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人教版阶段复习课(二)第二章 阶段复习课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配套课件 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阶段复习课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配套课件 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阶段复习课

OD OB 2T
OF 2OC 9T 2
【变式训练】(2013· 黄石高一检测)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 动”的实验中,取下一段如图所示的纸带研究其运动情况。设O 点为计数的起始点,在四个连续的计数点中,相邻两计数点间的 时间间隔为0.1s;若物体做理想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计数点A 与起始点O之间的距离s1为______cm,打计数点O时物体的瞬时 速度为_______m/s,物体的加速度为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 三位有效数字)。
(3)图线的纵轴截距应为打下O点的瞬时速度。 (4)由逐差法得小车的加速度应为: 代入数据解得:a=1.19 m/s2 答案: (1) DE (2) 见解析 (CD EF) (OA AB BC)
(3)打下O点时的速度9T (4)
a
2
1.19
CF OC OF 2OC 2 9T 9T 2
【解析】(1)打下C点时的速度:vC= (2)打下A点时的速度:vA= 同理可得:vB=0.496 m/s OB vC=0.615 m/s, vD=0.733 m/s, 2T vE=0.852 m/s 将上述各点的速度值在v-t图 像描点连线,如图所示
BD OD OB 2T 2T 0.377 m / s
10.00 102 m/s 2 0.1
1 (vO v A )T, 2
二、竖直上抛运动 1.定义 给物体一个竖直向上的初速度v0,如果忽略空气阻力,物体只 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2.运动性质 物体的初速度v0竖直向上,加速度为g竖直向下,所以竖直上 抛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3.运动规律 取v0的方向为正方向,抛出点为坐标原点,则a=-g,其运动学 公式为速度公式v=v0-gt 位移公式x= 位移、速度关系式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复习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复习

个性化辅导讲义学生:科目:第阶段第次课教师:课后巩固:【课后练习】 一.两个运动特例: (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只受重力作用,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

2.特点: ①初速V 0=0 ②只受一个力,即重力作用。

当空气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的下落可以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3.性质: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①速度公式:gt v t = ②位移公式:221gt h =: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思路审题→画出过程草图→判断运动性质→选取正方向(或选取坐标轴)→选用公式列出方程→求解方程,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

③速度位移关系:gh v t 22= ④平均速度公式:2tv v =重力加速度:同一地点,任何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相同,跟物体的轻重无关。

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大小跟高度和纬度有关。

地面附近通常取g=9.8m/s 2,粗略计算时,可取10 m/s 2。

(二)竖直上抛运动1.定义:物体以初速Vo 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抛出后物体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

2.性质:初速为Vo ,加速度为-g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3.基本规律:①速度公式:gt v v t -=0 ②位移公式:2021gt t v h -= ③速度位移关系:gh v v t 2202-=-4.基本特点: ①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 ②落回到抛出点的时间:③落回到抛出点的速度跟初速间的关系: ④上升的最大高度:5.处理方法: ①分段法: ②整体法: ③对称法练习:1、一小球从离地100米高处以30m/s 的初速度作竖直上抛运动,则它在前4s 内所走的路程为 米,位移为 米,前8s 内所走路程为 米,位移为 米,前4s 内的平均速度为 m/s 。

2、一物体以30m/s 的初速度从地面开始做竖直上抛运动,它上升过程中到达40m 高处时所用时间为 ,它从抛出到下落经过离地高40m 处所需时间 为 s 。

3、一物体作竖直上抛运动,上升和下落过程中两次经过较低点A 点之间的时间为t 1,上升和下落过程中两次经过较高的B 点之间的时间t 2,则AB 间的高度差为 。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高物理同步精品课堂第二章 章末复习(课件)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高物理同步精品课堂第二章  章末复习(课件)
物理 新教材人教版
(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章末复习
一、知识清单
匀 变
实验:探究
根据纸带求某点瞬时速度vn=
xn+xn-1 2T
速 直
小车速度随 根据纸带求
v-t图象法:图象斜率表示
线 运 动
时间变化的 规律
物体运动的 加速度
加速度 逐差法:Δx=aT2



一、知识清单
概念:沿着一条直线,且 加速度 不变的运动
且二者速度满足v追≥v被追 (1)两个物体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即为相遇。 (2)分类: ①同向运动相遇(也称追及相遇):后者追上前者即相遇。 ②相向运动相遇:两物体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两物体间开始时 的距离即相遇。 ③交叉运动相遇:两物体在互相交叉的直线上运动同时到达交 叉点即相遇
二、重点突破
3.追击相遇问题
a
a1
a2 2
( x4
x5 ) ( x1 6T 2
x2 )
c.当数据只有x1、x2、x3、x4、x5、x6、x7、x8八组时
a
a1
a2
a3 4
a4
( x5
x6
x7
x8 ) (x1 16T 2
x2
x3
x4 )
二、重点突破
3.追击相遇问题
追及 问题
相遇 问题
同向运动的两个物体,开始两者一前一后运动,二者间有一段 初始距离,后者追上前者前,二者距离可能经历先增大后减小 或者一直减小的过程,后者追上前者瞬间,两者处于同一位置


速度公式:v=_v_0_+__a_t_
速 直
基本公式 位移公式:x=__v_0t_+__12_a_t2

2023~2024学年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总复习二(34页)

2023~2024学年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总复习二(34页)

加速度 a
F合=ma
已知外力、重力、 弹力、摩擦力
知识梳理
课堂小结
牛顿运动定律解动力学问题
运动分析
受力分析
运动 ?
已知 力
静止 或匀速
力的 平衡方程
匀变速直 线运动
运动学 规律
加速度 a
F合=ma
已知外力、重力、 弹力、摩擦力
知识梳理
课堂小结
牛顿运动定律解多过程问题
1.情境中有多少个物理过程? 2.每个过程物体做什么运动、受什么力作用? 3.每个运动过程分别满足什么物理规律? 4.寻找各运动过程中物理量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解:(1)
FN mg cos
匀速下滑: Ff mg sin
Ff FN
tan 0.75
FN Ff
mg
知识梳理
典型例题
例题:质量为m=7 kg的木块静止的放在倾角为θ=37°的斜面上,给木块一 个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木块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sin37°=0.6, cos37°=0.8,g=10 m/s2)。求:(2)若从静止开始,用向右的水平 恒力F0作用于木块上,使木块沿斜面向上运动6 m后速度为6 m/s, 则F0为多大?
知识梳理
静止
FN
F
G
F合=0
FN G cos F G sin
匀速下滑 FN
Ff
v
G
F合=0
FN G cos Ff G sin Ff FN
匀加速 下滑 Ff
FN a
G
F合=ma
FN G cos G sin Ff ma
Ff FN
知识梳理
牛顿运动定律解动力学问题
运动分析
运动 已知
知识梳理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 章末复习课+Word版含答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 章末复习课+Word版含答案

第二章 章末复习课【知识体系】[答案填写] ①v =v 0+at ②x =v 0t +12at 2 ③v 2-v 20=2ax ④v 0+v 2 ⑤v t 2⑥x n -x n -1=aT 2 ⑦倾斜直线 ⑧图象纵坐标 ⑨图象的斜率 ⑩图象与t 轴所围面积 ⑪图象的纵坐标 ⑫图象的斜率 ⑬等于零 ⑭只受重力 ⑮v =gt ⑯h =12gt 2 ⑰v 2=2gh ⑱9.8_m/s 2 ⑲竖直向下主题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与应用1.公式中各量正负号的确定.x 、a 、v 0、v 均为矢量,在应用公式时,一般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但不绝对,也可规定为负方向),凡是与v 0方向相同的矢量为正值,相反的矢量为负值.当v 0=0时,一般以a 的方向为正方向,这样就把公式中的矢量运算转换成了代数运算.2.善用逆向思维法.特别对于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倒过来可看成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样公式可以简化⎝ ⎛⎭⎪⎫如v =at ,x =12at 2,初速度为0的比例式也可以应用.3.注意.(1)解题时首先选择正方向,一般以v 0方向为正方向.(2)刹车类问题一般先求出刹车时间.(3)对于有往返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全过程加速度a 恒定),可对全过程应用公式v =v 0+at 、x =v 0t +12at 2列式求解. (4)分析题意时要养成画运动过程示意图的习惯,特别是对多过程问题.对于多过程问题,要注意前后过程的联系——前段过程的末速度是后一过程的初速度;再要注意寻找位移关系、时间关系.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解题方法.为1.6 m ,随后4 s 的位移为零,那么物体的加速度多大(设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返回时加速度不变)?你能想到几种方法?解析:设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由题意知a 的方向沿斜面向下. 方法一:基本公式法物体前4 s 位移为1.6 m ,是减速运动,所以有x =v 0t 1-12at 21, 代入数据1.6=v 0×4-12a ×42① 随后4 s 位移为零,则物体滑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为t =4 s +42s =6 s , 所以初速度为v 0=at =a ×6②由①②得物体的加速度为a =0.1 m/s 2.方法二:推论v -=v t 2法物体2 s 末时的速度即前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2=v -=1.64m/s =0.4 m/s. 物体6 s 末的速度为v 6=0,所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v 2-v 6t =0.4-04m/s 2=0.1 m/s 2. 方法三:推论Δx =aT 2法由于整个过程a 保持不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由Δx =aT 2得物体加速度大小为:a =Δx T 2=1.6-042 m/s 2=0.1 m/s 2. 方法四:由题意知,此物体沿斜面速度减到零后,又逆向加速.分过程应用x =v 0t +12at 2得: 1.6=v 0×4-12a ×42, 1.6=v 0×8-12a ×82, 由以上两式得a =0.1 m/s 2,v 0=0.6 m/s.答案:0.1 m/s 2针对训练1.如图所示,物体从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 、B 、C 三点,其中|AB |=2 m ,|BC |=3 m .若物体通过AB 和BC 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 、A 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A.98m B.89 m C.34 m D.43m 解析: 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 ,经过A 点时的速度为v A ,由A 点到B 点所用的时间为t ,则x AB =v A t +12at 2=2 m ,x AC =v A ·2t +12a (2t )2=5 m ,联立以上二式解得at 2=1 m ,v A t =1.5 m ,故|OA |=v 2A 2a =98m ,选项A 正确.答案:A主题2 x -t 图象和v-t 图象的比较1.两类运动图象对比.(1)确认是哪种图象,v-t图象还是x-t图象.(2)理解并熟记五个对应关系.①斜率与加速度或速度对应.②纵截距与初速度或初始位置对应.③横截距对应速度或位移为零的时刻.④交点对应速度或位置相同.⑤拐点对应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典例2】如图所示,a、b分别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时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其中a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b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乙始终沿正方向运动B.t1时刻甲、乙两物体的位移相等、速度相等C.0~t2时间内物体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物体甲的平均速度D.t1到t2时间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解析:b图线的斜率先为正值,后为负值,则物体乙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A错误;在t1时刻,两物体的位移相等,但图线a、b 的斜率不相等,则两物体的速度不相等,B错误;0~t2时间内,两物体的位移相等,运动时间相等,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C错误;t1~t2时间内,两物体的位移相等,运动时间相等,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D正确.答案:D针对训练2.(多选)如图所示的x-t图象和v-t图象中,给出的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v-t图象中物体4在t4时刻离出发点最远B.图线1、2均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C.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物体2、4开始反向运动D.x-t图象中t1时刻物体1的速度大于物体2的速度解析:v-t图象中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故物体4在整个过程中都朝着正方向运动,所以在t5时刻离出发点最远,A错误;x-t图象中位移变大表示沿正方向运动,位移变小表示沿负方向运动,始终做直线运动,B正确;在v-t图象中物体4在t4时刻的速度减小,并没有改变运动方向,C错误;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故t1时刻物体1的速度大于物体2的速度,D正确.答案:BD统揽考情本章的知识特点是:运动规律和公式较多,学生初次学习不易灵活掌握.但在高考命题中,热点较多,常见的热点有运动图象的理解应用、纸带类问题的数据处理、与动力学(第四章学习)的综合等.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常有与其他知识综合的计算题出现,有时考查追及相遇问题.在其他省市的高考题中多考选择题,本章内容在高考中的分值大约在6~15分之间.真题例析(2017·全国卷Ⅰ)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图(a)图(b)(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 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 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1)小车在阻力的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由图(b)知,从右向左相邻水滴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小车在桌面上是从右向左运动.(2)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所以相邻两水滴间的时间间隔Δt=3045s=23s,滴下A点时小车的速度v A=0.117+0.1332Δt=0.19 m/s,根据逐差法可求加速度,(x4+x5)-(x1+x2)=6a(Δt)2,解得a=0.037 m/s2.答案:(1)从右向左(2)0.190.037针对训练(2017·全国卷Ⅱ)某同学研究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滑块、长度不同的矩形挡光片、光电计时器.图(a)图(b)实验步骤如下:①如图(a),将光电门固定在斜面下端附近;将一挡光片安装在滑块上,记下挡光片前端相对于斜面的位置,令滑块从斜面上方由静止开始下滑;②当滑块上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用光电计时器测得光线被挡光片遮住的时间Δt;③用Δs表示挡光片沿运动方向的长度,如图(b)所示,v表示滑块在挡光片遮住光线的Δ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求出v;④将另一挡光片换到滑块上,使滑块上的挡光片前端与①中的位置相同,令滑块由静止开始下滑,重复步骤②、③;⑤多次重复步骤④;⑥利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作出v-Δt图,如图(c)所示.图(c)完成下列填空:(1)用a表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用v A表示挡光片前端到达光电门时滑块的瞬时速度大小,则v与v A、a和Δt的关系式为v=____________.(2)由图(c)可求得,v A =________ cm/s ,a =________ cm/s 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解析:(1)设挡光片末端到达光电门的速度为v ,则由速度时间关系可知v =v A +a Δt ,且v =v A +v 2联立解得v =v A +12a Δt . (2)由图(c)可求得v A =52.1 cm/s ,12a =53.6-52.1180×10-3 cm/s 2≈8.3 cm/s 2,即a =16.6 cm/s 2.答案:(1)v =v A +12a Δt (2)52.1 16.6(15.8~16.8)1.(2015·江苏卷)如图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 m 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 s 和2 s .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2 m/s 2由静止加速到 2 m/s ,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A .关卡2B .关卡3C .关卡4D .关卡5解析:同学加速到2 m/s 时所用时间为t 1,由v 1=at 1,得t 1=v 1a=1 s ,通过的位移x 1=12at 21=1 m ,然后匀速前进的位移x 2=v 1(t -t 1)=8 m,因x1+x2=9 m>8 m,即这位同学已通过关卡2,距该关卡1 m,当关卡关闭t2=2 s时,此同学在关卡2、3之间通过了x3=v1t2=4 m的位移,接着关卡放行t=5 s,同学通过的位移x4=v1t=10 m,此时距离关卡4为x5=16 m-(1+4+10) m=1 m,关卡关闭2 s,经=0.5 s后关卡4最先挡住他前进.过t3=x5v1答案:C2.(2016·江苏卷)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v和位置x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解析:由题意知小球在下落的过程中速度方向向下,与题中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故为负值,所以C、D错误;小球的运动为匀变速运动,根据v2-v20=2ax可知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二次函数,故A正确,B错误.答案:A3.(2016·上海卷)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16 m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 s,第二段用时2 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A.23m/s 2 B.43 m/s 2 C.89 m/s 2 D.169m/s 2 解析:根据题意,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t 2时刻的瞬时速度,在第一段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 1=v 1=164 m/s =4 m/s ;在第二段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 2=v 2=162m/s =8 m/s ;则物体加速度为:a =v 2-v 1t =8-43 m/s =43m/s ,故选项B 正确.答案:B4.(多选)(2016·全国Ⅰ卷)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 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 =3 s 时并排行驶,则( )A .在t =1 s 时,甲车在乙车后B .在t =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 =2 sD .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 解析:由题中v t 图象得a 甲=10 m/s 2,a 乙=5 m/s 2,两车在t =3 s 时并排行驶,此时x 甲=12a 甲t 2=12×10×32 m =45 m , x 乙=v 0t +12a 乙t 2=10×3 m +12×5×32 m =52.5 m ,所以t =0时甲车在前,距乙车的距离L =x 乙-x 甲=7.5 m ,B 项正确;t =1 s 时,x 甲′=12a 甲t ′2=5 m ,x 乙′=v 0t ′+12a 乙t ′2=12.5 m ,此时x 乙′=x 甲′+L =12.5 m ,所以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为t =1 s ,故A 、C 项错误;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沿公路方向相距L ′=x 乙-x 乙′=40 m ,故D 项正确.答案:BD5.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斜面倾角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b)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图(a)图(b)(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A .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B .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C .将小车依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D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用字母填写).(2)图(b)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 =____s.(3)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 5=____.(4)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 =________________.解析:(1)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DCBA.(2)每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故T =0.02×5 s =0.1 s.(3)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v 5=s 4+s 52T. (4)由逐差法得加速度a =s 4-s 13T 2+s 5-s 23T 2+s 6-s 33T 23= (s 4+s 5+s 6)-(s 1+s 2+s 3)9T 2. 答案:(1)DCBA (2)0.1 (3)s 4+s 52T(4)(s 4+s 5+s 6)-(s 1+s 2+s 3)9T 2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课件】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复习课件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课件】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复习课件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t1∶t2∶t3∶…∶tn=___1∶__( _2_-_1_)∶__( _3_-__2_)∶__…_∶_(__n_-__n_-_1)
知识点3: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
(1)速度公式 (2)位移公式
v gt 。
x 1 gt2 2

(3)速度-位移关系式
变形:甲乙两车在平直路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同
的时间内甲车的速度由2v增大为3v,乙车的速度由v增大为 4v,求该过程中甲乙两车通过的位移之比。
二、x aT 2的应用
3、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 s内的位移是2 m,第4 s内的位移是
2.5 m,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CD ) A. 第3 s末的瞬时速度是2.25 m/s B. 质点的加速度是0.125 m/s2 C. 第8秒内的位移是4.5m
1)、重物经过多长时间落地到地面? 2)、重物着地时速度多大?
五、运动学图像问题 12、(多选)如图所示为a、b两质点做直线运动的x-t图像。a的图线 是直线,b的图线是曲线,两图线在t=5s时刻相切,已知b质点的加速 度大小恒为0.2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0.5 ~ 5s 内,b质点的运动方向发生了一次改变 B.t=5s时刻,a质点的速度大小为0.6m/s C.t=0时刻,b质点的速度大小为1.1m/s D. x0 2.8m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复习课件
知识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_v_=__v_0+__at____.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_x_=__v_0t_+_12_a_t2__. 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_v_2_-_v_20_=_2_a_x__.

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节复习共28张ppt

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节复习共28张ppt

小试牛刀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 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接 着做匀减速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 图象如图所示,那0~t0和t0~3t0两段时
间A.内加(速D度大)小比为1:1
B. 位移大小比为1:3 C. 平均速度大小比为2:1 D. 中间时刻速度大小比为1:1
自由落体运动
间A.内加(速D度大)小比为1:1
B. 位移大小比为1:3 C. 平均速度大小比为2:1 D. 中间时刻速度大小比为1:1
小试牛刀
从离地面72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不计空气 阻力,取g=10m/s2. (1)小球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2)自小球开始下落开始计时,求小球在最初2s内及 最后2s内的位移大小. (3)求小球下落时间为下落总时间的一半时的位移大 小
x
v0t
1 2
at
2
vt2 v02 2ax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 实验目的: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速度随时间变化的 规律
➢ 实验原理及设计:
➢ 实验操作:
有哪些注意事项?
➢ 数据记录及处理:
➢ 实验结论:小车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
1.小车开始时靠近打点 计时器 2.先通电,再释放小车
小试牛刀
C. 15m/s
D. 20m/s
扩展
2 + 1 个
1.平均速度 v v0 vt
2
2.中间时刻瞬时速度
vt
2
v0
vt 2
x vt

度 3.中间位置瞬时速度 v x
2
v02 vt2 2
小试牛刀
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在t时间内位移 为x。设它在中间位置处速度为v1,在 中间时刻时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大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复习课件-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复习课件-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二、研究方法——建立模型
理想模型,就是对客观事物事物一种
近似反映,它突出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某 一主要矛盾或主要特性,完全地忽略了其 他方面的矛盾或特性。
F1
F2
纸团
硬币
G1 忽略空气阻力
G2
二、研究方法——建立模型
影响因素1
研究对象
影响因素2 影响因素3
二、研究方法——建立模型
懂得忽略什么,有时与懂得重视什么同等重要! ——伽利略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复习
一、知识梳理与整合
实验探究




线 运
运动规律




知识应用
沿着物一体条只直在线重,力且作加速 度变不速用下变直下落的线从的运运静运动动止 动,。开 ,叫始 叫作匀
设数作计据特自实记点由竖验录落直体向进 数运下分行 据动类实 分验 析
g
vv9v.80m/as2t
vvx00x2vvv0120tg2gtt 122 2aatt2x
6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车站恰好停止,停车1min,放下病人后列车再以1.
懂得忽略什么,有时与懂得重视什么同等重要!
1 、研究对象无限细分 取一小段时间隔离研究运动规律
这段位移实际所用的时间:t′=t1+t2+t3=50+30+60s=140s
把时间无限细分分
2 、为什么要建立理想模型?
△V=0.20m/s ③算出直线的斜率a。
④找出直线在纵轴上 的截距v0。
o 0.1 0.2 0.3 0.4 0.5 0.6
t/s
三、研究方法——实验研究
3 、计算机绘制v-t图像

2014-2015学年高中物理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阶段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2014-2015学年高中物理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阶段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2.追及问题的解题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运动过程的分析,画出两物体运动的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
将两物体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这是关键。
(4)联立方程求解,并对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变式训练】甲车以加速度3m/s2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乙车落后2 s在同一地点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6 m/s2做匀 加速直线运动。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同。求: (1)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距离的最大值是多少? (2)乙车出发后经多长时间可追上甲车?此时它们离出发点多远?
x3=8.33cm、x4=8.95cm、x5=9.61cm、x6=10.26cm。
下表列出了打点计时器打下B、C、F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请在表 中填入打点计时器打下D、E两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位置 速度/(m·s-1) B 0.737 C 0.801 D E F 0.994
(3)以A点为计时起点,在坐标图中画出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 图线。
【解析】(1)两车距离最大时速度相等,设此时乙车已开动ts,
则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
v1=3〓(t+2)m/s,
v2=6〓tm/s=6tm/s,
由v1=v2得:
t=2s,由x= 1 at2知,两车距离的最大值 Δx= 1 a甲(t+2)2- 1 a乙t2 =
1 〓3〓42m- 1 〓6〓22m 2 2 2 2 2
1 h gt 2 2
⑰v2=2gh ⑱9.8m/s2 ⑲竖直向下
主题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处理
【主题训练】(2014·合肥高一检测)一辆汽车在运动过程中遇
到紧急情况需刹车,从某时刻开始,其速度平方v2随位移x的变

第二章《运动学》复习课精品PPT-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运动学》复习课精品PPT-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三) 推 论
推 论1: 在 匀 变 速直 线 运 动 中 有
vt中
v0 v 2
v
x t
(三) 推 论
推 论1: 在 匀 变 速直 线 运 动 中 有
vt中
v0 v 2
v
x t
推论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时 间内的位移差等于常数,即:
△x=x2-x1=x3-x2=…=xn-xn-1=aT2
推论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从开始时起, 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的比是
t1 : t2 : t3 :: tn 1 : 2 1 : 3 2 :: n n 1
(四) 运动可逆
(二) v—t图象的信息 物体从速度v匀减速到零的运动,可认为是从
推论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等于常数,即:
推论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从开始时起, 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是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比, 即
(二) v—t图象的信息 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下来。 列车决定先以大小是0.
2. 加速度
物体从速度v匀减速到零的运动,可认为是从零匀加速到v。 △x=x2-x1=x3-x2=…=xn-xn-1=aT2
推论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从开始时起, 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是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比, 即
o
t
2. 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下来。汽车 在刹车后的运动过程中,前 一半位移和后一半位移中的平
均速度为 v1和v2 , 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中的平均速度
为 va和vb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0 (二) v—t图象的信息 t t t t t/s 3. 任意时间内的位移 推论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从开始时起, 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是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比, 即

2021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复习课件2(共53张PPT)

2021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复习课件2(共53张PPT)


___g_t____
v20

②h

(②4)上两升个到推最论大:高①度上所升需的的最时大间高度tm=hm_=_____v_g0__2__g___.__;
【对点检测】 [2013·哈三中高三月考] 关于自由落体运 动(g 取 10 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是竖直向下的、v0=0、a=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 1 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 1∶3∶5 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 1 s 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 1∶2∶3 D.从开始运动到距下落点 5 m、10 m、15 m 所经历的 时间之比为 1∶2∶3
ABC [解析] 自由落体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 0、加速度 为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依初速度为 0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 律的推论有在开始连续的三个 1 s 内位移之比为 1∶3∶5, 在开始连续的三个 1 s 末速度大小之比为 1∶2∶3,通过连 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1∶( 2-1)∶( 3- 2).综 上,选项 A、B、C 正确,选项 D 错误.
之比分别是( )
A.1∶22∶32,1∶2∶3 B.1∶23∶33,1∶22∶32
C.1∶2∶3,1∶1∶1
D.1∶3∶5,1∶2∶3
B [解析] 根据位移公式 x=12at2,从开始运动起,连续 通过的三段位移分别为 x1=12at12=12a、x2=12a(t2+t1)2-12at12= 4a、x3=12a(t3+t2+t1)2-12a(t1+t2)2=227a,再根据平均速度 公式可得选项 B 正确.
二、自由落体运动与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__重__力____作用下从__静__止____开始下落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单元复习课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单元复习课课件

一般用全程法,当涉及最高点或路程时分段法
(4)追及相遇问题
知识点要结 合题目理解 才更深刻!
刹 例4.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遇突
车 发情况后,司机紧急刹车使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汽车 类 速度在1s内减小了8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问 A.汽车在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 题 B.在减速行驶的全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m/s
变式练习 汽车和货车在同一出发点,汽车由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 度为6m/s2,货车初速度为20m/s开始刹车,加速度大小为4m/s2,问: (1)在两车相遇前,什么时候距离最远?最远距离为多少? (2)什么时候两车相遇?
知识点归纳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与s-t图
(1)x-t图象
①坐标:任一时刻物体的位置
(以上表达式均用字母L、d、△t1、△t2、表示)
例11.图示纸带记录的为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车 的运动情况,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计数点间有
四个点没有画出),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0.1s,则:(计
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有______填选项代号 A.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 B.打点计时器应放在长木板的有滑轮一端 C.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D.电火花计时器应使用低压交流电源 D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 m / s;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______ m / s2 ;
匀变速直线运动单元复习
温馨提示:视频播放、动画、声音,请 在幻灯片放映模式下点击播放,如不能 观看,请更换设备或电脑观看。
复习板块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基本应用 (2)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的应用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典型题型

物理必修一第二章 阶段复习课

物理必修一第二章  阶段复习课

的区别,其次还要根据图像得出正确的信息。
1.x-t图像与v-t图像的应用
2.利用x-t图像、v-t图像判断物体是否相遇
(1)在x-t图像中,图像相交,表示两个运动质点在此时位于同 一位置即相遇,所以可根据两个图像是否有交点判断两个物体 是否相遇,以及判读相遇的时间和位置。 (2)在v-t图像中,判读物体是否相遇,需先根据题干信息,确 定两个质点的起点距离,再根据v-t图像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 判断质点的位移,然后再判断物体是否相遇。
2 v2 10 B B的位移xB= m =25 m。在 5 s 内A物体的位移xA 2a 2 2
v B 10 s =5 s。此时 a 2
=vAtB=4×5 m=20 m<xB,所以在B停止运动之前A不能追上B。所 以A追上B时,vAt=xB+s,t=
x B s 25 7 = s =8 s 。故B正确。 4 vA
x=x1+x2
2
x′=x1′+x2′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甲、乙两车各自行驶路程之比为
x 5 x 7
答案:5∶7
4.(2010·新课标全国卷)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
了100 m和200 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
9.69 s和19.30 s。假定他在100 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
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 时间间隔为_______。
(2)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
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______;C点对
应的速度是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1)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 Hz,即打点的频率也 为50 Hz,则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用代数式进行描述,也可以用图象的形式
来描述。研究运动图象要从以下几点来认识它的物理意义: (1)根据图象识别物体运动的性质。 (2)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 义。 (3)能认识图象的斜率的意义。 (4)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5)通过前x、前2x、前3x„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t1∶t2∶t3∶„∶tn= 1 ∶2 ∶3 ∶ … ∶ n。 (6)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t1∶t2∶t3∶„∶tn= 1 ∶ 2 1∶ 3 2 ∶ „∶ n n 1 。





三、两种运动图象
位移—时间
运动 图象 图象(x-t图象) 速度—时间
2.x-t图象与v-t图象的比较
如图和表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t图象与v-t图象中的比较。
x-t图象
v-t图象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 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 动(斜率表示速度v) 率表示加速度a) ②表示物体静止 ③表示物体静止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静止
④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 ④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 速直线运动,初位移为x0 速度为v0 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 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 运动质点相遇时的位移 在某时刻拥有共同速度 ⑥t1时刻物体位移为x1 ⑥t1时刻物体速度为v1(图中阴影部 分面积表示质点在0~t1时间内的位 移)
请你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在空白处填上 恰当的内容,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v=v0+at
1 ②x v 0 t at 2 2
③v2 v02 2ax
④ v0 v t 2
⑤aT 2
⑥加速度 ⑦位移 ⑧v=gt
1 ⑨h gt 2 2
⑩v2=2gh
一、用图象描述运动
二、纸带问题的处理方法
1.由纸带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设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分别是x1、x2„xn,则x2-x1=x3-x2=„=xn-xn-1=aT2,即 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等。据此,可由纸带上连续相邻的 计数点间的距离差是否相等,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描述速度随时间化关系
图象(v-t图象)
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易错点1 误认为凡是加速直线运动就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分析:一般的加速直线运动与匀加速直线运动有重要区别: (1)一般的加速直线运动是速度逐渐增大的运动,而匀加 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均匀增加的直线运动。
③若刹车时间小于题设时间,则不能将题设时间代入速度公
v02 式和位移公式。此时物体的速度应为零,物体的位移可根据 x 2a 1 2 求解。也可根据 x v 0 t at 求解,但t应当是刹车时间而不是题 2
设时间。
易错点4 混淆自由落体运动与一般的自由下落运动
分析:自由落体运动与一般的自由下落运动的重要区别在 于自由落体运动只受重力,运动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而 一般的自由下落运动要受空气的阻力,运动的加速度小于重力 加速度g。
(2)一般的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变化的,匀加速直线
运动的加速度不变。 (3)一般的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为曲线,匀加速直线运 动的v-t图象为直线。
易错点2 将x-t图象或v-t图象误认为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分析:x-t图象反映的是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x-t图象既可以是直线(匀速直线运动),也可以是曲线(变速直 线运动);v-t图象反映的是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vt图象既可以是直线(匀速或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以是曲线 (变加速直线运动)。虽然高中物理中的x-t图象或v-t图象都是 描述直线运动,但它们都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易错点3 在求解刹车类问题时,误认为题设时间一定是物 体的减速时间,直接将题设时间代入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中求 解 分析:(1)汽车刹车类问题中,题设时间与减速时间不一
定相等。
(2)应先求出刹车时间再比较题设时间与刹车时间的关系。
(3)①若刹车时间大于题设时间,应将题设时间代入公式求 解。 ②若刹车时间等于题设时间,可将题设时间代入公式求解。
第二章
1 2 3
阶段复习课
基础清单·速查 知识归纳·整合 单元质量评估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分类 匀加速直线运动:a与v方向相同 匀减速直线运动:a与v方向相反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两个重要推论
(1)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
(2)1T内、2T内、3T内„nT内的位移之比 x1∶x2∶x3∶„∶xn=12∶22∶32∶„∶n2。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位移之比 x1∶x2∶x3∶„∶xn=1∶3∶5∶„∶(2n-1)。 (4)通过前x、前2x、前3x„时的速度之比 v1∶v2∶v3∶„∶vn= 1 ∶2 ∶3 ∶ … ∶ n。
【典例1】下列所给的图象中能反映做直线运动物体回到初始 位置的是( )
【解析】选A、C、D。A选项中的x-t图象表示物体从原点出发
又回到原点,A对;B选项中的v-t图象表示物体始终向正方向
运动,不能回到初始位置,B错;选项C、D中的v-t图象,都表 示物体在0~1 s内向正方向运动,在1 s~2 s内向负方向运动, 且位移的大小相等,能回到初始位置,C、D对。
v v 速度,还等于该段时间初、末速度的平均值,即: vt v t 0 。
2
(2)两个连续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恒定,且:xnxn-1=at2。
2
2.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几个重要比例 (1)1T末、2T末、3T末„nT末瞬时速度之比
v1∶v2∶v3∶„∶vn=1∶2∶3∶„∶n。
2.由纸带求物体运动的速度 如果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x1、x2„xn为其在连续相等时间内 的位移,T为相等时间间隔值,则纸带上某点对应的瞬时速度等 于以这个点为中间时刻的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即 v n x n x n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