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优秀课件ppt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醉翁亭记》PPT课件共30张

《醉翁亭记》PPT课件共30张
点出亭
亭周环境:环滁皆山→琅玡山→酿泉→有亭翼然 亭之得名: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亭外景 亭中宴
朝暮之家:朝——日出;暮——云归 四时之景:春花、夏木、秋风、冬石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乐 亦 无 穷
别有一番风味
太守归、游人去、禽鸟乐 离亭归
从人乐、太守乐
借山水之乐排遣内心的郁闷 表现“与民同乐”的政治理 想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重要虚词的用法
2.掌握全文的脉络,理解文章写景叙事和抒情 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增强社会 责任感,树立胸怀天下的理想
新课导入
这 是 什 么 地 方 ?
醉翁亭简介 名字的由来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 (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
花。 茂盛。 光,穿过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宋文学。徜徉在
这座文学珍宝馆,我们目不暇接,我们留连忘返。在这里,我们与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擦肩而过:今天迎
面野走芳来的发是而“天幽子香呼来,不佳上船木”笑秀傲而红尘繁的阴李白,。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读出节奏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5、野芳/发而幽香 6、至于/负者/歌于途 7、杂然/而前陈者 8、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9、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疏通文意
环绕。
茂盛的样子。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环绕着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 星河美耿,耿,一银眼汉迢望迢去。从,远树古奔木来的茂中盛华文又明幽的长深河秀,千丽回的百转,,千是淘琅万漉琊,山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

《醉翁亭记》PPT优秀课件

《醉翁亭记》PPT优秀课件

静态之美
山峰巍峨,古树参天,彰显大 自然的壮丽与沉稳。
动静相宜
飞鸟掠过水面,鱼儿在水中游 弋,构成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 。
意境深远,抒发作者情感
01
02
03
寄情山水
通过对醉翁亭周边景色的 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 然的热爱和向往。
忘却尘世
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作 者忘却了世间的纷争和烦 恼,达到了心灵的宁静。
中庸之道
作者在文中提倡饮酒作乐,但强调“ 颓然乎其间”的适度原则,体现了儒 家中庸之道的思想。
现代价值观审视下文章意义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文章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 于现代社会而言,这一观念仍然具有 重要意义。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追求精神自由
在醉翁亭这个自然环境中,人们可以 忘却世间的纷争和束缚,追求精神的 自由和解放。
地理位置及环境
醉翁亭位于琅琊山半山腰处,周围环境优美,山水相依,景色宜 人,是文人墨客游览胜地。
欧阳修生平及文学成就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 (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文学成就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诗词、书法等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散 文风格平易流畅,委婉曲折,富有感染力;诗词则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其他人物形象塑造及其作用
滁人形象
文中还塑造了滁州人民的形象,他们 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展现了作者理 想中的社会景象。
宾客形象
宾客们跟随醉翁一起饮酒作乐,他们 的形象衬托出醉翁的豁达和洒脱。
人物间互动关系揭示主题
01
醉翁与滁人的互动
醉翁与滁人一起饮酒、游玩,形成了亲密无间的关系,体现了人与人之

《醉翁亭记》优秀课件ppt

《醉翁亭记》优秀课件ppt

艺术手法
总结词
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白描、烘托 、对比等,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有 力。
VS
详细描述
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白描 、烘托、对比等,使得文章在表达上更加 生动、形象、有力。白描手法简练明快, 烘托手法突出主题,对比手法使景物更加 鲜明。这些手法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文章的 表现力,也使得文章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
代表作品
《醉翁亭记》、《秋声赋》、《 卖油翁》等。
写作背景
01
欧阳修被贬滁州,政治上失意, 内心苦闷,寄情山水,借酒消愁 。
02
醉翁亭位于滁州西南的琅琊山, 是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建造的一 座亭子。
文学地位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代表作 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
之作。
该文被选入《古文观止》、《唐 宋八大家文钞》等重要文学选本
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简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 人生的深刻感悟。
主题思想
《醉翁亭记》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 和感悟。通过对醉翁亭周围景色的描绘,作者表达了自己 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向往;通过对与民同乐的描写,作者表 达了自己对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想和追求。
主题思想深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 深刻的启示。
情感表达
总结词
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触动。
详细描述
文章中作者通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读者在品味文章时,能 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喜怒哀乐,体会到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慨与思考。这种情感表达方式使得文章具有强烈的感 染力和艺术魅力。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醉翁亭记》以其优美的语言、 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 ,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醉翁亭记课件(共35张PPT)

醉翁亭记课件(共35张PPT)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 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 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山肴野蔌】指野味蔬菜。
【峰回路转】现比喻局势发生变化。
文 本 分 析
第一段
请用 划原分文层回次答并下概列括问第题一段大意
1.滁州的地理特点? 2.西南诸峰的特点? 3.琅琊山的特点? 4.醉翁亭的位置? 5.醉翁亭名字的由来? 6.自号醉翁的原因?
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找出本段中的骈句,并说说它的 好处。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使音韵和谐优美,读起来音调抑扬顿挫,给读 者一种美的感受。
第三段
本段主要内容是什么?描写了哪四幅画面? (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概括)
滁人游 众宾欢
太守宴 太守醉
描写太守与滁人 游山宴饮之乐。
重点积累
一、一词多义 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聚拢,归集 回家
秀丽 茂盛
山水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趣 快乐 以……为乐
太守自谓 太守谓谁
称谓、命名 为,是
二、成语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 真相大白。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深入探究
·文章总共写了哪些“乐”?
山水之乐、宾客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 太守之乐
·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文中作者因何而“醉”?
因山水之乐而醉,因深入探究
·醉翁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 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能同其乐”

九上12 醉翁亭记 课件(共19张ppt)

九上12 醉翁亭记 课件(共19张ppt)
1.醉心“蔚然”山色:了解欧阳修的际遇后你觉得欧阳修 眼中的滁州秀美山色与他的内在心境吻合吗?
品读课文,知其人论其世
2.认识“颓然”太守:如果在文章中找一处用词来贴合他 的真实人生遭遇,你会选择哪个词?为什么?
a.欲醉欲倒的样子。 b.精神萎靡,颓废的样子。
品读课文,知其人论其世
3.欧阳修说“杂然太守宴,众宾欢也。”太守宴究竟“杂” 在哪里呢?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初读全文,感知课文之意 醉 翁 亭 记
宋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 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 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起坐而⑩喧哗者,众宾欢也。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 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 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
⑦非丝非竹:不在于音乐。 ⑧觥:酒杯。 ⑨筹:行酒令的筹码。
在尽情欢乐。
⑩交错:交互错杂。
苍颜白发,颓(tuí)然⑪乎其⑫间者,
太守醉也。 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 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山肴(yáo)①野蔌(sù)②,杂然③而④
①山肴:野味。
前陈⑤者,太守宴也。
②野蔌:野菜。
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
③杂然:交错的样子。
在宴请宾客。 宴酣⑥之乐,非丝非竹⑦,射者中(zhòng),
④而:连词,表修饰 ⑤前陈:摆开,陈列。
弈(yì)者胜,觥(gōng)⑧筹⑨交错⑫, ⑥酣:尽兴地喝酒。

12 《醉翁亭记》课件(共64张PPT)

12 《醉翁亭记》课件(共64张PPT)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简洁明确 地点明了醉翁的情趣) ②射者中,奕者胜。(六个字写尽投壶和下棋的场 景,给人想象的空间) ③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明白如话)
本文文字简练,也不用难字,不用堆 砌辞藻,语言很生动化、口语化,显得平 易流畅。
赏析文章的意蕴美
1.自读,读出每段的主要内容。
寻出文中带“然”的双音节词,理解它们 在文中的含义。
蔚然
茂盛的样子。
翼然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杂然
杂乱的样子。
颓然
倒下的样子。
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1、2段。
第2课时
品味文章的音韵美 寻读,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说理由
1.读出下列句子骈散结合的句式特点。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者,山间之朝暮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 洌。 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众宾欢也。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也”和“而”字贯穿全篇,却没有 重复累赘之感,反而使人觉得委婉有致, 摇曳多姿,增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韵律 独特,抒情绵长。
3.读出下列句子语言平实简明的风格。
①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写尽滁州环山的特点) ②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杂然”写出了野味 野菜摆放的状态,有画面感) ③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 号曰醉翁也。(寥寥数语就交代了“醉翁”一号的来 历,明白流畅)
第1段:介绍醉翁亭周边的环境及名字的由来。 第2段:描写山中早晚和四季之景。 第3段:描写滁人游和太守宴的场景。 第4段:叙述日暮而归的情景,点明太守姓名和
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
2.辨读,读出每段的写法特点。
读出第1段的写法。 环滁皆山(全景镜头)→西南诸峰→琅琊山 →山行之路→酿泉之水→醉翁亭

12 醉翁亭记 课件(共38张ppt)

12 醉翁亭记  课件(共38张ppt)

重点研讨
6.第3段写什么?可分为哪几层?段首的“至于”有什么作用?
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可分为四小层。分别是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场面。其中“太守 醉”是全段核心,其它俱是陪衬,写“醉”也是写“乐”。
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并列。
重点研讨 6.“太守醉”仅仅指喝醉酒吗?
第12课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用的实词和重要虚词“而”“之”等用法; 2.了解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结构,掌握本文写景抒情相结合的方法; 3.探究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其与民同乐的情怀;
基础夯实——作家作品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 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 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 “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 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 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 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 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去后,鸟儿欢乐起来。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 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 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 是庐陵人欧阳修。
重点研讨 3.此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描写、抒情
4.描写的是什么景,抒发的是什么情? 景—— 写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
写朝暮之景: 山间朝暮,晦明变化; 写四时之景:春花,夏木,秋霜,冬景 情—— 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
重点研讨 5.第二段可以分为三层,说说每层的大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醉翁亭记》 课件 (共26张PPT)

《醉翁亭记》 课件 (共26张PPT)

——本段用了分述总收之法,条理清晰。
怡情山水,乐在其中
——游宴之乐
文章第三节是“游人之乐”的具体化。本节一共写了几幅画 面?
——四幅画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四幅图景当中,你认为哪幅是核心?其它图景有何作用?
——一般认为,太守醉是核心,其它图景起陪衬作用。
滁人 众宾 太守
与民同游,乐在开怀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yì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yóu)美,望之蔚(wèi)然而深秀 滁:滁州,今安徽滁州市。
壑:山谷。 尤:尤其,特别。 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
琅玡:山名,在滁州市西南。 山:名次作状语,沿着山谷。 于:从。 酿泉:水清可以酿酒,故名。
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
“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 “记”的文字含义是识记,“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是古代 一种散文体裁。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 “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记景目的往往在 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感情和主张),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太守之乐
一、娱情山水 排遣郁闷的欢 乐; 二、看到政 绩——政通人 和的欣慰;
《孟子· 梁惠王下》:“今王四猎于此,百姓 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 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 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醉翁亭记》优秀课件ppt

《醉翁亭记》优秀课件ppt

顺叙法
文章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清晰地叙述了醉翁亭的由 来和作者的游历经过,使读者能够直观地了解事件的始末 。
倒叙法
文章在描述作者身份时,采用了倒叙法,先提到了作者的 官职和别号,然后才引出他的作品《醉翁亭记》,这样的 叙事方式增加了读者的期待感。
插叙法
在描述醉翁亭的环境时,文章插入了作者游历过程中的一 些趣事和见闻,使叙事更加丰富后,寄情山 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 的旷达情怀
02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在滁州醉 卧翁亭时所写,旨在表达其寄情 山水的乐趣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文学地位与影响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代表作 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
之作
文章以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笔 调,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山水景 色和人物活动,表现出作者与民
宾客形象
热情好客
宾客们热情好客,对醉翁的到来 表示欢迎,并为他提供各种服务
和帮助。
才情横溢
宾客们都是才情横溢的人,他们 与醉翁一起品酒、论诗、谈天说 地,展现出他们的才华和魅力。
洒脱不羁
宾客们与醉翁一样,都是洒脱不 羁的人,他们在游山玩水的过程 中,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
奇。
04
艺术手法
叙事技巧
同乐的情怀
文章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 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02
文本解读
主题思想
山水之乐
寄情山水
文章以醉翁亭周围的山水景色为背景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 赏。
文章通过寄情山水的方式,表达了作 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与民同乐
作者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 间也,表达了自己与民同乐的思想, 体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和社会现实的 深刻关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课件(66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课件(66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 》课件( 66张pp 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 》课件( 66张pp t)
积累词汇:
9、此段中有两个成语,请你找出来。
峰回路转; 醉翁之意不在酒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 》课件( 66张pp 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 》课件( 66张pp 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 》课件( 66张pp t)
12、“醉翁之意不在酒”引申义是什么?请 用它造个句子。 比喻行动另有用意,别有企图。
13、哪位同学知道,根据《鸿门宴》的故事 也流传出一个类似这个意思的俗语,叫什 么?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 》课件( 66张pp t)
建造/……的人 的
表判断
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 》课件( 66张pp 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 》课件( 66张pp t)
名 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命名/它(指醉翁亭) 自称,这里是用自称 (醉翁)来命名的意思
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 别号称它的。
得之心而寓之
均指代“乐趣”,后省略“于”, 即“从”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
酒也。
作动词解
喝酒上。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 》课件( 66张pp 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 》课件( 66张pp t)
研讨课文
学习叙事抒情:
4、作者为何要介绍醉翁亭名字的由来? 为了引出 “醉翁”二字。
读出下列词语
林壑 hè 蔚然 wèi 翼然 yì 晦明 huì

《醉翁亭记》课件(共33张PPT)

《醉翁亭记》课件(共33张PPT)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 )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zhāo)暮 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 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 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 (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zhòng),弈(yì)者 /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也。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三、醉翁亭话醉翁——探究浸润情怀美
结合背景,探究文章主旨
讨论交流:作者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怎么理解这“醉翁之意”呢? 它是一种真正的快乐,还是一种隐藏在快乐表象背后的悲哀呢? 抑或是暂时的快乐,永久的悲凉呢?
材料一: 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 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 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 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1046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 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 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重点句子翻译
(开放思考) 同样是被贬,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也未能释然,欧阳修却 拥有旷达的胸襟,范仲淹则依然怀有忧国忧民之心,你更欣 赏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
山行六七里 亭影不孤 翁去八百载 醉乡犹在
问题补充 课后第二题:课文第2、3、4段开头的“若夫”“至

部编版九上语文第11课《醉翁亭记》课件(27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部编版九上语文第11课《醉翁亭记》课件(27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最简单的恰恰是最难的。拿梦想去拼,我怎么能输。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我会努力站在万人中央成为别人的光。行为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不曾扬帆,何以至远方。人生充满苦痛,我们有幸来过。如果骄傲没有被现实的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么会明白要多努力才能走到远方。所有的 豪言都收起来,所有的呐喊都咽下去。十年后所有难过都是下酒菜。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 停止一日努力。失败时郁郁寡欢,这是懦夫的表现。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越努力,越幸运。每一个不起舞的早晨,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死鱼随 波逐流,活鱼逆流而上。墙高万丈,挡的只是不来的人,要来,千军万马也是挡不住的既然选择远方,就注定风雨兼程。漫漫长路,荆棘丛生,待我用双手踏 平。不要忘记最初那颗不倒的心。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人的才华就如海绵的水,没有外力的挤压,它是绝对流不出来的。流出来后,海绵才能吸收新的 源泉。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一个聪明的大脑。思考疑难的问题,生命的意义;赞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记住精彩的瞬间,激动的时刻,温馨的情景, 甜蜜的镜头。感恩生命赋予我们特有的灵性。善待自己,幸福无比,善待别人,快乐无比,善待生命,健康无比。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 的开始。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骄傲是胜利下的蛋,孵出来的却是 失败。没有一个朋友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比得上病魔,与其为病痛暗自流泪,不如运动健身为生命添彩。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缺什么也别缺 健康,健康不是一切,但是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什么都可以不好,心情不能不好;什么都可以缺乏,自信不能缺乏;什么都可以不要,快乐不能不要;什么 都可以忘掉,健身不能忘掉。选对事业可以成就一生,选对朋友可以智能一生,选对环境可以快乐一生,选对伴侣可以幸福一生,选对生活方式可以健康一生。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个只有兴趣者。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 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事业和成就,甚至一生。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 消耗身体。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 费。在这个尘世上,虽然有不少寒冷,不少黑暗,但只要人与人之间多些信任,多些关爱,那么,就会增加许多阳光。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 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 得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时间告诉你什么叫衰老,回忆告诉你什么叫幼稚。不要总在过去的回忆里缠绵,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今天做别人不 愿做的事,明天就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到了一定年龄,便要学会寡言,每一句话都要有用,有重量。喜怒不形于色,大事淡然,有自己的底线。趁着年轻, 不怕多吃一些苦。这些逆境与磨练,才会让你真正学会谦恭。不然,你那自以为是的聪明和藐视一切的优越感,迟早会毁了你。无论现在的你处于什么状态, 是时候对自己说: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长在高山上的鲜 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闪地扑向礁 石。人都是矛盾的,渴望被理解,又害怕被看穿。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生活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没味的。你可

第12课《醉翁亭记》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2课《醉翁亭记》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醉翁亭记》中出现了很多“也”“而”字,是不是太过 重复拖沓?请同学们比较朗读下面文段,感受情感意蕴的 不同。
对比朗读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 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环滁皆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
对比朗读
“也”字句运用,使得情景描写层次分明,迥环跌 宕。
也字句的创造性的运用,使文章加强了语调的节 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气氛,别有一种悠闲自得的情怀 之乐。
“而、者、之”等虚,赏手法
细读第一段,说说本段是如何引导读者发现 “醉翁亭”的?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 然而深秀者,琅邪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 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 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 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 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 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 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 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追问:这样描写有什么效果?
以游踪为线索,自远至近,由外而 内,由大到小。呈现出醉翁亭的地 理环境和空间构图之美空间的金字 塔,层层堆叠。
第二课时 解读文本,探究主旨
任务一 抓文眼,探“醉翁之意”

第12课《醉翁亭记》课件(共51张PPT)

第12课《醉翁亭记》课件(共51张PPT)

文体知识
➢记:古代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 ,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 物言志。如唐柳宗元《小石潭记》、宋苏轼的《记承天 寺夜游》、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宋范仲淹的《 岳阳楼记》、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说:古代文体,多用来说明某种道理,通常叙述兼有 议论。如周敦颐的《爱莲说》、韩愈的《马说》、柳宗 元的《捕蛇者说》、袁枚的《黄生借书说》等。
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名)作也状。,山沿行着六山七路里,
茂盛的样子 幽深秀丽

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那些山峰,树林和山谷尤 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并且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啊。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路,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 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出来的,是酿泉啊。
朗读课文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 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 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滁人能享受闲息的生活,全因太守能好好管
理滁州,政治清明。(衬托)
(3)写出作者因看见百姓生活安稳而倍感安慰。
4、把“太守宴”放在“滁人游”之前写好吗?
滁人游说明百姓和乐,太守才能尽情享 受这“山水之乐”,体现了文章“与民同乐” 的主旨。
5、第三段的核心是哪层?如何理解"太守醉"? 仅仅指喝醉酒吗?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2 醉翁亭记课件(共47张ppt).ppt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2 醉翁亭记课件(共47张ppt).ppt
欧阳修
课文 导入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 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
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来到 滁州,与琅琊山琅琊寺主持僧智仙和尚 结为知音。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 亭,欧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有名的 《醉翁亭记》。
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 饮酒,“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 此办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合作 探究
4、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是写景的好方法, 本段抓住四时的景物特征,分别是:
春:

夏:

秋:

冬:

女生 齐读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 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 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 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疏通
文章
背着东西的人
休息
腰背弯曲,这 应答 里指代老年人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伛偻
搀扶,带领,这里指代小孩子
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
清 野味 菜蔬 错杂的样子 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
前陈者, 太守宴也。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 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 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水清,山中的野味 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 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 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 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 “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 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及出游之乐
2020/11/13
19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日出而林霏开”(早晨之景)
2020/11/13
20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云归而岩穴暝”(傍晚之景)
2020/11/13
21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020/11/13
22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朝而往,暮而归
2020/11/13
28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020/11/13
29
第二段写了什么景?按什么顺序写的?
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早—明),云归而岩穴暝(晚—晦)
野芳发而幽香 春
四时之景
佳木秀而繁阴 夏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

时间顺序
乐亦无穷
2020/11/13
2020/11/13
13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020/11/13
14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020/11/13
15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020/11/13
16
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2020/11/13
34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 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020/11/13
滁人游 35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 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7
研读第一节
• 1、文段写了哪些内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 2、文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 3、醉翁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寓意?
2020/11/13
8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 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 寓之酒也。
32
研读第三节
• 第三段主要写了哪几幅图? • 分层,试用文中的话加以概括
2020/11/13
33
朗读第三段并概括段意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 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 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 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 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 也。
30
山朝 水暮 之春
乐夏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野花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高霜洁 水落而石出
2020/11/13
31
第二段内容理解
写山中景色和出游之乐
日出而林霏开
一日之景
抒 情
云归而岩穴暝 :
山间景
乐 野花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亦
四时之景 风高霜洁

水落而石出 穷
2020/11/13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020/11/13
17
第一段的写作思路及写景顺序:
亭周边的环境:
环滁皆山

琅琊山

亭名的由来:
作亭者
名之者
酿泉
有亭翼然


命名之意
山水之乐
2020/11/13
18
朗读第二段并概括段意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 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 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 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
2020/11/13
1
简介作者
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 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
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 21岁中进士。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
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 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 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谥 “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2020/11/13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5
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2020/11/13
6
2020/11/13
写作背景:
宋仁宗(1045)时,范仲淹遭谗离 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辩,得罪了 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 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 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 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 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 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 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 “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 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野芳发而幽香(春)
2020/11/13
23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佳木秀而繁阴” (夏)
2020/11/13
24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风霜高洁”(秋)
2020/11/13
25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水落而石出”(冬)
2020/11/13
26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山间/之四时也。
2020/11/13
27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2020/11/13
9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环滁/皆山也。
2020/11/13
10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其/西。
2020/11/13
11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酿 泉
2020/11/13
12
看图背诵课文语句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 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2020/11/13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