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影像总结(绝对清晰)
口腔影像实验报告总结
口腔影像实验报告总结一、引言口腔影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的设备来获取口腔内部的图像,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口腔影像实验是口腔医学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本报告对我所进行的口腔影像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实验目的口腔影像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常用的口腔影像设备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解读口腔影像。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的口腔疾病在影像上的表现,为日后的诊断和治疗打下基础。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在口腔影像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常见的口腔影像设备,如X线机、CT机、MRI 等。
通过这些设备,我们可以拍摄到不同部位的口腔影像,并对影像进行分析和诊断。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不同设备的操作方法,比如调节曝光时间、选择扫描模式等。
四、实验结果通过口腔影像实验,我们成功获取了一系列的口腔影像。
这些影像清晰可见,能够清楚地显示出口腔内各个组织和结构的形态和位置。
我们对这些影像进行了分析和诊断,发现了一些口腔疾病的病理表现,如龋洞、牙龈炎等。
同时,我们也观察到了一些正常影像特征,如牙齿的排列、骨骼的形态等。
五、实验心得口腔影像实验是一种具有实践性质的教学方法,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设备和分析影像,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口腔影像学。
在实验中,我注意到以下几点:1. 设备操作的重要性口腔影像设备的操作技巧对于拍摄到清晰的影像是非常关键的。
在实验中,我学会了正确的设备操作方法,如调节曝光时间、选择扫描模式等,这些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拍摄到更清晰的影像。
2. 影像分析的复杂性口腔影像在诊断中是非常重要的,但对影像的分析和解读需要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支持。
在实验中,我发现正确解读影像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我们对正常和异常影像特征有深入的了解。
3. 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在进行口腔影像实验时,我们必须要重视防护措施,保护自己和实验室的其他人员的安全。
比如,在操作X线机时,要注意佩戴防护服、戴上防护眼镜等。
六、结论通过口腔影像实验,我对口腔影像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口腔影像科出科小结医生
口腔影像科出科小结医生在这一段的口腔影像科的学习与实践中,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医生的角色可不仅仅是白大褂加口罩,背后是满满的责任与使命。
每一张影像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今天,就来聊聊我在这里的收获与感受。
一、影像的魅力1.1 理解与观察刚踏入口腔影像科时,心中充满了期待和些许紧张。
初次接触CT、X光,真是让我眼前一亮。
这些技术可真是神奇,瞬间可以看到牙齿内部的秘密。
每当看到影像上清晰的骨骼结构,心里那种惊叹之情难以言喻。
学会了如何分辨牙髓炎、根尖病变,感觉自己仿佛变成了“牙医侦探”。
影像就像一扇窗,透视出隐藏在患者口腔深处的问题。
1.2 细节的重要性每一张影像都是一个细致的拼图。
像是破译密码一样,细节决定成败。
那些微小的阴影,常常意味着潜在的问题。
医生的经验和直觉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
能在影像中发现小问题,及时干预,避免大麻烦,真是一种成就感。
那种感觉就像是发现了埋藏已久的宝藏,心里满是欣喜。
二、与患者的沟通2.1 建立信任在影像科,和患者的沟通同样重要。
每一次的检查,患者都是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来的。
作为医生,如何打消他们的顾虑,建立信任,真是一门艺术。
轻松的聊天,友善的微笑,能够让患者放松不少。
看到他们的眼神慢慢放松,心里也跟着暖暖的。
2.2 解读结果影像结果出来后,向患者解释时,我总是尽量用简单的语言。
医学术语很多,但不一定适合每个人。
比如,告诉患者有牙周病的时候,我会说:“你的牙齿周围有点炎症,需要我们一起对付它。
”这样,他们就能更容易理解。
看到患者明白了我的解释,眼中露出的安心,我觉得自己做得很值。
2.3 给予关怀有时候,患者不仅需要技术上的帮助,更需要情感上的支持。
特别是一些需要治疗的病例,患者难免会感到焦虑。
那种时候,我会尽量陪伴他们,耐心解答问题。
毕竟,医生不仅是治病的,更是心理上的支柱。
小小的关怀,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团队的力量3.1 密切合作在口腔影像科,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50张口腔正常解剖部位影像图
50张口腔正常解剖部位影像图
鼻泪管
鼻中隔、鼻腔、腭中缝
鼻中隔、下鼻甲、腭中缝
侧位片
成人全景片
腭中缝、鼻腔、鼻中隔
腭中缝、鼻腔
腭中缝、切牙孔
儿童全景片
儿童全景片
儿童全景片
华氏片
华氏位1
华氏位2
喙突、上颌结节
颏棘
颏棘1
颏棘2
颏孔
颏孔1
颏孔2
内外斜线
内斜线
内斜线
内斜线
颞下颌关节片
切牙孔
颧弓位
颧骨、上颌窦下壁
颧骨
上颌窦、喙突、上颌结节上颌窦、颧骨
上颌窦、颧骨
上颌窦
上颌窦前下壁、鼻底
上颌结节、喙突
上颌结节
上颌前部咬颌片
外斜线
外斜线
下颌骨侧位
下颌骨横断颌片
下颌骨下缘
下颌骨牙槽骨
下颌管、内斜线
下颌管、下颌骨下缘
下颌牙槽骨
下颌牙槽骨
营养管
种植体。
口腔影像学复习总结
科目ORAL & MAXILLOFACIAL MEDICAL IMAGING DIAGNOSIS 任课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正常图象第一节口内片(intraoral film and the normal signs)一根尖片(radiciform film)1 适应征:牙体,牙周及根尖病变2 正常表现(1)牙体结构(dental structure)enamel 高密度dentin 较高密度cementumpulp cavity 增龄性变化;生理病理性变化—继发牙本质;髓石;髓腔及其变化。
(2)牙周结构(periodontal structure)牙齦(gum):不显影牙槽骨(alveolar process)骨硬板—即固有牙槽骨,高密度,连续性好骨密质—颌骨外周骨松质—骨小梁结构。
上颌呈颗粒状;下颌呈网状注意:牙槽嵴顶,前牙为▲,后牙为梯形;牙槽嵴顶距牙颈的距离约为1㎜。
牙周膜(periodontal membrane):0.15-0,38㎜(3) 其他颌骨解剖切牙孔,腭中缝,鼻腔及鼻中隔,上颌窦,颧突,喙突,上颌结节,翼钩;颏棘,营养管,颏孔,外斜线,下颌管(3)牙胚及乳牙颌骨内,外周有致密的圆型线状影,不同时期牙胚影,牙根发育未完善时呈喇叭口样,乳牙根的生理性吸收。
二牙合翼片(Bitewing film)1 适应征:邻面龋,髓石,充填物边缘情况及早期牙槽突的变化。
2 表现:上下牙冠几牙槽嵴顶形态。
三牙合片(Occlusal film)(一)occlusal film of anterior maxillary1 适应征:上颌前部骨质,前牙区病变2 表现:上前牙,上前牙牙槽骨其他结构扑:腭中缝,鼻腔,上颌窦(二)occlusal film of posterior maxillary1 适应征:上颌后牙及牙槽突骨质2 表现:后牙牙体牙槽突其他结构:上颌窦,鼻腔(三)occlusal film of anterior mandibular1 适应征:下颌前牙,前牙区骨质病变2 表现:下前牙,营养管,颏棘,下颌下缘(四)Transection occlusal film of mandibular1 适应征:下颌埋伏牙,口底异物,颌下腺导管结石,骨折移位,下颌骨膨胀性病变。
口腔影像知识点总结归纳
口腔影像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口腔常见的影像检查方法1. 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是口腔影像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包括常规的牙片、口腔全景片、颌骨X线片等。
X射线片可以观察到牙齿的形态、结构、根尖周围病变等情况,同时也可以观察到颌骨的形态、结构、骨量、骨密度等情况。
2. CT检查:CT检查可以观察到口腔颌面部的骨骼结构、颌骨的三维形态、颌骨骨量及颌骨中的骨质疾病等情况,对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种植手术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 MRI检查:MRI可以观察到口腔颌面部软组织、髓腔、腺体、血管等情况,对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病变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
4. 口腔超声检查:通过口腔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的情况,对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肿瘤、囊肿等疾病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5.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DSA可以观察到颌面部血管的情况,对于口腔颌面部血管畸形等疾病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6. 放射性同位素检查:放射性同位素检查可以观察到颌骨骨代谢情况,对于颌骨骨质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7. 荧光激光检查:荧光激光检查可以观察到牙齿的龋齿情况,对于龋齿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常见口腔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应用1. 牙片(Periapical radiograph):牙片是口腔影像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用于观察单个牙齿的根尖周围情况,对于根尖周围病变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2. 口腔全景片(Panoramic radiograph):口腔全景片是一种全景式的口腔X射线片,可以观察到口腔颌面部的全貌,对于智齿牙胚、阻生牙、牙槽囊肿、颌骨骨质疾病等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3. 颌骨X线片(Cephalometric radiograph):颌骨X线片是一种用于观察颌骨的形态、大小、关系及功能等情况的检查方法,对于口腔颌面正畸、颌面外科手术等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4. CT三维重建图像(CT 3D reconstruction image):CT三维重建图像可以将颌骨的三维形态呈现出来,对于口腔颌面复杂病变的诊断和手术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口腔实习报告影像科小结
一、前言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影像学作为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口腔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我在本次实习期间,重点学习了口腔影像学知识。
现将实习报告如下:二、实习过程1. 基础理论学习在实习初期,我系统学习了口腔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口腔影像诊断的基本原则、常用影像检查方法、影像图像的解读技巧等。
通过学习,我对口腔影像学有了全面的认识,为后续的实践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践操作学习(1)X线摄影: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我熟练掌握了口腔X光摄影的操作技能,包括口腔X光机的基本操作、摄影角度的选择、胶片曝光时间的控制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提高了对口腔X光片图像的解读能力。
(2)CT扫描: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口腔CT扫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了CT扫描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口腔CT图像的解读技巧,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
(3)MRI检查:在实习后期,我学习了口腔MRI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了MRI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我提高了对口腔MRI图像的解读能力,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多依据。
3. 病例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大量口腔病例的影像学分析。
通过分析病例,我了解了口腔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
同时,我还学习了如何结合病史、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4. 科研与学术交流在实习期间,我积极参与科室的学术交流活动,了解了口腔影像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通过查阅文献、参加学术会议,我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提高了自己的科研素养。
三、实习收获1. 提高了专业素养: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口腔影像学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2. 增强了临床思维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将影像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
3.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其他实习生和带教老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口腔影像知识点总结
口腔影像知识点总结一、口腔影像的基本原理1. X线影像X线影像是口腔影像中最常用的一种影像技术。
X线是一种电磁辐射,它能够穿透人体软组织,但被骨组织吸收,因此在X线影像中,骨组织呈现为白色,而软组织呈现为灰色。
这使得X线影像能够清晰地显示出牙齿、牙周组织、颌骨等情况,对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关键作用。
2. CT影像CT(Computed Tomography)影像是通过X射线在不同角度下对患者进行连续扫描,然后通过计算机对这些扫描图像进行重建,从而得到患者全面的三维解剖结构的影像。
CT 影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清晰度,能够更全面地显示牙齿、颌骨、颌面部软组织等结构,对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 MRI影像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影像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来获取患者内部结构的影像。
与X线和CT不同,MRI不需要使用任何放射性物质,因此对患者没有辐射危害。
MRI影像在显示软组织、神经等方面具有优势,对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以上三种口腔影像技术各有优势,医生在选择影像技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获得最佳的影像效果。
二、常见口腔影像技术1. 数字X线数字X线是传统X线技术的升级,它通过数字化探测器将X射线转换为电子信号,并通过计算机显示成数字图像。
数字X线能够在辐射剂量较低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影像,有利于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此外,数字X线还能够对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存储,方便医生进行影像诊断和远程会诊。
2. Panoramic X线全景X线是一种特殊的X线技术,它能够在一张影像中显示出患者的全部牙齿、颌骨、颞下关节等结构,为医生提供全面的口腔颌面部结构信息。
全景X线适用于口腔颌面部的整体检查和诊断,对于全口牙齿的显示有独特的优势。
3. CBCT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口腔影像技术。
口腔影像科出科小结医生
口腔影像科出科小结医生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学习的口腔影像科实习阶段,我终于要出科了,心中感慨万千。
回首这段时光,仿佛还记得刚踏入科室的那一刻,既紧张又兴奋,眼前的设备和仪器让我既陌生又充满好奇。
一、初识影像学1.1 理论学习刚开始的时候,我花了不少时间在理论学习上。
口腔影像学的知识真的挺庞杂的,从基础的X线知识到CT、MRI的应用,每一部分都让我感到新鲜。
有时候,在看着厚厚的书本时,我会想:“这就是我未来工作的基础吗?”老师们的讲解深入浅出,虽然有时有些枯燥,但那种系统性让我慢慢找到了逻辑和联系。
1.2 实践操作理论知识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实践操作才是真正的挑战。
第一次独立操作X光机时,我的手心全是汗。
虽然老师在旁边指导,但我仍然有些紧张,生怕操作不当。
随着不断的练习,我逐渐适应了设备的使用,拍摄牙齿的过程也变得越来越顺利。
看到清晰的影像,我心里默默松了一口气,那一瞬间,成就感油然而生。
二、临床体验2.1 病例分析在临床方面,我接触了很多病例。
有些病人带着复杂的病史,让我在分析影像时必须认真细致。
每当遇到疑难病例,我都忍不住想:这背后可能隐藏着怎样的故事?比如,有一位老奶奶因牙痛来就诊,影像显示她的牙根周围有感染。
我仔细分析后,意识到如果不及时处理,她的情况可能会更严重。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影像学不仅是技术,更是与患者息息相关的责任。
2.2 患者沟通和患者沟通也是一门艺术。
我发现,很多患者对影像检查有些恐惧,尤其是拍CT时的“噪音”让他们心里不安。
我尝试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解释检查的必要性,告诉他们这些影像如何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看到患者渐渐放松,我的心里也倍感欣慰。
沟通不仅是传递信息,更是建立信任。
2.3 团队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每一次检查都是多部门协作的结果,从接待护士到放射科医生,大家的配合让工作流程更加顺畅。
尤其是在复杂病例讨论时,集思广益的氛围让我深刻认识到,团结才能克服困难。
牙医必藏,口腔影像图片大全!
牙医必藏,口腔影像图片大全!成釉细胞瘤
鼻鄂囊肿
根尖囊肿
骨肉瘤
涎石病
颌骨纤维性结构不良症
涎石病!
球状上颌囊肿
含牙囊肿
骨髓炎
含牙囊肿
颌骨骨折
牙源性钙化囊肿
牙瘤
牙瘤
舍格伦综合征
鼻腭囊肿
颌骨骨折
颌骨术后囊肿
牙源性角化囊肿
骨囊肿
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
颌骨肿瘤
腺淋巴瘤[沃辛瘤]
牙源性粘液瘤
颌骨骨折
多发颌骨囊肿
骨化性纤维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下颌骨为多见。
在X线片上表现为颌骨局限性膨胀,病变向四周发展,界限清楚)
根尖囊肿
脂肪瘤
牙骨质骨化纤维瘤
颌骨肿瘤
含牙囊肿
大理石骨病(下颌骨有明显的骨化影像,恒牙埋伏)
鼻窦炎(注意不要误诊呀)
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
口腔影像期末总结
口腔影像期末总结首先,我们学习了口腔影像学的基础知识。
口腔影像学是指应用各种影像学技术对口腔颌面部进行非创伤性的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口腔X射线摄影、口腔CT、口腔MRI、口腔超声和口腔电子扫描等技术。
我们学习了不同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了不同影像技术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其次,我们学习了口腔X射线摄影技术。
口腔X射线摄影在口腔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我们学习了口腔X射线摄影的基本原理、分类和技术要点。
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学习了正确的口腔X射线摄影姿势和操作技巧,掌握了常见的口腔X射线摄影位置和角度。
另外,我们学习了口腔CT技术。
口腔CT是一种微创的、非侵入性的口腔影像技术,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对某些组织和病变的直观展示能力。
我们学习了口腔CT的基本原理、扫描参数和图像处理技术。
在实践操作中,我们通过模拟扫描和图像处理,掌握了口腔CT的基本操作流程和应用技巧。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口腔MRI、口腔超声和口腔电子扫描等其他口腔影像技术。
口腔MRI是一种基于核磁共振原理的无创性口腔影像技术,对软组织和血管等结构的显示效果较好。
口腔超声是一种无创性、非放射性的口腔影像技术,适用于颌骨发育和TMJ功能的评估。
口腔电子扫描技术在口腔修复中有广泛的应用。
总的来说,本学期的学习内容非常丰富和有益。
通过学习口腔影像技术,我对口腔颌面部的结构和病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学到了一些实用的临床技术。
我认为,掌握口腔影像技术对于我以后的临床工作将起到很大的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本学期我们还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和参加学术讲座,了解了口腔影像学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我们讨论了一些口腔影像学中的热点问题,如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口腔颌面部骨折的影像学评估等。
这些深入的学习和讨论使我们对口腔影像技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总结起来,口腔影像技术是现代口腔医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
本学期的学习中,我通过学习口腔影像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口腔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常见的口腔病例影像
中龋时,牙齿表面的龋洞已经比较明显,可能伴有牙齿敏感症状。由于细菌已经侵入牙齿内部,牙本质可能已经受到损害。此时,治疗中龋的关键是尽早填充龋洞,以阻止细菌进一步侵入牙髓。
中龋
深龋是指牙齿表面出现深大的龋洞,牙髓受到损害或已经坏死。
总结词
深龋时,牙齿表面的龋洞非常明显,可能已经接近或触及牙髓。患者通常会感到明显的疼痛,尤其是在冷热刺激或食物嵌塞时。治疗深龋需要更为复杂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根管治疗、牙髓保护等措施,以保护牙齿的整体结构和功能。
详细描述
深龋
03
牙髓炎
总结词
可复性牙髓炎是牙髓炎的一种早期表现,其特征是牙髓组织发生充血、水肿和炎症反应,但尚未发生牙髓坏死。
可复性牙髓炎通常由轻度机械刺激或温度刺激引起,如刷牙或吃冷热食物。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暂的疼痛,但通常在刺激去除后疼痛会自行缓解。
医生会通过检查患者的牙齿和拍摄牙片来确定是否存在可复性牙髓炎。牙片可以显示牙髓腔的扩张和牙周膜增宽,这是牙髓炎的典型表现。
总结词
急性智齿冠周炎
慢性智齿冠周炎
慢性智齿冠周炎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智齿周围软组织的炎症,通常症状较轻,但反复发作。
总结词
慢性智齿冠周炎通常由急性炎症的反复发作或长期的食物残渣积聚引起。症状包括智齿周围的轻度疼痛、肿胀、口臭等,有时还会引起邻近牙齿的感染。影像学检查可见智齿周围的盲袋形成和牙石沉积。
重度牙周炎
02
龋齿
总结词
浅龋是指牙齿表面出现脱钙、变色现象,尚未形成明显的龋洞。
详细描述
浅龋通常出现在牙齿的牙釉质表面,由于细菌和食物残渣的长期作用,导致牙齿表面的矿物质流失,形成白斑或黄斑。此时,牙齿尚未形成明显的龋洞,但已经存在脱钙现象,牙釉质变得脆弱。
口腔影像学个人总结
口腔影像学个人总结一、引言口腔影像学是口腔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检查和分析口腔内部的影像,可以帮助口腔医师准确诊断和治疗口腔疾病。
本文旨在总结口腔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常用技术和临床应用,以便更好地理解口腔影像学的重要性。
二、口腔影像学基本概念口腔影像学是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来获取口腔内部的影像,并对影像进行解析和诊断的学科。
常用的口腔影像学技术包括X射线、CT、MRI、超声等。
口腔影像学有助于发现口腔结构的异常,包括牙齿、根管、颌骨等,并对口腔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进行监测。
三、常用的口腔影像学技术1. X射线:X射线是最常用的口腔影像学技术之一,它可以通过照射X射线颇周围组织的吸收情况来获取影像。
常见的X射线技术包括常规X射线、全口X射线、口内X射线等,它们可以帮助检测牙齿的蛀牙、根尖周围病变以及颌骨的病变等。
2. 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非常精确的影像学技术,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口腔结构信息。
通过CT可以获取三维的口腔影像,更好地观察牙齿、根管和周围组织的病变。
3. MRI(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无辐射的影像学技术,通过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取影像。
MRI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软组织信息,对于口腔肿瘤、颌骨肿瘤等病变的诊断非常有价值。
4. 超声:超声是一种非常安全和无创的影像学技术,通过声波的传播来获取影像。
在口腔影像学中,超声常用于检测颌骨囊肿、颌骨骨折等病变。
四、口腔影像学在临床中的应用口腔影像学在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正畸学:口腔影像学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牙齿和颌骨发育情况,辅助正畸治疗的规划和判断疗效。
2. 口腔外科学:口腔影像学可以帮助检测颌骨囊肿、肿瘤、骨折等病变,指导手术的进行和监测治疗效果。
3. 牙髓病学:口腔影像学对于检测根尖周围病变、根管感染等牙髓病的诊断非常重要。
4. 牙体牙髓学:口腔影像学可以帮助检测蛀牙、牙齿结构异常等病变,指导修复治疗的进行。
口腔影像诊断学总结要点
a) 种系的放射敏感性:进化越高,机体组织结构越复杂,则敏感性越高
b) 不同个体发育时间的放射敏感性:一般规律是敏感性随个体发育过程逐渐降低。植
入前期的胚胎对射线对敏感。
c) 不同器官、组织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与细胞的分裂活动成正比,与其分化程度成
反比。人体各组织的放射敏感性的顺序:1.高度敏感:淋巴组织、胸腺、骨髓、胃
射线分割照射每次 2Gy,累计计量 20Gy,口腔粘膜则出现融合性粘膜炎,急性损伤
不存在累积性效应。
涎腺损伤最早出现口干,腮腺、颌下腺可有疼痛、肿大变硬
人体的浆液性腺泡(腮腺)对放射线高度敏感,而黏液腺泡(舌下腺、小涎腺)相对不
敏感
放射对涎腺功能的影响:流,后期减低
非随机效应(确定效应):到达阈值后悔出现的改变,如咽痛、白内障
第三章 口腔 X 线检查的防护
放射防护主要的原则 3: 1. 实践的正当性 2. 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3. 个人剂量的限制:职业人员平均年有效剂量不应超过 20mSv,普通人员不超过 1mSv
结合口腔颌面 X 线检查的特点,防护是应特别注意:减少照射时间,进行必要的屏蔽, 提高 X 线的透过稀疏和 与 X 线源保持一定距离四个方面
放射性骨坏死 osteoradionecrosis:成人颌骨接受总剂量超过 65Gy 照射时,可发生颌骨
坏死,其发生主要与放射剂量有关,下颌多见。组织学观察可见骨细胞丧失,呈无菌性
坏死,小动脉内膜炎及周围炎,管腔狭窄甚至闭锁,颌骨极易感染及损伤,发生放射性
骨髓炎 随机效应:使体内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可致癌及遗传性疾病
上牙槽——密质骨薄,松质骨多,骨小梁交织——X 线:颗粒状 下牙槽——密质骨厚,松质骨少,骨小梁网状——骨髓腔呈三角形和大小不等的圆形低 密度影 3. 骨硬板 lamina dura:固有牙槽骨,骨白线。X 线:包绕牙根的、连续不断的高密度条状 影像。 4. 牙周膜:X 线:包绕牙根的连续不断的低密度条状影像,厚度约 0.15-0.38mm,宽度均 匀一致 5. 上颌中切牙根尖片常见:切牙孔,腭中缝、鼻腔、鼻中隔 6. 上颌磨牙根尖片常见:上颌窦底部、颧骨、喙突、上颌结节、翼钩、翼板 7. 下颌切牙根尖片常见:颏棘、颏嵴、营养管 8. 下颌前磨牙根尖片常见:颏孔 9. 下颌磨牙根尖片常见:下颌股外斜线、下颌管、下颌骨下缘
头颈部口腔颌面部影像诊断
★ 颌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下颌磨牙区多见,多为分化较高的鳞 癌
★ 多见于40岁~60岁,男性多于女性 ★ 可有颈部淋巴结转移
◆ 下颌牙龈癌多转移至患侧颏下及颌下淋巴结 ◆ 上颌牙龈癌多转至患侧颌下及颈淋巴结
★ CT:牙龈肿胀,软组织肿块,邻近骨质吸收、破坏,局部淋 巴结转移
★ MRI:
◆ 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 病变若侵犯牙槽骨,T2WI低信号的皮质骨被高信号的肿瘤组织所4替7 代
27
角化囊肿MRI表现 第五节
★ 平扫
◆ 常为纯囊性病变 ◆ 软组织团块影,似囊实混合性—上皮团块 ◆ 信号复杂且不均一 ◆ 均一薄壁,光滑,(继发感染)不规则厚壁
★ 增强
◆ (除非继发感染)囊壁无或轻度强化 ◆ 软组织团块无强化,可与肿瘤实体鉴别
28
多房角化囊肿(图)
多房角化囊肿(图)
角化囊肿(图)
16
病变的组织、病理特点(2) 第五节
◆ 含牙囊肿
▲ 包绕牙冠,附着于一个未萌出牙牙颈 ▲ 造釉器星网层出现液化 ▲ 一个牙胚(一个牙)、多个牙胚(多个牙) ▲ 2~3层非角化上皮细胞衬里及薄层结缔组织 ▲ 早期为牙胚内冠周间隙增宽(>2.5mm)
17
病变的组织、病理特点(3) 第五节
★ 牙源性角化囊肿
头颈部
1
第五节 口腔颌面部
2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1) 第五节
★ 平片
◆ 口内片:牙片、咬合片、咬翼片 ◆ 口外片:上、下颌骨正、侧、斜
★ 全景
◆ 口腔体腔摄影 ◆ 曲面体层摄影
★ 造影检查
◆ 涎腺造影
3
正常腮腺造影(图)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2) 第五节
口腔影像诊断学总结要点
舌背前部
皮肤的损伤由轻到重:毛囊性丘疹与脱毛、红斑反应、水疱及坏死溃烂 4 级
射线分割照射每次 2Gy,累计计量 20Gy,口腔粘膜则出现融合性粘膜炎,急性损伤
不存在累积性效应。
涎腺损伤最早出现口干,腮腺、颌下腺可有疼痛、肿大变硬
人体的浆液性腺泡(腮腺)对放射线高度敏感,而黏液腺泡(舌下腺、小涎腺)相对不
上颌后部合片 正常图像:包括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牙槽突和该侧上颌窦底部。 常用于观察一侧上颌后部骨质变化
下颌前部合片 anterior mandibular occlusal radiograph 正常图像:可见颏棘、颏嵴、下颌颏部下缘 常用于观察下颌颏部骨折及其他颏部骨质变化
根尖周病 periapical diseases 急性根尖周炎(acute periperiodontitis)
1、急性浆液期(Acute serous period) ――无明显改变,有时牙周膜间隙增宽 2、慢性根尖周炎(Chronic apical periodontitis)急性发作――根尖周不规则低密度影 慢性根尖周炎(chronic apical periodontitis) 1、慢性根尖脓肿(chronic periapical absocess)低密度影,边界不清,无骨白线, 外 周可伴有骨质增生。
颧弓位片:可现实投照侧颧骨、颧弓的影像,主要用于检查颧骨及颧弓骨折 下颌骨侧斜位片:可观察下颌骨升支、下颌骨磨牙区 下颌骨升支侧斜位片:观察髁突、部分磨牙区。 下颌骨升支切线位片:常用于观察下颌升支外侧密质骨膨出、增生及破坏的情况。 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许勒位片,颞下颌关节经颅侧斜位片):显示颞下颌关节外侧 1/3
牙骨质增生(hypercementosis) 1. 牙根粗大、密度增加; 2. 牙周膜间隙(Periodontal membrane space)变窄,有时消失(与牙槽骨发生粘连)。
口腔影像总结(绝对清晰)
口腔影像总结第四章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正常图像第2节 x线平片检查一、根尖片(一)投照技术1.根尖分角线投照技术六项基本原则:头位、片位、中心点、垂直角、水平角、曝光时间、剂量优缺点优点:操作简便缺点:投照时x线中心线与被检查牙齿的长轴和胶片不垂直,而是与角平分线垂直,拍摄出的牙图像容易失真变形,多根牙更明显。
如何区分上下颌根尖片及其牙位?①根尖片中牙体、髓腔形态:上颌磨牙髓腔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下颌磨牙一般髓腔为“H”形低密度影像。
②牙槽骨形态:上牙槽骨骨小梁呈颗粒状影像;下牙槽骨骨小梁呈网状结构。
③颌骨相关解剖结构:上颌根尖片可见切牙孔、鼻中隔、鼻腔等;下颌根尖片可见营养管、颏棘外斜线等。
④斯皮氏曲线⑤胶片中标志点2.根尖片平行投照技术优缺点优点:图像真实准确缺点:操作麻烦,需定位装置,费时二、颌翼片(书p29)显示:上下牙的冠部。
主要用于前磨牙和磨牙区检查。
用于:检查临面龋、髓石、牙髓腔的大小、牙槽脊顶、乳牙情况等。
方法:胶片长轴或短轴套一橡皮筋,在感光面放一块硬纸垂直于胶片。
1、切牙位2、磨牙位三-七牙合片投照原理:等同于根尖片。
主要目的:扩大病变的范围,便于更好的观察病灶。
适用:埋伏牙、异物定位、颌骨骨折、颌部骨质变化、检查下颌腺导管等八、华特位片(鼻颏位)特点:主要观察上颌部位病变(尤其是窦腔、上颌窦)。
在上颌骨肿瘤、炎症及外伤时常用此片观察颌面骨的情况。
十三、下颌骨后前位投照法主要观察下颌骨升支各部位尤其内外径病变如骨折、边缘性骨髓炎、肿瘤或囊肿等。
十六、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许勒位片)显示颞下颌关节外侧1/3侧斜位影像,可同时显示关节窝、关节结节、髁突、关节间隙。
正常关节髁突有连续、整齐、致密的密质骨边缘,下方骨纹理均匀。
上间隙>后间隙>前间隙。
第三节体层摄影检查五、曲面体层摄影片:即全景片,最常用。
可分为上颌、下颌、全口牙位三种,全口牙位最常用。
特点:可以在一张胶片上显示双侧上、下颌骨、上颌窦、颞下颌关节及全口牙齿等,常用于观察上下颌骨肿瘤、外伤、炎症、畸形等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口腔牙科影像总结
口腔牙科影像总结引言口腔牙科影像是一种重要的诊断工具,可帮助口腔医生准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总结口腔牙科影像的种类、常见应用以及注意事项。
口腔牙科影像的种类口腔牙科影像主要包括X线影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
X线影像X线影像分为两种类型:常规X线和数字口腔摄影(CBCT)。
常规X线常规X线包括牙齿X线片、咬翼片、颅面正侧位片和颞颌关节X线片。
常规X 线适用于观察牙齿、咬合关系、颅颌面骨骼和颞颌关节疾病等。
数字口腔摄影(CBCT)数字口腔摄影(CBCT)是一种三维影像技术,可提供牙齿和颞颌关节的详细结构。
CBCT适用于复杂的口腔疾病、种植手术规划和颞颌关节疾病的评估等。
CT影像CT影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三维影像技术,可提供更详细的口腔和颞颌关节结构信息。
CT影像适用于复杂的牙槽突手术规划、牙齿移植术、颞颌关节置换术等。
口腔牙科影像的应用口腔牙科影像在口腔医学中有多种应用,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应用:1.牙列评估:口腔牙科影像可用于评估牙列排列和不正畸形等问题。
医生可以通过影像确定合适的矫正方式。
2.牙周疾病诊断:口腔牙科影像可帮助医生诊断牙周疾病,如牙齿周围炎症、龈下脓肿等。
3.牙齿残根检测:影像可以帮助医生检测牙槽骨中的残根,以制定相应的拔牙计划。
4.种植手术规划:影像可以提供患者牙槽骨的详细信息,帮助医生进行种植手术的规划,确保种植体的正确位置。
5.颞颌关节疾病评估:影像可用于评估颞颌关节疾病,如退行性关节病变、关节紊乱和关节盘前移等。
6.牙齿损伤评估:口腔牙科影像可帮助医生评估牙齿损伤的程度和类型,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口腔牙科影像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口腔牙科影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辐射安全:在拍摄X线影像时,应采取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衣、戴上防护眼镜等,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2.适应症和禁忌症:口腔牙科影像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影像检查,并注意禁忌症。
口腔全景片报告模板范文
口腔全景片报告模板范文
前言
口腔全景片是一种非常常见且重要的口腔影像检查方式,通过对口腔全景片的观察可以发现牙齿、颌骨、牙周等部位的病变和异常情况。
因此,对于口腔全景片的报告应该非常重视,严谨、准确、清晰地描述患者的口腔情况,使医生和患者都能够很好地理解报告中的信息。
本文提供一份口腔全景片报告模板范文,以供医务工作者参考。
报告
患者情况
患者姓名:XXX 性别:XX 年龄:XX 检查时间:XXXX-XX-XX
检查结果
口腔全景片检查结果如下:
•牙齿:牙齿表面清洁,无龋齿、牙周病和其他明显异常。
•牙周:牙龈边缘、牙龈袋无明显炎症、红肿、出血。
无明显牙周袋、牙龈退缩、牙槽骨吸收及牙周病等病变影响牙齿稳定性。
•根尖:无明显根尖周围炎症。
•颌骨:骨质密度正常,无明显骨质吸收、破坏和异常改变。
上颌窦、下颌管未见明显扩大和异常改变。
诊断意见
综上所述,患者口腔全景片检查结果正常,未发现明显病变。
结论
口腔全景片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口腔整体情况良好,建议继续注意口腔卫生,定期复查。
注意事项
•报告应使用尽可能简明、明确的语言,不得出现模糊、含糊和不确定的词语和用语。
•报告应符合医学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报告应注明患者的个人信息,如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检查日期等必要细节。
结语
本文提供的口腔全景片报告模板范文仅供参考,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适当修改。
医务工作者在撰写报告时,应注意准确传递检查结果和诊断意见,以便医生和患者能够了解患者的口腔情况,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口腔龋坏影像诊断报告
口腔龋坏影像诊断报告
患者口腔龋坏影像诊断报告
病史:本次报告的患者为一名(年龄)岁的男性/女性患者。
患者主诉(如:牙痛、牙齿敏感等)。
临床检查:患者口腔检查显示(如:牙齿龋坏、充填体存在、牙齿间隙等)。
影像检查:患者的口腔龋坏影像结果如下:
- 牙齿1:(描述对应牙齿的情况,如:龋坏深度、龋坏位置等)。
- 牙齿2:(描述对应牙齿的情况)。
- 牙齿3:(描述对应牙齿的情况)。
- ...
影像分析:根据以上影像结果,患者牙齿出现不同程度的龋坏。
在牙齿1中,龋坏较为严重,位于近远中部,涉及(牙髓/牙
骨/邻近面等)。
牙齿2和3也出现了龋坏,但程度较轻,位
于(位置)。
诊断:根据临床和影像检查结果,患者被诊断为(诊断结果)。
需进一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治疗建议:根据患者的病情,建议患者进行(治疗方案,如:龋病治疗、修复、拔牙等),以保护口腔健康。
结论:患者口腔龋坏影像结果显示不同程度的龋坏,需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患者应密切关注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处理龋坏问题,以维护口腔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影像总结第四章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正常图像第2节 x线平片检查一、根尖片(一)投照技术1.根尖分角线投照技术六项基本原则:头位、片位、中心点、垂直角、水平角、曝光时间、剂量优缺点优点:操作简便缺点:投照时x线中心线与被检查牙齿的长轴和胶片不垂直,而是与角平分线垂直,拍摄出的牙图像容易失真变形,多根牙更明显。
如何区分上下颌根尖片及其牙位?①根尖片中牙体、髓腔形态:上颌磨牙髓腔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下颌磨牙一般髓腔为“H”形低密度影像。
②牙槽骨形态:上牙槽骨骨小梁呈颗粒状影像;下牙槽骨骨小梁呈网状结构。
③颌骨相关解剖结构:上颌根尖片可见切牙孔、鼻中隔、鼻腔等;下颌根尖片可见营养管、颏棘外斜线等。
④斯皮氏曲线⑤胶片中标志点2.根尖片平行投照技术优缺点优点:图像真实准确缺点:操作麻烦,需定位装置,费时二、颌翼片(书p29)显示:上下牙的冠部。
主要用于前磨牙和磨牙区检查。
用于:检查临面龋、髓石、牙髓腔的大小、牙槽脊顶、乳牙情况等。
方法:胶片长轴或短轴套一橡皮筋,在感光面放一块硬纸垂直于胶片。
1、切牙位2、磨牙位三-七牙合片投照原理:等同于根尖片。
主要目的:扩大病变的范围,便于更好的观察病灶。
适用:埋伏牙、异物定位、颌骨骨折、颌部骨质变化、检查下颌腺导管等八、华特位片(鼻颏位)特点:主要观察上颌部位病变(尤其是窦腔、上颌窦)。
在上颌骨肿瘤、炎症及外伤时常用此片观察颌面骨的情况。
十三、下颌骨后前位投照法主要观察下颌骨升支各部位尤其内外径病变如骨折、边缘性骨髓炎、肿瘤或囊肿等。
十六、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许勒位片)显示颞下颌关节外侧1/3侧斜位影像,可同时显示关节窝、关节结节、髁突、关节间隙。
正常关节髁突有连续、整齐、致密的密质骨边缘,下方骨纹理均匀。
上间隙>后间隙>前间隙。
第三节体层摄影检查五、曲面体层摄影片:即全景片,最常用。
可分为上颌、下颌、全口牙位三种,全口牙位最常用。
特点:可以在一张胶片上显示双侧上、下颌骨、上颌窦、颞下颌关节及全口牙齿等,常用于观察上下颌骨肿瘤、外伤、炎症、畸形等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第四节普通造影检查一、涎腺造影术适应症:涎腺慢性炎症、舍格伦综合症、良性肥大、肿瘤、涎瘘、导管阴性结石等;禁忌症:碘过敏;涎腺炎症急性期;阳性导管结石。
正常图像:1、腮腺造影侧位片:可显示腮腺导管系统及腺实质的侧位影像。
2、腮腺造影后位片:可显示腮腺后前卫影像。
3、颌下腺造影侧位片:可显示颌下腺侧位影像。
第五章牙及牙周疾病第一节龋病【影像表现】1.浅龋:牙硬组织圆弧形凹陷缺损区,边缘不光滑,范围一般较小,颈部为龋病好发部。
区别于正常牙颈部釉牙骨质交界处(边缘清楚,相邻牙呈现相同影像);2.中龋:有的表现为圆弧凹状牙硬组织缺损,有的表现为口小底大的倒凹状缺损。
洞底相应髓壁可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故洞底边界清楚。
3.深龋:X 片上可见较大龋洞,龋洞底与髓室接近。
髓室角变低,髓室变小。
有的龋洞与髓室间有一层薄而清晰的牙本质和继发牙本质影像,提示无穿髓。
龋洞与髓室或髓角融合,提示可能已穿髓。
4.继发龋:金属充填物窝洞边缘牙体硬组织破坏形成密度减低的不规则窄缝,边缘常不光滑。
第二节牙髓病一、牙髓钙化【影像表现】有两种形式:髓石形成、弥散性钙化1)髓石:阻射影;后牙为圆形、卵圆形,可游离于髓室内,也可附着于髓室壁;前牙为条状或针状,充满于髓室或根管内,周围有线状低密度影像环绕。
2)弥散性钙化:正常髓室及根管影像完全消失,不能辨别出髓腔界线,有的尚可见,但很细。
二、牙内吸收【影像表现】患牙髓腔扩大,呈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密度减低透射影。
发生于根管者有长短不一、粗细不均、沿根管的扩大影。
髓室壁或根管壁变薄。
可伴有根尖吸收/感染/折断。
第三节根尖周病一、根尖周炎(一)根尖脓肿【影像表现】随病情发展可见病原牙为中心、骨质破坏较重、弥散性破坏、边界不清的投射区。
骨硬板消失,病变一般较局限,外周可有骨质增生反应。
越靠近患牙破坏越严重,密度越低。
(二)根尖周肉芽肿【影像表现】在病原牙根尖根侧方或根分叉有圆形或卵圆形的密度减低区,病变范围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cm,周界清楚,无质密骨硬板,病变周围骨质正常或稍变致密。
(三)根尖周囊肿【影像表现】以病原牙尖为中心形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骨质破坏低密度病变区,密度均匀。
边缘清晰锐利,周围骨质长期受刺激而在囊肿边缘有致密线条影。
可致骨膨隆。
二、致密性骨炎【影像表现】患牙根尖区骨小梁增多增粗,骨质密度增高,骨髓腔变窄甚至消失,与正常组织无明显分界,根尖部牙周膜间隙可增宽,根尖无增粗膨大。
三、牙骨质增生【影像表现】由于增生牙骨质沿牙根不断沉积,使牙根变粗增大,如仅位于根尖,则表现为根尖球状增生;若波及整个牙根,则牙根体积膨大,有的病例可见牙周膜间隙消失,与牙槽骨发生粘连。
四、牙骨质结构不良【影像表现】1)早期(骨质溶解破坏期):患牙根尖周牙槽骨溶解破坏,代之以纤维结缔组织,X线表现:低密度透射区,多数为小圆形或类圆形。
边缘不整齐,骨硬板及牙周膜间隙消失。
2)第二期病变(牙骨质小体生成期):纤维结缔组织内出现牙骨质小体样结构、骨样组织、骨组织。
X线表现:病变区有高密度点状或小片团状钙化影。
3)第三期病变(钙化成熟期):出现较大牙骨质团块和编织状组织。
X线表现:根尖区团状体积增大钙化影像。
第四节牙发育异常一、牙体形态异常(一)畸形中央尖【影像表现】颌面中央窝有一突出的小牙尖,投照时如与舌尖重叠可表现为舌尖粗大,绝大多数有牙根变短,髓腔粗大,牙根不能形成,根尖孔扩大呈喇叭形,常伴根尖周骨质吸收等感染征象。
(二)牙内陷【影像表现】若舌隆突特别突起,X片显示与牙冠重叠的密度增高的小牙尖,称畸形舌侧尖。
若舌隆突异常突起,同时舌侧窝出现一透射纵行裂沟,可将舌隆突一分为二,甚至可达根尖,为畸形舌侧窝。
当舌侧窝向髓室陷入过深,由于釉质密度较高,在牙中央形成类似小牙结构,与患牙重叠,称“牙中牙”,可伴有根尖周病变。
(三)融合牙【影像表现】完全性融合:在两个牙钙化完成之前形成,显示牙冠和牙根融合形成一个巨大的畸形牙;不完全性融合:牙冠或牙根发生融合,牙冠融合表现两个根管,牙根融合表现二合一粗大根管。
二、牙结构异常(一)釉质发育不全【影像表现】牙冠部密度减低,磨耗变短小,与邻牙接触点消失;严重者,釉质大部分缺损,密度不均,失去正常牙冠形态;而牙根、骨硬板、髓室等无异常改变。
(二)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影像表现】牙本质在髓腔侧的异常形成,致使髓室和根管部分或全部闭塞,牙根短而尖细。
此为本病特点,也是与牙釉质发育不全的区别点。
四、阻生牙拍片注意:阻生牙位臵、方向、本身情况、与邻牙关系、数目及形态、与下牙槽神经管距离和磨牙后间隙大小等。
第五节牙周炎【影像表现】1.牙槽骨水平型吸收:多数牙或全口牙槽骨从嵴顶呈水平方向向根尖高度减低,吸收程度较均匀,早期表现牙槽嵴顶骨硬板模糊,继而前牙区牙槽嵴顶由尖变平,后牙区牙槽嵴顶由梯形变凹陷,边缘模糊粗糙呈虫蚀样;随疾病进一步发展,牙槽嵴逐渐向根尖方向吸收。
2.牙槽骨垂直型吸收:表现为局部牙槽骨或牙槽间隔的一侧,沿牙体长轴方向向根端吸收,病变早期造成牙槽骨壁吸收,骨硬板消失,牙周间隙增宽;随病变加重,牙槽骨垂直吸收明显,呈楔形,若同一牙齿近远中均有垂直吸收,牙槽骨可见弧形吸收(吸收区域包绕两个及以上牙面)。
3.牙槽骨混合型吸收:牙槽骨在水平吸收的基础上,同时伴有个别牙或多数牙的牙槽骨垂直吸收。
多见于牙周炎晚期。
第六节牙外伤一、牙脱位【影像表现】1)脱出型:轻度“牙合”脱位者,显示牙周膜间隙增宽,切缘超出正常邻牙切缘,重者牙从牙槽位脱出,造成牙缺失。
2)嵌入型:牙周膜间隙消失,切缘低于正常邻牙切缘,有时伴牙槽骨骨折。
二、牙折解剖部位分型:冠折、根折、冠根联合折【影像表现】不整齐的细线条状密度减低影像,短端之间可微有错位,根折后较长时间进行X 线检查时可见断端吸收而变光滑,线状裂缝宽而整齐,有时见牙根部分或完全被吸收。
第七节牙根折裂【影像表现】X线表现:纵形(多见)、横行、楔形根管影像局部或全部变宽。
晚期沿牙根中轴从牙颈折断并常发生移位,牙根折裂面不光滑,根尖可有吸收,牙根折裂常伴弧形、楔形牙槽骨吸收,甚至整个牙根游离于软组织中。
第六章颌面骨炎症第一节牙源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一、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定义】由病源牙首先引起根尖周组织感染,炎症由颌骨向周围扩散,进而累计密质骨和骨膜。
【临床表现】面深部疼痛、发热、下唇麻木,病原牙明确,常为深龋;常有面部肿胀、瘘管、溢脓、病理性骨折。
【影像表现】①弥散破坏期:骨小梁模糊、消失;单发或多发骨质弥散性点状、斑状、片状破损;病原牙为中心的多个骨髓腔融合、病原牙周围明显;线状骨膜反应,骨皮质外线条状影像。
②病变局限期:破坏区边界局限,与正常骨边界清楚;破坏区内死骨形成,部分游离;骨质破坏和大块死骨可至病理性骨折。
③新骨显著形成期:病变进一步局限,周边骨小梁增多变粗小形成致密影像。
死骨多移位于牙槽侧④痊愈期:破坏区已修复;新增生骨小梁排列紊乱,致密;颌骨形态改变。
二、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定义】主要由病原牙首先引起颌周间隙感染,继而侵犯下颌骨表面骨膜、密质骨乃至骨髓的炎症过程。
【临床表现】牙痛病史,反复咬肌区、颌周肿胀,开口受限,局部压痛,可有瘘口。
【影像表现】X片:病源牙周围骨质密度弥漫性增高;骨膜反应明显,骨皮质外散度增高,线状、堆状多见;局部骨皮质变薄、吸收、破坏;少数可见骨松质改变;无死骨和颌骨形态改变。
【附】牙源性上颌窦炎常规检查方法:牙根尖片、华特位片【影像表现】根尖片:病原牙根尖周骨质破坏,牙周膜及牙槽骨骨硬板影像消失,或见牙槽窝与上颌窦底想通、相应上颌窦底部分粘膜肥厚;或窦内有残根。
华特位片:患侧上颌窦密度弥漫性增高或气腔明显缩小,周围可见环绕窦壁的带状肥厚黏膜影像。
第五节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特点:可将50Gy作为放射性骨坏死的临界性剂量指标。
放射线照射后,常见发病时间为0.5-3年。
三大发病因素:放射、创伤、感染【临床表现】①部位:多为下颌骨后部②疼痛多为间断性③骨暴露④不同程度开口受限【影像表现】颌骨早期弥散性疏松,不规则破坏、呈斑点状或虫蚀样;晚期骨小梁增粗、交错呈网格改变;严重者可见死骨;少见骨膜反应;牙及牙周改变,病变区常缺牙。
第七节颌骨化学性坏死一、颌骨砷毒性坏死特点:三氧化二砷对组织的作用不能自限。
【影像表现】多为局部牙槽突破坏、密度减低,根尖周可见较大的密度减低区,周围界限清楚,可有死骨形成。
第七章口腔颌面部囊肿、肿瘤和瘤样病变第一节口腔颌面部囊肿一、颌骨囊肿(一)根尖周囊肿和残余囊肿特点:属于颌骨炎症性囊肿。
残余囊肿【影像表现】在拔牙后的牙槽窝周围骨质区有低密度小圆形囊腔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