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乡下人家》优秀教案

《乡下人家》优秀教案

《乡下人家》优秀教案《乡下人家》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复习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片断。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随__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1、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2、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词1、指名读,读对后,全班跟读。

2、先让学生观察:有2个要求写的字,而且很难写的字(率和巢)。

谁来说说它的笔顺。

3、还有两个多音字(率和冠),谁能说出它们的另一个读音?二、谈话引入1、同学们生字词掌握得不错,现在,我们就走近乡下人家,细细品读课文。

粗读课文,你发现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指名回答,同意这个答案的齐读:乡下人家。

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这是一道怎样独特、迷人的风景呢?同学们想去看看这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吗?3、板书:独特、迷人三、学习课文1-6自然段㈠、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师述: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师问:乡下人家的屋前有一道怎样独特、迷人的风景呢??3、师引读: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学生接读:搭一瓜架……可爱多了。

)4、师问:在屋前这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画中,哪些词写得好?值得你积累?生说师板书:瓜藤(师边板书边讲:乡下人家的屋前瓜藤满架。

)5、师问:这段话中,还有你喜欢的句子或你想积累的词语吗?找出来读一读,说一说它写得好在哪里?㈡、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师述:乡下人家的'门前屋后也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师引读: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生接读:芍药、凤仙……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教案(2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教案(2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檐饰冠捣谐),会写14个生字(棚饰冠菊瞧率觅耸捣搬巢谐眠辛)。

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饰、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向晚、归巢、和谐、辛苦、鸡冠花、大丽菊、催眠曲、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建议背诵段落:1—3节或4—7节,由学生自由选择)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一是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特别是从未接触过农村生活的城市孩子);二是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课前准备】借助网络资源,收集整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并制作成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题1、指名背诵(齐诵)古诗:《游山西村》、《乡村四月》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诵读的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乡下人家”生活的情景。

《游山西村》,生动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一片欢悦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农民淳朴、好客的性格;我们即将要学习的《乡村四月》(第23课)则描写了江南初夏时的景象。

今天,我们就和作者陈醉云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吧!出示课件,板书课题:21、乡下人家(陈醉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配乐朗读。

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

(瓜藤攀檐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鸡群觅食图、群鸭戏水图、农家晚餐图、月夜虫鸣图)要求:学生一边听朗读,一边做记号,并想像一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2、疏通字词,扫清学习障碍。

⑴课件出示新词,引导学习生字新词。

棚架、风趣、装饰、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向晚、归巢、和谐、辛苦、鸡冠花、大丽菊、催眠曲、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正音:①结(jiē)出了青、红的瓜。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乡下人家》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二课,通过描绘乡下人家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情趣,插图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识字写字、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有较强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乡村生活的了解可能有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插图和文字,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激发他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固然、独特”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体会作者情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3.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写作练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课文插图和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乡下人家,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写作练习法: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插图和相关的教学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写作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乡下人家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乡村生活的印象,从而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和乡村生活的美好。

朗读过程中,注意停顿、重音和语气的要求,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注意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语调。

教师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

文章类别:教学案例《乡下人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生活,走进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重点难点:品读重点词句,感悟田园生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播放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陈醉云先生的脚步一起走进了江南的乡下人家,初步感受了那里的田园生活。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乡下人家”,深入体会田园生活。

板书并齐读课题:乡下人家2、同学们,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回答)其实陈醉云先生在课文里也用了一个自然段来表达自己对乡下人家的感受!请打开书,找一找是哪个自然段写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感受?(1)学生找到并回答后,课件出示中心句齐读(最后一段)。

(2)怎样理解“独特”和“迷人”呢?(3)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着独特、迷人的美景吧!板书:独特迷人二、新授:(一)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喜欢哪些风景,画出相关的句子,边读边展开想象的翅膀,看看自己能体会到什么?(二)汇报1、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学生谈体会。

(2)引导学生抓住“瓜架”“别有风趣’等词来体会瓜架的可爱。

(3)师小结:作者就是通过这生机勃勃的瓜架雨高楼门前的那死气沉沉的,一成不变的石狮子和旗杆的对比,来突出这瓜、腾、叶的可爱的。

谁愿意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这一句?这就是乡下人家的淳朴、自然。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句吧!(4)这一美景我们给它起个四个字的名字叫(板书:瓜架可爱)。

2、还有哪些喜欢的场景呢?(1)结合回答出示课件:(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2)一名学生读句子,交流体会。

(3)再次出示课件,将“探”改成“长”,让学生感觉有什么不一样?从而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妙之处。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教案精选《乡下人家》描写了布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通过详细的几幅乡村风景画面,淳朴安静的乡村生活跃然纸上。

文章语言清爽,富有生活情趣,简单使同学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教案,盼望对您有所关心!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教案【篇1】第一课时看图引题1.出示课文插图,观看并思索:图上画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哪些风景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试着说一说。

2.今日,通过课文学习,老师将和你们一同走进这布满生气的田园生活。

看图读文1.自同学字新词,同桌沟通,老师指导。

2.边看图边读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画面,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a.乡村生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b.乡村生活自然亲切、美丽舒适。

第1页/共13页c.乡村生活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思索:是怎样描写这浓郁的乡村生活的?抓住了哪些生活的场景?4.默读课文,自由学习,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5.小组合作沟通。

6.全班沟通,老师指导解疑。

老师吟诗小结是啊!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不信你听!屏幕出示: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闲适拘束,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甜美,最美乡下人家。

同学整体感知你认为老师自创的这首小诗怎么样?你有什么感受?发表一下你的感受吧!1.可以像老师这样吟诗。

2.可以试着读读课文。

3.可以作为导游向大家介绍乡下人家。

第二课时回顾课文1.我们已经感受了乡下人家生活的舒适、自然、亲切,谁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课文,展现给大家听。

2.指名读文,沟通观赏。

精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你认为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画出来,反复读,并联系课文说说自己的理由。

2.小组合作沟通。

3.全班沟通,老师指导朗读并对语言文字进行训练,体会写法。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1.《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说明:《乡下人家》是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作者紧扣“独特、迷人”,描写了六幅田园风光的画卷,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使人读着,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好句。

2.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四、教学准备:有关乡村生活场景的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课时时间:两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继续畅游在乡间的小路上,接着欣赏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景色,好吗?(出示课题,齐读。

)2 、回忆课文,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些动人的美丽景色?分别给它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青藤瓜架、鲜花翠竹、群鸡觅食、小桥戏鸭、庭院晚餐、月夜睡梦)(理论依据:使学生在学习伊始从整体上对乡下人家有所了解,给每幅场景起名字意在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语言概括能力。

因为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在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同时这也是学生整体把握全文,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1.教师导语: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品味美。

2.合作学习,感受美。

小组合作学习: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找出自己认为描写得最美的一处风景美美地读一读,并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乡下人家》教案(2)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乡下人家》教案(2)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乡下人家》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正音认字,读懂数简单故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农村人家生活的感情,关爱家乡,珍惜田园生活。

二、教学重点
1.学生能准确地读懂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2.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3.学生能通过课文学会正音认字。

三、教学难点
1.学生能基本正确地运用训读,加深对字词的理解。

2.学生能有一定的表演能力,通过情感表达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引导学生回想上次课学的内容,复习《乡下人家》故事的情节。

2. 学习新课
1.听老师朗读故事,学生跟读。

2.分段理解课文,学习生字。

3.学生分组进行课文内容角色扮演,表演出课文情节。

3. 拓展课外阅读
老师指导学生回家后阅读相关农村生活类故事书籍,加深对农村人家的理解。

4. 总结
请学生复述本课学习的内容,并进行重点知识梳理。

五、课堂作业
1.背诵课文并流畅朗读。

2.完成《乡下人家》课后习题。

六、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词语:拔地起高楼
•画面:农民伯伯和妻子在农田中耕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乡下人家》这篇故事内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乡下人家》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乡下人家》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乡下人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

2.能够通过阅读理解的相关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描述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针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理解。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掌握课文中较生僻生词的意思。

2.进行思维拓展和启发,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故事。

四、教学准备1.课文《乡下人家》相关课件或教辅材料。

2.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3.学生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导入本课时主题,通过学生提问和回答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乡下人家》的主题。

第二步: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整个故事。

第三步:课文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发展。

第四步:阅读理解1.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回答。

2.讲解答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并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第五步:课文拓展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乡下人家生活场景。

2.鼓励学生进行思维拓展,想象自己生活在乡下人家会有怎样的惊喜和困惑。

第六步:课堂小结1.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和背诵本节课的生词。

2.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教学反思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析学生的表现和观察教学效果。

2.对于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反思,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出调整和准备。

以上是本课《乡下人家》的教案安排,希會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支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教案及教学反思
1. 课程背景
《乡下人家》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2课,主要讲述了一对兄妹在乡下外婆家的生活。

通过故事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充实。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乡下的生活环境和人物性格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乡下生活的向往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感恩之心
3. 教学内容
1.朗读课文,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组讨论乡下人家的生活,展示乡村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乡下生活
的向往。

3.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课文中的句子。

4.配合图片或视频讲解乡下生活的种种特点。

5.写作练习:请学生写一篇作文,描述自己想象中理想的乡下生活。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乡下人家》为教学内容,希望通过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乡下生活的美好和充实。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乡下生活的想象力较强,他们对大自然和家庭的感情也比较深厚。

但在课文理解和词汇运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难。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将增加课前导入环节,引导学生预习,提前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另外,我还将加强课后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堂外也能够对乡下生活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

通过不断地反思与改进,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在乡下人家的世界里感受到更多的乡土气息和家庭温馨。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乡下人家》教案(含两课时)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乡下人家》教案(含两课时)
1.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2.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
“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
2.学习了这篇课文,让我想起一首古诗,快来跟老师一起读读吧!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导入课文
“谐”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第三笔是撇,第四笔是竖提。
(3)词语理解
装饰:起修饰美化作用的物品。
时令:季节、节令。
朴素:质朴;无文彩;俭仆,不奢侈。
独特:特有的,特别的,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
照例:照样;遵照常例。
倘若:用在偏正复句的偏句中,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使。多用于书面语。
和谐:在事态发展中的一种相对均衡、统一、协调的状态。
今后应该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带动引导下,学会感情朗读。
以课文插图导入,创设出安静、悠闲、和谐的美,学生初步感受乡村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鼓励学生自主预习课文,解决字词障碍,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第二课时PPT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第二课时PPT课件

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
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丘地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近,
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
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
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四望,又想坐下低吟-
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
原的无限乐趣。
——《草原》
词句段运用
选一幅图,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一写。
你眼中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学以致用
例文:
春姑娘赶来了,它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小花、小 草、动物、植物全都苏醒了。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你 会看到:柳树长出了绿绿的嫩芽,无数根柳条随风舞动, 就像小姑娘甩动的长发。高大的杨树挺立在路边,就 像一个个士兵保卫着小村庄。其中最具有农家特点的 就是那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地,犹如金色的海洋,让人 产生无限的遐想,久久不肯离去。
学好语文, 快乐成长!
月夜催眠图
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 “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 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 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把纺织娘的歌声比作催眠曲,让辛苦一天的 人们幸福甜蜜地进入梦乡。让学生在配乐朗 读中,感受到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
总结梳理
自然段
景致名称
自在生机
独特
人 家
时 间
夏天傍晚
门前晚餐

朴实自然
迷人

秋天月夜
秋虫夜吟
和谐美好
表达特点
作者善于对比、衬托,让画面丰富鲜活。 作者善于物以人的情态和动作,使句子形象生动。 每一段都是先写情景,再写这些情景给作者的感受。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2.乡下人家》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2.乡下人家》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下生活的美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景物谈体会。

3、触摸乡村,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想象——体会——朗读——感悟”的学习过程体会乡村生活的美;通过品味语言,读出味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准备】田园风光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深情的走进了乡下人家。

这里柳枝摇拽、流水潺潺,野花遍地、鲜果飘香。

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陈醉云的脚步再次走进乡下人家,用心去感受乡下人家的美!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上一节课,我们不仅初读了课文,还知道了作者一共描写了几幅乡村风景图?他们给了作者怎样的感受?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适时引出中心句。

4、大屏幕出示:(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齐读,(教师板书:独特、迷人)。

4、教师小结:真是这样吗?让我们继续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它“独特”、“迷人”的魅力。

二、品读美图,读中悟情。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6自然段,看看你对那些景物最感兴趣?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还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然后在美美的读一读。

2、生自由读文。

(教师巡视)3、全班交流: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特别是文中的拟人句、比喻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可能会汇报的句子预设如下:(1)学习画面:瓜架①引导看图:看到了什么?(小屋、瓜架、瓜架上的丝瓜、南瓜,绿绿的藤、青的红的瓜。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略案)【教学流程】一、媒体导入,激起阅读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三、自读自悟,想象课文画面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诗意导入,直奔中心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作家陈醉云,他带着我们走进了诗情画意的乡村。

这里,柳枝摇曳,流水潺潺,这里,野花遍地,果实满园。

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陈醉云再次走进乡村生活,走进这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

2.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指名读读。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齐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提示学生遵循作者陈醉云的思路,再次走进乡村生活,走进这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

通过快速浏览课文,抓住文中中心句,以纲带目。

二、走进文本,品文悟情(一)瓜藤攀檐1.如果说繁华的都市带给我们的是喧闹与嘈杂,那乡村生活的美好就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让我们先漫步乡下人家的房前屋后,体会这一处的独特和迷人。

2.幻灯片出示挂藤满架:同学们,在房前的屋檐,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瓜藤满架)3.这满架的瓜藤有何独特?你能用作者的话来描述吗?指名读。

4.装饰是指在身体和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之美观。

你知道城里楼门前会用什么来装饰?(蹲石狮、竖旗杆)看到这样的装饰,你有什么感觉?(严肃、冷漠、呆板,不敢靠近……)5. 农家小院的装饰却是攀着爬上屋檐的绿绿的藤和叶子,点缀其中的青的、红的瓜,这样的装饰又会带给你怎样的感觉?(色彩明丽,生活气息浓厚,别致亲切可爱,纯朴自然,春种秋收,夏可遮凉)6.在这里,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乡下人家的可爱,我们也试着用对比的方式读一读,女生读青瓜碧藤的部分,男生读狮子旗杆的部分。

7.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是他们的心情却是多么愉快明朗,生活多么纯朴自然,这不正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吗?齐读最后一段。

(二)鲜花轮绽1.农家小院的屋前,除了那绿绿的瓜架,我们还能看到色彩明丽的——鲜花,怎么描写的,谁来读读?我们大家边听边想象画面,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场景?它又带给你怎样的独特感受?“朴素”和“华丽”本来是相对的,为什么课文中却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乡下人家所种的花儿都是常见易活的,不及城市人家盆栽的君子兰、文竹……那些花儿娇贵,高雅,所以说是朴素的,不过乡下人家园中的花儿依着时令无拘无束地不遗余力地开放,是那么鲜艳,那么明媚,装点了乡下人家的院落。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课《乡下人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课《乡下人家》

第2课《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能随着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课件演示画面,配乐欣赏《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1)欣赏了这几个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能用一两个词语或者一两句话概括一下吗?(2)通过画面,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吗?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乡下人家》,齐读课题。

3.教师导学:下面,就让我们跟着作者陈醉云优美的笔触一起走进乡下人家,一起领略这悠闲惬意的乡间生活。

让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声图并茂,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直观、生动地感受到乡下美景,为后面想象画面做好铺垫。

二、识记生字,扫除障碍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尤其是带有生字的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边读边圈画课文中的生字,读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小组合作交流识记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带有会认字的词语。

(2)指生读、齐读、开火车读。

3.交流识字方法。

(1)加一加的识字方法:木+勾=构,亻+尚=倘,阝+付=附,扌+岛=捣纟+会=绘,讠+皆=谐(2)看图识记:鸡冠花、朴素、率领。

(3)多音字:结,jiē,可以组词:结实。

另一个音是:jié。

冠,在文中读guān,鸡冠花;另一个音读:guàn,可以组词:冠军。

4.检查课文朗读。

请同学们把生字放到课文中再次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

5.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师引导:读熟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设计意图]从读课题开始,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再通过直观的图画整体感知课文描绘的乡村美景,以此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乡下人家》(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1

2《乡下人家》(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1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用小标题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3.能围绕“独特、迷人”,抓住关键句子,品读乡下人家的自然和谐、自由快乐。

教学重点:能抓住关键句子体会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进而对乡村生活产生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读通全文,初感文句美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在“我为最美乡村代言”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走进了古诗中的田园,古人用笔下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田园风光为美丽乡村代言。

这节课,我们要走进作家陈醉云代言的乡下人家,继续“我为最美乡村代言”活动。

2.出示长句子,检查预习。

3.轻声自由读课文,思考:陈醉云代言的乡下人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4.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为陈醉云笔下的乡下人家代言。

二、再读课文,感受画面美1.小组合作读课文,每人读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圈出所描写的景物,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每幅画的主要内容,完成学习单。

2.交流汇报。

3.根据老师学校美术社团的同学画的这几幅画,以及你们概括的主要内容给这几幅画起名字。

4.给第一幅画起名字,探究方法:位置+景物,景物+特征。

5.那剩余的几幅画可以起哪些名字呢?我们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给这些画起名字,你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起名字。

继续完成学习单。

6.汇报交流。

三、关注关键句,体会文字美1.陈醉云先生又是如何用文字为乡下人家代言,写出他的独特、迷人呢?默读课文的1-2自然段,画下你认为生动的语句,或词语,写下你的感受或体会,继续完成学习单。

2.小组交流,汇报。

预设:“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长长,绿绿”叠词的运用,让人读起来很有韵律。

颜色的词:青、红、绿绿、碧绿,感受到乡村的美。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教学设计(第2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教学设计(第2课)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按照房前院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替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

【作者介绍】陈醉云,著名现代书法艺术大师,原名陈英儒,自号醉云楼主,广东台山人。

小时候深受祖父陈绍典毛笔书法的熏陶。

1962年移民来美,定居旧金山。

陈醉云不仅是一位现代书法艺术坚强的拓荒者,而且也是一位坚强勇敢的现代诗人。

他的诗作不拘形式、爱憎分明、用词精练而含蓄。

著有《寒星集》《乡下人家》《爱的乐章》和《醉云集》等。

在漫长艰苦的岁月里,坚持“艺术价值永恒”的不渝信念冲破墨守成规的樊篱,消除拘泥于形格结构上的限制大胆创新,成功地集百家之长熔行、草、楷于一炉,以数十载的功力自创洒脱独特、富艺术生命力的“醉云体”。

所作以雷霆万钧之势一气呵成一个或多个各一尺以上的大字,创出突破传统、气贯纵横的“一笔榜”;他又从篆书和象形文字中获得灵感,以非凡的想象力,出神入化写出“龙、虎、凤、马、鹰、福”等字,活灵活现的新形象,赋予它们思想、情感与生命力,命名“书法画”(号称“醉云三创”);从而独领风骚,把中华书法艺术推进空前未有的新境界,被誉为“当代金山奇笔”。

(1988)年他所创的经典作《龙吐珠图轴》于2000年6月27日在美国第三大拍卖行伯得富拍卖,以超出底价的4倍--美金一万元高价落槌,为该公司创下书法艺术作品拍卖历史新高。

此“龙”矫劲腾飞、巨珠外喷,享有“一字万金旷世奇品”之美誉。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构、冠”等10个字,会写“构、饰、蹲”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攀上、装饰、顺序、朴素、照例、率领、倘若”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乡村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优美的语句,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教学文案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教学文案

第21课《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1课《乡下人家》。

教材分析:《乡下人家》是一篇描述“乡村生活”的精读课文。

那些简朴的农舍前,挂满瓜架的是青、红的瓜,朴素而艳丽的是各色的花,屋后或是一片青翠的竹林,母鸡带着小鸡们在林中悠然地觅食,鸭子在小河中嬉戏……文章语言清新,富有生活情趣,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读,同时想象画面,品味语言美,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并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农村的迷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和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作家陈醉云先生走进了乡村人家,粗粗领略了乡下人家那独特、迷人的风景。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乡下人家留给你的总体印象?【课件出示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生齐读中心句。

3、是呀,那上一节课我们领略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先小组回忆交流后指名说。

【根据学生发言课件出示:屋前瓜藤绕—门前花盛开—鸡鸭觅食欢--门前吃晚饭--秋夜虫儿鸣】4、过渡: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5个生活场景,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品味那独特、迷人的美。

【设计意图】: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学生自然而然的陶醉在乡村独特的景色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及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最普通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教具准备:优美轻柔的乐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来到了乡村人家,谁能说说乡人家的哪处景物给你印象最深?
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瓜藤攀檐鲜花轮绽雨后春笋
鸡鸭觅食院落晚餐织娘催眠
二、研读品味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你喜欢的一处乡村风景美美地读读,并说说喜欢理由。

2、读时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
特的语句并做上记号,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在脑海勾画美丽的画面.
3、全班交流
(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4、请用心去朗读,把乡村的可爱美景读出来。

(再请学生读一读,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说明: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言为主线,教师的点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三、整理回顾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齐读。

指名读。

配乐)
3、讨论探究:“独特,迷人”什么意思?那怎么理解?它在文中什么作用?
4、请选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象配乐朗诵,在次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四、激发兴趣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