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秤电路设计与制作
实用电子秤的设计与制作
![实用电子秤的设计与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8ed8c50fb4daa58da1114a1e.png)
实用电子秤的设计与制作一、课程设计任务1.设计框图利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室已有的应变式称重台,将四片应变片采用全桥形式接入测量电路,经过运放OP07组成的仪表放大器放大,再由串行模数转换芯片TLC2543进行A/D转换,转换结果送入单片机STC12C5A60S2,通过74LS244驱动四位数码管显示。
仪表放大器的输出需经采集卡采集,经过虚拟仪器软件分析,得到较好的线性度和灵敏度后,才能再送入AD芯片进行转换。
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电子秤系统框图2.基本要求(1) 掌握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
(2) 掌握单臂、半桥和全桥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3) 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确定仪表放大器设计方案;应用运放OP07设计三运放仪表放大器,确定电路元器件具体参数;在通用板上制作电路板。
(4) 仪表放大器增益可调,放大倍数自行确定;应变电桥和放大电路应具有调零功能。
(5) 能够利用C51单片机编写正确程序,调试电路板,采集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并显示。
(6) 考虑A/D分辨率为20mV,要求灵敏度不低于40mV/20g。
(7) 利用虚拟仪器采集测量电路的输出电压至电脑中,并分析数据。
要求非线性误差小于1.50%。
二、设计总体要求1.认真阅读本设计任务书,了解本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2.认真复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中有关应变式传感器和A/D转换、数码管显示的有关内容。
3.适当查阅一些与设计有关的参考资料,鼓励同学创新。
4.利用protues7.1画出系统完整电路图,包括仪表放大器和单片机系统两大部分。
5.特别要注意焊接装配的质量,认真搞好焊接装配工艺,焊接完毕后一定要细心检查有无错误、错焊元件、焊接点与接地点短路等。
在焊接装配完成后,要认真检查部件的焊接情况,在与电路图反复对照确属无误后,方可接上直流电源,特别要注意电源接法。
6.精心调测,尽量得到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非线性误差。
毕业设计电子秤的设计
![毕业设计电子秤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39f5b3d4a7302768e99399c.png)
目录第一节绪论 (3)1.1本设计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3)第二节硬件电路设计 (4)2.1传感器的选择 (4)2.1.1应变式电阻传感器的测量原理 (4)2.1.2传感器的分类和选择 (4)2.2放大电路的设计 (5)2.3采集电路的设计 (5)2.3.1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 (5)2.3.2数据采样保持器 (6)2.3.3 A/D转换器 (6)2.4显示电路的设计 (7)2.5键盘电路的设计 (8)2.6报警电路的设计 (9)第三节软件的设计 (9)3.1监控程序的设计 (9)3.2数据处理子程序的设计 (9)3. 2.1数制转换 (9)3.3数据采集子程序的设计 (10)3.4数据显示子程序的设计 (11)3.5键盘扫描子程序的设计 (12)3.6报警子程序的设计 (13)第四节设计总结 (15)参考书籍 (1)6程序附图..............................................................................17电子秤的设计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电信041班黄伟东指导老师余水宝第一节绪论随着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微电子学和计算机等现代电子技术的成就给传统的电子测量与仪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革命性的影响常规的测试仪器仪表和控制装置被更先进的智能仪器所取代使得传统的电子测量仪器在远离、功能、精度及自动化水平定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并相应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智能仪器控制系统使得科学实验和应用工程的自动化程度得以显著提高做为重量测量仪器智能电子秤在各行各业开始显现其测量准确测量速度快易于实时测量和监控的巨大优点并开始逐渐取代传统型的机械杠杆测量称成为测量领域的主流产品本文设计的电子秤以单片机为主要部件用汇编语言进行软件设计硬件则以半桥传感器为主测量0~500g电子秤随时可改变上限阈值并达到阈值报警的功能称重传感器输出的电量是模拟量数值比较小达不到A/D转换接收的电压范围所以送A/D转换之前要对其进行前端放大、整形滤波等处理然后A/D转换的结果才能送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并显示其数据显示部分采用LCD显示成本低且能很好地实现所要求的功能1.1本设计的任务和主要内容设计的主要内容如下(1)设计一款电子秤用LED液晶显示器显示被称物体的质量(2)可以设定该秤所称的上限(3)当物体超重时能自动报警(4)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第二节电子秤的硬件设计2.1 传感器的选择2.1.1应变式电阻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应变式电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当导体或半导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机械变形从而导致阻值变化导体与半导体的电阻与电阻率及其几何尺寸有关当导体受外力作用时电阻率及几何尺寸的变化会引起电阻的变化因此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大小就可以反映外界力的大小电阻型应变片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可采用桥式测量电路桥式测量电路有四个电阻其中任何一个电阻均可以是应变片图2.1.1 桥式测量电路图如能恰当的选择个桥臂的电阻可以消除电桥的恒定输出使输出电压只与应变片的电阻有关2.1.2传感器的分类和选择应变片式电阻传感器按其测量电路(桥式)可分为单臂式、半桥式、全桥式三种所谓半桥即将电桥的四臂接入四应变片其中:一片受拉一片受压另外两应变片不受力全桥是两片受拉两片受压故灵敏度比半桥式的大一倍本方案采用半桥式传感器2.2 放大电路的设计传感器输出电压为毫伏级而A/D转换器所能处理的电压是0~5V所以必须在A/D转换器前加入一个前置差动放大电路以实现电压的放大放大倍数为100~200倍使输出电压为0~5V由于单运放在应用中要求外围电路匹配精度高、增益调整不便、差动输入阻抗低故采用三运放结构三运放结构具有差动输入阻抗高、共膜抑制比高、偏置电流低等优点且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低噪单端输出和和增益调整方便适于在传感器电路中应用如图3-2所示图中为增益调节电阻整个芯片仅为外接电阻而运放为增益为1的差动输入放大器图2.2.1 放大电路硬件原理图2.3采集电路的设计2.3.1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数据采集系统的核心是计算机他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和数据处理他由采样/保持器放大器A/D转换器计算机组成2.3.1 数据采样系统框图2.3.2数据采样保持器进行模数变换时从启动变换到变换结束的数字量输出需要一定的时间即A/D转换的孔径时间当输入信号频率较高由于孔径时间的存在会造成较大的转换误差;为了防止误差需在中间加一个功能器件采样/保持器进行有效、正确的数据采集采样/保持器通常由保持电容器、模拟开关和运算放大器组成其中对于低速场合可以采用继电器作为开关以减小开关漏电流的影响;在高速场合也可以用晶体管、场效应管来作为开关采样保持器的原理:如图当开关闭合时V1通过限电流电阻向电容C充电在电容值合理的情况下V0随Vi的变化而变化;当K断开时由于电容C有一定的容量此时输出V0保持输入信号再开断开瞬间的电平值图2.3.2 采样保持原理图在模拟信号输入通道中是否需要加采样/保持器取决于模拟信号的变化频率和A/D转换器的孔径时间;对快速过程信号当最大孔径误差超过允许值时必须在A/D转换器前加采样/保持器但如果输入模拟量是直流量或者被测信号模拟量随时间变化非常缓慢采样/保持(S/H)电路可以省去2.3.3 A/D转换器设计中A/D转换器用的是ADC0809 A/D转换器它是8路8位逐次逼近式转换器结果为8位二进制数据转换时间短(一般在级)满足题目要求的"实时采样"并且它的转换精度在0.1%上下比较适中适用于一般场合由图2.3.3可见单片机通过读控制线WR和0809片选线控制启动A/D转换及输入通道地址锁存写控制线WR与ADC0809片选线控制输出允许由于ADC0809具有通道地址锁存功能通道选择ADD.A、ADD.B、ADD.C直接接单片机的数据口模拟电压由IN0通道输入A/D采样电压在0~5v之间变化所模拟通道IN0地址口为0AOOOH但是ADC0809无内置时钟所以CLOCK由外部时钟信号控制图2.3.3 A/D转换器和单片机的接口电路2.4 显示电路的设计显示部分可以将处理得出的信号在显示器上显示让人们直观的看到被测体的质量也可以进行报警提示LCD液晶显示器是一种极低功耗显示器从电子表到计算器从袖珍时仪表到便携式微型计算机以及一些文字处理机都广泛利用了液晶显示器本设计采用的显示模块是128×64点阵的汉字图形型液晶显示模块可显示汉字及图形内置8192个中文汉字(16X16点阵)、128个字符(8X16点阵)及64X256点阵显示RAM(GDRAM)可与CPU直接接口提供两种界面来连接微处理机:8-位并行及串行两种连接方式具有多种功能:光标显示、画面移位、睡眠模式等2.5 键盘电路的设计利用键盘可选择电子秤工作模式、设定测量上限等键盘部分采用矩阵式的键盘采用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把检测线分为两组一组为行线一组为列线按键放在行线和列线的交叉点上矩阵式的键盘的优点是需要的测试线的数量少对于一个M×N的矩阵键盘与主机连接只需要M+N条测试线这样键盘的规模越大矩阵时键盘的有点越显著当需要的按键数目大于8时一般都采用矩阵式键盘图 2.5.1 矩阵式键盘结构图2.6 报警电路的设计报警电路是超过设定的范围单片机输出信号驱动蜂鸣器发声警报如图所示当BDLL端为低电平时有电流通过蜂鸣器蜂鸣器报警反之不报警这里设定当超过质量的上限时通过软件使8031的P1.0口清零再过P1.0口出来的低电平信号连接到BELL端蜂鸣器发声报警图2.6.1 报警电路第三节电子秤的软件设计3.1监控程序的设计智能仪器的设计既要满足设定的功能的完成如计算等功能的任务功能程序也要有可以监控仪器仪表正工作保证其可靠性方面的监控程序整个智能仪器的测量都是智能仪器自动完成的所以设计一套功能完备的监控程序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监控程序的主要作用是实时的响应来自系统的各种信息按信息的类别进行处理;当系统出现故障时能自动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故障保证系统能够继续进行正常工作3.2 数据处理子程序的设计数据处理子程序是整个程序的核心主要用来调整输入值系数使输出满足量程要求另外完成A/D的采样结果从十六进制数向十进制数形式转化3.2.1系数调整在IN0输入的数最大为5V要求的质量500g对应的是4.8V为十六进制向十进制转换方便将系数放大100倍并用小数点位置的变化体现这一过程因而系数为:3.2.2数制转换数制之间的转换:在二进制数制中每向左移一位表示数乘二倍以每四位作为一组对数分组当第四位向第五位进位时数由8变到16若按十进制数制规则读数则丢失6所以应进行加六调整DA指令可完成这一调整可见数制之间的转换可以通过移位的方法实现其中移出数据的保存可以通过自乘再加进位的方法实现因为乘二表示左移一位左移后低位进一则需加一否则加零而通过移位已将要移入的尾数保存在了进位位中所以能实现图3.2.2 数据处理原理框图3.3 数据采集子程序的设计数据采集用A/D0809芯片来完成主要分为启动、读取数据、延时等待转换结束、读出转换结果、存入指定内存单元、继续转换(退出)几个步骤ADC0809初始化后就具有了将某一通道输入的0~5模拟信号转换成对应的数字量00H-FFH然后再存入8031内部RAM的指定单元中在控制方面有所区别可以采用程序查询方式延时等待方式和中断方式图3.3.1 数据采样原理框图3.4显示子程序的设计显示子程序是字符显示首先调用事先编好的8279的键盘显示子程序调用8279初始化命令然后输出写显示命令在显示过程中一定要调用延时子程序当输入通道采集了一个新的过程参数或仪表操作人员键入一个参数或仪表与系统出现异常情况时显示管理软件应及时调用显示驱动程序模块以更新当前的显示数据显示符号图3.4.1 显示原理框图3.5 键盘扫描子程序的设计如图3.4.1所示:键盘电路设计成4X4矩阵式由键盘编码方式可以得出0123456789ABCDEF各键对应的键值:0D8H0D0H0D1H0D2H0C8H0C9H0CAH0C0H0C1H0C2H0C3H0CBH0D3H0DBH0DAH0D9H在程序中可以先判断按键编码然后根据编码将键盘代表的数值送到相应的存储单元再进行功能选择或数据处理图3.5.1键盘扫描原理框图3.6报警子程序的设计由于要求要键盘设定阈值所以要求有报警电路报警电路可以有声报警也可有光报警将设定的阈值与实时显示的值进行比较如果设定值小于实时显示的值则将P1.0置为1将发光二极管点亮或使蜂鸣器发出声音这就需要一段比较程序以及一小段置1清0程序图3.6.1 报警原理框图第四节设计总结随着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电子仪器的整体水平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仪器逐步的被智能仪器所取代智能仪器的核心部件是单片机因其极高的性价比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从而加快了智能仪器的发展而传感器作为测控系统中对象信息的入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感器好比人体"五官"的工程模拟物它是一种能将特定的被测量信息(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本次课设中的半桥电子秤就是在以上仪器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因此只有充分了解有关智能仪器、单片机、传感器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要求首先是传感器的精密度它将直接影响电子秤的称重准确度课设时由于传感器发出的信号不是很稳定所以称重时误差很大如果使用精密度较高的传感器效果会好的多其次是数据采集处理阶段此阶段是对传感器发出的信号进行量化、采集主要分为信号放大、采集然后进行A/D转换该阶段需注意的地方是对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时应选取合适的运算放大电路最好是预先计算好应放大的倍数以便选取还有就是进行数据处理时选取适当的数据转换系数使输出满足量程要求参考文献1.赵茂泰.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2.张毅刚.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3.贾伯年俞朴.传感器技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4.单成祥.传感器理论设计基础及其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5.李道华李玲朱艳.传感器电路分析与设计.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程序附图定义中文LCD液晶 128X64 的地址W_C_GLCD XDATA 0E000HW_D_GLCD XDATA 0E001HR_B_GLCD XDATA 0E002HR_D_GLCD XDATA 0E003H;------------------------------------------------------- TIMER0 DATA 30H ;延时时间的初值TIMER1 DATA 31H ;调用延时子程序的次数DATA1 DATA 32H ;点阵显示的变量1DATA2 DATA 33H ;点阵显示的变量2X DATA 34H ;X方向的位置Y DATA 35H ;Y方向的位置COUNTER DATA 36H ;计数器N DATA 37H ;行数变量D1 DATA 38H ;点变量1D2 DATA 39H ;点变量1ADDR DATA 3AH ;起始的显示位置ADDR1 DATA 3BH ;起始的显示位置临时变量N1 DATA 3CH ;行数的临时变量;******************************************************* ;* 主程序开始;******************************************************* ORG 0000HAJMP STARTORG 0030HSTART: CLR P1.0SETB P1.1MOV SP#60HLCALL INITIAL_GLCD ; 调用LCD初始化LCALL KAIJI ; 显示开机画面LCALL DELAY500LCALL DELAY500LCALL DELAY500LCALL TISHI ; 显示主界面LCALL INI_8279------------------------------------------------;判断是否继续------------------------------------------------------------------ KEY-A: MOV DPTR#8101HMOVX A@DPTRANL A#07HCJNE A#00HLP1SJMP KEY-AMOV DPTR@8100HMOVX ADPTRCJNE A0DBHKEY-AAJMP K1LCALL YUZHILCAL celianjieguoLCALL CELINGJIEGUOAJMP $各界面显示内容DHTABLE1: DB " 欢迎使用 "DHTABLE2: DB " 半桥电子秤"DHTABLE3: DB " ********* "DHTABLE4: DB " ********* "DHTABLE5: DB " *********** "DHTABLE6: DB " 设置警报上限 "DHTABLE7: DB " 确定 "DHTABLE8: DB " 请按D 键 "DHTABLE9: DB " "DHTABLE10: DB " 报警上限重量: "DHTABLE11: DB " . g "DHTABLE12: DB " 确定(E) "CELIANG1: DB " 电子秤 "CELIANG2: DB " 重量是: "CELIANG3: DB "CELIANG4:DB " 返回 (F) ";======================================================= ;开机界面子程序;======================================================= KAIJI: MOV ADDR1#00H ; 第一行显示MOV N1#08H ; 数量 8 个MOV DPTR#DHTABLE1 ; 需要显示的汉字位置CALL DHZ ; 调用汉字子序MOV ADDR1#10H ; 第二行显示MOV N1#08HMOV DPTR#DHTABLE2CALL DHZMOV ADDR1#08H ; 第三行显示MOV N1#08HMOV DPTR#DHTABLE3CALL DHZMOV ADDR1#18H ; 第四行显示MOV N1#08HMOV DPTR#DHTABLE4CALL DHZRET;======================================================= ;提示界面子程序;======================================================= TISHI: LCALL CLEAR_GLCD ; 清除LCD显示屏幕MOV ADDR1#00HMOV N1#08HMOV DPTR#DHTABLE5CALL DHZMOV ADDR1#10HMOV N1#08HMOV DPTR#DHTABLE6CALL DHZMOV ADDR1#08HMOV N1#08HMOV DPTR#DHTABLE7CALL DHZMOV ADDR1#18HMOV N1#08HMOV DPTR#DHTABLE8CALL DHZRETSHEDING: LCALL CLEAR-GLCDMOV ADDR1#00HMOV N108HMOV DPTR#DHTALBE9CALL DHZMOV ADDR1#10HMOV N108HMOV DPTRCALL DHZMOV ADDR1#08HMOV N108HMOV DPTR#DHTALBE11CALL DHZMOV ADDR1#18HMOV N108HMOV DPTR#DHTALBE12CALL DHZRET测量界面子程序Celiangjieguo: LCALL CLEAR_GLCD ; 清除LCD显示屏幕MOV ADDR1#00HMOV N1#08HMOV DPTR#DHTABLE1CALL DHZMOV ADDR1#10HMOV N1#08HMOV DPTR#DHTABLE2CALL DHZMOV ADDR1#08HMOV N1#08HMOV DPTR#DHTABLE3CALL DHZMOV ADDR1#18HMOV N1#08H#DHTABLE4CALL DHZEND1坏人固然要防备,但坏人毕竟是少数,人不能因噎废食,不能为了防备极少数坏人连朋友也拒之门外。
一种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便携式电子秤设计
![一种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便携式电子秤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d716c4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3.png)
一种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便携式电子秤设计电子秤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尤其在超市、货运、厨房等场景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便携式电子秤设计,以满足人们对便携、精确、易用的电子秤的需求。
1. 简介电子秤是一种利用传感器测量物体重量的设备。
传统的机械秤存在读数不准确、不易携带等问题,而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则具备了更高的精确度和便携性。
2. 设计原理该电子秤的设计原理是利用压力传感器测量物体受力变化,然后将受力信号通过模拟电路转换为电压信号,再由单片机进行模拟数字转换(ADC)并进行计算,最终得出物体的重量。
3. 硬件设计3.1 单片机选择本设计采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其具备高性能、低功耗的优势,并且具备8位数据总线、32KB的闪存等特点,非常适用于小型应用。
3.2 传感器选择为了实现高精度的重量测量,我们选用了一款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
该传感器具备良好的线性度和稳定性,能够准确地测量重量变化。
3.3 电路设计电路设计包括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部分。
模拟电路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再经过条件放大后输入到单片机的模拟转换电路。
数字电路主要由单片机、LCD显示屏和按键等组成,实现数据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
4. 软件设计4.1 硬件初始化在软件设计中,首先需要对硬件进行初始化设置。
通过配置单片机的GPIO口、中断、计时器等功能来实现对各个硬件模块的控制。
4.2 模拟转换和数据处理通过单片机提供的模拟数字转换(ADC)功能,将模拟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然后,通过数据处理算法对数字信号进行滤波和校准,得出准确的重量数据。
4.3 显示和人机交互使用LCD显示屏来展示测量结果,并增加按键功能,方便用户进行重量锁定、切换单位等操作。
同时,还可以通过串口通信将数据传输到其他设备。
5. 功能拓展在基本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可以对电子秤进行一些功能扩展。
例如,增加存储功能,记录每次测量的重量数据;增加串口通信功能,方便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增加温湿度传感器等,实现多功能集成。
电子秤电路设计
![电子秤电路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1e776b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5d.png)
电子秤电路设计电子秤是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衡量物品重量的设备,它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强、易于读数等优点。
电子秤的核心部件是压电式传感器,传感器通过受力形变产生电信号,再经过信号处理器处理并转化为显示重量的数字。
因此,电子秤电路设计中压电式传感器与信号处理器是核心考虑因素。
一、压电式传感器的电路设计压电式传感器是通过物理变化产生电压信号,进而检测物体重量的设备。
根据工作原理,压电式传感器可分为电荷式和压力式两种。
电荷式传感器通过物理变化产生电荷,进而产生电压信号。
压力式传感器则是通过物理体积变化,产生电信号。
以下仅讨论压力式传感器的电路设计。
1.电路原理压力传感器主要由桥式电路、信号放大电路和滤波电路三部分组成。
(1)桥式电路:桥式电路分为有源桥式电路和无源桥式电路。
目前多采用无源桥式电路,因为它不需要外部电源,便于实现多点测量等多台组合共同测量。
(2)信号放大电路: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相当小,需通过信号放大器放大后才能有效的进行传输和处理。
(3)滤波电路:滤波器用于去除杂波、信号噪声等,保证电路稳定性和准确性。
常用的滤波器有低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等。
2.电路参数(1)灵敏度:传感器允许工作范围内,重量变化所引起的电路输出变化量,常用的单位是mv/kg,kg/mv。
(2)非线性度:指传感器输出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一般用±%来表示。
(3)零点漂移:指在重量不变的情况下,电路输出随时间漂移的程度,常用的单位是mV/h或%FS/h。
(4)灵敏度温漂:指在温度变化的情况下,灵敏度相对变化的情况,常用的单位是%RS/℃。
二、信号处理器的电路设计信号处理器是将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传输和处理的部分,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信号精度和稳定性。
1.放大电路设计放大电路是放大传感器输出信号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设计可以使信号精度和信噪比大大提高。
在放大电路中,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1)增益大小:增益大小是决定信号放大倍数的关键因素,合理选择增益大小可以使信号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
简易电子秤电路设计
![简易电子秤电路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42c70b589eb172ded63b77c.png)
摘要随着计量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传统纯机械结构的杆秤、台秤、磅秤等装置逐步被淘汰。
而电子秤是将传感器技术、信息处理、电子技术等技术综合一体的现代新型称重仪器。
电子秤计量准确、快速方便,并且能实现自动称重和数字显示。
本作品主要以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针对电子秤的自动称重、单价设置、金额计算与累加和去皮功能进行设计。
电子秤由六个功能模块组成,传感器模块、信号调理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报警模块、显示模块和按键模块。
本设计由电阻应变片桥式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所得差模信号经HX711型芯片的放大和转换,再由单片机的控制和处理,最后在显示屏上显示重量、单价和金额等。
该设计很好的完成了设计要求,效率高,误差较小。
关键词:电子秤;STC89C52单片机;电阻应变片桥式传感器;HX711目录1 方案论证与比较......................................................................................................................1.1传感器模块方案....................................................................................................................1.2信号调理模块方案................................................................................................................1.3单片机控制模块方案............................................................................................................1.4显示模块方案........................................................................................................................1.5按键模块方案........................................................................................................................1.6报警模块方案........................................................................................................................ 2理论分析与计算.......................................................................................................................2.1电阻应变片传感器................................................................................................................2.2 HX711信号处理模块 ............................................................................................................2.3 STC89C52单片机控制模块...................................................................................................2.4 LCD1602显示 ........................................................................................................................2.5 4矩阵键盘........................................................................................................................3系统硬件设计...........................................................................................................................3.1 电阻应变片电桥电路...........................................................................................................3.2 HX711信号调理电路 ............................................................................................................3.3 单片机控制系统电路...........................................................................................................3.4显示电路与单片机接口电路................................................................................................3.5 按键电路与单片机接口电路...............................................................................................3.6蜂鸣器超重报警系统电路.................................................................................................... 4系统软件设计........................................................................................................................... 5系统调试...................................................................................................................................5.1测试方法与仪器....................................................................................................................5.1.1测试方法...........................................................................................................................5.1.2测试仪器...........................................................................................................................5.2数据测试与分析.................................................................................................................... 6总结........................................................................................................................................... 参考文献......................................................................................................................................1 方案论证与比较1.1传感器模块方案采用电阻应变片桥式传感器。
数字电子秤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
![数字电子秤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a973b5583c4bb4cf7ecd1a5.png)
河南工程学院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河南工程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与提供本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河南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与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河南工程学院毕业设计任务书题目数字电子秤的设计与实现专业电气工程与其自动化学号 2 姓名李东盼主要内容:电子秤以单片机为信息处理核心,外围电路主要有电源模块、信号采集模块、信号放大积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电压报警模块等部分组成。
电源电路为系统提供+5V直流稳压电源。
当被称重物体放于秤盘(压力传感器)上时,传感器产生与被测物体相对应的电压信号,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积分电路初步数字化之后单片机接收,单片机再进行数字滤波、处理输出给LCD,显示被秤物体的质量,完成称重功能。
通过键盘可以输入单价,单片机可以根据重量自行运算出总金额。
基本要求:1.最大称重为10kg,精度为5g;2.具有清零、去皮重、过量程报警功能;3.能够显示价格、金额、质量。
主要参考资料:[1]许晓彤.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J].自动化计量仪器,2012(07):69-72.[2]张寅.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模型实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9(05):65-70.[3]杨青锋,王辉.影响称重传感器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J].称重知识,2012(17):38-42.[4]钱刘宸.轻松学习单片机[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02):86-87.完成期限:指导教师签名:专业负责人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 ABSTRACT. (I)1 绪论 02 设计思路 (2)2.1 设计要求 (2)2.2设计方案的确定 (2)2.3电子秤的主要组成 (4)2.3.1 电子秤的基本结构 (5)2.3.2 电子秤的工作原理 (6)2.3.3 电子秤的参数指标 (6)3 元件选择与硬件电路的设计 (7)3.1元件选择 (7)3.1.1 单片机的选择 (7)3.1.2 传感器的选择 (8)3.1.3 A/D转换器的选择 (10)3.1.4 显示器的选择 (10)3.2硬件电路的设计 (11)3.2.1 电源电路 (11)3.2.2 主控电路 (12)3.2.3 显示电路 (14)3.2.4 超重报警电路 (15)3.2.5 按键输入电路 (15)3.2.6 HX711转换电路 (17)3.3硬件电路图与PCB板线路的绘制 (19)3.3.1 Protel99SE软件 (19)3.3.2 原理图与PCB板线路的绘制 (19)4 软件设计 (21)4.1软件编译环境 (21)4.2主程序流程图 (20)4.3按键模块流程图 (21)4.4显示模块流程图 (22)5 实物的焊接与调试 (23)5.1实物的焊接 (23)5.1.1 PCB板制作 (23)5.1.2 实物焊接 (24)5.2 实物的调试 (25)5.3实物效果图 (26)6 结束语 (27)致谢 (28)参考文献 (29)附录 (30)附录I 原理图 (31)附录II 主程序 (32)数字电子秤的设计与实现摘要单片机作为计算机发展的重要分支,信息处理速度不仅快而且处理能力特别强,是现代绝大多数电子产品最重要的核心部分。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63d3f33a45177232f60a275.png)
第二章 系统方案论证与选型
按照本设计功能的要求,本设计大致可分为五个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信号放大模块、模数转换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人机交换模块。(其中人机交换模块中包括:声光报警、LCD显示、键盘输入)系统设计总体方案框图如图2-1所示。
图2-1设计思路框图
测量部分是利用称重传感器检测压力信号,得到微弱的电信号(本设计为电压信号),而后经处理电路(如滤波电路,差动放大电路,)处理后,送A/D转换器,将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输出。控制器部分接受来自A/D转换器输出的数字信号,经过复杂的运算,将数字信号转换为物体的实际重量信号,并将其存储到存储单元中。控制器还可以通过对扩展I/O的控制,对键盘进行扫描,而后通过键盘散转程序,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数据显示部分根据需要实现显示功能。
最后我们最终选择了AT89S52这个比较常用的单片机来实现系统的功能要求。AT89S52内部带有8KB的程序存储器,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
2.2 数据采集部分
电子秤的数据采集部分主要包括称重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和A/D转换电路,因此对于这部分的论证主要分三方面。
2.2.1
在设计中,传感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元件,因此对传感器的选择也显的特别的重要,不仅要注意其量程和参数,还有考虑到与其相配置的各种电路的设计的难易程度和设计性价比等等.传感器量程的选择可依据秤的最大称量值、选用传感器的个数、秤体的自重、可能产生的最大偏载及动载等因素综合评价来确定。一般来说,传感器的量程越接近分配到每个传感器的载荷,其称量的准确度就越高。但在实际使用时,由于加在传感器上的载荷除被称物体外,还存在秤体自重、皮重、偏载及振动冲击等载荷,因此选用传感器量程时,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保证传感器的安全和寿命。传感器量程的计算公式是在充分考虑到影响秤体的各个因素后,经过大量的实验而确定的。
电子秤电路设计与制作
![电子秤电路设计与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5af58fd56529647d26285258.png)
电子秤电路设计与制作实验报告姓名:学号:指导老师: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秤电路设计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电子秤电路,要求能测量重量在0~200g 间的物体,输出为电压信号,通过调节电路使电压值为对应的重量值,电压量纲mv改为重量纲g即成为一台原始电子秤。
二、基本原理:基本思路总体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所测重量经过转换元件转换为电阻变化,再经过测量电路转化为电压变化,经过放大电路放大调节后输出显示得到所需信号。
图1 基本设计思路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本设计主要通过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实现。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利用电阻应变片将应变转换为电阻的变化,实现电测非电量的传感器。
传感器由在不同的弹性敏感元件上粘贴电阻应变片构成,当被测物理量作用在弹性敏感元件上时,弹性敏感元件产生变形,并使附着其上的电阻应变片一起变形,电阻应变片再将变形转换为电阻值的变化。
应变式电阻传感器是目前在测量力、力矩、压力、加速度、重量等参数中应用最广泛的传感器之一。
1、弹性敏感元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而改变原来尺寸或形状的现象称为变形,而当外力去掉后物体又能完全恢复其原来的尺寸和形状,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具有弹性变形特性的物体称为弹性元件。
弹性敏感元件是指元件在感受到力、压力、力矩、振动等被测参量时,能将其转换成应变量或位移量,弹性敏感元件可以把被测参数由一种物理状态转换为另一种所需要的物理状态。
2、电阻应变片对于一段长为L,截面积为S,电阻率为ρ的导体,未受力时电阻为 R = ρ,在外力的作用下,电阻丝将会被拉伸或压缩,导体的长度L、截面积S以及电阻率ρ等均将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电阻应变效应”。
利用金属或半导体材料电阻丝的应变电阻效应,可以制成测量试件表面应变的敏感元件。
为在较小的尺寸范围内感受应变,并产生较大的电阻变化,通常把应变丝制成栅状的应变敏感元件,即电阻应变片,通常由敏感栅、基底、盖片、引线和黏结剂等组成。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之电子称设计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之电子称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5c88c34dd36a32d73758188.png)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之电子秤的设计一、设计任务1、题目:电子秤的设计1.确定结构电子秤由传感器、传感器专用电源、信号放大系统、模数转换系统及显示器等五部分组成,其原理框图如指导书图4所示。
2.设计技术指标如下:1)量程为0~1.999Kg ,2)传感器可采用悬臂梁式的称重传感器(悬臂梁上贴有应变片)。
3) 显示电路采用213为A/D 转换电路、共阴级数码管。
2、设计任务1)选择传感器2)设计传感器测量电路:通常用电桥测量电路。
3)放大电路设计由于传感器测量范围是0~2Kg ,假定选择的某款传感器的灵敏度为1mV/V 、工作电压为10V ,那么其输出信号只有0-10mV 左右;而A/D 转换的输入应为0-1.999Kg ,当量为1mV/g ,因此要求放大倍数约为200倍,一般采用两级放大器。
另外,在电路设计过程,应考虑电路抗干扰环节、稳定性。
选择低失调电压、低漂移、高稳定、经济性的芯片。
最后,电路中还应有调零和调增益的环节,才能保证电子秤没有称重时显示零读数,称重时读数正确反映被秤重量。
4)模数转换及显示系统A/D 转换器可选择MC14433,也可另选。
4)供电电源:设计一个可满足本设计需求的电源。
二、设计方案1、电子秤的主要组成电子秤由传感器、传感器专用电源、信号放大系统、模数转换系统及显示器等五部分组成,其原理框图如图4所示。
图4电子秤组成框图传感器将被测物体的重量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出,放大系统把来自传感器的微弱信号放大,放大后的信号经过模数转换把模拟数字量,数字量通过数字显示器显示重量。
2、方案的选用方案一:采用应变式电阻称重传感器,将被测物体的重量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出,然后采用AD620差动电路放大器把来自传感器的微弱信号放大,然后将放大后的信号经过MC14433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量,最后经过动态扫描将数字量通过数码管显示出来,显示出来的数字就是被测物体的重量。
方案二:设计以51系列单片机AT89S52为控制核心,实现电子秤的基本控制功能。
电子秤电路设计与制作
![电子秤电路设计与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5af58fd56529647d26285258.png)
电子秤电路设计与制作实验报告姓名:学号:指导老师: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秤电路设计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电子秤电路,要求能测量重量在0~200g 间的物体,输出为电压信号,通过调节电路使电压值为对应的重量值,电压量纲mv改为重量纲g即成为一台原始电子秤。
二、基本原理:基本思路总体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所测重量经过转换元件转换为电阻变化,再经过测量电路转化为电压变化,经过放大电路放大调节后输出显示得到所需信号。
图1 基本设计思路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本设计主要通过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实现。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利用电阻应变片将应变转换为电阻的变化,实现电测非电量的传感器。
传感器由在不同的弹性敏感元件上粘贴电阻应变片构成,当被测物理量作用在弹性敏感元件上时,弹性敏感元件产生变形,并使附着其上的电阻应变片一起变形,电阻应变片再将变形转换为电阻值的变化。
应变式电阻传感器是目前在测量力、力矩、压力、加速度、重量等参数中应用最广泛的传感器之一。
1、弹性敏感元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而改变原来尺寸或形状的现象称为变形,而当外力去掉后物体又能完全恢复其原来的尺寸和形状,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具有弹性变形特性的物体称为弹性元件。
弹性敏感元件是指元件在感受到力、压力、力矩、振动等被测参量时,能将其转换成应变量或位移量,弹性敏感元件可以把被测参数由一种物理状态转换为另一种所需要的物理状态。
2、电阻应变片对于一段长为L,截面积为S,电阻率为ρ的导体,未受力时电阻为 R = ρ,在外力的作用下,电阻丝将会被拉伸或压缩,导体的长度L、截面积S以及电阻率ρ等均将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电阻应变效应”。
利用金属或半导体材料电阻丝的应变电阻效应,可以制成测量试件表面应变的敏感元件。
为在较小的尺寸范围内感受应变,并产生较大的电阻变化,通常把应变丝制成栅状的应变敏感元件,即电阻应变片,通常由敏感栅、基底、盖片、引线和黏结剂等组成。
如何设计简单的电子秤电路
![如何设计简单的电子秤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e0b33fb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8.png)
如何设计简单的电子秤电路电子秤是一种常见的测量装置,它通过传感器和电路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子秤电路需要考虑传感器的选择、电路的搭建和信号处理等因素。
本文将分步骤介绍如何设计简单的电子秤电路。
一、传感器的选择传感器是电子秤电路的核心部分,它可以将物体的重量转化为电信号。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测量范围:根据需要测量的物体重量范围选择传感器的额定量程。
一般来说,电子秤的测量范围应该是比实际需要测量的物体重量范围稍大一些。
2.精度:传感器的精度是指它所能测量的最小重量变化。
选择高精度的传感器可以提高电子秤的测量准确性。
3.输出信号:传感器可以根据工作原理产生不同的输出信号,比如电压信号、电流信号或频率信号等。
根据电子秤电路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输出信号类型。
二、电路搭建设计简单的电子秤电路需要以下基本组件:1.传感器接口电路:传感器的输出信号需要经过接口电路进行信号处理。
接口电路通常包括运算放大器、滤波电路和放大器电路等。
2.模数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电子秤电路中常使用的模数转换器有ADC(模拟-数字转换器)。
3.微处理器:收集和处理来自传感器的数据,并输出测量结果。
可以选择一款适合的微处理器,比如Arduino等。
4.显示器:用于显示测量结果。
可以选择LED、LCD或数码管等显示器。
三、信号处理在电子秤电路中,信号处理是十分关键的一步。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感器校准:传感器的精度可能会受到环境温度、供电电压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对传感器进行校准,以提高测量准确性。
2.滤波: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可能会受到干扰,比如电磁干扰或传感器本身的噪声等。
通过添加滤波电路可以消除这些干扰信号,提高测量的稳定性。
3.放大: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可能较小,需要通过放大电路将信号放大到合适的范围,以便后续的信号处理。
4.数据处理:利用微处理器对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处理,可以进行单位转换、数据滤波和数据存储等操作。
电子称电路的设计和分析
![电子称电路的设计和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218c8faf1ffc4ffe47acfb.png)
2021/5/23
1
主要内容
设计要求 仿真设计 软件设计 实物制作
2021/5/23
2
设计步骤
任务分析
确定方案
仿真设计
实物制作
系统调试
软件设计
2021/5/23
3
设计要求
• 设计一种小型、简便、精确度高的电子平 台秤,量程20Kg,分度值为20g,它用一 个显示窗口来显示所称物体的重量。
2021/5/23
9
电子秤的组成
• 对称重传感器的基本要求是:输出电量与 输入重量保持单值对应,并有良好的线性 关系;有较高的灵敏度;对被称物体的状 态的影响要小;能在较差的工作条件下工 作;有较好的频响特性;稳定可靠。
2021/5/23
10
电子秤的组成
3)测量显示和数据输出的载荷测量装置
即处理称重传感器信号的电子线路(包括放 大器、模数转换、电流源或电压源、调节器、补 尝元件、保护线路等)和指示部件(如显示、打 印、数据传输和存贮器件等)。这部分习惯上称 载荷测量装置或二次仪表。在数字式的测量电路 中,通常包括前置放大、滤滤、运算、变换、计 数、寄存、控制和驱动显示等环节。
• 基本功能:置零、超重报警 • 可选功能:去皮、标定
2021/5/23
4
置零:在开机或称重过程中,仪表显示偏离零点且 在称重范围内,则可按[置零]键,显示零值并零点指 示灯亮。
去皮:在称重显示状态下,按[去皮]键,则显示零 值并去皮指示灯亮;在去皮状态下,拿掉皮重物时按 [去皮]键,可以清除皮重值。
• 标定功能:为保证仪器预定精度的可靠性和合法 性,仪器必须定期校准,为用户提供一种方便的自动 校准方式。
2021/5/23
电子秤电路设计(8051单片机控制)
![电子秤电路设计(8051单片机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9dd7f6e2f8c75fbfc77db2dd.png)
毕业论文继续教育学院 08 级应用电子专业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5月目录一论文摘要 (3)二绪论 (4)1.1称重技术和衡器的发展 (4)1.2电子秤的组成 (4)2.1控制器部分 (8)2.2数据采集部分 (9)2.3显示部分电路的选择 (15)2.4超量程报警部分选择 (16)系统软件设计 (17)3.1、主程序设计 (17)3.2、子程序设计 (18)3.3数据采集部分电路设计 (23)3.4显示电路与AT89S052单片机接口电路设计 (28)3.5键盘电路与AT89S52单片机接口电路设计 (29)3.6报警电路的设计 (30)设计方案论证 (31)结论 (33)致谢 (34)参考文献 (35)附录1 系统总图 (36)附录2程序设计 (37)论文摘要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市场上使用的传统称重工具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要求。
为了改变传统称重工具在使用上存在的问题,在本设计中将智能化、自动化、人性化用在了电子秤重的控制系统中。
本系统主要由单片机来控制,测量物体重量部分由称重传感器及A/D转换器组成,加上显示单元,此电子秤俱备了功能多、性能价格比高、功耗低、系统设计简单、使用方便直观、速度快、测量准确、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本系统以AT89S52单片机为主控芯片,外围附以称重电路、显示电路、报警电路、键盘电路等构成智能称重系统电路板,从而实现自动称重系统的各种控制功能。
可以说,此设计所完成的电子秤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应用需求。
【关键词】AT89S52,称重传感器,A/D转换器,LCD显示器。
绪论1.1 称重技术和衡器的发展称重技术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重视,作为一种计量手段,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科研、交通、内外贸易等各个领域,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
电子秤是电子衡器中的一种,衡器是国家法定计量器具,是国计民生、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内外贸易不可缺少的计量设备,衡器产品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各行各业的现代化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电子称重传感器及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电子称重传感器及信号调理电路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f166748f7ec4afe04a1dfd2.png)
目录目录-----------------------------------------------------------------------------1 摘要-----------------------------------------------------------------------------2一、方案设计-----------------------------------------------------------------------31.1.选择的传感器类型------------------------------------------------------------3 1.2.对传感器的分析---------------------------------------------------------------41.3.系统方案------------------------------------------------------------------------6二、理论分析-----------------------------------------------------------------------62.1.应变片的电阻应变效应------------------------------------------------------6 2.2.应变灵敏度---------------------------------------------------------------------72.3.测量电路------------------------------------------------------------------------8三、电路设计:电路原理图及各部分分析-----------------------------------103.1.应变片全桥电路分析---------------------------------------------------------103.2. 差动放大器器电路分析-----------------------------------------------------10四、实验-----------------------------------------------------------------------------114.1.实验目的------------------------------------------------------------------------114.2.实验步骤------------------------------------------------------------------------11五、数据分析-----------------------------------------------------------------------18六、误差分析------------------------------------------------------------------------19七、总结------------------------------------------------------------------------------20 参考文献-----------------------------------------------------------------------------21摘要本设计采用检测实验室的CSY-3000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设计并制作了一台简易电子秤。
简易电子秤的设计
![简易电子秤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76cbc6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d3.png)
简易电子秤的设计一、简易智能电子秤系统结构与原理称重传感器:当被称物体放置在秤盘上时,压力传感器产生力电效应,将物体的压力转换成与被称物体压力成一定函数关系的电信号。
信号处理电路:该电信号先通过前端信号处理电路进行初步处理,以增强信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AD转换器:经过信号处理的模拟电信号需要通过AD转换器(如H711芯片)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以便于微控制器进行处理。
H711是一款专为高精度电子秤设计的24位AD转换器芯片,具有集成度高、响应速度快、抗干扰性强等优点。
微控制器(MCU):数字信号送入微控制器后,MCU通过扫描键盘和各种功能开关,根据输入内容和开关状态进行判断、分析和控制,完成各种运算和显示功能。
显示模块:微控制器将计算结果输出到显示模块,如数码管或液晶显示屏,以显示被称物体的重量、价格等信息。
通过以上结构与原理,简易智能电子秤能够实现物体的准确称重,并通过微控制器的处理和控制,提供更多的智能化功能。
二、硬件设计在简易电子秤的设计中,硬件部分是实现秤重功能的基础。
本节将详细介绍电子秤的硬件设计,包括传感器选择、信号处理电路、显示模块和电源管理。
传感器是电子秤的核心部件,负责将物体的重量转换为电信号。
在本设计中,我们选用应变式称重传感器。
这种传感器基于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原理,当物体施加压力时,应变片会产生电阻变化,通过惠斯通电桥转换为电压信号输出。
这种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非常微弱,需要通过信号处理电路进行放大、滤波和线性化处理。
信号处理电路主要包括放大器、滤波器和AD转换器。
放大器:使用运算放大器对传感器信号进行放大,以满足后续电路的处理需求。
显示模块用于直观地显示秤重结果。
本设计采用LCD显示屏,可以清晰地显示数字和字符。
微处理器将处理后的重量数据发送给LCD 显示屏进行显示。
电源管理是确保电子秤稳定运行的关键。
本设计采用内置电池供电,通过电源管理模块进行电压稳定和电池电量监测。
电子秤设计与制作
![电子秤设计与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59c53d9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1.png)
判断、分析、各种运算 • 运算结果送到内存贮器,需要显示时,CPU发出指令,从
内存贮器中读出送到显示器显示,或送打印机打印
R1R2 R3R4
当:R1 = R2 = R3 = R4 = R R+△R1、R+△R2、R+△R3、R+△R4
V R R 1 R R 4 e R R 1 R R 2R R 3 R R 4
Ve R 1 R 2 R 3 R 4 4R R R R
在力的作用下,R1、R3被拉伸,阻值增大,△R1、△R3正值, R2、R4被压缩,阻值减小,△R2、△R4为负值。
电子秤设计与制作
(三)电子秤主要部件
称重传感器 1.常用各种称重传感器: 电阻应变式、电容式、压磁式、压电式、谐振式等 2.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是把电阻应变计粘贴在弹性敏感
元件上,然后以适当方式组成电桥的一种将力(重量)转换成电信号的传感器。
电子秤设计与制作
若不考虑Rm,在应变片电阻变化以前,电桥 的输出电压为: V R1 R4 e
2、硬件设计与制作 3.电源部分
DRAWN BY JIMOOM
桥式整流
1
T1
D1
U2 稳压管
LM7808
1 Vin
Vout 3
限流电阻
D2 R2 2.2 2W
4007
U3 稳压管
LM7805
VDD
1 Vin
Vout 3
GND 2
GND 2
220V A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秤电路设计与制作实验报告姓名:学号:指导老师: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秤电路设计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电子秤电路,要求能测量重量在0~200g 间的物体,输出为电压信号,通过调节电路使电压值为对应的重量值,电压量纲mv改为重量纲g即成为一台原始电子秤。
二、基本原理:基本思路总体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所测重量经过转换元件转换为电阻变化,再经过测量电路转化为电压变化,经过放大电路放大调节后输出显示得到所需信号。
图1 基本设计思路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本设计主要通过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实现。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利用电阻应变片将应变转换为电阻的变化,实现电测非电量的传感器。
传感器由在不同的弹性敏感元件上粘贴电阻应变片构成,当被测物理量作用在弹性敏感元件上时,弹性敏感元件产生变形,并使附着其上的电阻应变片一起变形,电阻应变片再将变形转换为电阻值的变化。
应变式电阻传感器是目前在测量力、力矩、压力、加速度、重量等参数中应用最广泛的传感器之一。
1、弹性敏感元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而改变原来尺寸或形状的现象称为变形,而当外力去掉后物体又能完全恢复其原来的尺寸和形状,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具有弹性变形特性的物体称为弹性元件。
弹性敏感元件是指元件在感受到力、压力、力矩、振动等被测参量时,能将其转换成应变量或位移量,弹性敏感元件可以把被测参数由一种物理状态转换为另一种所需要的物理状态。
2、电阻应变片对于一段长为L ,截面积为S ,电阻率为ρ的导体,未受力时电阻为 R = ρ ,在外力的作用下,电阻丝将会被拉伸或压缩,导体的长度L 、截面积S 以及电阻率ρ等均将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电阻应变效应”。
利用金属或半导体材料电阻丝的应变电阻效应,可以制成测量试件表面应变的敏感元件。
为在较小的尺寸范围内感受应变,并产生较大的电阻变化,通常把应变丝制成栅状的应变敏感元件,即电阻应变片,通常由敏感栅、基底、盖片、引线和黏结剂等组成。
测量电路电阻应变片把机械应变信号转换成电阻变化后,由于应变量及其应变电阻变化一般都很微小,既难以直接精确测量,又不便直接处理。
因此,必须采用转换电路,把应变计的电阻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以便于测量。
具有这种转换功能的电路称为测量电路。
电桥电路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测量电路,常见的直流电桥电路如图2, 图2 直流电桥 电桥输出电压为 Uo=U (式1)R1、R2、R3、R4为四个桥臂,当一个臂、两个臂或四个臂接入应变片时,就相应构成了单臂、双臂和全臂工作电桥。
下面分别就单臂、半桥和全桥电路进行讨论。
(1)单臂工作电桥 图3 单臂工作电桥如图3所示,R1为电阻应变片,R2、R3、R4为固定电阻。
应变片未受力时电桥处于平衡状态,R1R3=R2R4,输出电压U0=0,当承受应变时,R1阻值发生变化,设为R1+ΔR ,电桥不平衡,产生输出电压为 Uo=(R1+RR )R3−R2R4(R1+RR +R2)(R3+R4)(式2)设R1=R2=R3=R4=R,又ΔR<<R1,则 Uo≈R 4RRR(式3)(2)双臂工作电桥若在两个桥臂上计入电阻应变片,其他桥臂为固定电阻,则构成双臂工作电桥,如图4,R1、R2为电阻应变片,R3、R4为固定电阻。
当应变片承受应变时,R1电阻增大ΔR ,R2电阻减小ΔR ,这种电桥成为差动电桥。
图4 双臂工作电桥此时电桥不再平衡,输出电压为 Uo=R 2RRR(式4) 由式知半桥的输出是线性的没有非线性误差问题,而且灵敏度比单臂提高了一倍。
(3)全臂工作电桥若四个桥臂上全为电阻应变片,则构成全桥工作电路,如图5所示,R1、R2、R3、R4全为电阻应变片。
承受应变时,R1、R3电阻增大ΔR ,R2、R4电阻减小ΔR 。
图5 全臂工作电桥电桥不再平衡,输出电压为 Uo=URRR(式5) 由式知,全桥的电压输出是线性的,没有非线性误差问题,而且其灵敏度是单臂的4倍,是半桥的2倍。
电子秤实验采用的是全桥测量电路,我们选取直流电源电压为8V 。
所取的应变片未承受应变时阻值R1=R2=R3=R4=350Ω,当测量满量程200g 物体时,测得应变片阻值变化ΔR 大约在~Ω之间(参见文章最后实验数据记录表1、表2)。
我们取ΔR=Ω,U=8V,则测量电路的输出电压为Uo=URRR≈。
因为在实际电路中,应变片未承受应变时,电桥不一定处于完全的平衡状态,即R1R3--R3R4不为零,输出Uo 不为零,故在测量电路中加入滑动变阻器做调零用,测量电路如图6所示图6 电子秤测量电路差分放大电路测量电路将应变计的电阻变化转换成了电压变化,由于所得的输出信号一般都很微弱,如果在遇到干扰的时候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的错误,因此采集到电压信号后,要对电压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系统的稳定性会有所提高,让显示的数据也更加准确。
先采用差分放大电路对电压进行放大,我们先讨论简单的差动放大器,如图7所示,Vi1、 Vi2为输入,Vo 为输出。
图7 基本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 Vo=-R2R1V i1+(1+R2R1) R4R3+R4V i2 (式6) 本实验中运算放大器采用OP07芯片, OP07芯片是一种低噪声,非斩波稳零的双极性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
由于OP07具有非常低的输入失调电压,同时具有输入偏置电流低和开环增益高的特点,这种低失调、高开环增益的特性使得OP07特别适用于高增益的测量设备和放大传感器的微弱信号等方面。
OP07管脚图如图9所示。
图8 op07管脚图OP07芯片功能说明:1和8为偏置平衡(调零端),2为反向输入端,3为正向输入端,4接负电源或接地,5空脚 6为输出,7接正电源。
本实验中采用的差分放大电路如图9所示.Vi1Vo图9 差分放大电路该电路由三个运算放大器组成,Vo1、Vo2和Vo分别为三运放的输出电压。
分析电路知流过R2、R1的电流相等,设为i,可以计算出理想的输出电压Vo.i=RR1−RR2R1(式7)Vo1=Vi1+R2i (式8)Vo2=Vi2-R2i (式9)Vo=R4R3(Vo1-Vo2)=R4R3(1+2R2R1)(Vi1-Vi2) (式10)下面就各电阻应取阻值大小进行分析:前面已经计算过,当承重为满量程200g时应变片变化ΔR取Ω,此时测量电路输出电压Uo≈,即差分放大电路的差模输入Vi1-Vi2=,而要求的最终输出电压为200mV,故需将Uo放大40多倍。
由式(10)知差分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R4 R3(1+2R2R1),主要由R4R3及R2R1的值决定,但R1、R3太小会从集成运放中获取太大的电流,太大的R4、R2会增加电阻产生的噪声,故其放大倍数不宜太大,我们可先通过差分放大电路将电压信号放大至100mV左右,再通过后续的放大电路将其进一步放大以达到所要求值。
实验中取R2=R3=10kΩ,R4=51kΩ,而将R1用一个2kΩ固定电阻和10kΩ滑动变阻器Rb串联代替,即放大倍数为(1+20RR+2),可以通过改变Rb 阻值来进行调节。
差分放大电路具有以下优点:1)高输入阻抗。
被提取的信号是不稳定的高内阻源的微弱信号,为了减少信号源内阻的影响,必须提高放大器输入阻抗。
2)高共模抑制比。
电路对共模信号几乎没有放大作用,共模电压增益接近零。
3)低噪声、低漂移。
主要作用是对信号源的影响小,拾取信号的能力强,以及能够使输出稳定。
4)电路的增益可以通过改变电阻R1阻值来调节。
二级放大电路电压信号经过差分放大电路放大后并不能满足预期要求,故需要将其进行进一步放大,后续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图10 二级放大电路Vin 为输入信号即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出,Vout 为输出。
RRR −RRR1=RR −RRRRR2(式11) Vout=(R1+R2)RR −R2RRRR1(式12)前面通过差分放大电路将电压信号放大至100mV 左右,故需再将其放大约2倍,取R2=20k Ω,R1=10k Ω,可以通过调节Rb 使输出为200mV 。
电子秤实验的整体电路见附图。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传感器、实验台、实验元件箱。
四、实验步骤:电路调试与数据记录图1传感器托盘安装示意图1、将托盘安装到传感器上,如图1所示2、测量应变片的阻值:当传感器的托盘上无重物时,分别测量应变片R1、R2、R3、R4的阻值。
在传感器的托盘上放置10只砝码后再分别测量R1、R2、R3、R4的阻值变化,记录于表1-1、1-2中,分析应变片的受力情况(受拉的应变片:阻值变大,受压的应变片:阻值变小)。
3、设计测量电桥中各应变电阻的组合方法,计算出在±4V供电情况下,测量电桥可能提供的最大电压变化量。
4、电桥电路称重测量:在未供电情况下,搭建测量电桥电路。
在±4V供电情况下,首先调节电桥零点,然后依次加减砝码两次,用电压表测量电桥电路的输出电压并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数据记录于表2-1、2-2中。
5、在未供电情况下,搭建好仪表放大器电路及后面的放大电路。
注意:元件选取,线路连接一定要正确。
特别是电源线更不能接错,以免损坏实验设备。
6、差动放大器调零:不要连接电桥电路,将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短接(及整体电路图中所标的A B点短接)。
将主机箱上的电压表量程切换开关切换到2V档,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放大器的增益电位器Rb至合适位置(先顺时针轻轻转到底,再逆时针回转1圈)后,再调节放大器的调零电位器Rc,使电压表显示为零。
7、系统电路调零:关闭主机箱电源,按整体电路图接线(AB间接线断开),将±2V~±10V可调电源调节到±4V档。
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实验模板上的桥路平衡电位器Ra,使主机箱电压表显示为零。
8、系统输出增益调节:将10只砝码全部置于传感器的托盘上,调节电位器Rb(见整体电路图)使数显表显示为(2V档测量)。
9、重复7、8步骤的标定过程,一直到精确为止。
10、系统称重实验:将10个20g砝码依次放在托盘上称重,结果记录于表3-1;再将砝码依次取下,结果记录于表4-2。
放上笔、钥匙之类的小东西称一下重量。
实验完毕,关闭电源。
五、实验记录表如下面格式:1、测量应变片的阻值表1-1 第一组测量数值表1-2 第二组测量数值表1-3 第三组测量数值2、电桥电路称重测量(1)表2-1:将10个20g砝码依次放上托盘,记录输出电压数值。
(2)表2-2:将10个砝码依次取下,记录输出电压数值。
绘制实验曲线3、系统称重数据记录(1)表3-1:将10个20g砝码依次放上托盘,记录输出电压数值。
(2)表3-2:将10个砝码依次取下,记录输出电压数值。
绘制实验曲线六、实验要求: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下面参数:(1)线性度(非线性误差):非线性误差= ±(最大绝对误差/输出满量程)× 100 ﹪(2)重复性误差:重复性误差=(最大不重复误差/输出满量程)× 100 ﹪注:该数据具有随机性,其计算结果仅代表这次实验得到的性能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