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说明文专题复习总结.doc
中考说明文专题复习说明方法及作用
![中考说明文专题复习说明方法及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edbea3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a0.png)
说明方法及作用
复习目标:
熟练掌握说明文说明方法及作用类题目的答题方法。
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ⅩⅩ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ⅩⅩ段中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中考题型
判断说明方法
01
体现说明方法作用的关键词
02
结合具体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结合语境概括说明内容)
例: 记忆是我们过去的生活实际中认识过的事物或做过的事情在我们头脑中遗留的印迹 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
作诠释和下定义的区别
掌握说明方法 (语言标志)
★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譬如…… 列数字: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与年代区别) ★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 (区别于逻辑解释中的主次罗列〈一〉〈二〉〈三〉〈四〉首先 其次 然后) ★ 作比较:比、而、相对于、较…… ★ 下定义:科学、完整,判断句 ★ 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 ★ 打比方: 像、仿佛…… ★引资料 : 引用,标记是引号。 ★画图表 ★摹状貌
1
2
实战演练:
满分答案
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说明方法,准确、具体、突出地说明了人脑重量轻、体积小、容量大、耗能低的特点。
指出下句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天然气是最干净的化石燃料,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仅为石油的70%。
满分答案
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准确地说明了天然气是最干净的化石燃料。
01
03
05
02
04
06
找出语言标志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说明文阅读第一讲文体知识类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说明文阅读第一讲文体知识类](https://img.taocdn.com/s3/m/48f9c52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04.png)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3.给说明对象下定义:①审题干,明确需下定义的对象及题目要求(如段 落限定等)。②圈画关键词句,筛选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属性。③将提取的 信息整合,用“是”“叫作”等词连接起来。 (答题模板:“事物的本质特征+属性+是/叫作+被定义对象”或“被定 义对象+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属性”) (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思考探究”改编)本文主要是讲物候现象,请你 结合第1~3段内容给“物候”下定义。 【答案】物候(被定义对象)是指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同气候关系密切、 能指导农事活动的、以年为周期而变化的(本质特征)_自然现象(属性)。
时间 用途: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动植物生
顺序
长等。
教材示例:如《中国石拱桥》在举桥梁例子的时候,采用了从古到
今的时间顺序。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特征: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进行说明。(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
外到内、从中间到两边等)
标志词:表示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的词语,如东西南北中、上下
并列式 递进式
总分式
连贯式 (承接式)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说明文的结构 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式
的结构。多用于采用空间顺序的事物说明文。 由现象到本质,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多用于采用逻辑顺序
的事理说明文。 包括:“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 “总—分—总”式常用于采用从概括到具体或从整体到部分 的逻辑顺序的事理说明文中。事物说明文则多用“总—分”
语文
甘肃专版
考点2 说明顺序
1.(2024·广安第16题第2问)全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2024·天津第8题D项)本文采用“分—总”结构,以空间顺序重点介绍了 大风车的构造和风力发电的优势。
专题——说明文阅读(一)说明文文体知识梳理-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说明文阅读(一)说明文文体知识梳理-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67e50cc650e52ea54189814.png)
2021中考复习专题——说明文阅读(一)说明文文体知识梳理1.说明文的分类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3.说明顺序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来安排说明顺序。
语言标志:如首先……其次……再次;因为……所以……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形式:①由现象到本质。
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的思路是: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探究影响因素——阐述研究意义。
②由主要到次要。
如《苏州园林》一文第③-⑥段紧扣第②段的四个“讲究”,介绍了苏州园林设计和建造方面的主要特点,而第⑦-⑨段则说明苏州园林不大被人注意的角落及局部的细节特点。
按照先主后次的逻辑顺序,文章脉络清断,重点突出。
③由概括到具体。
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作者先总述石拱桥的特点,继而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建筑特征和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最后综述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
④由浅入深。
如《梦回繁华》中介绍《清明上河图》,作者先说画作产生的历史背景,然后介绍画作的作者,紧接着介绍画作的内容,最后说明画作的艺术特色。
⑤由整体到局部:如《中国石拱桥》中介绍卢沟桥时,先介绍整体的长度、宽度及由石拱组成等特点,再分别介绍桥墩、桥面等。
⑥由原因到结果;⑦由表及里;⑧由此及彼;(9)由简单到复杂;(10)由特点到用途;(11)由一般到特殊。
注:一篇说明文,一般以一种说明顺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说明顺序。
如《中国石拱桥》整体上采用的是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而在举桥梁例子的时候,则采用了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在第⑥段具体介绍卢沟桥时,又采取了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具体见上面分析)4.说明文的结构形式总分式(1)“总一分”式:如《苏州园林》中先概括了苏州国林的总特点,然后从四个主要角度和三个次要角度逐一分析,有总有分,层次分明。
(2)“总一分一总”式:如《被压扁的沙子》中第一段总说恐龙灭绝的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第二~十六段具体说明了关于恐龙灭绝的两种对立理论,最后一段总说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说明文阅读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说明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6f589357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cc.png)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语文
⑤扬派盆景的造型并无固定程式,因“本”制宜,特别是残桩,经 盆景艺人改造,定能变废为宝。扬派盆景最经典的造型是游龙弯式,一 般采用“S”曲线矮化树本高度,同时通过上下、左右不同走向变化展现 曲线美,使其有凤翔之姿,龙舞之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语文
⑥ 2008 年,扬派盆景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2009 年,在扬州瘦西湖风景区的万花园内,建设了功能齐全的扬派 盆景博物馆,成为扬州盆景的重要展示窗口。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语文
③小雪节气不一定下雪,而是指气温越来越低,降到了足以下雪的
程度。农谚云:“小雪铲白菜,大雪收菠菜。”“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
此时,庄户人家开始砍收地里的大白菜,精心盘扎入窖储藏了。那一棵
棵青青白白的大白菜透着清灵之气,那种清甜清香是寻常人家饭桌上的
至美之味。农谚还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过去,冬季来临,新鲜
蔬菜少而又少,小雪前后家家户户开始腌菜了。小时候,母亲常带着我
们,踏着薄薄一层小雪,到菜园里采收青青红红的雪里蕻、大头大脑的
文化的完美结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语文
②扬派盆景的植物选材是造景的灵魂。在扬派盆景中,常见的植物 有松、柏、榆、杨四种。松有黑松、罗汉松等,柏有桧柏、刺柏等,榆 有榔榆、白榆等,杨指的是黄杨。黄杨是扬派盆景中的常用树种之一, 明代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就记载了一则关于黄杨盆景枯干复活 的逸闻。传统的扬派盆景以幼树为主,谓之“自幼栽培”,但成型缓慢。 现代的扬派盆景大多采用自然树桩,以缩短成型年限。挑选树本时,首 观其根,次看其本。首选主根短、分根健硕、须根茂密的树本。选本则 要根据创作立意审视形态,一定要选理想之材,否则容易前功尽弃。之 后审视其枝条,特别是分枝和分布要有韵律。分枝是“云片”(指盆景主 体造型)出片的基础,虽可“因枝而宜”,但分布不理想,也将有碍“云 片”的层次与姿态。
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说明文阅读》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说明文阅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6c594d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9.png)
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说明文阅读》知识点总结目标:(1)掌握说明对象的判断方法(2)掌握10种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一、说明对象1.说明文通常分为哪两种?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 如何区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1)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可以是实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这种说明文旨在说明事物“是什么”、“怎么样”。
(2)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事物的内部规律性,这种说明文旨在说明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
三、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1.举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资料: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等。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目标:(1)掌握说明文的结构(2)掌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一、说明结构说明文的常见结构有哪些?把握中心句和关键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总之”等即可判断文章的说明结构。
1.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可派生三种情况,即总——分式、分——总式和总——分——总式。
2.并列式: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式平等并列的。
3.递进式:后边的说明是在前边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说明。
中考复习之说明文阅读专题
![中考复习之说明文阅读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613a976eaf1ffc4ffe47ac0d.png)
中考复习之说明文阅读专题说明文阅读基本要点一、说明文分类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说明文、文艺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的具体表现: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二、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比较、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1)、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更清楚。
(3)、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4)、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5)、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6)、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7)、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8)、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画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10)、引资料:使说明更有说服力或者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如果引资料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1、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两个角度: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A准确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是针对不同语言风格的角度谈。
专题十七 说明文阅读——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
![专题十七 说明文阅读——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35efd39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62.png)
专题十七说明文阅读——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专题十七说明文阅读知识点讲解考点一:说明对象及其特征1.常见题型(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特征?(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说明对象的?2.答题思路(1)了解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常从事物的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抽象事理,常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
(2)找出说明对象的方法①看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就直接表明了文中要说明的事物,即文章的说明对象。
②抓首段,文章有时在首段结尾处揭示说明对象。
③找结尾段,文章有时会在结尾处点出说明对象。
④抓关键句,有时用中心句或总结句来点明说明对象。
⑤归纳总结,若以上四种方法都不行,可认真研读全文,逐段分析,归纳总结,从而确定说明对象。
(3)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①抓首括句和中心句,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些句子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特征。
②结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归纳层意,并进行综合概括。
③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摘要组合,并简要地表述。
④对重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也可以从事物的“定义”入手。
3.答题模板说明对象的特征是:①……②……考点二:分析标题的作用1.常见题型(1)选文的题目有什么作用/好处?2.答题思路标题的作用:(1)内容上:点明说明对象是XX;说明对象的XX特征,揭示说明内容。
(2)表达上:运用了xx(修辞或写作方法)(3)表达效果: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新颖有趣。
【注】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情况:(1)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或引用诗句、成语等;(2)运用问句的形式(设问、疑问句;含“为什么”“什么”“为何”等);(3)引用热门话题,贴近生活。
比如“低碳生活”“世博会”等。
考点三:分析说明顺序与文章结构1.常见题型(1)全文(某一段、某几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完整版)中考说明文专题复习
![(完整版)中考说明文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d63fb00f524ccbff0218427.png)
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知识概要】一、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其中一种)一般用于介绍人物的生平、记录科学家研究历程、说明事情的发生及发展或讲解制作步骤等。
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前后左右、上下高低、东西南北中、从里到外、远近、从整体到局部等为顺序,一般用来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形态。
逻辑顺序{(1)由抽象到具体的顺序(2)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
(3)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果溯因)的顺序。
(4)由浅入深的顺序。
(5)由现象到本质的顺序。
(6)由表及里的顺序。
(7)由此及彼的顺序。
(8)由特殊到一般(或由特殊到一般)的顺序。
(9)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事理说明文一般以逻辑顺序为主要的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 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二、领会“十大”说明方法及作用巧记:分列作下举,打摹作画图1.分类别:这是一种把说明对象按类分项(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逐一说明的方法。
其作用是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2.列数字:即用列举数字来体现说明特点的一种说明方法。
其作用是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得更具体更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3.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
其作用是更加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征,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4.下定义:即用简明扼要的话对被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做周全、周密地规定地说明。
它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句式。
揭示出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属性。
作用是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使说明对象更加严密。
5.举例子:即举出实物来说明事物。
其作用是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6.打比方:即用比喻的修辞,对事物作形象的说明。
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说明文标题作用及句段作用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说明文标题作用及句段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f1e750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6f.png)
说明文--标题作用及句段作用考点一:标题的作用(1)事物说明文的标题的作用是揭示说明对象或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理说明文的标题的作用一般是概括文章的说明内容。
(写具体)(2)有的还要兼顾考虑运用的说明技巧及说明效果。
(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说明内容等)(3)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是否借助拟人、打比方、设问等方法,达到生动形象或设疑激趣的效果,从而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巩固练习】把玉米穿在身上张世平1你可曾想过,玉米,这种最寻常的常常被用做饲料的东西,将摇身一变成为统领世界服装时尚的明星?2总部设在美国的杜邦公司将在10月投产一代全新的多聚体化合物产产品。
这种很可能风靡全球的将以玉米为原料的新产品叫“索罗那”(Sorona)。
3索罗那是一种聚酯化合物,像尼龙一样,具有许多优异特性。
用索罗那制成纤维加工成的纺织品,在舒适、耐磨、弹性、抗皱、防护等性能方面,大大优于现有的其他化纤品。
索罗那还有易染色的特点,因而花色品种也就更加丰富多彩。
用它制成的模压品比现有的人造皮革更柔软,更像真皮。
索罗那能制成内衣、针织品、运动服、衬衣、仿毛品、表面防护剂(漆)、密封剂、盛具、包装家用及汽车用装潢材料以及宇航用品……可谓前程远大。
4在当今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时代氛围中,索罗那最独特的优点是它的回收再利用性。
这使它成为“环保世纪”最受重视的项目。
用旧了和废弃了的索罗那产品被加工处理后,可以再成为生产索罗那的原料。
5索罗那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一种被称为3GT的多聚体化合物。
3GT是是一种由丙二醇(3G)和对苯二甲酸(T)交替相接的链状分子。
只要把链的合成控制在不同的长度,或者在对苯二甲酸上加不同的基因,就能制造出不同性能、满足不同需要的产品。
650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经济有效的方法来化学合成丙二醇,因为这样才能把3GT发展成廉价的工业产品。
90年代中期,杜邦公司与迪戈萨霍公司合作,终于实现了工业合成丙二醇的理想。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四 说明性文章读写 文体知识梳理+基础考点精讲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四 说明性文章读写 文体知识梳理+基础考点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3464db3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23.png)
3.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
定义及作用
教材示例
定义: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
门别类加以说明。
《大自然的语言》中,列举物候现
分类别 作用: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的 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时就使用了分类 特征(事理),使说明更条理, 别的说明方法。
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更突出。
下定义
定义:对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 华罗庚《统筹方法》中“统筹方法, 或内涵进行确切而简要的说明。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一 作用:更科学、更准确地揭示 句,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确切而简要 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事理)。地揭示了“统筹方法”的本质内涵。
“超薄外套”脱颖而出 ⑧火星着陆阶段,着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会使周围温度超过 1000℃,而在火星巡视阶段,着陆器将要面对-130℃的工作环境, 这种极热极寒考验超出了世界上常规隔热保温材料——气凝胶的 耐温极限范围。更难的是,为给火星车减负,需要气凝胶具有超
典例精讲 低密度,这对材料设计和制备都提出了巨大挑战。 ⑨为确保“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降落火星并正常工作,火 星车采用了一种新型隔热保温材料——纳米气凝胶。纳米气凝胶 是由纳米尺度固体骨架构成的一个三维立体网络,密度可做得比 空气还低,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导热系数仅为静止空气的一半, 也是世界上导热系数最低的固体。这使它成为“天问一号”应对 极寒、极热严酷环境所需防护材料的不二之选,且凭借其超轻特 性,能极大地减轻火星车的负担,让它跑得更快、更远。 ⑩当然,以上三种只是“天问一号”上众多科技新元素的一 小部分,我们期待着“天问一号”上更多的科技新元素被解锁。
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
①看标题——标题常会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明确说明对象的方法 ②看首尾段——第一段或者最后一段常会点明说明对象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语言特点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语言特点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03cf30c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b.png)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语言特点专题复习知识点讲解:一、体会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的最基本特征。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对说明对象进行精确的修饰、限制、补充,甚至以模糊词语来达到准确说明的目的。
特别要注意表示时间、空间、数量、频率、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的有关词语,它往往起修饰限制或补充作用,平时可以用删除法和换词法比较体会其准确性。
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可以平实见长,也可以生动活泼见长,平实和生动就是说明文语言的两种不同风格。
在有些说明文尤其是科学小品文中,作者会运用优美词语、描写性语句和修辞手法,使本来枯燥的事物变得生动形象,如《苏州园林》第7段中“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写出了万木争荣的情景;古老的藤萝枝干“盘曲嶙峋”,开花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
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相结合,以此来增强表达效果。
二、赏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常见题型:(-)第一种题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1.答题模式:①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字的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②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解析。
⑴自从鹭鸟在这片林子栖息后,林子里的毒蛇,飞虫几涅绝迹,村里六畜兴旺。
答:“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说明毒蛇,飞虫差不多被吃光,但是没有绝迹,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⑵村干部还告诉记者,可熊是现在环境的恶化以及一些人为的捕杀,这两年鹭鸟越来越少了。
答:“可能”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鹭鸟数量减少的原因,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第二种题型: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答题模式:①不能。
②因为……(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若删去,就变成……的意思,和实际情况不符,“XX”(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展示。
(下面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⑴旅人桥可熊是有记载以来最早的石拱桥了。
答:①不能。
②因为“可能”是估计、推测的意思。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986900b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3.png)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阅读材料第一讲、说明文知识及常见题型一、说明文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给人以知识的文章.二、说明文分类按说明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找说明对象的方法:【归纳方法】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又如《“长信宫”灯》,题目即说明对象。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三、概括类题型【归纳方法】1.当序数词与中心句很明显:①找出标志顺序词语(如序数词;首先、然后等)②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2.当序数词、中心句不明显则需要我们根据文章归纳:①找出关键词、概括事物本质②划分层次,整合要点,综合归纳③注意分值,一般1点对应1分。
题型示例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运动为什么能改善大脑机能?阅读全文,从中筛选信息,说说新的精确有致的预警系统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根据一、二两段的内容,概括水葫芦的三个特点。
准确提取信息,写出极技术人员修复古油画的三个步骤。
四、说明顺序1.常见的说明顺序有:①时间顺序:就是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的先后顺序。
理解时间顺序注意找到表明时间的词语就可以了。
②空间顺序:就是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进行介绍。
理解空间顺序要注意分辨表明方位的词语。
③逻辑顺序:包括由特点到用途, 由概括到具体,主要到次要,由整体到局部,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等,理解逻辑顺序要注意表明因果关系的词语。
逻辑顺序比较复杂,(1)我们可以通过排除法,也就是判断该文段是不是时间顺序或者空间顺序,如果这两者都不是,那就是逻辑顺序了,(2)但也要注意是否使用了多种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答题方法:题型一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安排说明内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1)判断说明顺序(2.)准确看出全文的结构特点(见下文结构形式划分),给不同的结构的段落划分层次(3)找出中心句或者关键词概括,且按顺序作答(先写……然后写……接着写….最后写……)例子: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初三中考说明文复习专题二
![初三中考说明文复习专题二](https://img.taocdn.com/s3/m/1e4fedf4aef8941ea76e0553.png)
初三中考说明文复习专题(二)2013.5.16——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复习目标:1.熟悉中考说明文考点——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了解有关说明文语言特点常见考查题型。
3.掌握相关的答题方法与技巧,力求规范答题。
复习过程:一、认定目标。
师出示复习目标,生研讨后认定。
二、合作探究。
(一)考点认知: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分析关联词、副词的表达效果,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分析句子的表达作用及语言的表达特点,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考考点。
命题形式常为:文中“……”这句话中“……”一词能否删去?请简要说明原因。
而要求删去的词语多数是表示程度、数量范围或性质的词语,如“可能”、“一般”、“大约”等词。
“品味说明文的语言”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句中重要词语的体会及理解其作用,这是说明文阅读考题的重点之一。
完成这类考题,可从以下两点入手:①在语境中体会中心词语的准确性;②重视具有修饰性功能的词语表义的准确性。
(二)常见题型: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三)题型举例:A、“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有什么作用或表达效果?B、“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
C、“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去?(四)共同探讨:(1)生思考、探究解法。
(2)明确解题思路形成初步答案,质疑、讨论后最终认可答案。
(五)答题技巧:A、1解释词语意思2、带词解释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分析);3、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B、1表态:不能替换;2定性:解释原词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3定性:解释所换词语意思;4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5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C、1表态:不能删;2定性: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3若删去,句子意思变成了“…”这与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
初三中考说明文复习专题一
![初三中考说明文复习专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80ad9984680203d8ce2f2452.png)
说明文中考复习专题(一)2013-5-16——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复习目标:1.熟悉中考说明文考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了解有关说明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常见考查题型。
3.掌握相关的答题方法与技巧,力求规范答题。
复习过程:一、认定目标。
师出示复习目标,生研讨后认定。
二、合作探究。
(一)考点认知:说明文的中心任务是侧重使读者“有所知”(区别于记叙文“有所感”和议论文“有所思”),据此可以考查考生对说明文的内核——即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认知。
(二)常见题型:(1)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整体把握。
(2)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概括。
(三)题型举例: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2012重庆中考语文试题)①梨、苹果、香蕉、土豆等果蔬汁很容易变色。
变色后不仅难看,味道也受到影响。
怎么办?加点柠檬汁。
②果蔬中都含有多少不等的多酚化合物。
去皮之后,这些化合物就暴露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醌(kūn)化合物。
这种醌化合物很容易互相连接,成为“褐色素”,从而使这些食物变色。
而柠檬汁中含有大量的“抗坏血酸”,它可以把醌还原为初始的多酚状态;也可以直接被氧化,从而消耗掉多酚周围的氧气,以此来保护多酚免受氧气的攻击。
这样,抗坏血酸牺牲了自我,保护了脆弱的多酚,保持了果蔬“新鲜”的颜色。
③在食品工业中,人们根据柠檬汁的作用机理,就可以直接添加抗坏血酸。
在超市销售的果汁和蔬菜汁,很多酒添加了抗坏血酸,以保持其外观和风味。
④抗坏血酸的作用不仅于此。
人们在熟肉制品中经常会加入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有两种作用:一是与肌红蛋白反应,使之呈现诱人的红色;二是抑制细菌生长,实现防腐功能。
加入抗坏血酸,可以促进前一个反应的进行,从而加快“发色”的过程。
许多人认为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
其实,它本身并不致癌,只有当它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的亚硝胺才是一种致癌物。
如果在肉中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盐“可能”的致癌风险。
在不需要亚硝酸盐的肉类食品中,有时也会加入抗坏血酸。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说明文考点之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专题练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说明文考点之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专题练](https://img.taocdn.com/s3/m/5b4b1db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3.png)
说明文考点之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专题练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孩子的手机是该管管了①伴随着中国各中小学陆续迎来新学期,很多地方的家长、学生收到学校的一则提醒: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但不得带入课堂。
②近视率上升、学业负担增加、沉迷游戏……近年来,中小学生因过度使用手机而产生的各种问题,引发社会关注。
2月初,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随后,各地教委就落实《通知》进行部署,如中小学设校内统一集中保管学生手机设施设备、教师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等。
③进入新学期,纠缠多年的家校“手机大战”问题终于有了明确的解决办法。
那么,《通知》出台后,学校该如何有效管理学生使用手机?移动互联时代,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合理使用手机?④手机入校园,该进还是该禁?事实上,这个话题社会上早有讨论。
⑤赞成校园禁手机者认为,青少年自控能力尚不足,过度使用手机会产生很多问题。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媒介与教育工委会常务副主任张海波将其总结为3个方面,一是部分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容易沉迷手机,影响视力、耽误学习,特别是滋生亲子矛盾。
二是易受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影响,特别是一些短视频、直播平台。
三是易产生网络欺凌、诈骗等行为,甚至引发一些恶性事件。
⑥手机沉迷在世界各国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存在。
美国某大学曾对10个国家1000名学生进行了24小时“无媒体”体验实验,参与这个项目的大部分学生表示,失去了手机让他们“坐卧难安”,很多人甚至没有完成整个项目。
目前,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明令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或者课堂,有的规定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学生才能使用手机,芬兰则禁止向初三以下学生销售手机。
⑦对校园禁手机抱有疑虑者则认为,禁了手机,家长和孩子如何沟通?目前网上布置、提交、批改作业十分普遍,孩子不带手机、不用手机怎么做?一位家长说,学校老师要求家长下载某些作业类App,并在App上给孩子布置线上作业,要求家长监督完成。
中考专题复习之七说明文
![中考专题复习之七说明文](https://img.taocdn.com/s3/m/fd28993b31126edb6f1a102f.png)
中考专题复习之七——说明文的阅读复习目标:1、了解说明文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理解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辨析说明方法。
3、把握说明顺序和结构,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复习重点: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说明方法的辨析复习难点:说明方法的辨析,说明顺序和结构,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复习节数:一课时复习步骤:一、中考说明文的考点:1、说明对象及特征2、说明顺序的判断3、理解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4、常见说明方法的辨别及作用5、说明文的结构6、综合素质考察二、说明文的中考知识点的复习(一)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信息的筛选概括以及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把握说明对象以及概括说明中心及其特征(技巧:可以找中心句法。
把各段的意思用中心句概括出来,再分析说明内容。
)首先要弄清这篇文章是向读者介绍某一事物还是阐明某一事理的。
然后再看介绍了这一事物的哪些特征,或阐明了哪种事理。
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文段的主要内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⑴看标题⑵抓中心句(总括句、总结句、过渡句),筛选关键词⑶划分层次、内容要准确、语言要简洁如《苏州园林》就是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游览者在苏州园林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这就是苏州园林的特征。
是总括句。
又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理解说明的内容就要抓各段中心句。
向读者阐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物候和农业生产的关系。
又如质检阅读题《让垃圾照亮世界》的第一小题: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二)说明顺序及结构的理解和把握。
1、说明的顺序:⑴时间顺序:年代:古→今;季节:春→冬一天:早→晚……⑵空间顺序: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高……(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⑶逻辑顺序: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由抽象到具体/由原因到结果……要求——懂得判断,懂得分析2、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a、总(概说)——分(具体)b、总——分——总c、分——总d、并列式e、递进式(三)说明方法辨别、分析及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之三:补写相关语句
类型1:在空格处补写一句话,与下文语意相连贯
4.下定义:即用简明扼要的话对被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做周全、周密地规定地说明。它用一种基 本固定的判断句式。揭示出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属性。作用是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 了解,使说明对象更加严密。
5.举例子:即举出实物來说明事物。其作用是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 的作用。
6.打比方:即用比喻的修辞,对事物作形象的说明。其作用是形象牛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 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5、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6、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7、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事物的特征/事理。
对策:空格在开头结尾处往往是要补写中心,要分析文段的内容再思考。
类型2:请你运用画线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补写一段话。
对策:补写内容紧扣所说明的事物,并且准确合理地使用上文中的说明方法。
8、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儿种形式一一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7.摹状貌: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 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作用同打比方。
8.作诠释:能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特点或特性。其作用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被说明 的事物。
9.画图表:这是一种运用直观的示意图和表格等形式,说明事物和事理的一种说明方法。其作用 是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待点,如“……”一 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 多。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考查形式: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 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 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2)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 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
(3)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儿 个要点归纳起來进行整合。
考点之二:文段作用类型: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
七、说明文的结构形式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一一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 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一:概括信息类型:概括捉炼相关信息
对策:(1)提取要点,直接有关中心句。这种方法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
逻辑顺序{(1)由抽象到具体的顺序(2)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3)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果溯因) 的顺序。(4)由浅入深的顺序。(5)由现象到本质的顺序。(6)由表及里的顺序。(7)由此及 彼的顺序。(8)由特殊到一般(或由特殊到一般)的顺序。(9)概括一一具体、整体一一局部、 总一分}事理说明文一般以逻辑顺序为主要的说明顺序。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三、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周密、科学;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 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2.列数字:即用列举数字来体现说明特点的一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得更 具体更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3.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 体的或者大家己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其作用是更加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征,使读者通过比较得 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一一分(具体)”式、“总一一分一一总”式、“分一一 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二、领会“十大”说明方法及作用
巧记:分列作下举,打摹作画图
1.分类别:这是一种把说明对象按类分项(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逐一说明的方 法。其作用是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
【知识概要】
一、理清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其中一种)一般用于介绍人物的生平、记录科学家研究历程、说明事情的 发生及发展或讲解制作步骤等。
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前后左右、上下高低、东西南北中、从 里到外、远近、从整体到局部等为顺序,一般用來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形态。
10.引资料: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能使说明 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待征/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