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全册重点知识复习资料精编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教育专业、心理专业本科教学用)华中师大心理学院2007.2修订: (2)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 (2)第二章学习的概述 (4)第三章学习理论 (6)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20)第六章知识的分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23)第七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28)第八章问题解决及其教学 (34)第九章动作技能及其形成 (37)第十章品德的形成 (40)第十一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47)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课程代码:81410009任课教师:刘华山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使用教材: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3版教学参考资料:1.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美】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7月中译版。

4.【美】R.J.斯腾伯格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中译版。

5.吴庆麟等编著:《认知教学心理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8月版。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学习的迁移理论等),了解本学科领域新近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能够运用人的心理与行为改变的规律,以及本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观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中现实问题,并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可行的建议。

教学内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2课时讲授,教材第1章练习)【知识点提示】: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关于教育心理学性质与对象的多种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教材体系;教育心理学诞生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教育心理学取向的回顾与展望。

【重点、难点提示】重点为教育心理学学科研究对象的独立性。

难点为教育心理学发展取向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一、教育心理学对象(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2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史1.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4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二章:学习理论2.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2 认知学习理论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4 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三章:学生心理与教育3.1 学生的认知发展3.2 学生的情绪与动机3.3 学生的个性与差异3.4 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实践第四章:教师心理与教育4.1 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4.2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4.3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维护4.4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实践第五章:课堂管理5.1 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5.2 课堂纪律的管理5.3 课堂气氛的营造5.4 课堂管理策略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六章:教学设计6.1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6.2 教学目标的设计6.3 教学内容的设计6.4 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第七章:课程发展与评价7.1 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7.2 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方法7.3 课程评价的标准与技术7.4 课程发展与评价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八章:教学方法与媒体8.1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8.2 教学媒体的种类与功能8.3 教学设计与教学媒体的整合8.4 教学方法与媒体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九章:学生评估与评价9.1 学生评估与评价的基本理论9.2 学生评估的方法与技术9.3 学生评价的标准与准则9.4 学生评估与评价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十章:教育心理学研究趋势与展望10.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10.2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创新10.3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10.4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方向第十一章:特殊教育心理11.1 特殊教育心理概述11.2 学习障碍的心理特征与教育对策11.3 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心理特征与教育对策11.4 智力障碍的心理特征与教育对策第十二章:跨文化教育心理12.1 跨文化教育心理概述12.2 文化差异对学习的影响12.3 跨文化教育心理研究方法12.4 跨文化教育心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十三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政策13.1 教育政策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13.2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作用13.3 教育政策对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影响13.4 教育政策与教育心理学的未来发展第十四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技术14.1 教育技术概述14.2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技术发展中的作用14.3 教育技术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14.4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技术的未来发展第十五章:教育心理学实践案例分析15.1 教育心理学实践案例选取与分析方法15.2 课堂教育教学实践案例分析15.3 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实践案例分析15.4 教育心理学实践案例分析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包括教育心理学概述、学习理论、学生心理与教育、教师心理与教育、课堂管理、教学设计、课程发展与评价、教学方法与媒体、学生评估与评价、教育心理学研究趋势与展望、特殊教育心理、跨文化教育心理、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政策、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技术以及教育心理学实践案例分析。

皮连生_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复习题答案完整

皮连生_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复习题答案完整

皮连生_第五版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复习题答案完整学与教的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个别答案可能不一致,同学们自己核对、相互检校一下)第一章一、填空1、最初运用角色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的心理学家是米德。

2、心理学认为,教师要扮演的角色包括:A、知识传授者,B、团体领导者,C、模范公民 ,D、纪律维护者 ,E、家长代理人等3、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教师期望效应。

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于本纪60年代提出。

4、对教师职业有重要影响的人格品质包括:A、热情与同情心,B、激励与想像.等。

5、心理学家对教师心理品质与其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范型是A、问卷调查,B、相关研究,C、实验研究。

6、新教师和专家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的差异可以从A、课前,B、课中 ,C、课后三个教学阶段进行分析。

7、心理学研究提出的缩小新手与专家教师之间差异的有效措施是:A、掌握教学常规与教学策略 ,B、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C、外部支持 .。

8、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 =成长。

9、师范生从新手到专家水平的教师需要经历如下发展水平A、新手水平,B、高级新手水平,C、胜任水平,D、熟练水平,E、专家水平。

10、教学效能感的理论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概念。

11、职业倦怠是个体的一种低成就感、非人性化、情绪衰竭的症状,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

12、认知学徒制是科林斯、布朗、纽曼等人基于情境认知理论提出的。

二、选择题1、.教师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C)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B D、认知能力与教学风格。

2、讨厌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反映学生希望教师充当角色。

(B)A.C、纪律维护者;D.模范公民。

3、教语文的张老师下班回家时,学生看见他闯红灯,学生对老师很有看法。

这意味着老师充当了(A)角色。

A、模范公民B、家长代理 C、纪律维护者 D、知识传授者4、据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教师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结果无重大相关。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教育专业、心理专业本科教学用)华中师大心理学院2007.2修订: (2)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 (2)第二章学习的概述 (4)第三章学习理论 (6)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20)第六章知识的分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23)第七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28)第八章问题解决及其教学 (34)第九章动作技能及其形成 (37)第十章品德的形成 (40)第十一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47)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课程代码:81410009任课教师:刘华山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使用教材: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3版教学参考资料:1.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美】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7月中译版。

4.【美】R.J.斯腾伯格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中译版。

5.吴庆麟等编著:《认知教学心理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8月版。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学习的迁移理论等),了解本学科领域新近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能够运用人的心理与行为改变的规律,以及本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观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中现实问题,并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可行的建议。

教学内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2课时讲授,教材第1章练习)【知识点提示】: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关于教育心理学性质与对象的多种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教材体系;教育心理学诞生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教育心理学取向的回顾与展望。

【重点、难点提示】重点为教育心理学学科研究对象的独立性。

难点为教育心理学发展取向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一、教育心理学对象(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教育专业、心理专业本科教学用)华中师大心理学院 2007.2修订: (2)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 (2)第二章学习的概述 (4)第三章学习理论 (6)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20)第六章知识的分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23)第七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28)第八章问题解决及其教学 (34)第九章动作技能及其形成 (37)第十章品德的形成 (40)第十一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47)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课程代码:81410009任课教师:刘华山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使用教材: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3版教学参考资料:1.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美】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7月中译版。

4.【美】R.J.斯腾伯格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中译版。

5.吴庆麟等编著:《认知教学心理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8月版。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学习的迁移理论等),了解本学科领域新近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能够运用人的心理与行为改变的规律,以及本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观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中现实问题,并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可行的建议。

教学内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2课时讲授,教材第1章练习)【知识点提示】: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关于教育心理学性质与对象的多种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教材体系;教育心理学诞生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教育心理学取向的回顾与展望。

【重点、难点提示】重点为教育心理学学科研究对象的独立性。

难点为教育心理学发展取向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一、教育心理学对象(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ok《教育心理学(皮连生)》课后习题答案

ok《教育心理学(皮连生)》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论习题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哲学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哲学家、教育家运用思辨的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认识的总和。

科学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相对,以实证研究为特征的心理学。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特指桑代克于1903年写成的《教育心理学》一书。

一般认为,该书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形成的标志。

中译本由陆志韦译,商务印书馆1926年出版,书名改为《教育心理学概论》。

潘菽《教育心理学》: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大陆学者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主编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潘菽,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出版。

该书反映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初期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水平。

实证研究:采用观察或实验在实际资料中求取结果,以验证假设并建立理论体系的研究。

准实验研究:与真实验研究相对。

在实验研究中,凡不能严格遵守实验原则来选择被试和控制条件的实验被称为准实验。

课堂教学实验一般为这类实验。

个案研究:定性研究方法之一。

也称案例研究。

通过详细收集、分析典型的个案资料以发现其中暗含的教育心理学原理的研究。

思辨研究:与实验研究相对。

采用逻辑思考与理论推理所进行的理论研究。

教学设计研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通过教学设计和形成性评价,获得教学新产品以满足教学需要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1、《学记》2、19世纪末,实验3、美,桑代克4、19035、学生与教师,学习理论及其运用,各种类型的学习6、学习,教学7、教学,教学8、单向道,死胡同,双通道9、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10、《灵魂论》,11、植物,动物,理性12、德、智、体13、比纳、西蒙14、潘菽15、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三、选择1、(1)学习心理学2、(3)知识分类学习论3、(4)4、(4)解决问题6、(4)7、(3)四、研究与设计1、(略)2、(略)3、(略)4.两者都是为了解决教育和教学中的问题。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各章参考答案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各章参考答案

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各章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术语统觉:赫尔巴特的术语,指意识观念由无意识中选择那些能通过融合或复合而与自身合为一体的观念的同化过程。

学校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是运用心理测量、诊断、咨询、行为矫正技术为学校提供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

统觉团:赫尔巴特的术语,指一个观念的统觉不仅使这个观念成为意识的,且使它被意识观念的整体所同化。

该整体就被称为统觉团。

教育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侧重于研究教育情境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

四段教学法:赫尔巴特根据其统觉思想,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四段教学法:1.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2.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3.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4.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同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五段教学法:在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基础上,他的门徒将这四个阶段加以改造,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即1.预备——唤起学生的原有有关观念和吸引学生的注意;2.呈现——教师清晰地讲授新教材;3.联系——使新旧知识形成联系;4.统合——帮助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新的统觉团;5.应用——以适当方法应用新知识。

教学心理学:研究教学情境中知识与技能习得规律的一门学科,目前已与教育心理学紧密融合在一起。

哲学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哲学家、教育家运用思辨的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认识的总和。

学习心理学:研究人和动物在后天经验或练习的影响下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和条件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填空1.《学记》2.明了,联想3.注意,期待4.欧洲,实验5.美,桑代克6.19037.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8.学习者心理,学习心理及其应用9.学习,教学10.教师的教,教师教11.单向道,死胡同,双向道12.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13.《灵魂论》14.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人类的灵魂15.德育,智育,体育16.统合,应用17.比奈,西蒙18.注意,先前的知识经验三、选择1.⑴2.⑵3.⑶4.⑷5.⑵6.⑴7.⑷8.⑵9.⑶四、研究与设计(答案略)五、判断1.正确;2.正确;3.错误;4.错误;5.错误;6.正确;7.错误;8.正确六、问答1.略2.为顺应三种灵魂,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实施三方面的教育。

学与教的心理学

学与教的心理学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笔记《学与教的心理学》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皮连生主编。

皮连生,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曾独创我国六步三段两分支课堂教学模型。

本书完全打破我国高师公共心理学教材沿袭的苏联普通心理学体系,建立了一个教学心理学新体系。

编写本书的目的是为未来的和在职的中小学教师业务学习和进修提供指导。

本书特色:作者提出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的教学和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理论并论述自创的六步三段两分支课堂教学模型。

本书包括三个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

将现代学习心理学、教学论和教学设计技术贯穿全书。

本书的知识脉络如下:在教师与学生心理部分,包括教师心理、学生心理、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师心理部分主要论述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教师的成长过程及缩小新教师与专家型教师差距的方法;在学生心理部分主要论述加涅的学生素质观及其在现实教育中的教育意义,在学生的认知发展部分介绍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观以及二者对教学的促进意义,关于学生的人格发展主要论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个体的社会化;在学生的个别差异部分主要论述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认知能力差异、性格差异以及各差异对学生学习的教育意义,在这部分还论述了特殊儿童的类型及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

在学习心理部分,作者认为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若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懂得和熟练运用学习规律。

作者将这部分分为四章:学习概论、认知领域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态度和品德的学习。

在学习概论这一章中,论述学习的哲学研究和科学心理学研究的内容,进而分析科学心理学对学习的分类研究,主要包括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与奥苏伯而的有意义与机械学习分类。

对两种分类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分析学习分类研究的教学意义。

在认知领域的学习部分,作者论述加涅的信息加工观、皮亚杰心理建构观、当今建构主义学习观、奥苏伯尔同化论,并对知识进行了分类,在知识分类的基础上,阐述不同类型知识学习的过程与条件,在动作技能的学习部分,论述动作技能的分类及学习阶段,并详细分析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全册重点知识复习资料精编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全册重点知识复习资料精编

学与教的心理学复习资料皮连生主编第五版全册资料重点精编呕心沥血-值得下载第一章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及其培养学习目标:教师的认知特征、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及其启发。

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及其启发。

专家教师与新教师差异的表现及其启发。

对教学经验的反思与新教师成长的关系。

第一节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1、(p4)角色是个体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教师心理品质预期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范型:问卷调查相关研究实验研究)2、(p5)教师应怎样承担以上角色?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团体领导者, 纪律维护人,以及家长的代理人和模范公民。

3、(p6—p7)教师的认知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1)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智力并无显著相关。

(2)教师的知识水平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无显著相关。

(3)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4、(p7)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1.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2.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5、(p7—p8)教师的人格特征与成就之间的关系:(1)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1.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2.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教师心理特征与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年龄阶段特征存在着相互的作用。

(2)要深入探索教师的特征怎样影响其事业成就,还应更进一步从师生相互作用的角度开展广泛研究。

6、(p8)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1)罗森塔尔等人的测验(1968年)“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际是普通的智力测验)罗森塔尔把教师期望的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

(后人也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学习潜力的推测,二是对品德发展的推测。

(3)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影响并不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

(4)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一定能实现自我应验的语言效应。

7、(p9)效能:是个体对通过个人努力所能获得的结果的预期。

学习心理学-复习要点.

学习心理学-复习要点.

学习心理学第一章、引论一、学习的界定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倾向于把学习定义为“由经验引起的个体的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但是认知心理学家认为,行为变化只是用来推测学习是否发生的外部指标,并不是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学习,或者所有的学习都是通过行为能反映的。

因此,他们认为学习是“因经验而使行为或行为倾向产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1、在此,我们采用皮连生等对学习的界定:即学习就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能力或行为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1]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6页2我们在理解学习的定义时,应该注意到四个要点:一是学习的变化,不仅是外显行为的变化,也有内隐行为或内部过程的变化,即个体内部经验的改组和重建; 二是这种变化不是短暂,必须能相对持久保持,因服药或喝酒而引起的暂时性变化不在其列;三是学习不是本能活动,也不是来自成熟,其变化是由后天经验引起的;四是不能把个体一切变化都归为学习,只有那些对人的能力或行为倾向带来变化的活动才是学习。

由于疲劳、生长、机体损伤以及其他生理变化所产生的变化都不是学习,流水线式工作的动作重复也不能产生新的学习。

二、学习辅导积极的学习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如学习技能、方法、习惯、动机等)消极的学习辅导:对学习中产生的问题、障碍进行矫治、帮助。

第二章行为主义学习观一、学习理论的哲学基础经验主义: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洛克,休谟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理性主义: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笛卡儿,康德理性是知识的源泉。

人类知识的来源不是经验,而是自明之理的天赋知觉和演绎推理。

二、行为主义学习观1、经典性条件作用反应模式与形成条件反应模式:S ——R形成条件:(1)条件作用的获得:时间上的接近性:CS出现在UCS 之前事件相倚性:某种行为或事件依赖于另一种事件的发生或刺激的出现。

CS能预测UCS时,很容易发生学习。

(2)消退(extinction ):学会的反应逐渐消失。

《教学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学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教育专业、心理专业本科教学用)华中师大心理学院2007.2修订: (2)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 (2)第二章学习的概述 (4)第三章学习理论 (6)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20)第六章知识的分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23)第七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28)第八章问题解决及其教学 (34)第九章动作技能及其形成 (37)第十章品德的形成 (40)第十一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47)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课程代码:81410009任课教师:刘华山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使用教材: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3版教学参考资料:1.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美】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7月中译版。

4.【美】R.J.斯腾伯格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中译版。

5.吴庆麟等编著:《认知教学心理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8月版。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学习的迁移理论等),了解本学科领域新近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能够运用人的心理与行为改变的规律,以及本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观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中现实问题,并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可行的建议。

教学内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2课时讲授,教材第1章练习)【知识点提示】: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关于教育心理学性质与对象的多种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教材体系;教育心理学诞生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教育心理学取向的回顾与展望。

【重点、难点提示】重点为教育心理学学科研究对象的独立性。

难点为教育心理学发展取向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一、教育心理学对象(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第十一章 影响学习的环境因素

第十一章     影响学习的环境因素

第十一章影响学习的外部因素第一节影响学习的外部因素分析一、班级中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相互联系。

班级中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学与教等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以情感为基本特征的相互联系。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心理学角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认知过程,一类为情感过程。

这两类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认知”的力量来引发学生的学习。

但是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到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

集体互动的重要因素;及班集体或同伴群体的情感态度都会影响学生个体。

(一)教师的领导方式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影响(重点)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一般处于主导地位。

因为教师是班级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一方面教师具有专业知识,能够传道授业,是学生的楷模;另一方面,教师握有奖惩权力,可通过批评和表扬来影响和控制学生的行为。

研究表明,教师的领导方式是决定师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恰当的领导方式可以为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奠定基础,从而推动学与教顺利进行。

在诸多关于教师领导方式的研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李皮特(R.Lippit)和怀特(R.K.White)的分类和研究成果,具体见表12-1。

(二)课堂气氛1.课堂气氛也叫课堂心理气氛,是教学情境中的心理成分,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如有的课堂活跃而积极,有的拘谨而刻板,有的协调而融合,有的冷淡而紧张等。

个别学生的态度与情感并不能构成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由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态度和情感的优势状态形成的。

2.课堂气氛的类型我国学者依据知觉、注意、思维、情绪、意志以及定势等综合心理状态的不同特点,将课堂气氛分3.研究的结论●课堂中社会相互作用的数量影响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人际关系,甚至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威克森认为课堂气氛的积极因素与学生成绩具有很大的相关性;●罗杰斯认为教学心理气氛决定着人的“自我”是否能被开掘、发展和完善,决定人的先天潜能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实现,决定人的创造力、应变能力是否有效地宣传,因而决定着教学成败。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一、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1.2 教学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及其现状。

1.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引入教育心理学相关案例,引发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兴趣。

讲解:教师讲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和现状。

总结:教师总结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1.4 作业与评估: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分,并进行课堂讨论。

二、第二章:学习理论2.1 教学目标:了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掌握不同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代表人物。

理解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桑代克的试误说。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建构主义观点。

2.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引入学习相关案例,引发学生对学习理论的兴趣。

讲解:教师讲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和不同学习理论的原理。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总结:教师总结不同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2.4 作业与评估:评估:教师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评分,并进行课堂讨论。

三、第三章:学生差异与教育策略3.1 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差异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掌握不同学生差异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理解学生差异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学生差异的基本类型:智力差异、学习风格差异、性格差异等。

学生差异的教育策略:个性化教学、差异化教学、多元智能教学等。

学生差异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调整、学生激励和参与等。

3.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引入学生差异相关案例,引发学生对学生差异的关注。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教育专业、心理专业本科教学用)华中师大心理学院2007.2修订: (2)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 (2)第二章学习的概述 (4)第三章学习理论 (6)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20)第六章知识的分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23)第七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28)第八章问题解决及其教学 (34)第九章动作技能及其形成 (37)第十章品德的形成 (40)第十一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47)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课程代码:81410009任课教师:刘华山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使用教材: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3版教学参考资料:1.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美】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7月中译版。

4.【美】R.J.斯腾伯格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中译版。

5.吴庆麟等编著:《认知教学心理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8月版。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学习的迁移理论等),了解本学科领域新近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能够运用人的心理与行为改变的规律,以及本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观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中现实问题,并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可行的建议。

教学内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2课时讲授,教材第1章练习)【知识点提示】: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关于教育心理学性质与对象的多种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教材体系;教育心理学诞生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教育心理学取向的回顾与展望。

【重点、难点提示】重点为教育心理学学科研究对象的独立性。

难点为教育心理学发展取向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一、教育心理学对象(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皮连生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皮连生
• 19S后期,德国艾宾浩斯《论记忆》
• (二)早期学习研究的三种范式
• 人类联想学习研究 • 主要以动物为被试的条件反射研究 • 动物和人的认知研究
第一节 学习与学习研究概述
• (三)早期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过程和有效学习 条件的争论
• 学习理论 • 1、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饿猫打开迷笼的
得的素质的个体差异 • (三)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素质的教育
第二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及其教育含 义
• 一、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1、认知发展观: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 2、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
形式运算
• 3、影响发展的因素:成熟、练习与习得经 验、社会性经验、平衡化
• 5.社会生活方式说
• 斯普兰格 • 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
型、宗教型六类
(三)性格的性别差异
• 性度 • 《性别差异心理学》 • 男性更具攻击性; • 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解决复杂的、需要摆
脱定势的问题。
(四)性格差异的鉴定
• 1.自陈测验 • 2.投射测验
三、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 威廉·詹姆斯 • 马什 • 沃尔福克
三、个体社会化与人格发展
• (一)个体社会化的含义 • (二)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 1、儿童社会化 • 2、青年社会化 • 3、继续社会化 • 4、再社会化
(三)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因素
1、家庭教养模式 • 2、学校教育 • 3、同辈群体
第三章 学生的个别差异
• (二)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
• 布卢姆——掌握教学
• (三)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 斯金纳——程序教学
• 程序教学与行为矫正(强化、不予强化、惩罚的运用)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智慧技能与学习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智慧技能与学习
• 1.后天获得 • 2.不同于能力 • 3.自动化
(三)技能的种类
我们学习中 哪些技能属于 认知技能?
技能
我们学习中 属于动作技 能有哪些?
认知技能
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 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
动作技能
通过练习形成和巩固的、 完善合理的外显动作方式
技能的分类
• 1.加涅的广义技能分类 • 智慧技能——运用概念或规则对外办事的
(一) 辨别的学习过程
• 辨别学习又叫做知觉学习 • 辨别是指对刺激物的不同物理特征作出不
同反应的能力。正常儿童都具有进行辨别 学习的神经生理基础。 • 知觉学习-注意、抽象、过滤三个过程 • 思考:普通心理学中哪些概念与此相似?
教师采用的方法:
• (普心) • 突出刺激的关键特征 • 对比 • 重复 • 用言语标志区别性特征
• (1)如果把“面孔”当做唯一属性,其概念范围 为八个图形。
• (2)如果说“宽面孔”,属性就有两个,其概念 范围为四个图形。
• (3)如果说“宽且有笑意的面孔”,属性就有三 个,其概念范围为两个图形。
• (4)如说“宽且有笑意且眼睛在上的面孔”,属 性有四个,其概念范围只有一个图形。
• 3.规则:学习者在多种情境中一致地应用若 干概念之间关系的性能。
第五章 智慧技能的学习
Hale Waihona Puke 本章内容:• 技能与心智技能的性质 • 智慧技能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 智慧技能学习规律的含义(在教学
中的运用)
第一节 技能与智慧技能的性质
一、技能的概念及其特点
• 我们在什么情况下用技能这个概念, 写下来。
• 交流:说说技能的含义是什么?
是生来就有的吗?
没有会怎样?有 了又会怎样?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皮连生 ppt课件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皮连生 ppt课件
• 3、教学专长的特点(柏林纳)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皮连生
第二节 教师的成长及其培养
• 一、教师的成长过程:从新手到专家 • (一)从新手到专家的成长过程 • 新手水平 • 高级新手水平 • 胜任水平 • 熟练水平 • 专家水平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皮连生
(二)新手与专家教师之间的差 异
• 课时计划的差异
三、美国心理学会关于学生心理 因素与学习原理的分析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皮连生
四、加涅对学生素质分类研究的 教育含义
• (一)教学应该“避免超越人类潜能” • (二)教育应适应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和习
得的素质的个体差异 • (三)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素质的教育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皮连生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皮连生
• (二)从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分析教师扮演的角色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皮连生
二、有效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
• (一)教师的认知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 1.教师的一般智慧能力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皮连生
• 2.教师的知识准备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 (一)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的训练
• 专家教师的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是可以交给新教 师的
• (二)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 反思性实践
• 波斯纳
• 默瑞-德西墨
• 科顿、斯巴克斯-兰瑟
• 布鲁巴奇
• 克瑞默-海因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皮连生
• (三)认知学徒制 • 认知学徒制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皮连生
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皮连生
(四)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及其相 关因素研究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学与教的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填空1、最初运用角色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的心理学家是米德。

2、心理学认为,教师要扮演的角色包括:A、知识传授者,B、团体领导者,C、模范公民 ,D、纪律维护者 ,E、家长代理人等3、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教师期望效应。

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于本纪60年代提出。

4、对教师职业有重要影响的人格品质包括:A、热情与同情心,B、激励与想像.等。

5、心理学家对教师心理品质与其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范型是A、问卷调查,B、相关研究,C、实验研究。

6、新教师和专家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的差异可以从A、课前,B、课中 ,C、课后三个教学阶段进行分析。

7、心理学研究提出的缩小新手与专家教师之间差异的有效措施是:A、掌握教学常规与教学策略 ,B、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C、外部支持 .。

8、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 =成长。

9、师范生从新手到专家水平的教师需要经历如下发展水平 A、新手水平,B、高级新手水平,C、胜任水平,D、熟练水平,E、专家水平。

10、教学效能感的理论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概念。

11 低成就感非人性化情绪衰竭情绪衰竭12 情境认知理论二、选择题1、.教师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B、心理过程与认知能力;C、认知能力与人格特征;D、认知能力与教学风格。

2、讨厌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反映学生希望教师充当角色。

A.、家长代理人;B、知识传授者;C、纪律维护者;D.模范公民。

3、A4、据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教师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结果无重大相关。

对这一发现最合理解释是:A.、测量方法不可靠;B、.教师的知识与智力不是搞好教学的重要条件;C、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其他特征对教学效果起更大的决定作用;D、研究取样少,不足以说明问题。

5、下面的描述最可能代表专家教师的特征是:A.他总是十分认真备课,教案写得很详细;B.他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当发现有不理解的地方,能及时帮助学生;C.他总是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仔细记录学生的每一处错误;D.它的教案虽然写得不很详细,但它能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理解错误。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教案(教育专业、心理专业本科教学用)华中师大心理学院2007.2修订: (2)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 (2)第二章学习的概述 (4)第三章学习理论 (6)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20)第六章知识的分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23)第七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28)第八章问题解决及其教学 (34)第九章动作技能及其形成 (37)第十章品德的形成 (40)第十一章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47)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课程代码:81410009任课教师:刘华山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使用教材: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3版教学参考资料:1.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美】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7月中译版。

4.【美】R.J.斯腾伯格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中译版。

5.吴庆麟等编著:《认知教学心理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8月版。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学习的迁移理论等),了解本学科领域新近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能够运用人的心理与行为改变的规律,以及本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观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中现实问题,并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可行的建议。

教学内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2课时讲授,教材第1章练习)【知识点提示】: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关于教育心理学性质与对象的多种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教材体系;教育心理学诞生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教育心理学取向的回顾与展望。

【重点、难点提示】重点为教育心理学学科研究对象的独立性。

难点为教育心理学发展取向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一、教育心理学对象(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与教的心理学复习资料皮连生主编第五版全册资料重点精编呕心沥血-值得下载第一章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及其培养学习目标:教师的认知特征、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及其启发。

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及其启发。

专家教师与新教师差异的表现及其启发。

对教学经验的反思与新教师成长的关系。

第一节良好教师的心理特征1、(p4)角色是个体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教师心理品质预期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范型:问卷调查相关研究实验研究)2、(p5)教师应怎样承担以上角色?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团体领导者, 纪律维护人,以及家长的代理人和模范公民。

3、(p6—p7)教师的认知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1)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智力并无显著相关。

(2)教师的知识水平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无显著相关。

(3)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4、(p7)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 1.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2.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5、(p7—p8)教师的人格特征与成就之间的关系:(1)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1.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2.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教师心理特征与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年龄阶段特征存在着相互的作用。

(2)要深入探索教师的特征怎样影响其事业成就,还应更进一步从师生相互作用的角度开展广泛研究。

6、(p8)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1)罗森塔尔等人的测验(1968年)“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际是普通的智力测验)罗森塔尔把教师期望的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

(后人也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学习潜力的推测,二是对品德发展的推测。

(3)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影响并不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

(4)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一定能实现自我应验的语言效应。

7、(p9)效能:是个体对通过个人努力所能获得的结果的预期。

8、(p9)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也是接受教师内在动机的一个关键因素。

9、(p9)结果预测:反映了教师相信环境能被控制的程度,即学生不管在何种家庭背景、智力水平、学校环境中,都可以被培养教育的。

10、(p9)效能预测:反映了教师对自己能为学生带来正面改变的能力的评价。

11、(p9)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前者指: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基本看法和判断;后者为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水平及其效果和认识评价。

12、(p10)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师的教师效能感对学生的成绩、动机、教师教改的欲望、校长对教师能力的评价以及教师的课堂管理等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13、(p10)教师的职业倦怠与教学:(1)职业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是指个体对付出和回报之间显著不平衡的知觉。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对从教工作缺乏事业动机兴趣,勉强维持教学工作,在内心产生一种对教书育人厌烦和心力俱疲的状态,导致教学工作能力、业绩下降的现象。

表现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相互影响。

(2)教师职业倦怠分为:精疲力尽型:教师对压力反应不是更加努力,而是不再努力。

狂热型:教师面临困境和预期的失败,试图做任何可能的努力。

低挑战型:对每天和每年面对的单调、缺乏激情的工作感到厌倦。

(3)对教师职业倦怠的过程研究,提出了几种模式:第一种为应激四个模式:热情期:高希望且不切实际;停滞期:仍能工作,但更关注个人需要;挫折期:感到无效能,对其他人不满,而且开始经历情绪、生理与行为问题;冷漠期:要求更少工作,回避挑战。

(4)第二种应激模式:一级倦怠:表现为烦躁、担忧与挫折。

此水平倦怠时间短可恢复。

二级倦怠:表现为情绪耗竭、玩世不恭、无效能、脾气起伏不定。

此级倦怠比较固定、持久、不易克服。

三级倦怠,表现为生理、心理、自尊降低,从工作与人际交往中退却。

此级倦怠是弥散的、剧烈的、难以处理的。

(5)第三种是经验性阶段模型。

教师的职业倦怠由人格解体(非人性化)个人成就降低、情绪耗竭三个维度构成。

情绪衰竭是教室职业倦怠最为突出特征。

(1)严重影响教师身心健康;(2)对工作积极性和教学水平的发挥;(3)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4)学生成为教师职业倦怠最直接和最大受害者。

14、(p11)专家型教师:指教龄5年以上,教学表现突出的教师。

15、(p11)专家与新手的对比研究:新手:刚走上工作岗位和实习阶段的师范生;专家型教师:一般指教龄在五年以上的教育专家。

16、(p12)教师的教学专长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舒尔曼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至少应包括:①学科内容知识;②一般教学法知识;③课程知识;④教学法-内容知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知识);⑤学生及其特点的知识;⑥教育情境的知识;⑦有关教育宗旨、目的、价值和它们的哲学与历史背景的知识。

17、(p12)从认知心理学知识分类的角度,加涅将教学专长分为三类: 1.高度组织化和精制化的陈述性知识(概念性知识) 2.自动化的基本技能系列(教学常规) 3.灵活多变、适应性强的教学策略18、(p13)柏林纳认为教学法知识(教学专长)分为:19、教材知识专长、课堂管理专长、教学专长、诊断专长20、(p13)教师教学专长具有的特点:(1)教学专长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教学情境、时间与经验。

(至少要五年的工作经验,或10000小时的课堂教学时间)(2)自动化水平高(3)高任务要求与关注教学情境(4)灵活应变能力(教育机智或教育智慧)(5)创造性的问题处理方式(6)合理、一致、有意义的课堂教学解释模式(7)审慎的问题解决方式。

第二节教师的成长及其培养21、(p14—p15)教师成长过程:从新手教师到专家教师的成长过程(阶段):(1)新手水平(2)高级新手水平(2-3年的时间)(3)胜任水平(不是每个教师能够达到的,两个特征:能有意识选择做某事;在教学活动中,能确定课堂中教学事件主次。

)(4)熟练水平(有敏锐直觉反应)(5)专家水平(在教学中十分流畅,就是一种:“发射性行为”)22、(p15)专家教师与新教师之间的差异:(1)课时计划的差异;(课时计划有两种。

一种是写成书面的教案;一种是教师头脑内的课时计划。

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2)课堂过程的差异;○1.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2.吸引学生注意力○3教材的呈现○4课堂练习○5家庭作业的检查○6教师策略的运用)(3)课后评价的差异23(p18)新手教师经训练可以成为专家教教师吗?(如何尽快缩小新教师与专家教师间的差距?)(一)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的训练:(专家教师所具有的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是可以教给新教师的,仅靠短期训练来缩小专家与新手的区别是不够的)(二)对教学经验的反思(三)外部支持24、(p18)教师教学专长具有的特点:○1.教学专长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教学情境、时间与经验○2.自动化水平高○3.高任务要求与关注教学情境○4.灵活应变能力(教育机智或教育智慧)○5.创造性的问题处理方式○6.合理、一致、有意义的课堂教学解释模式○7.审慎的问题解决方式25、(p18—p19)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

这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具有作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

实验说明了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

26、(p19)波斯纳:经验+反思=成长27、(p19)科顿等的教师反思框架,反思过程。

布鲁巴奇提出的四种反思方法:写反思日记;观摩与分析;职业发展(是学校利用反思的方法支持、促进教师发展的一种方式),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对他们在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28、(p20)认知学徒制:1989年科林斯、布朗、纽曼等人给予情境认知理论提出,实质是:“让学生以社会互动的方式参与真实实践活动,这与已经证明比较成功的手艺学徒制有些类似。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性的,它受到知识所使用的活动、情境以及基本影响且与它们不可分离。

学习者必须参与到环境的给予中。

29、(p20)实践共同体:一群追求共同事业,一起从事着通过协商的实践活动,分享着共同信念和理解的个体的集合。

30、(p20)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是一个文化适应与获得特定的实践共同体成员身份的过程;一个新手成长为某一实践共同体核心成员的历程。

31、(p21)外部支持;1.合作教师:倾向于关注新教师教学中的实践面; 2.大学指导教师:从理论上提出问题,帮助新教师将他们的教学实践与他们的各种知识基础联系起来。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学习目标:加涅的学生素质结构及其教育意义;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含义;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及其教育含义;学生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因素。

第一节学生的心理结构及其分类1、(p26)心理发展:是指从个体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

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

个体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人格发展、个体与他人关系的社会性发展、认识的发展。

2、(p26)从学习的观点看学生的心理结构及其分类:学习造成的结果、成熟造成的结果:(外部环境和基因)和人的客观能动力。

3、(p27)加涅关于学生心理构成及其分类的观点(加涅的学生素质观)(1)先天素质:加涅从学习的全过程,即信号输入、内部加工、信息提取阶段分析了学生天性对学生学习制约作用。

(2)信息提取阶段的速度。

(3)先天素质为学习提供可能性,教育无法影响它们,但应避免超越它的限制,“避免超越人类的潜能”。

(2)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由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不易改变的特征。

能力(abilities):○1一般能力(测验得到的智商):核心是认知能力。

○2差别能力:如言语流利、数字推理、空间定位等;人格特质:其中对学习影响较大的是学习动机与焦虑。

发展中形成的素质(能力与人格特质)虽不直接参与新的学习,但会加快或减慢学习的速度,对学习起支持性作用;本身并不构成学习的必要条件。

(3)后天习得的素质(Qualities that are Learned ):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态度5.动作技能【五种学习结果(习得的性能)】(直接参与到新的学习中去,是新的学习的必要组成成分。

)4、(p29—p30)加涅对学生素质分类研究的教育含义(已考09年7月)(1)教学应该“避免超越人类的潜能”。

2.教育应该适应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和习得素质(考虑智力水平、人格特质、习得素质的个体差异)3.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素质的教育。

4、(p31)美国心理学会关于学生心理因素与学习原理的分析第二节学生的认知发展与及其教育含义5、(p31)个体的发展包括生理、人格发展、个体与他人关系的社会性发展、认识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