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十六课

合集下载

课时作业39:第16课 六国论

课时作业39:第16课 六国论

六国论一、基础攻坚1.下面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相同的一项是()A.齐人勿附于秦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吾祖死于是D.师不必贤于弟子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小.则获邑,大.则得城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B.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C.成以其小,劣.之。

D.英雄乐.业。

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后秦击赵者再.(两次),李牧连却之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分开)矣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这样)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招致)祸焉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①至于颠覆..贤于弟子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③师不必..,理固宜然②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⑤可谓智力..⑧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之理⑦思厥先祖父..孤危⑥胜负之数,存亡实.百倍A.③④⑥B.①⑤⑦C.②③⑤D.①③⑥5.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音和义全对的一项是()A.胜负之数.(shù运数),存亡之理,当.(dàng适合)与秦相较,或未易量B.六国互丧.(sāng灭亡),率.(shuài全都)赂秦耶C.洎.(zì等到)牧以谗.(chán说别人的坏话)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D.思厥.(jué他的)先祖父,暴.(bào暴露)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6.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渔人甚异.之D.今媪尊.长安君之位7.下列句中的“以”字,与“不赂者以赂者丧”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C.举以予人,如弃草芥D.洎牧以谗诛8.下列四组加点词中,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盘盘焉,囷囷焉.(《阿房宫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B.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赵尝五战于.秦(《六国论》)C.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乃分其骑以.为四队(《项羽之死》)D.诸侯之.所亡(《六国论》)较秦之.所得(《六国论》)9.从文体分类的角度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论》《过秦论》《伶官传序》都属于史论文章。

《论语》

《论语》

• 公元前492年,60岁的孔子至郑国去,和学 生走散。郑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人, 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 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史记· 孔子世家》 • (皋陶是神话中公正的法官。清脸鸟喙, 铁面无私。辅佐尧、舜、禹。有一只獬豸 (xiè zhì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 一方)
《论语》命名
• 第一、根据《汉书· 艺文志》,《论语》的 “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语 言”的意思。《论语》的意义就是语言的 论纂。 • 第二、根据东汉刘熙《释名· 释典艺》,《 论语》的意义,“论者伦也,有伦理也。 语,叙也,叙已之所欲言也。”《论语》 便是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话。
• 袁枚《论语解四篇》说:“论,议论也。 语,语人也,自‘学而’起,以至卒章, 皆与人议论之语,而非夫子之咄咄书空也 。 • 章太炎《国故论衡· 文字总略》说:“论者 古但作仑。比竹成册,各就次第,是之谓 仑。”“《论语》为师弟问答,乃亦略记 旧闻,散为各条,编次成帙,斯曰《仑语 》。”“《论语》只是师弟问答的话,编 成为一册而已。”
51--54
• 任中都宰。 • 后出任司空、大司寇,相定公。费地公山 弗扰攻鲁定公,被孔子打败。 • 诛少正卯。 • 齐国归女乐,失意辞官。
55--68
• 周游列国。 • 去鲁适卫,去卫过匡被围。返仕于卫。 • 在宋,险遭宋司马桓魋(tuí )杀害。换装 逃跑。 • 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 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 • 绝粮陈蔡之间。 •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 :“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 ,小人穷斯滥矣。”
•龙生虎养鹰打扇 •孔子三岁时,父去世。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十五而志于学。
(三)孔子的生地与居住地

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18页)

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18页)

文革时期打倒孔家店
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 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深 入,汉语热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升温,汉语 言文化传播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好 局面。截至2009年10月,中国已经在全球 8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80多所孔子学院和 200多个孔子课堂。
二《论语》其书
• 学而第一 • 里仁第四 • 述而第七 • 乡党第十 • 子路第十三 • 季氏第十六 • 子张第十九
• 墨家关于儒家学说非议儒家的繁琐 礼仪。
• 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商鞅认为,孔子学说 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
• 当时民间一般看法:孔子是博学成名的大学者。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 术者,皆绝其通,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 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 董仲舒
有志于学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为所欲为、不踰矩。〞
• 一、孔子其人 • 少贫且贱 • 年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 • 周游列国,到处碰壁 • 晚年返鲁,整理《诗》《书》 • 悠悠身后事
周游列国,到处碰壁
• 《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 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 “东门有人, 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 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假设丧家之狗。〞子贡 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 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论语》是一部_语_录_体散文集,是孔 子的__门_人和__再_传_弟_子_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_中_庸_》《_孟_子_》《_大_学_》合称为 “四书〞。
三、对后世精神品行的塑造

《论语》《劝学篇》

《论语》《劝学篇》

《论语》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知识而又经常温习功课,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赶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并不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有害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9.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二则

《论语》十二则

人不知
了解
转折,却、但是

不愠,不亦君子乎?”
生气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 后,时常地复习它,不也是 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 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高兴 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 生气,不也是很有道德修养 吗?"
课文 评讲
第二章

• 曾子曰:“吾(wú )日三省(xǐng)吾(wú )身
(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表承接)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曲肱而枕之
(表转折) (表修饰) (表承接)
(8)不义而富且贵
(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表承接)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表并列)
8、一词多义
• 知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如: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表承接)然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表转折)可是,但是,却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表并列)
判断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 (2)为人谋而不忠乎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表转折)
(表转折) (表转折) (表承接)
课文 评讲
第四章
温习、复习 表顺接,就
• 子曰:“温
旧的知识

而知

获得
新的理解与体会


可以

凭借
为师矣。”
语气词,表肯定
成为
翻译:孔子说:“温习学 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 理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 以当老师了。”
段解:本章学习方法,强调温故知新。

第16课《诫子书》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诫子书》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一词多义
学 非学无以广才(动词,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
成 非志无以成学(动词,完成、实现) 遂成枯落(动词,成为、变为)
行 君子之行(名词,品行、行为) 日月之行(动词,运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动词,行走)
去 意与日去(动词,失去) 太丘舍去(动词,离开) 日始出时去人近(动词,距离)
惜时。时光飞逝,如果不珍惜时间对社会做出贡献, 到年老志衰,却还一事无成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6.从全文来看,作者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 条件?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这几者之间的关系是什 么?
成才要具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志无以成学”;第 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 以广才”;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一生功绩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 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 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目标任务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 读准字音:夫(fú)
淫慢(yín)
把握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
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 /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读出语气:
可用担忧的语气读,要读出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无奈;也可用劝诫
的语气读,语气语调要表现父爱的冷静与智慧;或可用期盼的语气 读,语气要热切,热切中有期盼,期盼中有警示。

《论语》读本--《学而篇》(9--18课)

《论语》读本--《学而篇》(9--18课)

《论语》读本--《学而篇》(9--18课)《论语》读本- 11 - 第9 课:《学而篇》的第九章一、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二、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社会风气自然会就向纯厚了。

”三、注释:慎:动词,谨慎。

终:名词,父母的死亡。

追:动词,追念。

远:名词,远祖。

四、体会:在这一章里,孔子说明了孝敬父母,追思远祖的社会意义。

第10 课:《学而篇》的第十章一、原文: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二、译文:子禽问子贡说:“老师每到了一个国家,总是会听到这个国家的政事。

是他自己求来得呢,还是别人主动讲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虚,他是用这种态度得到的。

他老人家的这种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论语》读本- 12 - 三、注释: 子禽:名词,人名,姓陈名亢,可能是孔子的再传弟子。

于:介词,与后面的“子贡”形式介宾结构人“问”字的宾语,这又是一个状语后置句. 子贡:名词,人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的学生。

夫子:名词,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

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

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

《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至: 动词,到。

是:代词,这个。

邦:名词,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

必:副词,一定。

闻:动词,知道。

其:代词,这个国家。

政:名词,政事。

之:代词,指政事。

与:疑问语气词,呢。

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得:动词,得到。

夫子之求之也:句子,前一个“之”为助词,用在主语“夫子”与谓语“求”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后一个“子”为代词。

其诸:语气词,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四、体会:从这一章两个的对话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孔子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优秀品格。

国学第九册1一16课内容带拼音

国学第九册1一16课内容带拼音

国学第九册1一16课内容带拼音摘要:一、前言二、国学第九册1-16课内容概述1.第一课:《论语》学而篇2.第二课:《论语》为政篇3.第三课:《论语》八佾舞篇4.第四课:《论语》里仁篇5.第五课:《论语》公冶长篇6.第六课:《论语》雍也篇7.第七课:《论语》述而篇8.第八课:《论语》泰伯篇9.第九课:《论语》子罕篇10.第十课:《论语》乡党篇11.第十一课:《论语》先进篇12.第十二课:《论语》颜渊篇13.第十三课:《论语》子路篇14.第十四课:《论语》宪问篇15.第十五课:《论语》卫灵公篇16.第十六课:《论语》季氏篇三、总结正文:一、前言国学,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学习国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传承优秀的传统美德。

国学第九册1-16课涵盖了《论语》中的诸多篇章,通过学习,我们可以领悟到儒家思想的智慧。

二、国学第九册1-16课内容概述1.第一课:《论语》学而篇《论语》学而篇是《论语》的开篇,主要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目的以及学习的方法。

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成为了千古传颂的名言。

2.第二课:《论语》为政篇为政篇主要讲述了治国理政的原则和方法,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念,强调用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

3.第三课:《论语》八佾舞篇八佾舞篇记录了孔子对于礼乐制度的论述,阐述了礼乐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4.第四课:《论语》里仁篇里仁篇主要讲述了仁爱的内涵和如何做到仁爱。

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只有具备仁爱之心,才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5.第五课:《论语》公冶长篇公冶长篇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通过这些事迹,我们可以了解孔子的教育观念和道德观念。

6.第六课:《论语》雍也篇雍也篇主要讲述了孔子的政治观念和人生观,如“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等名言。

7.第七课:《论语》述而篇述而篇主要记录了孔子的教学方法和人生哲学,如“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等。

8.第八课:《论语》泰伯篇泰伯篇主要讲述了孔子的家族史和先祖泰伯的事迹,以及孔子对于道德和家族观念的传承。

《论语》十二章(十六章)优秀课件

《论语》十二章(十六章)优秀课件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光孝寺方丈明生和全国政协 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先后提出建议,将 中国教师节由9月10日改为孔子诞辰日9月28日。
朱奕龙认为,以孔子的诞辰作为中国的教师 节,将赋予教师节2500多年的文化底蕴。“一到 教师节就能想到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这对学 生、教师和公众关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章

• 曾子曰:“吾

每天

自我检查, 泛指多次 反省

省吾身:
转折,却
为人 谋
诚信
竭尽自己 出主意, 转折, 的心力 谋划 却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
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动词作名词 传 不习乎?” 复习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 情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1、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 段:
•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 志于学。 • (2)30—50岁,欲仕不能。 • (3)50—55岁,在鲁从政。 •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 (5)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 理六经。
《论语》
•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 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还有对 话体和叙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二 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初至五 四运动以前两千年间一直是学童们的必读书,影 响很大。书中不少语句作为成语保留下来。北宋 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并称“五经”)。
• 第二章讲学习的方法, • 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5篇)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5篇)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为大家的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遍观《论语》最有名的,莫过一那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说明了孔子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时隔数千年,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尤其是,其中重视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和重视修身律己的观念,不管对学术界还是普通国人更要重视和提倡的,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礼记学记》)记得,我是在初中学到这句话的,因为课本中那节《论语十那么》。

而其中的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由教科书的安排中,可见这句话的地位之一斑。

论语不是一部由单独一人完成的著作,而是由孔子他的弟子们合力编撰而成的,所以,在《论语》中,不但有子曰,还有曾子曰,子夏曰,有子曰,等等。

当中,曾子曾经曰过,一句很著名的话,他说啊,我每天都要屡次反省我自己:替别人谋划操办却不尽心尽力吗?同朋友交往却不讲诚信吗?对老师所传授的学业没有好好温习吗?这就是著名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了。

《周易》说:君子以反身修德。

现在也常说,批判与自我批判。

自古以来,以省三,省吾,省身命名的人很多,由此可见曾子这句话的影响力之深远了。

是为金玉良言也。

上述两句,是我在《论语学而》中,最为喜爱的,故有感而发。

当然,这不是《论语学而》的精华的全部,也不是《论语》的全部精华,不可一概而论之。

已经读《论语》两三个星期了,仅仅读完《论语》中的第一篇《学而》。

也许有人要问我,你为什么读的那么慢?给我两三个星期,我都可以读几百万字了!对此,我也不想争辩什么,于《论语》而言,有人可以在一个星期里一口气读完,也有人宣称一辈子都读不完,哪怕他已经读《论语》读到可以背了。

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

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
3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 享年69岁。其正妻施氏大权在握, 19岁的孔母无法在孔家立足,带 着孔子和孟皮,回到了娘家曲阜 城内阙里,过背井离乡、寄人篱 下、受人歧视的艰难生活。
15岁时,孔子立志做学者。 27岁时,孔子开始创办私人学校。此后,孔子拥有 了较高的声誉。
55岁时,孔子开始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此后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 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论语》和《_孟_子
_》《_中_庸_》
《_大_学_》合称为
“四书”。
2020/7/11
名著导读《论语》
25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其体式归纳起来有: ●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 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 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 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 子的话为主。 另:每章的篇名都取第一句话的开头两个字。
56
2020/7/11
名著导读《论语》
57
1、对中国的影响 2、对全世界的影响
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 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成为整个东方 文化的基石,并影响着全世界各地。
孔子属于历史也属于现代,属于中 国也属于世界。
2020/7/11
名著导读《论语》
58
【 颁 奖 辞 】
2020/7/11
名著导读《论语》
44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力) 信(诚实) 习(温习) ❖这句中所包含的成语:

国学《论语》PPT课件

国学《论语》PPT课件

.
7
二、关于学习
.
8
1.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 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 真正学好它。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 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 而不满足。再次,专心致志,知难而进。读书的人要立志 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同时, 他还认为追求学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敢于知难而进。 另外,针对在学习问题上认为自己能力不够的思想,孔子 认为所谓能力不够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来,你现在 以能力不够划地自限,实际上是没有坚持到底的缘故。在 这里孔子勉励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孔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 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 好学,不耻下问 (《公冶长》)”的学习精神。
.
14
总之,《论语》从多种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 想特征,在学习研究《论语》的过程中,很 有必要把《论语》的思想体系化,科学化, 更好地理解《论语》中的思想精神。要做到 “古为今用”,就要研究《论语》思想的时 代价值,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事实上, 作为两千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 子和我们今人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的许多 思想是当代人的精神和楷模。这说明古代的 思想家与我们今天的思想非常接近。当然孔 子是人不是神,孔子也有自己的历史局限性, 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但是,研究孔子 重在吸收孔子思想精华,而不是简单地全盘 否定或全盘肯定。
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
2
主要思想
现存《论语》共20篇,492章,其中记 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 记录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论 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 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 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过重大影响。

论语选-论诗礼乐

论语选-论诗礼乐

论诗礼乐(一)兴于诗立于礼子曰:“兴于诗○1,立于礼○2,成于乐○3。

”─泰伯第八‧八○1兴于诗:读诗可以鼓舞心志,让人兴起向善的品德。

○2立于礼:学礼可以端正行为,懂得立身处世的道理。

○3成于乐:习乐可以陶冶性情,培养高尚的情操。

章旨孔子教导人藉诗、礼、乐以立身成德。

研析本章孔子提出进德修业的三项内容:诗、礼、乐及其作用。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为政)他极肯定诗的纯正无邪,认为诗可陶冶德行,兴起向善的心念。

孔子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雍也)他认为人除了要学习经书典籍外,还要以礼约束自己,才能使人行为合宜,懂得进退应对,所以他说:“不学礼,无以立!”孔子曾在齐国欣赏韶乐,竟然到了“三月不知肉味”的地步,不禁赞叹:“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述而)可见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使人心境和谐愉悦,所以他说:“成于乐。

”名言◎诗歌是一团火,在人的灵魂里燃烧。

这火燃烧着,发热发光。

(俄国‧托尔斯泰)◎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礼记曲礼上)◎音乐有一种魔力,可以感化人心向善。

(英国‧莎士比亚)(二)诗可以兴、观、群、怨子曰:“小子!何莫○1学夫诗?诗可以兴○2,可以观○3,可以群○4,可以怨○5;迩○6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第十七‧九○1何莫:何不。

○2兴:感发心志。

○3观:考察得失。

○4群:和睦相处。

○5怨:抒发忧怨。

○6迩:近。

章旨孔子告诉弟子学诗的好处。

研析以现代眼光来看,诗经只是一本纯文学典籍,然而在先秦时代,它是一本多功能的宝典。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晋文公的大臣赵衰说:“诗、书,义之府也。

”把诗经看作是义理的宝库。

在各种政治、社交场合引用诗经,是极普遍的事,左传中的人物引用诗经及其佚诗的多达二百多次。

此外,诗经也是“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的生物宝典,又可以配乐演唱,运用在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上,有娱乐嘉宾的作用。

正因为诗经具广泛的功能,所以孔子将它列为六艺之一,作为施教的科目。

课本-论语选-论士与君子

课本-论语选-论士与君子

论士与君子(一)行己有耻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1,使于四方,不辱君命○2,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3称孝焉,乡党○4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5,硜硜然○6,小人○7哉!抑亦可以为次矣○8。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9,何足算也!”─子路第十三‧二〇○1行己有耻:对自己的行事,能知耻而有所不为。

○2不辱君命:指奉命出使四方,不使君命受屈辱;即能顺利达成国君所托付的任务。

○3宗族:同一家族的人。

○4乡党:指乡里。

古代以一万两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

○5行必果:行事果敢坚决。

○6硜硜然:形容石头互相撞击的声音。

在此形容能坚正自守,但不能衡量轻重、通权达变。

硜,音ㄎㄥ。

○7小人:指见识浅狭的人。

○8抑亦可以为次矣:或许也可说是再次一等的了。

抑,或许。

○9斗筲之人:比喻识量鄙陋狭小的人。

斗,量器,容十升。

筲,音ㄕㄠ,竹器,容一斗二升。

斗筲皆是容量小的容器。

章旨孔子论士之行虽有高下不同,然所重皆在于德行,并感叹当时从政者器量狭小。

研析孔子把士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是才德兼备的士人,他们在德行上严以律己,能做到“行己有耻”,言行会顾及名节,有所不为;在国家大事上又能有所作为:“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这种士人是国家的中坚分子。

第二等是有德而才不足的士人,虽然不能为国承担重任,但能做到“宗族称孝,乡党称弟”。

第三等是见识浅狭的士人,虽无远大的抱负,但能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这三类士人的才能虽有不同,但至少都是有德之人。

子贡又问到当时的从政之人,孔子则露出不屑的语气,用“斗筲”譬喻他们,认为这些人识量鄙陋狭小,根本不值得一谈,其褒贬之意不言而喻。

名言◎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法国‧雨果)◎操守欲正,器局欲大,识见欲远。

(元代‧张光祖)事例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蔺相如完璧归赵战国时,赵惠文王得到和氏璧这块美玉。

《论语》读书笔记15篇

《论语》读书笔记15篇

《论语》读书笔记15篇《论语》读书笔记1仲尼停息在两千年前的风波里,他的思想却成了长明灯。

一灯既明,便是希望。

万人垒土,即成河山。

——题记记录过往的书第存留至今的有许多,而让人如品尝般的细细品尝的佳作却很少。

我有幸在距春秋战国数千年的今天,打开了千年前的孔子及其弟子的教诲。

穿越千年与孔圣人来了场跨世纪谈话。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立下高远的志向,在这六艺讷以仁德之心去实现。

初读只知字面意,再品已是字中人。

孔子的道似是天道似是人道,不过后世的人们普遍认为那是人道,而天道因才疏学浅无法触及。

而这其中所蕴念的人道则是教会我们为处人处世之道;以仁德之心待人,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立足于世间要以君子的品行为准则,要以宽容之心待世人。

孔子的寥寥数语蕴含了不可丈量的大学问。

“礼之用,和为贵。

”礼乐的运用最恰当的是和,这是孔子的想法。

而《左传》有云:“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中国自古便被成为礼仪之邦,可见对于人们的重要性。

而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件事孔子认为季氏所做大逆不道有违礼乐,我同意。

不过在我看来礼乐在现代社会更像是这个社会的规则,而这个规则就相当于法,触犯了这条法律的红线便超越了规则,这时你便会失去自由失去一切。

礼乐就像是新时代的法律,是为了让我们能更好地行使公民的权利,让这个社会更和谐。

《论语》读书笔记2从前,《论语》对我来说就像站在诺大的图书馆里,在很高很远的地方有着一种自己总也触摸不到的,别有天地的古老神秘感。

可是终有一天我们面面相觑。

带着小时候在语文课本“日积月累”那一板块了解到的零星,再次进入孔子的世界。

原来,它在神秘而古老的面纱背后藏住了这世上最简单而深刻的故事,在宇宙的某个角落默默诉说着最质朴的“大道理”……其实《论语》在告诉我们,这个世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月亮总是会阴晴圆缺。

它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全文带拼音有注释

《论语》全文带拼音有注释

论语全文目录xuéér dì yī学而第一wéi zhèng dìèr为政第二bā yì dì sān八佾第三lǐ rén dì sì里仁第四gōng yě cháng dì wǔ公冶长第五yōng yě dì liù雍也第六shùér dì qī述而第七tài bó dì bā泰伯第八zǐ hǎn dì jiǔ子罕第九xiāng dǎng dì shí乡党第十xiān jìn dì shíyī先进第十一 yán yuān dì shíèr 颜渊第十二zǐ lù dì shí sān子路第十三xiàn wèn dì shí sì宪问第十四wèi líng gōng dì shí wǔ 卫灵公第十五jì shì dì shí liù季氏第十六yáng huò dì shí qī 阳货第十七wēi zǐ dì shí bā微子第十八zǐ zhāng dì shí jiǔ子张第十九yáo yuē dìèr shí尧曰第二十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时然后言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时然后言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时然后言
【原文】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1):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2)。

」(《论语·季氏第十六》)
【注释】
(1)愆:音「千」,过失。

(2)瞽:音「古」,盲人。

【翻译】
孔子说:「侍奉君子时,容易犯三种过失: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已经问到你的时候你却不说,这叫隐瞒;没有看清君子的脸色就轻率发言,叫做瞎眼。


【评析】
「说话」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平台,但是俗话也说「祸从口出」,如何用言语和人做适度的沟通而又不会招致祸端,的确是重要的课题。

本文孔子提供容易犯的三种错误的说话态度,其共同点就是「时然」而「后言」,而如何判断其是否为适当的时机,也没有一定的标准。

笔者认为,说话时尽量站在能让对方理解的立场,真正为对方好的角度着想,相信一定能渐渐去除显示自己、好事、好奇、喜道是非谣言、讽刺、欢喜等不纯正的心态,纯净的话语一出口,必能达到良好沟通的效果!
【延展】
1、不该说的话却说出口,这行为背后可能隐藏什么执着?
2、对于「说」与「不说」之间,你觉得有没有可以依据的准则?。

论语j进度+教案

论语j进度+教案

《论语》诵读进度表课程名称国学经典《论语》适用年级四年级课程结构内容课时16课时完成情况第一课时1.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子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二课时1.”子日:“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子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第三课时1.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子日:“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第四课时1.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五课时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第六课时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第七课时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八课时1.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第九课时1.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2.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于议也。

”第十课时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第十一课时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和?”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第十二课时子曰:“君子无所争。

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第十三课时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第十四课时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第十五课时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第十六课时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分管领导签字:教学主题一:《论语季氏》教学内容: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课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乐在其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粗知大意,熟能成诵。

2.多形式诵读,培养孩子诵读国学的兴趣。

3.了解传统文化小贴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习要寻找其乐趣,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孔子对于学习与老师的教是怎么说的。

二、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运用工具书,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点拨难读句的停顿。

3.学生自由朗读一遍,再指名朗读,要求字音、停顿准确,师生共同评判。

4.引导学生回顾影视剧中古人读书的语调,体验现代文与古文读法的不同,
教师范读第一则后,让学生试读课文,要求语气舒缓,读出韵味。

三、疏通文意,帮助理解。

(一)疏通文意
1、【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感觉到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拓展】孔子在这里讲的学习态度“默而知之,学而不厌”,看似容易,做起来非常难。

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默默坚
持的过程,所以要想学习好的第一步是自己要能静下心来。

有的人学习,越学越有兴趣;可是有的人学习,越学越感到厌倦。

这是为什么?其实原因很简单,只要真正能静下心来学的进去的人,都不会感到厌倦,反而会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所以,在静心之外要做到学而不厌的关键,是培养自己学习的兴趣。

2、【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拓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思考,在适合的时候,也就是“愤”、“悱”的时候,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

孔子这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据《论语》记载,孔子弟子中,子贡能闻一以知二,颜回则能闻一以知十。

3、【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拓展】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这也是儒家文化所追求的君子人格。

君子人格具有重义轻利、固守穷困、自强不息等品质,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

我们应该学习古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不在衣食住行方面与别人攀比,而应专注于求学、做人。

(二)学生自由读文,并弄明白意思。

四、熟读成诵,加深理解
五、读故事,谈感受。

1.讲故事听——《庄子的快乐》
2.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六、小结:
1.背诵论语三则。

2.引导学生每天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