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一课时)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公开课)
求证:BC=CD
如图,四边形ABCD中, AC平分∠BAD, ∠B+∠D=180°,
老师总结了如下解题规律,有关角平分线证边角等量关 系的题:
(1)首先想角平分线定理,一条角平分线用一次, 两条用两次,三条用三次; (2)其次站在轴对称的高度,构造全等三角形,再 利用全等三角形转移边角等量关系。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 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
叫做点到
直线的距
离。
二、探究导学
1、做一做:大家来猜想一下有什么样的结论成立?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已知: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P是OC上任意一点,PD⊥OA, PE⊥OB,垂足分别是D,E. 求证:PD=PE.
证明: ∵ PDOA,PEOB
P到OM距离是多少? PQ的最小值为多少?
如图,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 于点D,AB=10,S△ABD=15,则CD的长为多少?
3、如图,△ABC中,∠C=90°,AC=CB,AD为 ∠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 求证:△DBE的周长等于线段AB的长。
C
D
A
E
B
3、如图,直线a,b,c表示三条互相交叉的公路。现在要建一个货 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 )处。
△ABC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边 的距离相等,满足这个条件的点有1个。
△ABC两条外角平分线的交点到其三边的 距离也相等,满足这个条件的点有3个。
综上,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的点有4个。
P
E
B
∴PD=PE (角平分线上的点 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1、本节课是11、3角分线的性质第一课时内容包括角平分线的作法、角平分线的性质有及初步应用;2、本节课是在学完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作角的平分线是基本作图,角的平分线性质为证明线段和角的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为后面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1、学生在学习了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后已掌握了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猜想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对定理的灵活运用能力比较欠缺。
2、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接受水平,把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定为:掌握角平分线的画法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和运用性质定理证明线段相等。
3、学生对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作法及运用性质定理证明线段相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角平分线定理及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探究、证明、运用。
教学难点:角平分线的作图方法、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运用。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并会用两个定理解决有关简单问题.2.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观察、比较、猜想、论证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定理的发现及证明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3.通过师生互动以及交互性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使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丰富想象力,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探索与应用.【教学难点】理解运用在角平分线上任意选取一点的方法证明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以及两个定理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角平分线的定义: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这个角的平分线.表达方式:如图1,∵ OC是∠AOB的平分线,∴∠1=∠2(或∠AOB=2∠1=2∠2或∠1=∠2= ∠AOB).2.角平分线的画法:你能用什么方法作出∠AOB的平分线OC?(可由学生任选方法画出OC).可以用尺规作图,可以用折纸的方法,可以用TI图形计算器.3.创设探究角平分线性质的情境:用两个全等的30的直角三角板拼出一个图形,使这个图形中出现角平分线,并且平分出的两个角都是30.学生可能拼出的图形是:(拼法1)(拼法2)(拼法3)选择第三种拼法(如图2)提出问题:(1)P是∠DOE平分线上一点,PD、PE与∠DOE的边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点P到∠DOE两边的距离可以用哪些线段来表示?(3)PD、P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投影)二、探究新知:(一)探索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1.实验与猜想:引导学生任意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并在角平分线上任取一点,作出到角两边的距离.通过度量、观察并比较,猜想它们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用TI图形计算器实验的结果:(教师用计算机演示:点P在角平分线上运动及改变∠AOB大小,引导学生观察PD与PE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用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得出猜想:命题1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证明与应用:(学生写在笔记本上)已知:如图3,OC是∠AOB的平分线,P为OC上任意一点,PD⊥OA于D,PE ⊥OB于E.求证:PD=PE.(投影)证明:∵ OC是∠AOB的平分线,∴∠1=∠2.∵ PD⊥OA于D,PE⊥OB于E,∴∠ODP=∠OEP=90.又∵ OP=OP,∴△ODP≌△OEP(AAS).∴ PD=PE三、作业设计反思:一、重视情境创设,让学生经历求知过程。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十二章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第一课时 课件(共33张PPT)
PD⊥OA,PE⊥OB,且
O
P
PD=PE
E B ∴OP是∠AOB的平分线
动脑想一想
• 我们之间就学习了三角形的角分线,之前 谈到过,三条角分线一定交于一点,不过 当时我们没有给出证明,而只是通过画图 的方法给出了印证。
• 现在我们学习了角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怎样证明这个结论呢?我们先看下面的例 题。
DC=BC(已知) ∴ △ADC≌△ABC (SSS) ∴∠DAC=∠BAC(对应角相等) 即 AE平分∠BAD
动脑想一想
• 通过刚才的启发,你能想到怎样画出下面 的角的平分线吗?
A
仅用尺规作图,
已知∠AOB,
求作∠AOB的
平分线
O
B
尺规法画角平分线
A M
O
NB
以点O为圆心,任意适当长度为半径画弧,
• 对折之后的折痕和 这个角有什么关系?
• 如果是木板不能对 折,该怎么平分?
动脑想一想
• 如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 其中AB=AD,BC=DC,将 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 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则 AC所在直线就是这个角的 平分线。
• 你能说明这是为什么吗?
动脑想一想
证明: 在△ADC和△ABC 中 AB=AD(已知) AC=AC(公共边相等)
角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A D
∵OC平分∠AOB,
O
P C PD⊥OA,PE⊥OB
∴PD=PE
EB
动脑想一想
• 如图,要在S区建一个 集贸中心,使它到铁路、 公路的距离相等,并且 离公路与铁路的交叉处 500m,这个集贸中心应 建在哪里?
动脑想一想
• 角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 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否也在角的
角平分线的性质第一课时
如图,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且D为BC的中点, DE⊥AB,DF⊥AC,求证:BE=CF.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呢?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五、能力检测
1、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且 DE=3cm,则点D到AC的距离是_________cm. 3 2、如图,AD是△ABC中∠A的平分线,过D作AB、 AC边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那么下列结论丌正确 的是( C ) A.DE=DF B.AE=AF C.BD=CD D.∠ADE=∠ADF
12.3.1角平分线的性质(1)
•
一、目标导学
核心知识:通过探究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并会运用; 核心能力: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 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养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的能力,敢 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用实例来给予证明, 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
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运用。 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理解。
五、能力检测
3、已知,如图,△ABC中,∠C=90°,AD是∠BA C的平分线,DE⊥AB于E,F在AC上,BD=DF。 求证:CF=EB。
二、自主学习
• •
相等 猜想:角平分线到角的两边的距离_____
三、合作探究
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①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 ②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③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 要证的结论的途径, 写出证明过程。
三、合作探究
已知:OC平分∠AOB,P为OC上的一点, PM⊥OA,PN⊥OB. 求证:PM=PN.
八上数学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3.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1课时)
垂足为D.若PD =3,则点P 到OB 的距离为3.
A
D C
P
O
B
如图,E是∠AOB的角平分线OC上的一点, EM⊥OB垂足为M,且 EM=3cm,求点E 到OA的距离
分析:点E 到OA的距离是过点E作OA的垂线段,再根据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可知点E 到OA的距离。
解:过E作EN⊥OA垂足为N
∵ E是∠AOB的角平分线上的一点, EM⊥OB, EN⊥OA,B
2、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
的长为1半M 径N 作弧,两弧在∠AOB内部交于点C。
2
3、作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
证明:连结MC,NC由作法知:
在△OMC和△ONC中 OM=ON MC=NC OC=OC
∵△OMC≌△ONC(SSS) ∴∠AOC=∠BOC 即:OC 是∠AOB的角平分线.
A
M
C
O
8
C
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2)本节课是通过什么方式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 (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为我们提供了证明什么的方法?
在应用这一性质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12.3第4、5题.
利用尺规作角的平分线的具体方法:
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 弧,交OA于M,交OB于N。
2长、为分半12别径M以作NM弧、,N为两圆弧心在,∠大AO于B内部交于的M
点C。 3 、 作 射 线 OC , 射 线 OC 即为所求。
A C
O
N
B
感悟实践经验,用尺规作角的平分线
追问4 你能说明为什么射线OC 是∠AOB 的平分线吗? A
用量角器度量,也可用折纸的方法. 追问1 你能评价这些方法吗?在生产生活中,这 些方法是否可行呢?
角平分线性质(第一课时)
利用角平分线定理解决代数问题
除了在几何证明题中的应用,角平分线定理还可以用于解决 一些代数问题。例如,可以利用角平分线定理来求解一些与 角度和边长相关的问题,或者求解一些与三角形面积相关的 问题。
在解决代数问题时,我们需要将问题转化为几何图形,并利 用角平分线定理来建立代数方程或不等式,然后通过代数方 法求解。
03 角平分线的作法
利用直角三角板作角平分线
准备工具:直角三角板、 直尺、铅笔、橡皮。
步骤
1. 将直角三角板的一条直 角边与已知角的边重合。
2. 移动三角板,使另一条直 角边与角的另一边重合。
利用角平分仪作角平分线
准备工具:角平分仪、直尺、铅笔、橡皮。
01
02
步骤
1. 将角平分仪的固定臂与已知角的边重合 。
03
04
2. 调整角平分仪的活动臂,使其与角的另 一边重合。
3. 旋转角平分仪,使刻度线与角平分线重 合。
05
Hale Waihona Puke 064. 沿着刻度线画出角的平分线。
利用尺规作图作角平分线
准备工具:圆规、直尺、铅 笔、橡皮。
步骤
01
1. 以角的顶点为圆心,以适 当长度为半径画弧,交角的
02
03
两边于两点。
2. 分别以这两点为圆心,以 相同长度为半径画弧,两弧
交于一点。
04
05
3. 通过角的顶点和交点画出 角的平分线。
04 角平分线的性质在解题中 的应用
利用角平分线定理解决几何证明题
在几何证明题中,角平分线定理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证明一些与角 平分线相关的结论。例如,可以利用角平分线定理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或者 证明平行线的性质等。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示范公开课教学PPT课件【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典型例题
例2:如图,要在S区建一个集贸市场,使它到公路、铁路的距离相 等,并且离公路与铁路的交叉处500m.这个集贸市场应建于何处( 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比例尺为1:20000)?
A
C
D
B
M
S
N
AB:500=1: 20 000 AB=2.5cm
情景导入
(2)下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 角的定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 这个角的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
分析
在△ACD和△ACB中
AD=AB,DC=BC AC=AC
△ACD≌△ACB
∠DAC=∠BAC
AC平分∠BAD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思考
做一做:你能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这个结论吗?
已知: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P是OC上任意一点,做 PD⊥OA,PE⊥OB,垂足分别是D,E.求证:PD=PE.
分析: 要证明PD=PE,只要证明它们所在的△OPD≌△OPE, 而△OPD≌△OPE的条件由已知容易得到它满足公理 (AAS).故结论可证.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情景导入 (1)画一画:在纸上任意画一个角,用剪刀剪下,用折纸的方法, 如何确定角的平分线?
(1)在准备好的角上标好字母A,O,B;
(2)把∠ AOB对折,使得这个角得两边重合;
A
(3)折痕就是∠AOB的角平分线.
O
B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 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一课时)》精品教案 2022年公开课一等奖
学过程设计教探究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实验:1.让学生在已经画好的角平分线上任取一点P.2.分别过P点向OA、OB边作垂线PD⊥OA,PE⊥OB,垂足分别为D、E。
3.测量PD和PE的长,观察PD与PE的数量关系。
,并试着说明理由。
归纳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应用:如图,ABC中,D为BC中点,且AD恰好平分∠BAC。
求证:AB=AC三、课堂训练1.如图,CD⊥AB,BE⊥AC,垂足分别为D、E,BE、CD相交于点O,假设∠1=∠2,求证OB=OC.2.如图,四边形ABCD中,BD平分∠ABC,∠A+∠C=180°,求证:AD=CD四、小结归纳1.用尺规作图法作出角的角平分线的方法;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是证明线段相等的又一种方法。
学生做练习。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观察、讨论PD与PE的数量系。
学生通过三角形全等,说明PD=PE。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解题,写出证明过程。
学生充分讨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小结本节所学的知识点及知识点的应用。
线的方法。
通过学生实验得到结论,重视知识的发生开展过程。
使学生明确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是证明线段相等的又一种方法。
稳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及提升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总体上把握学知识。
五、作业设计1.教材习题11.3第2、4小题;2.补充作业:①如图,AB ∥CD ,∠BA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O ,OE ⊥AC 于E ,且OE =2,求AB 、CD 间的距离.②如图,在△ABC 中∠C=90°,AC=BC,AD 平分∠CAB 交BC 于点D ,DE ⊥AB ,垂足为E ,且AB=6㎝,那么△DEB 的周长为_________㎝。
EDBCA②思考题::如图,任意ABC 中,AD 为∠BAC 的平分线。
求证:BD ∶DC =AB ∶AC〔提示:可参照例题[点拨],利用面积证明〕课题 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角的平分线的作法: 作角的角平分线 例题分析 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 学 反 思年级八年级课题13.1 平方根〔2〕课型新授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有的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开不尽方;2.了解无限不循环小数特点;3.会用计算器算术求平方根;4.会比较开不尽方的正数的算术平方根与有理数的大小.过程方法通过拼正方形,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开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探究2的大小,培养估算意识,了解从两个方向无限逼近的数学思想,并学会比较开不尽方的正数的算术平方根与有理数的大小.情感态度认识数学和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热情.教学重点初步感受无理数,能进行比较教学难点探究2大小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师生行为设计意图一、情境引入用两个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并求出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二、探究新知1.拼法:按以下图所示,很容易用两个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2.问题:①拼成的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②你能像上节课那样得到一个平方等于2的正有理数吗?③我们只能把边长表示为2,那么2是多大呢?2的大小:∵12=1,22=4,∴1<2<4;∵22=2.25,∴1.4<2<1.5;∵22=2.0164,∴1.41<2<1.42;∵22=2.002225,∴1.414<2<1.415;……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动手拼剪.教师参与学生活动,适当帮助指导学生完成拼图活动,并及时肯定学生各种割、拼的方法.教师设计并向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交流,并引导学生尝试总结归纳,估算出2的大小,理解无限不循环小数的特点.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通过拼图活动,经历发现无理数的过程.通过形的研究来感受无理数的存在.从而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为实现从有理数到实数的过渡作好铺垫.教师设计问题,逐层深入,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通过对2的大小估计,再次从数的角度来感受无理数的存在性.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渗透估算的思想和方法,感受从两端无限逼近的数学思想.如此进行下去,可以得到2的更精确地近似值.事实上,2=1.414 213 56…,同π一样,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这样的数与以前学的有理数一样吗?得到:小数位数无限且小数局部不循环的小数叫无限不循环小数.像7,5,3,2这样,所有开方开不尽的正数的算术平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4.用计算器计算算术平方根的三个步骤:①进入();②输入(被开方数);③输出()用计算器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填在表中. 0625.0 625.025.6 5.62 625 6250 观察上表,你发现什么了吗?(1)被开方数增大,算术平方根怎样变化? (2)被开方数与算术平方根的小数点有何移动规律?(3)直接写出:_____625000;_____62500==. 得到:被开方数增大(或减小),那么算术平方根也增大(或减小);被开方数的小数点向左〔右〕移动两位,它的算术平方根的小数点也相应的向左〔右〕移动一位.用一块面积为400cm 2的正方形纸片沿边的方向,能否裁出一块面积为300cm 2的长方形纸片, 使它的长宽之比为3:2?分析:大正方形的面积为400 cm 2, 可求出其边长为400=20cm ;要裁出面积为300cm 2的长方形纸片,并使其长宽之比为3:2,通过列方程可求得长和宽须分别为cm cm 502,503,用计算器求得1.750≈,所以3.21503≈,而21.3>20,即要裁出的长方形的长大于正方形的边长,故不能裁出.如果不使用计算器,因为21493503=>>20,所以不能裁出.不用计算器,估计一个整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技巧:将这个整数a 拆成两个整数m 、n 的积,那么a 的算术平方根必在m 、n 之间,m 、n 越接近,估值越精确.如,24的算术平方根在4、6之间;56的算术平方根在7、8之间,这种方法虽然简便,但对有的数只能估计一个粗略范围,如50的算术平方根只能估计在5、10之间。
角平分线的性质1PPT演示课件
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和相似三角形,通过比例关系求解三角形 面积。
实例分析:利用角平分线求三角形面积
实例一
实例三
已知三角形ABC中,角A的平分线AD 交BC于点D,且BD=3,CD=2,求三 角形ABC的面积。
已知三角形ABC中,角C的平分线CF 交AB于点F,且AF=5,BF=4,求三 角形ABC的面积。
PART 03
角平分线与三角形面积关 系
REPORTING
WENKU DESIGN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回顾
三角形面积公式
S = 1/2 * b * h,其中b为底边长度, h为高。
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
通过相似三角形和比例关系推导得出 。
利用角平分线求三角形面积方法介绍
方法一
利用角平分线定理,将三角形面积转化为两个小三角形面积 之和。
几何作图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进行几何作图,如作角的平分 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
三角形中的角平分线
在三角形中,角平分线有特殊的性质,如三角形的三条角 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且这个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 相等。
物理和工程应用
角平分线的性质在物理和工程领域也有应用,如在建筑设 计、机械设计和光学设计等领域中,可以利用角平分线的 性质进行精确的计算和设计。
角平分线与三角形外角关系探讨
三角形外角性质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角平分线与三角形外角关系
角平分线将相邻的一个外角和一个内角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小角。
角平分线与三角形外角的综合应用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外角的关系,可以解决一些与角度、距离和面积相关的 问题。例如,通过作角平分线来构造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进而求解一些几何问题。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教学内容本节课首先介绍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的方法,然后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作图直观地理解角平分线的两个互逆定理.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领会其应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几何思维,启迪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体会到几何的真正魅力.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领会角的平分线的两个互逆定理.2.难点:两个互逆定理的实际应用.3.•关键:可通过学生折纸活动得到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结论.利用全等来证明它的逆定理.教具准备投影仪、制作如课本图11.3─1的教具.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领会定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探究】(投影显示)如课本图11.3─1,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角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教师活动】首先将“问题提出”,然后运用教具(如课本图11.3─1•)直观地进行讲述,提出探究的问题.【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得出:根据三角形全等条件“边边边”课本图11.3─1判定法,可以说明这个仪器的制作原理.【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完成下面的作图问题.操作观察:已知:∠AOB .求法:∠AOB 的平分线.作法:(1)以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交OA 于M ,交OB 于N .(2)分别以M 、N为圆心,大于MN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 的内部交于点C .(3)作射线OC ,射线OC•即为所求(课本图11.3─2).【学生活动】动手制图(尺规),边画图边领会,认识角平分线的定义;同时在实践操作中感知.【媒体使用】投影显示学生的“画图”.【教学形式】小组合作交流.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19练习.【学生活动】动手画图,从中得到:直线CD 与直线AB 是互相垂直的.【探研时空】(投影显示)如课本图12.3─3,将∠AOB 对折,再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提问学生.【学生活动】实践感知,互动交流,得出结论,“从实践中可以看出,第一条折痕是∠AOB 的平分线OC ,第二次折叠形成的两条折痕PD 、PE 是角的平分线上一点到∠AOB 两边的距离,这两个距离相等.”论证如下:已知:OC 是∠AOB 的平分线,点P 在OC 上,PD ⊥OA ,PE ⊥OB ,垂足分别是D 、E (课本图11.3─4)求证:PD=PE .证明:∵PD ⊥OA ,PE ⊥OB ,12∴∠PDO=∠PEO=90°在△PDO 和△PEO 中,∴△PDO ≌△PEO (AAS )∴PD=PE【归纳如下】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教学形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三、情境合一,优化思维【问题思索】(投影显示)如课本图11.3─5,要在S 区建一个集贸市场,使它到公路、铁路的距离相等,•离公路与铁路交叉处500米,这个集贸市场应建于何处(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比例尺为1:20 000)?【学生活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探究,获得问题结论.从实践中可知: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将条件和结论互换: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也在角的平分线.证明如下:已知:PD ⊥OA ,PE ⊥OB ,垂足分别是D 、E ,PD=PE .求证: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证明:经过点P 作射线OC .∵PD ⊥OA ,PE ⊥OB∴∠PDO=∠PEO=90°在Rt △PDO 和Rt △PEO 中,,,,PDO PEO AOC BOC OP OP ∠=∠⎧⎪∠=∠⎨⎪=⎩,,OP OP PD PE =⎧⎨=⎩∴Rt△PDO≌Rt△PEO(HL)∴∠AOC=∠BOC,∴OC是∠AOB的平分线.【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组织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帮助“学困生”.【归纳】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教学形式】自主、合作、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比较上述两个结论,弄清其条件和结论,加深认识.四、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例】如课本图12.3─6,△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思路点拨】因为已知、求证中都没有具体说明哪些线段是距离,而证明它们相等必须标出它们.所以这一段话要在证明中写出,同辅助线一样处理.如果已知中写明点P到三边的距离是哪些线段,那么图中画实线,在证明中就可以不写.【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显示例子,分析例子,引导学生参与.证明:过点P作PD、PE、PF分别垂直于AB、BC、CA,垂足为D、E、F.∴BM是△ABC的角平分线,点P在BM上.∴PD=PE同理 PE=PF∴PD=PE=PF即点P到边AB、BC、CA的距离相等.【评析】在几何里,如果证明的过程完全一样,只是字母不同,可以用“同理”二字概括,省略详细证明过程.【学生活动】参与教师分析,主动探究学习.五、随堂练习,巩固深化创新练习P31六、课堂总结,发展潜能1.学生自行小结角平分线性质及其逆定理,和它们的区别.2.说明本节例子实际上是证明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的问题,•说明这一点是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为以后学习设伏).七、布置作业,专题突破创新练习P32八、板书设计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角平分线的画法二、角平分线的性质1.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三、例题讲解例题九、教学后记角平分线的性质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第三节内容.它是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后,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讨论了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亲自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索与发现角平分线的性质,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抽象的数学定理获得了感性的认识,并通过教师的引导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获得新知,使学生的学习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时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和发现打下了基础.。
角平分线的性质(第1课时)
05
巩固练习与提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基础练习题
题目1
已知∠AOB = 90°,OM是∠AOB的平分线,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P在射线OM上移 动,两直角边分别与边OA、OB交于点C、D。求证:PC = PD。
题目2
已知三角形ABC中,AD是角BAC的平分线,且BD = CD,DE、DF分别垂直于AB、 AC,垂足为E、F。求证:BE = CF。
角平分线的性质( 第1课时)
目录
• 角平分线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 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 • 角平分线的应用举例 • 角平分线与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
别 • 巩固练习与提高
01
角平分线的基本概念与性 质
角平分线的定义
01
角平分线是指从一个角的顶点出 发,将该角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小 角的一条射线。
02
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该角的对 称轴,即角平分线上的每一点到 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因此,在三 角形中,若一条射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则这条射线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利用三角形全等判定
• 若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SAS)。因此,在判定角平分线时,我们可以通过构造两个三 角形并证明它们全等来判断一条射线是否为一个角的平分线。具体方法为:在角的两边上分别截取两段相等的线段,再分 别以这两段线段为邻边作两个三角形,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所截取的线段所在的射线就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提高练习题
题目1
在三角形ABC中,AD是角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DF⊥AC于点F,连接EF交AD于G。求证:AD 垂直平分EF。
题目2
在三角形ABC中,∠C = 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 = 32,且BD:CD = 9:7,求点D到AB的距 离。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吉林省桦甸市白山九年一贯制学校张智慧一教学课题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年级:八年数学上册二教学目标1.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知道作法的合理性。
2.探索并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3.在探索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中,发展几何直观,推理论证能力,激发学生兴趣。
.三重点、难点、关键重点:探索并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难点:证明以文字命题形式给出的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关键:引导学生分析命题中的条件和结论,找出隐含条件。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我教的这届学生是农村中学的,在小学时就基础较差,接受知识较困难,由于前一个月又换了多个教师教,所以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学生掌握的并不好,出现全等条件乱用,方法乱用的现象。
这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很不利,因为课堂上反映迟缓,如果课堂内容多了,时间会不够用,所以我把本节课的容量适当缩小了一部分,即练习环节中的习题少练一些,留在下节课继续巩固练习。
五文本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点分析本节的复习环节、作角的平分线、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概括证明几何命题的一般步骤、课堂练习、当堂检测环节我借助了课件演示,主要为了节省时间,并形象的展示了几何图形,便于学生思考观察;同时我借助了课件,形象生动的演示了教材中用平分角的仪器平分角的过程,便于学生理解,为寻求角平分线的作法,奠定了基础。
六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分析角的平分线的作法是利用了平分角的仪器模型想到的,所以要渗透类比的思想进行引导;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是文字命题的证明,对学生来说很难,其条件和结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所以需要教师引导,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找出命题中的条件和结论。
因为学生素质较差,所以整堂课结合课件以启发、提问的形式进行,并进行当堂训练,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课堂上有时需师生合作共同总结,练习、证明部分由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提高。
七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准备本节课利用大屏幕展示课件,课件采用flash格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主备:张艳萍审核:数学教研组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作出所给角的角平分线,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在证明三角形全等
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角的平分线的画法和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
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动手操作的乐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
学习的信心。
【学习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尺规作图。
【学习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灵活运用。
【课前导学】:
1、如图,AB=AD,BC=DC,求证:AC是∠DAB的平分线.
【课堂研讨】
(一)探究:议一议:下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角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
要说明AC是________的平分线,其实就是要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上面的探索,你能得到作已知
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吗?
(二)用尺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
1、已知:∠AOB,
求作:∠AOB的平分线OC
2、练习,画出下列角的平分线
3、练习,教材P19
(三)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
进行P20的折纸活动后,下面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证明你的发现:
如图,已知AO平分∠BAC,OD⊥AC ,OE⊥AB,垂足分别为点D, E。
求证:OE=OD。
归纳出角平分线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几何语言表示为:
例1.如图:在△ABC 中,∠C=90, 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E ,F 在AC 上,BD=DF ,求证:CF=EB
【课堂检测】P22——习题1、2
【课堂小结】
1、请对本节课你的表现作个自我评价。
2、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
【课后拓展】
1.如图1,在△ABC 中,∠C =900,BC =8,AD 是∠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D ,且DC ∶DB =3∶5,则点D 到AB 的距离是_________。
2.如图,P 是∠BAC 的平分线AD 上一点,PE ⊥AB 于E ,PF ⊥AC 于F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DE=DF
B .AE=AF
C .△ADE ≌△ADF
D .AD=DE+DF
3.如图,AE ⊥BC 于E ,CA 为∠BAE 的角平分线,AD=AE ,连结CD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CD=CE
B .∠ACD=∠ACE
C .∠CDA =90°
D .∠BCD=∠ACD
3题图 D C B A (第1题)
A D C
B {第题
E F F A B C
D E 第2题
4..如图所示,AE是∠BAC的角平分线,EB⊥AB于B,EC⊥AC于C,D是AE上一点,求证:BD=CD
5.如图,已知AC∥BD、EA、EB分别平分∠CAB和△DBA,CD过点E,则AB与AC+BD•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教学反思】
D
C
A B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