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帮盲童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尊和自信

合集下载

用语言表演心理辅导手段激发盲生的积极情绪

用语言表演心理辅导手段激发盲生的积极情绪

用语言表演心理辅导手段激发盲生的积极情绪作者:陈欢来源:《中小学班主任》 2019年第12期陈欢小元(化名),13岁,体弱多病,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家庭生活艰难。

他从某乡村普通小学毕业后来我班就读七年级。

他的行为表现为成绩落后、独来独往、敏感脆弱,情绪易受外界影响,经常会默默流泪。

一、原因探析通过日常对小元的观察,我发现小元其实是一个懂事好学、表达能力很强的学生。

可能是因为自身有眼疾,他性格内向,学习跟不上班级进度,很少体验到成就感,还经常被同学欺负,进而形成自卑心理。

具体分析导致小元自卑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情感原因。

表现为不能正视自己的身体残疾,总认为自己比其他同学矮一截,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从而情绪低落,对未来失去信心。

二是认知原因。

小元虽然家境贫寒、身有残疾,但内心依然渴望获得成功。

而进入初中以后,学业难度加深,加之换了一个新的环境,使得他更加紧张焦虑,不敢轻易尝试,处处表现退缩,自我认同感也就越来越低。

面对学业等方面的失败、压力的积累,又缺乏适当的心理疏导,导致他无法摆脱忧伤失落情绪,越发变得消沉沮丧。

因此,这是典型的因学业不良、环境影响引起自卑情绪的案例。

二、个案追踪“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功能应该在于建设而不是修补,注重人性的优点,而不是他们的弱点。

”根据小元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塑造小元的积极情绪为切入点。

根据小元沟通表达能力较强的特点,我尝试通过语言表演为主的心理辅导手段进行干预。

我尝试通过“积—趣—练—演”的干预策略,帮助小元重建自尊和自信,培养积极情绪,逐渐克服他的自卑心理。

1.积累榜样力量,体验积极情绪班级是一个小社会,也存在着“心理场”,它是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组建的文化心理共同体。

一个良好的“心理场”有助于学生积极情绪的塑造。

经过聊天,我帮助他找出自我情绪中的不合理观念。

例如:我现在的成绩不好,以后也不会好;我浪费了太多时间,已经来不及了;等等。

针对他的不合理观念,我通过积累榜样力量,努力在班级营造一个积极氛围,让他看到希望,体验奋发向上的积极情绪。

特教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特教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特教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特教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特殊教育学生常常面临心理健康问题,他们可能因为自身的残障而感到自卑、焦虑或沮丧,也可能受到外界的歧视和排斥。

因此,特殊教育学校需要制定针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首先,特殊教育学校可以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针对不同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例如,针对自卑的学生,可以开展自尊提升的活动;对焦虑的学生,可以进行放松训练和情绪管理的指导。

其次,特教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还可以包括心理辅导、心理治疗和心理疏导等服务。

学校可以邀请专业心理医生来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同时也可以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的心理调适方式。

此外,特殊教育学校还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心理健康体验活动等,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抗压能力。

总的来说,特教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结合学校和家庭资源,全方位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
他们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

残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残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残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残障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残障儿童由于身体或智力方面的不足,往往承受着比其他儿童更多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因此,为残障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残障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残障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残障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其他儿童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差异。

首先,残障儿童面临着自我认同和自尊心形成的挑战。

由于他们身体或智力存在缺陷,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卑、无助和排斥感,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其次,残障儿童常常面临外界的歧视和排斥。

这种压力可能导致他们在社交活动中感到困扰和尴尬,进而造成心理上的创伤。

最后,残障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这些困难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二、残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残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

具体来说,残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有以下几点:1. 增强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通过积极的教育引导和培养,使残障儿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 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残障儿童常常会面临情绪上的波动和困扰,因此,教育者应该通过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3. 培养积极的应对能力。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残障儿童需要学会积极的应对策略,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保持心理健康。

4. 提供社交技巧培训。

由于残障儿童在社交活动中面临一定的障碍,教育者应该帮助他们学习并掌握有效的社交技巧,提高他们与他人之间的互动质量。

三、残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残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列举了几种常用的方法:1. 个别心理辅导:针对残障儿童的具体情况和问题,安排专业人员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以帮助他们解决困扰和压力。

2. 心理训练课程:组织开展适合残障儿童的心理训练课程,通过培养他们的情商和认知技能,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盲童学校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盲童学校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盲童学校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

由于视觉障碍,盲生容易
产生自卑、自怜情绪,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

盲童学校应通过教育和辅导,帮助
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树立自信,克服困难,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侧重于他们的情绪管理和情感表达。

由于视觉障碍,盲生对外
界环境的感知和了解相对有限,容易感到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

盲童学校应教授他们积
极的情绪调节方法,如通过音乐、阅读、朗诵等方式宣泄情感,倾诉内心的所思所感,增
强情感表达的能力。

盲童学校还需要关注盲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由于视力受限,盲生在人际
交往中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他们可能会遭受到排斥、欺负,缺乏友谊和亲密关系。

盲童学校应积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组织丰富多样的团体活动,培养盲生的
社交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盲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盲生的生活技能培养。

由于视力障碍,盲生在日常生
活中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学校应该教授他们适应生活的相关技巧,如自理能力、独立行走、使用助视器具等,提高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盲童学校的盲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授积极的情绪调
节方法,促进人际交往和社交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盲生的生活技能。

通过这些努力,可
以有效地提升盲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特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特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特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特殊教育是为了满足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而设计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特殊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它旨在提升特殊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二、目标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特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特殊教育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态度,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他们的抗压能力,促进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主要措施1. 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根据特殊教育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心理评估、目标设定、干预措施等内容,以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具体需求。

2.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团队,为特殊教育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心理咨询师应具备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经验,能够有效地辅导和帮助特殊教育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3. 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讲座、工作坊、小组讨论等。

通过这些活动,提高特殊教育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了解,培养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

4. 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和教师建立密切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特殊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家长和教师应及时交流信息,共同制定适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并共同评估和调整方案的效果。

5. 建立专业团队建立专业的特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包括心理学家、教育专家、特殊教育专家等。

该团队应持续关注特殊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专业支持和指导。

四、实施计划本实施方案将根据特殊教育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并在学校组织中逐步推行。

实施过程中将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确保计划的顺利进行。

五、预期成效通过本实施方案的实施,预期将提升特殊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实现个体潜能的最大化。

六、总结特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特殊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家校合作和建立专业团队,我们可以有效地促进特殊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实现他们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情绪管理方法)浅谈我班盲生心态的矫正

(情绪管理方法)浅谈我班盲生心态的矫正

(情绪管理方法)浅谈我班盲生心态的矫正浅谈我班盲生心态的矫正内容提要:眼睛看不见的盲童,其活动范围必然受到限制。

生理上的缺陷,将导致心理障碍的形成,使它们易产生孤僻、戒备、蛮横、自卑、仇恨等心态。

班主任应当强化工作职责,通过多沟通矫正戒备心态,多感化矫正蛮横心态;多接近,矫正孤僻心态;多激励矫正自卑心态等形式教育和引导盲生正视生理缺陷,以健康的心态学习知识,开发智力,使他们成为残而不废自食其力的时代新人关键词:班主任矫正盲生心态经常接触盲童的人总会感到盲童比较普遍地存在着行动迟缓、略显笨拙、不爱活动、体质不够健壮等现象。

有的盲童不敢跑、不敢跳,甚至走路的手脚动作都不协调,并有一些多余动作。

营养和运动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两大要素。

眼睛看不见的盲童,其活动范围必然受到限制。

生理上的缺陷,将导致心理障碍的形成,使它们易产生孤僻、戒备、蛮横、自卑、仇恨等心态(摘自朴永馨主编的《特殊教育概论》P81面)。

对此,需通过加倍的感情补偿和正确的引导加以矫治。

对于已进入学校的盲童,矫治其非正常心态,是班主任开展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因此,班主任应当强化工作职责,教育和引导盲生正视生理缺陷,以健康的心态学习知识,开发智力,使他们成为残而不废自食其力的时代新人。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尽职尽责,始终坚持做到“四多”,在矫正盲生心态方面收到了一些成效。

其主要做法是:一、多接近,矫正孤僻心态。

盲生入学前大多与周围正常孩子“无共同语言”而玩不到一块,逐渐形成了孤独心理。

高尔基曾说:“爱是教育的前提。

”班主任应通过多接近他们去赋予对他们的爱,并且这种爱不应该是来自同情,而应是在高层次意义上的升华——责任。

在接近中为他们创造融入群体的机会,甚至是抛头露面的机会,使他们封闭的心扉得到开启。

如对于孤僻心态突出的学生,课间可多向他们提问,集体活动中有意义地叫他们担任一定的角色,平时与他们多攀谈多娱乐等让他们从中感到爱的温暖,逐渐消除孤僻的心理。

2024年学校残疾学生帮扶计划

2024年学校残疾学生帮扶计划

2024年学校残疾学生帮扶计划引言:2024年学校残疾学生帮扶计划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残疾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包容和关爱的学习环境。

残疾学生与非残疾学生一样,有权接受优质的教育,并且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潜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帮扶计划,旨在提供残疾学生所需的支持和资源,以便他们获得良好的教育成果和自信心的提升。

一、教学环境改善针对残疾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教学环境。

首先,学校将配置适合残疾学生上课的教室设施,例如安装轮椅坡道、升降平台、辅助听力设备等,以确保残疾学生可以顺利进出教室,并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其次,学校将培训教师和教职员工关于残疾学生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师资力量的专业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满足残疾学生的特殊需求。

二、个性化教育方案在2024年学校残疾学生帮扶计划中,学校将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以满足残疾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校将根据残疾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和教学计划,并提供专门的教学资源和辅助工具,例如视觉教具、听觉教具等。

同时,学校将配备专门的教师和辅导员,为残疾学生提供个别化的学习辅导和心理支持,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充分发挥自身潜力。

三、校园无障碍设施建设为了确保残疾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各项校园活动,学校将积极推进校园无障碍设施建设。

学校将进行无障碍通道的规划和修建,以便残疾学生能够顺利进入校园各个区域,并参与到各种活动中。

同时,学校将改善校园的卫生间和餐厅设施,加装扶手、坡道等设备,以提高残疾学生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此外,学校还将加强对校园无障碍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其良好的使用状态。

四、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学校将鼓励残疾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学校将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志愿服务、文化体验等,为残疾学生提供多样的参与机会。

同时,学校将配备专门的教师和志愿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残疾学生克服困难,与其他学生一起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

盲童个别化教育方案

盲童个别化教育方案

盲童个别化教育方案引言盲童是指天生或因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视觉缺陷的儿童。

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和认知需求,盲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特殊的关注和支持。

个别化教育方案是为满足盲童的需求而设计的教育计划,通过针对盲童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提供定制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盲童个别化教育方案的重要性、目标、实施策略和评估方法,帮助教育者更好地支持盲童的学习。

重要性盲童与视力正常的儿童相比面临更多的教育挑战。

缺乏视觉信息的盲童可能无法通过传统的教学手段获得知识,因而需要针对其特殊需求设计的个别化教育方案。

盲童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实施可以帮助盲童解决学习障碍,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最终帮助他们实现与正常视力儿童相当的学业和社交成就。

目标盲童个别化教育方案的目标是提供适合盲童个体需求的教育环境,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如盲文书籍、盲板、声音录音等,以满足盲童的学习需求。

2.,包括入学和受教育权利。

3.,帮助盲童发展其与视觉相关的其他感官,如听觉、触觉和嗅觉等。

4.,以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并自主生活。

5.,以促进盲童的社交能力和自尊心的发展。

实施策略实施盲童个别化教育方案需要教育者、学校和家长的紧密合作。

以下是一些策略和措施:1.教育者需要接受专门的培训,以了解盲童的特殊需求和教学方法。

他们需要学习如何使用盲文和声音教学等工具和资源,以及如何创造一个无障碍的学习环境。

2.根据盲童的能力和需求,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

该计划应根据盲童的学科要求和个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

3.利用现代技术和辅助设备来支持盲童的学习。

例如,使用盲文阅读器、语音助手和电子辅助设备等,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4.由于缺乏视觉输入,盲童更依赖其他感官来获取信息。

教育者应通过多感官教学方法来促进盲童的学习。

例如,利用触觉、听觉和嗅觉等感官提供信息和教学体验。

5.家长在盲童的个别化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盲童学校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盲童学校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盲童学校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前言盲童学校是为视力障碍儿童提供教育和康复服务的特殊学校,盲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盲童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应该重视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他们提供全面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盲生心理健康的特点1. 自尊心薄弱。

盲生生活的环境相对封闭,社交圈较小,易于形成自我封闭、自卑等心理特征。

2. 自我意识薄弱。

盲生由于没有视觉刺激,缺乏与外界交流信息的渠道,容易出现社交和人际交往的困难,自我意识薄弱。

3. 孤独感强烈。

盲生由于看不到外界的事物,往往感到孤独和与外界脱节,对人际交往和社交活动缺乏兴趣。

4. 心理压力大。

盲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心理压力比一般的学生要大。

5. 自信心薄弱。

盲生由于自身的缺陷,容易形成对自己的否定和自卑,自信心薄弱。

三、盲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 有利于提高盲生的心理素质。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盲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其自信、坚毅、勇敢、健康的个性。

2. 有助于改善盲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改善盲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减轻其心理压力,消除其孤独感,提高其生活质量。

3. 有助于促进盲生的健康成长。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盲生的健康成长,使其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 有助于促进盲生的学习生活。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盲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其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增强其学习信心和学习能力。

四、盲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1. 培养自信心。

在教育教学中,重视培养盲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培养勇敢、坚强、积极的心态。

2. 提高自我意识。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盲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其与外界交往的能力,消除孤独感。

3. 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盲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关爱残疾儿童教学案视觉残疾儿童教学教案

关爱残疾儿童教学案视觉残疾儿童教学教案

关爱残疾儿童教学案-视觉残疾儿童教学教案第一章:视觉残疾儿童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视觉残疾儿童的基本概念,理解他们与普通儿童之间的差异。

2. 培养学生关爱视觉残疾儿童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同理心。

3. 掌握与视觉残疾儿童沟通的技巧,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内容1. 视觉残疾儿童的概念及分类:盲童、低视力儿童等。

2. 视觉残疾儿童的生活现状:生活、学习、社交等方面面临的困难。

3. 视觉残疾儿童的心理特点:敏感、自卑、依赖等。

4. 与视觉残疾儿童沟通的技巧:耐心、尊重、鼓励等。

三、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观看有关视觉残疾儿童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与视觉残疾儿童相处的经历,以及自己的感受。

3. 邀请专业社工进行讲座,介绍视觉残疾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与视觉残疾儿童沟通的场景,培养他们的沟通技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视觉残疾儿童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关爱视觉残疾儿童的意识及同理心。

3. 学生与视觉残疾儿童沟通的技巧。

第二章:视觉残疾儿童的教育方法一、教学目标1. 了解视觉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掌握针对他们的教育方法。

2. 培养学生具备关爱视觉残疾儿童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

3. 培养学生具备与视觉残疾儿童共同成长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 视觉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特殊教育、早期干预、个性化教育等。

2. 视觉残疾儿童的教育方法:感官补偿、特教资源、家庭教育等。

3. 视觉残疾儿童的成长心理:自信、独立、合作等。

三、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特殊教育学校,了解视觉残疾儿童的教育环境及教学方法。

2. 邀请特教老师进行讲座,分享视觉残疾儿童教育的经验及心得。

4. 学生分组设计针对视觉残疾儿童的教育活动,分享并讨论其可行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视觉残疾儿童教育需求的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的针对视觉残疾儿童的教育方法。

3. 学生对视觉残疾儿童成长心理的认识。

盲童学校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盲童学校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盲童学校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盲童学校是专门为盲人儿童服务的学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盲童学校的数量也逐渐增加。

在盲童学校中,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盲生面临着视力障碍的困扰,其心理状况较为脆弱。

因此,采取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有利于盲生的成长与发展。

一、让盲生尽快认识视力障碍盲生具有先天或后天的视力障碍,他们无法看到周围环境和人的表情。

这对孩子的情感交流和社交能力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在盲童学校中要尽快让盲生认识自己的视力障碍,告诉他们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必太过沮丧与自卑。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对盲生的指导与讲解,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视力障碍对生活的影响,提高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让盲生学会如何与视力正常的人交往,开始逐渐成功地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

二、关注盲生的情绪变化盲生天生有一种弥补视觉缺失的强烈需求和欲望,他们渴望被人关注,希望自己的特殊条件得到认可和尊重。

不仅如此,盲生往往面临着来自视力正常群体的歧视和排斥,容易感到自卑和无助。

因此,在盲童学校中有必要关注盲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嫉妒,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强意识。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和集体活动等方式,了解盲生的情绪状况,发现问题,提供帮助。

同时,也可以通过心理测量方法,评估盲生的情感状态,对有必要接受心理咨询的盲生进行引导和治疗。

三、培养盲生的自主控制能力由于视力障碍,盲生在行动和交往过程中难免遇到不少困难和挫折。

如果不具备自主控制能力,就会在面临挑战时表现得过于消沉和悲观,导致自己的认知和情绪出现问题。

因此,在盲童学校中要注重培养盲生的自主控制能力。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多给盲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鼓励他们通过行动来解决问题。

同时,还要帮助盲生自我认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弱点,并勇于接纳自己不足之处,以便在以后的学习和成长中更好地克服困难和避免挫折。

四、积极引导盲生发展适应性和创造性在盲童学校中,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引导盲生发展自己的适应性和创造性。

特殊儿童的教育故事教育案例

特殊儿童的教育故事教育案例

特殊儿童的教育故事教育案例特殊教育的价值源于特殊儿童生活的意义,掌握一些特殊案例才能够更好的进行教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一基本资料:xxx,男,##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背景资料:家庭成员:爸爸(肢体残疾)、母亲、妹妹。

家庭教育状况: 父母都是小学文化程度,还有一个妹妹现在就读二年级。

一、学生情况介绍父亲二级肢体残疾,不能参加重体力活,家中生活多数靠母亲在农贸市场做点小生意维持。

个性特征:####年我接到三年级三班时,第一眼看到的普泽灵是一个斯文、萎缩的小男生。

虽然年龄在班级中是最大的,但个头中等,每天就安静的坐在座位上,不与同学交往,也不苟言笑,同学或者老师问他,他就用大眼睛看着你或者莞尔一笑。

上课就把手放在下面玩玩具,经常手上脸上都是墨水,时间久了,同学们似乎把他遗忘了,以前偶尔几个和他一起玩耍的也不愿意和他玩了。

二、原因分析#.####年#月患脑膜炎,病愈后大脑严重受损,智力大大降低。

复学后,以前活泼聪明的他完全变了一个人,变得忧郁,沉闷。

上课不太听讲,喜欢做小动作,不愿意与其它同学交往,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

卫生特别差,头发经常蓬松脏乱。

#、家长觉得孩子得了这个病后,脑袋出现了问题,变成了弱智,没有什么培养前途;于是忽略了对他的爱,把更多的爱给予了他的妹妹身上。

因为以前父母对他的爱甚于妹妹(农村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如今突然变得冷淡,对于一个正在懂事(虽然智力影响了学习成绩,但孩子对家人的爱是很敏感的)的孩子而言,他幼小的心灵感到了一丝惶恐和不安。

时间久了他的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

#、因其特殊身份,家里的很多小朋友不愿与他玩(怕伤到他负不了责任)。

在学校就不愿意主动与其它孩子一起玩,让他成了一个缺少交往体验、孤独孩子。

到了三年级,知识内容难度加大,对学习的兴趣降低到了极点,以前还要完成一点简单作业的他,现在的作业干脆不做。

三、具体教育措施#、家校沟通,互相配合。

让家长多给孩子温暖与关爱,营造一些温馨愉快的家庭氛围,让其感受家庭的和谐与幸福,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特殊儿童立德树人案例

特殊儿童立德树人案例

特殊儿童立德树人案例以特殊儿童立德树人案例为题,我将列举出以下10个案例,以展示特殊儿童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1. 案例一:小明是一名自闭症患者,他在学校遇到了很多困难,无法与同学们正常交流。

学校采取了立德树人的方式,通过组织同学们参与小明的课堂活动,帮助他逐渐融入集体,培养了同学之间的互助精神。

2. 案例二:小红是一名听障学生,她在学校面临沟通障碍,很难与教师和同学交流。

学校采取了立德树人的方式,通过为她提供手语辅助和专门的听障教育,帮助她克服困难,发展出自信和独立的个性。

3. 案例三:小杰是一名多重残疾的孩子,他需要依靠轮椅进行生活和学习。

学校采取了立德树人的方式,提供无障碍的校园环境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帮助他克服身体上的困难,培养了他的坚强意志和自立能力。

4. 案例四:小丽是一名智力障碍学生,她在学校遇到了学习困难和适应问题。

学校采取了立德树人的方式,通过个别辅导和特殊教育资源的提供,帮助她克服学习困难,培养了她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5. 案例五:小华是一名自我封闭的孩子,他在学校没有朋友,缺乏社交能力。

学校采取了立德树人的方式,通过组织集体活动和培养同学之间的友情,帮助他逐渐打开心扉,培养了他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6. 案例六:小明是一名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他在学习上经常走神,无法集中注意力。

学校采取了立德树人的方式,通过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和责任感,提供个别辅导和专注力训练,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7. 案例七:小红是一名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她经常发脾气和情绪失控。

学校采取了立德树人的方式,通过心理辅导和情绪管理培训,帮助她控制情绪,培养了她的自我约束和情绪调节能力。

8. 案例八:小杰是一名自卑的学生,他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缺乏自我肯定。

学校采取了立德树人的方式,通过鼓励和赞扬,提供个别辅导和心理支持,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9. 案例九:小丽是一名学习压力过大的学生,她经常感到焦虑和紧张。

盲童学校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盲童学校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盲童学校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盲童学校是为了给盲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资源和专业的师资力量,让盲生得到更好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立能力。

在教育盲童的过程中,除了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之外,更加重要的是关注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因为盲生在生活中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心理健康问题更容易出现,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提供关爱和支持,促进盲生的健康成长。

盲童学校应该加强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盲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了解盲生的心理特点盲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视觉障碍的存在,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特点。

盲生在与周围环境的交流中,主要依靠声音、触觉和嗅觉等感官来获取信息,这就导致他们的感知方式和正常人有所不同,因此在交流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中,会有一些特殊的需求和困难。

盲生在生活中可能会因为许多行为动作的不便捷而感到焦虑和自卑,这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盲生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各种歧视和排斥,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可能会受到挫折。

盲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也可能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压力,这些都会对盲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学校和家庭应该重视盲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支持。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了促进盲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盲童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盲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盲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成长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课程中可以讲解心理健康知识,教授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让盲生学会应对压力和困难,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

在日常教育中,学校可以注重培养盲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等活动,帮助盲生排解心理困惑,化解心理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学校应该采用多种方式,灵活地组织教学活动,增加盲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视障儿童教育教学经验谈

视障儿童教育教学经验谈

视障儿童教育教学经验谈摘要:视障儿童简称为盲童。

用一台电脑来比喻视障儿童群体的机能构建,盲童就像黑屏的电脑,生活学习极其困难,都需要别人的帮助,这类人群都靠触摸来积累生活与学习经验。

给予视障儿童疏导和帮助以及目标激励,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教育教学。

关键词:视障儿童教育学生教学方法走进盲童学生的空间,发现他们普遍自卑、孤僻,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使他们不愿与人交流,难与人沟通;他们缺乏自信心,对今后的人生感到悲观。

面对盲童学生存在的不适应、焦虑、自卑、厌学等心理问题,给他们进行适时的心理引导,经过多年的探导,重点着手:一、教给盲童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现实盲童学生由于智力上缺陷,认知能力受到限制,生活范围小,社会信息少。

家长给予优越的生活地位,所逐渐形成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倾向严重。

只认识主观片面性,稍有成绩就骄傲起来,说大话;稍受挫折,又十分自卑;从我利益出发考虑问题等。

培养盲童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让盲童做一些力所能及地为他人服务,鼓励他们与眼明同学交朋友,建立友谊,互相帮助,有助于克服盲童的自我意识。

二、帮助盲童学生树立信心,克服自卑心理的影响盲童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考试不如意时,则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丧失学习的信心,严重者一蹶不振,厌学情绪滋长。

所以,要采取以鼓励为主的方式,帮助盲童学生树立信心,激发盲童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尽可能地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进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并对他们提出可望学习目标。

曾经这么尝试着培养盲童学生的自信心:1.开主题班会。

让盲童学生明白:当知道自已在某方面有缺陷,不如人的时候,要热爱生活,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当明白自已有不足的时候,还要懂得“以勤补拙”,懂得“笨鸟先飞”的道理。

而要做到这些,自信心很重要,因为只有自己相信自己,乐观向上,才是消除自卑、促进积极思想的最有效的补偿方法。

2.帮助盲童学生学会正确自我估价,学会用名人事迹来激励自己。

关爱特殊学生助力他们成长

关爱特殊学生助力他们成长

关爱特殊学生助力他们成长特殊学生是指具有智力缺陷、身体残疾、情感行为障碍等各类特殊需求的学生。

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以助他们顺利成长和融入社会。

本文将从教育环境、教育方式以及相关政策等方面,探讨如何关爱特殊学生,助力他们成长。

一、营造包容友善的教育环境营造一个包容友善的教育环境对特殊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学校应提供无障碍设施和资源,并建立友好的校园文化。

首先,学校应该合理规划校园设施,配备无障碍通道、坡道和电梯等,方便行动不便的特殊学生。

其次,学校应该培养学生和教师的友善意识,组织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促进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最后,学校还应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特殊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针对特殊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教育方式应当灵活多样。

教师应充分了解特殊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个别化辅导的方式,根据特殊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并提供一对一的辅导帮助。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特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特殊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交活动,增加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加强特殊教育政策支持特殊教育政策的支持是关爱特殊学生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制定完善的特殊教育政策,包括资金投入、师资培训和管理机制等方面。

首先,政府应该增加对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保障特殊学生获得适当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其次,政府应该加强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此外,政府还应该建立健全特殊教育管理机制,加强特殊学生的监管和保护。

四、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关怀家庭和社会对特殊学生的关怀也是助力他们成长的重要一环。

家庭应该积极参与特殊学生的教育和生活,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给予他们爱和支持。

家长可以与学校教师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家庭教育计划,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认知上的帮助。

盲童学校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盲童学校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盲童学校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盲童学校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他们视力的缺陷,他们在与外界交流和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可能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这些困难,增强自信心和应对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增强自尊心。

由于他们的残疾身份和视力上的限制,盲生可能会感到自卑和无助。

学校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这可以通过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提供适应他们个人能力的学习环境,以及向他们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和态度。

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关注情绪管理和应对压力。

盲生可能会经历很多挑战和困难,包括与视力有关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以及来自社会环境的歧视和排斥。

学校应该教导他们学会正确地表达和识别情绪,并提供有效的应对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问题解决等。

学校还应该营造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和安全感。

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社交技巧的培养。

盲生由于视力的限制,可能面临与同伴和社会的交流和互动上的困难。

学校应该帮助他们学会有效地沟通和建立人际关系的技巧,如声音的控制、语言的表达和肢体的语言等。

社交技巧培养还应包括培养盲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在集体活动中积极参与和融入。

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强调职业规划和生涯发展。

由于盲生在就业和职业方面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学校应该向他们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学校可以组织职业体验活动、职业讲座和就业指导等,以帮助盲生了解不同职业的要求和机会,并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盲童学校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注重增强自尊心、提高情绪管理和应对压力能力、培养社交技巧和关注职业规划和生涯发展,可以帮助盲童更好地适应他们的残疾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爱让盲童长出自信的翅膀杨艳霞(2)个案分析

爱让盲童长出自信的翅膀杨艳霞(2)个案分析

爱让盲童长出自信的翅膀盲童是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困难群体。

如果说育人是科学与艺术的综合工程,科学育人是历史赋予学校,家庭,社会三大课堂的重任,那么只有那些能够准确对待残疾孩子的老师和父母才能有助于盲童的健康成长。

因为视觉缺陷,盲童的心理认知行为如果没有得到即时有效的引导和发展,势必给今后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

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应该有更多的思考,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策略,让个体努力实行认知加工,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符合客观要求的适当的行为反应,从而形成新的心理认知行为模式,促动其健康成长的目的。

一、基本情况小奕,女,7岁,视力残疾,有光感,能分辨颜色。

今年9月入学,就读于武汉盲童学校。

小奕是一个性格内向,孤僻的女孩。

平时从不主动与同学们交流,不拘言笑,上课也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

如果老师多问了几遍,还表现出烦躁焦虑的情绪。

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家人的辅导及老师的协助,各方面的水平与同龄的孩子相比相对滞后。

二、案例分析1、前期观察刚接触小奕时我发现她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对陌生人有害怕抵触的情绪。

开学后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孩子的性格不但仅是内向而是非常孤僻,她好像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外界的一切都不能引起她的注意。

上课前不知道自己准备学习用品,需要家长或者老师的提醒才能参与学习。

上课听讲不太认真,易走神,课后的预习、复习工作又不能有序实行,课外作业只能在家长或者老师的辅导下才能完成,学习成绩较本班的学生落后很多,基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2、后期了解小奕的家乡在一个县城里,父亲是个体老板,自己开有一个工厂,母亲是当地某小学的教师,家庭经济状况较好。

在家里她是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是个正常健康的孩子。

在小奕三岁的时候父母就把她送进幼儿园接受早期的教育,希望孩子能和正常孩子一样,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不过事与愿违,在幼儿园里,因为老师和小奕的妈妈都是同事,加之小奕又是个视力残疾的孩子,老师们对小奕就格外的同情和照顾,对小奕什么要求都没有,听之任之,只要孩子不出意外,生活有人照顾就好,所谓的早期教育就是托管。

特殊教育:盲童的人格特点及其教育对策

特殊教育:盲童的人格特点及其教育对策

盲童是视⼒残疾最为严重者,即指优眼矫正视⼒⼩于0.05或者视野半径⼩于10°,根据调查资料显⽰,我国⼤陆18.1万0-14岁的视⼒残疾⼉童中有49.2%为盲童,6-14岁学龄阶段的盲童有7.81万⼈。

因此研究这类⼉童的⼈格特点及其教育对策不容忽略。

⼀、盲童的⼈格特点 对盲童的⼈格研究⽆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不算太多,我国的教科书在涉及这⼀问题时⼤多数是轻描淡写地⼀带⽽过。

如台湾省的某教科书概括为:6-10岁的男盲童缺少安全感、缺乏⾃信⼼、⾃我意识强、⽆归属感、⼼思不专⼀;⼥盲童消沉、缺乏⾃信、⾃我意识强、⽆归属感、⼼思不专⼀。

11-15岁的男盲童猜忌⼼强、成就感偏低、缺乏⾃信及归属感、对爱的需求强烈;⼥盲童消沉、成就动机低落、缺乏⾃信及归属感、有的⼼思不专。

⼤陆某权威专著概括为:盲童性格内向、不易与别⼈融洽相处、容易有⾃卑⼼理、对⽣活态度消极、对⾃⼰的缺陷很敏感等。

结合过去我国研究的成果和本⼈近年来在北京盲校的观察与研究,盲童的⼈格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个⽅⾯: 1.⽓质⽅⾯ 根据⼤量观察,发现盲童的⽓质倾向以粘液质和抑郁质类型的局多,⽽多⾎质和胆汁质类型的⼈数较少。

某盲校通过对观察⾷堂开饭晚了之后学校盲⽣的⽓质表现,统计出胆汁质类型的占11%、多⾎质类型的占13%、粘液质类型的48%、抑郁质类型的占28%。

2.能⼒⽅⾯盲童的能⼒发展从质的⾓度来看,与普通⼉童存在着⼀定的差异,其听觉分辨能⼒、触觉能⽅⽐普通⼉童⾼些,但他们普遍存在着应变能⼒尤其是应变新环境的能⼒差、定向⾏⾛能⼒差、操作能⼒差等现象;其能⼒发展从量的⾓度来看,国内外均有智商测查结果表明:盲童与普通⼉童之间存在着⼀定的差距,从⽪亚杰发展阶段论⾓度来看盲童每个阶段的发展要⽐普通⼉童缓1⼀2年左右,其⽣活、劳动、运动等能⼒的形成和发展都⽐普通⼉童晚⽽且慢,⽣活适应能⼒较差;其能⼒从发展的⾓度来看,⼤多数盲童的发展在16岁前后都存在着⼀个“快速赶上”期,使其与普通⼉童之间的差距迅速缩⼩。

浅谈品德课对克服盲生自卑心理的帮助

浅谈品德课对克服盲生自卑心理的帮助

浅谈品德课对克服盲生自卑心理的帮助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5)02-060-01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

盲生由于视觉上的障碍,生活圈子狭小,与周围环境接触少,对生活缺乏积极的认识,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大多数都有自卑心理。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卑心理越来越重。

克服盲生的自卑心理,引导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我们从事盲生教育工作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给盲生上好品德课,使盲生克服自卑心理,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是盲生品德课工作的重要任务。

我在盲生品德课教学中有以下几点教学体会:一、改进教学手段,营造育人氛围1、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议起来盲生由于视力的缺陷,看不清或完全看不到五彩的世界,但是“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盲生的听觉、触觉相当灵敏。

在品德课中,我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辨析,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及学习兴趣。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紧贴学生生活,让学生用心听、认真思考、积极议,主动参与,自主获得知识。

如在教教材第九册《我们自己做主》一课时,首先以播音方式让学生听取有关生活片段,这些片段紧密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议。

然后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通过真实的事例,让学生讨论,让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主人,对同学要友爱,对人对事要公平、公正,每个人都要为建设更和谐更积极的班级而努力。

2、发挥特长,让学生积极演起来盲生的音乐能力、记忆力都普遍好。

上思品课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演唱,活泼的授课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增强了教育效果。

比如在讲解《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交流在自己成长历程中,爸爸妈妈对他们的关爱,然后唱《父亲》《妈妈的吻》等歌曲,浓浓的亲情,让很多学生边讲边流泪,边唱边流泪,从内心体会到父母亲人对他们的关心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教育:帮盲童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尊和自信
视觉缺陷并非是造成盲童自卑的直接因素,多数盲童特别是刚入
学的盲童对失明较能做出良好的心理调整,客观的讲,是因为他们接
触社会不多而心灵深处并未受到过重的伤害,所以在学习生活等方面
仍和普通儿童一样,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

但我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社会的频繁增多,盲童的自卑
心理却越来越重,认为自己不如别人。

例如:五年级学生参加游戏的
积极性明显比低年级低,甚至有的盲童不愿参加游戏,原因是怕自己
做不好,引起别人的嘲笑。

这些现象给我们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
极大的影响。

那么,如何克服盲童的自卑心理,保持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是
从事盲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应该从低年级开始通
过多种渠道、多种教学手段培养盲童的自尊和自信,进而克服自卑心理。

针对盲童这些心理表现,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
一、增强锻炼、提升素质,树立自尊和自信。

虽然失明并非是造成盲童自卑的直接原因,但因为视觉缺陷,他
们的活动范围、活动量都受到较大的限制,形成了诸如“行走手脚不
协调”、“绕圈”等盲相,而这些盲相恰恰又成为一些人的笑柄,给
盲童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

所以要克服盲童的自卑心理,首先应纠
正他们的盲相。

通过体育锻炼提升盲童的身体素质,是纠正盲相行之
有效的手段。

例如我们班上有一位全盲学生刚入学时,精神饱满,爱
说爱笑,也偶尔到室外参加一些体育活动。

可后来我发现她突然之间
象变了一个人,听不到她平日的欢声笑语,经常趴在课桌上默默流泪,非常害怕到室外活动,对任何事也不感兴趣。

于是我耐心询问,并做
她的思想工作,才得知在一次常规训练中,因为她走路同手同脚引起
了一些围观者的哄堂大笑。

针对她的这个盲相,我每天早晨拉她一起
跑步,帮她做引体向上等体育锻炼,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单独找一间
教师教她怎样实行手与脚的协调走路。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训练,她终
于纠正了这个盲相,而且在学校举行的春季达标运动会上,取得了两
项优秀、三项合格的较好成绩,受到了学校和老师们的一致赞扬。


园里终于又听见了她的欢声笑语,对老师布置的任务也能积极去做,
而且非常认真地把它做好。

通过体育锻炼,盲童的盲相纠正了,身体素质提升了,并且在一
系列的竞赛活动中,看到了自己长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自卑心理逐渐被淡化。

二、积极交往、培养情感,提升自尊与自信
通过我的观察,盲童内心是渴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
并能够成为社会集体中的成员。

但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
交往知识,特别是对明眼人经常提出的触及他们生理缺陷的问题,不
知如何回答,继而认为是明眼人对他们的侮辱。

个性外向的盲童表现
出明显的不满情绪,发发牢骚也就过去了。

而这对内向性的盲童极易
产生自卑心理,损伤他们的自尊心。

譬如,有一位盲生在与明眼小朋友实行手拉手联益活动的时候,
遇到一个小朋友问他:你的眼睛怎么了,这时他“瞠目结舌”无话可
说了。

从他的外部表情看出,这简短的一句问话给他的心灵已经造成
了伤害。

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通过直观的语言告诉他们:明眼小朋
友之所以这样问,是出于对他们的关心,并无恶意,就象我们平常会
问老师“云彩会走,为什么没有脚呢?”这样的问题一样。

而后我向他
详细讲解相关于他失明的原因,待他对自己怎么失明了解后,我问他:平常老师对你们提出的问题是怎样处理的?顿时,他觉得恍然大悟。


来我发现他在手拉手联谊活动中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而且和明眼小
朋友侃侃而谈,在未出现类似的情况。

此外,在盲童与明眼伙伴的交往活动中,组织共同的游戏活动,
例如让明眼小朋友用眼罩蒙住眼和盲童共同做听音寻物的游戏。

因为
盲童催这个游戏都经过训练,加之听觉和触觉比明眼小朋友强,游戏
中表现出较强的优势,相比之下,明眼小朋友较差。

通过这些活动让
盲童发现有些事情自己做起来很容易,而正常人却是很困难,进而增
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关心激励、耐心引导,增强自尊和自信。

教师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恰当使用,对盲童的自尊心和自
信心有非常大的影响。

例如,盲童回答问题准确时,给予“真好”、“比过去有进步”等赞赏的话,或者在平时交往中,有意无意地抚摸
一下盲童地头、拉拉手等都会使盲童产生良好地自我感觉。

这个句简
单的赞赏话、一个小小的接触动作都可提升盲童的自尊和自信。

实际生活中,经常会发现有的盲童在与老师或他人讲话的姿势是
侧身、低头、背对谈话者等,让人无法接受。

有的教师为纠正这种不
良习惯,采取反复的批评更正,可仍不见效,反而有损盲童的自尊心。

为避免影响盲童的自尊,我采取耐心引导,首先用温和真诚的语言告
诉他明眼人是不习惯背对人讲话的,而后端正他的身体姿势,面对面
地实行谈话。

若再次低头,我就停止讲话,待他抬头后继续交谈。


样反复地实行练习,并给予适当表扬,盲童逐渐就改变了原来的不良
习惯。

总之,要提升盲童的自尊和自信,克服自卑的不良倾向,方法和
手段以及注意的问题很多,比如培养盲童广泛的兴趣、组织有意义的
校外活动、调整家长与盲童的关系、让盲童明白人无完人的道理等等。

以上仅仅我针对盲校较为常用的方法实行简单说明,至于影响盲童自
尊和自信、造成自卑心理的社会因素,如何去调整还有待进一步的调
查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