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材料分析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材料分析题(35分)
(一)材料(一):以下是鸦片战争前夕在广州进行的中外海上正当商品贸易情况:
材料(二):
1773年,英属印度政府实行了鸦片政策,强迫孟加拉省种植鸦片。“它严密地垄断了这种毒药的全部生产,借助大批官方侦探来监视一切:栽种罌粟,把罌粟交付指定地点,使罌粟的蒸晒和鸦片的调制适合于中国鸦片吸食者的口味,把鸦片装入为便于偷运而特制的箱子,以及把鸦片运往加尔各答,在那里,鸦片由政府标价拍卖,国家官吏把鸦片移交给投机商人,然后又转给走私商人,由他们运往中国。英国政府在每箱鸦片上所花的费用将近250卢比,而在加尔各答市场上的卖价是每箱1210到1600卢比。”——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请对以上资料进行分析回答:
1、中外海上贸易主要是在中国和哪个国家之间进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3分)
中外海上贸易主要是中英贸易。这是因为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决定的,英国是最早和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冲动最为强烈,能力也最强。
2、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什么地位?原因是什么?(3分)
在正当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的不利地位。原因是,以茶、丝为主的中国商品,以物廉价美著称于国际市场,英国商人经营中国水平有大利可图,不断加大对中国商品的购买量。而英国商人找不到可以大量向中国倾销的商品。
3、英国采取了什么办法来改变正当中英贸易的状况?为什么英国选择这种办法?(4分)
英国采用了鸦片贸易的方式。(1)正当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的不利地位,而正当贸易无法改变与中国的贸易局面。(2)鸦片贸易有极高的利润。
(二)材料一: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材料二: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自卫宣言》声明:“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
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付之。”
材料三:1941年日本东条英机在两院报告战况时说:“昭利十五年(1940年),重庆敌军之特色为作战非常消极,迄今未进行主力之反攻”。
材料四:1940年8月八路军总部的战役预备命令中指出:“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动,国内困难增加,……投降危险亦随之严重,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争,创立显著的成绩,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兴奋抗战的军民,争取时局好转,这是目前严重的政治任务。”
请对以上资料进行分析回答
(1)通过阅读材料一、二、三,可看出蒋介石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不同时期的不同态度是什么? (4分)
答:材料1可以看出蒋介石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奉行卖国投降的路线,鼓吹“亡国论”目的是为了消灭共产党和红军。材料2可以看出蒋介石在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从“亡国论”转向抗日的积极态度,其原因是内受“西安事变”的敦促,外受英美帝国主义的左右。材料3可看出蒋介石从“片面抗战”转向消极抗战,其原因是蒋介石受日本诱降政策的影响。
(2)通过材料三、四,可看出中国抗日战争处在怎样的历史关头?日蒋政策的变化是什么?(4分)
答:相持阶段的艰难年代。日本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国民党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立了“溶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3)材料四说明了八路军在“华北战场”上什么“显著的成绩”?“怎样”影响了全国抗战的局势”?而在这一年后,国民党顽固派作了怎样有辱民族的耻辱事件?通过对比说明了什么 ?(6分)
答:百团大战。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皖南事变”,说明了国民党为消灭共产党而出卖民族利益,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台柱子。
3、材料一: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巩固呢,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社到普遍办高级社,就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以上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对以上资料进行分析回答
1、根据材料一,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上有什么教训?(4分)
忽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高水平、高速度。
2、根据材料二,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有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5分)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在所有制上否定前者的成果,因为是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环节。
3、根据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2分)
基本着眼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生产关系要以能否发展生产力为准,采取稳妥的方针。
4、1956年至1978年间,中国共产党在独立地寻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错误,如何正确认识这些错误?
(1)中国共产党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其性质和宗旨没有改变,人民群众依然把它看作在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对它表示信任并寄予希望。
(2)中国共产党能够依靠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发现错误,抵制错误,纠正错误。
(3)还必须认识到,即使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犯了严重错误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仍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三、材料分析题(每个问题10分,共20分)
材料一:没收—切私人或团体的——豪绅、地主、庙宇、会社、富农——田地、山林、池塘、房屋,归苏维埃政府公有,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以及其他需要的贫民使用。
——摘自中国共产党1930年《苏维埃土地法》材料二:一方面是规定地主应该普遍地减税减息,不得抗不实行。另一方而,又要规定农民有交租交息的义务,不得抗不交纳。
——摘自中国共产党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材料三: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受,连同乡村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
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分配……使全村人民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个人所有。
——摘自中国共产党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在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何变化?
答案:土地革命时期,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在原有耕地的基础上按人口平分土地,并坚持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原则;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中共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没收地主土地及公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并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2)结合上述材料,简述中国共产党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及其特点。
答案:中共的土地政策,随着形势发展而不断变化。土地革命时期,阶级矛盾居首要地位,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是革命斗争的主要对象,因此中共需要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但作为国民党统治基础的地主阶级,中共采取坚持坚决消灭的方针;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建立统一战线,联合抗日成为国共两党的主要任务,因此中共的土地政策具有团结抗日,一致对外的性质,虽然削弱了封建剥削,减轻了农民负担,但保留了地主土地所有制;解放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为阶级矛盾所取代,没收地主土地及公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成为农民踊跃参军、发展生产的保证,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材料分析题(每个问题10分,共20分)
材料一:1931年9月,蒋介石给东北军的电令:“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