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科技革命归纳

合集下载

专题十四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

专题十四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

专题十四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1、实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2、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3、首先开始于:英国的棉纺织业,之后扩展到冶金、采矿业。

4、英国首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英国最早确立资产阶级统治。

5、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原料;海外贸易的需求。

6、开始的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7、标志性的发明(即最重大的发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8、交通工具变革(以蒸汽机为动力,以煤炭为主要燃料):美国富尔顿1807年发明汽船,也叫轮船;英国史蒂芬孙1825年发明火车机车——旅行者号9、继英国之后,法国、美国等国也先后完成工业革命。

10、工业革命的影响:(一)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①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立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与此同时,人类迅速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大工厂时代的过渡。

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确立。

③欧美日益富强,而东方则日益贫穷落后。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理论基础:法拉第的电磁学)1、开始时间: 19世纪70年代2、标志: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美国和德国在电力技术发展方面走在前列。

爱迪生代表性发明:1879年研制了电灯泡,被誉为“发明大王”。

3、标志性发明(即最重大的发明):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卡以及内燃机发明。

4、新式交通工具(使用内燃机为动力,以石油为主要燃料):汽车,是德国卡尔•本茨发明的;飞机,是美国莱特兄弟发明的。

5、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①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西方国家率先进入电气化时代。

由于使用电,使人类在材料领域告别了“棉花时代”,进入到“钢铁时代”。

②汽车、飞机的问世,缩短了人们旅行的时间,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电话、电报的发明,加强了世界的联系,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中考历史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点

中考历史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点

中考历史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点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点:第一次科技革命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社会关系:加剧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分化。

③国际格局: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点:第二次科技革命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高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社会关系: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③国际格局:东西方经济联系密切,但差距进一步拉大。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形成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点: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②国际格局: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点:启示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出现都是实践的需要,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的发展;三次科技革命既有共同点,又有特点,说明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社会政治、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也产生重大影响。

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点:课后练习阅读后对回答下列问题:1.中华科技成就光耀世界,仅唐宋时期就先于西方400年以上者有① 圆周率;② 《唐本草》;③ 活字印刷术;④ 焦炭作燃料冶铁;⑤ 十二气历;⑥ 《授时历》。

A ②③⑤B ①②③④⑤⑥C ①③④⑥D ②③⑥2.我国古代中原地区的'生产技术最早传人西域的两项是① 丝织技术;② 铸铁技术;③ 造纸技术;④ 凿井技术。

中国与三次科技革命

中国与三次科技革命

中国与三次科技革命一、三次科技革命知识梳理1、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2、理论基础:牛顿力学;法拉第电磁学;爱因斯坦相对论3、领先国家:英国;美国、德国;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4、标志:蒸汽机广泛应用;电力广泛应用;计算机广泛应用(核心)、原子能、生物技术、航天工程5、成果:略6、新兴工业部门:机器制造、金属冶炼;电力、化工、汽车制造;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信息产业7、对生产方式的影响: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8、特点:见下9、影响:见下二、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1、第一次:①首先从英国开始,后来扩展到美法等国。

②首先从轻工业开始,后来扩大到重工业。

③重大发明大多来自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科技含量不高。

2、第二次:①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②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③有些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日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3、第三次:①加快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②科学技术的各领域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③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中最活跃因素。

三、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1、第一次:①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生产关系: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③国际格局: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其它影响: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市,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同时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等状况出现。

)(2、第二次:①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生产关系: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③国际格局:东西方差距加大,联系更加密切;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尖锐,形成两大对立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3、第三次:①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②生产关系: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③国际格局: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四、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1、都提高了生产力,促进经济迅速发展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3、都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4、都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发生深刻变化5、都有负面影响五、三次科技革命的启示(如何应对新的科技革命)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重视科技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5、青少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知识报国,科技强国六、中国为什么会丧失前两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为什么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发展滞后?1、丧失机遇的原因:①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②科举制和文字狱压制了人们的思想,创新思维得不到发挥③西方列强不可能允许中国发展④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国家动荡不安2、滞后的原因:①二战后,美国扶蒋反共,中国处于内战时期②由于战争的破坏和长期被掠夺,到解放前夕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③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苏冷战,中国相对处于封闭状态④左倾错误的干扰七、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第一次科技革命:①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太平天国运动,面对内外危机,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例如:洋务运动③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2、第二次科技革命:①帝国主义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世界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与创新型社会

世界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与创新型社会

世界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与创新型社会(与上海世博会)——另附相关问题的解答1、三次科技革命归纳如下:相关问题解答:1、科技是柄双刃剑①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a、科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c、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d、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②科技发明的消极影响a、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艇、飞机、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二战中的原子弹。

b、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

c、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冰毒等。

d、其他问题: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2、结合三次科技革命和我国现代化建设,请谈谈你的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学习外来先进技术和经验。

3、你如何看待中学生的上网问题?上网是一把双刃剑,健康上网,有利于加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但网络的不健康现象也会给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因此,我们青少年应该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4.材料一;2008年12月22目,上海世界科技博览会世罅轴首个"阳光谷"结构封项,标志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进入倒计时,这将是一场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台"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材料二;上海世博会与金融危机不期而遇.但确认参展和约月的国家之多在世博会150多年的历史上罕见,各国都希望把参与上海世博会作为摆脱危机,振兴本国经济的机会。

至于金融危机下的世博会,能否给世界带来信心、希望与启迪?我们在期待,世界在期待特。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上海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申办权说明了什么?(2)请你为迎接这一盛会的到来写一条宣传标语。

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科技革命一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重要动力之一。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已经经历了数次科技革命,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三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和人工智能革命。

这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还带来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首先是工业革命,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科技革命之一。

它始于18世纪末期的英国,并在19世纪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

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机器替代了人力和动物力量,大规模的机械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

蒸汽机、纺织机械和铁路运输的出现,使得工业化进程迅速加速。

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还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革,从封建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形成了现代工业社会的雏形。

接下来是信息革命,这是20世纪中后期的产物。

信息革命的核心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它们极大地推动了信息的传播和处理。

计算机的出现使得信息处理速度大幅提升,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获取和传递变得更加便捷。

信息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信息变得无处不在,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推动了虚拟办公的兴起。

同时,信息革命还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促进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最新的科技革命是人工智能革命。

人工智能是指通过机器模拟人类智能的一系列技术和方法。

人工智能技术涵盖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领域。

人工智能的出现将会对各行各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在交通领域,人工智能可以改善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调度效率;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帮助银行和保险公司进行风险评估和数据分析。

人工智能革命将会进一步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社会和伦理问题,如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问题,以及人机合作与替代的问题。

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和发展既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又推动了社会进步与发展。

人类三次科技革命的简况

人类三次科技革命的简况

人类三次科技革命的简况:一、第一次:始于18世纪中叶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以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为背景,以纺织机械的变革为起点,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从而实现了工业生产从手工工具到机械的转变。

二、第二次:第二次技术革命兴起于19世纪中叶以后。

此次革命以电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使用为主导,以化工技术、钢铁技术、内燃机技术及其他技术的全面发展为基础,最终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和“化学化时代”三、第三次:第三次技术革命于20世纪40年代发端于美国,60年代接踵波及到西欧、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70年代逐渐向许多发展中国家扩展,80年代遍及全球并向纵深发展,至今仍方兴未艾。

1、从内容看,40—70年代初是战后技术革命的第一阶段,其间核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空间通讯技术得到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

(1)核技术核技术的开发和和平利用直接导致一场新的能源革命,从而揭开了战后技术革命的序幕(2)电子计算机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大突破,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由此大大提高。

因此,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也就成了战后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3)空间技术空间技术是研究人类进入和利用太空的技术。

战后,美苏两国出于冷战的需要,竞相研制威力巨大的火箭,旨在为核武器提供新的运载工具。

而火箭技术的发展是空间技术取得突破的关键。

2、第三次技术革命从7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人们常说的新技术革命阶段。

(1)这一阶段以微电子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为标志、以广义信息技术为中心,引起了当代技术领域的巨大变革,形成新兴技术群。

(2)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及海洋技术等许多领域均获得突破性进展。

A.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作为高新技术的先导,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和处理的技术。

它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总称。

2).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效地拓展了人类的信息功能,特别是智力功能,带来了通信、计算机和自动控制领域的革命(因三者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皆为C,故又称“三C”革命),有利于实现企业、办公室、家庭的自动化。

三次科技革命的总结

三次科技革命的总结
1.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3.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
4.都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三次科技革命给我们的思考
1.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其中科技是关键
2.我们要抓住机遇,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
3.加大发展教育的力度,不断创新
4.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出现都是实践的需要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
4.农民阶级的反抗(义和团运动)
1.20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期,中国错过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1.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国民政府的搜刮,战争的破坏,使国民政府经济处于崩溃边缘,无法发展科技2.内战3.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各国孤立、封锁、包围4.新中国成立初,采用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
2.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号经济大国
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封建反侵略—太平天国运动
3.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
4.中国出现近代企业,掀起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电力广泛运用发电机、电灯
2.动力电力内燃机
3.交通运输:汽车飞机
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确的重大突破
影响
1.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3.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消极: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加紧侵略
中国,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积极: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 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中华民族危亡关头,资 产阶级掀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3、建国以后,由于帝国主义长期敌视、封锁, “左“倾思潮泛滥,失去发展
三次科技革命
1、工பைடு நூலகம்革命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有利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发资源和原料、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 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动力: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交通革新:汽船和火车。影响: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成了 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 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逐渐明显和尖锐;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强大,亚非拉地区日益落后。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2、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在美国和德国兴起。前提条件: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 围内确立,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1)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19世纪70年代,电 力进入生产领域,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美国爱迪生发明电灯泡、德国西门子创造 第一辆有轨电车。石油、电力、煤炭成为三大能源。(2)内燃机和交通工具的创制。德 国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飞机、汽车试制成功。(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有线电报、、 无线电报成功。 影响:科学技术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泛 的途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德为头号、二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到 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 人之间的交流。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三次科技革命)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三次科技革命)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三次科技革命一、三次科技革命概况二、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后果)1、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②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逐渐确立,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③社会面貌发生了变化:a、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斗争日益尖锐;b、城市化、工业化开始;c、世界联系日益加强。

第二次科技革命:①经济上,科学技术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突飞猛进,但各国发展不平衡。

②政治上,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③外交(国际关系)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愈演愈裂,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第三次科技革命:①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初现,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②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新型工业产生,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③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④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导致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

⑤引起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拉大,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快。

①生产力方面第一次: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电力的广泛应用,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人类进入“电子时代”、“信息时代”、“太空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

②社会关系方面第一次:(社会阶级结构)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形成,资本主义制度在更多国家确立;(社会经济结构)英国工业经济中心的扩散和城市化浪潮的出现;(社会生活结构)交通工具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生产关系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自由改革运动的高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工厂制发展起来。

第二次:(生产关系调整)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也发生变化。

常识判断十:近代工业三次科技革命

常识判断十:近代工业三次科技革命

常识判断十:近代工业三次科技革命一、第一次科技革命,又称产业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

理论基础:牛顿力学原理。

领先国家:英国。

产生标志:纺织机的使用。

起始部门:轻工业。

发明者:劳动者(工匠)。

进入时代:蒸汽时代。

主要发明成果:棉纺织技术:哈格里夫斯——珍妮机。

阿科莱特——水力纺纱机。

蒸汽机:瓦特——蒸汽机。

交通运输:富尔顿——汽船。

史蒂芬孙——蒸汽机车。

第一次科技革命的过程:18世纪从英国发起,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①1765年,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名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

珍妮纺织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

②1785年,英国人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③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第一次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①使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制,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

②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逐渐消失,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壮大起来。

③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

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地位,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理论基础:电磁感应原理。

领先国家:美国、德国。

产生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

起始部门:重工业。

发明者:科学家和工程师。

进入时代:电气时代。

主要发明成果:电力:法拉第——电磁感应。

西门子——发电机。

爱迪生——发电站、电灯。

格拉姆——电动机。

化学工业:诺贝尔——无烟炸弹。

电讯事业:贝尔——电话。

马可尼——无线电报。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过程:以电器的广泛应用最为显著: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到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中国与三次科技革命

中国与三次科技革命

中国与三次科技革命一、三次科技革命知识梳理1、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2、理论基础:牛顿力学;法拉第电磁学;爱因斯坦相对论3、领先国家:英国;美国、德国;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4、标志:蒸汽机广泛应用;电力广泛应用;计算机广泛应用(核心)、原子能、生物技术、航天工程5、成果:略6、新兴工业部门:机器制造、金属冶炼;电力、化工、汽车制造;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信息产业7、对生产方式的影响: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8、特点:见下9、影响:见下二、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1、第一次:①首先从英国开始,后来扩展到美法等国。

②首先从轻工业开始,后来扩大到重工业。

③重大发明大多来自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科技含量不高。

2、第二次:①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②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③有些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日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3、第三次:①加快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②科学技术的各领域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③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中最活跃因素。

三、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1、第一次:①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生产关系: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③国际格局: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其它影响: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市,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同时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等状况出现。

)(2、第二次:①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生产关系: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③国际格局:东西方差距加大,联系更加密切;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尖锐,形成两大对立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3、第三次:①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②生产关系: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③国际格局: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四、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1、都提高了生产力,促进经济迅速发展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3、都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4、都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发生深刻变化5、都有负面影响五、三次科技革命的启示(如何应对新的科技革命)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重视科技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5、青少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知识报国,科技强国六、中国为什么会丧失前两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为什么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发展滞后?1、丧失机遇的原因:①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②科举制和文字狱压制了人们的思想,创新思维得不到发挥③西方列强不可能允许中国发展④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国家动荡不安2、滞后的原因:①二战后,美国扶蒋反共,中国处于内战时期②由于战争的破坏和长期被掠夺,到解放前夕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③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苏冷战,中国相对处于封闭状态④左倾错误的干扰七、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第一次科技革命:①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太平天国运动,面对内外危机,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例如:洋务运动③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2、第二次科技革命:①帝国主义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三次科技革命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三次科技革命

公共基础知识重点:三次科技革命下面是为您整理的公共基础知识重点:三次科技革命,欢迎阅读。

一、第一次科技革命标志:“珍妮机”的发明 (进入蒸汽时代)1.富尔顿——美国的富尔顿制成蒸汽汽船2.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奠定了进化论的基础。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和新交通工具的发明应用(进入电气时代)1.莱特兄弟——实现人类航空史上首次自主操纵飞行。

2.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提出电解定律。

3.西门子——发明电动机、发电机、有轨电车和指南针式电报机;发明自激发电机,标志着电力时代的到来。

4.贝尔——发明有线电话。

5.爱迪生——成功地研制出白炽灯。

1877年,发明留声机。

6.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于1899年成功地实现了无线电通信。

7.诺贝尔——制成了安全炸药,并且创立了诺贝尔奖。

8.普朗克——量子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9.爱因斯坦——阐述了狭义相对论,带来了物理学的巨大变革。

10.弗莱明——研制青霉素,开创医学新纪元。

11.门捷列夫——提出化学元素周期律。

12.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

13.魏格纳——写成《海陆的起源》一书,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14.霍金——提出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发现了黑洞的面积定理,即随着时间的增加黑洞的面积不减,著有《时间简史》。

15.巴斯德——开创免疫学。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信息时代)1.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八大行星的确定——2005年美国天文学家宣布发现了太阳系内第十大行星(2007年这颗星的中文名称被命名为阋神星)。

由此,2006年8月24日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将冥王星定义为矮行星。

因此,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小到大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一、基本内容:第一次科技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开展时间:18世纪六十年代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历史条件:政治前提: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具体条件:资金和劳动力:圈地运动、殖民贸易和贩卖黑奴技术条件: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市场条件: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科学条件: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主要成就:瓦特改良蒸汽机富尔敦发明汽船斯蒂芬逊发明火车历史影响: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现代工厂制确立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级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完全确立英国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出现新的社会问题(环境污染)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展时间:19世纪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历史条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19世纪最后30年,世界局势相对和平主要成就:新能源的出现:电能和石油爱迪生制成耐用电灯泡贝尔的电话马可尼的无线电报戴姆勒和本茨发明汽车莱特兄弟的飞机历史影响: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殖民体系,市场体系)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国内政治民主化程度提高,阶级矛盾有所缓和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展时间:20世纪四十年代至今历史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推动二战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主要成就: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历史影响: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人类进入信息时代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世界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二、归纳比较:分析第一次科技革命和第二科技革命的基本内容,找出它们的异同。

三、认识提高:科学技术进步的三次浪潮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

三次科技革命概况

三次科技革命概况

(一)、三次科技革命概况(二)、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改革开放前:两弹一星改革开放后:杂交水稻、神舟系列、嫦娥1号、嫦娥2号等这些说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紧跟科技发展的浪潮(三)、对科技的基本认识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程的推动力;3、科技革命改变社会生活;4、科技,让生活更美好;5、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用之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6、启示:当代世界,谁能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就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把握先机,实现经济的飞跃发展。

如19世纪末美、德后来居上。

测试题:1、加强各地联系,全球化进程开始起步,“历史也就越是成了世界历史”的事件是A 、手工工场的兴起B 、新航路的开辟C 、工业革命的开展 2、“瓦特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这发明是指 A 、蒸汽机 B 、飞机 C 、电灯 3、历史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三废”污染严重开始于A 、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B 、17世纪英国资产革命C 、19世纪工业革命 4、下列中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是A 、王进喜B 、焦裕禄C 、邓稼先 5、家乐福、沃尔玛在武汉扩展市场,海尔广告竖立在东京街头,表明A 、世界格局多极化B 、世界经济全球化C 、世界文明多元化 6、网上购物、电子贺卡这些全新生活方式改变我们传统生活模式,这表明我们在 享受A 、 蒸汽时代的便利B 、电气时代的便利C 、信息时代的便利 7、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导致哪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出现A 、手工工场B 、工厂C 、跨国公司 8、19世纪英镑一统天下的保障是物美价廉的商品,物美价廉背后的原因是 A 、殖民掠夺 B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C 、竞争激烈 9、20世纪美元“独领风骚”的主要原因是A 、超级大国B 、利用新的科技成果C 、罗斯福新政 10、小王准备做一个历史与社会的专题探究,以下是他收集到的部分资料,据此你判断其专题探究的标题可能是A.文艺复兴点亮人性之光B.科技革命改变社会生活C.人权斗争导致中国巨变蒸汽机车 武广客运专列 上海世博会会徽 伦敦世博会水晶宫。

九年历史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点对比表

九年历史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点对比表

九年历史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点对比表
第一次科技革命
- 时间: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
- 知识点:
- 工业革命:工业生产方式从手工劳动转变为机械生产,出现了蒸汽机、纺织机等机械设备,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 交通革命:发明蒸汽机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加速了人与物的交通流动。

- 文化传播革命:发明印刷机使得书籍的制作和传播加快,促进了知识的传播与普及。

第二次科技革命
- 时间: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 知识点:
- 电力革命:发现和应用了电力,电灯、电话等电气设备开始普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 内燃机革命:发明内燃机,汽车的发明和普及加速了交通方
式的改变。

- 信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等通信工具的发明与应用,使
得信息传递更加迅速和便利。

第三次科技革命
- 时间: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
- 知识点:
- 信息技术革命: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与普及,极大地改变
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 生物科技革命:基因工程、生物医药等的发展,使得人类对
生命的理解和应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 新能源革命: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对环境
保护和能源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上是九年历史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点对比表,每一次科技革
命都在不同的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总结: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的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进步,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1765---1850年。

第二次:1850---1940.第三次:1945---至今工业革命重要发明的时间:1765年珍妮机发明;1783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814年火车;1885年汽油内燃机车;1903年飞机;1945年电子计算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飞跃性意义:人类开始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1、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在英国,开始于英国。

2、珍妮机由哈格里夫斯在1765年发明。

3、珍妮机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也是真正近代意义上的第一台机器,被称为解放“手”的发明4、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最重要标志是蒸汽机;瓦特改进了蒸汽机,开创了“蒸汽时代”;5、蒸汽机代表了“原动机”的出现,蒸汽机使人类第一次完成了在生产劳动中普遍以热力代替人的体力的革命性飞跃。

6、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即火车,开创了“火车时代”;史蒂芬孙命名的火车:“布拉策号”(在1814年,最早的火车),“旅行者号”(1825年)7、火车的发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火车是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重大应用,使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出行范围。

8、蒸汽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具有什么重大意义:为工业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推动了工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扩大了人类的出行与活动范围,开创了“蒸汽时代”9、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2、产生了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主要对立的阶级。

3、现代大工厂制度也建立起来,人类迅速完成了从手工业向大工厂时代的过渡。

10、第一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发明:珍妮机、蒸汽机、火车;使用的主要能源:煤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电力的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2、爱迪生被称为发明大王,他是将“电”传到人间的天使3、德国人卡尔·本茨在1885年研制了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4、美国人亨利·福特首先使用了流水线生产汽车。

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有哪些

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有哪些

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有哪些
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工厂手工业,蒸汽汽车、火车、轮船被发明出来。

2、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电器开始用于代替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新能源。

随后,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相继问世,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等的发明,美苏英法中成功地试制原子弹。

1978年的计算机每秒可运算1.5亿次。

80年代发展为智能计算机。

90年代出现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

扩展资料
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2、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

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3、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科学技术大幅度提高,为世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并使得全球的文化联系越来越密切,现代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在学术上,出现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参透的新特点,新的学术与科技思潮不断涌现。

百度百科-第二次科技革命
百度百科-第三次科技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时期发生大事: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为什么说英国是17、18世纪的领头羊?答:因为英国首先爆发资产阶级革命,首先爆发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内在联系: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为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奠定了物质基础,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怎样认识科技的作用?答: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给人类带来危害,在发展科技同时要趋利避害。

*世界各国对克隆技术的看法:制定法律加强对这种技术的管理,并严禁用它复制人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