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象主病
中医中的五种脉象

中医中的五种脉象临床最常见的脉象有浮、沉、迟、数(⾳shuò)、细、滑等。
浮脉可理解为浅脉,“如⽔浮⽊”,⼀般轻取即得,重按后感觉脉搏稍减但不空。
浮脉⼀般预⽰着病在体表,最常见的是感冒。
若外感风寒,寒主收,则脉多浮紧;外感风热,⾎流急,则脉多浮数(快)。
⼀般风寒感冒,如出现恶寒头痛、⿐塞声重、咳嗽痰⽩等症状,常在医师指导下服⽤⿇黄汤、桂枝汤等来发散风寒;风热感冒,如出现发热、头胀、⿐流黄涕、咽喉肿痛、⾆红苔黄等症状,常在医师指导下服⽤桑菊饮、银翘散等来发散风热。
沉脉可理解为深脉,“如⽯⼊⽔”,⼀般轻取不易察觉,重按⾄筋⾻才觉察到脉象搏动。
沉脉⼀般预⽰着病在体内,但冬季⽓⾎收敛,脉象亦偏沉,不⼀定是病脉。
病理性沉脉的形成,分虚实两种。
实证可能由⽓滞、⾎瘀、⾷积、痰饮所致,⼀般常⽤理⽓、理⾎、化痰药来治疗,如柴胡、当归、⼭楂、杏仁等;痰多者可适当按揉丰隆⽳(位于⼩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胫⾻前缘外⼆横指处),有助化痰祛湿。
虚证多因⽓⾎不⾜或阳虚⽓乏,⽆⼒升举所致,⼀般在中医师指导下服⽤⼈参、黄芪、地黄、⼭药等补益药。
迟脉脉动迟缓(每分钟脉搏约60次以下),⼀般多见于寒证。
因为⾎的运⾏有赖于阳⽓的推动,当寒邪侵袭⼈体,阳⽓受损,可导致⼼动迟缓、⽓⾎凝滞、脉流不畅。
寒证⼀般会出现⾆苔⽩、四肢冷、⼩便清等症状。
若经医师判断体内有寒,可以辨证选药,或采取艾灸等⽅法来驱寒,如宫寒者可艾灸关元⽳(肚脐下三⼨)。
数脉脉来急促(每分钟脉搏约在90~120次之间),⼀般多见于热证。
热则⽓⾎运⾏加速,脉搏跳动快,⼀般容易出现发热、⾯红、⾆红苔黄等症状,体热的⼈平时可喝些⾦银花茶、沙参茶等。
细脉脉细如线,但是起落明显,⼀般多见于⽓⾎两虚或湿邪。
⾎虚则不能充盈脉管,⽓虚则⽆⼒推动⾎⾏,故脉细⼩⽆⼒,这种情况下⼀般⽤黄芪当归来煲汤喝,可补益⽓⾎。
湿邪也会阻遏脉管,导致⽓⾎运⾏不利,脉细⼩⽽缓,体湿的⼈⼀般有⼝黏乏味、不想饮⽔、肢体困重、⾆苔厚腻等表现,祛湿建议熬红⾖薏⽶⽔喝,可祛湿消肿。
脉学‖中医脉法详解

脉学‖中医脉法详解都说中医把脉很⽞乎,其实只要你了解中医把脉的原理,中医把脉是为了获取什么信息,你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惑。
中医号脉从古代⼀直被沿⽤传承⾄现在,⾜以可见它的强⼤⽣命⼒和科学性。
中医⾃古便有号脉这⼀绝学。
望,闻,问,切始终以普遍应⽤的技巧,尤其是切脉,这是⼀个⾮常具有神奇性的技巧。
中医号脉其实就是医⽣⽤⼿指触按病⼈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了解病情的⼀种诊断⽅法。
其实中医把脉最关键不是为了诊断出⼀个西医病名,⽽是帮助辩证知道治疗和⽤药。
健康⼈的脉要了⽣病的脉象,⾸先得了解健康⼈的脉是怎样的。
健康⼈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
⼀般是不浮不沉,不⼤不⼩,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称为平脉或缓脉。
平脉⾄数清楚,⼀息(即⼀呼⼀吸)之间四⾄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致。
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发⽣⽣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
如年龄越⼩,脉跳越快,婴⼉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童常为⼀息六⾄,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年⽼⼈体弱,脉来较弱;成年⼈⼥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略快;瘦⼈脉较浮,胖⼈脉多沉;重体⼒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有⼒,饥饿时则脉较弱。
1、⼤⼩:管察⽓:⼤⽓旺,⼩⽓虚。
2、快慢:管察精:快精虚,慢精⾜。
3、硬软:管察⽕:硬⽕多,软⽕少。
4、浮沉:管表⾥:[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症。
5、匀乱:管察安危:匀则⽣命及⼼脏平安,乱则⽣命及⼼脏危险。
常见的异常脉象:浮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表浅的⼀种脉,轻取即得,重按反⽽变弱。
⼀般情况下,提⽰病邪在表。
脉浮⽽有⼒者为表实,浮⽽⽆⼒者为表虚。
沉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较深的⼀种脉,轻取不得,重按始见。
通常主⾥证,沉⽽有⼒者为⾥实证,沉⽽⽆⼒者为⾥虚证。
迟脉脉来较慢,每分钟60次以下。
多主寒证,因寒可使⾎流速度减慢。
迟⽽有⼒者为冷积实证,迟⽽⽆⼒者为阳虚证。
数脉脉来较快,每分钟90次以上,来去急促。
15种常见脉象的疾病对应

2014江西医疗卫生招聘中医备考:15种常见脉象的疾病对应人体大致有28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所对应的病症范围。
中公卫生人才网带着大家学习几种常见脉象对应哪些疾病。
1.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2.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
特点为脉搏部位较深。
主病:里证。
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3.弦脉:脉挺直而长,如按弓弦,有劲有弹力,脉管的硬度大。
主气郁,肝胆病证及痛证。
常见于外感少阳证,肝病,胆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及各种疼痛病证。
4.洪脉:脉形洪大,脉来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脉形宽,波动大。
主热证,阳热亢盛。
常见于高热病人。
5.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特点是较正常脉搏至数快。
主病: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
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6.促脉:脉来急数,时而一止,止无定数,即脉搏快有不规则的间歇。
为阳盛热实,或气血痰食停滞,见于气血痰食瘀滞,肿痛,诸实热证。
脉细促而无力,多为虚脱之象。
7.滑脉:脉来流利圆滑,如盘滚珠,多属邪盛,痰食内滞。
气血充盛的正常人有时可见此脉,妇女妊娠时多见此脉,病脉则多见于痰饮、食滞、瘀血、实热,如各种炎症,消化不良,实证闭经、恶性肿瘤等。
8.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
特点为脉搏部位表浅。
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9.缓脉:一息四至,不快不慢,不强不弱,脉来和缓,脉的硬度、张力适中,是有胃气的正常脉象,见于健康人。
病脉则见于气机为湿所困之湿证,或病后复元。
10.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
28种脉象(各种脉与主病)

1、各种脉与主病:(1)浮脉浮脉脉图[脉象] 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
[主病] 表证。
亦主虚证。
[说明] 浮脉主表,反映病邪在经络肌表的部位。
邪袭肌腠,卫阳抵抗外邪,则脉气鼓动于外,应指而浮。
但久病体虚,也有见浮脉的,多浮大无力,不可误作外感论治。
(2)沉脉沉脉脉图[脉象]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说明] 邪郁于里,气血内困,则脉沉而有力;若脏腑虚弱,正气不足,阳虚气陷,不能升举,脉气鼓动无力,故脉沉而无力。
(3)迟脉迟脉脉图[脉象] 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
[主病] 寒证。
有力为寒积,无力为虚寒。
[说明] 寒凝气滞,阳失健运,故脉象见迟,迟而有力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多属虚寒。
但邪热结聚,阻滞血脉流行,也见迟脉,但迟而有力,按之必实,如伤寒阳明病脉迟可下之类,故脉迟不可概认为寒证,当脉症合参。
久经锻炼的运动员,脉迟而有力,则不属病脉。
(4)数脉数脉脉图[脉象] 一息脉来五至以上。
(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主病] 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说明] 邪热亢盛,气血运行加速,故见数脉,必数而有力;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脉也见数,必数而无力;若阳虚外浮而见数脉,必数大而无力,按之豁然而空,上述三者鉴别,还当脉症合参。
(5)洪脉(附大脉)[脉象] 洪脉极大,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主病] 气分热盛。
[说明] 内热充斥,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故脉见洪象,若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见洪脉,则多属邪盛正衰的危候。
大脉,脉体阔大,但无汹涌之势,这是与洪脉区别的要点。
脉大主邪盛病进,又主虚。
辨邪正的盛衰,区别在于大脉的有力无力。
(6)微脉微脉脉图[脉象] 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主病] 阳衰少气,阴阳气血诸虚。
[说明] 阳衰气微,无力鼓动,故见微脉。
轻取之似无是阳气衰;重按之似无是阴气竭。
久病脉微,是正气将绝;新病脉微主阳气暴脱。
中医的脉象理义

一、凡脉左手血中之气,右手气中之血。
二、左手寸心脉旺,右手尺命门脉亦旺,是心君不主令,而命门相火代之矣,宜六味地黄丸主之。
如单左寸旺,为肝盛生心火,生脉散加茯神、远志、酸枣仁。
相火上入心部宜壮水制火。
心火旺清而敛之,心火盛敛而下之,相火盛养而平之。
三、右手寸肺脉旺,左手尺脉亦旺,清肺为主,生脉散加当归。
如单左尺旺,六味地黄丸。
如单右寸旺,当清肺,以金被火克不能生水,水涸火起。
四、两尺脉肾与命门倶旺,生脉散加当归,滋木以及水也,兼六味以养之。
五、左尺旺,六味地黄汤。
左右尺倶旺,亦六味地黄汤。
六、右尺微细,八味地黄丸。
左右尺皆微细,亦八味地黄丸。
七、寸脉旺,两尺微细,六味地黄丸。
阴水不升,阳火不降。
八、两寸脉浮而无力,宜补上焦,用补中益气。
上焦元气足,其火下降。
九、两尺浮而无力,宜补下焦,用六味地黄丸。
下焦元气足,其气上升。
十、寸属上焦,无力属虚,浮着气虚不能降下也。
十一、尺候下焦,无力阴虚,浮者阴虚,不能升也。
十二、两寸洪而有力为在上焦,宜降火,凉膈散、黄芩芍药汤、导赤散。
十三、两尺洪而有力,火在下焦,宜滋阴,黄柏知母之类。
十四、两寸豁大无力,宜大补。
十五、两尺豁大无力,宜升阳散火汤。
十六、寸脉微细者,温补。
十七、尺脉微细者,温暖。
十八、尺脉浮沉倶有力,宜下;无力则为虚,宜补。
十九、寸脉浮沉倶有力,宜汗;无力则为虚,宜升。
二十、寸脉细微,阳不足,阴往乘之,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
二十一、两尺洪大,阴不足,阳往乘之,补中益气汤加黄柏。
二十二、左脉弦滑有力,热不退,四物汤加黄柏、知母、柴胡之类。
二十三、右脉弦数无力,补中益气汤。
或补脾阴不足,四君子加山药以主之。
左病右取,右病左取,上病下求,下病上求。
二十四、左尺浮紧有力,伤寒宜解表,汗出即愈;但有力不紧,清心莲子饮或五苓散以利之;无力则为虚,六味地黄丸;沉实为寒宜温;沉迟为虚宜补,故纸、肉苁蓉、锁阳、大茴之类,当消息用之;沉弱微则为虚不宜直补,所谓补肾不若补脾,正与此同。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动态图解)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动态图解)中医切诊方法是指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切脉的部位可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三种,其中常用的是寸口诊法和。
寸口位于两手腕后桡动脉搏起动处,分为寸、关、尺三部。
掌后高骨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寸口脉可分候脏腑之气,左寸候心,小肠;左关候肝、胆;左尺候肾、膀胱;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
切脉应注意时间、姿势、指法。
时间应选在清晨病人未活动时,若病人活动,应休息15分钟左右再进行脉诊。
病人可坐位或卧位,手臂伸平,手心向上,使手臂与心脏接近于同一水平。
切诊时,三指要同时切脉,用力要平衡,由轻到重,分为浮取、中取、沉取三种指力。
诊脉时间应不少于1分钟。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1、浮脉【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2、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3、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脉象与主病歌诀完整版

脉象与主病歌诀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二十八脉象与主病歌诀浮脉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痛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迟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沉脉:沉含四脉(伏、细、牢、弱)【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肋;或为痰饮,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迟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痛,沉缓寒湿。
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症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数脉【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痈;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阳数君火,阴数相火。
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滑脉【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
寸滑咳嗽,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迟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
沉滑痰食。
滑数痰火,滑短气塞。
滑而浮大,尿则阴痛。
滑而浮散,中风瘫痪。
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涩脉【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俱足。
(中医)常见病脉及主病

(中医)常见病脉及主病不同疾病,即可呈现不同形象的病脉。
根据脉搏搏动的部位、至数、形状、气势等不同情况,把病脉分为若干种,并根据每种脉的形象进行命名,此即病脉名称之由来。
中医临床切诊病脉,即是了解脉搏应指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脉管的充盈度、脉形显现的部位、脉道的通畅程度及脉搏波动的幅度等。
1.浮脉与沉脉浮与沉,是脉位高低相反,以切取力度轻重区分的两种脉象,轻取而得为浮,重取而得为沉。
(1)浮脉【搏动形象】脉位高浮,脉搏显现部位表浅,轻取即得,重按稍弱,即浮取搏动有力,重按之后则反觉搏动力量相对减弱。
如《脉经》所言:“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临床意义】主表证。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2)沉脉【搏动形象】脉位低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即是说浮取或中取,其脉象不明显,须重按方能摸清其脉搏跳动形象。
【临床意义】主里证。
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
2.迟脉与数脉迟与数,是脉搏快慢相反,以至数来区分的两种脉象。
(1)迟脉【搏动形象】脉搏缓慢,一息三至或三至以下,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
如《脉经》所说:“呼吸三至,来去极迟。
”【临床意义】主寒证。
迟而有力为实寒冷积;迟而无力,则为阳气不足的虚寒病证。
(2)数脉【搏动形象】脉来搏动快速,一息五至以上,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来去促急。
《脉经》说:“数脉来去促急,一息六七至。
”《濒湖脉学》说:“一息六至,脉流薄疾。
”数脉一般比较流利,且常与滑脉同见,但数系指脉搏至数快速而言,而滑则是指脉象形态之流利。
故《濒湖脉学》又说:“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唯在至数间。
”【临床意义】主热证。
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
3.虚脉与实脉虚与实,是脉来搏动力量强弱相反的两种脉象。
(1)虚脉【搏动形象】浮大迟软,寸、关、尺三部脉举按皆无力,隐隐蠕动于指下,令人有一种软而空豁的感觉,是无力脉的总称。
如《脉经》说:“虚脉,迟迟大而缓,按之不足,隐指豁豁然空。
”【临床意义】主虚证。
脉诊 ‖ 二十八脉与主病【一】

二十八种脉象,可以通过脉位、次数、形状和脉的气势等四方面来体认。
例如浮沉是脉位的不同,迟数是次数的不同,大小是形状的不同,虚实是气势的不同。
有些脉象又是几方面相结合的。
二十八脉的体象与主病分述如下:1.浮脉脉象 : 轻取即得,按之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流利。
主病 : 表证(表实或表虚)。
说明 : 浮为经络肌表之应,主病在表。
邪袭肌腠间,卫阳抵抗外邪,则脉气鼓搏于外,应指而浮。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但内伤久病虚证也有脉浮的,这是虚阳外浮之象,除浮而无力之外,还兼有其他虚候,不可误作外感论治。
2.沉脉脉象 :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主病 : 里证(里实或里虚)。
说明 : 沉为筋骨之应,主病在里,阳气不舒,气血困滞,所以脉见沉象。
里实热证,火邪内郁,则脉沉有力;里虚塞证,阳虚气陷,则脉沉无力。
表邪初感,时或反见沉脉,这是风寒外束,阳为阴蔽,不能鼓搏脉气于外的现象。
3.迟脉脉象 :一息脉来不足四至。
主病 : 寒证(虚寒或积冷)说明 :寒凝气滞,阳气失职,故脉象见迟。
迟而有力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多属虚塞。
邪聚热结,阻塞经隧亦见迟脉,但必迟而有力,按之必实,如伤寒阳明病脉迟可下之类,则又不可概认为寒证,当脉证合参。
4.数脉脉象 .:一息脉来超过五至。
主病 :热证( 实热戎虚热)。
说明 :数为阳盛,邪热鼓动脉行加速,故令脉数。
必数而有力;阴虚久病阳偏胜的脉亦数,但必数而无力。
虚阳外浮而见数脉,必按之豁然而空。
上述三者的鉴别,还应注意证脉合参。
5.虚脉脉象 :三部脉举按皆无力。
主病 :虚证。
说明 :内虚不足,故脉来无力,无论何脉,但见指下无力,便是虚脉。
6.实脉脉象 :全部脉举按皆有力。
主病 : 实证。
说明 :邪气有余,壅遏正气,所以脉道坚满,应指有力。
凡脉来指下有力的,便是实脉。
7.滑脉脉象 : 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
生病 : 痰、食、实证。
说明 :滑为阳脉,气实血涌,故脉来应指圆滑。
痰逆食滞,阳盛热实,多见滑脉。
脉象主病

沉脉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沉脉举之不足,重 按有余。沉脉深沉在里,必按至中部始应 指,重按乃有力。
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寒:身体痛、手足寒、骨节腰背痛、水气、留饮 、浮肿、臂不能举、下重、带下、瘀血、蓄血、症瘕、泄泻、精遗。
迟脉
迟脉呼吸三至,去来极迟。二至一至,又 迟也。二呼二吸一至,迟之极矣。
脉象主病
伏脉 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 邪闭、厥证、痞塞、停痰、积滞、剧痛、水气、霍乱、疝瘕、厥逆。伏脉是气机郁 伏,肢厥剧痛等证。由于邪气闭寒而正气不能宣通,脉遂潜伏不显。
促脉
脉来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促脉来去 数,时一止复来。
阳盛热实、血气痰饮、宿食停滞,亦主痛肿。阳盛而阴不和,故脉急数而时一止, 凡气血、痰食、痛肿诸实热证,多见此脉。脉促无力而小,便是虚脱之象。 阴盛气结、气壅痰滞、积聚症瘕。阴盛而阳不和,故脉来缓慢而时一止。脉搏正常 跳动之时,忽然停止,可能有壅滞状态,多因心脏瓣膜障碍,血液逆流,故脉搏停 止,但顷刻间即能恢复,每于大惊恐惧之时多见之。久病衰弱者,亦有此现象。若 无故发现结脉,是心脏瓣膜闭锁不全所致。 脏气衰微、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仆损伤。代脉与结、促两脉的分别,在于止 有定数。妇人妊娠亦可见代脉。
虚脉
三部脉举皆无力,按之空虚。张景岳曰: 凡洪大无神者,阴虚也;细小无神者,阳 虚也。
实脉
三部脉举按皆有力。实脉大而长,微强按 之隐指愊愊然。
脉象主病
滑脉 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与数相 似 痰、食、寒热、呕逆、咳嗽、伏痰、水饮、畜血、中满、宿食、泄痢。滑为阳脉, 气实血涌,往来流利,故脉来应指圆滑。痰食内滞,邪气盛实,多见滑脉。平人脉 滑而冲和,是营卫充实之象,妇人无病而见滑脉,应考虑是否有孕。 津液亏少、少气、痹疼、寒湿、下痢、拘挛、疝瘕、痰食胶固、男子伤精,女子失 血。呕吐便血 、四肢逆冷、汗出恶寒、苔白不渴、若见涩脉,则属于寒;身热自汗 、心烦口渴、舌赤少津、便闭腹胀,则属于热;津亏液枯、骨蒸潮热,盗汗失眠, 若见涩脉,则属津枯。 有余热、亢热、三焦烦热、阳毒内蕴、阳明热结。脉长而和缓,乃健康之脉;脉长 而弦,乃肝阳有余,阳热内盛之病脉。
脉象与主病歌诀

脉象与主病歌诀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二十八脉象与主病歌诀浮脉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痛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迟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沉脉:沉含四脉(伏、细、牢、弱)【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肋;或为痰饮,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迟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痛,沉缓寒湿。
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症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数脉【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痈;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阳数君火,阴数相火。
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滑脉【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
寸滑咳嗽,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迟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
沉滑痰食。
滑数痰火,滑短气塞。
滑而浮大,尿则阴痛。
滑而浮散,中风瘫痪。
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涩脉【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俱足。
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

二十八脉的示企图、脉象、示企图解、主病之阳早格格创做脉象由脉位、脉力、脉率、脉形等的混同演变形成28脉.脉象示企图即以图象表黑脉象的位子、力量、形状战频次等.以便初教脉教者易于辨别掌握.脉象示企图,将正凡是人的脉搏力量假设做6个脉力单位,正在示企图上以五个乌格表示.脉象由脉位、脉力、脉率、脉形等的混同演变形成28脉.脉象示企图即以图象表黑脉象的位子、力量、形状战频次等.以便初教脉教者易于辨别掌握.脉象示企图,将正凡是人的脉搏力量假设做6个脉力单位,正在示企图上以五个乌格表示浮、中、重,每部脉象分别用三图表示之.代表诊脉时浮中重三候.正凡是人脉的宽度,假设做二个单位估计,正在示企图中于脉搏降波的基底部用二个乌格表示,如脉细则挖画一个或者一个半横格,大脉、洪脉较仄常为宽则挖画二个半或者三个格,以示比仄常脉象宽的倍数.仄常脉的波峰,假设为7个波,为正凡是人脉搏跳动的次数.(一)脉象:沉按即得,浮泛于皮肤之表.举之则仄常流利,按之则稍减而没有空.(二)浮脉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止,如循榆荚似毛沉;三秋得令知无恙,暂病遇之却可惊.(三)图解:以浮与上边之乌线为皮层,其波峰透出乌线,表示脉搏浮泛于皮肤之上,其脉力浮与脉力较猛,仄常脉力普遍为五个脉力单位,正在最上大乌线中为五个小乌格.浮脉的脉力,浮与超出仄常,故浮与乌线中为6格;中与较强,故正在中与部位为5格;重与有的为4个脉力单位,正在重与部位画4格.脉形普遍没有宽,故正在起波基底横线上,画二个格.证明浮脉脉力,浮与较猛,中与稍硬,而重与隐强.而浮脉正在持脉时毫没有加压,即明隐的仄常于皮肤之上.若沉按没有隐,中与圆睹,重与明隐,即非浮脉.(四)主病:浮脉主表,为六淫之邪侵进肌表,当中邪侵蚀肌表,人体之气血为捍卫肌体,而趋背于表,故脉应之而浮.浮脉虽属中邪袭表之征,但是有真真之分,浮而有力为表真,浮而无力为表真.没有管表真表真,只消脉现浮象,必有收热恶热头痛身痛之表证.表真者可收汗以宣邪,麻黄汤主之.表真者,可解肌集风,桂枝汤主之.如脉浮兼早,为胸阳缺累,风热中袭,宜温集热邪,宜麻黄附子细辛汤.如浮而兼濡,多为伤热.浮而兼数,多为风热.暂病睹浮,为阳气过伤,无以维阳,致真阳上泛,而脉现浮象.另有暂病体真,脉多重细,如突变浮脉,多果浩气真益,中邪内犯所致,故暂病睹浮,病多反复.(五)浮脉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早风数热紧热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真.寸浮头痛眩死风,或者有风痰散正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亦流利.(六)浮脉辨证分解表浮脉主表(1)中邪侵蚀一真证①浮而有力——表真②浮而无力——表真③浮而兼早——表热④浮而兼洪——表热⑤浮而兼缓——中风风干⑥浮而兼濡——伤热⑦浮而兼真——阳胜⑧浮而兼滑——风痰(2)里证内伤--真证①浮而兼集——极真②浮而兼细——气真③浮而兼涩——血真┌──┬────┬─────┬─────┬────┬────┬─────┐│部位│左寸│左关│左尺│左寸│左关│左尺│├──┼────┼─────┼─────┼────┼────┼─────┤││伤风收│皖谦胁│膀胱风热、│感冒风│背胀皖谦│淋浊便血、││主病│热,头痛│胀、恶│便赤涩淋│邪、咳嗽│没有克没有及食、│枢纽肿痛,│││目眩 . │心、烦│痛、下肢│痰多、胸│灼心胃痛│风热客于││││闷、厌食.│肿痛等. │谦气短.│等│下焦. │└──┴────┴─────┴─────┴────┴────┴─────┘(一)脉象:洪脉如波澜汹涌,去衰去衰,脉如洪流之洪,大而且数,上涌有力.(二)洪脉体状诗脉去洪衰去还衰,谦指滔滔应夏时,若正在秋秋冬月分,降阳集火莫狐疑.(三)图解:洪脉浮与脉力超出仄常,罕睹之浮脉,浮与脉力普遍多正在5个脉力单位,而洪脉多正在6—7个脉力单位,而脉形宽阔,仄常脉宽度,以降波基底部表示为2格,洪脉为3格,表示洪脉宽度超出仄常1/3以上.其脉力超过正在浮与力猛,中与战重与普遍皆正在5个脉力单位,而浮与脉力较猛,偶尔患者浮与可至6—7脉力单位,产死上泛有力,波澜汹涌之势,即形态较仄常为宽,上泛较仄常有力,至数亦较仄常为快.(四)主病:病现洪脉,多为热邪炽衰,深进阳明之候,其脉多左大于左.证状多为身收下热,汗出而没有恶热,心烦心渴,舌量黑绛,而苔黄燥.正在热性病,洪脉多现于左关,当脉洪大,身热没有退,宜重用浑热解毒之剂,以黑虎汤浑解气分之热毒.临床凡是百般慢性感染病,正在热深陷气分时,左关脉多睹洪大滑数,下热持绝没有退,此时应搁胆重用浑热解毒,死石膏偶尔用1—2二或者3—4二,务使洪脉脉力减至5个脉力单位.脉形渐细,而数象渐减,身热下落为度,须使热毒由气分透卫中达,防其深陷营分,缱绻没有愈.总之药量大小,须视脉象变更,而斟酌删减.洪脉象征毒热炽衰,肌体为抗御大敌,而气血涌腾,以抗御之.由其脉象洪大,知其毒热炽衰.若病后暂真,或者真劳得血,而现此脉,为阳衰阳竭之凶象.由于邪衰正真,肌体的阳阳没有克没有及保护仄稳,而现阳阳止将离决之象.另有洪脉浮与虽猛,而脉力仍正在5单位之间,而中与重按,则较仄常脉力为强,脉形略宽,亦产死上涌之势,但是身没有大热,心没有烦,多为阳真火衰,而非阳明经真热.不妨脉浮与脉力已超出仄常,中与重与均较仄常为强以资鉴别.(五)洪脉主病诗脉洪阳衰血应真,相火炎炎热病居;胀谦胃翻须早治,阳真鼓痢可犹豫.寸洪心火上焦炎,肺脉洪时金没有堪;肝火胃真关内察,肾真阳火尺中瞅.(六)洪脉辨证分解表洪脉为热邪燔灼(1)洪而有力——真热(2)洪而无力——真热(3)洪而兼浮——表热(4)洪而兼重——里热(5)洪而真硬——热衰阳真表四洪脉分部主病表部位左寸│左关左尺左寸左关左尺主病心苦、心热、心烦目眩,目赤,心糜头痛. 肝热、背胀、胁谦痛,头眩晕、心烦、喜喜,得眠、目赤.淋浊,尿慢、尿频小便赤涩、尿血腰痛,下肢肿痛等.肺热胸胀痛、咳嗽喘顺,气短痰多、吐痛.胃热、脘谦胀痛、灼心,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喧闹.少背胀谦、腰酸痛、便燥、尿血,淋浊.3.真脉(一)脉象:真大而硬,按之缺累.凡是脉重按无力为真.觅按脉浮中重力量的对于比,如重按之力强于浮与或者中与即谓之无力.(二)真脉体状诗举之早大按之紧,脉状无涯类谷空,莫把芤真为一例,芤去浮大似慈葱.(三)示企图解:真脉宽度战仄常相共,而脉力浮与略强,普遍正在4—5个脉力单位,中按脉力强于浮与,重按更强,普遍多正在2—3个脉力单位,好同愈大,则阳真愈甚.如浮与为5个脉力单位,中与4个脉力单位,重与为2个脉力单位则阳真较沉.若浮与4个脉力单位,中与2个脉力单位,重与1个脉力单位则阳真为重.本图浮与脉力为3个脉力单位,中与重与皆为1个脉力单位,标明阳真为重.(四)主病:真脉为浩气之真,临床罕睹的真脉,有阳真阳真二种,诊脉时须审浑.阳真之脉,真大中空重按无力;阳真之脉,细强无力,多表示为浮与无力,脉象偏偏重;阳真无力皆为重与无力,脉象偏偏浮.《脉经》云:“浮以候阳,重以侯阳”.治疗时应根据阳阳之偏偏胜,造订益阳补阳的规则,决没有成反其讲而止,免得出现没有良反应,那是辨证治疗的关键,应格中注意.辨证的要领,浮而无力为气真,重而无力为血真,数而无力为阳真(数而无力,临床称为真数脉),早而无力为阳真.阳真之脉,舌量多浓,便溏肢热;阳真之脉,舌量偏偏黑,阳真的陪随阳真之证,而阳真的亦具备阳真之证,二者概括辨证,圆能得其真象.通过临床的感受,凡是气血健壮的,其脉必真,如真而浮细,每为卫气之真,必有恶风自汗,心悸气短等证,真而细数,为肾阳缺累,必有心烦得眠,腰酸痛等证.(五)真脉主病诗:脉真身热为伤热,自汗怔忡惊悸多,收热阳真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血没有枯心寸心真,关中背胀食易舒;骨蒸痿痹伤粗血,却正在神门二部居.(六)真脉辨证分解表真脉多睹于气血健壮(1)真而兼浮——表真自汗(2)真而兼重——里真多鼓(3)真而兼早——多为真热(4)真而兼数——阳真劳热(5)真而兼大——阳真没有敛(6)真而兼细——气强血真(7)真而兼涩——心血之真(8)真而兼小——脾阳没有振表五真脉分部主病表┌──┬────┬────┬────┬─────┬─────┬─────┐│部位│左寸│左关│左尺│左寸│左关│左尺│├──┼────┼────┼────┼─────┼─────┼─────┤││心悸气│血真没有│腰腿酸│自汗咳喘、│脾真食少、│食少便溏,│││短、惊悸│枯、胁胀│痛,下肢│气短缺累以│皖谦背胀、│小便浑少,│││头眩、耳│痛没有适、│痿痹没有│息、真咳、│消化早钝、│少背胀痛,││主病│鸣胸闷,│心烦喜│仁、遗粗│里色惨黑等│浮肿便溏、│遗粗,月事│││心烦热、│喜、食欲│早鼓、月│证. │气短等. │没有调等.│││舌尖黑.│没有振、头│事没有调等│││││││眩耳鸣等││││││││证. │││││└──┴────┴────┴────┴─────┴─────┴─────┘图4 集脉示企图(一)脉象;集脉浮大而集,举之集漫,按之齐无,形如羹上肥,即浮与集漫无纪,中与重与皆无,那便是道浮与集漫节律没有齐,而中与重与,则脉象渺然无踪.(二)集脉体状诗集似杨花集漫飞,去去无定至易齐,产为死兆胎为堕,暂病遇之小心医.(三)示企图解:集脉浮与脉力很强,多正在3个脉力单位或者更少,而脉搏节律没有整,时有间歇,中与重与脉搏渺无踪迹,仅浮与,脉浮泛无力,而脉律没有齐,形如汤中上调之油,仄常于表面之上,而中按重与,则指下感空空无物.(四) 主病:集脉多睹于心肾阳真,没有克没有及维阳,产死阳阳离决之候,为一种病势危笃没有简单治疗之险证,正在心净病告慢时往往睹之.(五)集脉主病诗左寸怔忡左寸汗,溢饮左关应硬集,左关硬集胫(月+止)跗肿,集居二尺魂应断.5.芤脉图5 芤脉示企图(一)脉象:指下浮大无力为芤,凡是脉浮与有力,而中与重按皆无力为芤.(二)芤脉体状诗芤形浮大硬如葱,边真须知内已空;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阳络下流黑.(三)示企图解:芤脉浮与脉力仄常,普遍为5个脉力单位,中与脉力则隐著减强,临床罕睹者多正在1—2脉力单位.重按较佳,每正在2—3单位,以中与脉力最强,为与真脉分歧之面.真脉浮与有力,而中按重按皆无力,芤脉浮与有力,中与重按虽皆无力,而中按无力更为超过.(四)主病:芤脉多为得血亡阳,阳气益伤,阳气浮集之象,如果突然得血过多,为阳气益伤,阳气偏偏胜,阳真则无以维阳,致阳现浮集之象.凡是得血过多,及产后多睹此脉.如小量出血或者缓性出血,临床一时睹没有到芤脉,若时间较少,虽小量出血亦往往浮现芤脉.宜养阳止血,补血法造之.芤脉除得血伤阳中,正在热性病,灼津铄液,热邪没有解,临床亦可睹到芤脉.(五)芤脉主病诗寸芤得血正在于胸,关里遇芤肠胃痈,尺部睹之多下血,赤淋黑痢漏崩中.(六)芤脉辨证分解表芤脉(1)芤而寸衰:多为吐衄上焦的出血.(2)芤而尺衰:罕睹漏崩尿血便血等证.(3)芤而上泛有力:多属热邪内犯.(4)芤而真数:阳血二真.表六芤脉分部主病表┌──┬────┬────┬────┬─────┬─────┬─────┐│部位│左寸│左关│左尺│左寸│左关│左尺│├──┼────┼────┼────┼─────┼─────┼─────┤││心血妄止│胁间血气│小便下│咳嗽吐血、│肠痈下血、│大便下血、│││为吐衄.│痛、肝没有│血、痔瘘│为衄为呕│及呕血没有│尿血、女子││主病││躲血、为│出血、女│血. │食. │经病. ││││吐血目│子崩漏.│││││││暗. │││││└──┴────┴────┴────┴─────┴─────┴─────┘6.革脉图6 革脉示企图(一)脉象:革脉之形状,内空真而中绷慢.凡是脉浮与脆硬搏指,重按豁然而空的即谓革脉.(二)革脉体状诗革大弦慢,浮与即得;按之中空,浑如饱革.(三)示企图解:革脉浮与脉力超出仄常,多正在6—7个脉力单位,而脆硬搏指,无缓战柔硬之象.中与重按脉力细强,每正在1—2脉力单位,是阳气大伤,无以维阳,产死孤阳中越,将要离决之象.(四)主病:革脉出现,正在男子为得粗亡血,妇人为半产漏下.按革脉自古即有二种分歧的睹解,一谓病睹革脉,为危证死证;一谓革脉为阳气真竭.那二种道法,从表面瞅,似有冲突,本去是革脉正在沉重程度上的分歧.如革脉浮与虽脆硬搏指,而定息觅按,尚较战缓,为阳气骤伤,无以维阳,致孤阳中越脆硬搏指,毫无雍容战缓之意,暂按较缓是一时性的孤阳中越,如即时以育阳扶正,养阳以维阳,尚能挽救.总之革脉的出现,没有过二种情况;一为中邪袭表,病势较重,肌体为捍卫中邪,竭尽鼎力,督促气血趋表以抗病,故脉现脆硬绷慢,一为阳气真竭,无以敛阳,孤阳中越.二者均属危候.(五)革脉主病诗革主表热,亦属中真.左寸之革,心血真痛;左寸之革,金衰气壅.左关迂之,疝瘕为祟;左关迂之,土真为痛.左尺诊革,粗空可必,左尺诊革,殒命为忧.妇女得之,半产漏下.表七革脉分部主病表┌──┬─────┬────┬─────┬─────┬─────┬─────┐│部位│左寸│左关│左尺│左寸│左关│左尺│├──┼─────┼────┼─────┼─────┼─────┼─────┤││胸闷、气│左胁胀│腰酸痛,│咳喘胸闷、│背胀脘谦,│背胀神疲、│││短、心悸、│痛、心烦│遗粗早│气短缺累以│食少、消化│女人崩漏半│││胸中有压│喜喜、脘│鼓、得眠、│息,喘促、│早钝胃痛│产腰酸痛││主病│缩感、心│谦没有思食│尿频、记│痰涌等. │等. │等. │││绞痛,心│等. │忆力没有集││││││烦等. ││中、健记││││││││等. ││││└──┴─────┴────┴─────┴─────┴─────┴─────┘7.滑脉(一)脉象;滑脉往去流利,如珠走盘,即指下感触流利如珠.(二)滑脉体状诗滑脉如珠替替然,往去流利却还前,莫将滑数为共类,数脉惟瞅至数间.(三)示企图解:滑脉浮与有力,根据病情而略有分歧,体健热衰者,脉力可正在5—6脉力单位,中与重与,大概相共,指下有圆滑流利之感,热沉体强者,普遍正在4—5脉力单位.脉的宽度普遍战仄常靠近,或者偶尔宽些.(四)主病:滑脉为气真血壅之候,为痰热上顺,或者食积、呕吐、谦闷.脉象滑大,滑数,为内热,上为心肺头目吐喉之热,下为小肠膀胱之热,总视滑脉表示之部位而定.如妇人脉滑数,而经断者,为有孕.若仄人脉滑而战缓,为枯卫充溢,健壮之象.若滑大滑数,则为热邪内犯.凡是收热由中邪诱收者,其左脉多现滑数.而百般感染病,当热毒正在气分时,则左脉多现洪大滑数.(五)滑脉主病诗滑脉为阳元气衰,痰死百病食死灾;上为吐顺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寸滑膈痰死呕吐,吞酸舌强或者咳嗽;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颓淋瞅尺部.(六)滑脉辨证分解表(1)病脉①滑而兼浮--风痰②滑而兼重-一食谦③滑而兼数--风火痰热、热毒壅衰④滑而兼真--积滞(2)仄脉①滑而战缓--健壮之象②滑而经断--妇女受孕之征表八滑脉分部主病表┌──┬─────┬─────┬────┬─────┬────┬────┐│部位│左寸│左关│左尺│左寸│左关│左尺│├──┼─────┼─────┼────┼─────┼────┼────┤││心经痰│头痛目│腰痛、小│胸谦痛、│皖谦背│淋痛尿│││火、心烦│眩、胁胀│便赤涩、│咳嗽痰│胀、宿食│血、小便││主病│热、头眩、│痛、心烦、│淋痛、小│多、喘顺│没有化、呕│赤涩、下│││心悸、气│喜喜、食│便尿频、│气短. │吐、背│肢肿痛│││短、得眠、│少、脘闷│尿慢. ││痛、消化│等. │││多梦. │等. │││早钝. ││└──┴─────┴─────┴────┴─────┴────┴────┘8.濡脉(一)脉象:濡脉细小,与强相类,但是强正在重分,而濡脉多现于浮分,浮而柔细即是濡脉.(二)濡脉体状诗濡脉细硬,睹于浮分;举之乃睹,按之即空.(三)示企图解:濡脉浮泛于皮肤之上,脉力较强,普遍多正在3—4脉力单位,脉体较细,比仄常脉偶尔细到一倍,仄常脉体的宽度皆为二格,而濡脉宽度,正在起波基底仅为一格,脉率无特殊情况没有数,故皆用7波峰记录.(四)主病:濡脉为干伤气血之候,濡主中伤热干,故濡脉偏偏浮.内伤真劳,亡血伤阳,阳得潜敛,真阳上泛,而脉亦偏偏浮.热干为中邪,肌体为抗御热干,而气血奔集于表而脉偏偏浮.阳血二伤,无以维阳,而真阳没有敛,脉亦现浮.考濡脉虽共为浮而细硬,而有内伤中感之分歧,所以溽热季节及北圆干热天戴,多睹此脉.濡脉细硬,为气血缺累,故主诸真,但是干邪中袭,压抑脉讲,脉亦硬而浮,又没有成动做真论,临床辨,必须脉证合参.(五)濡脉主病诗濡主阳真,髓竭粗伤.左寸睹濡,健记惊悸;左寸睹濡,腠真自汗.左关遇之,血没有枯筋;左关遇之,脾真干侵.左尺得濡,粗血枯益,左尺得濡,命火衰微.表九濡脉分部主病表┌──┬─────┬─────┬────┬───┬─────┬─────┐│部位│左寸│左关│左尺│左寸│左关│左尺│├──┼─────┼─────┼────┼───┼─────┼─────┤││心真惊│左胁胀谦没有│男子伤│咳顺憎│脾胃健壮、│下元真热,│││悸、胸谦│适、心烦喜│粗、女子│热、胸│胃脘胀闷、│肠真鼓泻,││主病│气短、匪│喜,血没有枯│脱血、腰│闷、气│消化早钝、│便溏、肢│││汗、得眠.│筋而筋挛痛│腿酸痛.│短,自│真肿、身│热. ││││痛. ││汗. │倦、食少.││└──┴─────┴─────┴────┴───┴─────┴─────┘(一)脉象:重脉举之缺累,重按乃得,即浮与摸没有睹,须重按至骨肉之下,筋骨之上圆能得之.按仄常无病之人,也可出现重脉.镇定重潜的人,脉多现重.肥肥者脉亦多重,所谓重脉必须浮与摸没有到,中与略睹,重与最隐.若浮与摸到,即没有克没有及谓之重脉,正凡是人冬季多睹重脉.(二)脉象体状诗重止筋骨,如火投石,按之有余,举之缺累.(三)示企图解:重脉浮与摸没有到,中与朦胧没有浑,惟有重与圆能形状宛然.如浮与摸到,即没有克没有及称之为重脉.至于脉力、脉体、应根据病情的分歧,而有分歧的体现.(四)主病:重脉属阳脉,多睹于下利、浮肿、呕吐及情绪郁结、气滞血郁等证.故重脉其病正在里、正在下、属热,属暂病.然须察其有力无力以辨真真,若脉现重微、重细、重早或者重伏,为阳衰阳微,宜用回阳死脉之法.若脉现重数、重滑、重真,舌量黑、苔黄腻或者黄燥少津,为真热,宜用浑热解毒、育阳退热法.故重脉的诊法,为辨证的关键.用以察热热,辨真真.诊脉时当令刻注意脉象浮中重力量的对于比,以瞅察徐病的演变.每睹表邪初感,风热中束,经络壅滞,脉象没有浮,而反现重紧,是重并没有是正在里,应以宣表集热之法.此种病人,脉虽睹重,而其症状,必有收热恶热、头痛、项强、身痛痛之表证.(五)重脉主病诗重脉为阳,其病正在里,寸重气短,胸痛引胁,或者为痰饮,或者火与血.关主中热,果而痛结,或者为谦闷,吞酸筋慢.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阳下干痒,淋浊痢鼓.(六)重脉辨证分解表重脉(1)重滑——痰食(2)重真——内有积滞(3)重数——内热(4)重紧——阳热热痛(5)重弦——痰饮壅关(6)重缓——内郁热干(7)重微——阳微气真(8)重涩——血真气滞表十重脉分部主病表┌──┬────┬─────┬────┬────┬─────┬────┐│部位│左寸│左关│左尺│左寸│左关│左尺│││││││││├──┼────┼─────┼────┼────┼─────┼────┤││胸部热痰│肝郁胁谦│肾热腰│肺热停│胃中积滞、│腰痹疝│││气壅、胸│痛、脘谦│痛、小便│饮、胸谦│脘谦背胀、│痛、少背││主病│谦痛、心│背胀、食│频浊、少│痛咳喘气│食没有必嗳│胀、小便│││悸气短,│少、心烦、│背胀谦.│短,缺累│酸胃痛│没有畅等.│││头眩. │喜喜. ││以息. │││└──┴────┴─────┴────┴────┴─────┴────┘10.伏脉(一)脉象:伏脉脉止筋下,极重指按之,著骨乃得.戴共女道:“伏脉沉与没有睹,中按亦没有睹,迨重脚极按,又朦胧没有隐,曲至用力安排觅按,其脉乃睹.”与重脉的辨别,重脉浮与中与没有睹,重按则脉象隐然,伏脉浮与中与没有睹,重按朦胧没有浑,须经用力安排觅按,圆能得其脉象.(二)伏脉体状诗伏脉推筋着骨觅,指间裁动隐然深,伤热欲汗阳将解,厥顺脐痛证属阳.(三)示企图解:伏脉浮与中与没有睹,惟重与用力觅按初睹,而波峰亦隐微没有隐,脉力脉体,与常脉无同.(四)主病:凡是邪伏幽深,则脉常隐伏没有出,如干邪阻隔、火关、热关、气关、,痛痛郁结之症,及吐泻太过之际,多睹伏脉.宽重吐泻时可睹伏脉,为戚克的先兆.《脉简补义》云:“暂伏致脱”,即是道伏脉大概是真脱之前的表示.正在类中风突然爆收时可睹伏脉.其余如惊骇及暴喜时,亦可罕睹到伏脉.凡是气郁血结暂痛及疝瘕留饮,火气宿食,霍治吐利等证,脉多重伏,皆经脉阻滞,营卫短亨之故.(五)伏脉主病诗伏为霍治吐频频,背痛多缘宿食停,蓄饮老痰成积散,集热温里莫果循.食郁胸中单寸伏,欲吐没有吐常兀兀,当关背痛困重重,关后疝痛还破背.(六)伏脉辨证分解表伏脉为关塞阻隔之证(1)真证①火关——热邪阻滞、经络郁涩.②热关——热气壅滞、阳气关塞.⑧气关——气机没有畅,血止郁关.(2)真证①吐泻后,津伤气郁②血真没有运表十一伏脉分部主病表┌──┬────┬────┬────┬────┬────┬────┐│部位│左寸│左关│左尺│左寸│左关│左尺│├──┼────┼────┼────┼────┼────┼────┤││头眩痛、│头眩痛、│肾真、腰│胸谦气│胃脘胀谦│脐下热│││胸堵闷心│肝气上│痛、少背│短、咳嗽│没有思食、│痛、热气│││悸气短、│冲、胁胀│胀谦疝瘕│气促痰│中脘积散│挛慢. ││主病│偶尔隐│痛、心烦│热痛. │多、胸中│痛痛. ││││痛. │喜喜,脘││痹硬等.││││││谦没有思││││││││食. │││││└──┴────┴────┴────┴────┴────┴────┘11.牢脉(一)脉象:牢脉正在重分,重与弦真有力,而浮与中与,则渺没有成得,重与时弦少真大有力,战革脉正成反比.革脉浮与脆真,而中下空真,牢脉重按脆真,而浮与中与空真.(二)牢脉体状诗弦少真大脉牢脆,牢位常居重伏间,革脉芤弦自浮起,革真牢真要详瞅;(三)示企图解,牢脉浮与则渺没有成得,中与重而无力,普遍多正在二个脉力单位,重与则脉力较猛,多正在6—7个脉力单位,而脉体宽度重与亦正在仄常以上.(四)主病:牢脉主病邪坚韧,真证少睹牢脉,凡是风痉拘慢,脆积内伏,热疝症瘕等病多睹之.牢脉主真,有气血之分.症积有形痞块,是真正在血分,瘕散无形痞结,是真正在气分.如牢脉睹于得血,阳真等证,是阳气暴亡,无以维阳,孤阳中越,阳阳离决,属危重证候.(五)牢脉主病诗牢主脆积病正在内,左寸之牢伏梁病,左寸之牢主息贲,左关睹牢肝郁成.(六)牢脉辨证分解表牢脉(1) 牢而兼数——热邪阻滞(2) 牢而兼早——痼热热积(3) 牢而兼真——症积郁结12.强脉(一)脉象:强脉极硬而重细,浮按如无,重按无力,强脉与濡相似,但是濡脉细硬而浮,强脉细硬而重.强脉偏偏重,《脉经》云:“浮以候阳气之衰衰”,强脉偏偏重而细硬,是阳气之真.临床感受,凡是细强之脉,其舌量必浓,宜补气健脾,没有宜养阳益粗.(二)强脉体状诗强去无力按之柔,柔细而重没有睹浮,阳坠进阳粗血强,黑头犹可少年忧.(三)示企图解:浮与偏偏重,沉按波幅没有明隐,脉力较中与为强,普遍正在1—2脉力单位,脉体较细,多正在一横格安排.中与脉力多正在2—3个脉力单位,重与亦正在2—3个脉力单位之间,总比仄常脉力少1—2个脉力单位,是强脉的脉力,浮与强,而中与重与较浮与略较有力.而脉体、浮中重无大好别.(四)主病:强为阳气缺累,机能没落之证,临床凡是睹强脉,多现心悸气短、自汗、脾真食少、肢热便溏、消化早钝、身倦神疲、背部热痛、大便没有真、头眩耳鸣等证.凡是属阳真证状,皆可出现强脉.左寸脉强,多现心悸气短胸闷,动辄气促.左关强则背胀脘谦,食少纳呆,消化早钝,肢热便溏,身倦无力等.尺脉强则腰腿酸痛,得眠多梦,影象力减退等.(五)强脉主病诗。
28脉象与主病歌诀

二十八脉象与主病歌诀浮脉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痛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迟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沉脉:沉含四脉(伏、细、牢、弱)ﻫ【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肋;或为痰饮,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迟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痛,沉缓寒湿、迟脉ﻫ【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症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ﻫ【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数脉【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痈;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阳数君火,阴数相火。
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滑脉ﻫ【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ﻫ【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
寸滑咳嗽,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迟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
沉滑痰食。
滑数痰火,滑短气塞。
滑而浮大,尿则阴痛、滑而浮散,中风瘫痪。
滑而冲与,娠孕可决。
ﻫ涩脉【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俱足。
【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
寸涩心痛,或为怔忡、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肋胀、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28种病脉详解

脉
洪脉主热证,通常是由于阳热亢盛至极,或是由于脏腑间有火热内蕴,所产生如烦渴、面红身热等症状,因而会出现如波涛般汹涌,来盛去衰的洪脉。
洪脉的脉体浮大,有如波涛般汹涌,来势强而有力,之后就逐渐衰减,因此脉象在去时比来时显得势缓而力弱。
当人体内的邪热炽盛时,由于邪热会灼伤阴液,以至于阳气独盛而冲击血脉,此时因脉管中的血液远远不及阳气的强盛,因此导致脉管扩张,出现脉来洪大,脉去稍减的洪脉
伏脉位于筋骨内,即使重按也不可得,必须贴着筋骨才能诊到脉象。
1.当体内的邪气炽盛时,容易阻遏气血的运行,以至于脉气无法正常运行,因此会出现脉象深伏的伏脉。2、如果因久病不愈而正气衰微时,阳气不足以鼓动血脉也会出现伏脉。
伏脉与沉脉类似。脉象的差别:1、伏脉比沉脉的脉位更深沉,几乎时贴着筋骨。2、沉脉在浮位和中位都不明显,只有重按到筋骨时才能感觉到搏动。
弱
脉
弱脉主气血亏虚,如果因久病不愈而耗伤元气,或是因失精亡血,虚劳久咳,或是因脾虚泄泻,胃弱纳呆,筋骨萎弱等症候都会出现弱脉。
弱脉轻取不得,必须重按才诊得,并且显得柔软无力。
当体内的气血不足时,由于血液不能充盈脉道,阳气无力推动血液的运行,因此会出现沉而细软的弱脉。
弱脉与濡、微脉类似,都是细软而无力。脉象的差别:1、弱脉在沉位。2、濡脉在浮位。3、微脉可以出现在浮位或沉位,脉象却模糊不清,若有若无,欲绝非绝。4、细脉的脉形细长却应指明显,不似微脉的体像模糊不清。
迟脉与缓脉、涩脉相类似,三者的脉律都比正常脉稍慢。脉象的差别:1、迟脉一息只有三至。2、缓脉比迟脉略快一息四至。3、涩脉的脉形偏细且短促,往来艰涩,因此脉率比正常脉稍慢。
缓
脉
缓脉主里有湿邪积滞,或是主脾气虚损。
缓脉比迟脉略快,一息四至,缓脉的脉位,浮取或是沉取都可得。
李中梓《诊家正眼》二十八脉脉象与主病歌诀

李中梓《诊家正眼》二十八脉脉象与主病歌诀浮脉【体象歌】 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 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 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沉脉【体象歌】 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 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迟脉【体象歌】 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 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 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数脉【体象歌】 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 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 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阳数君火,阴数相火。
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滑脉【体象歌】 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 滑脉为阳,多主痰涎。
寸滑咳嗽。
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 浮滑风痰,沉滑痰食。
滑数痰火,滑短气塞。
滑而浮大,尿则阴痛。
滑而浮散,中风瘫痪。
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涩脉【体象歌】 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 涩为血少,亦主精伤。
寸涩心痛,或为怔忡。
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
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中医二十八脉象与主病(分类对比表)

脉纲
共同特点
脉名
脉象
主病
浮脉类
浮
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表证,亦见于虚阳浮越证
轻取
洪
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
热盛
即得
濡
浮细无力,而软
虚证,湿困
散
浮取散慢而无根,至数、脉力不均
元气离散,脏腑将绝
芤
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失血,伤阴
革
浮而搏指,中空边坚
亡血、失精、半产、崩漏
沉脉类
沉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气虚两虚,诸虚劳损,主湿
代
迟而中止,止有定数
脏气衰微,疼痛,惊恐,跌扑损伤
弱
柔细而沉
气血不足
短
首尾俱短,不能满部
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
实脉类
实
三部脉举按均有力
实证,平人
应指
滑
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
痰饮,食滞,实热,青壮年,孕妇
有力
紧
脉来紧张,状如牵绳转索
实寒、疼痛、宿食
长
首尾端直,超过本位
阳气有余、阳证、热证、实证、平人
里证
重按
伏
重按推筋按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
邪闭,厥证,痛极
始得
牢
沉按实大弦长
阴寒内积,疝气,徵瘕
迟脉类
迟
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
寒证,亦可见邪热结聚
一息
缓
一息四至
往来艰涩,迟滞不畅,如轻刀刮竹
气滞血瘀,精伤血少,痰食内停
四至
结
脉来缓慢,时见一止,止无定数
阴盛气结,寒凝血瘀,气血虚弱
弦
端直而长,如按琴弦
肝胆病,痛证,痰饮,老年健康者
脉象主病表

一、读脉书首先要说明的,是初时学习脉诊,必须将脉书读熟,王叔和的脉经,李濒湖的脉学。
所谓脉书不厌百回读,而且不仅要熟读,还要烂读,烂,像吃的肉一样,必须烂,才不要嚼。
这样,然后才可以谈切脉的道理。
二、关于呼吸定脉初学脉时,要仔仔细细的以呼吸定脉,后来纯熟了,就不必数呼吸,而且要闭住呼吸,再细心听脉。
切不要虚应故事,以为诊脉只不过是一种形式。
三、锻炼看脉知病的方法看脉知病,不是不可能的,但要苦打苦炼。
有极大部分的人,一面看脉,一面问病人:头痛吗?胸痛吗?这样,便不会看见脉,所以学习脉诊,要先看脉,切莫忙着问病,慢慢的自然便能够体会脉象所反映的病症了。
四、脉学的基本精神脉是两种相对的:有数,就有迟,有滑,就有涩,有大,也有小,有短,也有长从相对的当中,找出它所反映的病症和疾病的机理,作为诊断和处方的依据。
五、平人脉和病时脉常脉和病脉不同,以缓为平,以独为病。
这在张景岳已经有较详的论述。
独是什么?独就是不同。
脉有三部,两手六部;如五部同等,一部不同,那便是病。
所谓不同,是独大、独小、独虚、独实。
六、脉象可以反映生死和寿夭性情不但平人有平人的脉,病人有病人的脉,而且据脉断病,可知生死。
七怪脉如出现,那多数是死脉,不能得生。
久病的脉,有胃气则生。
所谓胃气的脉,就是所谓“’阿阿缓若春杨柳’”,善状胃状者也。
六部俱如是象,贝U俱有胃气”。
此外,尺为生命之根,尺部无力细微,病状虽轻,而脉象所指示的真实病情,是岌岌可危的。
若是两尺无力,而又浮散,那么生命不能超过三天。
据脉还可以知道情绪的起伏,定其喜怒:心脉浮大,主心有喜,六脉沉伏,主忧思失志,无精打采,胃纳欠佳。
同时,还能从脉上征验一个人的性格:脉数疾的,贝『性情急躁,脉柔顺和缓的,则人亦和蔼。
脉象不但可以察知平人的性情,而且能够看出寿命的长短。
例如人长脉短,为大损,寿命只能有30 岁。
人短脉长,也是一种大损,寿命只能有40 岁,平人脉长,为长寿之征。
看脉既可以知寿夭,那么脉象表征病情的顺逆,不是不可能测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脉 象
主 病
浮脉
浮者,脉在肉上行也。轻取即得,按之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流利,像捻葱叶。
表证。有力为表实,无力为表虚。浮而有力有神,为阳有余,属热证。浮而无力而空滑,为阴不足,属寒证。
沉脉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沉脉举之不足,重按有余。沉脉深沉在里,必按至中部始应指,重按乃பைடு நூலகம்力。
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寒:身体痛、手足寒、骨节腰背痛、水气、留饮、浮肿、臂不能举、下重、带下、瘀血、蓄血、症瘕、泄泻、精遗。
紧脉
脉来绷急,状如牵绳转索。紧不散也。谓其广,有界限,而脉与肉划然分明也。寒主收引,脉道为之束紧,而不敢开散涣漫,故伤寒见此脉也。
风寒抟急,伏于营卫,为疼痛、呕逆、伤寒、下痢、惊风、宿食。热为寒束,寒热交作。紧脉阴多阳少,是阴邪抟结之象,非表寒外束,便是里寒独盛。内有宿食之紧脉,亦是寒气宿食积于中而不泄,阻碍阳和之气达,引起正邪相争的现象。
伏脉
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
邪闭、厥证、痞塞、停痰、积滞、剧痛、水气、霍乱、疝瘕、厥逆。伏脉是气机郁伏,肢厥剧痛等证。由于邪气闭寒而正气不能宣通,脉遂潜伏不显。
促脉
脉来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
阳盛热实、血气痰饮、宿食停滞,亦主痛肿。阳盛而阴不和,故脉急数而时一止,凡气血、痰食、痛肿诸实热证,多见此脉。脉促无力而小,便是虚脱之象。
结脉
脉来缓慢而时一止,止无定数。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
阴盛气结、气壅痰滞、积聚症瘕。阴盛而阳不和,故脉来缓慢而时一止。脉搏正常跳动之时,忽然停止,可能有壅滞状态,多因心脏瓣膜障碍,血液逆流,故脉搏停止,但顷刻间即能恢复,每于大惊恐惧之时多见之。久病衰弱者,亦有此现象。若无故发现结脉,是心脏瓣膜闭锁不全所致。
弱脉
极软而沉细,按之欲绝于指下。弱,不盛也,极沉细而软,怏怏不前,接之欲绝未绝,举之即无。
气血不足、元气虚耗、阳气衰微、遗精盗汗、血虚筋萎。弱脉与濡脉相类,濡软而浮,弱细软而沉。病后,老人见之顺,平人、少年见之逆。前贤论脉,以浮而无力为虚,沉而无力为弱,浮而柔细为濡,浮散欲绝、似有若无为微,浮而散大不任寻按为散。沉细为细,沉小为小。
沉按实大弦长。
阴寒内实、疝气、症瘕。牢脉多是病气牢固,证属阴寒积着,虚证无此脉象。牢脉主实,有气血之分:症积有形痞块,是实在血分;瘕聚无形痞结,实在气分。牢脉见于失血,阴虚等症,便属危重的征象。
濡脉
极软而浮细,按之似无,举之有余,如帛衣在水中,轻手与肌肉相得而软,是浮小而软。
诸虚、又主湿。濡脉细软,是气血不足,故主诸虚。但湿气压抑脉道,脉亦软而浮小,又不可做为虚论,应与证合参。
动脉
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有若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脉。
痛、惊、气郁、拘挛、遗泄、虚损。动脉与短脉相似,但短脉为阴,不数不滑不硬;动脉为阳,数硬而滑,盛大有力,是有余的脉象。痛则阴阳不和,气为血阻滞;惊则气窜迸,所以都见动脉。
洪脉
钩脉
脉来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洪脉,如春潮之初,至按之懰懰然。
散脉
大而散,有表无里,涣散不收,无统纪,无拘束,至数不齐,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少,涣散不收,如杨花散漫之象。
元气离散。孕妇未足月者胎欲堕,已足月者将临盆。散脉,按之满指而不聚,漫无根蒂,是气血耗散,脏腑之气将绝的征象。
细脉
脉细如线,应指显然。细脉小,大于微常有,但细耳。
气血两虚、诸虚劳损、湿气下注。
滑脉
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与数相似。
痰、食、寒热、呕逆、咳嗽、伏痰、水饮、畜血、中满、宿食、泄痢。滑为阳脉,气实血涌,往来流利,故脉来应指圆滑。痰食内滞,邪气盛实,多见滑脉。平人脉滑而冲和,是营卫充实之象,妇人无病而见滑脉,应考虑是否有孕。
涩脉
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与滑脉相反。
津液亏少、少气、痹疼、寒湿、下痢、拘挛、疝瘕、痰食胶固、男子伤精,女子失血。呕吐便血、四肢逆冷、汗出恶寒、苔白不渴、若见涩脉,则属于寒;身热自汗、心烦口渴、舌赤少津、便闭腹胀,则属于热;津亏液枯、骨蒸潮热,盗汗失眠,若见涩脉,则属津枯。
迟脉
迟脉呼吸三至,去来极迟。二至一至,又迟也。二呼二吸一至,迟之极矣。
寒证(虚寒或积冷)。迟寒属脏,阴冷相干,有力寒痛,无力寒虚。例外:热证脉迟,多与神昏谵语、闷乱烦躁等脑病并发,需细诊。
数脉
一息脉来超过五次。诊象枢要曰:一息六至,过平脉二至也。
热证。有力为实,无力为虚。阳盛、外邪寒热、烦躁、烦渴、痰热、便血、痈疡。数为阳盛,邪热鼓动,脉行加速,故令脉数,必数而有力,阴虚久病,阳偏盛的脉也数,但必数而无力。虚阳外浮而见数脉,必按之豁然而空。
虚脉
三部脉举皆无力,按之空虚。张景岳曰:凡洪大无神者,阴虚也;细小无神者,阳虚也。
虚证。气血俱虚、肺痿、伤暑、多汗、脚弱、食不化。虚与实是相对待的,有因于生理者;有因于时令者,夏季多虚,冬季多实;有因疾患而异者,邪甚多实,正衰多虚。
实脉
三部脉举按皆有力。实脉大而长,微强按之隐指愊愊然。
实证。气塞、瘀积、肺痈、食滞、热盛、便难。邪气与正气相搏,故脉道坚满,应指有力,浮中沉三候俱有。有胃有神,为元气充实之象;无力无神,为邪气壅滞之象。若发汗后、泄泻后、失血后、新产后及一切虚弱证,倘见实脉,为血管变硬,多属难治。
热盛、壮热、烦躁、口渴、吐血、胀满。
大脉
脉形大于平脉,但无汹涌之象。
主虚、病进、邪盛。有力为邪实,无力为正虚。
微脉
极轻极软,似有似无,欲绝非绝。
阳衰、少气、阴阳气血诸虚。轻取之似无,是阳气衰;重按之似无,是阴气竭。久病得此脉是正气将绝;新病得此脉,是邪不太深重,或尚可救。微脉和虚脉的分别:微是至数不清,起落模糊;虚则三部至数分明。
缓脉
一息四至,来去怠缓。缓,不急也,往来舒缓。
湿病、伤风、麻痹、眩晕、虚弱。凡不大不小,不快不慢,不过于有力,不过于无力,即所谓有胃气,乃平人之脉,古人名为缓脉。疾患之脉,脉管弛缓宽大,收缩力量不够,与紧脉收缩太过者,恰成对待。
弦脉
端直以长,如按琴弦。弦脉按之不移,举之应手,端直如弓弦。
肝病、诸痛、痰饮、疟疾、拘急、痉病、血虚、胁痛、腹痛。弦脉为风木之应,故主肝病、风痰、诸痛等症。弦为风邪之征,为疟病的主要脉象。若弦而细劲,如循刀刃,便是全无胃气,病多不治。
芤脉
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失血、吐血、衄血、下血、血崩、瘀血。大失血后,血液骤少,血管扩大,压力降低,按之豁然而空,因血液不能满注,而暂时与血管失却连络。按寻上下血管壁,尚能觉其跳动,中候无脉者,因血液减少,新血未至,与血管壁失却连络之故。
革脉
浮而抟指,中空外硬,如按鼓皮。
亡血、失精、半产、崩漏。
牢脉
长脉
长者,阳也。指下寻之,三关如持竿之状。举之有余曰长,过于本位亦曰长。
有余热、亢热、三焦烦热、阳毒内蕴、阳明热结。脉长而和缓,乃健康之脉;脉长而弦,乃肝阳有余,阳热内盛之病脉。
短脉
首尾俱短,不能满部。
短气、血虚、肺虚、宿食不消、汗多亡阳。有力主气郁,无力主气损。内经:寸口短脉者头痛。指血管收缩,可能发现脑贫血之头痛;短促而数,指心脏有麻痹之可能。
代脉
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良久复动,止有定数。
脏气衰微、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仆损伤。代脉与结、促两脉的分别,在于止有定数。妇人妊娠亦可见代脉。
疾脉
脉来急疾,一息七至八至。
阳极阴竭,元气将脱。小孩平脉较成人为数,一息七八至亦不作疾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