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龙汤证幻灯片ppt课件
最新小---青--龙--汤(2)ppt课件
• 《示儿》这首诗写出了诗人 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 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 1.比一比,再组词。
• 祭( ) 乃( ) 涕( )
• 察( ) 奶( ) 递( )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1)《示儿》的作者是__朝的__。 “示儿”的意思是__;这首诗中作者因 __而“悲”,表达了作者__。
类方鉴别
▪ 小青龙汤证与射干麻黄汤证相似,但射干 麻黄汤以喘鸣为突出。
▪ 小青龙汤与麻黄汤证相似,但麻杏石甘汤 证以喘鸣。呼吸困难、咳嗽少痰、口渴, 作为辨证要点。
类方鉴别
▪ 小青龙汤证与苓干味辛夏仁汤相似,但苓 干味辛夏仁汤以里寒、体质虚弱为显著。
▪ 小青龙汤与神秘汤相似,但以胸胁苦满为 突出者,宜投神秘汤(外台方:麻黄、杏 仁、甘草、厚朴、陈皮、柴胡、苏叶)
•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 地区。
• 家祭:祭祀祖宗。
• 无忘:不要忘记。无,通“勿”, 不要。
•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乃,你的,你们的。翁,父亲。
• “王师北定中原日”
• 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 中原的时候。
• “家祭无忘告乃翁”
• 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 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人称为是_ _朝诗人__的“生平第一快诗”。诗中 具体表现“喜欲狂”的诗句有__,抒发 了作者___的心情。
谢谢指导
病例举要
▪ 风寒型哮喘 ▪ 少阳型哮喘 ▪ 迁延性急性支气管炎
现代研究进展
▪ 小青龙汤的主要化学成分 ▪ 镇咳平喘作用 ▪ 改善肺功能 ▪ 抗流感病毒 ▪ 抗促癌作用 ▪ 抗过敏作用
• 示儿
伤寒论——大青龙汤
伤寒论——大青龙汤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
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润[1],此为逆也。
(伤寒论:38)大青龙汤方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2](擘)石膏如鸡子大(碎)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取微似汗。
汗出多者,温粉[3]粉之。
一服汗者,停后服。
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注释:[1] 筋惕肉润:指筋肉跳动。
惕(ti,音替) ;润(shun,音舜) ,跳动。
[2]大枣十枚:《金匮要略》为大枣十二枚。
另外,方后语稍有差异。
[3]温粉:即古时用来扑身止汗的粉剂,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载温粉方为:煅牡蛎、生黄芪各三钱,粳米粉一两,共研细末,和匀,以疏绢包裹,扑于肌肤,汗出自止。
【功效配伍】大青龙汤发散风寒,清解郁热。
本方由麻黄汤倍用麻黄,减杏仁量,加石膏、生姜、大枣组成。
方中重用麻黄六两配桂枝、生姜辛温峻汗,以开腠理而散风寒及郁热;杏仁宣肺利气;石膏辛寒清内热而除烦躁,与麻黄为伍,可透发郁热,并能发越水饮;炙甘草、大枣调理中焦,以资汗源,并兼制石膏寒凉伤中。
七味相合,共奏解表清里之功。
本方麻黄、桂枝、生姜合用,发汗峻猛之力,独冠群方,但因内热已生,故须配以石膏,寒温互用,升降合度,使外寒得散,内热得清,犹如“龙升雨降”,故喻以大青龙命方。
如喻嘉言《尚论篇》云:“解肌兼发汗,而取义于青龙者,龙升而云兴,云兴而雨降,郁热顿除,烦躁乃解,匪龙之为灵,何以得此乎?”本方配伍之精髓,凸显于麻黄与石膏两味药,即将辛温发散与清热降逆药合用,以治表寒内热。
上七味药,先煮麻黄去上沫,纳入诸药煎煮,温服,取微汗,停后服。
如果服药后汗出不止者,则用温粉外敷,以敛汗固表。
本方服药仍以微汗邪解为佳,不可令大汗出;且得汗即止,不可过剂,否则将汗多亡阳,遂见体虚、恶风、烦躁、不得眠等症。
「中医古典医方说」大青龙汤
「中医古典医方说」大青龙汤大青龙汤出自《伤寒论》第38条,言“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符合“发热恶寒,身体疼痛,不汗出而烦躁”即可用之。
寒邪束于肌表,失于宣泄,故发热恶寒,身体疼痛不汗出;热邪久郁于里则内热壅盛,烦躁不安,当用大青龙汤发之。
仲景又云“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
“脉微弱”,为阳气虚弱之象,若见此脉象贸然用大青龙汤,必使阳气过度发散;汗出恶风已是表虚之象,再发其汗,更虚其表。
这两种情况皆会导致大汗亡阳引发逆证。
此两条可作为大青龙汤的禁忌之证,后世长须识此,勿令误也。
{潘萍,赵英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省中医院}***大青龙汤是《伤寒论》中的一首方剂, 成无己曰:“风并于卫者, 为荣弱卫强;寒并于荣者, 为荣强卫弱。
今风寒两伤, 故为荣卫俱实, 所宜大青龙汤主之也。
”喻嘉言指出:“解肌兼发汗, 义取青龙者, 龙兴而云升雨降, 郁热顿除, 烦躁乃解, 青龙汤为太阳无汗而设, 与麻黄证何异, 因兼烦躁一证, 烦为风, 躁为寒, 非此法不解也”。
又曰:“石膏一物, 入甘温队中则为青龙, 从清凉同气则为白虎”。
大青龙汤这种外有寒, 内有热, 在同一证候中出现寒热两者截然不同的表现称之为寒热分离现象{赵有德,王飞。
山西省应县人民医院山西省大同市矿区新胜安居街社区卫生服务站}***大青龙汤为麻黄汤重用麻黄加石膏、生姜及大枣而成,为临床发汗重剂。
全方以麻黄为君药,起到发汗、解卫气之郁之功;臣药桂枝温经散寒、透达营卫,助麻黄发汗解表之功,除身痛;配伍佐药杏仁目,使肺气得降、风寒得散,与麻黄一宣一散,共奏解郁平喘之功;炙甘草调和麻、杏宣降之功,又可缓和麻、桂峻烈之性,使汗出而不损伤正气,具有使药和佐药的双重作用;配伍辛、甘、微寒的石膏,使里热的以透达肌表,与麻黄同用,又可防止石膏的寒凉伤中之弊;姜枣通用,使寒热得以调和。
大青龙汤证幻灯片
(2)辛温之品合辛凉之品于一方是变 解表剂为表里双解剂。 解表剂为表里双解剂。后世医家师其法 化裁加减的著名方剂有: 化裁加减的著名方剂有:刘河间的防风 通圣散治疗风热壅盛,三焦俱实; 通圣散治疗风热壅盛,三焦俱实;清·吴 鞠通之银翘散,用豆豉、薄荷、 鞠通之银翘散,用豆豉、薄荷、荆芥代 麻黄,牛子、桔梗代北杏,苇茎、银花、 麻黄,牛子、桔梗代北杏,苇茎、银花、 连翘、竹叶代石膏,并去桂枝、生姜、 连翘、竹叶代石膏,并去桂枝、生姜、 大枣,治疗风温邪气在气分之初期。 大枣,治疗风温邪气在气分之初期。
兼里热——卫阳郁闭甚;
无里热——卫阳郁闭轻。
(四)应
用
1、必须明确大青龙汤是伤寒兼里热 证主方,即为风寒束表,热聚胸中这 一病机的主方。此外,亦是溢饮证的 主方。由是可称对大青龙汤的适应证 的全面认识,并客观反映仲景立大青 龙汤的原貌。
2、治流感、感冒、肺炎 、治流感、感冒、 时掌握两个原则。 时掌握两个原则。 (1)表里俱实,表寒里热; )表里俱实,表寒里热; (2)恶寒发热,无汗烦躁。 )恶寒发热,无汗烦躁。
证型:风寒外束,热聚胸中。 证型:风寒外束,热聚胸中。 治则: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治则: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方药:大青龙汤加减。 方药:大青龙汤加减。 麻黄、杏仁、甘草、桂枝、生姜各 麻黄、杏仁、甘草、桂枝、生姜各10 石膏30克 桔梗15克 大枣7枚 克,石膏 克,桔梗 克,大枣 枚。
小
结
何谓溢饮? 何谓溢饮?
(三)鉴
别
38、39条——风寒束表, 热聚胸中,以身不疼但重, 乍有轻时为特征。
1、身重烦躁
少阴病——阳虚阴盛,身 重无休止。 上述鉴别仍有困难时,察其双足胫热否。
38、39条必伴恶寒无汗; 2、发热烦躁 阳明病必伴不恶寒反恶 热,大汗出。
信任中医治疗重感冒高热、不出汗、畏寒、身上疼,不能不认识大青龙汤!
信任中医治疗重感冒高热、不出汗、畏寒、身上疼,不能不认识大青龙汤!针灸网红许老师每天都在小视频上推荐这个汤,今天细读伤寒杂病论,终于轮到大青龙汤上场了。
一、太阳+阳明(里虚)大青龙汤《伤寒论》【症状】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
【药证】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生姜、大枣、生石膏(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
【解析】两阳合病,表闭而不开。
内热欲外达而出,正邪交攻于表之象,故以麻黄汤开其表,石膏清其热,邪随汗泄而愈矣,此乃临床常用之剂,然后世医家受“汗出亡阳”之说影响,弃之不用,惜哉!这个方子就是麻黄汤和越婢汤的合方。
皮肤肌表不开,是因为寒主收缩,所以闭而不开。
用石膏就是因为有里热,阳明病。
那么,表闭不开,人的正气又盛,两者就“打架”了。
内热欲外达而出,正邪交攻于表,外寒越闭,里热越攻。
这个热是从里面来的,是里热。
此热绝对不是表里相传,而是一发作就是既有表又有里。
表是闭而不开,里是热而又实。
里有热实,就想排除。
而人体解病的方法,要么从汗而解,要么从大小便而解,要么从痰而解,要么就自己消化。
其中,麻黄汤证是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是在表的“表实”(闭的实)。
石膏证是因为里面是热盛,里热想出来。
一个把门关闭着,一个想出来,那么它们就势均力敌,打架得厉害。
人就发热,恶寒,疼痛,烦躁,为什么?汗憋的。
这就是阴阳交所指“精气和谷气”打仗,它俩打得越厉害人也就越难受。
大青龙汤是浮紧脉。
治疗方法,一以麻黄开其表,二以石膏清其热。
麻黄本身开表,表解了汗随之而泄。
但是里热还没去呢,所以用石膏如鸡子,石膏如鸡子至少得50克了,我用大青龙汤,石膏最少得40克。
大青龙汤是临床常用之方。
要治疗高热,尤其是现在的高烧发热,有很多恰恰就是大青龙汤证。
一个经方之“证”是活的,不是死的,即如大青龙汤证。
大青龙汤之“常规”功效乃发汗疏表,清热除烦。
然从药物组成,并对比越婢汤、麻杏石甘汤等方,且参考《金匮》“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来看,大青龙汤的功效撮其要而言,就是“发越”两字。
【大青龙汤:方证要点、疾病谱、合方运用、类方鉴别】
【大青龙汤:方证要点、疾病谱、合方运用、类方鉴别】1知识储备[原文]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38)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39)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组成与用法】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取微似汗。
汗出多者,温粉扑之。
一服汗者,停后服。
若复服,汗出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2方证大青龙汤是麻黄汤倍麻黄加石膏、生姜,大枣而成,为发汗峻剂。
其重用麻黄,配合桂枝、生姜辛温发汗,以散风寒之邪,用石膏辛寒以清里热,而麻黄与石膏配伍,可使在里之郁热向外透达。
因此,本方证的辨证要点,应是恶寒发热、身痛、无汗出而烦躁、舌苔白薄、脉浮紧,即太阳伤寒(表实证)兼内热烦躁证。
此外,突然四肢肿势迅速的阳水证,宜峻发其汗,也属大青龙汤证的辨证要点,《金匱要略》日:“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就寓此意。
3疾病谱1.内科病:用于普通感冒、流感、以及传染病的初期时,以具有恶寒发热、头痛、腰痛、关节痛、无汗而烦躁、脉浮紧,作为投药指征,但没有烦躁者也可投入。
用于支气管炎和喘息型支气管炎时,以具有恶寒发热、无汗、咳嗽、喘鸣、脉浮,作为投药指征。
用于外感诱动宿喘发作,以具有太阳表实证,又有喘鸣、烦躁,作为投药指征。
用于肺炎伴有流感时,以太阳伤寒证,伴有咳嗽、胸痛,作为投药指征。
用于大叶型肺炎的早期,以太阳伤寒证,伴有烦热、咳嗽、胸痛,作为投药指征。
用于心源性腹水、肝源性腹水、肾源性腹水,以腹形凹陷、呈蛙状腹、舌质淡、有太阳表实证,作为投药指征;但若腹形膨隆、舌质苍老者,切不可投入。
伤寒论演义:07大青龙汤
伤寒论演义:07大青龙汤大家晚上好,我们接着来讲咱们的伤寒经方故事。
仲景先生上次意外地收了这么一个小徒弟——小虎子这么一个学徒。
这个孩子天生也是比较聪明伶俐,也是学医的料,悟性比较好,不光一点就透,而且也是勤恳善学,手脚麻利,深得仲景先生的欢喜。
所以仲景先生对小虎子也是心中喜欢,刻意栽培,就有意多给他讲一些伤寒呀,中医的基本原理。
这一天呢,在诊病之余,仲景先生就对小虎子说,孩子你过来,今天呢给你讲一点东西。
你既然跟着我学中医,那就要明白医理。
医理不明,看病生死易如反掌,这人命不是儿戏,你得好好学。
中医是性命之学。
首先要明白这个命由何来?人有五脏六腑,五脏皆有神气蕴藏其中,这就是中医讲的五脏藏神。
人之所以活着,就是因为有这么一股活生生的神气在。
这个神气主要就蕴藏在人体的五脏之内。
这就是《内经》讲的五脏藏神的理论。
其中心主神明,五脏里面这个心主神,心藏神,他是最重要的。
所以这个五脏啊,他是藏精气而不泻,专门收藏,蕴藏,养藏人体赖以维持生命的精气、神气。
所以你看人白天就醒啊,日出而作;晚上就睡了,日落而息。
神气呀就跟着人体醒和睡的状态,其实也是跟着天地阴阳变化的状态,他也在升降出入,他也在动作休止。
所以我们呢看到一个人精神很好,其实是因为他内在五脏藏的精神比较足。
所以《内经》就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凡是一个人的五脏精气足的,精神足的,他一般不会生病。
五脏藏的这个精气呀,是有用处的。
五脏者,藏精气而起亟也。
这都是《内经》里面的话,你要好好记。
仲景就慢慢地给小虎子讲这个脏腑神气出入的这个理论,先给他搭一个简单的生命的框架。
这个五脏藏的精气向外发动,沿着人体的经脉,发散于外,这就是内在精气化为外在神机。
就是内在脏腑藏的这个精气,随着他自身气机的,自身神气的这种流通,这种出入,就转化为外在的这些,这种所谓的神机,也就是我们讲的这个功能。
所以我们就能听,能看,能动,能言啊,所有的这些功能,都是内在脏腑精气,随着人体神机的转动化现出来的。
大青龙汤解读
3
2021/12/2
42021/12/25组成:方药为麻黄(去节)六两、桂枝二两、甘草(炙)二两、杏仁(去 皮,尖)四十枚、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石膏(碎 ,绵裹)如鸡子大。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 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 ,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2021/12/2
6
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风寒束表,卫阳被遏则恶寒发热;腠理闭塞则无汗;寒客经 络则头身疼痛;热伤津则口渴;热扰胸中则烦,烦甚则燥。发汗解 表,兼清里热。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 汗,烦躁,口渴,脉浮紧。发汗解表,兼清里热。外感风寒,里有 郁热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
2021/12/2
9
大青龙汤发汗力猛,只能用于外感风寒,里有郁热的表里俱实证;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表里俱虚者当禁用,用之必大汗出而阳虚, 甚至大汗亡阳,阳亡而肌肤、经筋失之阳气煦养,则见手足逆冷, 筋肉瞤动。
2021/12/2
10
大青龙汤与麻黄汤,麻杏石甘汤,白虎汤四方证中“麻黄”与“石 膏”用量的关系
2021/12/2
11
大青龙汤证病因病机为,外有表寒,内有里热。因风寒外束,闭郁 肌表,阳郁化热。所以临床以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 不汗出而 烦躁,或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为主,故治疗以大青龙汤 发汗解表,清热除烦。所以方中重用“麻黄”为六两,并加入大辛 大寒的“石膏”以清里热,除烦躁。(麻黄﹥石膏)
第二章:太阳病脉证并PPT课件
太阳阳明合病{
下利(32)
表里不和,胃气上逆—呕吐(33)
治疗:
病以太阳为主,故治仍从太阳,
胃气上逆加半夏。
-
8
讨论题:
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 葛根汤主之。”为什么说“必自下利, 葛根汤主之”?
-
9
2.“必自下利”解
(1) 外有邪气郁闭,津液不能作汗;内因胃 家被外邪所束,气机不利,不能升津液,故津 液下迫大肠而下利。
表现:胸胁痛满—邪传少阳,经气不利
(2)传少阳{ 处理: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表现:脉但浮—表实证仍在 (3)表实证仍在{
处理:仍与麻黄汤解表
-
27
第三节 麻黄汤证的兼证
大青龙汤证 麻黄汤证兼证{小青龙汤证
葛根汤证
-
28
一、大青龙汤证
[原文]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 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 之则厥逆,筋惕肉 ,此为逆也。(38)
方义
由麻黄汤、桂枝汤合方去杏仁、生姜加干姜、细辛、 五味子而成。
麻桂合方以解表发汗平喘;加细辛辛温,散寒温肺,
化痰涤饮;五味子味酸性温,敛肺止咳;半夏辛温, 降逆止呕,燥湿祛痰。
方为解表涤饮,表里双解之剂。
经验:“欲要痰饮去,必用姜辛味”。
《金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注:若咳喘明显者,杏仁可不- 去。
[词解]
(1)脉促:脉急促。与21条桂枝去芍药汤证之 急促而有歇止不同。
(2)利遂不止:下利因而不止。
-
12
葛根芩连汤证治简表
太阳病,桂枝证 ↓误下
外邪不解、下迫大肠
↓ 下利
黄煌经方100首之二十二:大青龙汤
黄煌经方100首之二十二:大青龙汤[组成用法]麻黄10~508、桂枝10~20g、炙甘草5~15g、杏仁10~20g、生姜10~25g、大枣5~15枚、生石膏50~200g。
水煎温服,分三次。
微微透汗即可,不可大汗淋漓。
欲止其汗,以玉屏风散混爽身粉扑之即可。
[方证]1.麻黄汤证见口干、烦躁、热甚、脉浮缓者。
2.咳喘病人口渴欲饮,上冲、烦躁或身疼痛、恶风寒、脉浮紧者。
3.肌肤灼手,鼻燥口干,发热者。
[现代应用]1.发热性感染性疾病。
如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角膜炎、急性传染性结膜炎、鼻窦炎、支气管哮喘、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肺脓肿、肺坏疽、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脓疱疮、斑疹伤寒、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化脓性心包炎、风湿热、猩红热、急性蜂窝组织炎、丹毒等。
2.皮肤科疾病。
如药物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汗腺闭塞症、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水痘等。
3.其他疾病,如热射病、药物热、风湿性关节炎、急性白血病、肾炎、痔疮、鼻衄、脑外伤、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中风等也经常用到本方。
[经验参考]大青龙汤证中,“烦躁”往往是医家辨别方证的重要线索。
如《伤寒九十论》载许叔微治何保义患伤寒,脉浮涩而紧。
并据其发热、头痛、恶风、无汗,诊为麻黄证,但因其烦躁甚,遂与大青龙汤,三杯汗解。
《医学衷中参西录》载张锡纯治—冬日伤寒证,胸中异常烦躁。
医者不识大青龙汤证,竟投以麻黄汤。
服后分毫无汗,胸中烦躁益甚,自觉屋隘莫能容。
诊其脉洪滑而浮,治以大青龙汤加天花粉八钱。
服后五分钟,周身汗出如洗,病若失。
《伤寒论》第39条说“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暗示本方证与少阴证易混淆,临床应仔细鉴别。
《伤寒沦汇要分析》载”—程姓男子,发热恶寒,无汗,似睡非睡,不欲转侧,神倦懒言,问之再三才勉强答:全身疼痈,人感烦躁。
有人断为少阴证.主用姜、附回阳,家属犹豫不决。
按其脉搏,浮而微数,触其两胫,颇热,我认为属大青龙汤证。
第二节麻黄汤类方PPT课件
1
麻黄汤类(6方) 1、麻黄汤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3、大青龙汤 4、小青龙汤 5、麻黄细辛附子汤 6、麻黄附子甘草汤
2
1、麻黄汤 【主治】太阳伤寒证(伤寒表实证) 【原文】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 痛,呕逆,脉阴阳俱紧①者,名为伤寒②。(3)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 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 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62)
【提要】论邪热壅肺作喘的证治。
17
【释义】 主症: 汗出—— 热蒸液泄。 喘—— 热壅于肺,肺失肃降。 无大热—— 指表无大热,而热郁于里。 病机:误用汗、下,致邪热内传,肺热壅盛。
18
【治法】清宣肺热. 【方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 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
【词解】 ①心下有水气:指里有水饮。 ②噎:咽喉部有气逆阻塞感。
32
【提要】 论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的证治。 【释义】
主症: 伤寒表不解—— 指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等症。 咳喘—— 寒饮射肺,肺失宣降。 干呕不渴—— 饮停于胃,胃气上逆。
39
方药分析: 麻黄——辛温发散解外邪,外邪去则发热止; 附子——炮用,温肾阳,充表阳,温肾解表; 细辛——辛燥,既入肺又入肾
与麻黄相配,解散外邪; 与附子相配,助肾阳升发之气,有助于
外邪的宣散,又可护肾阳之气。
40
【临床应用】 1、面神经麻痹; 2、三叉神经痛; 3、急性肾炎水肿,肺气失宣及肾阳衰微开 合失司之水气内停证,以本方合桂甘姜枣 汤;或以本方合五苓散加减。 4、阳虚头痛证; 5、心阳不振所致嗜睡证。
王四进汤液经法-33-大青龙汤
王四进汤液经法-33-大青龙汤原方:大青龙汤:治天行病,表不解(指有麻黄汤证),心下(指胃部、胸脘部、胃脘部、脘腹部)有水气(主要是指寒气、冷气而不是指有水饮停积的感觉。
如果有水饮停积胃部不能消化的感觉,则有用茯苓、白术之类健胃祛水瘀的机会)(指胃脘部有凝寒痼冷、有一种如胶冻停积般的寒冷、冰冻的感觉,有用细辛祛凝寒的机会),干呕(有用半夏干姜散、小半夏汤、生姜、干姜、半夏之类的机会),发热而喘(即上面“表不解”的具体表现,必然有恶寒的表现)咳不已(喘(气喘)咳(咳嗽)不已(不停、不止),有用五味子收敛固摄的机会)者方。
麻黄(去节)、细辛、芍药、甘草(炙)、桂枝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三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掠去上沫。
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参考比例:1、麻黄三,甘草三,桂枝三,细辛三,干姜三,半夏三,五味子三,白芍三;煎汤,分三服。
2、麻黄三,甘草三,桂枝三,杏仁三,细辛三,干姜三,半夏三,五味子三;煎汤,分三服。
3、麻黄三,甘草三,桂枝三,杏仁三,细辛三,干姜三,半夏三,五味子三,茯苓四;煎汤,分三服。
合方分解:1、大青龙汤==仲景的小青龙汤=(麻黄汤-杏仁)(从本条的述证来看,本方去掉杏仁不用是毫无根据的,所以在实际应用本方时,杏仁应该以留用为好)+半夏干姜散(治胃虚寒所致的痰多、眩晕、呕吐之类)+细辛(祛凝寒积冷痼冷,治胃部有胶冻停积的寒冷、冰冻的感觉)+五味子(收敛固摄以治咳喘不止)+芍药(即芍药甘草汤)(据本条的述证,本方用芍药是毫无根据、药不对证的,芍药或为杏仁之误,所以在实际应用本方时,当据芍药证的有无来选用芍药,不宜盲从、拘执于原方)。
由本分解的分析,可以引申出以下两种用法:2、大青龙汤=麻黄汤+半夏干姜散+细辛、五味子;3、大青龙汤=麻黄汤+半夏干姜散+细辛、五味子、茯苓(祛水瘀以治心下有水饮。
与半夏干姜散合用,有类似于小半夏加茯苓汤的作用)。
大青龙汤证及案例
大青龙汤证及案例大青龙汤证【原文】太阳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
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晌,此為逆也。
(38)大青龍湯方麻黄六雨(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二兩(炙)杏仁十枚(去皮尖)生姜三兩(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上七味,以水九升。
先煮麻黄,滅二升,去上沫,内諸药,煮取三升,去滓。
溫服一升。
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溫粉粉之。
一服汗者,停後服,若復服,汗多亡陽,遂虛,惡風煩躁,不得眠也。
【释义】本条论述伤寒证兼内热烦躁的证治。
原文虽然以“太阳中风”冠首,但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尤其是脉紧、身痛、无汗三大主要脉症完全具备,这属于典型的太阳伤寒重证。
在一派伤寒表证的基础上,出现了“烦躁”,烦躁属于热症。
显然这是寒邪郁闭过重,阳气内郁化热,热邪扰乱心胸所导致的,因此外寒内热是大青龙汤证的病机特点。
大青龙汤中麻黄的用量是加倍的,达六两之多,是中医方剂中发汗力最为峻猛的方剂,必须表里俱实方可使用。
正由于这个原因,所以仲师专门提出“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的禁忌。
“脉微弱”提示了里虚,汗出恶风”提示了表虚,无论是里虚还是表虚,凡是虚都不可用大青龙汤。
假若误用,容易导致大汗亡阳竭阴,阳亡失于温煦就会四肢厥逆,阴亡失于养就会筋惕肉瞤。
为了防止汗多亡阳亡阴,仲师在方后注又特别提出“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
【方解】大青龙汤主要由麻黄汤倍用麻畫,加石膏、生姜、大枣组成的,仍然属于麻黄汤的类方。
方中倍用麻黄加上生姜,加大开表发汗的力量以散外寒,加石膏辛寒清透郁热以除烦热。
重用甘草,加大枣和中扶正,以资汗源,既可以防止麻黄过汗伤正,又可以防止石膏过寒伤中。
因为本方最具有辛散发汗的特点,有如东方木神的伸展宣达,所以方名叫做“青龙”。
又因为发汗力最大,所以叫做“大青龙汤”。
关于“温粉”止汗的问题,后世医家有据《肘后方》,用川芎、白芷、藁本三药研粉。
汤证鉴别分课件
证型
大青龙 汤证 小青龙 汤证
证候
病机
同
异
同
异
发热、 烦躁
风寒束 兼阳郁
恶寒、
表,卫 内热
无汗、 咳、干呕、闭营郁 兼水饮
脉浮 或见渴、
内停
紧
利、噎、
小便不利、
小腹满、
喘。
治法
同
异
发 兼清里热 汗 以发汗为重 解 兼温化水饮 表 以蠲饮为重
本条与46条均为太阳病表证八九不解, 但二者证候表现及治法不同,鉴别如下表:
同
较轻,病势较急 最重,病势最急
点
证 如狂,少腹急结 发狂或如狂,少 少腹满,可有如狂或发狂
候
腹硬满,身黄,
脉沉结或沉微
治 活血化瘀,通下 破血逐瘀 法 瘀热
缓攻瘀结
小青龙汤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鉴别表
证型
小青龙 汤证
桂枝加 厚朴杏 子汤证
相同点
证候
外有风 发热、恶风寒、
寒表证, 无汗、脉浮紧、
内兼咳 咳、喘、干呕
黄连汤证与半夏泻心汤证鉴别表
汤名 主治证候
黄连汤证 腹中痛, 欲呕吐
病机 半 夏
上热 半 下寒 升 而分 居
药物组成
炙 干 大人黄黄 桂 草 姜 枣参连芩 枝
治则
煎法
三 三 十二二 两 两 二两两
枚
三 清上温 只煎一
两 下,和 次,取
胃降逆, 其功效
侧重辛 各奏,
开
取六升
服法
日三 夜二, 每服 一升 二合
寒实结胸与热实结胸鉴别
性质 病机 类别
主症
主脉
热 大结 阳热 热与水结 心下痛,按之石硬, 寸浮
大青龙汤证
大青龙汤证大青龙汤证表实寒,里郁烦一。
伤寒烦躁:张锡纯医案:曾治一入冬日得伤寒证,胸中异常烦躁。
医者不识大青龙证,竞投以麻黄汤。
服后分毫无汗,胸中烦躁益甚,自觉屋隘莫能容。
诊其脉洪滑而浮,治以大青龙汤加天花粉24克。
服后5分钟,周身汗出如洗,病若失。
(《医学衷中参西录》1957:143)按语:大青龙证与麻黄证表实虽同,而烦躁一证为麻黄证所不备也,此内有郁热之象,治宜解表同时兼清其里。
麻黄汤有发汗之用而无清里之功,用之不惟不切病情,反增内热,故烦躁益甚,当以大青龙汤发表清里,待龙腾雨降,郁热顿除,则烦躁自解。
二、夏季伤寒余瀛鳖医案:邓某,男。
身体素壮,时值夏今酷热,晚间当门而卧,迎风纳凉,午夜梦酣,渐转凉爽,夜深觉寒而醒,入室裹毯再寝。
俄尔寒热大作,热多寒少,头痛如劈,百节如被杖,壮热无汗,渐至烦躁不安,目赤,口干,气急而喘。
脉洪大而浮紧。
此夏气伤寒已化烦躁之大青龙证,为书大青龙方治之。
生麻黄12克.川桂枝12克,生石膏120克甘草9克,生姜9克,鲜竹叶15克。
服昨方,汗出甚畅,湿及衣被。
约半小时,渐渐汗少,高热已退,诸症爽然若失。
又为处一清理余邪之方,兼通大便,其病果毹。
(江苏中医1959;(5>:16) ’按语:身体素壮,感寒无汗,热无宣泄之路,渐至烦躁目赤,口干气喘。
此外寒内热,不汗出而烦躁证备,投大青龙汤果中。
三、春温(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翟冷仙医案:庄某,女,8岁,1965年3月7日初诊。
昨夜突然发热畏寒,头痛项强,喷射性呕吐,吐出宿食、痰涎,周身出现紫色淤斑,神志时清时昧。
体温40.11,血检:白血球28,700,中性93%,淋巴7%;脑脊液检查:浑浊,乳白色,白血球1,200/立方毫米,中性96%,淋巴4%,糖10毫克%以下,蛋白(十十十)。
初步印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其家属要求中药治疗。
刻诊:上证依然,无汗心烦,口渴欲饮,咽喉红痛,肢冷,舌赤,苔薄白、脉浮缓。
证属太阳少阴两感,拟大青龙汤加附子。
大、小青龙汤鉴别
大、小青龙汤鉴别
1.组成:
大青龙汤:麻黄、桂枝、杏仁、石膏、甘草、生姜、大枣。
小青龙汤:麻黄、桂枝、芍药、细辛、甘草、五味子、半夏。
功用主治:
大青龙汤:发汗解表兼清郁热。
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
小青龙汤:外寒里饮证。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头身疼痛,无汗。
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过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痛,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方歌:
大青龙汤:
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躁,解表清热此方良。
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伤寒论》中的大、小青龙汤
《伤寒论》中的大、小青龙汤石膏药材《伤寒论》中的大、小青龙汤青者,为始生万物之东方木色;龙属水族,乃鳞虫之长,是飞腾变化、兴云致雨之物,可随阳气而出入上下,以成其用,藏则伏于北方之坎水,动则出于东方之震雷,故曰青龙。
仲景立二方以发汗逐邪,犹青龙之兴云治水,能化郁蒸为清宁,据其发汗着力之强弱而称大、小青龙汤。
大青龙汤青龙主令于春,春即人身生生长养之气。
盖少阳木气,喜于发散,若为寒邪锢其外表,则郁而不达之蕴热有蓄极外越之势。
必使阳气升发,然后降而为雨,雨犹人身之汗,得汗则毛孔发泄而阳气得伸,郁邪得以外宣,此所谓木郁则达之。
大青龙汤(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以麻黄汤中倍加外黄内赤、中虚象离、径入腠理之麻黄,合生姜之辛温以宣发卫阳;大枣味甘,号为脾之果,其甘温益营以为发汗之资;入石膏辛散凉润之品,藉寒以胜热,既可助麻、桂开玄府腠理而达之肌表,又能和卫气而化蕴蓄之热为汗以透表而载邪外出,有云腾致雨之象。
故服后稍顷,即可周身得汗,若天地之郁蒸得雨而和,则寒热顿解,烦躁乃除,其理可见。
《伤寒论》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1]脉浮为风,脉紧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荣。
脉浮紧、身疼痛、不汗出,属阳气壅实之证,阴寒闭于外则无汗,阳热蒸于内则烦躁,此当在有汗、无汗上着眼,故制大青龙汤以解荣、卫同病之实邪,因烦躁之急疾,属动而言,故曰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虽有烦躁,却是少阴亡阳之征,并非汗不出而郁蒸者之太阳烦躁,故禁服,服之则有亡阳血亏风动之虞。
一服得汗,中病即止,当戒过汗;若再服,汗多亡阳遂虚,故恶风烦躁而不得眠。
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2]此为湿浊阻滞气机所致之热邪郁闭,乃太阳病伤湿表实证,若无少阴证之但欲寐、脉见微细者,当为“但重”之沉默,属静而言,则用大青龙汤以发之。
小青龙汤证优秀PPT资料
(4)痰多:
原文仅提到咳喘,从临床上来看, 寒饮射肺,每每伴有痰多。
痰
量多;
的
特
❖白色泡沫样,落地成水,
征
或鸡蛋白样、半透明。
(5)下虚者忌用:
用之动冲气; 若下虚而喘甚,可改用茯苓 桂枝五味干姜细辛汤。
(6)本条侧重寒饮之证治,但水 饮日久化热,成寒热错杂、虚实 相间者亦不少。以烦躁,痰胶粘 难以吐出、色黄,苔黄白腻可据。 宜仲景小青龙汤加石膏或加鱼腥 草、天竺黄、桑白皮等。
小青龙汤证
原文40条: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 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 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 主之。
原文41条: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 发热不渴。服药已渴者,此寒去 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原文40、41条提要: 太阳伤寒兼里饮证证治
(一)分 析
兼里热—— 不汗出
医案选录:
黄某,男,74岁,香港同胞,业医。 咳嗽、气喘反复发作20余年,加重2月。 自诉有20余年慢支、肺气肿病史,近2月 咳嗽气喘加重,在香港多家医院治疗,服 西药无效而来就诊。入院时咳嗽气促较甚, 痰稀白量多,不能平卧,夜间因咳喘难眠, 呕吐,纳差,大便干结,唇甲轻度发绀, 舌淡,苔白腻滑,脉浮略数。
从《金匮·痰饮病篇》, 仲景用本方治溢饮、支饮咳 喘不得卧可据。
3、除原文脉证之外, 结合临床, 在望诊方面,须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1)水色:
寒饮患者,面色可见青紫或 黧黑,唇色紫暗,为水寒郁遏阳 气。
(2)水斑:
有些患者因寒饮阻滞,营卫 气血运行不利,面部出现对称性 色素沉着。
(3)水气:
(三)鉴 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脉浮紧,发热 恶寒,身疼痛, 不汗出
伤寒证
-
4
1、启 发
(1)太阳伤寒、中风之辨,关键在于脉证 。
(2) 学习原文不能孤立地以字解字,应 全面地综合分析,紧把脉证。
-
5
热风 聚寒 胸束 中表
(( 病为 机主 ))
不汗出
因
果
烦躁
言症状——与无汗机理同义,但 同中有异,异在风寒束表,卫气 受压,营阴郁滞更甚。
言病因——治疗不当,如病重药 轻失治、发病后未及时就医—— 表邪不但不解,反而化热入里。
风寒郁遏,阳气不得宣通, 郁而化热。
-
6
2、结 论
(1)不汗出是烦躁之因,烦躁是不汗出 的结果,故仲景在其之间加一个“而” 字这个连接词,可见其二者内在联系。
-
7
(2)“不汗出而烦躁”一句是风寒 束表,热聚胸中的病机反映,故为本 条文辨证的要点,也是重点。临床应 用大青龙汤应以发热恶寒、无汗烦躁 为着眼点。
第二节 麻黄汤证的兼证
-
1
一、大青龙汤证
原文38条: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 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 之则厥逆,筋惕肉目闰,此为逆也。
-
2
原文38条提要: 太阳伤寒兼里热证证治
-
3
(一)分 析
太阳中风 ——实指太阳伤寒证,
亦可视为病因——风寒。
何谓溢饮?
-
22
(三)鉴 别
-
23
1、身重烦躁
38、39条——风寒束表, 热聚胸中,以身不疼但重, 乍有轻时为特征。
少阴病——阳虚阴盛,身 重无休止。
上述鉴别仍有困难时38、39条必伴恶寒无汗;
阳明病必伴不恶寒反恶 热,大汗出。
-
25
3、
38、39条 35 条
(2)指病因,感受风寒为太阳伤 寒证。
-
19
2、大青龙汤证可治风寒束表,热 聚胸中的病证之外,尚可治外湿内 热证,又名溢饮证(《金匮》)。
-
20
(1)从病因言,寒湿侵袭,卫气郁 闭,湿邪内淫肌表,亦可出现脉缓 ,身重不疼——湿邪侵袭肌表。
-
21
(2)从《金匮·痰饮篇》23条云:“病溢 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言大 青龙汤可治溢饮。
兼里热——卫阳郁闭甚; 表实证
无里热——卫阳郁闭轻。
-
26
(四)应
用
-
27
1、必须明确大青龙汤是伤寒兼里热 证主方,即为风寒束表,热聚胸中这 一病机的主方。此外,亦是溢饮证的 主方。由是可称对大青龙汤的适应证 的全面认识,并客观反映仲景立大青 龙汤的原貌。
-
28
2、治流感、感冒、肺炎 时掌握两个原则。
-
32
证型:风寒外束,热聚胸中。
治则: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方药:大青龙汤加减。
麻黄、杏仁、甘草、桂枝、生姜各10 克,石膏30克,桔梗15克,大枣7枚。
-
33
小
结
-
34
风寒束表,热聚胸中为其病机。发 热恶寒,无汗烦躁,或咳喘,或身疼痛, 或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舌淡红或黄 白苔,脉浮紧或浮数,或浮数为其主要 脉证。其中不汗出而烦躁为辨证要点。 解表发汗兼清里热为其治,大青龙汤是 代表方,表里俱虚不可用。
-
13
(3)治未病
-
14
(三)治 禁
以脉微弱示 里阳虚
以汗出恶风 示表阳虚
服之 手足逆冷
亡
筋惕肉
阳
目闰
-
15
原文39条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 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 龙汤发 之。
原文39条提要:补述38条的脉证
-
16
(一)分 析
伤寒——太阳伤寒证(以38条脉证及本 条“大青龙汤发之”可据)
-
表里俱实 表寒里热
11
2、启
发
(从方组结构而言)
(1)为辛温解表之峻汗剂,即其发汗 力较麻黄汤更强。推之,大青龙汤证
表郁较麻黄汤证更甚(以不汗出及汤 中麻黄用量可据)。
-
12
(2)辛温之品合辛凉之品于一方是变 解表剂为表里双解剂。后世医家师其法 化裁加减的著名方剂有:刘河间的防风 通圣散治疗风热壅盛,三焦俱实;清· 吴鞠通之银翘散,用豆豉、薄荷、荆芥 代麻黄,牛子、桔梗代北杏,苇茎、银 花、连翘、竹叶代石膏,并去桂枝、生 姜、大枣,治疗风温邪气在气分之初期 。
脉浮缓 身不疼但重
汗不得出,阳郁化热, 津气失运
乍有轻时 —— 阳郁缓解
-
17
正面而言,无里虚寒证,
无
即无肢厥下利。
少
推理:少阴病与大青龙
阴
汤证有很大的可比性,
证
须作一鉴别,以“身不
疼但重”一句可据;与
38条的禁忌证文法相呼
应。
-
18
(二)讨 论
1、38条 的“太阳 中风”
(1)原先患太阳病未愈,又被 风寒邪气郁闭,不得出汗为太 阳伤寒证。
-
35
(1)表里俱实,表寒里热;
(2)恶寒发热,无汗烦躁。
-
29
3、有人以本方加附子治疗乙脑 ,认为太、少合病。
-
30
4、皮肤科用治荨麻疹、麻疹 ——卫气郁闭,营阴郁滞。
-
31
5、医案选录
雷某,男,58岁。素有喘促史28年余, 每年发作1—2次,短则1月,长则数月。发 作时伴烦躁,西医诊为“支气管哮喘”。 昨日外出雨淋后,即见头痛,发热恶寒, 突发咳喘,烦躁不安,服西药无效。诊见 咳喘气促,痰黄粘稠,恶寒发热,无汗烦 躁,舌淡红苔薄黄白,脉浮数。
-
8
(3)烦躁是不汗出的结果,而不汗出 又因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故风寒外束,热聚胸中这一病机矛盾主 要方面在风寒外束,即病机重心仍在外 。
-
9
(二)治
法
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大青龙汤是代表方。
-
10
1、方 义
麻黄汤中麻黄倍量 ——开发腠理
石膏——清胸中郁热 预保阳明
姜枣——补中调营卫 防传太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