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3章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三章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习题】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是 指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 行的方方面面做出具体的规定。禁止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 非法垄断及其他非法竞争行为属于哪种规则( )。 A.市场准入规则 B.市场交易规则 C.市场竞争规则 D.市场保护规则
(三)市场管理P81 ·市场管理包括市场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市场监管体系两大部分。 • ·市场管理的组织机构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国家设置的专门 从事市场管理的机构;第二类是有关的技术管理机构;第三类 是社会性及群众性管理机构; • 市场监管体系主要包括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 参与四个方面。
4.特征(与教材略不同) (1)商品经济是竞争性经济; ■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会出现竞争,就会有商品生产 者在共同市场上的相互较量,优胜劣汰。由上可以推出( )。 A.企业破产是商品经济中的正常现象; B.先有商品经济,后有竞争,竞争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先有竞争,后有商品经济,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竞争的激烈; D.计划经济中不存在竞争; (2)商品经济是开放性的经济;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 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马克思) (3)商品经济是自主性、平等性的经济; “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马克思)
第三章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第一节
一、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一)自然经济 1.含义:P66 2.特征
市场经济
(1)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不发达;
(2)自给自足的封闭性和保守性; (3)发展缓慢,规模有限,对自然界依附性强;
(二)商品经济
1.含义:P66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条件P66-67
3.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历史命运 • 商品经济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小商品经济 )和市场经济。P67 • 简单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初始形式,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存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主导的自然经济的夹缝之中。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以后,商品经济成为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形 式。当商品经济发展到全社会,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手段, 商品经济由简单商品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阶段。 P67 • 历史命运:马克思说未来社会,商品经济会伴随着私有制的 消灭而消灭,这就是马克思预见商品经济的历史命运。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理解货币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产生的关键是理解劳动力商品的 特殊性。
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 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1,劳动力商品价值 受到道德、历史因素 的影响。 2,劳动力商品价值不 是固定不变的。 3,劳动力商品价值 受到降低和提高两种 因素的作用。
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 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
2013-9-22
德语商 品为 waren
W (商品)
G (货币)
W (商品)
注意:1,此流通形式中,货币充当了交换的媒介。 2,此流通形式中,两端均是商品,但商品类型不同。 3,此流通过程中,交换的目标是获取不同使用价值。 4,此流通过程中,两个交换均遵循了等价交换原则。
2013-9-22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3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m’ =
必需生活资料价值
由于必需生活资料价值采取工资形式,对企业而言,支付的工资 表现为可变资金,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可变资金转化为可变资本,即:
2013-9-22 27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第二节
资本的增殖运动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m)
剩余价值率m’ =
可变资金
=
可变资本(v )
本质上,剩余价值是由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现在,因 为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通过购买劳动力占有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劳 动),包括占有剩余劳动。被资本占有的劳动力也就转化为可变资本v, 剩余劳动m表现为可变资本的增殖部分,所以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m’ 的实质是资本对剩余劳动的占有程度。
2013-9-22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24
政经第3章

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①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劳动力价值由生产和维持劳动者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包括: 维持劳动者本人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 生产劳动者的劳动能力; 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使劳动者掌握生产技术所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 不变资本 ①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用“C”表 示。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资 本部分。 ②作为物化劳动或死劳动,它们以不同方式参与产品生产, 消耗自身使用价值,其价值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但不会 增殖,故称之为不变资本。
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流通领域之外,即离开交换,价 值不能实现,更不能产生剩余价 值。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④因此,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离不开流通过程。 价值增殖不会发生在初始和终点的货币上。 ⑤价值增殖只能发生在中间购买的商品W上,并且只能发生在 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上。它的使用能够带来更大的价值, 即能够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
皮尔先生把共值5万镑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从英国带到新 荷兰(澳大利亚的旧称)的斯旺河去。皮尔先生非常有远见,他 除此以外还带去了300名工人阶级成员——男人、妇女和儿童。 可是,一到达目的地,“皮尔先生竟连一个替他铺床或到河边打 水的仆人也没有了”。不幸的皮尔先生,他什么都预见到了,就 是忘了把英国的生产关系输出到斯旺河去!
第二节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有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决不是就具备了资本存在 的历史条件。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者在市场 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生; 但这一历史条件就包含着一部世界史。因此,资本一出现, 就标志着社会生产过程的一个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第三章剩余价值的生产与资本积累目的和要求:(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2)劳动力商品理论(3)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和方法(4)资本积累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5)资本构成与相对过剩人口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货币与资本的区别运动形式不同。
流通的内容和目的不同。
前者流通的内容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所需要的使用价值。
后者流通的内容是货币与货币的交换,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价值增殖。
运动限度不同。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①资本总公式G—W—G′就是总公式②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在流通中,既要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又要实现价值增殖。
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3、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在流通中产生首先,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
等价交换结果只是使商品的价值形态发生了变化,价值量不会发生改变。
◇不等价交换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贱买或贵卖不产生剩余价值。
商品所有者是买者和卖者的统一。
而且,商品交换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他可以把商品贵卖给别人,别人也可以把商品贵卖给他;同样,他可以贱买别人的商品,别人也可以贱买他的商品,得失相抵,不能增殖。
既贱买又贵卖也也不能说明剩余价值的来源。
这种情况下,他个人是增殖了,但从全社会来看,价值总量没有增加。
其次,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
流通是商品所有者一切关系的总和,离开了流通,他只能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他可以为自己创造价值,但不可能为自己创造出剩余价值。
二、劳动力商品理论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①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②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1)劳动力商品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劳动力价值取决于维持劳动力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3)劳动力价值决定还包含着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劳动力使用价值最大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是按照商品的最终用途划分的,消费资料市 场直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生 产资料市场则满足社会再生产需要
▪ (二)、生产要素市场
生产要素市场提供各类生产要素的交易,它在市场 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生产要 素市场
金融市场 劳动力市场 技术市场 信息市场 土地市场
金融市场:是指货币资金融通和交易的市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联想做大做强 以下是联想集团2008年的做法努力: ①人才与管理: 引进戴尔高级管理人员、联想与首钢培训中心共建笔记本大学; ②技术: 联想安全理财电脑震撼上市:基于LCVP技术,联想安全理财电 脑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完全独立的,供理财专用的操作系统;
这体现了价值规律的微观作用:价值规律刺激商 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 率。 从金融市场的角度来看,价值规律也能激励上市公 司的经理层把公司做大做强。(投资者多做价值投 资)
注意:在我国,土地市场是指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 而进行的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和转让市场
技术市场:是指以技术商品为交易对 象的市场
重要性
首先:为研发和生产的协作建立了直接 的联系,加速了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第二:促进研发人员的流动和知识的共 享,并借助知识的外溢,促进整个社会生产 力的进步
交易方式
一:存在于图纸、资料、磁带中的专利、技术诀 窍、产品设计等技术交易,属于知识产权转让 二:存在于人的大脑里的知识的交易,主要通过 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方式进行
第二,宏观作用——分配社会劳动,调节资源配置。
价值规律作用与联想
2004年末,电脑制造巨头联想集团在北京宣布,以总价12.5 亿美元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收购后,IBM的全球电脑业务 使联想集团的业务规模从30亿美元上升至120亿美元,同时全球 市场占有率从2%上升至8%,成为仅次于戴尔、HP的全球第三大 电脑厂商。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市场经济ppt课件

市场经济则是从社会资源如何实现合理有 效配置的角度来界定的,社会资源的合理有效配 置是通过市场或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实现的。
2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二、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作用
对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具有有效性,可以促使社会总供给 与总需求的平衡。
10
第二节 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
三、市场调节 市场调节,就是市场机制的调节,也就是
指通过市场机制的综合作用来实现对社会 经济生活的调节。 市场调节的作用包括市场调节价格、市场 调节生产、市场调节需求。
11
第三节 市场体系和市场格局
一、市场体系的类型及其作用 市场体系,是由具有不同功能的各类市场所组成的有机统
12
第三节 市场体系和市场格局
二、市场格局 市场格局,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在交换活
动中所处的地位。特别是何方在交换活动 中处于主导地位或优势地位。有三种类型: 1、买方市场 2、卖方市场 3、均衡市场
13
案例1
2001年春运期间,铁道部做出火车票提价20%-30% 的决定。
火车提价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人认为 ,火车票提价是应该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 有利于铁路部门成为市场竞争主体,通过市场竞争手段实 现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有人提出,火车提价后火车乘客 不仅没减少,反而增加,结果,乘客不仅要承受高额票价 ,往往还要和黄牛党周旋,甚至受骗上当。有人认为,火 车票提价是错误的,铁道部作为具有垄断性质的公共部门 ,是依靠垄断地位而“敛财”,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还有 一个律师以申请复议的法律途径对铁道部正式提出了质疑 ,并要求取消春运涨价令。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的作用主要有四方面: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2.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指在பைடு நூலகம்要劳动时间不变的 条件下, 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而绝对增加剩余 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以此种方式获取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 值生产方法。 值生产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 实现: 实现:一是延长工人的劳动日 ;二是提高 工人的劳动强度。 工人的劳动强度。
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 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 一部分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 一部分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 一部分以劳动力形式存在。 一部分以劳动力形式存在。 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 的作用不同, 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 资本。 资本。 表现在生产资料上的这部分资本, 表现在生产资料上的这部分资本,叫做不 变资本。 变资本。 表现在劳动力上的这部分资本, 表现在劳动力上的这部分资本,叫做可变 资本。 资本。
2.某制鞋厂拥有平均生产条件,资本家雇佣工人50 2.某制鞋厂拥有平均生产条件 资本家雇佣工人50 某制鞋厂拥有平均生产条件, 工作日为8小时,工人人均4小时生产1双鞋, 人,工作日为8小时,工人人均4小时生产1双鞋, 每双鞋消耗生产资料价值为22元 每个工人1 每双鞋消耗生产资料价值为22元,每个工人1小 时创造新价值2 时创造新价值2元,劳动力价值8元。计算: 劳动力价值8 计算: (1)该厂工作日中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 间。 该资本家一天消耗的资本价值,其中c (2)该资本家一天消耗的资本价值,其中c和v 各为多少? 各为多少? 资本家一天共获得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3)资本家一天共获得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每双鞋的价值量。 (4)每双鞋的价值量。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C/V
14
从物质形 态看
由生产资料 和劳动力构成
资
本
构
成
从价值形 态看
由不变资本 和可变资本构成
技术构成
决定
反映
价值构成
有机构成
15
4、正确理解资本有机构成 (1)价格变化也会引起价值构成的变化 (2)不同部门和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可能有差 异 5、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趋势 (1)技术进步——购买更多的先进技术设备— —不变资本的比重上升——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2)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中 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下降——不变资本的比重上 升——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简单再生产既是扩大再生产的因素,又是 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5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3、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特点 8000c + 2000v + 2000m = 12000w 剩余价值全部用于消费,生产在原有的 规模上重复进行 ●从再生产动态的角度发现新的特点: (1)不是资本家养活了工人,而是工人养活了资 本家 工资的假象 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都由工人劳动创造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也是生产关系再生产
特定的社会再生产维持、巩固、发展 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3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4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1、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 产的统一 2、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扩大再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16
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一、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6、资本积聚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来增大资本总额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是等价方式,因而不 能产生价值的增殖。但资本的运动结果却产 生了价值增殖。因此,所谓资本总公式的矛 盾就是资本的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 流通中的不等价交换也不能产生价值增 殖; 生产中,生产者只能创造价值,不能得 到除所创造以外的额外价值。
(3)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条件 要解释总公式的矛盾不能只着眼于流 通,也不能脱离流通单纯研究生产,必 须将两方面结合起来。 “因此,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 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 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马克 思
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二、总体劳动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四、资本特征与属性
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市场经济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 程的统一:使用价值的创造过程;价值形成过 程;价值增殖过程。
生产出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劳动 。
劳动过程:劳动者借助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 劳动过程的基本要素:人类劳动本身;劳动对 象;劳动资料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在资本家监督下为 资本家劳动; 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过程的特点:自主 劳动;劳动产品归社会和劳动者自己所有。
所谓 “人力资本”概念 所谓“人力资本”概念是建立在资本 主义经济关系造成的错觉基础上的一个 概念。它把人的劳动能力等同于资本, 这样就进一步混淆了劳动创造的价值与 凭借对生产条件的占有、无偿占有他人 劳动创造的价值这两种不同的收入获得 方式。
2、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条件: 第一、劳动者必须有完全的人身自由, 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第二、劳动者没有任何生产资料作为 生产生活资料的手段,也没有其它生活 资料来源,只能为他人劳动以获取生活 资料。 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条件是在历史变 革中产生的。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docx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二节剩余价值的源泉第三节使用价值的生产方法第四节工资的本质与形式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一)商品流通:商品一货币一商品,即w—G—W(二)资本流通:G—W—G准确的资本流通公式应是G-W-G\其中V =G +AG ,增值的货币额AG就是剩余价值。
G—W—是资本总公式。
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的共同点与本质区别1・在形式上的共同点:(1)都有商品和货币相互对立的两个阶段:W-G (卖)和G-W (买);(2)在每个对立阶段上,都是同样两个物的因素即商品和货币的对立;(3)两个流通公式同样都是两个对立阶段的统一,都是同样两个经济角色一一买者和卖者的对立;(4)两种流通形式都有三个当事人参与,一个卖者,一个是买者,一个既是买者又是卖者。
2.简单商品流通公式W—G—W和资本流通公式G—W—G有本质的差别(1)流通的形式不同:流通的次序相反,货币在流通中的作用不同,货币支出和流回的关系不同;(2)流通的目的不同:商品流通的目的是为了使用价值,为了消费,而资本流通是为了交换价值,取得更多货币;(3)流通内容不同:商品流通公式的两端是经济形式上相同、价值量相等的两个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是一种使用价值代替另一种使用价值;而资本流通公式的两端的经济形式相同,都是货币,但是在量上有差别。
(三)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资本总公式--- G一W—'这里的G即代表产业资本,也代表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故称之为资本总公式。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在流通中实现了价值增殖,这同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相矛盾。
3.增殖来源的分析(1)增殖是来源于流通领域还是生产领域:1)单独的流通领域不能产生价值增殖;2)单独的生产领域也不能产生价值增殖;3)价值增殖的产生既在流通领域也不在流通领域。
(2)增殖是来源于商品还是货币:1)货币不可能增殖;2)特殊商品产生价值增殖。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存在于人的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市场经济1、自然经济(1)概念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是生产直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而非用于交换的经济形式。
(2)基础以小生产和自然分工为主(3)特征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自给自足•规模小、依赖自然•具有封闭、保守的特征•2、商品经济(1)概念是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统称(2)存在条件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a.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被划分成相对独立化的各种不同的生产环节、行业和部门,使得生产专业化。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出现了商品生产、海外贸易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品生产与交换实现了经常化、商品流通从商品生产中分离出来生产资料归不同所有者所有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必要条件b.(3)阶段简单商品经济(“小商品经济”)a.它是商品经济的初始形式。
以生产资料的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在资本主义社会成为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形势市场经济b.当市场在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时,简单商品经济就发展为市场经济3、市场经济(1)概念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方式,发挥决定性作用。
(2)基础社会化大生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3)基本特征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2022年4月12日13:38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商品的生产与交换、资源的配置主要由市场来调节a.b.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商品经济关系的实质是不同企业之间的等价交换关系。
c.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
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以要素的价格市场为前提,以要素的自由流动为条件。
法治和信用成为交换关系的基础。
商品交换的基本要求是交换者的市场地位平等和权力平等。
d.只有依靠完备的法律体系和严格执法,才能保证商品交换的正常进行和市场秩序的规范。
信用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并为法律的有效运行提供条件。
e.经济的开放性。
开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章 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第一节 按 劳 分 配
3.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
3.2按劳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可能?
➢ 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应当把按劳分配的本质和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区别开来。从本 质上,按劳分配是反对剥削,是承认劳动能力和劳动贡献的差别及其对分配的影响; 从实现形式上,按劳分配涉及的只是这一原则如何具体实现的问题。
➢ 从马克思非市场型的按劳分配发展成为市场型按劳分配不是对按劳分配本质的否 定,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实现按劳分配原则。市场型的按劳分配,一方面 消灭了剥削,消灭了靠生产资料的垄断占有而获得剩余价值的分配关系,实现了生 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另一方面找到了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又体现了按劳分配本质 的劳动计量方式,使按劳分配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市场型按劳分配不仅有利 于按劳分配的实现,而且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 按照以上观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其分配方式,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产品分 配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相适应。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主义分配 方式,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的本质是按劳分配。
第一节 按 劳 分 配
2.社会主义按劳分配
2.1按需分配和按劳分配 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已经消失,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 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同时,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 总之与资本主义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此时社会产品的分配实行“各尽所能,按需 分配”的原则。 在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由于社会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在各方面还带着旧 社会的痕迹,因而,社会产品在做了各项扣除后,在分配上还要实行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 则。也就是说,在社会产品做了各项扣除后,生产者按照所付出的劳动量从中获得一部 分消费资料。如同马克思所说:“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领回 来。”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就是后来所说的按劳分配。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三章货币答案

第三章货币⒈解释下列概念:价值形式: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
简单的价值形式: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地、偶然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这种价值形式是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
扩大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
货币形式:货币形式是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最终固定在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上,这些贵金属就成为货币商品。
货币拜物教:货币做为一般等价物,所有的商品都必须通过与货币的交换,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货币成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成为商品世界中至高无尚的权威,许多人拜倒在它的脚下,把它看作是决定自己命运的神秘莫测的力量,这种现象叫做货币拜物教。
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就是货币流通规律。
它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
二是商品价格水平。
三是货币流通速度。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呈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呈反比,用公式来表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总量×商品价格水平)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纸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以金属货币流能规律为基础,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通货膨胀:所谓通货膨胀,就是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所谓通货紧缩是指由于流通中的纸币供应不足、流通量下降而导致的单位纸币升值、物价持续下跌现象。
一般用消费物价指数作为度量指标。
信用:信用是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商业信用:是以赊帐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货币资本所有者向职能资本提供贷款而形成的借贷关系。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教案

06
市场、国家与世界市场理论
市场的定义与功能
市场的定义
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是商品经济运行的载体。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 经济关系,体现了供求关系、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市场功能
市场具有资源配置、价格发现、信息传递和风险管理等功能。通过市场竞争和 价格机制,市场能够引导资源向高效率领域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03
商品与货币理论
商品的定义与属性
01
02
03
商品的定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 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 价值两种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 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 属性。
商品的交换价值
商品在交换过程中表现出 来的价值,是商品的社会 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 物,最初以实物形态出现,后来逐渐 演变为金属货币、纸币等形态。
利润的来源与分配
01
利润的来源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超过其成本的部分,即企业的盈利。
02 03利润的分配Fra bibliotek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环节。初次分配是根据各种生产要素对经济 发展的贡献程度而进行的分配,再分配则是政府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等 手段进行的调节。
利润分配的原则
包括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兼顾各方利益、促进经济发展等。
。
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是指资本家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使资本规模不断扩大的过 程。
扩大再生产是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而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过 程。
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必然趋势,但 同时也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之间的矛盾。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三章)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三章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3.1 货币转化资本一、资本总公式运动过程一定量的货币更多量的货币资本总公式为:G—W—G’G′=G+⊿G(剩余价值)1、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货币的货币的比较(1)二者的流通形式不同:货币是W-G-W,为买而卖;而资本是G-W-G′,为卖而买。
(2)二者流通的内容和目的不同:W-G-W的本质是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目的是为了取得新的使用价值;而G-W-G′的内容和实质则是全部为了使价值发生增殖,取得更多的货币。
(3)二者流通的趋势不同:W-G-W是为了取得使用价值,目的达到后,商品生产者就退出流通,进入消费;而G-W-G′是为了价值增殖,价值增殖是没有止境的。
2、资本: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1)资本首先是一种价值属性。
(2)这种价值属性具有增殖性。
(3)这种价值的增殖被冠以“剩余价值”,说明资本范畴实质上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即体现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价值决定规律资本总公式价值规律G—W—G’等价交换规律(一)矛盾解决前提条件1、剩余价值不可能在流通中产生①等价交换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②不等价交换也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2、离开流通也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3、也不可能是G4、剩余价值的产生条件必然在W上。
而且只可能在W的使用价值上,即对其使用价值的使用可以创造价值而且是比其价值更多的价值(二)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三、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
是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中并在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1)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能够自己支配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使劳动力成为商品成为可能。
(2)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丧失生产资料,必须出卖劳动力,使劳动力成为商品成为必然。
2、劳动力的价值与使用价值价值: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为了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即劳动者本人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为了保证劳动力的延续,劳动者赡养家庭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为满足生产的需要,对劳动者进行教育培训的费用劳动力使用价值:创造价值的源泉,使用价值的耗费就是劳动3.2 剩余价值的来源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一)劳动过程:1、概念:是劳动者有目的地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使用价值的过程。
政治经济学 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联想做大做强 以下是联想集团2008年的做法努力: ①人才与管理: 引进戴尔高级管理人员、联想与首钢培训中心共建笔记本大学; ②技术: 联想安全理财电脑震撼上市:基于LCVP技术,联想安全理财电 脑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完全独立的,供理财专用的操作系统;
这体现了价值规律的微观作用:价值规律刺激商 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 率。 从金融市场的角度来看,价值规律也能激励上市公 司的经理层把公司做大做强。(投资者多做价值投 资)
自给经济
市场经济 微观层面
计划经济 宏观层面
添添商品加加经你你济的的与市小小场标标经题题济的区别小结
就商品经济来说
它回答的是劳动者之间经济联系的方 式,它与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相对应;
就市场经济来说
回答的是要配置社会资源靠什么方式 来进行,是自给自足的方式还是计划 经济的方式?
添添加加市你你场的的经小小济是标标商题题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三章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Market economy and law of value
配置资源的手段
• 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最主要的特 征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基础
配 手段 置
计划
宏观调控
计划经济
资
源
基础
市场
市场经济
市场资源配置的方式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获利增加
资源流入
3、风险机制。 风险是指因市场中存在不确定因素而使市场经济参与者面 临受损的可能性。(惊险的一跃) 风险的存在对于市场经济参与者具有双重意义: 损失的可能性;获取较高收益的可能性。
市场风险及其机制的作用在于: 一方面鼓励市场经济参与者甘愿冒更大风险去追求更大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3)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充当等价物的石斧, 本来是私人劳动的产品, 但是当它处于等价形式时, 生产石斧的私人劳动就成为绵羊中所包含的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由此可见,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只代表使用价值,它的价值是通过另一个商品表 现出来。 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 只当做价值, 它的使用价值成为表现另一商品价值的材料。 这样,一个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表现为两个商品之间的外部对立。 所以说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是价值形式的两极,它们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 4、简述一般价值形式的特征有哪些? 答: 一般价值形式是指一切商品的价值, 都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 的某一商品上。一般价值形式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商品价值的表现是单一的,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只表现在一种商品上; (2)商品价值的表现是统一的,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表现在同一种商品上,一切 商品的价值都是同质的,在量上可以互相比较。 5、简述货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 答:货币也是一种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货币又不同于普通的商品,它是固定 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 普通商品只具有由它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使用价值, 而货币除了具有普通商品所具有的 使用价值外,还具有作为一般等价物这种社会职能所产生的特殊使用价值。 普通商品的价值要通过货币才能表现出来,而货币自身则作为直接的价值体现而存在, 是价值的一般代表。 第 2 节:货币的职能和货币流通规律 一:零星知识点 1、货币的本质是通过货币的职能表现出来的。在商品经济中,流通的货币数量直接影 响着商品的价格并进而影响着商品的生产和交换。 2、在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 种职能。 3、为了衡量和表现各种不同商品的价值量,货币本身必须确定一个计量单位。这个货 币单位又可以分成若干等分。这种包含一定贵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称为价格标准。 例如,我国的圆、角、分;英国的英镑、先令、便士。 4、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有着密切的联系,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通过价格标准 来实现的, 价格标准是为了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而做出的技术规定。 但它们的作用却是不 同的:①价值尺度的作用是表现商品的价值,使它们表现为价格,而价格标准的作用是衡量 货币本身的数量;②作为价值尺度,货币金属本身的价值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而变动, 而作为价格标准,它是货币单位所包含的金属重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无关;③价值尺��
2把石斧 40千克小麦 20尺布 1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金 1克黄金 一定量其他商品
货币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相比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唯一的区别只是一般等价物固定在 金或银上。金银之所以能够笃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是由于它的自然属性,使它成为最适宜 充当货币的材料。黄金和白银质地均匀,便于分割;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不易变质, 便于永久保存。因此“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3、为什么说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 答:等价形式是指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等价形式具有三个特点: (1)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充当等价物的石斧, 以它自身表现绵羊的价值时, 它的使用价值就称为绵羊价值的表现形式; (2)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充当等价物的石斧, 本来是具体劳动的产品, 但是当它处于等价形式, 成为直接表现绵羊价值的材料时, 生产石斧的具体劳动就成为生产 绵羊的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1
2把石斧 40千克小麦 1 只绵羊 20尺布 1克黄金 一定量其他商品
这一价值形式与简单的价值形式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质上看,由于等价物已经不 再是一种商品,而是许多商品,每一种商品都是绵羊的特殊等价物,使价值第一次真正表现 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从量上看,使价值量真正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 消除了价值量决定的偶然性。 但是, 这一价值形式仍然没有摆脱物物直接交换的局限性。 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 进一步发展,商品价值表现变得没有穷尽,不再有一个社会公认的共同等价物,从而使商品 交换遇到困难, 造成交换往往不成功, 这就使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过渡到一般价值形式。 (3)一般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是指一切商品的价值, 都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 一商品上。其公式是:
2把石斧 40千克小麦 20尺布 1只绵羊 1克黄金 一定量其他商品
在这一价值形式中,所有商品的价值都通过同一种商品(绵羊)表现出来,这是价值形 式发展中的质变。一般价值形式使物物直接减缓发展成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 但是,这时的一般等价物还没有固定为某一种商品,而是因地因时地不断变化,这就使 价值形式从一般价值形式过渡到货币形式。 (4)货币形式 当某种商品(主要是金和银)从商品世界汇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这 种商品就成为货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其公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