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热工设计分区示意图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10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196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4〕30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制订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三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三年三月十七日编制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4〕30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主编,并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在建筑热工科研和设计方面的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针对主要技术问题开展了科学研究与试验验证工作,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
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鉴于本规范系初次编制,在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地址:北京车公庄大街19号,邮政编码:100044),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1月目录主要符号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室外计算参数第三章建筑热工设计要求第一节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第二节冬季保温设计要求第三节夏季防热设计要求第四节空调建筑热工设计要求第四章围护结构保温设计第一节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的确定第二节围护结构保温措施第三节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验算及保温措施第四节窗户保温性能、气密性和面积的规定第五节采暖建筑地面热工要求第五章围护结构隔热设计第一节围护结构隔热设计要求第二节围护结构隔热措施第六章采暖建筑围护结构防潮设计第一节围护结构内部冷凝受潮验算第二节围护结构防潮措施附录一名词解释附录二建筑热工设计计算公式及参数附录三室外计算参数附录四建筑材料热物理性能计算参数附录五窗墙面积比与外墙允许最小传热阻的对应关系附录六围护结构保温的经济评价附录七法定计量单位与习用非法定计量单位换算表附录八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图附录九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主要符号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民用建筑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约能源的方针,提高投资效益,制订本规范。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主要符号Ate——室外计算温度波幅Ati——室内计算温度波幅Aθi——内表面温度波幅α——导温系数,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的修正系数B——地面吸热指数b——材料层的热渗透系数c——比热容D——热惰性指标Ddi——采暖期度日数F——传热面积H——蒸汽渗透阻I——太阳辐射照度K——传热系数Pe——室外空气水蒸气分压力Pi——室内空气水蒸气分压力R——热阻Ro——传热阻Ro.min——最小传热阻Ro.E——经济传热阻Re——外表面换热阻Ri——内表面换热阻S——材料蓄热系数te——室外计算温度ti——室内计算温度td——露点温度tw——采暖室外计算温度tsa——室外综合温度[Δt]——室内空气与内表面之间的允许温差Ye——外表面蓄热系数Yi——内表面蓄热系数Z——采暖期天数αe——外表面换热系数αi——内表面换热系数θ——表面温度,内部温度θi.max——内表面最高温度μ——材料蒸汽渗透系数νo——衰减倍数νi——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倍数ξ0——延迟时间ξi——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延迟时间ρ——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0——材料干密度φ——空气相对湿度ω——材料湿度或含水率[Δω]——保温材料重量湿度允许增量λ——材料导热系数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民用建筑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约能源的方针,提高投资效益,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速和改建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地下建筑、室内温湿度有特殊要求和特殊用途的建筑,以及简易的临时性建筑。
第1.0.3条建筑热工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室外计算参数第2.0.1条围护结构根据其热惰性指标D值分成四种类型,其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e应按表2.0.1的规定取值。
围护结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e(℃)表2.0.1第2.0.2条围护结构夏季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te,应按历年最热一天的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确定。
建筑热工学课程介绍
4、遮阳的设计手法 掌握手绘
1.5通风模式二 通风分析
1.热压通风原理示意图
白天
晚上
夏季通风分析
涡流区 风向
冬季通风分析
风向 涡流区
室内采光使用局部的屋 顶天窗,利用屋顶格栅遮阳。
屋顶绿化,属于建筑防 热中的植被物屋面隔热内容。
健身房凸出,为下面遮 阳,这里利用了建筑自遮阳 的原理。
会所设计
托马斯•赫尔佐格教授(德国):建筑师要掌握的知识太 多,我们不可能样样精通,但概念理解非常重要,否则我们无 法在前期构思时提出具有生态意义的想法,也难以与其他专业 人员沟通。我们无法想像,外科医生在不了解循环系统的情况 下会盲目地为病人做手术。建筑师相当于一个乐队指挥而非演 奏员,他不必具备高超的演奏技巧,但他必须了解每种乐器的 性能以充分发挥其潜力。我本人并不精通那些物理或力学计算, 但我喜欢从整体上去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实际上维特鲁威在 2000年前便提出了这个问题。
全球变暖-建筑如何应对?
Dubai 12908095
前言
其实,遮阳所解决的光与热两大类问题,已经有很好的 技术条件弥补。空调与灯光也能够创造出令人满意的环 境。因此,我觉得遮阳技术背后,关键的是建筑节能思 想的传递。
尤其在住宅设计上,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关联最密切的 建筑物,它在遮阳技术上的不断更新不仅体现着人们追 求更舒适生活的目标,同时更应赋予的,是我们对于与 自然契合的追求、对资源合理利用的信条。
教材:《建筑物理》,华南理工大学等,2002 参考书目: 《建筑物理(第二版)》,柳孝图,2000 《建筑防热》,林其标,1997 《人·气候·建筑》,吉沃尼,1982 《岭南湿热气候与传统建筑》,汤国华,2005 《绿色建筑 生态·节能·减废·健康》,林宪德, 2007
建筑物理(一) 建筑热工学
12
9
§4 辐射换热及其计算 §5 平壁的稳定稳定传热过程及其计算 §6 围护结构内部温度的确定
§7 封闭空气间层传热 §8 简谐热作用下的传热
第三章 建筑保温
§1 建筑保温设计的综合处理措施 §2 保温设计的有关标准 §3 围护结构主体保温设计 §4 围护结构保温构造 §5 围护结构传热异常部位保温设计要点 §6 围护结构的冷凝检验与防止
5 ℃(手)
伴随疼感的冷感觉
29
(2)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 下丘脑具有调节、代谢体温和内分泌功能, 前部主要促进散热来降温,后部促进产热抵御寒冷。 散热调节方式: 血管扩张,增加血流,提高表皮温度;出汗。 御寒调节方式: 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降低表皮温度;通过冷颤
增加代谢率。
30
(3)人体的能量代谢率 A 影响因素: 肌肉活动强度(主要因素);
围护结构的传热计算围护结构的蒸汽渗透计算围护结构的传热计算围护结构的蒸汽渗透计算13?本篇重要名词和概念室内热环境热舒适正常比例散热室外热湿作用城市热岛导热对流对流换热辐射辐射换热温度场热流强度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蓄热系数热惰性指标建筑节能吸热指数建筑耗热量指标体型系数窗墙比热桥室外综合温度总衰减度总延迟时间露点温度蒸汽渗透内部冷凝冷凝界面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遮阳遮阳系数倒铺屋面室内热环境热舒适正常比例散热室外热湿作用城市热岛导热对流对流换热辐射辐射换热温度场热流强度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蓄热系数热惰性指标建筑节能吸热指数建筑耗热量指标体型系数窗墙比热桥室外综合温度总衰减度总延迟时间露点温度蒸汽渗透内部冷凝冷凝界面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遮阳遮阳系数倒铺屋面14本篇典型作业题p211115p40212224p66673138p774143p116545515第一章室内外热气候1室内热气候室内热气候
(完整word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第1章总则第1.0.1条条为使民用建筑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约能源的方针,提高投资效益,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速和改建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地下建筑、室内温湿度有特殊要求和特殊用途的建筑,以及简易的临时性建筑。
第1.0.3条建筑热工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2章室外计算参数第2.0.1条条围护结构根据其热惰性指标D值分成四种类型,其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 e 应按表2.0.1的规定取值。
围护结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 e(℃)表2.0.1注:①热惰性指标D值应按本规范附录二中(二)的规定计算。
②t w和t e.min分别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和累年最低一个日平均温度。
③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 e应取整数值。
④全国主要城市四种类型围护结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 e值,可按本规范附录三附表3.1采用。
第2.0.2条围护结构夏季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t e,应按历年最热一天的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确定。
围护结构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t e.max,应按历年最热一天的最高温度的平均值确定。
围护结构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波幅值A te,应按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t e.max与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t e的差值确定。
全国主要城市的t e、t e.max、和A te值,可按本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
第2.0.3条夏季太阳辐射照度应取各地历年七月份最大直射辐射日总量和相应日期总辐射日总量的累年平均值,通过计算分别确定东、南、西、北垂直面和水平面上逐时的太阳辐射照度及昼夜平均值。
全国主要城市夏季太阳辐射照度可按本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
第3章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3.1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第3.1.1条建筑热工设计应与地区气候相适应。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应符合表3.1.1的规定。
建筑物理(热工学)_建筑防热PPT演示课件
层内气流组织方式
26
通风隔热屋顶设计原则
a.屋面外表面应刷白或浅色; b.通风空气间层的高度在 200-240mm 之间为宜; c.应在通风屋面的进出口间造成一个压差,以增加间层内的空气 流动速度; d.太长的通风间层要避免; e.通风间层内空气流动方向应与该建筑物所在地的夏季主导风向 一致,以获得较大的通风量; f.当通风屋面带有保温材料时,应该将保温材料布置在下层屋面; g.通风屋面这重结构不适用于冬季时间长,夏季时间短的地区。
ae
(
I
ae
s
te
e )
ae (tsa e )
将室外空气温度和太阳辐射的作用综合起来, 等效于室外综合温度的作用:
tsa
I s
ae
te
太阳辐射当量温度
13
室外综合温度
广州市某建筑平屋顶的表面状况实测值;
太阳辐射当量温度所占比例相当大;
室外综合温度以24小时为周期波动。
3
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通过屋顶、墙、地 面和窗的导热
室内各表面间 辐射换热
通过敞开的门和 窗的对流换热
室内的内热源 (电器、人体)
太阳辐射透过玻璃被 室内墙面和地面吸收
4
建筑保温的途径
建筑体形; 建筑物朝向和间距; 防风; 防潮; 围护结构保温;
5
建筑体形
6
建筑体形
体形系数:建筑物与室外大 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 的体积的比值。 体形系数越大,散热量越大。 一般控制在0.3以下。 体形系数与建筑物横截面形 状和层数有关。
9
建筑防热的途径
围护结构隔热; 窗口遮阳; 自然通风;
10
中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图-汇总表
7
山东省
、德州市、聊城市、临沂市、菏泽市、莱芜市
8
山西省
太原市、大同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朔州市、晋中市、运城市、忻州市、临汾市、吕梁市
9
河北省
石家庄市、唐山市、秦皇岛市、邯郸市、邢台市、保定市、张家口市、承德市、沧州市、廊坊市、衡水市
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濮阳市、许昌市、三门峡市、商丘市、济源
备注
南部城市 南端城市 全市范围 全市范围 全省范围 全省范围 全省范围 北部城市 北端城市 北部城市 西部城市 全部范围 南部城市 东北部城市
严寒地区
页码 1 2 3 4
省/直辖市
代表城市
黑龙江省 吉林省
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鸡西市、鹤岗市、双鸭山市、大庆市、伊春市、 佳木斯市、七台河市、牡丹江市、黑河市、绥化市、大兴安岭地区
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温州市、舟山市、湖州市、金华市、绍兴市、衢州市、台州市、丽水市
南昌市、九江市、上饶市、抚州市、宜春市、吉安市、赣州市、景德镇市、萍乡市、新余市、鹰潭市
黄冈市、黄石市、荆门市、荆州市、鄂州市、十堰市、随州市、武汉市、孝感市、咸宁市、襄阳市、宜 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神农架林区、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 长沙市、湘潭市、株洲市、衡阳市、郴州市、邵阳市、岳阳市、常德市、永州市、怀化市、益阳市、娄 底市、湘西州、张家界 陇南市
日平均温度≤5℃的天数0→90d
部分地区应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页码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7 28 29
省/直辖市
河南省 江苏省 上海市 安徽省
浙江省 江西省 湖北省 湖南省 甘肃省 陕西省
建筑物理 热工分区
温和地区
指最冷月平均温度为0~13度,最热月平均温度 18~25度的地区。 分布地区主要包云南四川西部,以及贵州西部地 区。 建筑要求:注意夏季防热,一般不考虑冬季保温。
图为就四川地区民居。南方建筑的造型与装饰立面设 计强调的是清新通透,立面多为浅色,用色素雅。
谢谢您的阅读!
在江浙一带沿海地区,气候暖湿,雨水多,房屋 的屋脊就造得高,而且屋顶的斜面较大。这样, 夏天可以减小烈日照射的面积,不使屋面热气过 多地传入室内;另一方面,屋脊陡,有利于雨水下 泄并削弱雨水对屋顶瓦面的冲力。
夏热冬暖地区
指最冷月平均温度高于10度的,最热月平均温度 25~29度的地区。 分布地区主要包括南岭以南及南方沿海地区。包 括海南全境,广东大部,广西大部,福建南部, 云南西南部,以及港澳台地区。 建筑要求:注意夏季防热,一般不考虑冬季保温。
在南方住宅平面设 计追求大面宽,利 于散热; 南方窗户 大利于通风;南方 住宅流行飘窗台; 而在北方因飘窗台 较易产生冷桥所以 较少有飘窗台,在 住 宅北面应杜绝出 现飘窗台.
海南岛上的别墅建筑。建筑强烈第表达出热带建筑的特征。 木墙;大面积的开窗带来良好的景观;高屋脊的茅草顶加强防 热和防雨;柱子架空。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0
公共建筑严寒、寒冷地区建筑的体形系数应小于或 等于0.40
大石头房子,现在的哈尔滨铁路局,可以看 到外墙厚重的石材和较小的窗墙比。
严寒地区的分区指标:HDD18≥3800,气候特征是冬季产寒,根据冬 季严寒的不同程度,又可细分成严寒(A)、严寒(B)、严寒(c)三个子区: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包括分布式供热系统、集中供热系统、工业热水换气系统和低温空调系统,它们在建筑热工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
接下来,将对上述分区进行详细介绍:
一、分布式供热系统
分布式供热系统也称“支管供暖”,它将采暖设备安装在室内或室外,以满足建筑供热需求。
分布式供热采用的是蒸汽、热水和热风来进行供热,这些设备可以调节温度,因此能提高供热效率,同时也能有效降低能耗。
二、集中供热系统
集中供热系统是一种分布式供暖形式,这种系统将多个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供热,全部交由一个中心热力站(CCHP)或冷热热源站进行操作,由中心站调度输出热量给所有分散地点。
这种供热系统可以减少设备数量,降低单位供热面积的能耗,并保证设施的安全性。
三、工业热水换气系统
工业热水换气系统是一种供热换气系统,采用的是热水作为储能媒介,可在室内密闭空间内将空气用热变换和搅拌作业,有效地提高室内空气温度,从而改善室内环境。
四、低温空调系统
低温空调系统通常由水冷式空调机、循环水泵、热交换器等设备组成,它采用一个封闭的水循环,通过水空调设备,将热量从室内传送到冷却机组,对室内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维持室内恒温。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第1章总则第1.0.1条条为使民用建筑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约能源的方针,提高投资效益,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速和改建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地下建筑、室内温湿度有特殊要求和特殊用途的建筑,以及简易的临时性建筑。
第1.0.3条建筑热工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2章室外计算参数第2.0.1条条围护结构根据其热惰性指标D值分成四种类型,其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 e 应按表2.0.1的规定取值。
围护结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 e(℃)表2.0.1注:①热惰性指标D值应按本规范附录二中(二)的规定计算。
②t w和t e.min分别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和累年最低一个日平均温度。
③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 e应取整数值。
④全国主要城市四种类型围护结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 e值,可按本规范附录三附表3.1采用。
第2.0.2条围护结构夏季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t e,应按历年最热一天的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确定。
围护结构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t e.max,应按历年最热一天的最高温度的平均值确定。
围护结构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波幅值A te,应按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t e.max与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t e的差值确定。
全国主要城市的t e、t e.max、和A te值,可按本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
第2.0.3条夏季太阳辐射照度应取各地历年七月份最大直射辐射日总量和相应日期总辐射日总量的累年平均值,通过计算分别确定东、南、西、北垂直面和水平面上逐时的太阳辐射照度及昼夜平均值。
全国主要城市夏季太阳辐射照度可按本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
第3章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3.1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第3.1.1条建筑热工设计应与地区气候相适应。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应符合表3.1.1的规定。
建筑物理 热工分区
严寒地区的墙体保温
目前严寒地区的墙体保温,形式 多样,大体有外保温和夹心保温 两种形式。 其中外保温主要有EPS外墙保温体系,该种外墙保温形式的 优点是它能有效的切断或减少墙体的冷桥,提高房间的热稳 定性,保温效果较好,房间室内温度基本丌受外界温度变化 的影响,可较好的改善室内的热舒适度。 对于砌体结构最适合的墙体结构形式是采用夹心保温墙体, 该种结构的墙体,保温材料位于两叶墙体中间,保温材料丌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耐久性好、保温效果好。同时,由于内 外叶墙体通过保温层分隔,可有效的减低内叶墙的温度变形, 减少墙体温度裂缝,同时避免也能墙体渗漏。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0
公共建筑严寒、寒冷地区建筑的体形系数应小于或 等于0.40
大石头房子,现在的哈尔滨铁路局,可以看 到外墙厚重的石材和较小的窗墙比。
严寒地区的分区指标:HDD18≥3800,气候特征是冬季产寒,根据冬 季严寒的丌同程度,又可细分成严寒(A)、严寒(B)、严寒(c)三个子区:
在南方住宅平面设 计追求大面宽,利 于散热; 南方窗户 大利于通风;南方 住宅流行飘窗台; 而在北方因飘窗台 较易产生冷桥所以 较少有飘窗台,在 住 宅北面应杜绝出 现飘窗台.
海南岛上的别墅建筑。建筑强烈第表达出热带建筑的特征。 木墙;大面积的开窗带来良好的景观;高屋脊的茅草顶加强防 热和防雨;柱子架空。
第1.1.3章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建筑热பைடு நூலகம்设计分区
依据: 建筑热巟设计分区是根据建筑热巟设计的
要求进行气候分区。所依据的气候要素是空气温度。 以最冷月(即1月)和最热月(即7月)平均温度 作为分区主要指标,以累年日平均温度丌大于5℃ 和丌小于25 ℃的天数作为辅助指标,将全国划分 为5个区,即: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 和温和地区。
热工设计分区
一、热工设计分区建设地点:镇远县---夏热冬冷地区。
二、设计依据性文件、规范、标准。
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2、《贵州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J52-49-20083、建设部主管部门有关建筑节能设计的相关文件、规定4、贵州省建设主管部门有关建筑节能的相关文件、规定5、黔建设发(2009)237号体形系数设计建筑外表面积Fo=90.4X7.2+90.2X3.0=921.18㎡建筑物体积Vo=399.5X7.2+419.2X3.0=4133.4㎡体形系数S=Fo/Vo=921.48/4133.4=0.22四、窗墙面积比计算建筑物窗墙面积比外窗阳台门的气密性要求固定窗玻璃四周应该采用弹性好、耐久的密封或注密封胶密封,气密性能分级及监测按照《建筑外窗空气参透性能分级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
五、外墙的保温隔热设计。
1、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导热系数2、根据《贵州省居住节能设计标准》DBJ52-49-2008附录续表N.0.10.8查得,基层为钢筋混凝土(200mm)厚的外墙保温的热工特性指标:保温材料为无机保温砂浆Ⅰ型,保温层厚度为30mm,复合墙体的导热系数Km-1.35(W/㎡·K),D=2.59本项目居住部分为框架结构,根据图集10J12附录得:主体部位面积占65%,结构性热桥部位占35%。
考虑结构性热桥的影响及保温材料修正系数,平均传热系数Km为:K·Fp+Kb ·Fb 458.58x0.72+246.9x1.35平均传热系数Km= = =0.91Fp+Fb 705.48合计:Fb=705.48X0.35=246.9平方米(框架柱、梁面积)Fb=705.48X0.65=458.58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面积)考虑结构性冷桥的影响及保温材料的修正系数,平均传热系数Km=0.94W/(㎡.K)≤1.0W/(㎡.K)满足《贵州省居住节能设计标准》DBJ52-49-2008第5.2.1条表5.2.1-3要求。
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
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
建筑热工设计应与地区气候相适应,《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1993将我国划分为五个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区域: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和温和地区。
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应按图1采用,具体划分条件和设计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1]
图1 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图
表1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将严寒地区又分为A、B两个区,各主要城市的公共建筑气候分区见表2.
表2 主要城市所处气候分区[2]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依据不同的供暖度日数(HDD18)和空调度日数(CDD26)范围,针对居住建筑将严寒和寒冷地区的气候分区进一步分成为表3所示的五个气候子区。
表3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子区[3]
参考资料:
[1]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1993
[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3]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建筑气候分区对建筑基本要求 不同区划对建筑的基本要求
建筑气候分区对建筑基本要求不同区划对建筑的基本要求3.3建筑气候分区对建筑基本要求3.3.1建筑气候分区对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表3.3.1不同区划对建筑的基本要求3.3建筑气候分区对建筑基本要求3.3.1本条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和《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综合而成的,明确各气候分区对建筑的基本要求。
中国现有关于建筑的气候分区主要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的建筑气候区划和《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建筑气候区划反映的是建筑与气候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各个气象基本要素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建筑的直接作用。
适用范围更广,涉及的气候参数更多。
建筑气候区划以累年1月和7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相对湿度等作为主要指标,以年降水量、年日平均气温≤5℃和≥25℃的天数等作为辅助指标,将全国划分成7个1级区。
建筑热工分区反映的是建筑热工设计与气候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象基本要素对建筑物及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设计的影响。
考虑的因素较少、较为简单。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用累年最冷月(即1月)和最热月(即7月)平均温度作为分区主要指标,累年日平均温度≤5℃和≥25℃的天数作为辅助指标,将全国划分成5个区,即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并提出相应的设计要求。
由于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和建筑气候一级区划的主要分区指标一致,因此,两者的区划是相互兼容、基本一致的。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中的严寒地区,包含建筑气候区划图中的全部Ⅰ区,以及Ⅵ区中的ⅥA、ⅥB,Ⅶ区中的ⅦA、ⅦB、ⅦC;寒冷地区,包含建筑气候区划图中的全部Ⅱ区,以及Ⅵ区中的ⅥC,Ⅶ区中的ⅦD;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地区与建筑气候区划图中的Ⅲ、Ⅳ、Ⅴ区完全一致。
由于建筑热工在建筑功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有形象的地区名,故将其一并对应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