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人物生平(四)
秦始皇的生平事迹
秦始皇的生平事迹秦始皇嬴政,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皇帝之一。
他以统一中国、建立壮丽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等伟大建筑工程,以及推行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法律和文化改革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全面介绍秦始皇的生平事迹。
一、统一中国和建立壮丽的万里长城秦始皇嬴政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六国,将中华大地重新合并为一个统一的国家-秦朝。
这一壮举不仅结束了长期的封建割据状态,还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确保统一的维护,秦始皇积极修建万里长城。
这座长城的主要目的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并有效保护国家的边境。
长城不仅起到了防御作用,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伟大和壮丽。
二、推行政治、法律和文化改革秦始皇是一个极具决策能力和改革精神的统治者。
他致力于推动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法律和文化改革,以巩固他的统治和统一中国的进程。
他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措施,例如实行郡县制,将国家划分为若干郡县,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系统,方便国家的贸易和管理;修建道路以改善交通条件等。
此外,秦始皇还推动了统一的法律文化标准,通过统一文字和统一法典来加强国家管理和文明发展。
三、建设秦始皇陵与兵马俑秦始皇陵是秦始皇最著名的建筑工程之一。
这座陵墓位于现今陕西秦始皇陵地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
秦始皇陵采用了巧妙的设计和精湛的技术,包括地下宫殿、地下河流和各种珍贵文物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被誉为“八千兵马俑”的副葬品,这些兵马俑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古代战争和军事力量。
四、秦始皇对后世的影响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他通过统一战争和政治改革打破了封建制度的藩篱,为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和变革开辟了新时代。
秦始皇的政治、法律和文化改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直接影响了后来的汉朝和其他朝代。
此外,他的壮丽建筑工程和文化遗产也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建筑艺术和文化发展。
总结:秦始皇嬴政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统治者,以其统一中国、建立壮丽的万里长城,以及推行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法律和文化改革而被广泛赞誉。
历史古代名人秦始皇人物介绍介绍PPT
04 相关资料
青铜剑
1975年时,在秦岭兵马俑一号坑出土了一柄青铜剑。其剑长 89 厘米,径长16.7厘米,剑身宽 2-3.6 厘米,这种窄且长 的剑,在战场上有利于杀敌。且其出土时表面光洁无锈,依 旧锋利坚韧,能一次性划透十几张纸。经测定其铜、锡比例 3:1,硬度为 HRC22-24度,大约相当于中碳钢调质后的硬度, 且其表面有一层致密的含铬化合物的氧化层,这种防锈技术 在1935年和1950年时才分别被德国和美国掌握
古代历史人物介绍PPT
秦始皇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的建立 者,中国第一位称皇帝的君主。
古代历史人物介绍PPT
目
人治历相 物国史关
录
生举成资 平措就料
古代历史人物介绍PPT
第一部分
人物生平
0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秦昭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65年),秦昭王次 子安国君被任命为秦国太子,不受他重视的庶 子子楚被派去赵国为质子。因秦赵两国时有战 事发生,子楚在赵国备受欺辱,赵国大商贾吕 不韦却看中子楚的潜力,认为子楚“奇货可 居”,特意接近并帮助他,并将自己的姬妾赵 姬送给他为妻。秦昭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 年)正月,赵姬在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生 下一子,取名为政,也就是嬴政。
封土争议
刘占成等人认为文献中“陵高五十丈”的记载 有误,应为“十五丈”,即应约35米。武丽娜 也赞同这一观点,认为若选择合理的测点并排 除水土流失的影响,封土的高度就是十五丈。 学者段清波则认为《汉书》中记载的“五十余 丈”很可能是陵墓封土的设计高度。但或因受 秦末农民起义的影响,秦始皇陵并未最后完工, 造成现存封土高度与记载不符合。
04 相关资料
关于秦始皇的生平故事介绍
关于秦始皇的生平故事介绍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与战略家,那么关于秦始皇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秦始皇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秦始皇的故事秦始皇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我国第一个皇帝,统一了天下,有着杰出的贡献,而关于他的故事也广为流传,他是秦庄襄王的儿子,但因其母生性放荡,与吕不韦通奸,便有说法他为吕不韦的儿子。
且说秦庄襄王当时作为赵国的人质,本名为异人后为子楚,当时他在秦国的地位并不是很高,故不是很受宠爱,而吕不韦是一个善于投机的富商,遂看中了子楚的身份,便设计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的计谋使子楚能回到秦国且地位能得到提升。
而子楚因有人看中他,便十分开心很快将吕不韦当成心腹。
吕不韦本是利用子楚来赚取更多利益,不想却陷入权力的漩涡无法自拔,他得知当时秦国受宠的夫人无子,便献大量财富和发挥其口才成功使子楚回到秦国且成为继承人,而吕不韦不满足于财富,狡猾奸诈的他为了能更好的控制子楚便花了重金买下歌妓赵姬为妾,且使其怀有身孕便将她送予子楚。
因此等到子楚继承王位,他们的儿子也就是秦始皇便成为秦国的继承人,而吕不韦成为相国,成为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家财万贯之人,完成了他的愿望,但却没有使其真正满足,便和赵姬谋划杀害子楚,成功推他们的儿子嬴政为秦王,吕不韦则代替年幼的儿子执掌朝政大权,而吕不韦的好日子持续到秦始皇满二十一岁便结束。
秦始皇是哪里人秦始皇为赵国邯郸歌妓赵姬所出之子,为秦庄襄王的儿子,秦始皇于公元前259年出生在赵国的首都邯郸城,也就是现如今的河北邯郸之地,而秦始皇的父亲乃为秦庄襄王,其首都迁至咸阳,也就是说秦始皇的执政地点为为现今的陕西省咸阳。
秦始皇出生时,其父依旧为赵秦两国交好的人质在赵国生活,而后在吕不韦的帮助下,其父方得重回秦国,从不受宠的王子成为秦国的继承人,为秦庄襄王,而秦始皇便成为秦国的继承人,遂随同其父迁居秦国。
秦始皇执政首都为咸阳城,其出生地为邯郸,而他却将陵墓修建在远离咸阳的骊山之阿,有学者认为,秦始皇之所以选在这个地方是因为秦始皇生前生活奢侈,宫殿修建的辉煌大气,就算是出游也甚是劳师动众,因此十分偏爱厚葬,而骊山之处,风景秀丽且声誉甚好,遂择此处。
秦始皇历史介绍
秦始皇历史介绍秦始皇历史介绍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也有吕政一说。
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秦始皇历史介绍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秦始皇到底有没有“坑儒”?秦始皇到底有没有“坑儒”?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书同文,车同轨,这奠定了以后中国无论怎么分裂,最后都会统一的基础。
这些举措取得了一些成功之后,秦始皇开始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控制。
公元前前213年,秦始皇为儒生们在咸阳宫大摆酒宴,喝得畅快淋漓,浑然不知一场大的灾祸即将降临。
在宴会上,那些儒生围绕着是否实行分封制,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王绾、博士生淳于越等人主张实行分封,而丞相李斯等赞同实行郡县制,并指责淳于越等“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
最后秦始皇支持李斯的观点,并采用李斯的“焚书”建议,下令除秦纪(秦国史书)、医药、卜筮、农书以及国家博士所藏《诗》、《书》、百家语之外,凡列国史籍、私人所藏的儒家作品、诸子百家著作和其他典籍,统统焚毁。
同时,禁止谈及《诗》、《书》和“以古非今”,违者定当严惩乃至判死罪。
秦始皇称帝以后,力求长生不老,先后派徐福、侯生、卢生等人寻求仙药。
侯生与卢生当初是秦始皇身边的方士,长期为秦始皇求仙人和仙药,却始终没有找到。
依照秦朝法律,求不到仙药就会被处死。
于是,侯生、卢生悄悄地远走他乡。
这使秦始皇十分恼怒,于是下令对所有在咸阳的方士进行审查讯问,欲查出侯生、卢生两人。
秦始皇最后把圈定的460余人,都在咸阳挖坑活埋。
这就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这是一段非常残酷的历史。
史籍对此多有记载,历史学家也多有论述。
但是各类书籍只对焚书作了详细记载,对坑儒一事则显得十分笼统。
并且在坑儒的问题上,还出现了歧议:对于坑儒的次数,有的说只有一次,有的说有过两次坑儒;对于坑儒的数量,一说坑了460余个,一说坑了1600余人。
秦始皇:嬴政——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位皇帝
秦始皇:嬴政——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争议性和影响力的人物。
作为秦朝的开国皇帝,他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本文将从嬴政的生平、政治理念、经济和文化措施以及历史影响等方面,来探讨这位传奇皇帝的一生。
一、生平简介嬴政出生于公元前259年的赵国都城邯郸,是秦庄襄王的儿子。
他在年幼时便被送往赵国作为质子,后来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为秦国国君。
在位期间,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政治理念嬴政的政治理念的核心是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君主专制。
他认为只有通过强大的中央政权,才能够有效地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因此,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推行法家思想、设立郡县制、实行三公九卿制等,以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三、经济和文化措施在经济方面,嬴政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
他实行了度量衡、货币、文字、车轨标准化等制度,以加强国家的经济管理和交流。
此外,他还实行了严格的法律制度,打击盗贼和犯罪行为,维护社会治安。
在文化方面,嬴政实行了焚书坑儒等措施,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使得各地的文化交流更加便利。
同时,他也大力支持法家思想的发展,推广法家学派的学术成果。
四、历史影响嬴政的统一六国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和分裂状态,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他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和三公九卿制等措施,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框架。
最后,他推广的文字和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中国各地的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
然而,嬴政的统治方式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和批评。
他实行的一系列严厉的法律制度和专制措施,被一些人批评为过于残酷和霸道。
同时,他也因为焚书坑儒等文化措施被一些人批评为对文化的摧残。
五、结论总的来说,秦始皇嬴政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位皇帝之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及其生平事迹
秦始皇及其生平事迹公元前259年,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公元前257年,嬴异人在吕不韦的帮助下归秦,嬴政与母亲赵姬在邯郸为质,公元前251年秦孝文王嬴柱立子楚为太子,9岁的嬴政回到秦国,结束了9年为质生活。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子楚驾崩,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尊吕不韦为仲父,国政皆有吕不韦把持,公元前238年,嬴政在雍城举行冠礼,嫪毐发动叛乱,最终以失败告终,21岁的嬴政亲政。
公元前237年,嬴政免除吕不韦的相国职务,开始推行统一六国战略,公元前230年,嬴政派内使腾,攻韩,俘虏了韩王安,韩国灭亡,公元前229年,嬴政拍王翦率大军攻赵都邯郸,李牧率赵军抵拒,秦军用离间记陷害李牧,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俘虏赵王迁,赵国灭亡,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嬴政,未能成功,公元前225年,嬴政派王贲攻魏,包围了魏都大梁,引黄河水灌城,魏王出降,魏国灭亡,公元前224年王翦率60大军大破楚军,楚将项燕兵败,被迫自杀,公元前223年,秦军攻入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国灭亡,公元前222年嬴政派王贲攻燕,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公元前221年王贲从燕国南下攻齐,齐王建向嬴政投降,齐国覆灭,至此嬴政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
嬴政自称始皇帝,分天下36郡,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开始第一次迅游,开始修驰道,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屠睢率50万大军发动南征百越的战争,同年秦始皇第二次巡游,徐福受秦始皇之令。
率童男童女三千人东渡瀛洲为皇帝寻找长生不老药。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巡游,张良在博浪沙袭击秦始皇,铁锤误中副车,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第四次巡游,同年派将军蒙恬发兵30北击匈奴,次年开始修建秦长城,公元前213年发50玩罪虚五岭,同年秦始皇下令焚书,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坑儒,修直道,同年建造阿房宫。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归途中,至平原津患病,病死于沙丘平台,时年4岁。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之秦始皇
秦始皇即位时年仅13岁,由吕不韦 辅政。他通过一系列政治斗争,逐 渐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战略部署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实行远交近攻、分化瓦解的策略,积极谋划统一六国的战争。
战争过程
经过长达10年的兼并战争,秦始皇先后灭掉其他六国,完成了对中国历史上首次的大一 统。
建立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遂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 “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 皇帝”。
02
政治制度改革与创新
政治制度改革与创新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3
军事战略与对外关系
北击匈奴和南征百越
北击匈奴
秦始皇派遣蒙恬率30万大军北抗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并修筑长城以抵御匈奴 的南下。此举有效地保障了秦朝北部的安全。
南征百越
秦始皇发动对南方百越的战争,派遣屠睢率领50万大军攻打百越,虽然战争过 程艰难,但最终秦朝成功将百越纳入版图,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发展科技事业,提高生产力水平
秦始皇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采 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科技进步
和提高生产力水平。
他推行标准化生产,统一度量衡 和货币制度,修建了众多基础设
施如长城、灵渠等。
这些措施促进了秦朝经济的发展 和繁荣,也为中国古代科技事业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秦始皇在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同时,也注重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04
经济政策与民生改善
实行土地私有制,鼓励农业生产
废除井田制,推行土地私有制,允许 土地自由买卖,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
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提高农业 生产效率。
秦始皇及其生平事迹
秦始皇及其生平事迹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秦庄襄王之子,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
战国末期秦国君主、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又称秦始皇帝。
嬴姓,赵氏,名政(正),后世多称之嬴政。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的生平大事:1. 统一六国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合纵连横的策略,发动秦灭六国之战。
秦始皇亲政后,听取李斯进献的灭六国的建议,着手规划统一六国的大业。
其总的战略方针,是由近及远,集中力量,各个击破;先北取赵,中取魏,南取韩,然后再进取燕、楚、齐。
先后于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灭赵、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灭魏、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灭楚、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灭燕、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
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多民族、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秦朝。
2. 首称皇帝春秋战国,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
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曾一度称“帝”,不过这一称号在当时并不同行。
已经一统天下的秦王政,以为过去的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崇,“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他下令左右大臣们议称号。
经过一番商议,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认为,秦王政“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他们援引传统的尊称,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建议秦王政采用“泰皇”头衔。
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
他只采用一个“皇”字,因有“三皇五帝”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创造出“皇帝”这个新头衔授予自己。
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为中国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秦王政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
他又规定:自己死后皇位传给子孙时,后继者沿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
2018-秦始皇个人资料简介-实用word文档 (2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秦始皇个人资料简介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
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
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秦始皇个人资料简介,欢迎查看~个人简介中文名秦始皇嬴政国籍中国秦朝出生地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逝世日期公元前210年主要成就扫灭六国,统一海内,废分封,立郡县,创立皇帝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南平百越,北却匈奴修建万里长城逝世年龄 50岁陵墓骊山陵(今西安市临潼区下河村)别名赵政、秦王政、秦政、嬴政、祖龙民族华夏族(汉族前身)出生日期公元前259年职业秦王、皇帝、政治家在位时间公元前246年—前210年重要事件灭六国、筑长城、焚书坑术士、建阿房宫历史定位千古一帝生平经历早期经历秦始皇(公元前259年1月27日—公元前210年),于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出生。
出生的确切地点在当时的邯郸的廓城(大北城)温明殿遗址和丛台以南,在今城内中街以东,丛台西南的朱家巷一带。
是秦庄襄王的中子,商朝重臣嬴恶来的第35世孙,嬴姓赵氏,名政。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驾崩,13岁的秦始皇被立为秦王。
这时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独擅大权。
即位时由于年少,国政皆由相邦吕不韦把持,并尊吕不韦为仲父。
前239年,秦始皇年已21岁将亲政,但此时秦国朝廷中却掀起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初吕不韦既把持朝廷,又与太后(赵姬)偷情。
后见秦王政日渐年长,怕被他发现,想离开太后,又怕太后怨恨,所以便把自己的门客嫪毐假施腐刑,只拔掉胡须、眉毛就献给太后,供其淫乐。
秦始皇介绍演讲稿
秦始皇介绍演讲稿引言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秦始皇。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君主,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本次演讲中,我将向大家介绍秦始皇的生平事迹、政绩和影响,希望能够让大家更加了解这位伟大的国君。
一、生平事迹秦始皇,名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君主。
他出生于公元前259年,是秦孝公的儿子,也是秦国的第三任君主。
秦始皇在位期间,经过多次战争和政治斗争,最终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统一的帝国。
秦始皇在年轻时就表现出了出色的才能和领导能力。
他勇猛善战,多次征战,一直致力于统一全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终于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
二、政绩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行政制度改革秦始皇废除了封建割据的制度,建立了郡县制,统一了全国的行政管理。
他还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和度量衡标准,统一了货币制度,大大提高了国家的统治效率和管理水平。
2. 建设工程秦始皇下令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建筑工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万里长城和兵马俑。
万里长城的修建加强了国家的防御能力,而兵马俑则展示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决心和实力。
3. 文化统一秦始皇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统一措施,包括文字的统一和书同文。
他下令将不同地区的文字进行统一,形成了统一的汉字,为后来的文化交流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影响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和改革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统一国家秦始皇的统一政策使得中国从一个分裂的国家变成了一个统一的帝国。
这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王朝统治提供了范例。
2. 文化传承秦始皇的文化统一措施使得中国的文字得到了统一,为后来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便利。
秦始皇还下令焚书坑儒,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国文化的发展,反而推动了儒家学说的兴起和发展。
3. 建筑遗产秦始皇下令修建的万里长城和兵马俑成为了中国的宝贵文化遗产,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也成为了中国的象征之一。
秦始皇生平简介
秦始皇的残暴
在历史书里,焚书坑儒、坑杀四十万赵 军、建阿房(ē páng)宫、筑长城这几个事 件总跟秦始皇联系在一起,秦始皇在世人的 眼里,是一个残暴无比,不近人情的一个 人。
历史是公正的,对每 个人都有主客两种评论, 秦始皇也是如此。相信他 的丰功伟绩会被世人认可。
谢谢大家
秦 始 皇
103班陈俊希
秦始皇(前259—前210年),嬴 姓赵氏,名政,因生于赵都邯郸 (hán dān),故又称赵政。中国 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 战略家、军事统帅。首位完成中 国统一的秦朝的开国皇帝,秦庄 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 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
秦始皇各种功绩
秦始皇各种功绩
• 8.开拓疆土,南征南越,将福建、浙江、 两广纳入中国版图。 • 9.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 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至此奠定了中国统 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 10.修建郑国渠,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改造了盐碱地4万余顷,使土地 贫瘠的关中地区迅速富庶起来。
• 1.确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 • 2.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 基础,并延用至今 • 3.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 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 年之久 • 4.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 大便利国内交流
秦始皇各种功绩
• 5.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 大便利国内交通 • 6.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 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 版图 • 7.修建长城,抵御北方胡族侵略的 重要防线,长城长期成为国界
我最崇拜的人-秦始皇
我最崇拜的人-秦始皇
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始皇帝(前259年—前210年),嬴姓 赵氏,名政(正),因生于赵都邯郸(今属河北),故 又称赵政(先秦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故秦始皇叫赵政。);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的政治家、 战略家、军事统帅。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朝的开国皇 帝,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 在位共三十七年。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 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为建立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 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谈谈他的过,令我们最不理解的 是他的自高自大。焚书坑儒,使 道学、礼学等等方面的珍宝、文 学结晶甚至是至高无上、世间仅 有的宝物一同化为灰烬。秦始皇 也发明了许多令人愤慨的律法, 如轻罪重罚:就是轻微的犯罪, 处以极重的刑罚,希望通过重刑 杜绝犯罪。如五个人偷盗,赃物 超过一钱,便要被砍掉左脚;如 果诽谤他人,将会被处以灭族的 重刑。秦朝著名的建筑阿房宫的 建成可谓劳民伤财,为此,秦始 皇首先派人对阿房宫进行了规划, 描绘出宏伟的大致结构图,然后 组织数十万人破土动工建成。他 不进忠言,唯我独尊也是个缺点, 这也给秦帝国的收场添上了一笔。
《史记》:“始皇初继位,穿治郦山, 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万人,穿三 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 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 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 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 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中国古代政治家:秦始皇嬴政人物简介
DOCS SMART CREATE
秦始皇嬴政:中国古代杰出政治家人物简
介
DOCS
01
秦始皇嬴政的生平与背景
秦始皇嬴政的出生地与家族背景
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
• 当时是战国七雄之一
• 赵国是嬴政的母国
嬴政的家族背景
• 他的父亲是秦庄襄王
• 母亲是赵姬
• 家族起源于秦国
秦国的崛起
• 项羽起义
秦始皇嬴政的奢侈浪费与资源征用
奢侈浪费
• 建立阿房宫
• 修筑秦始皇陵
资源征用
• 大兴土木
• 征用劳力与物资
后世对秦始皇嬴政的
历史评价与启示
• 历史评价
-既有正面评价
• 启示
• 政治制度改革要适度
• 要关注民生与民怨
•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也有负面评价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 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秦始皇嬴政与兵马俑的故事
兵马俑的发现
• 1974年发现兵马俑
• 位于秦始皇陵附近
兵马俑的故事
• 是秦始皇为陪葬而制作的
• 反映了秦朝的军事力量
04
秦始皇嬴政的争议与历史评价
秦始皇嬴政的暴政与民众的反抗
秦始皇的暴政
民众的反抗
• 严格的法制
• 陈胜起义
• 奢侈的宫殿与陵墓
秦始皇在位时间
• 前246年至前210年
• 37年的统治时间
秦始皇的成就
• 统一六国
• 政治制度改革
• 文化成就与影响
• 争议与历史评价
中国历史人物《秦始皇》生平介绍
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 战,内则修驰道、开灵渠、筑长城,外则伐匈奴
轻重之标准
定土地私有:统一全 国后,秦室更加重视 农业生产,实行强本 (农业)抑末(商
业)。
中国历史人物介绍秦始皇
此外,秦始皇亦在公元前221年---206年在交通、交化、对外也贡献良多的: 如;统一车轨、修建驰道、 沟通水路、统一文字、统制思想、北伐匈奴、经略百越等
总概来说,秦始皇的功积的的确确是为日后历代的人获 益良多,他统一全国亦前以系的朝代打开了先河,但他 是否就真的只有功积呢?
中国历史人物介绍秦始皇
将六国旧贵族及富 豪十二万户迫迁咸 阳,另有一部份则 徙之于巴蜀、南阳 等地,使他们离乡
背井
禁止使用六国各自的 龟、贝、玉等币。规 定全国统一使用金、 铜两种圆形货币,其 中金为上币,单位曰
镒(二十两);
中国历史人物介绍秦始皇
统一度量衡:以商 鞅时的秦国度、量、 衡器具,作为全国 斗算长短、大小、
分管全国之政务、军事及监察,谓之『三公』。另外也 有『九卿』,负责政府各部门工作。丞相等各自向皇帝 负责,一切听命于皇帝。
中国历史人物介绍秦始皇
废封建置郡县:消灭六国后,始皇采取廷尉李斯之见,不再重行封建诸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 守、尉、监』。每郡下辖若干县,县下尚有其他基层组织,郡县长官亦由皇帝任免。加强基层统制:统一 全国后,继续推行商鞅变法以来之户籍与连坐法。
秦始皇冷知识
秦始皇冷知识一、秦始皇的生平概述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皇帝,也是秦朝的创立者。
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秦始皇的统一战争秦始皇在位期间,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最终统一了六国。
他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高效的组织能力,征服了其他六国,并将其纳入秦朝的版图。
这场统一战争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军事事件之一。
三、秦始皇的法律和行政改革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秦始皇进行了大胆而彻底的法律和行政改革。
他颁布了许多新法令,取消了封建制度,并实行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
他还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并修建了许多道路和运河来加强交通运输。
四、秦始皇的文化统一政策秦始皇在统一战争胜利后,致力于推行文化统一政策。
他颁布了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标准,修订了历法,并且进行了大规模的文字狱,焚书坑儒,以消除异议和巩固统治。
五、秦始皇的陵墓和兵马俑秦始皇在位期间,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
这座陵墓被称为兵马俑坑,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地下帝王陵墓群之一。
兵马俑坑内有数千个精细制作的兵马俑,展示了秦朝军事力量的壮丽景象。
六、秦始皇的后宫制度秦始皇实行了严格而复杂的后宫制度。
他设立了多个后宫,并规定了各级嫔妃的权力和地位。
这种后宫制度对后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成为其他朝代效仿的对象。
七、秦始皇对艺术和建筑的贡献秦始皇在位期间,对艺术和建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修建了许多宫殿、陵墓和道路,并且提倡雕塑艺术和建筑技术的发展。
他对中国古代艺术和建筑的影响至今仍可见。
八、秦始皇的逝世和评价秦始皇在位期间,积劳成疾,于公元前210年去世。
他的死引发了混乱和权力争夺,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然而,尽管他在统治期间采取了许多残酷的手段,但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被后人称为“始皇帝”。
以上是对秦始皇冷知识的全面介绍。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使读者更加了解秦始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
秦始皇简历——精选推荐
秦始皇简历秦始皇 -简介秦始皇, 姓名嬴政(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中国第⼀个⼤统⼀封建王朝——秦王朝的皇帝。
后⼈称之为“千古⼀帝”。
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
出⽣于赵国⾸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吕不韦及嫪毐掌管。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了国君成⼈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重⽤李斯、尉缭,⾃公元前230年⾄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业,建⽴起第⼀个封建制国家——秦朝。
定都咸阳。
秦王政⾃认为⾃⼰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个使⽤“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了深远的影响。
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帝”。
秦始皇 -年表秦孝⽂王元年(前250年)秦孝⽂王服丧⼀年后,正式即位三天病死,秦庄襄王即位。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五⽉,⽗亲秦庄襄王驾崩,终年三⼗四岁;嬴政即位,以吕不韦为相国,时年⼗三岁。
秦王政元年(前246年)韩国⼈郑国开始在关中兴修的⼤型灌溉渠,历时⼗三年才基本竣⼯。
秦王政九年(前238年)四⽉,⼆⼗⼆岁的嬴政在雍城蕲年宫举⾏冠礼时,嫪毐发动叛乱,旋即平定;并免去吕不韦相国职位,幽禁赵太后。
秦王政⼗七年(前230年)灭韩国,⼗⼋年(前229年)灭赵国。
秦王政⼆⼗年(前227年),燕使荆轲刺秦王事件,不久攻打燕国,破燕都。
秦王政⼆⼗⼆年(前225年)灭魏国,⼆⼗四年(前223年)灭楚国,⼆⼗五年(前222年)灭燕国(余部),⼆⼗六年(前221年)灭齐国。
秦始皇⼆⼗六年(前221年)灭六国,统⼀天下,正式建⽴秦朝,称“始皇帝”,时年三⼗九岁;秦始皇统⼀制度、修筑长城,为中国历史做出重要贡献。
秦始皇⼆⼗⼋年(前219年)在泰⼭进⾏封禅。
秦始皇三⼗四年(前213年)焚诗书。
秦始皇三⼗五年(前212年)坑术⼠;其长⼦扶苏劝谏,派扶苏赴长城戍边。
秦始皇生平
秦始皇生平《史记·秦始皇本纪六》: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
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秦始皇是在公元前259年出生的。
当时正是战国末年,秦、楚、齐、赵、魏、韩、燕七雄并立,互相攻伐。
蔺相如“完璧归赵”后,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在渑池相会,为了显示秦、赵通好,便互相交换人质。
秦昭襄王将自己的孙子异人送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居住。
战国期间的交换人质极少起到真正消除战争的作用,数年之后,秦赵之间爆发长平之战,秦国的大将白起打败了赵国“纸上谈兵”的将军赵括,坑杀了四十万的赵卒。
赵国精壮士卒绝大多数都战死了,因此赵国的百姓对秦国切齿痛恨。
赵王几乎想杀掉异人,但在大臣的说服下打消了这个主意,却也大幅降低了秦国王孙异人所受的待遇。
阳翟有个大商人叫吕不韦,他善于低价买进货物,然后高价卖出,家里很有钱。
他在邯郸碰到了秦国的王孙异人。
他发现异人虽然在落魄之中,但气度仍很高贵,便打听异人的来历。
在得知异人的身份后,他感叹着说“此奇货可居也!”接下来,吕不韦倾家荡产地想办法结交异人,并且使用了很多游说和诡诈权谋,让当时秦昭襄王的太子安国君立异人为嗣子,并把异人送回了秦国。
在将异人送回秦国之前,吕不韦在邯郸用重金买了一位美人赵姬。
吕不韦先使赵姬怀孕后,将赵姬送给了异人。
《史记》上说赵姬怀孕12个月才生下了儿子,取名叫赵政,这个人就是后来扫灭六国,统一天下的秦始皇。
由于赵姬嫁给异人十个月后才分娩,因此异人认为赵政是自己的儿子,实际上却是吕不韦的骨肉。
赵政童年就是在赵国度过的,当人质的日子当然每日提心吊胆。
吕不韦在将异人送回秦国的时候并没有带上赵政和赵姬。
异人回国后不久,在位五十多年的秦昭襄王病死,太子安国君嗣位;安国君三天后就死了,异人嗣位。
异人做了三年的秦王后也死了,秦国于是去赵国迎回了赵政即位,这一年赵政十三岁。
历史人物评说-秦始皇
秦始皇的统治政策与措施
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严 厉的政策和措施,包括焚书坑儒、统一
文字、修筑长城等。
秦始皇的统治风格极其独断专行,他迷 信暴力而轻视人民的力量,对人民进行 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导致民众的不满和
反抗。
秦始皇的统治虽然短暂,但在中国历史 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他推行的政 策和措施对后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
秦始皇为了加强南北之间的交通 和联系,下令开凿了灵渠,这是 一项集灌溉、航运、水利于一体
的综合性工程。
灵渠的开凿使得南北之间的物资 运输和商业往来变得更加便利和 快捷,加强了地区间的经济联系
和交流。
同时,灵渠的开凿也促进了文化 的传播和发展,为中华文化的传 承和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
障。
03 秦始皇的争议与批判
效率。
修建万里长城,防御外敌
秦始皇为了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入侵, 下令修建了万里长城,这项工程不仅 展现了秦朝的国力和技术实力。
长城的建筑风格和工程技术也对后世 的建筑和工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城的修建有效地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减少了边疆地区的战乱和劫掠,为内地 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提供了保障。
开凿灵渠,促进南北交通
历史人物评说-秦始皇
目录
• 秦始皇的生平简介 • 秦始皇的功绩与成就 • 秦始皇的争议与批判 • 秦始皇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01 秦始皇的生平简介
出生背景与早期经历
秦始皇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其父异人曾被赵国送往秦国作为质子,后与吕不韦结 识并成为秦庄襄王。秦始皇出生时名为政,姓赵氏。
在其幼年时期,秦始皇便经历了父亲庄襄王的去世和母后的失势,被送往赵国与祖 母夏太后生活。
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秦始皇的生平详细介绍
秦始皇,即嬴政,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他的生平经历丰富多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是秦庄襄王和赵姬的儿子。
他出生时名为政,姓赵氏,秦庄襄王死后,嬴政继承秦王位,时年十三岁。
他即位后,因年幼朝政由相邦吕不韦所把持,而嫪毐亦得宠于太后,权势甚大。
前238年,秦始皇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之后又铲除权臣吕不韦,开始独揽大政。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因此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
他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
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这些举措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然而,秦始皇在晚年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
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享年五十岁,葬于骊山秦始皇陵。
他的死导致了秦朝的迅速灭亡,但他的影响力和历史地位至今仍不可忽视。
总之,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生平经历、成就和贡献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将各地分封制改为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和法律,并修建了伟大的工程如万里长城等。
然而,他的统治也存在着苛政虐民、求仙梦想长生等问题,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尽管如此,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仍不可忽视,他被誉为“千古一帝”,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始皇_人物生平(四)
经济
度同制
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制度和货币制度很不一致。
秦统一后,规定货币分金和铜两种:黄金称上币,以镒(秦制20两为镒)为单位;铜钱称下币,统一为圆形方孔,以半两为单位。
金币主要供皇帝赏赐,铜币才是主要的流通媒介。
秦始皇以原秦国的度、量、衡为单位标准,淘汰与此不合的制度。
秦廷在原商鞅颁布的标准器上再加刻诏书铭文,或另行制作相同的标准器刻上铭文,发到全国。
与标准器不同的度、量、衡一律禁止使用。
在田制上,秦王朝规定6步(合今230厘米)为尺,240步为一亩。
这一亩制以后沿用千年而不变。
改币制
秦始皇采取了两种统一货币的主要途径:一是由国家统一铸币,严惩私人铸币,将货币的制造权掌握在国家手中。
二是统一通行两种货币,即上币黄金和下币铜钱。
改黄金以“镒”为单位,一镒为二十两。
铜钱以“半两”为单位,并明确铸金币明“半两”二字。
铜钱造型为圆形方孔,俗称“秦半两”。
原来六国通行的珠玉、龟贝、银锡等不得再充当货币,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
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整交通
从前222年开始,秦始皇开始大幅修筑以国都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驰道,类似现代的高速公路。
驰道并实行“车同轨”,均宽五十步。
驰道的作用有数项,一说是使交通方便,以利管理六国旧地,一说主要目的为方便北方战争前线的补给,还有一说是方便始皇出巡时能畅通无阻。
除秦直道和秦栈道外大多在秦故地与六国旧道以及在秦征伐六国时修建的道路上基础上拓建而成。
著名的驰道包括:上郡道、临晋道、东方道、武关道、秦栈道、西方道及秦直道。
秦始皇在扫灭六国后,为方便运送征讨岭南所需的军队和物资,于是命史禄开凿河渠以沟通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
运河在最终在秦始皇二十年至二十三年(前219年—前215年)修成。
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自贯通后,二千多年来就一直是岭南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
因此,此项工程在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民族
秦始皇六国统一,建立了一统天下的君主专制大帝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即注意到对西南、东南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统治,从而加强了以华夏民族为主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
在统一以后,就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吏,使之成为秦国的一个组成部分。
为了加强中原和西南地区的联系,曾由常頞主持开辟一条五尺宽的栈道(叫“五尺道”),贯通南北。
秦灭楚后,就进一步统一东南越族地区,于东瓯和闽越之地建立了闽中郡(在今福建福州市)。
随后秦始皇命令屠睢统率50万大军分五路南下,深入今湖南、广东和江西境内。
为了运输军粮,秦始皇帝命令军队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桂江支流漓江间的交通,同时发配负债的贫民、赘婿、贾人支援战争,终于统一了南越和西瓯地区,建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从此这些地区就成为秦国的疆域。
战国后期从西到北有一支强大的游牧部落——匈奴勃然兴起,活动在阴山之北的头曼城(今内蒙古五原东北的阴山北麓),其酋长头曼单于经常利用行动迅速的骑兵深入中原掠夺粮食、人口,焚烧村舍。
赵武灵王因此采取防御措施,移民开垦。
但是仍不能阻止匈奴的南下,九原河南(指黄河以南)一带为其所占有。
前221年,迁3万户到河北榆中垦殖,同时在原来秦、赵、燕的北边长城基础上,建成长达5000里的长城。
文化
小篆
殷商以降,文字逐渐普及。
作为官方文字的金文,形制比较一致。
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陶文、帛书、简书等民间文字,则存在着区域中的差异。
这种状况妨碍了各地经济、
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
于是,秦统一中原后,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统一工作。
李斯以战国时候秦人通用的大篆为基础,吸取齐鲁等地通行的蝌蚪文笔划简省的优点,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划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
此外,一位叫程邈的衙吏因犯罪被关进云阳的监狱,在坐牢的10年时间里,他对当时字体的演变中已出现的一种变化(后世称为“隶变”),进行总结。
此举受到秦始皇的赏识,遂将他释放,还提升为御史,命其“定书”,制定出一种新字体,这便是“隶书”。
隶书打破了古体汉字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书写效率。
秦始皇下令统一和简化文字,是对中国古代文字发展、演变做了一次总结,也是一次大的文字改革,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社会
行同伦
“行同伦”就是端正风俗,建立起统一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
秦朝也给予相当的重视。
比如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来到泰山下。
这里原是齐国故地,号称“礼仪之邦”。
秦始皇就令人在泰山所刻的石上记下男女之间界限分明,以礼相待,女治内,男治外,各尽其责,从而给后代树立好的榜样,予以表彰。
而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在会稽刻石上留的铭文,则对当地盛行的淫泆之风,大加鞭笞,以杀奸夫无罪的条文来矫正吴越地区男女之大防不严的习俗。
车同轨
战国时期,各国车辆形制不一。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定车宽以六尺为制,一车可通行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