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小学教育内容和课程改革
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及特征分析
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及特征分析作者:徐永祥初礼清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年第04期摘要:日本政府为建立面向21世纪的教育新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新《学习指导要领》,中小学教育内容及课程改革等都是其重要内容。
日本《学习指导要领》重视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及生存能力。
日本中小学课程主要特征:课程目标兼顾总括性和具体性;课程结构合理化;课程设置灵活,富于弹性,趋于科学;重视道德教育;重视体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现状;特征分析中图分类号:G40-0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7)04-0034-02一、面向21世纪的日本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历程及现状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就开始设想第三次教育大改革。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从1971年起接受文部省的委托,提出了一系列咨询报告,以供文部省等决策机构参考。
1983年11月,中央教育审议会教育内容等分委员会的《审议经过报告》,充分关注了初等、中等教育的现状,并从长期展望的角度把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明确为面向21世纪。
强调“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重视基础、基本教育,尊重个人特点,尊重本国及各国文化和传统,强调国际理解。
1985年6月至1987年8月期间,直接为内阁总理大臣负责的临时教育审议会先后出台了《关于教育改革》的4次咨询报告。
该咨询报告是为响应内阁总理大臣题为“为使教育适应我国社会变化和文化发展而进行的各项改革的基本方针”的指示而提出的。
此次报告仍强调个性化的原则,打破封闭性、划一性,要求改革教科书制度,以便以个性化、多样化的教科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同时,要增加教育选择机会,建立富有弹性的、分权的教育行政和制度,放宽有关的规章制度,给学生以发展创造力的空间,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社会,强调国际交流与理解,强调信息科学技术的运用。
该报告昭示出,此次改革的目的在于使学校教育充满现代气息,富有人性,以便日本迈入新的国际化时代。
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况及特征
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况及特征分析摘要:日本政府为建立面向21世纪的教育新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新《学习指导要领》,中小学教育内容及课程改革等都是其重要内容。
日本《学习指导要领》重视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及生存能力。
日本中小学课程主要特征;课程目标兼顾总括性和具体性;课程结构合理化;课程设置灵活,富于弹性,趋于科学;重视道德教育;重视体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内容提要: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目标,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日本;基础教育;背景;特征分析;评价;教科书改革一、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1新自由主义教育改革与课程改革80 年代起,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人均国民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日本完成了所谓赶超型近代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临时教育审议会的报告提出了尊重个性,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原则。
但在标准化、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势力强大的日本,临教审的这一思路没有获得理想的进展,日本学校教育的管理主义依然如故。
而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对学校教育自由化的要求有增无减。
日本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技术竞争中,尤其是软件领域,未能占据优势,90 年代日本经济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大大下降。
2000 年3 月日本召开了教育改革国民会议,研讨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方向。
日本需要拥有“以丰富的想象力、预见力为基础的、创造新思想、新想法的能力的人”“如何培养创造力是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
二、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课程设置与内容的变动1.课程领域的划分与年总课时数的安排:日本中小学的课程原分为“各学科”、“道德”、“特别活动”等三个领域,高中为“各学科”、“特别活动”两个领域。
新的课程方案增加了“综合学习”领域,并使这一领域成为与原有的三个领域并行的一个领域。
学校周五日制的实行必将使课时减少。
总课时约削减70 课时,教学内容削减了30 %。
为了能够平稳、顺利地过渡到完全的学校周五日制,课程审议会的报告要求各学校进一步精选学校活动,适当实行短课时教学。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日本教育
是
第三 次 教 育 改革 的 第 一 阶 段
,
在 这 个 阶段
“
” 中 教 审 的 报告 书 虽 然 屡次 谈及全 面 改 革
但 由于 其 权 限 的局 限性 和 第 二 次 教 改 中形 成 的 教 育观 的 影 响
改 革 的 内容 主
。
要 是如何 使 教 育适 应 日 本 经 济 由高 速 增 长 转 为 缓 速 增 长 后 对 人 材 的需 要这 一 中 心 课 题 在这 个 意 义 上
做 一考 察
`
并 在 此 基 础 上揭 示 其 趋 势
一
’
刁
口 一
对策
教 育 问题
》
~
’`
’ 一
’
平
r
人“
。
月
甲 吠云 阴
,
恨万节
’
长
拉 开 第三 次 教 育 改 革 的 序 幕
一6 到 1 984
年
,
天 士 犷 充 和 整 顿 学 校 教 育 的 基本
,
月 钊亩时教育 审 议 会 ” 的 成 立
,
管 人 们 对 这 次 改革 的 认 识 程度有 异
从 日本 各 大 新 闻 机 构 的舆 论 调 查 来看
, ,
尽
众 说不 一
但 绝 大 多数 国 民 都 把 日本 教 育 的 未 来 和 使 之 适应
“
希望 寄 托 于 改革 的 成 功 变化
”
,
。
由此 可 见
,
全 面 改革 既 成 的 教 育 体 系
,
但是
,
包
括 教 育 结 构 在 内 的重 大 问 题 并未 得 到实 质性 改 观 其原 因 主 要 是
现代教育技术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再过两三年,人类就要进人21世纪。
现在,全世界都在议论着学校教育的课程改革问题。
2019年6月,日本学术会议向日本政府提出《展望21世纪的新教育课程编制提案》,提出了日本面向21世纪进行新教育课程的改革思路。
在我国,国家教委从1994年开始着手《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参与的学校有324所,教师上万人。
课程改革-这场世纪末骤起的改革浪潮映射出人们急于调整学校教育最具体最关键的核心内容,以便以新的教育体系去迎接新世纪的曙光,这是因为当前所有的人都感受到世界正处于历史性的大变动之中,教育面临着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变化:人类知识体系的变化,教育环境的变化,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的变化。
一、人类新知识体系对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的挑战让我们回顾一下正在过去的20世纪:这是人类历史上翻天覆地的100年,血与火、战争与和平、民族解放与独立自由、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科学技术革命……构成了本世纪人类对自然、社会认识极为丰富的内容。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截止1980年,当代人类知识体系中,人类有史以来一百多万年积累的知识占10%,而近30年积累的占90%。
90年代后,人类知识积累的速率加快更加明显。
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的预测也反映了人类新知识体的发展,从而导致计算机性能增强的同时价格下降,迅速普及而呈加速度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
近三十年来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史验证了摩尔定律。
在六、七十年代,科学家们为了处理科学研究中的数据,需要整整一个房间大小的计算机,而现代一台486计算机就能代替过去几间房子的计算机。
今天一台手提式笔记本电脑,比60年代的计算机运算速度提高了25000倍。
美国科学家在2019年估计,再过25年,一台计算机可以达到现在美国加州整个硅谷的所有计算机效能的总和。
很难想象,以这样的生产工具为基础的人类社会将会变成什么面貌?!人类知识高速度发展对课程和教材的内容设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主要有:●如何处理学校教育的时间有限性与高速度无限增长的人类知识之间的矛盾;●学校教学内容相对稳定与高速度发展的人类知识之间的矛盾;●课程和教材的更新周期的对策研究;●核心课程的确定,核心课程在学习人类新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况及特征
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况及特征分析摘要:日本政府为建立面向21世纪的教育新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新《学习指导要领》,中小学教育内容及课程改革等都是其重要内容。
日本《学习指导要领》重视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及生存能力。
日本中小学课程主要特征;课程目标兼顾总括性和具体性;课程结构合理化;课程设置灵活,富于弹性,趋于科学;重视道德教育;重视体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内容提要: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目标,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日本;基础教育;背景;特征分析;评价;教科书改革一、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1新自由主义教育改革与课程改革80 年代起,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人均国民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日本完成了所谓赶超型近代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临时教育审议会的报告提出了尊重个性,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原则。
但在标准化、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势力强大的日本,临教审的这一思路没有获得理想的进展,日本学校教育的管理主义依然如故。
而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对学校教育自由化的要求有增无减。
日本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技术竞争中,尤其是软件领域,未能占据优势,90 年代日本经济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大大下降。
2000 年3 月日本召开了教育改革国民会议,研讨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方向。
日本需要拥有“以丰富的想象力、预见力为基础的、创造新思想、新想法的能力的人”“如何培养创造力是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
二、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课程设置与内容的变动1.课程领域的划分与年总课时数的安排:日本中小学的课程原分为“各学科”、“道德”、“特别活动”等三个领域,高中为“各学科”、“特别活动”两个领域。
新的课程方案增加了“综合学习”领域,并使这一领域成为与原有的三个领域并行的一个领域。
学校周五日制的实行必将使课时减少。
总课时约削减70 课时,教学内容削减了30 %。
为了能够平稳、顺利地过渡到完全的学校周五日制,课程审议会的报告要求各学校进一步精选学校活动,适当实行短课时教学。
中日面向21世纪的教育动向与中学地理教育问题
全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身教育
今后的教育应当能够在 每一个人需要的任何时刻, 每一个人需要的任何时刻, 以最好的方式 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几点建议
1.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的教材; 2.有助于学生理解自身的教材; 3.有助于未成年人理解他们对未来投资 的教材; 4.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变革性质方向及 他们在变革过程中角色定位的教材; 5.有助于学生把课堂学习转化为 未来责任的教材。
• 1.接近并使用信息 2.培养清晰的思维 • 究竟要设置什么? • 3.有效的沟通 • 4.了解人的生活环境 • 5.了解人与社会 • 6.个人能力
多媒体教学技术
• 1.课程多样化 • 2.课程综合化 • 3.课程软件化 • 4.课程积木化 • 5.课程模块化
大学公司
——大学与企业联姻
• (1)企业公司与学校签订供需契约, 企业公司与学校签订供需契约, 并保障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 (2)企业收办学校, 企业收办学校, 让学校直接为公司输送合格工人
计划的主要目标
到2000年, 全国基本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基本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基本 预期到2010年 , 在全面实现“两基”目标的基础上,城市 和经济发达地区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 教育,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 高 等教育入学率接近15%
中学地理建设中的问题
• 一、教材改革势在必行 • 二、教学与教育方法的新思路 • 三、考试改革方案完善 • 四、教师队伍需要稳定和建设
3.“生存能力”的培养
• 第一,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 的联系,充实家庭教育和社区 的教育功能 • 第二,增加孩子们的生活体验 和自然体验等机会 • 第三,开展重视培养“生存能 力”的学校教育
中国的面向21世纪教育
日本中小学科学课程改革
日本中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便开始在中小学校中实施科技教育。
自那以后,日本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6~1960年),此阶段以在初、高中零星开设职业取向的技术教育为主要特征。
第二阶段(1960~1970年),在这一阶段,由于受到当时前苏联卫星发射成功的刺激,日本各界重新审视了科学技术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重新认识和调整了在基础教育学段与科技相关的各门课程安排。
日本是科技教育发轫较早且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在中小学校实施科技教育是日本科技教育的一大亮点.对日本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发展沿革、实施现况及其科技教育“课标”进行探析,将为我国基础教育学段科技教育的实施、改革以及进一步的深化提供有益借鉴.日本的现行中小学课程日本的中小学课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学术科目、道德教育和特别活动。
高中的课程仅包括两个方面:学术科目和特别活动。
日本的中小学开设的课程以及每门课程每年的课时标准,都是由文部省颁布的“学校教育法施行规则”规定的,对这些课程的具体说明则载于文部省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之中。
现行的中小学课程分别是于1980年4月、1981年4月和1982年4月开始执行的。
1958年提出了“充实基础学力,提高科学技术教育”的课程改革方案。
其主要措施是:(1)加强基础学科。
增加国语、数学和理化等学科的教学时数。
(2)增设新的学科。
(3)提高教材标准,难度下放。
(4)实行选修制。
从初中开始,设置大量的选修学科。
(5)重视道德教育。
在小学、初中和高中特别设立道德课。
此外还强调通过学校的全部活动进行道德教育。
日本的这次课程改革和美国一样也失败了,其原因是中小课程教学大纲的水平大幅度提高,脱离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导致大量差生出现,教学质量反而下降。
日本义务教育理科课程改革
日本义务教育理科课程的改革教材编者-王晶1996年开始,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对教育课程标准进行了重新审议,并于1998年7月提出了改善中小学等学校教育课程标准的总结报告,明确了21世纪学校教育应有的方向。
这次改革,把在开展宽松的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作为基本观点,提出了四个具体目标:1. 培养人性、社会性,以及作为日本人而生存于国际社会的意识;2. 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3. 在宽松的教育活动中,力求使学生掌握基础和基本知识,充实发展个性的教育;4. 开展有创意、有特色的教育活动,创办有特色的学校。
基于此目标,课程的设置、教育内容等都有了新的变化。
下面仅谈谈在此次改革中,中小学理科课程的改革情况。
一、理科改革的基本方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第一次报告中指出,今后的理科教育应从以前以传授知识为基本的教育,转变为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为基本的教育,并且,应重视解决问题学习和体验学习。
基于此,教育审议会最终确定了如下理科改革的基本方针: ①亲近自然;②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和实验;③培养科学的调查研究能力和态度;④培养科学的见解和思考方法。
与以前相比,此次理科改革基本方针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了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和实验,也就是说,在理科教育中,不只是让学生简单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而是让学生在进行观察和实验之前就有设想,了解观察和实验的目的、方法,并预测结果,使学生能主动学习。
新的改革基本方针的提出,意在使基础教育中的理科学习从记忆学习转到探究学习上来。
二、改革后的理科课程结构和内容依据新的改革基本方针,文部省对学习指导要领进行了修订,于1998年12月公布了新的小学和初中学习指导要领(以下称“新学习指导要领”),并决定从2002年开始实施。
小学和初中理科的新学习指导要领保持了现行理科学习指导要领的结构,即包括目标、内容和指导计划的制订三部分。
在此,仅谈一谈小学和初中理科新学习指导要领对目标和内容的修订情况。
对日本新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改革的认识
・国外学科教育・对日本新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改革的认识程小健,冯 霞(安徽师范大学物理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课程[摘要] 着重探讨日本新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要充分考虑社会、学生、学科的发展需要。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308(2002)02-0043-04 [中图分类号]G623.5;G629.1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日本新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改革旨在面向21世纪,探索学校课程设置和学科教育改革的新途径,保持学校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同步发展。
本文着重研究日本在此方面的基本思路和特点。
一、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背景1996年8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展望21世纪我国的教育方式》的咨询报告中指出,面对今后日益信息化、国际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不断变化的社会,教育要注重对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报告认为,不管社会怎样变化,要能自己提出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动作出判断和采取行动,具有较好的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这便是重视培养学生应当具备的“生存能力”。
面向21世纪,必须使教育由注重灌输知识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转变。
1998年11月,日本文部省颁布了新的《学习指导要领》(以下简称《要领》),从而拉开了日本面向21世纪改革中小学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序幕,同时也标志着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和教育课程审议会有关教育改革思想和计划的实施。
二、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指导思想针对目前日本中小学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认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的基本任务主要是:让学生具备作为个人和国家社会的一员,在社会生活中必需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基础,培养丰富的人性,通过对自然、社会、人、文化等各种对象的了解,培养学生发现自己长处和个性的素质,养成自主意识。
所以,学校课程要特别重视筛选基础的和基本的教学内容,减少课时,加强课程的弹性,改进教学方法和指导方法。
日本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
二、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 1.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社会中,面临着日本出生率降
低和进入老年社会的实际状况,必须加强道德教育,提高 青少年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伦理观, 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 2.适应国际合作和使日本人能自立于国际社会的需要,加 强国际理解教育,在提高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基础 上,提高对不同民族、国家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与理解。 • 3.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进展,展开多样的信息和计算机教育, 以帮助学生学会选择信息、运用信息,加深对信息化社会 的理解。 • 4.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能源问题,进一步提高他们对于环境问题理解和保护环境 的意识、能力。
• 5.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基本能力和基础内容的学习,要从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基础的原则出发,严格精选教 学内容,转变以知识的量来衡量学生学力的学力观 • 6.改善学习指导和评价方法;必须改变从前偏重知识灌输 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 能力的培养;改进从知识的量上评价学生学业的评价方法, 重视对学习过程、学生的优点、可能性和进步状况的评价;
• 7。根据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改善课程管理, 发挥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给予地方和学校更大的编制和 实施课程的自主权。
三、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的内容 • 1.削减课时,调整课时比例。 • 2.重视基本的基础知识教育和基本能力 培养。
• 3. 在中小学还新设了“综合学习时间”
四、日本中小学课程主要特征分析 • (一)课程目标兼顾总括性和具体性 • (二)课程结构合理化 • (三)课程设置灵活,赋予弹性,趋 于科学 • (四)重视道德教育 • (五)注重体验,注重实践培养的能 力。
课程改革目标
• 1.培养具有丰富人性和社会性,能够自立于国际 社会的日本人意识。 • 2.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 3.通过开展宽松的教育活动,切实的打好基础, 发展个性教育。 • 4.使各个学校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特色教 育,创办特色学校。
美、日、俄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的特征分析及思考
: 基础学力教育的 日、俄则开始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f 各国都在努力消除过去由于课程目标上的片面性所 I 带来的弊端。然而, 三个国家都没有从一个极端走向 ! 另一个极端, 而是把提高基础学力同个性化教育恰当 I 地结合起来, 努力消解二者的对立 , 使二者走向融合。 I 2 . 课程管理改革: 注重集权与注重分权的对立与
缺乏统一管理而造成的课程设置上的混乱状况 , 也显 : 顿政府则在此基础上新增加 了公民和教育 、经济、 艺
示了美国政府试图突破教育行政地方分权的历史传 l 3门学科作为核心课程 , 术 从而使统一必修课程增加 统, 加强国家对教育宏观调控的职能。 1 到了 8门。统一必修课程 的设置 , 使得美国学校 的课
优异成绩的学生 。 f 的混乱 ,也 导致 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持续下降。8 、0 0 9
7 . 3
与美国相 反 , 原来注重基础学力教 育的 日本和俄 1 年代美 国中央政 府采取 了各种措施 开始对各地方 的
.
许庆亚 章结明 : 日、 美、 俄面向 2 世纪课程改革的特征分析及思考 1
竞争 日趋激烈 , 了能在即将到来的新 世纪占据 优势 : 为 因。然而对基础学力教育的重视却逐渐演变成了“ 学
地位 , 各国再次把 目光聚焦在了教育上, 试图通过一 I 历主义” , 教育 “ 考试中心主义” 教育, 由此导致了考试 系列的课程改革来改善本国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 l 竞争激烈化, 学生个性被严重压抑, 创造力缺失, 以及
重要 目 标。19 年乔治 ・ 91 布什政府发布了题为《 国家 教育目标》 的报告 , 其中明确要求“ 学生在 481年 、、2 级毕业时, 业已证明有能力在英语、 数学、 科学、 历史 和地理学科内容方面应付挑战”“ , 美国学生在 自 然科 学、 数学方面的成绩要居世界首位”。为了实现以上 【 ” 的目标,布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作为保
日本教育改革的若干措施
日本教育改革的若干措施一、基础教育改革的若干措施(一)正在实施21世纪教育新生行动计划1.改善课堂教学,确保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2.通过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心灵健全的日本人;3.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4. 建设能够被社会和家庭信赖的学校;5. 培养专家型教师;6. 创建世界一流学校;7. 确立适应新世纪的教育理念。
(二)积极推进课程改革1998年再次修订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习指导要领。
★具体改革内容主要:1)精选教学内容2)充实道德教育3)积极应对国际化4)积极应对信息化5)新设综合学习课6)扩大选修课比例7)削减课时8)鼓励学校开展有创意的特色教学(三)高度重视道德教育日本基础教育阶段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能够创造有个性的文化,致力于民主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主动为建设和平的国际社会作贡献、有开创精神的积极主动的日本人。
〃日本中小学实施道德教育最显著的特点是注重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具体事例和亲身实践体验来培养学生对集体和社会责任感的认识。
例:怎样培养学生关注社会老龄化问题(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小学开设有家政课(必修)教授烹调和缝纫另外还设有生活和图工课。
〃在初中设技术家政课教授计算机等实用技能。
〃增设综合学习必修课是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例:一节小学五年级的综合学习课(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小学阶段,不独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而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操作技能。
〃从初中教育开始,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信息技术教育,同时稳步推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在高中阶段,开设“信息”必修课。
文部省规定小学两人一台计算机,中学一人一台计算机(以笔记本电脑为主),所有公立中小学校能上因特网的硬件配臵目标已经实现。
二、高等教育改革(一)方针:“比起量的扩大更要致力于质的提高,重点是强化教育功能,推动世界水平的教学科研,积极适应向终身教育体系的转变”。
国外面向21世纪初等教育课程改革趋势
国外面向21世纪初等教育课程改革趋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国外面向21世纪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吉林省教育学院齐放资料:http:///read/159048[关键词]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现代化;多样化;整合化[摘要]本文试图以国外面向21世纪的初等教育课程改革为基本视点,从课程实践的角度,就其基本趋势和其规律性特点进行分析和描述。
准确地掌握各国课程改革的现状,对于促进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等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世界性的初等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以和课程结构等几个方面日益出现出以下几个主要趋势。
1.努力发展综合课程发展综合课程是当今各国初等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综合课程发生的背景上看,综合课程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必定结果。
首先,当代科学的发展已经逾越了学科的界限,科学的高度分化和综合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早期的学科门类简单的局面已不复存在。
科学的发展正在向着协同化、综合化方向迈进。
其次,由于人们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使得这些问题的解决要求人们必需寻求各门学术领域的知识以和各门学科的一起协作。
例如对环境问题的解决就需要在生态学和地球化学为主要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知识和技术进行综合研究。
第三,客观世界自身就是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课程的设置和内容应当反映客观世界的这一特点。
第四,从儿童的自身情况看,儿童的身心发展尚处于未分化阶段,他们的生活实际也同样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从综合课程的作用上看,至少可以形成如下几点共识。
第一,从认识论角度看,综合课程有助于使同学形成完整的世界图景。
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综合课程可以防止同学把各门学科的知识割裂开来,保证同学形成完整的世界图景。
英国学者英格拉姆也认为,综合化的教学更具有适应性,比分科教学更易于接受知识的变化。
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及特点分析摘要:日本政府为成立面向21世纪的教育新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新《学习指导要领》,中小学教育内容及课程改革等都是其重要内容。
日本《学习指导要领》重视培育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培育学生个性进展及生存能力。
日本中小学课程要紧特点;课程目标兼顾总括性和具体性;课程结构合理化;课程设置灵活,富于弹性,趋于科学;重视道德教育;重视体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育。
关键词: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现状;特点分析一、面向21世纪的日本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历程及现状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就开始假想第三次教育大改革。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从1971年起同意文部省的委托,提出了一系列咨询报告,以供文部省等决策机构参考。
1983年11月,中央教育审议会教育内容等分委员会的《审议通过报告》,充分关注了初等、中等教育的现状,并从长期展望的角度把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明确为面向21世纪。
强调“自我教育能力”的培育,重视基础、大体教育,尊重个人特点,尊重本国及各国文化和传统,强调国际明白得。
1985年6月至1987午8月期间,直接为内阁总理大臣负责的临时教育审议会前后出台了《关于教育改革》的4次咨询报告。
该咨询报告是为响应内阁总理大臣题为“为使教育适应我国社会转变和文化进展而进行的各项改革的大体方针”的指示而提出的。
这次报告仍强调个性化的原那么,打破封锁性、划一性,要求改革教科书制度,以便以个性化、多样化的教科书知足学生个性进展的需要。
同时,要增加教育选择机遇,成立富有弹性的、分权的教育行政和制度,放宽有关的规章制度,给学生以进展制造力的空间,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社会,强调国际交流与明白得,强调信息科学技术的运用。
该报告昭示出,这次改革的目的在于使学校教育充满现代气息,富有人性,以便日本迈人新的国际化时期。
为了应答内阁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决定,日本课程审议会于同年12月出台了《关于改善幼儿园、小学、初中及高中教育课程标准问题》的咨询报告。
21世纪初的日本数学教育改革
21世纪初的日本数学教育改革21世纪初的日本数学教育改革一、2003年的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1.人才价值观的转变与新大纲的出台现在的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和技术强国,已经不再象过去那样有现成的样板可以模仿了,它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使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的日本探索出一条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学技术诸方面保持世界强国地位的新路子。
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日本力图进行新的教育改革,确保其世界强国的地位。
因此,日本传统的人才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转变,它迫切需要一大批富于人性和构想力、具有创造性和独创性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国际化(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领导组织能力的新型高素质的人才。
在90年代末,日本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方案。
在1997年11月进行的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中间报告》中提出了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方针:①要培养富于人性与社会性、在国际社会中生存的日本人的自觉性;②要培养自己学习、自己思考的能力;③在宽余的教育活动中,使学生掌握牢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便充实个性教育;④各学校要开展能激发创造方法的教育。
按照这个指导方针对中小学教学大纲进行了调整,于1999年3月颁布了从2003年开始实行的新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中充分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新型人才价值观。
就数学教学大纲说,新大纲降低了课程内容的难度,减少了授课时间,小学减少142学时,初中减少70学时,高中的授课时数也有所减少,增加了数学实践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等内容。
2.新的数学教学目标新教学大纲中,对现行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调整后重新确定了中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学目标:“通过有关数量和图形的算数↑的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有条理的思考的能力,同时,注意活动的乐趣和数学处理的好处,进而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用于日常生活的态度。
”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加深理解关于数量、图形等的基础概念、原理和规律,获得数学表达和处理的方法,提高对事物的数理考察能力,同时,了解数学活动的乐趣、数学的认识方法和思考方法的好处,并培养灵活运用数学的态度。
日本课程改革的方法和理念
日本的课程改革、背景、理念方法日本课程改革的内容:(一)设定“综合学习时间”这是此次课程调整的一个突出特点。
在1989年设立小学综合课《生活课》(一、二年级开设,2课时/周)的基础上,新的课程计划规定,从小学三年级起增加“综合学习时间”。
文部省在指导要领的总则中指出,所谓“综合学习时间”不同于某个学科领域,它与各科教学、道德和特别活动相并列,是学校教育课程的一个开有机组成部分。
设定综合学习时间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日本社会国际化、信息化等新的变化,同时也是为了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大自然、有机会体验和参与社会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生活能力和关心社会的态度。
(二)削减课时,调整课时比例日本在新的课程方案中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时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削减。
(三)精选课程内容适应周五日制学习和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为此,课程改革就不仅仅需要削减课时,更重要的是要精简和调整教学内容,使课程富有弹性。
为此,他们提出的精选教学内容的原则是:对那些在各学科中多数孩子理解上感到困难的内容,仅仅是结论性的知识和死记硬背的内容,各级学校、各年级、各学科之间重复的内容,在校外活动或今后生活中可以掌握的内容,采取删除、转向高年级或减轻分量的办法。
新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显示,将于2002年开始实施的新课程计划中,各个学科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都有较大幅度的变化。
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1.精简、删除了部分内容。
例如,小学语文课中删除了各年级的抄写、听写文章,五、六年级的改写文章等内容;社会科中删除了三、四年级“地区人们生活的变化”“地区人们的各种活动”等内容;算术学科中,删除了不等式(二年级)、多位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三一五年级);带分数的计算(四一六年级)、四边形的相互关系(四年级)、梯形和多边形的面积(五年级)、丈量法的构成、度数分布、比值等(六年级)。
初中社会科中,删除了“文艺复兴”“和欧洲世界、伊斯兰世界的接触”等内容;数学中删除了平行、旋转移动和对称移动(初一),近似值、二进位法(初二),平方根表(初三);理科中删除了不同溶质水溶液的差别(初一),信息手段的发展(初三),气候图的制作(初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小学教育内容和课程改革
司荫贞《比较教育研究》199902 【内容提要】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日本政府为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新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中小学教育内容及课程改革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介绍了日本政府以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及生存能力,让学生轻松愉快学会学习为目标的中小学教育及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关键词】日本中小学教育/终生学习/教育内容/课程改革
为迎接新世纪,日本正在构建富有活力的教育体制,即终生学习体制,以创建有创造力和高度文明的社会,造就具有积极的生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国民。
因而,日本文部省调动社会各界从多角度、广泛的视野和长远的展望对教育进行了研讨,召开了系列教育审议会。
中央教育审议会、终生学习审议会、大学审议会、学术审议会、课程审议会等相继做了咨询报告。
文部省和其他各省厅协力合作,参与了《社会经济结构改革计划》、《全国综合开发计划》、《科学技术基本计划》等政府计划的制定。
为了推进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改革,1995年4月,召开了第15 期中央教育审议会,进行了《展望21世纪日本教育》的咨询,就今后教育的应有状况及学校、家庭、社区的作用与协力合作,教育如何适应每个人的能力与性向,学校间的衔接,教育对国际化、信息化、科学技术等社会变化的适应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1996年7月,又对上述一些问题做了进一步审议,并提出了总结报告。
早在1990年,第14期中央教育审议会就曾对"终生学习基础的完备"问题提出了咨询报告,就振兴终生学习的基本思想,如何推进终生学习体制等提出了建议。
1992年该审议会曾提出"关于适应新时代的教育体制诸方面的改革"的咨询报告,就高中发展学生个性、评价标准、入学考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终生学习审议会,在1992年就"适应今后社会动向振兴终生学习的方针政策",1996年4月,就"充实社区终生学习机会的措施"先后进行了咨询,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大学审议会也对大学改革的有关课题,诸如研究生院制度的灵活化、大学教育与学位制度的改善、高等教育计划的完善、招生制度改革等进行了审议。
教育课程审议会于1997年11月17日发表了有关课程调研的中间报告,对日本中小学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上述各咨询报告为日本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本思路。
综观咨询报告,日本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旨在让学生掌握超越时代的不变的价值观,使之具有丰富的人性、充满生机的健康体魄,具有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学习、独立思考、自主判断与行动、妥善处理问题、克己自律、善与他人协调,以及迅速准确地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从教育整体来看,其目标是构建终生学习体制,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的教育环境;强调中小学立足于新的学力观,以培养"生存能力"为基础,从灌输知识的教育转向培养学生会学习和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教育。
课程改革则是实现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目标的重要前提。
故九十年代以来,日本学校在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在轻松愉快中发展个性培养生存能力和使学生学会学习与思考的原则下,进行了课程改革。
课程的首项改革就是压缩课时,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
所谓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即学生在今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
因为学校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场所,家庭生活、社会参与都是学习资源,故课程改革主张学校教授最基础的内容,大大减少课时。
如,小学各年级每年减少70个课时,相当于每周减少2课时。
初中各年级每周也减少2课时。
全日制高中每周标准授课时数,从现行32 课时变为30课时。
高中还减少了毕业所要求的总学分数,即从80学分变为76至74学分。
初中、小学各门课程的课时数变化如下表:
表1小学课程结构与教学时数[现行]
[改订案]
表2初中课程结构与教学时数[现行]
[改订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