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高分作文讲评

合集下载

2017全国卷二作文讲评

2017全国卷二作文讲评

外在之美不可少。试想,如果某公司人力资源部招 聘,在笔试成绩相差无几的情况下,面试选择是素面朝 天、穿着打扮的颓废者,还是愿意选择精心修饰的朝气 者,答案肯定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大学毕业生就业前 美容打扮一番无可厚非。而金玉其外,虚有表面,缺少 涵养、文化和能力,就是缺少内在之美的底蕴,这样的 人能走多远,令人怀疑。因为韶华易逝,青春难再,能 留得住的只是“芳香馥郁”的人格魅力。 内在修为是必须的。鲁迅说得好:“扫除腻粉呈风 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 塘。”先贤圣哲倡导清水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另一种美。 关键是美的适度。如宋玉所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 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恰到好处。 残花香尤存,蜂蝶恋旧枝。德行、品格与学识能力等综 合起来,方能彰显高贵气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如果不想被社会淘汰, 就跟上时代步伐。人前举止谈吐得体,人后增强内蕴, 今朝我少年必在自强不息中收获精彩人生。
重视内在之美,或自信的品格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 魏源在《魏源集》一书中说:“受光于隙见一床, 受光于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 下照四方”。 • 人在内室黑屋,假如给他开启一条缝隙见光,可 以照亮一张床;假如给他开启一个窗户见光,可 以照亮室内中间的空地;假如给他开启一扇门, 可以照亮整个堂屋;假如走出黑屋,沐浴在阳光 下,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是光明的。
因所处位置不同,而视野、格局不同,实现的理想价值 也不同。或人要有远大的理想,立志四方;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 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 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鲁 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

2017年全国卷二高考作文题目点评及写作建议

2017年全国卷二高考作文题目点评及写作建议

2017年全国卷二高考作文题目点评及写作建议文章对2017年全国卷二高考作文题目进行了简要分析解读,指出出题的背景、特点,并探求其规律。

在解读基础上,文章作者就如何恰切地应对考题提出了多样化的建议,所写的示范文(部分)能够以举例的方式进一步深化对作文题目的认识,希望对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和学生都有参考价值。

在2017年的全国卷中,卷Ⅰ与卷II的作文立意大相径庭。

卷Ⅰ从“一带一路”、大熊猫、中华美食、长城等“中国关键词”,写一篇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作文。

卷II从六大名句: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引起学生的思考与感触。

两卷都是选取三个方面进行深层次的述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两套题的作文模样非常的相似,看得出来,出题人力求使卷二与卷一保持大体一致的题型和难度。

相似度虽然高,难度却大不同,卷二的难度比卷一高得多。

第一,卷一的關键词(热词)不难理解,而卷二的诗文句子中1、3、4、5的意思对一般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难度的,既然理解都有困难,那“感触与思考”就更难了。

第二,要表达“感触与思考”,从文体上来说选择议论文比较合适,这是一般学生考场上可能有的首选,但是选择了议论文之后要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感触并不容易。

卷一作文一般不会脱题或偏题,卷二作文很容易跑题、偏题及主旨不明(中心不突出)。

基于以上,我认为全国卷二难度相当大。

下面先简单说说六个句子的意思。

《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天(大自然、宇宙)以刚健姿态运行,君子(有德行有能力的人)应该以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与天相应;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前一句写景点明季节到了白露时节,又引出下面的思乡之句,表达了深秋来临,思乡之情倍增之感;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赞美的是桂花,出自李清照的《鹧鸪天》,作者贬梅贬菊,模拟桂花口吻斥责“骚人”有眼无珠,为自己代言,为被埋没的“第一流”代言,借物抒怀、托物言志,表现出易安居士傲岸刚强自负的一面;清朝进步思想家魏源的“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表面意思是阳光透过门窗只能使一个屋子变得光亮,而照遍天下的阳光使四面八方都变得光亮;鲁迅先生这个句子学生并不熟悉,出自杂文《论睁了眼看》,这个句子是激励青年人要敢想、敢说、敢做、敢当;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词句初中生就学过,教师做了精细的讲解,就不赘言了。

2017年全国卷2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清晰版本)

2017年全国卷2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清晰版本)

2017年全国卷2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清晰版本)高考是人生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希望考生们能不负众望,取得好成绩。

本文“高考语文2017年全国卷2真题含答案”请关注高考频道!点击下载 2017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2017年全国卷2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II卷作文评析及优秀作文24篇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II卷作文评析及优秀作文24篇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II卷作文评析及优秀作文一、全国II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专家点评思路一:考生应审题准确,完成题目要求。

作文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诗句中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应明确每个诗句的立意,然后选出两三个在立意上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可寻每个句子立意的共同点,因果关系等。

第一句可立意为君子要自强不息方可强大;第二句可立意为思乡;第三句可立意为重视内在之美,或自信的品格;第四句可立意为人因所处位置不同,而视野、格局不同,实现的理想价值也不同。

或人要有远大的理想,立志四方;第五句可立意为要敢于正视自己;第六句可立意为个人、民族、国家的自信自强。

例如,第一句和第六句的立意有共同点均是自信自强,那么考生可据此立意;可将一、四、六立意为实现理想需要视野、自强、自信等因素。

总之,考生需寻找两句或三句间的立意关联,从而确定出一个立意,并在写作时引用。

思路二:考生需准确审题、明确立意、体现思考,准确理解诗句含义,并选择其中两至三句在文中合理引用,言之成理即可。

三、优秀作文欣赏自是花中第一流“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李清照的一句词,也不愧是李清照的词,写出了李清照的独特心性和不俗气质。

何必去寻求和别人一样浮华艳丽的外表,没有脂粉钗裙,我自有我的一番理想和志趣!当别的女子还在闺阁描眉画鬓的时候,李清照已经在读四书五经了。

2017年国卷Ⅱ作文详细讲解

2017年国卷Ⅱ作文详细讲解

返回
具体要求部分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 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 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 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 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读到什么?
1、提示:这些名句的特点、功能。(铺垫)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2、立意的要求: 范围:读了上面6句的感触与思考。 立意方式: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 附加要求:合理引用。(直接、间接、化用) 3、常规要求: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中华民族的灵魂是坚定不移的磐石,是勇往 直前的激流,是不朽不折的古树,是昂首挺胸的 雄狮! 中国人可能不是最伟大的民族,但中国人绝 对是不向任何人低头的民族!所有的辉煌我们都 记着,所有的屈辱我们也记着。因为我们知道, 这辉煌是所有屈辱的血泪支撑起来的!我们要让 所有的后代都知道,中国人面对屈辱并没有妥协, 而是在忍辱中丰满羽翼,等待崛起后的一飞冲天! 正如毛主席所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 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我们 不能遗忘曾经,我们要铭记历史,铭记所有的屈 辱与辉煌,更要铭记那永垂不朽的民族的灵魂!
•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 敢做,敢当。(鲁迅) • 【翻译】指勇敢的前提是敢于正视现实。 • 【出处】鲁迅《论睁了眼看》:“诚然,必须 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倘若并正视而不敢,此外还能成什么气候。”
•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出自毛泽东的《沁 园春· 雪》,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 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 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伟大斗 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 登到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过后写下了这首 词。 • 透过这首词,人们了胜利的预 言。那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是扭转乾坤的气魄 和洞悉时空的慧眼:中国革命注定是一场极其艰 难曲折、惊心动魄的斗争,但人民一定会胜利, 革命一定会成功。

2017全国Ⅱ卷高考作文真题解析

2017全国Ⅱ卷高考作文真题解析

2017全国Ⅱ卷高考作文真题解析6月的烈日之下,是我们迎来的日子。

每年的作文题目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下面是YJBYS小编搜索整理的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满分作文点评,仅供参考阅读!2017年高考全国卷II作文真题:全国卷II(适用地区: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2016年全国二卷高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一、关于材料分析作文题目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症结是“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所以对材料所给予的情境、概念、主体必须通篇考虑,逐个过关。

材料一共由两句话组成,创设了一个情境、一个主体、四个关键概念:一个情境:语文学习关系到个人发展、国家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这意味着在考虑什么是语文素养以及如何来提升语文素养的问题时,我们不能忽略语文学习的作用这个大情境。

质言之,语文学习的作用可以反推出我们该形成什么样的语文素养以及如何习得这种素养。

一个主体: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主体决定角度,讨论的主体应该扣住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来谈,不应泛化为谈所有人的人文素养、谈语文的作用、谈文化的意义等。

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II卷)语文含解析解析

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II卷)语文含解析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II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试题权威解读及下水作文展示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试题权威解读及下水作文展示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试题权威解读及下水作文展示【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权威解读】从作文题目类型角度看,六句古诗或名言任选两三句,自定立意,属于给材料作文,且是多则材料。

从材料的选取角度看,选择多则古诗或名句或现代名言(且都是中国的)作为命题素材,无疑体现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导向,同时极大地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

提供的材料既有形象鲜明的,也有思想深刻的,不同风格适合不同需求和水平的考生,这是很人性化的命题形式。

考生立意选择范围比较宽泛,可以从六则材料中做多种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理解,但“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立足“这”几则材料,综合其思想情感无疑是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根本。

同时,结合现实,将材料综合内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切入点,不能仅仅就句论句,材料只是问题讨论的由头。

考生要根据自己选择的材料所提供的具体语言情境有效运用书面语表达,这是基本素养要求,是大多数考生应该和能够达到的。

而在思维要求方面,一般考生也需要并能够做到仔细审读材料,综合提炼,做到思维准确、清晰,在表达上做到表达生动和有逻辑性,尤其要透过诗歌的形象读出其内在的思想。

而对更优秀的考生而言,要想脱颖而出,发掘出材料的深刻性,灵活组合和运用材料是必须的,甚至在立意中还要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和独创性。

考生在作文中表达出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写出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和态度,是在语言和思维之上更高的要求,这无疑是真正获得阅卷老师青睐的重要法宝。

2017年高考全国(II卷)优秀作文阅卷报告(含评分标准及标杆作文)

2017年高考全国(II卷)优秀作文阅卷报告(含评分标准及标杆作文)

2017年高考全国(II卷)优秀作文阅卷报告(含评分标准及标杆作文)陕西四、作文(60分)22. (2017·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阅卷实录】2017年陕西省语文高考阅卷点仍然设在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陕西师范大学。

阅卷的真。

体工作由文学院承担。

阅卷点设在陕师大长安校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及逸夫楼机房。

长安校区图书馆设备先进,主体建筑曾获得过“鲁班奖”。

今年陕师大为了更好地承担阅卷任务,学校又投入100多万,更新了电脑、空调设备。

虽然阅卷那几天天气炎热,但图书馆内的中央空调对温度的控制是非常到位的,始终比较清凉。

逸夫楼由于设备更新,也保持了良好的阅卷环境。

6月7日下午,陕师大文学院就组织质检专家组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11日开始阅卷前,对题组长、小组长、阅卷员先后组织了三轮培训,内容有思想教育、做题、学习评分标准、试评试卷等等。

培训非常扎实,为后期评卷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尤其是10日,全天上机试评,每位阅卷老师都在熟悉细则的基础上,评阅了大量试卷,题组长、小组长、质检员实时监控,现场解决评卷员碰到的问题。

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大家熟练掌握了标准,11日正式阅卷开始后,三评率都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保证了评卷工作的客观公正。

评卷作息时间是每天上午7:45—8:30进场,8:30一12:30评卷;下午1:45—2:30进场,2:30一6:30评卷。

2017年高考全国2卷作文讲评

2017年高考全国2卷作文讲评

2021/10/10
23
▪ 格局有大有小,根植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 生观。格局大者,为国为民为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做一个大我;格局小者,为已为私为小我,也许无可指 摘,但不可沾沾自喜。自古士人秉持“为天地立心,为生 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立身哲学,中 华民族的“脊梁”何等气魄!他们有为民请命肝脑涂地者 ,有驰骋沙场马革裹尸还,有身处异域不改气节者,有面 对利诱势逼不改初衷者,有为官一方与民同乐者,有著书 立说延续中华文脉者,有壮怀激烈慷慨赴死者……他们的 名字、事迹如昆仑伟岸,如大海浩浩。
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为 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开放进取之间的关系;
还可以深入研析个人、国家、社会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以①③ ④⑤为基础,探究如何全面提升个人的人格境界,
或以②⑤为基础,表现个人对家国情怀、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索 ,
或以③⑤⑥为基础,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等 等。
普遍意义上认为,是让君子学习天的运行刚健,永不停息 ,其实就是主动与积极的面对人生。此句解释纷争很多, 流传甚广,很多人知道加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就是清华的校训。但从乾卦原意出发,说的就是遵从天 的运行规律,刚健不息的人生态度。
2021/10/10
3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体现了思乡爱乡的家国情怀,具有旷远的意味。
2017年全国二卷作文讲评
2021/10/10
1
2017高考语文全国卷二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2017年高考全国2卷作文讲评2名句

2017年高考全国2卷作文讲评2名句
这话出自出自鲁迅先生杂文《论睁了眼 看》,意思非常清楚,什么事情的开始就是 正视,无论困难还是挫折、耻辱、过错,都 必须从正视开始。正视是一切的基础和前提, 也就是直面问题不回避。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
揭示了人应该有远大的精神理想,需立时代 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 主义情怀来观照现实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贪婪地奢望那些不属于我们的东 西,而习惯性地忽略甚至逃避我们的不足,其结果往往是 邯郸学步,既得不到想要的,同时又失去了自身的个性, 从而陷入无止境的极度渴望与自我唾弃的可怕循环中。 鲁迅曾言:“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 敢作,敢当。”此言得之。然而,敢于正视自己的不完美 仅仅是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对自己人性闪光点的肯定以 及对理想的坚定。古有晏子,身材矮小却足智多谋,以五 尺之躯维护国家尊严;今有马云,其貌不扬却高瞻远瞩, 以一己之力创造亿万财富。我们能说他们是上帝的宠儿吗? 恰恰相反,他们生来便被上帝剥夺了第一印象的公平,但 他们能够勇敢地正视自身不足,并将内在加以提升,正是 这份思想与气度成就了他们的辉煌。

无数的中国人,带着这份从远古绵延无尽飘逸而来的乡 愁,踏上征程。戍边的战士们,饱含着“不破楼兰终不 还”“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激情,却免不了“不 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的苦涩与深沉思念。白 骨如山忘姓氏,一代又一代征战的将士,远行的游子,离 乡的国人,都怀着一份炙热的心前行,他们舍小我而成就 大我,忘却个人的小小私利而不断砥砺前行,于是墙垣中 的一抹翠色探出头来,不再拘囿与狭小的空间,他们蔓延 开来,在古道洒下浓阴,让沙漠生出绿洲。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魏源在《魏源集》一书中说:“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牗见 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人在内室黑屋,假如给他开启一条缝隙见光,可以照亮一张 床;假如给他开启一个窗户见光,可以照亮室内中间的空地; 假如给他开启一扇门,可以照亮整个堂屋;假如走出黑屋, 沐浴在阳光下,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是光明的。 【寓意】: 一、光源有多大,视野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 二、人眼界的广度决定事业的宽度和生命的厚度。 可以谈“眼界”“襟怀”“格局”等 。

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作文精讲

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作文精讲

作者魏源应该在在历史书上见过,是《海国图志》
的作者,是清末“睁眼看世界”的先驱。《海国 图志》就是当时中国最全面的介绍世界的书,这
本书在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东传到
日本却被奉为至宝。梁启超说过:"《海国图志》 对日本'明治维新'起了巨大影响"。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 做、敢当。——鲁迅
本次作文存在的问题
少部分同学字数不达标,甚至未完卷。(无论字数多少,都必 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结尾段落。) 个别同学只选择一个句子来写,未完成写作任务;在行文中未 将所选的句子明确地标示出来,有未完成写作任务之嫌。(所 选的句子最好置于篇首或段首,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误解句子的含义,谬以千里。(读懂句子内涵再动笔) 所选的句子之间缺少逻辑联系,即便用一个主旨句来涵盖,也 较为生硬。(找出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合并同类项,宁缺毋 滥。)
体现了思乡爱乡的家国情怀,具有旷远的意味。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两句说桂花不须那些艳色,自有其风骨香魂,就是花中 一流,这话不仅说了花品,也说了李清照的词品,还有人品。 不以其颜色秀丽取胜的信心,来自这份清香和品格。坚守 自己的本性。
还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在形成关联后 生发的新的含义 如以③④⑤为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开放 进取之间的关系 ; 还可以跳出思维方框,侧重感受和体验汉语之美, 对名句作者及其时代进行历史剖析,对名句的丰富内 涵进行文学解读,个性化的阐述中国文化“博大精 深”,集中论说名言警句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合理引用,可以是正引,也可以是反用,还可以 是类用。

2017全国卷Ⅱ作文名师解析:考场上咋展开思路?

2017全国卷Ⅱ作文名师解析:考场上咋展开思路?

2017全国卷Ⅱ作文名师解析:考场上咋展开思路?2017全国卷ⅱ作文名师解析:考场上咋展开思路?这篇材料作文的题目大概是这样的:有人扛着瓦缸沿街叫卖,不小心手没有抓紧,瓦缸往后掉落,只听得啪的一声,摔成碎片。

但卖缸人头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为何摔破了缸,为何不看它一眼,他说,再看多少眼缸也不会恢复,不看也罢。

国老师先说说自己的联想和感受:历年来全国卷是最稳定的调整,这个题目大家一定不会陌生。

我再说一个,之前大家非常了解的几年前考过的全国卷,夏天,我到田地中帮妈妈插秧,开始我觉得道路很泥泞,带了很多东西,很多裤子去插秧,我走不动。

妈妈告诉我,孩子,把外套脱了,把鞋换成轻便的鞋,你再走一走,这样我发现,这样走就轻便了,两脚生风。

一、考场中如何分析作文思路?读了这段材料,接下来该如何分析作文展开的思路呢?第一条,在喧嚣的文化场地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太多的欲望,我们每个人都想把太多的东西据为己有。

而给自己的心灵减负可以让我们活的更简单,让我们活的更轻松,更自如。

这样的例子到处都是,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那么多媒体采访他,莫言说一边去,我不接受媒体采访,我要回到山东高密老家去,这是为什么?因为他看到过往的路已经过去了,他为自己的心灵减负,作家就干好一件事就行了,那就是写作。

同样卖缸的人,只要把缸卖出去就行了,缸现在已经碎了,完全把过去抛掉,人不要总是往后看,不要总是各种惋惜,不要各种后悔。

他告诉你你得往前走,所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不断在想,我要创造更多新的作品,所以要回到山东高密,过简单的生活。

第二个,对于我们今天社会来说,在太多人追寻成功,想要拥有更多的成功可能的时候,恰恰有人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尽人事知天命他就是好的,什么意思呢?如果尽人事,即你做到最好,但是你永远不知道上天给你什么样的安排,所以尽人事才是最重要的。

鲁迅先生说,拼命做随便死,人要玩命做。

所以他在告诉我们,今天我们这个时代有太多怀旧的气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太愿意往后看,弃之生命不能承受的重量为什么是对的?他可以让我们向更远的地方眺望,他可以让我们充满希望地生活。

2017年高考全国(II卷)优秀作文阅卷报告(含评分标准及标杆作文)

2017年高考全国(II卷)优秀作文阅卷报告(含评分标准及标杆作文)

2017年高考全国(II卷)优秀作文阅卷报告
陕西
四、作文(60分)
22. (2017·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
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阅卷实录】
2017年陕西省语文高考阅卷点仍然设在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陕西师范大学。

阅卷的真。

体工作由文学院承担。

阅卷点设在陕师大长安校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及逸夫楼机房。

长安校区图书馆设备先进,主体建筑曾获得过“鲁班奖”。

今年陕师大为了更好地承担阅
卷任务,学校又投入100多万,更新了电脑、空调设备。

虽然阅卷那几天天气炎热,但图书馆内的中央空调对温度的控制是非常到位的,始终比较清凉。

逸夫楼由于设备更新,也
保持了良好的阅卷环境。

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高考作文材料解读及[样例5]

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高考作文材料解读及[样例5]

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高考作文材料解读及[样例5]第一篇: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高考作文材料解读及诗词化育后代——2017年高考全国2卷高考作文一、原题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诗词材料作文审题要点1.读懂诗句,分析深层意义(如比喻、象征义等)2.分析重点词语,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3.理清材料内在、外在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互补关系),整体阅读。

4.因果法分析材料中的现象或结果,类比联系生活。

三、审读材料 1.读懂材料(1)审清材料:选材:中国文化中的诗词文化,“化育后世”的六个名句。

(2)审清关系:六个名句(并列、互补)→化育后世(3)思考材料:六个名句说了什么?从哪些方面“化育后世”的?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刚健有为、自强不息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思亲、乡愁、家国情怀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特立独行、内在修养、豁达自信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位置与格局、远大理想、社会责任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鲁迅)——正视现实、责任担当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立足当下、坚定自信、责任自信(4)提炼关键词:第1句关键词:自强第2句关键词:思乡/ 13第3句关键词:内在美、自信第4句关键词:眼界、视野、远大理想第5句关键词:正视、敢第6句关键词:风流人物、今朝(5)审清要求任务要求:六则材料,至少六个话题①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提示考生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感触②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要求根据名句内在联系进行组合运用。

最新年高考全国2卷作文讲评ppt课件

最新年高考全国2卷作文讲评ppt课件

▪ 我们能说他们是上帝的宠儿吗?恰恰相反,他们生来便被上 帝剥夺了第一印象的公平,但他们能够勇敢地正视自身不足 ,并将内在加以提升,正是这份思想与气度成就了他们的辉 煌。
▪ 每个人生来都带有缺点,但春秋千载,只有一个晏子; 人才辈出,却也只有一个马云。何哉?尽善之人何其少,大 多数不完美的人只会哀叹命运的不公,他们正视了缺点,却 没有给予优点足够的青睐。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同样也 没有一无是处的人。既是荧烛,何须在意寿命短暂?只将光 与热尽力释放便可;既是兰草,何须在意没有浅碧深红的容 色?只在幽谷之中悄然绽放,自为花中一流即可;既是属于 深海,何须在意浑浊的眼珠与笨重的身体?只在一片深蓝中 自在游弋便可。
▪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贪婪地奢望那些不属于我们的东 西,而习惯性地忽略甚至逃避我们的不足,其结果往往是 邯郸学步,既得不到想要的,同时又失去了自身的个性, 从而陷入无止境的极度渴望与自我唾弃的可怕循环中。
▪ 鲁迅曾言:“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 敢作,敢当。”此言得之。然而,敢于正视自己的不完美 仅仅是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对自己人性闪光点的肯定以 及对理想的坚定。古有晏子,身材矮小却足智多谋,以五 尺之躯维护国家尊严;今有马云,其貌不扬却高瞻远瞩, 以一己之力创造亿万财富。
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 ”,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 ,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 合,从“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鉴 今,古为今用,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
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如以①⑤为基础探 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
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为 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开放进取之间的关系;
将名句自然融入文章、与全文浑然一体,对考生的表达能力 提出了更高要求。写作要求中的“引用”指令,暗含了文化 传承与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丰富期待。同时,这一任务型材料 作文的创新,也为辨识考生水平高下、强化区分度提供了一 种新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高分作文讲评 高三语文组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善良 丰富 健康 阳光 快乐 高贵
【试题回放】
从下面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优秀作文】
兼济天下,不负青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每一个背井离乡的中国人都很熟悉杜甫这两句诗。

当年的诗圣饱经离乱之苦,兄弟亲友星散四方,彼此音讯难通,故而思乡怀人之情愈发显得浓烈。

一流的诗歌总能引发很多人的共鸣,杜甫的忧伤属于所有的游子。

古今有别,月色依旧,千百年来漂泊异乡的游子无不对自己的家乡牵肠挂肚。

中国人历来安土重迁,有根深蒂固的家国情怀,故乡的每一条河,每一朵花,甚至每一片云,都那么使人魂牵梦绕。

扩而大之,对于炎黄子孙的我们而言,中国是我们共同的故乡——国与家从来都是血肉一体的。

我们绵绵不尽的乡愁的落脚点不仅仅是生养我们的村庄,也可以是江南塞北、黄河长江。

江山壮丽,文明辉煌,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因为有如此伟大神奇的故乡而自豪不已。

因为热爱,所以付出。

古往今来,为了让我们的祖国和家乡愈加富强,为了使我们民族文明的火种代代相传,有太多的英雄豪杰挺身而出,奋发图强。

他们的名字化作了天上的星辰,闪耀着不灭的光辉,比如孔子、屈
原、诸葛亮、王安石和王阳明。

他们勇敢地践行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上古格言。

日星交替,四季轮转,这是生生不息的天道。

天道刚健,激励人们奋进有为,百折不挠。

这种金声玉振的精神是我们祖国的品质,民族的魂魄,历史的骄傲。

日月不淹,历史老人抖擞精神,将发展图强的使命放在了我们这代人
的肩上。

我们有青春,有热血,我们有理由为脚下这片热土奉献一份力量。

志存高远,方可不负韶华。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的这句话同范文正公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源同一理,都在提醒我们要建立宏大的人生格局,有了大格局才能有大胸襟,有了大胸襟才能有大作为。

视野若限于一隅则只能做个自了汉,唯有放眼四方,才能做兼济天下的大豪杰。

祖国培养了我们,故乡期盼着我们,为了这份沉甸甸的恩情,我们责无旁贷。

我们无疑赶上了一个伟大的转折时代,能否向历史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能否赋予我们各自的青春以深刻的价值,是我们需要正视的严肃的人生课题。

既然时代赋予了使命,我们就该绳武前贤,自强不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最大的努力,只有兼济天下,方可不负青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