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文化建设战略构想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

合集下载

文化自觉:通往当代中国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文化自觉:通往当代中国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 二) 文化 自觉与文化 强国拥有共 同的价值 目标


文 化 自觉 与 文 化 强 国 两 者 内在 关 联性
( 一) 文化 自觉是 文化 强国 中的基 本 内容之 一
“ 文化 自觉 ” 这 一用语 是 I 9 9 7年费孝 通 先生为 了力求 准确 描述 经济 全 球 化 背景 下 世 界各 地 的人
杨 海
【 摘 要】 文化 自觉与 文化 强 国在基 本 内容 、 价值 目标 、 核 心 理念 等 方 面具有 内在 的逻 辑 统一性 。树 立 与增 强人 民的 文化 自觉在 理论 与现 实层 面对 于建设 文化 强 国具有 重 大战略 意 义。以文化 自觉推 进文化 强
国建设 必须 坚持 社会 主 义 先进 文化 前 进 方 向 , 构 建 中 国特 色和谐 文化 生 态 ; 坚持 人 民利 益 本位 与人 民主
其文 化有 自知 之 明 , 明 白它 的来 历 、 形 成过 程 、 所具
以及 推进 整个 世 界 的和 平 与 进步 为 其归 宿 。党 的 十八 大报 告指 出 ,建设 社 会 主义 文 化强 国就是 要 推 动社 会 主 义 精 神 文 明和 物 质 文 明全 面发 展 , 建 设 面 向现 代 化 、 面 向世 界 、 面 向未 来 的 。 民族 的科 学 的 大众 的社 会 主 义文 化 。建 设 中华 民族共 有 精 神家 园 , 为人 类 文 明进 步作 出更 大贡 献 。 因此 , 文 化强 国不 仅 仅 是 停 留在 人 的素 质 的 提 高层 面 上 ,
2 0 = . 年 第 。 期
( 总第 2 6 I C。 — F O R U M 。
学 术 论 坛
NO. 2, 2 0 1 3

浅谈文化自觉与文化建设

浅谈文化自觉与文化建设

浅谈文化自觉与文化建设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也逐渐向全球化迈进。

在各种文化相互冲击的今天,唯有把握住文化自觉和文化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树立起民族的信心,进而使民族更加团结,更加强大。

关键词:文化自觉;文化建设;民族就当今世界局势来看,经济的迅猛发展,将文化推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可以说文化成为了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动力来源,同时也是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因素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量。

同时,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我国人民也更加期盼精神文化生活能够更加丰富多彩。

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中,唯有真正了解文化自觉的深刻含义,认识到培养文化自觉的重要意义,并发挥文化自觉的力量,全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文化自觉的内涵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全球化,同时还促使文化逐渐向全球化迈进,多元化的世界文明快速形成,各国文化相互冲击碰撞,若不能够较好地处理好各种文明的关系,势必会导致世界出现各种各样的动乱。

在这样纷乱的背景下,我党就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文化自觉一说。

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首次提出了文化自觉一说:文化自觉,顾名思义主要是指在既定的环境下的既定文化,身在其中的人能够对其有非常明确的自知之明,能够清楚地知道文化的来历以及其形成的过程,同时对其特点和发展的方向都有基本了解。

自知之明能够加速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并能够通过新环境和新时代文化选择来决定其自主地位。

后来费孝通先生在其《人文价值再思考》一文中再次对文化自觉进行了深入的总结:文化自觉只是指人们在一定文化背景下对文化有所了解,不带有任何的文化回归含义,并不需要进行复旧,并不主张完全的细化亦或者他化[1]。

文化自觉的形成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历程,第一,要对自己的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够清楚自己所接触的各种文化的不同,唯有如此才能够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并通过不断适应,以及结合不同文化中的长处,取长补短逐渐建立起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各种文化能够和平共存的基本守则。

近十年来党的文化建设的基本历程

近十年来党的文化建设的基本历程
社 会 主 义 文 化 来 说 。 是 一 个 新 的升 华 , 突 出 了 社 会 主 义
国传 统文 化 , 取其 精华 、 去其 糟 粕 , 之 与 当代 社 会相 适 使
应、 与现 代文明相协调 , 保持 民族性 , 体现时代性 。加强 中
先 进文化 的伟大历史 作用 。体现 了先进 文化对 党 的建设
的重要 意义 。这一概 括 ,把文化 问题直 接与党 的先进 性 相联 系 ,使之成 为关 系到党的 性质 、宗 旨、历史地 位和
中的地位 和作用 日益 突出 , 越来 越成为衡量一个 国家综合
实 力 强 弱 的 重要 尺 度 。在 复 杂 的 国 际 环 境 中 , 国不 仅 需 中 要 强 大 的经 济 实 力 、 技 实 力 和 国 防 实 力 , 样 需 要 强 大 科 同
的文 化 实 力 。

满 足人 民群众 日益增长 的多方 面的精神文 化需求 , 面提 全 高国民素质 的要求 。

坚决抵 制腐朽文 化 :立足于改 革开放 和现代 化建设 的实
践 。 眼 于 世 界 文 化 发 展 的 前 言 , 扬 民族 文 化 的 优 秀 传 着 发 统 , 取 世 界 各 民族 的 长处 , 内容 和 形 式 上 积 极 创 新 , 汲 在 不 断 增 强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文 化 的 吸 引 力 和 感 召 力 ; 极 发 积 展 文 化 事 业 和 文 化 产 业 : 续 深 化 文 化 体 制 改 革 ; 设 文 继 建 化 市 场 体 制 和 完 善 文 化 产业 政 策 。 [ 此 , 已经 认 识 到 3 】 至 党

近 十 年 来 我 国 文 化 建 设 的 基 本 历 程
近 年来 , 中 央 到地 方 , 学 界 到 民 间 , 来 没 有 像 今 从 从 从

浅谈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浅谈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浅谈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一、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到当代的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移动传播,人类一直保持着对文明进步的向往和追求。

完全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就是人类文化进步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每一步前进都以相应的文化觉醒为前提为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艰辛探索和建设实践中,每一次跨越式前进也都源自于深刻的理论觉醒和高度的文化自觉。

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文化自觉的不断提升,对我们来说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正如《文化“三自”》指出的: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这种文化自觉的进一步提升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二是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

第一,要始终保持对文化意义、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认同。

文化是人类基于自觉意识的灵感迸发、情感表达、观念创新,人类生存的世界处处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记,文化也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

文化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它滋养人类、涵养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其意义和作用是那样永恒。

社会发展进步到现阶段,文化对人类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那种认为文化不过是说说唱唱、敲敲打打、写写画画,却看不见文化对人的感化陶冶、激励鼓舞、团结凝聚之重要意义,是肤浅的;那种认为文化不过是形而上、虚而玄、泛而空,却认不清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导航、引领、推动之重要作用,是片面的;那种认为文化不过是经济的附属、产业的点缀、甚至是财政的包袱,却看不到文化能够自主发展、形成产业、创造财富之重要地位,则是短视的.我们应当认识到:文化不仅具备震撼心灵、满足需求之精神力量,而且具备引领社会健康发展、激发民族创造活力之物质力量;一个国家的兴盛强大离不开文化,一个民族的传承延续离不开文化,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文化。

浅谈文化自觉与文化建设

浅谈文化自觉与文化建设

浅谈文化自觉与文化建设论文关键词:文化自觉现代性制度建设论文摘要:文化自觉是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到中国目前的文化处境,文化自觉要求一个文化群体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并有能力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努力在这个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并从这种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中审慎地选择适用的文化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创造性的发展。

所以,中华文化的现代性建构必须参与到所谓的“现代性”建设中,参与到当代重大现象的分析中去。

而文化建设的完善需要以制度的支持为前提。

海派文化研究,一方面在于“海派”,另一方面,也是更基础的,在于“文化”,从这个角度讲,这里单纯地对文化的探讨,也并非离题太远。

当今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或者奢谈文化,文化成为一种“热”,其极端则是“文化至上”,但同时,没文化甚至反文化、逆文化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文化其实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

文化研究的先驱雷蒙·威廉斯曾在《文化分析》中概括了文化的三种界定方式:首先是“理想”的文化定义,这种定义预设了某些绝对的或普遍的价值,以这种准则为标尺,文化可视为人类趋向完善的一种状态或过程。

其次是“文献式”的文化定义,根据这个定义,文化是知性和想象作品的整体,这些作品以不同的方式详细地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和经验。

最后,是文化的“社会”定义,根据这个定义,文化是对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描述,这种描述不仅表现艺术和学问中的某些价值和意义,而且也表现制度和日常行为中的某些价值和意义。

“经典”文化或者“文献”文化的追随者们,也许会认为如下因素根本不是文化:生产组织,家庭结构,社会制度的构成方式,社会成员借以交流的独特形式等。

因此传统学术研究系统,并没有向作为社会整体生活方式的文化投入更多的关注。

但是在全球化浪潮日益汹涌的今天,异质文明之间的冲突和整合不断通过各种介质凸现而出,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全球化前提下讨论文化问题,就不能仅仅局限于“经典”或“文献”的框架内,而应涉及到人类特有的整体性的社会行为模式。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创新与文化自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创新与文化自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创新与文化自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创新和文化自觉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与时俱进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同时,文化自觉则要求我们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更自觉、更自信的文化态度,以更好地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击和挑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重要方针和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从根本上是加强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文化保障。

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和精髓,具有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凝聚人心和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作用。

新时代,我们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创新活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信仰。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传承和发展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发掘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营造尊重传统、传承创新的良好氛围。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与时俱进,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新时代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时代,我们要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勇于开拓新领域、新形态、新业态的文化创新。

在文化创新活动中,我们要注重挖掘和培育新兴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地位的重要观念。

面对全球化浪潮和西方文化的冲击,我们必须保持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自己的传统文化为依托,在全球文化交流中保持自我定位和文化自尊。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作者:张美兰王健来源:《新长征》 2012年第2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时代要求与战略全局出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这一目标是我们党在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我们党深刻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的一种体现,是我们党确切领悟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理念上的一种表达。

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原因分析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平均以每年10%的速度飞速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在国际上已占据了一席之地,影响力明显提高。

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和认同我们的发展道路,中华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引起世界更大关注,这就客观地要求我们必须大力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我国在经济上已令世界刮目相看,文化建设理应融入世界。

我们已经具备了雄厚的硬实力,但是与经济力、军事力、科技力相对应的,通过文化载体和文化方式表现出来的软实力还相对软弱,如何在硬实力的基础上提升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就是适应我国强大的经济实力而提出来的重大发展战略。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当今全球化时代激烈竞争的必然要求。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从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出发,把加快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基本战略。

大国的象征不仅是经济的增长,而且是文化的繁荣。

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面对的不仅是经济竞争,同时也面对思想文化的严峻挑战。

在当前世界文化和舆论格局中,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通过文化产业及文化产品输出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对15 个国家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美国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数为0.87,位居15 个受测评国之首,我国的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只为0.22,低于0.5 这一国际竞争力指数的平均值,很明显我国处于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弱势地位。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几点体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部署,吹响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进军号角。

深入学习全会《决定》,再次研读《红旗文稿》2010年第15—17期刊发的云杉文章《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发展,最关键最重要的还是如何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如何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简单地说就是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一、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到当代的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移动传播,人类一直保持着对文明进步的向往和追求。

完全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就是人类文化进步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每一步前进都以相应的文化觉醒为前提为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艰辛探索和建设实践中,每一次跨越式前进也都源自于深刻的理论觉醒和高度的文化自觉。

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文化自觉的不断提升,对我们来说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正如《文化“三自”》指出的: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这种文化自觉的进一步提升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二是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

第一,要始终保持对文化意义、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认同。

文化是人类基于自觉意识的灵感迸发、情感表达、观念创新,人类生存的世界处处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记,文化也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

文化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它滋养人类、涵养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其意义和作用是那样永恒。

当代中国文化自觉的四个思考维度

当代中国文化自觉的四个思考维度

思想纵横当代中国文化自觉的四个思考维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我反省最深刻的表现就是文化觉醒。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了“文化自觉”的要求,意义十分重大。

自觉文化发展的战略意义国家发展中文化建设战略价值的显示,有许多事实可以证明。

古代历史上,中国长时期领先世界的强盛地位,是由其繁荣发达的文化奠定的。

近代历史上,西方率先进入工业化行列的先进国家,都显示出一条以思想启蒙开路的文化轨迹。

当代世界,具有超强地位的美国,优势不仅表现在经济、科技和军事力量方面,更表现出文化实力的巨大优势。

20世纪末,世界上一些国家就已经开始从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定位文化发展。

美国在60年代就着手产业结构调整,将发展高科技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方向,日本、韩国分别于1995年和1998年确立了文化立国方略,将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加以大力扶持。

由此可见,从发展战略定位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时代潮流。

从一定意义上说,当今世界谁占领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决定》中强调:“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求全党“自觉把文化发展繁荣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

从文化发展的战略意义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自觉文化发展的历史方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一个需要艰辛努力的奋斗过程。

“文化强国”包含两层涵义。

首先,是一个目标,其中“强”是一个形容词,修饰“国”字构成一个名词。

其次,是一个动态,其中的“强”是动词,与“国”字构成动宾词语,意思是用发展繁荣文化来强大国家。

文化自觉在新时代的实践路径有哪些

文化自觉在新时代的实践路径有哪些

文化自觉在新时代的实践路径有哪些文化自觉,这一概念由费孝通先生提出,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

在新时代,文化自觉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推动文化繁荣、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础。

那么,文化自觉在新时代的实践路径究竟有哪些呢?首先,深入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文化自觉的重要基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我们要通过教育、阅读经典、参观文化遗址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例如,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理念、墨家的“兼爱非攻”主张等,这些思想不仅在古代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学校教育应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教学力度,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同时,社会各界也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讲座、展览等活动,激发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其次,积极参与当代文化建设是文化自觉的关键环节。

在新时代,各种新兴文化现象层出不穷,如网络文化、流行文化等。

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思维,积极参与到当代文化的创造和发展中。

一方面,要善于吸收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为我所用。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融合,我们要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另一方面,要立足本土,挖掘和展现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文化作品。

比如,一些地方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等方式,将本地的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相结合,既推动了经济发展,又传承和弘扬了文化。

再者,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文化自觉的重要保障。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文化思潮和观念纷繁复杂,良莠不齐。

我们要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和判断,不盲目跟从,不被错误的文化观念所误导。

对于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的反思,摒弃其中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部分。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在当今世界互联互通、文化交流频繁的背景下,每个国家都需要提升自身的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这不仅是对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在全球化时代中与他国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将从历史传承、文化创新、民族凝聚等方面探讨如何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首先,历史传承是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础。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重要的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深入挖掘和研究自己的文化遗产。

通过重视和保护文物,修复古建筑,培养专业人才,加强文化研究和教育,使历史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

同时,通过举办文化节、艺术展等活动,让老百姓亲身体验和感受国家的历史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感。

其次,文化创新是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化时代,每个国家都要面临文化冲击和文化竞争。

要提升自身的文化自觉,必须加强自主创新,并与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

通过创新符合本国国情和民众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同时,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吸收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元素,充实自己的文化,推动文化多元化和文化互鉴,增加国家的文化自信。

此外,民族凝聚是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因素。

一个国家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民族共同认同和凝聚力的基础上的。

要实现文化自强,必须强化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

通过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加强民族教育,推动民族文化的传统与现代融合,培养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向心力。

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多元民族文化的协调机制,在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上推动民族团结,实现国家和谐稳定的发展。

总之,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是当代每个国家都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历史传承、文化创新、民族凝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途径。

只有深入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加强文化创新,凝聚民族力量,国家才能在全球化时代中站稳脚跟,实现文化自强。

关于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关于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关于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作者:白朝蓉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7年第5期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文脉,中华文化传统是我们国家的灵魂。

文化是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文化还是我们党的旗帜。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首要的问题是提高全民对坚守中国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2016 年曾三次讲到这个问题。

他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首次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提出,将原来的“三个自信”丰富为“四个自信”,并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更具有基础性、广泛性和深厚性。

10 月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并理直气壮地告诉世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文化自觉就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文化发展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从何而来?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提出了要求:他对哲学社会科学界高瞻远瞩地提出,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他对文艺界的同志们讲,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必须始终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是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思考。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文化建设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深入思考。

文化自觉是指人们对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能够主动地接受和积极参与文化建设的意识和行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文化自觉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文化自觉要求我们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

文化自信是指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心和自豪感,能够在不同文化之间保持独立自主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时代特点。

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既要尊重和保护自己的文化传统,又要积极吸收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互鉴,实现文化的多元共享和共同繁荣。

文化自强是指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在全球文化竞争中立足,必须具备自强的精神和实力。

我们要注重培养人才,加强文化教育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创意和文化产品的质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走向世界,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加强对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宣传教育,加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兴盛。

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

要注重培养青年一代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养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精神。

以文化自觉自信构建中国文化强国梦

以文化自觉自信构建中国文化强国梦

以文化自觉自信构建中国文化强国梦作者:杨静美张新华来源:《理论与现代化》2014年第05期摘要:文化自觉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有深度的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有所担当;文化自信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对历史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有理性的审视,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有所包容和借鉴。

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与自强,首先表现在文化上。

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就要树立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基础的理念,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同时,推动与世界不同文化的广泛融合。

关键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文化强国;中国梦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4)05-0112-05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步伐,就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方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实现文化繁荣,就要在认识文化、理解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文化价值理念;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性,建立文化的自信心,在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同时,吸收西方文化的精粹,实现多种文化的并存;为了保持文化的独立性,需要强化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提高中华文化在新的时代文化体系中对新环境的适应性,从而确立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一、构建文化强国要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作为精神力量中华文明延续了五千多年,创造了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体系。

今天,处于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时期,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建立起扎实的信仰基础,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充分地融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文化,将时代发展因子注入其中,向世界展示我国的风范和气度。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编者按: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背景下,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我国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本文立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紧密联系国内外文化建设历史经验,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高度,就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对深化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本刊将分三期陆续刊出。

今年以来,中央就文化建设作出一系列新的重要指示。

最近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地位作用、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把握达到了新高度,为更好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文化历来是人们十分重视和积极探寻的一个领域。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深入推进,全党全社会对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文化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分析总结这些年来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推进文化建设,我一直在思考三个问题:即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这三个问题,涉及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文化。

我以为,解决好这三个问题,对确立文化发展目标、谋划文化发展战略、提出文化发展举措,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自觉:觉醒、使命与担当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

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文化自信文章 拥抱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文章  拥抱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文章拥抱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自觉拥抱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指个体或者一个国家对自己的文化价值有清醒的认识,并带有自豪和自信的态度。

在当今社会,全球化的浪潮下,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和融合不可避免,因此,拥抱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自觉成为了当代人们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历史传承、当代价值观和批判思维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拥抱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自觉。

历史传承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瑰宝,是历史的延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根源,进而增强文化自信。

比如,在中华文化中,儒家思想对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儒家思想,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如仁爱、忠诚和谦虚等,从而在日常生活中秉持这些价值观。

然而,文化自信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而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现代价值观,形成新的文化观念。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信息的大爆炸,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更新迅速的时代,时时刻刻都受到来自不同文化的冲击。

如何在这个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自信,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应该积极拓展自己的视野,了解其他文化的长处并与之交流,从而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达到自我认同与和谐融合。

批判思维是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

我们需要保持独立的思考和批判的眼光,不盲目追随潮流,在自己文化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

通过批判思维,我们可以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思考和评估,找到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同时,在现代文化冲击的背景下,我们也需要保持批判的眼光,不盲从外来文化的价值观,而是要与之对话、辨析,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取得平衡。

在拥抱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自觉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树立正确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个体或者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差异性的认知和接受。

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文化身份,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文化差异,不以传统文化为短板,而是将其作为自身优势的一部分,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和碰撞,实现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近十年文化建设战略构想

近十年文化建设战略构想

近十年文化建设战略构想: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今年10月,我们党将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新任务新要求。

从9月15日开始,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将组织系列原创报道,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行前瞻报道,欢迎广大专家、网友关注,并积极参与报道。

摘要:在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名片、身份证和识别码,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

创造既富有民族优良传统又有鲜明时代特点,既立足中国大地又面向世界,既正视国情现实又放眼未来的新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回顾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文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主要有三大节点,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作者简介:郭建宁安徽省马鞍山市人,哲学博士。

现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中国哲学与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近十年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从学界的民间,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重视文化建设,文化的重要性从来象今天这样突出,文化软实力和精神家园的概念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广泛使用和空前普及,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引人关注,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文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

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党的十六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路。

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先进文化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十年文化建设战略构想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来源:人民网2011年09月27日编者按:今年10月,我们党将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新任务新要求。

从9月15日开始,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将组织系列原创报道,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行前瞻报道,欢迎广大专家、网友关注,并积极参与报道。

摘要:在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名片、身份证和识别码,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

创造既富有民族优良传统又有鲜明时代特点,既立足中国大地又面向世界,既正视国情现实又放眼未来的新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回顾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文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主要有三大节点,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作者简介:郭建宁安徽省马鞍山市人,哲学博士。

现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中国哲学与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近十年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从学界的民间,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重视文化建设,文化的重要性从来象今天这样突出,文化软实力和精神家园的概念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广泛使用和空前普及,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引人关注,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文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

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党的十六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路。

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先进文化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

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它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决定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能力和兴衰。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我们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极端重要性。

其次,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引起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展开了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

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但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

关于文化建设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的深刻揭示,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了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

再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发展经济,完善民主法制,而且要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如果说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主流是军事竞赛,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主流是经济竞争。

那么,二十一世纪的主流可能是文化的竞赛。

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对人类的作用,可能超越军事、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乃至民族与国家。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大。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为此,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先进文化,支持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御腐朽文化。

第二,加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同时,建立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道德体系。

第四,贯彻科教兴国方针,培养高素质人才。

第五,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二、建设和谐文化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思考。

“和”是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和谐”是中国文化的价值目标和最高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关于融合、和谐、和睦、平和的思想和观念,内容十分丰富,其思想要点主要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合实生物的辩证法。

和而不同的价值观。

以和为贵的处世哲学。

多少年来,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心理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使我们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中国“和”文化的思想,“强调世界万事万物都是有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在这个统一体中,不同方面、不同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异相合、相反相成。

由于‘和’的思想反映了事物的普遍规律,因而它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其内容。

现在,我们所说的‘和’包括了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义,蕴涵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

”[1] 适应时代发展和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吸收中国传统“和”文化的资源,对于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今时代和当今世界都发生了空前剧烈的变化,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危机,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的危机。

即文化观念的偏差导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种关系失调造成的危机。

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老庄的道家学说、佛家学说等与儒家学说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天人合一,贵和持中,刚柔相济的的哲学睿智,弥合了自然与人、社会与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涵养了中国人温柔敦厚的情感世界。

罗素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这些品质中和气是第一位的,若能被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提倡“仁义”,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提倡“兼爱”,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提倡“无为”,都是为了实现“和”。

庄周更有独到的发挥,针对人与自然的冲突提倡“天和”,针对人与人的冲突提倡“人和”,针对人自身的冲突提倡“心和”。

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就是分别讲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的宁静与和谐。

因此与其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不如说“与天和谐,其乐无穷,与地和谐,其乐无穷,与人和谐,其乐无穷”。

建设和谐文化,必须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的持续过程,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着力于用和谐的方式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总体思路和哲学思考。

建设和谐文化,还要落实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从基本规范抓起,从具体事情做起。

通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内化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培育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道德情感,见利思义,顾全大局的行为准则,形成相互尊重,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互谅互让,友好协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创造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维护公平,伸张正义的社会氛围,这是和谐文化的具体操作和实践落实。

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党的十七大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要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其引导性和主导性作用;就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其竞争性和凝聚性作用;就要弘扬中华文化,发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性和资源性作用;就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创造性,增强整合性,使中华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感召力,更加多姿多彩。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当代中国的精神旗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也是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的精神纽带。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新挑战下,在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的新情况下,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在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四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从而在指导思想、理想信念、精神动力、行为规范方面形成了相互联系、有机配合的系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引导性,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引领各种社会思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