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铁路大化集团搬迁改造铁路专用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瓦房店红沿河核电循环经济区环境影响报告书
编制单位: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建设单位:大连瓦房店红沿河核电循环经济区管委会
二〇一五年十月
一、园区概况
园区名称:大连瓦房店红沿河核电循环经济区
开发性质:新建
建设单位:大连瓦房店红沿河核电循环经济区管委会
环评单位: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建设地点:大连瓦房店市红沿河镇,具体地理位置参见下图。
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
二、园区规划和开发现状
本次规划将红沿河镇所辖的行政区范围划为经济区的规划控制区,面积125.6平方公里。
规划用地范围西起渤海,北至双龙、大营水库,东至红滨路(红沿河-滨海新区)以东地块、南止于红沿河镇行政区界限,规划期内
园区建设用地面积20平方公里。
本次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其中:基期为2010年;近期至2015年;远期至2030年。
规划的总体定位:中国海洋产业之都,共生园区典范。
经济区是渤海岸边的一座新兴园区,以海洋关联产业为主体,清洁能源为依托,“共生”理念为指导思想打造的新型园区。
其主要内涵包括:
产业集聚之区——循环产业集聚,围绕核电发展的共生之区
智慧创新之区——财智要素汇集,自主发展创新的动力之源
文化交流之区——低碳文化提升,促进区域合作的开放之区
生态宜居之区——水绿交融共生,人文多元和谐的宜居之地
乐活休闲之区——休闲功能融入,独具特色的活力休闲之都
C5 规划建筑
(未建,现状为绿地)
图2 规划区建设用地规划图
全区分为三个主要职能片区,分别为循环产业集聚区、生活服务集聚区、生态农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用地外)。
规划区自来水供水水源来自本区域内的海水淡化水厂及瓦房店复州城给水管道,其中复州城给水管道供水能力为200m³/d,其余由海水淡化水厂供给。
红
沿河核电厂将向本区域内的海水淡化水厂输送海水,输水量为200万m3/d。
规划污水处理厂一座,占地13公顷,日处理污水6.8万m³/d,采用二级污水处理,配套建设4.08万m³/d的中水系统,用于工业回用,道路、浇洒用水。
采暖热源由区内新建一座海水热泵热源厂提供,规划热源厂位于规划公用设施岛内,规划占地面积约为10公顷。
规划在规划热源厂中设置蒸汽锅炉,作为规划区企业生产用汽汽源;近期企业生产用汽由企业自行解决。
规划近期生活垃圾由垃圾转运车转送至瓦房店市生活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远期考虑与瓦房店沿海经济区、太平湾临港工业区协同建设新垃圾处理厂。
规划区内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地表水水质逐步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回用率达到60%。
确保各类噪声功能区昼、夜间声级达到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规定。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规划区现状为农村地区,区内没有企业,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养殖用地为主,经济以海水养殖业为主。
主要存在以下环境问题:
(1)地下水超标
区内居民生活污水、垃圾以及家禽、牲畜粪便等无序排放,影响地下水水质。
同时区内大部分居民用水为井水,急需改善规划区居民用水。
(2)基础设施落后
区内没有污水处理厂,污水没有经处理随意排放,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个别污染物超标。
采暖主要靠小炉灶取暖,个别靠单台容量较小的锅炉供热,这些锅炉房的锅炉都没有完善的节能、除尘装置,热效率低,供热效果差,能耗大,烟尘大,噪声大,污染严重,特别是冬季取暖时,大气环境受到污染,改善居民的供暖设施亟待解决。
(3)资源利用不充分,土地资源利用率低
循环经济区紧邻红沿河核电站,是我国东北地区第一处核电站,区域内电力供应充足,电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区内用地布局杂乱无序,土地资源存在浪费的现象。
本规划涉及4个村,13个屯,共1675户,5134人,人口及户数见表,分布
图见图3。
表1 规划区周边敏感点统计
图3 村屯分布
三、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大气环境
规划区域内空气环境质量较好,没有超标现象。
评价区域内大气环境中PM10的污染负荷较大,占总污染负荷系数的67.06%,其次是NO2,占总污染负荷系
数的23.77%,各污染因子的污染负荷由大到小的顺序为PM10 >NO2> SO2。
(2)地表水
红岩河为Ⅲ类水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
监测的2个断面氟化物均超标,超标倍数分别为0.4倍、0.3倍,其余监测项目均达到Ⅲ类标准的要求。
(3)海域
规划区周边海域海水水质各项监测指标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二类标准的要求,其中石油类、活性磷酸盐及化学需氧量历年浓度变化不明显,石油类污染负荷已接近标准值,环境容量较小;无机氮2008年到2010年有所下降,2010年至2012年浓度变化不大。
(4)声环境
监测4个点位中,仅有4#点位夜间超标,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夜间标准1.4dB(A),其余点位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的功能区标准,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
(3)地下水环境
规划区内监测的3口井监测污染物均出现超标现象,2#井各项指标超标严重,总评价3口井质量为极差,可见规划区地下水受到污染。
四、主要环境问题及污染防治措施
(1)规划区最终采用海水热泵热源厂进行供暖和供汽,代替现有的分散供热小锅炉,改善大气环境。
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推荐的估算模式预测特征污染物氯气最大地面浓度值为0.002443mg/m3,占标率为2.44%;氯化氢最大地面浓度值为0.001554 mg/m3,占标率为3.11%,2种污染物对区域环境不会带来明显的影响。
规划区应提高集中供热率,同时提高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供热比重,拆除规划区现有的小锅炉,以达到既可节能又节约土地资源。
规划热源厂需先期建设,以满足区内供热及蒸汽需求。
严格控制入区工业项目,采用总量控制的方式,限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项目入区。
在项目选择时应考虑循环经济区的特点,入区盐化工、海洋化工、海洋生物等项目,应进行详细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控制区内企业排放的生产废气,要求区内排放生产废气的企业,工艺废气符合《大气污染物综
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
(2)规划区内的噪声源主要为交通噪声。
规划实施后,主干路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居住、学校等敏感建筑,会受到交通噪声的影响,不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合理布局。
结合本次规划环评,划定噪声功能分区,完善噪声监测工作。
在安排进入项目时,应按规划用地布局进行布设,以保证各功能区对声环境质量的要求。
在规划的工业区和交通道路附近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应设置对声环境敏感点和居民区。
限制社会生活噪声。
(3)规划污水处理厂最终污水排入红沿河,规划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符合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红沿河的水质影响较小。
预测规划区污水产生量为21.46万m3/d,而规划污水处理厂规模为6.8万m³/d,远远不能满足污水处理需求,建议扩大污水处理厂规模。
(4)规划区生活垃圾近期送至瓦房店市生活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的方案可行,远期考虑与瓦房店沿海经济区、太平湾临港工业区协同建设新垃圾处理厂,有效缓解瓦房店市生活垃圾处理厂的压力,同时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有利于改善区域环境。
规划区预测产生工业固体废物21.20万t/a,其中危险废物为9889.44t/a,本规划没有详细描述工业固废的处理处置措施,应补充工业固废的规划方案。
五、环评结论
规划与国家和地方总体发展战略相一致
受评规划的总体目标、功能定位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2009-2020)、《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瓦房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瓦房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相关要求一致。
受评规划充分考虑了红沿河循环经济区所处地理位置的区位优势、自然要素、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形态,使得规划区成为环渤海地区“共生”的新型标志性经济区。
对于区域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继续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建设海滨生态城镇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区域开发利用现状及规划的必要性
规划区属于农村地区,区内没有企业,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养殖用地为主,经济来源以海水养殖业为主。
存在地下水水质超标、基础设施落后、资源利用不充分、区内用地布局杂乱无序等问题,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目标,对该区域进行科学规划,避免粗放式发展对本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规划完成后,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瓦房店市资源环境效率的提升都会发挥重要作用。
区域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受评规划远期人口规模超过了居住用地可承载人口的上限,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规模也不足以满足规划人口的发展需求。
规划区水资源供给能够满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水量。
规划区剩余大气环境容量较大。
规划实施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远远小于理想大气环境容量和瓦房店总量控制目标。
规划的合理性
红沿河核电循环经济区位于东北地区南部,环渤海经济圈北翼,辽宁沿海经济带中部,红沿河核电站就坐落在经济区西北部。
该区域不仅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岸线资源、森林旅游资源,更可获得充足的动力及大量的温海水,建设盐化工、海水淡化、海洋化工等海洋关联产业,相对于其他区域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规划总体布局坚持以发展工业园区为主同时注重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大力推进当地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规划功能分区城市单元与产业单元相互配合,相容性较好。
规划区内的产业单元围绕核电形成以海水淡化为龙头,盐化工、精细化工为主体的海洋经济产业集群,实现沿海区域内环境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和谐与统一。
规划的环境可行性
规划实施后,该区域将以盐化工用地为主要影响源,经预测,特征污染物氯气最大地面浓度值为0.002443mg/m3,占标率为2.44%;氯化氢最大地面浓度值为0.001554 mg/m3,占标率为3.11%,2种污染物对环境影响不大。
规划实施后,区域排水管网得以完善,规划区产生的各类污水由现在的无序
排放变为有序收集,且全部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红沿河,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对红沿河的水质影响较小。
规划实施后,由于进驻企业增加及交通量的增加,使得区域声环境质量比现状有所下降,特别是交通干线和次干线两侧均出现了一定的超标区域。
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合理布局。
规划实施后,区域生态系统由耕地和养殖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转变为工业和居住为主的城市生态系统,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较大的变化,带来的环境影响表现为:建设用地增加、农业用地的减少、绿色空间的建设、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用地结构的变化等。
六、规划的优化调整建议
规划问题1:用地类型存在4处冲突区。
见图4。
图4 用地布局合理性分析图
环评建议:存在冲突的1、2、4号地块为不适宜建设区,建议规划部门重新调整这三个地块的使用功能。
3号地块为较不适宜建设区,开发时应注意做好水土保持措施。
规划问题2:受评规划中缺少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置规划,规划区是以工业为主的园区,规划实施后会产业工业垃圾和危险废物,如何安全妥善的处理工业固体废物成为规划实施的一个障碍。
环评建议:规划修编时应增加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规划,并与瓦房店市总体规划及临近太平湾工业区规划相协调,解决规划区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出路问题。
规划问题3:受评规划提出建设初期建设适当数量小型锅炉房,作为远期规划的过渡期热源,这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蓝天工程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2]36号)》的有关规定相冲突。
环评建议:规划应将经济区供热工程的建设进度提前,以满足入区项目用汽用热需要。
规划问题4:受评规划缺少区域规划的整体经济技术指标、分区经济技术指标、规划交通量、工业用地分类等重要指标,使得环评工作缺少必要的依据,环评结论的不确定性加大。
环评建议:规划修编时补充缺少的有关重要指标。
规划问题5:环评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预测的规划区域的需水量远大于受评规划需水量预测。
环评建议:规划修编时,重新核实区域需水量,重新修订规划区供水规划,以满足区域发展需求。
规划问题6:环评核算的区域污水产生量超出规划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
环评建议:规划修编时重新核实区域污水产生量,调整污水处理厂规模,以满足区域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