N →N⨯N , f (x ) =(x , x +1).解 (1)对于任意对x 1, x 2∈Z,若f (x 1) =f (x 2) ,则3x 1=3x 2,于是x 1=x 2,所以f 是单射. 由于对任意x ∈Z,f (x ) ≠2∈Z,因此f 不是满射,进而f 不是双射.(2)由于2, -2∈Z且f (2) =f (-2) =3,因此f 不是单射. 又由于0∈N,而任意x ∈Z均有f (x ) =|x |+1≠0,于是f 不是满射. 显然,f 不是双射.(3)对于任意对x 1, x 2∈R,若f (x 1) =f (x 2) ,则x 1+1=x 2+1,于是x 1=x 2,所以f 是单射. 对于任意y ∈R,取x =(y -1) ,这时1⎡⎤3f (x ) =x +1=⎢(y -1) 3⎥+1=(y -1) +1=y ,⎣⎦33313所以f 是满射. 进而f 是双射.(4)由于(1, 2), (2, 1) ∈N⨯N 且(1, 2) ≠(2, 1) ,而f (1, 2) =f (2, 1) =4,因此f 不是单射. 又由于0∈N,而任意(x 1, x 2) ∈N⨯N 均有f (x 1, x 2) =x 1+x2+1≠0,于是f 不是满射. 显然,f 就不是双射.(5)由于x 1, x 2∈N,若f (x 1) =f (x 2) ,则(x 1, x 1+1) =(x 2, x 2+1) ,于是x 1=x 2,因此f 是单射. 又由于(0, 0) ∈N⨯N ,而任意x ∈N均有f (x ) =(x , x +1) ≠(0, 0) ,于是f 不是满射. 因为f 不是满射,所以f 不是双射.3. 对于有限集合A 和B ,假定f :A →B且|A |=|B |,证明: f 是单射的充要条件是f 是满射. 对于无限集合,上述结论成立吗?举例说明.证(⇒) 因为f 是单射,所以|A |=|f (A ) |. 由于|A |=|B |,所以|f (A ) |=|B |. 又因为B 有限且f (A ) ⊆B ,故f (A ) =B ,即f 是满射.(⇐) 若f 是满射,则f (A ) =B . 由于|A |=|B |,于是|A |=|f (A ) |. 又因为A 和B 是有限集合,因此f 是单射.对于无限集合,上述结论不成立. 例如f :N →N,f (x ) =2x ,f 是单射,但f 不是满射.4. 设f :A →B , 试证明:(1)f I B =f .(2)I A f =f .特别地,若f :A →A,则f I A =I A f =f .证 (1)对于任意x ∈A,由于f (x ) ∈B,所以(f I B )(x ) =I B (f (x )) =f (x ) ,因此f I B =f .(2)对于任意x ∈A,由于I A (x ) =x ,所以(I A f )(x ) =f (I A (x )) =f (x ) ,于是有I A f =f .由(1)和(2)知,若f :A →A,则f I A =I A f =f .5. 试举出一个例子说明f f =f 成立,其中f :A →A且f ≠I A . 若f 的逆映射存在,满足条件的f 还存在吗?解令A ={a , b , c },f (a ) =f (b ) =f (c ) =a ,即对于任意x ∈A,f (x ) =a ,显然f :A →A且f ≠I A . 而对于任意x ∈A,有(f f )(x ) =f (f (x )) =f (a ) =a ,因此f f =f .若f f =f 且f 的逆映射f -1存在,由第3题知f f =f =f I A ,所以-1-1于是利用定理7有(f f ) f =(f f ) I A ,f -1 (f f ) =f -1 (f I A ) ,进而I A f =I A I A ,因此f =I A . 所以若f 的逆映射存在,满足条件的f 不存在.6. 设f :A →B , g :B →C . 若f 和g 是满射,则f g 是满射,试证明.证因为f 是满射,所以f (A ) =B . 又因为g 是满射,所以g (B ) =C . 于是(f g ) (A ) =g (f (A )) =g (B ) =C ,因此f g 是A 到C 的满射.另证对于任意z ∈C,因为g 是满射,于是存在y ∈B使得g (y ) =z . 又因为f 是满射,存在x ∈A使得f (x ) =y . 因此,(f g )(x ) =g (f (x )) =g (y ) =z ,所以f g 是A 到C 的满射.7. 设f :A →B , g :B →C . 试证明: 若f g 是单射,则f 是单射. 试举例说明,这时g 不一定是单射.证对于任意x 1, x 2∈A,假定f (x 1) =f (x 2) ,则显然g (f (x 1)) =g (f (x 2)) ,即(f g )(x 1) =(f g )(x 2) . 因为f g 是单射,所以x 1=x 2,于是f 是单射.例如A ={a , b },B ={1, 2, 3},C ={α,β,γ,δ},令f (a ) =1, f (b ) =2,g (1) =α, g (2) =β, g (3) =β,则显然有(f g )(a ) =g (f (a )) =g (1) =α, (f g )(b ) =g (f(b )) =g (2) =β,于是f g 是A 到C 的单射,但g 显然不是单射.8. 设f :A →B , 若存在g :B →A,使得f g =I A 且g f =I B ,试证明: f 是双射且f -1=g .证因为f g =I A ,而I A 是单射,所以f 是单射. 又因为g f =I B ,而I B 是满射,所以f 是满射. 因此f 是双射.由于f 是双射,所以f而(f -1-1存在. 因为f g =I A ,于是f -1 (f g ) =f -1 I A . f ) g =f -1 I A 且I B g =f -1,所以有f -1=g .9. 设f :A →B , g :B →C . 若f 和g 是双射,则f g 是双射且(f g ) -1=g -1 f -1.-1-1证根据定理4(1)(2)知,f g 是双射. 下证(f g ) =g f -1. 因为(f g ) (g -1 f -1) =f (g g -1) f -1=f I B f -1=f f -1=I A , (g -1 f -1) (f g ) =g -1 (f -1 f ) g =g -1 I B g =g -1 g =I C ,在上面的推导中多次利用了定理7. 由第7题知,(f g ) -1=g -1 f10. 设G 是集合A 到A 的所有双射组成的集合,证明(1)任意f , g ∈G,有f g ∈G .(2)对于任意f , g , h ∈G,有(f g ) h =f (g h ).(3)I A ∈G且对于任意f ∈G,有I A f =f I A =f .(4)对于任意f ∈G,有f -1-1. ∈G且f f -1=f -1 f =I A .证 (1)由定理5.(2)由定理7.(3)由第3题.(4)由定理4.11. 若A = {a , b , c }, B = {1, 2}, 问A 到B 的满射、单射、双射各有多少个? 试推广你的结论.解将A 中的3个元素对应到B 中的2个元素,相当于将3个元素分成2部分,共有3种分法; 在计算A 到B 的满射个数时还需要将B 中元素进行排列,共有2种排列方式,于是A 到B 的满射共有3⨯2=6个(请自己分别写出A 到B 的6个满射).由于|A |=3, |B |=2,所以A 到B 的单射没有,进而A 到B 的双射也没有. 假设|A |=m , |B |=n .(1) A到B 的满射若m(2) A到B 的单射若m >n ,不存在单射;若m ≤n,由于B 中任意选取m 个m 元素,再将其进行全排列都得到A 到B 的单射,故A 到B 的单射共有C n ⋅m ! 个.(3)A 到B 的双射若m ≠n,不存在双射;若m =n ,此时B 中元素的任意一个排列均可得到一个A 到B 的双射,因此A 到B 的双射共有m ! 个.12. 设A , B , C , D 是任意集合,f 是A 到B 的双射, g 是C 到D 的双射,令h :A ⨯C →B⨯D ,对任意(a , c ) ∈A⨯C , h (a , c ) =(f (a ), g (c )). 证明:h 是双射.证对于任意(a 1, c 1) ∈A⨯C ,(a 2, c 2) ∈A⨯C ,假定h (a 1, c 1) =h (a 2, c 2) ,即(f (a 1), g (c 1)) =(f (a 2), g (c 2)) ,于是f (a 1) =f (a 2) 且g (c 1) =g (c 2) ,根据已知条件有a 1=a 2且c 1=c 2,进而(a 1, c 1) =(a 2, c 2) ,因此h 是单射.任意(b , d ) ∈B⨯D ,则b ∈B , d ∈D,由于f 是A 到B 的双射且g 是C 到D 的双射,于是存在a ∈A , c ∈C使得f (a ) =b , g (c ) =d ,因此h (a , c ) =(f (a ), g (c )) =(b , d ) ,所以h 是满射.故h 是双射.13. 设f :A →B , g :B →C , h :C →A,若f g h =I A ,g h f =I B ,h f g =I C ,则f , g , h 均可逆,并求出f -1, g -1, h -1.证因为恒等映射是双射,多次使用定理6即可得结论.由于f g h =I A ,所以f 是单射且h 是满射. 由于g h f =I B ,所以g 是单射且f 是满射. 由于h f g =I C ,所以h 是单射且g 是满射. 于是f , g , h 是双射,因此f , g , h 均可逆.由于f g h =I A ,所以f -1=g h 且h -1=f g ,进而g -1=h f .14. 已知Ackermann 函数A :N ⨯N →N的定义为(1)A (0, n ) =n +1, n ≥0;(2)A (m , 0) =A (m -1, 1), m >0;(3)A (m , n ) =A (m -1, A (m , n -1)), m >0, n >0.分别计算A (2, 3) 和A (3, 2) .解由已知条件有A (0, 1) =2,A (1, 0) =A (0, 1) =2,于是A (1, 1) =A (0, A (1, 0)) =A (0, 2) =2+1=3,A (1, 2) =A (0, A (1, 1)) =A (0, 3) =3+1=4,由此可进一步得出A (1, n ) =n +2,A (2, 0) =A (1, 1) =3,A (2, 1) =A (1, A (2, 0)) =A (1, 3) =3+2=5,A (2, 2) =A (1, A (2, 1)) =A (1, 5) =5+2=7, A (2, 3) =A (1, A (2, 2)) =A (1, 7) =7+2=9. 因此有A (2, n ) =2n +3,A (3, 0) =A (2, 1) =2⋅1+3=5,A (3, 1) =A (2, A (3, 0)) =A (2, 5) =2⋅5+3=13, A (3, 2) =A (2, A (2, 2)) =A (2,13) =2⋅13+3=29. 所以有A (2, 3) =9, A (3, 2) =29.。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合理容量说课稿
湘教版⾼中地理必修2第⼀章第⼆节⼈⼝的合理容量说课稿第⼆节⼈⼝的合理容量三维⽬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近100多年来世界⼈⼝“爆炸性”增长的现象。
2.结合实例理解⾃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及⼈⼝急剧增长对⾃然资源产⽣的影响。
3.理解环境承载⼒、⼈⼝合理容量等概念,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数量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法1.⾃主学习、分析讨论。
2.通过分析环境资源这个限制性因素对⼈⼝增长快慢的影响,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法。
3.联系我国国情,了解、分析、讨论估计我国的环境⼈⼝容量的基本研究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增长过快给资源、环境等带来的巨⼤压⼒,培养学⽣正确的⼈⼝观、资源观、发展观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看待地球的⼈⼝合理容量,并作出合理的分析与对策。
3.通过了解我国的环境容量,明确我国实⾏计划⽣育的重要性,加强对我国国情国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1.⼈类社会经济发展与各种⾃然资源之间的关系。
2.地球及我国的⼈⼝合理容量的估计。
3.环境承载⼒、环境⼈⼝容量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环境的限制性。
2.⼈⼝合理容量的估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图⽚、表格。
教学过程复习1.⼈⼝增长模式的类型?2.影响⼈⼝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3.世界⼈⼝增长的历史轨迹是什么形的曲线?⼀、“⼈⼝爆炸”1、展⽰“⼈⼝爆炸”图⽚,谈论“⼈⼝爆炸”性增长的原因。
得出结论:社会⽣产⼒的发展,特别是第⼆次世界⼤战后,由于科技进步、⼈们的⽣活⽔平进⼀步提⾼、医疗卫⽣条件⼤⼤改善、国际⼤环境相对稳定等原因,世界⼈⼝迅速增长。
2、观察书中“世界‘10亿’⼈⼝年表”,讨论每增长10亿⼈所需要的时间。
3、阅读活动内容马:尔萨斯的⼈⼝学说,分析评论两种观点。
得出结论,赞成观点⼆。
⼆、环境的限制性1、提出问题:⼈类和⾃然资源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得出结论:⾃然资源是⼈类⽣产⽣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由于世界⼈⼝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类对⾃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册1章PDF版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 Ⅰ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人类认识宇宙的路程漫长而曲折。 尽管人们对于宇宙空间的知 识积累得越来越多, 但是, 与茫茫的宇宙空间相比, 人类对宇宙的 认识, 还只是 “沧海一粟”。
探索宇宙 人类很早就开始关注天文现象。 在语言和文字诞生之前, 先民就开始探索天 空中闪烁、 运动的繁星的奥秘。 各民族的先民编织了有关星空的美丽神话, 留下 了大量观察星空的记载, 为我们揭开宇宙奥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至今使用的星 座和一些恒星的名称, 都与精彩的星空神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颗行星。 从北极上空看, 各大行星都按逆时针方向, 即自西向东沿着近圆形的轨
道绕日运行, 它们的轨道大体在同一平面上。 以地球的位置为界, 常把水星和
金星叫地内行星,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和海王星叫地外行星。 木星和土
星的体积和质量分别居
第一、 二位, 常常称它
们为巨行星。 天王星和
海王星距离太阳较远,
亿个。 它们都与银河系一样, 包含着
数十亿到数千亿颗恒星, 直径从几千
光年到几十万光年不等。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都是星系, 所
图 1-2 类似于银河系的仙女座大星云
有的星系合在一起, 构成了最大的天体系统, 称为总星系。 它包括
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宇宙中所有的天体。 迄今为止, 人类探索宇宙的
能力仍然是十分有限的。 从此种意义上说, 总星系就是天文学家所
1.66 17 时 48 分 164.8 年 14
注: 卫星数据资料截至 2013 年。
(1) 地球上拥有可供生物生存所需的液态水、 适宜的温度和比较厚的大气层。 这些 条件被科学家称之为 “金锁链条件”。 请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及其体积、 质量的大小等方 面, 分析地球具有这些有利条件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教育学基础知识
⚫
⚫第二节教育的基本规律
⚫主讲:韩南南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一、教育与社会
⚫——相互关系:即从促进和制约两方面理解
⚫(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三)教育与社会文化
⚫二、教育与人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结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1)促进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
⚫(2)促进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与再生产
教育知识与能力
⚫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解析:B
⚫教育能够促进劳动力扩大再生产,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是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知识与能力
⚫(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1、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决定教育的性质
⚫(2)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决定教育的受教育权
⚫(4)决定教育目的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政治功能)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舆论的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三)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最直接的方面)
⚫(3)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4)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
⚫(3)教育的文化融合、传播、交流功能
⚫(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教育知识与能力
⚫1、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
⚫A选择功能 B继承功能 C传递功能 D保护功能
⚫解析:A
⚫文化的选择功能,是对某种、某部分的文化的吸收和舍弃。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体现了文化的这种选择功能。
⚫2、我国在世界各地开设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的文化,这说明文化具有()⚫A选择功能 B发展功能 C传播功能 D保护功能
⚫解析:C
⚫向世界其他国家人民介绍中国文化是一种文化传播,因此是文化的传播功能。
教育知识与能力
⚫二、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包括身高、体重的增加等,二是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生理发展是基础,心理发展促进生理的发展。
教育知识与能力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主要观点:人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美国的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中国古代孟子:人性善,人生而有四端。
⚫美国的桑代克认为:“人性有种原本趋向,通过多中择一反应形成一切行为和道德品格,这一切是受精卵的遗传基因决定的。
”
⚫民间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
⚫2、外铄论
⚫主要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比如环境、教育
⚫中国古代的墨子从染丝推及的人的发展,认为素丝由染缸颜色决定其颜色,人由环境决定其发展。
⚫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曾说过,他可以用特殊的方法将一打健全的儿童任意加以改变,把他们培养成为医生、律师、乞丐、盗贼等。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必须经过后天改造才能完成。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重点、难点、常考点)
⚫1、顺序性→
⚫教育要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凌节而施”,
⚫阶段性→教育要遵循实际,防止搞“一刀切”、“一锅煮”
⚫不平衡性→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互补性→教育要长善救失
⚫差异性→教育要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教育知识与能力
⚫(五)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重点)
⚫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也称遗传素质。
⚫遗传在人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与可能性
⚫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
教育知识与能力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强调的是()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解析:A
⚫“瓜”与“豆”的不同在于基因组成的不同,是遗传因素的决定作用。
教育知识与能力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是指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
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现实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机遇和资源等。
不能夸大环境的作用
教育知识与能力
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价值和延时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个体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个体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 B学校教育 C环境 D家庭教育
解析:B
主要考查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知识与能力
⚫恭喜,你已经完成本节的学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