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浅谈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浅谈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浅谈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方案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中的建筑物也在逐渐增多,而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建筑物的沉降变动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使用阶段,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观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时了解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为建筑物的安全和维护提供参考。

本文将就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技术方案进行浅谈。

一、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的重要性建筑物的沉降变形是建筑结构受力和变形的主要表现之一,是指建筑物基础与地基之间的相对位移,是一个重要的结构性能指标。

建筑物的沉降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还可能引发建筑物的倾斜、开裂等安全隐患,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非常重要的。

1.观测点的设置在进行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时,首先需要确定观测点的设置。

通常情况下,观测点需要设置在建筑物的主体结构中心位置,以及建筑物的四周环境位置,以全面观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观测点的设置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地基情况以及周边环境因素,确保观测点的合理性和全面性。

2.观测方法主体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传统监测法、全球定位系统(GPS)监测法和激光测距仪监测法等。

传统监测法通过安装测点和采用水准仪、测距仪等工具进行观测;GPS监测法通过安装GPS设备进行连续观测;激光测距仪监测法通过激光测距仪进行高精度的沉降观测。

3.数据处理与分析进行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处理与分析。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建筑物的沉降变形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还可以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建筑物的沉降趋势进行预测,为建筑物的维护提供依据。

4. 系统的监测报告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及时生成沉降监测报告,包括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趋势预测,为后续的施工、维护和修复提供决策依据。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未来,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技术将会朝着自动化、智能化和高精度化方向发展。

光伏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光伏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光伏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光伏沉降观测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观测目的和要求: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当地地质条件,确定沉降观测的目的和要求,例如观测周期、精度要求等。

2. 选取观测点:在光伏板下方、支架基础等有代表性的位置布设沉降观测点。

观测点应具有一定的密度,以保证能够全面反映项目的沉降情况。

3. 制定观测计划:根据观测目的和要求,制定详细的观测计划,包括观测频率、周期、精度要求等。

4. 采购和校准测量仪器:根据观测计划,采购合适的测量仪器,并确保其精度和可靠性。

在每次观测前,应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 进行沉降观测:按照观测计划,定期对选取的观测点进行沉降测量,并详细记录每个观测点的数据。

6. 数据整理和分析:对记录的沉降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绘制沉降曲线或表格,分析沉降趋势和规律。

7. 报告编写:根据沉降观测结果编写技术报告,报告应包括观测点布设、观测数据、分析结果等内容。

8. 监测和维护:在项目运营期间,定期进行沉降监测和维护,以确保光伏发电项目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以上是光伏沉降观测技术方案的大致步骤,具体的方案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为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议在实施过程中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整个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沉降观测技术方案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三、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1)四、沉降观测 (2)五、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5)六、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6)七、测量管理制度 (6)八、附图一 (7)一、编制依据1、《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BJ0l-214、《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185-2009二、工程概况本工程由海南省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局建设,雅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武汉华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海南第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施工。

海南省交通工程质量监督检测基地办公楼项目位于海口市琼山区新大洲大道南侧(南渡江桥头),兴建一幢14层高的办公楼(框剪结构),楼总高度49.2米(建筑),其中地下室一层,地下室层高为5.1米,1层为办公楼门厅、消防控制中心及弱电机房等,层高为4.8米,2层为办公楼的水泥实验室、土工室等,层高为4.2米,3层为水运检测实验室、屋顶花园等,层高为3.6米,4至13层为水运结构模拟检测室、公路检测模拟实验室、化学试验室、普通办公室、档案室等,层高为3.3米,14层为多功能厅、会议室、资料室等,层高为3.6米。

建筑物总长40.3米、总宽23米(不包括地下室)。

项目总建筑面积11804.93平方米,其中地下室2812.44平方米、地上建筑8992.49平方米。

本工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本建筑建筑工程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物耐火等级: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八度0.3g,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主楼框架二级、主楼抗震墙一级。

本工程基础设计为甲级建筑桩基,桩端持力层选用第4层贝壳碎屑粉质粘性土,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为4000KPa。

桩选用预制预应力高强砼管桩,管桩选自国标《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0G409),型号为PHC-500AB125-25,管桩外径为500mm,壁厚为125mm,本工程总桩数为265根。

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方案两篇

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方案两篇

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方案两篇篇一: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北、华南快速西侧、暨南大学东南侧。

拟建19层教学楼,设地下室2层。

采用桩基础,主体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

为了解新建大楼在施工过程中及竣工后一段时间内的沉降情况,达到优化设计、确保安全及指导施工的目的,在大楼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大楼主体结构进行沉降观测工作。

我所受建设单位的委托,负责编制本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二、沉降观测方案本项目沉降观测工作分为四个部分:基准点埋设,观测点埋设,精密水准测量和资料整理与提交。

如果观测期间发现沉降异常,则要对建筑物进行水平位移和楼体倾斜的监测。

(一)基准点埋设基准点是检验和直接测定观测点的依据,要求在整个观测过程中稳定不变。

故须埋设在稳定的地方,且离开被测建筑物有一定的距离。

为了便于校核,以验证基准点的稳定性,基准点数目应不少于三个。

基准点的具体埋设位置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视现场实际情况而定。

根据本项工程的实际情况,拟埋设三个深式永久水准点BM1、BM2及BM3作为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其埋设方法采用钻探成孔法(如附图一所示),用钻机钻至中风化基岩面或原状土层,孔径为110mm,把ф40mm的镀锌水管插入孔底,清孔、锤实,用导管浇灌1:1水泥砂浆。

管头露出所浇注水泥面2~3cm,顶部焊接预制铜标芯作为观测立尺点,然后设置保护箱盖。

(二)沉降观测点埋设观测点是固定在待测建筑物上的测量标志,埋设位置应保证施工期间和建筑物竣工后一段时期内能顺利进行观测,并能正确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观测点布设在首层或负一层的承力柱或剪力墙上,应选择在既便于观测又不易受碰撞破坏的位置埋设。

根据规范规定及设计要求,拟布设16个沉降观测点,编号分别为J1~J16,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如附图三所示。

观测点采用Ф16mm的圆钢预制,一端加工成圆头打磨平滑作为观测立尺点(如附图二所示)。

采用冲击钻钻孔置入法埋设,观测点设在首层或负一层指定柱上高出地坪面20~40cm处。

沉降观测qc实施方案

沉降观测qc实施方案

沉降观测qc实施方案沉降观测QC实施方案。

一、前言。

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帮助工程师监测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了确保沉降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实施严格的QC(Quality Control)措施,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施方案。

1. 观测设备选择。

在进行沉降观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观测设备。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选择高精度的水准仪、测距仪和GPS定位设备,以确保观测数据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2. 观测点设置。

在选择观测点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地形、建筑物布局等因素,以确保观测点的选择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同时,我们还需要根据工程要求确定观测点的数量和布设方式,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3. 观测数据采集。

在进行沉降观测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和方法进行数据采集,确保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数据处理和分析。

在完成观测数据的采集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严格的处理和分析,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准确的沉降情况和趋势。

5. 报告编制。

最后,我们需要编制沉降观测报告,将观测数据、处理分析结果以及相关结论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总结,以便工程师和相关人员进行参考和决策。

三、总结。

通过严格的沉降观测QC实施方案,可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因此,在进行沉降观测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上述实施方案进行操作,以确保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观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三篇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三篇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三篇篇一: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一、工程概况:***大学***校区教三楼位于校道南侧,东临山丘,南临图书馆,西临教四楼,北面三栋广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面高六层;场地地形较平坦,地基为粘性土地基。

由**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设计,**公司第三分公司施工,*****公司监理,工程竣工日期为二0XX 年六月。

二、编制依据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XX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XX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987-91)4、****大学***校区教三栋1:500平面图5、教三楼结构情况及周边环境实况三、沉降观测方案(一)沉降观测精度、时间、次数:(1)、观测精度本次采用二级观测精度。

沉降基准网观测采用一级水准测量,往返高差较差或高差闭合差应n 3.0±≤mm ,(n 为测站数),最大不超过n 5.0±≤mm ,沉降观测往返高差较差或高差闭合差应n 0.1±≤mm ,(n 为测站数),最大不超过n 5.1≤mm 。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 ;观测的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视距差:≤1.0m;视距累积差≤3.0m;观测成果在限差内按观测距离或测站数分配闭合差计算高程。

观测时一定要爱护观测标志,尺子放在观测点上应用力轻,立尺一定要直,每次把尺子立在观测标志之前,都要把观测标志点和尺子擦干净,以防止观测标或尺底粘泥土而影响观测精度。

(2)观测时间、次数观测周期每月一次,每期观测时间三个小时,总共进行6期观测。

首次观测时间为20XX年12月7日。

首次观测时,应观测多次取其平均值,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

(二)基准点和工作点的布设1、观测点的设置:按照设计院的要求,并根据沉降观测的有关规定,布置沉降观测点依据以下原则布设:(1)参照设计图纸;(2)建筑物的各拐角极大转角处;(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主体工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主体工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主体工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型主体工程建设在城市中的发展变得愈发频繁。

在主体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地基和基础进行沉降观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主体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

因此,如何对主体工程的沉降进行准确的观测和监测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从沉降观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观测方法选择、观测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旨在为主体工程沉降观测技术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案。

二、沉降观测技术原理和应用沉降观测技术是通过一系列的观测测量手段来对主体工程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的一种技术方法。

沉降观测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测定测点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变化来反映土地沉降的情况。

沉降观测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对新建主体工程进行沉降监测,以评估其地基和基础的稳定性,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2. 对周边区域的地基沉降情况进行监测,以评估新建主体工程对周边区域的影响,避免相邻建筑物的倾斜和损坏。

3. 对旧建筑和历史遗迹进行沉降监测,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避免因地基沉降而引起的破坏。

4. 对地铁、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进行沉降监测,以评估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交通设施的安全性。

三、观测方法选择在进行主体工程沉降观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和设备。

常见的沉降观测方法包括:1. 重力式沉降观测法重力式沉降观测法是一种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重力仪器来测定测点的垂直位移变化,从而反映土地沉降的情况。

重力式沉降观测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测量精度高,适用于对地下结构的沉降监测。

2. GPS沉降观测法GPS沉降观测法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来进行沉降观测的一种方法。

通过在地表设置GPS观测点,利用GPS接收机实时监测测点的位置变化,从而得到地表沉降情况。

GPS 沉降观测法的优点是测量范围广,精度高,适用于大范围地表沉降监测。

3. 水准测量法水准测量法是通过水准仪器来测定测点的高程变化,从而反映土地沉降的情况。

路基、桥梁沉降观测方案

路基、桥梁沉降观测方案

桥梁和路基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一、沉降观测网沉降观测网可采用全线统一的二等水准网,精度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控制,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

沉降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

以设计院交桩并经过复测合格的CPI、CPII二等水准点作为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使用时应做稳定性检查与检验,并应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位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

1、工作基点应设在比较稳定的位置。

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工程,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观测点。

2、沉降观测点应设在能反映沉降特征的变形体上。

二、沉降观测1.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2.每次沉降观测时,宜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相同的图形或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2)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3)固定观测人员(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三、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3.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首次观测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

(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7)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要定期检核,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8)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引言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和地质勘探中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

通过对土地或结构物的沉降进行监测和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评估地质灾害、土壤沉降、地面下沉等情况,为工程设计和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种沉降观测的技术方案,包括测量工具、观测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内容,以便工程建设人员和地质勘探工作者了解并运用这一技术方案。

一、测量工具沉降观测需要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来进行准确的测量。

目前常用的沉降观测工具主要包括:1. 沉降柱:沉降柱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土壤或结构物沉降的设备。

它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和稳定性。

沉降柱通常安装在需要观测的土地或结构物上,并通过测量柱体上的标志物的高度变化来进行沉降观测。

2. 水准仪:水准仪是一种经典的测量工具,用于测量地面高差和沉降变化。

它通过观察水平线的偏移来测量地面的高度变化。

3. GNSS测量仪:GNSS测量仪是一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接收设备,常用的有GPS、北斗和伽利略系统。

它可以通过接收卫星信号来定位测量点的坐标,并提供高精度的位置信息。

二、观测方法沉降观测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观测的对象和实际情况。

以下是常见的两种观测方法: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将测量工具直接放置在需要观测的土地或结构物上,通过测量工具上的标志物的高度变化来测量沉降情况。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小范围的土地或结构物观测。

2. 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指通过测量某些固定物体的变化来间接推断土地或结构物的沉降情况。

例如,在测量沉降柱时,可以通过观测参考点的高度变化来推断相应地面的沉降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范围的土地观测和地质勘探。

三、数据处理和分析沉降观测所得到的原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到有价值的结果。

下面是常见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1. 数据平滑:原始观测数据通常包含一定的误差和噪声,需要进行平滑处理以去除不必要的干扰。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引言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工程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地基沉降变形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本文将针对沉降观测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探讨。

二、施工前准备1. 测点设置在进行沉降观测前,需要合理设置观测测点,测点的选取应考虑到工程的重要部位、地基状况以及可能出现沉降的区域。

测点设置应满足工程实际需求,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2. 仪器校准在开始观测前,需要对使用的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观测方法1. 采用全站仪观测沉降观测常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全站仪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水平、垂直测量,同时具有数据记录和实时监测功能。

2. 定期观测沉降观测应定期进行,通常可以选择每周、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以监测沉降变形的趋势和速率。

四、数据处理1. 数据录入观测得到的数据应及时录入计算机中,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2. 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采用数学模型等方法,评估地基沉降变形的情况,为工程安全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五、结果展示1. 数据报告根据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制详细的数据报告,将沉降观测的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工程人员。

2. 常规汇总定期对观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常规的沉降观测报告,以便于工程管理和决策。

六、总结与建议通过科学合理的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可以及时监测地基沉降变形情况,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

建议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具体情况细化施工方案,并不断优化观测方法,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希望能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浅谈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浅谈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浅谈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方案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是保证建筑物结构安全、减少结构病害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将从技术方案的选择、观测方法、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1. 技术方案的选择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技术方案有两种:传统沉降观测和激光扫描测量。

传统沉降观测通常采用水准仪或全站仪进行测量,需要在建筑物四周或内部测量点固定基准点,并通过多次测量和比对得出沉降数据。

激光扫描测量则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范围的观测,并能够产生建筑物实际形态的三维模型。

两种技术方案各有优缺点,选择时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2. 观测方法无论是传统沉降观测还是激光扫描测量,观测方法的制定都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观测点的数量和位置、观测时间等进行综合考虑。

对于传统沉降观测,观测点应设置在建筑物不同部位,且需要遍布建筑物周边。

观测时间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和施工进度进行设置。

对于激光扫描测量,需要绘制建筑物的三维模型并将其作为观测基准,通过多次扫描得到不同时期建筑物的三维模型,然后通过比对得出沉降数据。

3. 数据处理与分析观测到的数据应及时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沉降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首先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质检,排除误差点和异常数据。

然后将数据进行平差处理,得出总体沉降量和局部沉降量。

随着观测时间的增长,需要对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和超限判断,以判断沉降是否超出正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

综上所述,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方案是保证建筑物结构安全和减少结构病害的关键技术之一,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特点和观测点的数量和位置等因素,及时处理和分析观测数据,以便及时发现沉降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工程沉降观测方案内容

工程沉降观测方案内容

工程沉降观测方案内容一、背景概述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地下工程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对地下土体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地下工程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对周边地表和地下土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包括地表沉降。

因此,对地下工程施工前、施工中及施工后的地面沉降情况进行监测与分析,对评估工程稳定性、保护周边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工程沉降观测方案进行详细讨论,旨在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二、目的和意义1. 目的:通过对地下工程周边地面沉降的监测,实时掌握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土体的变形规律,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地下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2. 意义:地下工程的施工不仅影响地下土体的稳定性,还可能对周边建筑、交通等造成危害。

因此,通过对地面沉降进行监测,可以为工程安全施工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地下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三、观测原理地下工程施工所导致的地表沉降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工程施工方式、地下土体的特性、地下水位变化等。

因此,地面沉降观测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下土体变形监测:通过监测地下土体的应力、应变等变化情况,实时掌握地下土体的变形状态。

2. 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地下土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因此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可以为地面沉降提供重要的依据。

3. 工程施工监测:监测施工过程中的挖掘、覆土等工序,以及相关施工设备对地面的荷载影响。

四、观测方案设计1. 观测点设置: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和地下土体的特性,设置监测点位,一般包括地表沉降观测点和地下土体变形监测点。

地表沉降观测点应覆盖整个施工区域,以全面监测地面沉降的情况;地下土体变形监测点应根据地下土体的变形特性进行设置,一般应考虑到工程的主要荷载方向。

2. 观测参数:地面沉降观测的参数一般包括沉降量、变形速率等;地下土体变形监测的参数一般包括土体应力、应变等。

此外,还需监测周边建筑物的倾斜情况,以及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篇一: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XX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XX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XX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XX5、本工程施工图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XX二、工程概况工程名称: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工程地址:万州周家坝建设单位:XX第一人民医院设计单位:XX艺术设计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XX公司监理单位:XX公司施工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本工程位于万州区周家坝街道流水村2-3组(心连心广场对面),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27924.52㎡,总建筑高度78.1m,地上19F,地下1F,框剪结构。

三、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3.1.观测目的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

3.2.观测原则1.参照设计图纸;2.建筑物的四角极大转角处;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3.3.观测点布置观测点的布置:观测点设在房屋周边各大角,长边增设观测点,观测点数不少于6点。

为了便于观测,沉降观测点布置于通视好的墙上,以减小搬动仪器的次数而造成的误差叠加。

沉降观测点置于相对标高+0.700处,以便观测方便。

观测点采用20钢筋制作,采用后植筋锚固方式埋入结构柱内,为了保证观测点牢固性,埋入深度不小于100,外露部分长度为60,上端焊圆形铁球以便观测,并涂上防腐漆,如右图所示。

根据观测原则要求,共布置4个沉降观测点,具体点位见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附图)。

房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房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房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一、技术方案简介房屋沉降观测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房屋的沉降情况,保障房屋的安全。

本方案主要介绍房屋沉降观测技术的基本概念、方案设计及技术流程,以期为房屋沉降观测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基本概念1. 沉降:指地基下沉或房屋下沉的过程。

2. 地基:指地面以下,支撑房屋的土壤或岩石层。

3. 观测点:指选定的用来观测房屋沉降变化的点位。

4. 监测设备:指用于测量和记录房屋沉降的仪器和设备,一般包括水准仪、测线仪、GPS等。

5. 沉降监测:指定期或不定期对房屋进行沉降观测并记录数据的过程。

6. 沉降监测报告:指根据沉降监测数据编制的监测结果分析和评估报告。

三、方案设计1.选定观测点选定合适的观测点是沉降监测的基础。

观测点应尽可能分布在不同地基条件下,如不同土层、不同类型的地基等,以便全面了解房屋沉降情况。

2.安装监测设备(1)水准仪:水准仪一般选用定点式自动水准仪,通过水准仪进行沉降测量。

水准仪的安装位置一般是在房屋的固定结构上,如墙面、屋顶等。

(2)测线仪:测线仪主要用于观测垂直沉降变化,通过测线仪进行沉降测量。

测线仪的安装位置一般是在房屋的底部或顶部。

(3)GPS:GPS是一种全球定位系统,可以用于测量高度。

通过GPS进行沉降测量时,需要将GPS放置在不同地基条件下,通过不同地基之间的高度差来计算沉降量。

3.制定监测计划沉降监测计划应明确观测点的选取位置、监测方式、监测频率等,旨在提供信息并提供改进措施。

4.数据处理与分析沉降监测所得数据应及时对比和分析。

如果沉降情况超出了设计值的范围,则需要采取措施解决。

5.报告编制根据数据处理与分析的结果,编制沉降监测报告。

报告应详细说明监测结果、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及评估、监测的局限性等。

四、技术流程1.选定监测点通过对目标房屋地形及地质构造的研究,确定各个监测点的位置,同时确定监测设备类型以及布设方案。

2.监测设备的安装和校准安装所需的监测设备,并校准各个设备。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沉降观测的目的及意义 (2)三、方案的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 (2)四、高程系统及基准点、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2)五、作业方法及注意事项 (4)六、观测周期 (5)七、观测报警值 (6)八、委托单位应提供的资料 (6)九、成果资料提交 (6)十、人员组织情况 (7)十一、拟投入本项目使用的仪器设备清单 (7)十二、观测期间的安全注意事项 (7)十三、质量保证体系 (7)十四、附图 (10)沉降观测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该项目位于XX路北侧, XX以西,总建筑面积69523平米。

该项目建筑物拟建场地地势总体比较平坦,土质松软,含水量较高,对建筑物的基础处理不利。

根据天津市建质安管[1999]529号文件的规定,须对本项目工程进行房屋沉降监测工作。

二、沉降观测的目的及意义沉降观测的目的: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主体结构进行沉降观测,确切反映建筑物的实际沉降程度和沉降趋势。

沉降观测的意义:①在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控制,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为建设单位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为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者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②在检查、处理有关的工程质量事故中,作为正确分析与判断的依据。

③验证有关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结构设计的理论及设计参数,并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三、方案的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4、《天津市加强建筑工程变形观测控制的规定》(建质安管[1999]529号)。

四、高程系统及基准点、沉降观测点的布设1、高程系统:采用独立高程系统。

2、基准点布设本工程观测精度高、工期长,为观测出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微小沉降变化,根据国家颁发的《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中的有关技术要求,以建委(建质安管[1999]529号)文件规定作为参考,宜在施工影响范围之外布设三个稳定牢固、能长期保存、且从理论上讲完全没有沉降变化的基准点,具体埋设过程根据现场情况设置在已沉降稳定的埋石上或已沉降稳定的建筑物上,具体作业过程中按规范要求进行,需注意地下管线安全。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的不断扩展,地下工程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沉降观测作为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旨在监测土地沉降情况,评估地下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

本文将针对沉降观测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论述。

二、施工前准备1. 确定观测点的选取在施工前,需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沉降观测的目标及观测点的选取。

观测点的选取应涵盖工程的主要区域,并结合工程所处地质环境及地下水位等因素,合理安排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2. 安装沉降观测仪器在选定观测点后,需要进行观测仪器的安装工作。

具体步骤包括选择适合的观测仪器、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按照仪器操作手册进行仔细的安装和调试。

三、施工过程1. 施工时观测数据的采集在施工过程中,需不断对观测点的数据进行采集。

通常采用定期或连续观测两种方式。

定期观测是在固定的时间点进行一次观测,连续观测则是通过实时监测系统对数据进行连续采集。

2. 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判断地下工程的沉降情况。

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包括数据归一化或背景差值法,并结合地下工程的设计参数进行比对和评估。

四、施工后工作1. 编制施工报告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编制施工报告。

报告要详细记录施工过程中的观测数据、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等内容,并对地下工程的施工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

2. 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根据施工报告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以避免或减轻地下工程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建议和措施应针对具体工程情况,具备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五、总结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对于地下工程的施工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的观测点选取、仪器安装和数据处理等工作,能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并有效评估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应当充分重视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六、参考文献(根据实际情况,列出参考文献,不写网址链接)以上就是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的文章内容,我们在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沉降观测的重要性,然后分别论述了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和施工后工作等几个方面。

沉降观测技术实施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实施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实施方案一、引言沉降观测是地下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通过对地下土体或地基的沉降变形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沉降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本文将就沉降观测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二、沉降观测技术的重要性沉降观测技术是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土体或地基的沉降变形可能会对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通过对地下土体或地基的沉降变形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沉降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沉降观测技术的实施方案1. 观测点的设置在进行沉降观测时,首先需要确定观测点的设置。

观测点的设置应该覆盖到地下工程的整个施工范围,以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监测地下土体或地基的沉降变形情况。

观测点的设置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标准,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观测方法的选择在进行沉降观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包括测量法、监测法和遥感法等。

不同的观测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和观测要求来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

3. 观测仪器的选用在进行沉降观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观测仪器。

常用的沉降观测仪器包括水准仪、测斜仪、位移传感器等。

不同的观测仪器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和观测要求来选择合适的观测仪器。

4.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在进行沉降观测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可以得到地下土体或地基的沉降变形情况,从而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5. 观测报告的编制在进行沉降观测后,需要编制观测报告。

观测报告应该详细记录观测过程和结果,对地下土体或地基的沉降变形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况0二、监测内容及目的12.1、监测内容12.2、监测目的1三、编制依据1四、沉降观测施工组织24。

1沉降观测人员组织结构24.2沉降观测测量仪器设备2五、技术设计方案25.1 沉降监测2六、监测周期、频率及次数46.1、监测周期56。

2、监测频率及次数5七、特殊情况处理5八、监测工作注意事项5九、提交的成果资料61。

工程概况工程名称:螺州锦绣水乡C1#~03#、05#~13#、15#~23#、25#~33#、35#~43#、55#楼及相应连体大地下室建设单位:福州市房地产开发总公司设计单位:福州市国伟建设设计有限公司监理单位:福建山海工程建设监理事务所施工单位:中城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本工程位于仓山区螺洲镇环岛路北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剪力墙结构,地下室防水等级二级,建筑耐火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7度.螺州锦绣水乡C地块工程共有48栋楼,分别是上部C1#~C55#楼有54584。

23㎡,其中地下室的有69241.93㎡,基础采用桩承台基础形式。

2.监测内容及目的2.1监测内容监测内容为主体结构沉降监测。

2.2监测目的沉降观测是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监控的重要程序,是检查建筑结构可靠性和设计荷载计算安全性的有效手段,同时是保证建筑物顺利施工的重要检测过程。

随着建筑施工规范的逐步健全,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被重视的前提下,沉降观测也在各类观测工程测量规程作为强制性的地方标准来执行。

通过对高层建筑的沉降进行一个时期的跟踪观测,获得建筑物准确可靠的沉降数据,了解建筑物的实际沉降情况,为建筑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数据保证。

3.编制依据(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4)施工图纸及设计文件。

4。

沉降观测施工组织4.1沉降观测人员组织结构为保证监测工程的顺利进行,应挑选监测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心思缜密的测量人员,组成专门的监测小组。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第1篇沉降观测技术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增多,土地沉降问题日益凸显。

为确保工程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对工程周边区域进行沉降观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沉降观测方案,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观测目标1. 掌握工程周边区域的沉降状况,为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2. 监测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沉降变化,评估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确保工程安全、可靠。

三、观测范围及内容1. 观测范围:以工程主体为中心,向外延伸一定距离的区域。

2. 观测内容:a. 地表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对观测点进行周期性测量,获取地表高程变化数据。

b. 深层沉降观测:采用分层沉降仪、电测水位仪等设备,对观测井进行周期性测量,获取不同深度土层的沉降数据。

四、观测方法及设备1. 观测方法:a. 地表沉降观测:采用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等方法。

b. 深层沉降观测:采用分层沉降仪、电测水位仪等方法。

c. 数据处理:采用科学、合理的统计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 观测设备:a. 地表沉降观测:水准仪、全站仪、脚架、测量尺等。

b. 深层沉降观测:分层沉降仪、电测水位仪、测量电缆等。

五、观测周期及频率1. 观测周期:自工程开工之日起至工程竣工之日止。

2. 观测频率:a. 地表沉降观测:一般情况下,每季度至少观测1次;遇特殊情况,如降雨、周边施工等,可适当增加观测频率。

b. 深层沉降观测:一般情况下,每半年至少观测1次;遇特殊情况,可适当增加观测频率。

六、质量控制及成果提交1. 质量控制:a. 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观测,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b. 建立观测数据审核制度,对观测数据进行审核、分析,确保数据质量。

c. 定期对观测设备进行检定、校准,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2. 成果提交:a. 观测数据:以书面形式提交,包括观测日期、观测值、观测点编号等。

沉降观测技术实施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实施方案

沉降观测技术实施方案沉降观测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工程监测方法,用于评估土地或结构物的沉降情况,以及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沉降趋势。

本文将介绍一种沉降观测技术的实施方案,包括设备准备、监测方案制定、数据采集和分析等步骤。

设备准备是实施沉降观测的首要工作。

首先,需要准备沉降监测仪器,包括测量仪器和数据记录仪器。

测量仪器可以选择精确测量土地或结构物变形的传统测量工具,如水准仪、测距仪等;也可以选择使用现代化的测绘仪器,如全站仪、激光扫描仪等。

同时,还需要准备数据记录仪器,用于收集和储存测量数据。

数据记录仪器的选择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可以是手持式设备也可以是固定式设备。

监测方案制定是沉降观测的关键步骤。

首先,需要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监测点的选择应该代表整个土地或结构物的变形情况,既要考虑局部变形情况,也要考虑整体变形情况。

其次,需要确定监测的时间间隔和监测的持续时间。

时间间隔的选择应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来决定,如土地的沉降速度较慢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较长的时间间隔,而结构物的沉降速度较快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较短的时间间隔。

监测的持续时间一般要覆盖所需数据的时间范围,以便获取完整的沉降信息。

此外,还需要确定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以及监测结果的评估指标。

数据采集是沉降观测的核心环节。

在进行数据采集之前,需要进行一些预处理工作,如校正仪器误差、设置基准点等。

在采集数据过程中,要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可以采取多次测量、重复测量和交叉测量等方法来提高测量精度。

同时,需要记录相关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地表水位等,以便后续分析时进行修正。

在数据采集结束后,还需要对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处理,剔除异常值或干扰数据,以确保最终得到的数据是可靠的。

数据分析是沉降观测的重要环节。

首先,需要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如计算监测点的沉降量、速度和加速度等。

其次,需要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计算各个监测点的平均值、标准差和可信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三、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1)四、沉降观测 (2)五、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5)六、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6)七、测量管理制度 (6)八、附图一 (7)一、编制依据1、《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BJ0l-214、《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185-2009二、工程概况本工程由海南省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局建设,雅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武汉华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海南第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施工。

海南省交通工程质量监督检测基地办公楼项目位于海口市琼山区新大洲大道南侧(南渡江桥头),兴建一幢14层高的办公楼(框剪结构),楼总高度49.2米(建筑),其中地下室一层,地下室层高为5.1米,1层为办公楼门厅、消防控制中心及弱电机房等,层高为4.8米,2层为办公楼的水泥实验室、土工室等,层高为4.2米,3层为水运检测实验室、屋顶花园等,层高为3.6米,4至13层为水运结构模拟检测室、公路检测模拟实验室、化学试验室、普通办公室、档案室等,层高为3.3米,14层为多功能厅、会议室、资料室等,层高为3.6米。

建筑物总长40.3米、总宽23米(不包括地下室)。

项目总建筑面积11804.93平方米,其中地下室2812.44平方米、地上建筑8992.49平方米。

本工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本建筑建筑工程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物耐火等级: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八度0.3g,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主楼框架二级、主楼抗震墙一级。

本工程基础设计为甲级建筑桩基,桩端持力层选用第4层贝壳碎屑粉质粘性土,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为4000KPa。

桩选用预制预应力高强砼管桩,管桩选自国标《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0G409),型号为PHC-500AB125-25,管桩外径为500mm,壁厚为125mm,本工程总桩数为265根。

基础采用承台、地梁基础,承台厚度分为1000mm、1200mm、1300mm、1500mm,地梁的梁高分为500mm、600mm、650mm、700mm、800mm,底板的厚度为500mm。

三、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1、监测项目:建筑物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点的布置见附图一。

2、从场地的实际情况看,场地四周离建筑物在8米以上,故对布设控制点无影响。

东、西侧场地做临设及材料堆放用,所以控制点集中布设在北侧原有混凝土地面上,南侧只布设远向复核控制点,施工场地不受影响,东西向控制点设在东北侧,西侧设复核控点。

3、布设的控制点均引向四周永久建筑物或马路上,且要求通视,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点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之内。

4、根据海口市规划局的红线点形成四边形进行控制。

5、高程控制网的布设要求:(1)本项目是单栋建筑,宜将控制点连同观测点按单一层次布设。

(2)控制网应布设为闭合环、结点网或附合高程路线。

扩展网亦应布设为闭合或附合高程路线。

(3)每一测区的水准基点不应少于3个;对于小测区,当确认点位稳定可靠时可少于3个,但连同工作基点不得少于3个。

水准基点的标石,应埋设在原状土层中。

(4)工作基点与联系点布设的位置应视构网需要确定。

作为工作基点的水准点位置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建筑物基础深度的1.5-2.0倍。

工作基点与联系点也可在稳定的永久性建筑物墙体或基础上设置。

(5)各类水准点应避开交通干道、地下管线、仓库堆栈、水源地、河岸、松软填土、滑坡地段、机器振动区以及其他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和破坏的地点。

四、沉降观测1、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2、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5-20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建筑物后浇带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3、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等型式。

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平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锈漆。

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

4、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以所选定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精度要求施测。

5、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可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

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

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开始观测。

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

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一次。

施工过程中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

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

除有特殊要求者外,一般情况下,可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直至稳定为止。

观测期限一般不少于如下规定:砂土地基2年,膨胀土地基3年,粘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

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

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对重点观测和科研观测工程,若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期沉降量不大于22倍测量中误差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一般观测工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

6、沉降观测点的观测方法和技术要求:对二级、三级观测点,除建筑物转角点、交接点、分界点等主要变形特征点外,可允许使用间视法进行观测,但视线长度不得大于相应等级规定的长度。

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等振动影响的范围内,塔式起重机等施工机械附近也不宜设站。

每次观测应记载施工进度、增加荷载量、仓库进货吨位、建筑物倾斜裂缝等各种影响沉降变化和异常的情况。

7、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

再未有特除要求情况下,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

我们在河北省交通培训中心工程施工过程中就采用二等水测量的观测方法。

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1)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h=∑a-∑b≤l√n—,表示测站数。

(或△h=∑a-∑b≤1.0√L—,L表示观测路线距离)(2)前后视距:≤30m(3)前后视距差:≤1.0m(4)前后视距累积差≤3.0m(5)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1.0mm(6)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N2级别8、每周期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

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某个观测点的每周期沉降量:△c=Hh,I—Hn,I-1.N表示某个观测点,I表示观测周期数(I=1,2,3……)且H1=H0累计沉降量:△C=∑△c(n),n表示观测点号。

9、统计表汇总(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

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

(3)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我们可以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的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

特别座在沉陷性较大的地基上重要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观测显得更为重要。

利用沉降曲线还可计算出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倾斜度:q=│△Cm-△Cn│/Lmn,△Cm,△Cn分别为m,n点的总沉降量,Lmn为m,n点的距离。

10、观测周期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

施工期间一般在基础或地下室完成后开始观测,每完成一层观测一次,沉降速度≥2.0mm/d应减缓加载速度并增加观测次数;如施工过程暂停,则在停工及重新开工时应各测一次,停工期间2~3个月测一次;竣工后第一年测四次(其中第一次宜在竣工后二个月时),第二年测2~3次,以后每年一次直到稳定。

各个阶段的复测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11、稳定标准稳定标准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对重点观测和科研观测工程,或最后三次观测中每次沉降量均不大于22倍测量中误差,则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二、三级多层建筑以0.04mm/d,高层和一级建筑以0.01mm/d为稳定标准。

若施工过程中沉降大于2.0mm/d则应采取有效措施。

12、验收标准建筑物竣工验收标准为最后一次观测的沉降速度:二、三级、多层建筑物和低层建筑物平均沉降速度≤0.10mm/d,最大沉降速度≤0.12mm/d(2处),一级、高层建筑物平均沉降速度≤0.06mm/d,最大沉降速度≤0.08mm/d(2处)。

五、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1、主要仪器的配备情况测量仪器配备一览表2、施工测量管理人员组成六、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1、仪器实行专人负责制,建立测量仪器管理台账,由专人保管、填写。

2、所有测量仪器必须每年校准检定一次,在仪器上粘贴校准状态标识,具备合格的计量检定证书,并由项目部测量负责人每半月一次进行自检。

3、仪器必须置于专业仪器柜内,仪器柜必须干燥、无尘土。

4、仪器使用完毕后,必须进行擦拭,并填写使用情况表格。

5、仪器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手提、抱等,禁止置于有振动的车上。

6、仪器现场使用时,测量员不得离开仪器。

7、水准尺不得躺放,三角架水准尺不得做工具使用。

七、测量管理制度1、所有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上岗前必须学习并掌握《城市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

3、所有测量人员必须熟悉控制点的位置,并随时巡视控制点的保存情况,如有破坏应及时汇报。

4、测量人员应了解工程进度情况,经常同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进行业务交流。

5、爱护仪器,经常进行擦拭,检查时仪器保持清洁、灵敏,并定期维修保证完好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