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化工工艺课程设计

化工工艺课程设计

化工工艺课程设计化工工艺课程设计是指在化学工程及相关领域中,通过合理的理论体系与实际工艺操作相结合,为工艺系统提供优化设计方案的过程。

该过程包括工艺流程设计、设备选型、操作规范、安全评估等多个环节。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和探讨化工工艺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施化工工艺课程设计。

1. 重要性化工工艺课程设计在化学工程领域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首先,它是优化工艺流程的关键一步,可以有效地增强化工工艺的效率和经济性。

其次,化工工艺课程设计可以更好地保证化工工艺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在任何一步操作中,需要考虑潜在的风险和危险,从而减少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生产设备损坏等问题的发生。

此外,优秀的化工工艺课程设计还能够提高化工工艺的技术含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从而推动行业的发展。

2. 实施过程化工工艺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分为以下步骤:第一步:确定优化目标和标准。

优化目标和标准是任何化工工艺课程设计的基础。

确定这些目标和标准时,要考虑经济、技术要求、安全规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

第二步:确定工艺流程。

在确定优化目标后,需要分析现有工艺流程中的各个环节,找出可优化的部分,预测优化后的效果,并设计新的工艺流程。

第三步:选择设备。

在新的工艺流程设计后,需要选择适合的设备,以确保工艺运行的稳定和安全。

设备的选择要考虑生产要求、工艺流程、操作舒适度、维护效率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综合因素。

第四步:编写操作规范。

操作规范是确保工艺正常运行的关键。

编写操作规范时,要根据设备、流程特点以及安全评估结果编制详细记录,防止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

第五步:进行安全评估。

在课程设计之前和课程设计之后,都需要对化工工艺系统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估。

评估过程包括工艺流程风险分析、安全设备评估、人员安全教育等环节。

3. 总结化工工艺课程设计是化学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实施化工工艺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经济性、技术性、安全性、可操作性等综合因素。

化工工艺课程设计要时刻关注现代行业的发展和技术改革,致力于提高化工工艺的效益和竞争力。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制药工艺课程设计题目: 3.6万吨/年氯苯车间分离工段工艺设计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系:化学工程专业班级:制药071班学号: 5 8 0 1 3 0 7 0 3 0学生姓名:晏金华起讫日期:2010-10-25—2010-12-20指导教师:杜军职称:副教授学院审核(签名):审核日期:说明1.课程设计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经专业学科组审定,下达到学生。

2.学生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独立完成课程设计。

3.本任务书在课程设计完成后,与论文一起交指导教师,作为论文评阅和课程设计答辩的主要档案资料。

一、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目的与要求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查阅资料、运算和绘图等)的能力及分析解决专业范围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工工艺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得到工艺设计方面的基本训练.2.在课程设计期间,要求学生遵守设计纪律和考勤制度。

3.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严格的作风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设计任务书,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地完成设计任务;学生所完成的设计,应体现设计方案正确、工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并参考文献资料,结合生产实际,尽可能吸收最新科技成果,采用先进工艺技术,争取使设计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二)课程设计内容—1万吨/年氯苯车间反应工段工艺设计1.设计说明书内容(1)总论①设计依据;南昌市东北郊xx厂,厂内现有氯碱车间,可提供Cl;且具备2完善的公用工程系统。

即可供最低-15℃冷冻盐水,20℃(平均)工业上水及0.6MPa的蒸汽。

②氯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用途),国内外氯苯生产发展概况;③氯苯生产方法简述及论证;④生产流程的选择及论证:(2)产品规格,主、辅原料规格及来源情况(3)生产工艺流程说明按生产工艺流程说明物料经过工艺设备的顺序及生成物的去向,物料输送及贮备方式,同时说明主要操作条件,如温度、压力、流量、配料比等。

(完整word版)化工工艺课程设计

(完整word版)化工工艺课程设计

目录第一章概论 (1)1。

1 设计题目 (1)1.2 设计规模及其内容 (1)1.3 苯的酸催化硝化方法 (2)1.3。

1 固体酸催化的液相硝化 (2)1.3.2 固体酸催化的气相硝化 (3)1.3。

3 Lewis酸催化的液相硝化 (3)1。

3。

4 离子液体催化的液相硝化 (4)第二章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 (5)2.1 概述 (5)2。

2 硝基苯传统硝化工艺和绝热硝化工艺的比较 (5)2。

2.1 传统硝化法 (6)2.2.2 绝热硝化法 (7)2.2.3 传统硝化法和绝热硝化法的比较 (7)第三章物料衡算 (9)3.1 准备计算 (9)3.2 第一个釜的计算 (12)3.3 第二个釜的计算 (12)3.4 第三个釜的计算 (13)3.5 第四个釜的计算 (14)第四章工艺流程 (16)4。

1 反应过程 (16)4.2精制工序 (16)4。

3尾气处理工序 (17)结语 (18)参考文献 (19)第一章概论1.1 设计题目40kt/a硝基苯生产工艺设计1.2 设计规模及其内容年产4万吨硝基苯是以苯和硝酸为原料,硫酸为催化剂,在一定反应条件下硝化。

硝基苯的物理性质是,分子式是C6H5NO3,熔点为5.7 ,沸点为210.8℃,相对密度为1.20373/g cm,闪点为90℃,自燃点为495℃。

硝基苯微溶于水,易溶于溶于乙醇、乙醚、苯等有机溶剂。

纯净的硝基苯是无色油状液体,工业品常因含杂质而显黄色,有像杏仁油的特殊气味。

其水溶液有甜味,能随水蒸气蒸发.易燃易爆。

硝基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途是制取苯胺,由苯胺进而生产各种有机中间体,也用于生产间硝基苯磺酸钠和偶氮苯等多种医药和染料中间体。

目前工业上制取硝基苯是以苯和硝酸为原料,硫酸为催化剂,在一定反应条件下硝化。

早期采用的是混酸间歇硝化法,逐渐发展了釜式串联、管式、环式或泵式循环等连续硝化工艺,而后又发展了绝热硝化法,这些工艺都是非均相混酸硝化工艺。

《化工工艺学》课程教案

《化工工艺学》课程教案

2014 学年第 2 学期函授 13化学工程(专升本)专业《化工工艺学》课程教案4课时/次共10次 40课时教师:教研室:§1 第一章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备教学目的:掌握优质固体燃料气化、气态烃蒸汽转化、重油部分氧化等不同原料制气过程的基本原理;原料和工艺路线;主要设备和工艺条件的选择;消耗定额的计算和催化剂的使用条件。

教学重点:优质固体燃料气化、气态烃蒸汽转化、重油部分氧化等不同原料制气过程。

教学难点:消耗定额的计算和催化剂的使用条件。

新课内容:第一节固体燃料气化法一、概述固体燃料(煤、焦炭或水煤浆)气化:用氧或含氧气化剂对其进行热加工,使碳转变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气化所得的可燃气体称为煤气,进行气化的设备称为煤气发生炉。

二、基本概念1、煤的固定碳;固体燃料煤除去灰分、挥发分、硫分和水分以外,其余的可燃物质称为固定碳。

2、煤的发热值:指1公斤煤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3、标煤:低位发热值为7000kcal/kg的燃料4.空气煤气:以空气作为气化而生成的煤气其中含有大量的氮(50%以上)及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和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氢气。

5.混合煤气(发生炉煤气):以空气和适量的蒸汽的混合物为气化剂生成的煤气,其发热量比空气煤气为高。

在工业上这种煤气一般作燃料用。

6.水煤气:以蒸汽作为气化剂而生成的煤气,其中氢及—氧化碳的含量高在85%以上,而氮含量较低。

7.半水煤气:以蒸汽加适量的空气或富氧空气同时作为气化剂所创得的煤气或适当加有发生炉煤气的水煤气,其含氮量为21—22%。

三、气化对煤质的基本要求(1)保持高温和南气化剂流速(2)使燃料层各处间一截而的气流速度和温度分布均匀。

这两个条件的获得,除了与炉子结构(如加料、排渣等装置)的完善程度有关外,采用的燃料性质也具有重大影响。

1水分:<5%2挥发份:<6%煤中所含挥发分量和煤的碳化程度有关,含量少的可至I一2%,多的可达40%以上。

它的含量依下列次序递减:泥煤褐煤烟煤无烟煤焦炭3灰份:15-20%灰分中主要组分为二氧化硅、氧化铁、氧化铝、氧化钙和氧化镁等无机物质。

化工工艺课程设计大纲

化工工艺课程设计大纲

化工工艺课程设计大纲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化工生产过程的特点及其应用。

2. 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让学生掌握化工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及其在工艺过程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化工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图表、计算等方法,对化工生产过程进行初步设计和优化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和汇报展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工工艺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及相关专业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工业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与使命。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术道德,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通过化工工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工生产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化工生产实际了解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化工工艺基本概念:化工生产过程概述,化工工艺流程图的识别与绘制,典型化工生产过程的案例分析。

2. 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化工生产中的典型化学反应。

3. 化工设备与工艺:常见化工设备的构造、性能与应用,化工单元操作原理,工艺流程设计与优化。

4. 化工生产安全与环保: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事故案例分析,化工环保技术及其应用。

5. 实践教学环节:化工实验操作技能培训,化工工艺流程模拟,综合实验项目设计与实施。

日用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

日用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

日用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1. 课程背景与设计目的日用化工工艺学是化学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及相关技术。

本课程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深入了解化工原理和技术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经济合理、环保节能的日用化工生产工艺方案。

2.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2.1 教学内容本次日用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洗发水生产工艺设计2.沐浴露生产工艺设计3.牙膏生产工艺设计4.柔顺剂生产工艺设计5.空气清新剂生产工艺设计以上每种产品的生产工艺设计都应该包含以下内容:•原料的选取和配比•生产过程的流程设计和条件控制•成品质量的检验标准和方法•生产成本的估算和节约方法2.2 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在教学中,老师会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日用化工产品生产的基本原理;并且课堂后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和生产工艺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教学方案3.1 作业安排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本次课程设计组织学生独立完成以上五种日用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设计方案。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针对各种原料特性、制程条件、产品性能要求,设计出优秀的生产工艺方案。

每个学生需要提交五份设计方案,其中每种日用化工产品的方案一份。

3.2 论文撰写除了设计方案,每个学生还需要撰写一篇包含以下内容的论文:1.题目:相关日用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设计2.综述:对该化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概述3.理论部分:介绍所选产品生产工艺设计中的原理和理论依据4.实验部分:描述设计方案中的实验过程和结果5.结论:分析所得实验结果,评价设计方案的优缺点6.参考文献: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3.3 实践操作为了保证课程学习效果,教学组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实验:•对所选日用化工产品进行物性表征,包括对密度、粘度、表面张力、界面张力等物理性质的测量•通过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制定优秀的生产工艺设计方案•带领学生参观日用化工生产企业,了解实际生产流程4. 课程评估本课程评估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日用化工产品生产工艺设计方案的评估。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 指导老师:
心得体会
姓名: 学号: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三周的课程设计转眼就要结束了,有 很多心得体会,既有有关制硫酸吸收工段 的,也有关于人际关系方面的。 我们组共4人,我是小组组长,主要 负责工艺计算。在开始阶段,老师给我们 准备一些参考书,并规划我们如何完成课 程设计。但在自己着手准备去完成时,出 现了很不好的现象,我觉得自己没有尽最 大努力去做课程设计。由于是四个人一组, 既有团队合作的时候,也出现了“酱油” 的现象。
在此,感谢老师的指导及帮助和各组员同 到了很多知识。 (1)计算时要耐心,一步错步步错,而且 再查找数据时要仔细,不得一点马虎。比 如:在热量衡算过程中由于查表看错了一 位小数,导致后面整个计算错误,算了好 几遍就是不对,心情很烦躁,等过了一段 时间,重新整理思路后,才最终发现错误 并完成了计算。
(2)分配任务时,我只是按照个人学习 成绩分配任务,但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每 一位组员的性格及其执行能力,导致大家 在做课程设计时有些懈怠。这次不但锻炼 了我的组织领导能力,还让我巩固了以前 学的《化工原理》知识以及查阅资料和鉴 别好的资料的能力。总之,收获还是颇丰 的。

有机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

有机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

有机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工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流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有机化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有机化工原料的选择和工艺流程的设计;(3)熟悉有机化工产品的性质和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有机化工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具备有机化工工艺流程的设计和优化能力;(3)学会使用相关设备和仪器进行有机化工实验操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工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对安全生产和环保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机化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有机化工原料的选择和工艺流程的设计;3.有机化工产品的性质和应用;4.有机化工实验操作技术和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有机化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第二课时:有机化工原料的选择和工艺流程的设计;第三课时:有机化工产品的性质和应用;第四课时:有机化工实验操作技术和安全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流程;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工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3.实验法:指导学生进行有机化工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有机化工工艺学教材;2.参考书:有机化工相关领域的著作;3.多媒体资料:有机化工生产过程的图片、视频等;4.实验设备:有机化工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

教学资源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工工艺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化工工艺学教案-精品课程

化工工艺学教案-精品课程

化工工艺学教案第 1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化工工艺学》课程的发展、性质、地位和作用;2、了解化学工业的发展史、范畴、分类和特点;3、熟练掌握化工过程的物料衡算中的三个基本概念;4、了解化学工艺学的发展方向和国内外化学工业发展的现状。

重点难点重点:化学工艺学的任务、特点以及三个基本概念:转化率、收率和选择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内容……………………………………0.5学时二、概述化学工业的发展,现状,分类……………………………0.5学时三、概念、任务、三个基本概念……………………………………0.5学时1、转化率2、收率3、选择性四、化学工业的发展方向……………………………………………0.5学时五、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手段、师生互动:板书采用总题双栏设计,左栏为主要内容,要求学生作笔记,右栏为课外补充的知识点以扩大信息量,重点难点突出用彩色笔书写。

作业布置课后阅读主要参考资料1、黄仲九《化学工艺学概论》2、林世雄《石油炼制工程》上册3、廖巧丽、米镇涛《化学工艺学》课后自我总结分析1、化工工艺课属于化工的专业课,是与实际紧密相连的课程,实际的经验十分重要,可以让学生对该课充满兴趣,要用大量化工操作的实例吸引学生。

2、提出总体学习的要求和该课的学习方法,不能死记硬背,要活学活用。

教案(课时备课)第 2 次课 2 学时课目、课题化工资源及其初步加工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我国化学矿资源的分布、产量、特点与应用;2、熟练掌握煤资源的来源、储藏量与加工方法;3、掌握天然气资源的分类,现状分布与主要用途。

重点难点重点:煤化工的应用,现代新兴的煤资源加工方法。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ξ2 化工资源及其初步加工……………………………………2学时2-1 化学矿1、分布与产量2、用途与特点2-2 煤资源1、定义2、分类特点2-2 煤资源加工方法2-3 天然气天然气干气、湿气主要用途:用燃料(西气东输)教学方法、手段、师生互动:采用幻灯与板书相结合教学,重点难点用板书突出教学,课堂教师提问和学生自主提问的方式。

化工工艺课程设计图

化工工艺课程设计图

化工工艺课程设计图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化工工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化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熟悉化工工艺流程和设备。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化工工艺流程中的基本问题;(2)能够运用化工工艺原理进行工艺计算;(3)具备一定的化工工艺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化工工艺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工工艺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化工工艺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化工工艺原理:讲解化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如化学反应动力学、传递过程原理等。

3.化工工艺流程和设备:介绍典型化工工艺流程,如炼油、化肥、合成材料等,及其相关设备。

4.化工工艺计算:学习化工工艺计算的基本方法,如物料平衡、能量平衡等。

5.化工工艺设计:学习化工工艺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如工艺路线选择、设备选型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化工生产中的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进行化工工艺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4.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化工工艺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化工工艺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直观展示化工工艺流程和设备。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5.在线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化工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化工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化工工艺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化工工艺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化工工艺设计的概念、目的和意义;(2)掌握化工工艺流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3)熟悉常用的化工工艺设计方法和步骤;(4)了解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常用设备和参数选择。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化工工艺进行设计;(2)具备对化工工艺流程进行分析和优化能力;(3)学会使用化工工艺设计软件进行工艺模拟和计算;(4)具备一定的工艺创新能力,为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化工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化工工艺设计的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化工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2.化工工艺流程的组成、结构和功能;3.常用化工工艺设计方法和步骤;4.化工工艺设计中的设备选择和参数计算;5.化工工艺流程的优化和调整;6.化工工艺设计软件的应用;7.化工工艺设计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具体包括: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化工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工工艺设计的方法和技巧;3.实验法:学生进行化工工艺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化工工艺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化工工艺设计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教学视频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4.实验设备:配备齐全的化工工艺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5.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化工工艺课程设计摘要

化工工艺课程设计摘要

化工工艺课程设计摘要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工工艺基本原理,理解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2. 使学生了解不同化工工艺的特点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掌握化工工艺流程图的绘制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化工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艺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工艺流程图表达化工过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化工工艺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树立安全、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关注化工领域的发展,认识到化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化工工艺学科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为我国化工领域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课程目标展开,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部分:1. 化工工艺基本原理:讲解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反应、传质、传热等基本原理,涉及课本第1章至第3章内容。

2. 常见化工工艺:介绍石油化工、化肥、无机化工等典型工艺流程,分析其优缺点,对应课本第4章至第6章。

3. 化工工艺流程图绘制:讲解工艺流程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包括符号、设备和管道的表示,参考课本第7章。

4. 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化工工艺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课本第8章内容。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化工工艺模拟实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联系课本第9章实验内容。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1. 第1周至第3周:化工工艺基本原理;2. 第4周至第6周:常见化工工艺;3. 第7周至第8周:化工工艺流程图绘制;4. 第9周至第11周:实际案例分析;5. 第12周至第14周:实践操作。

化工工艺课程教学设计

化工工艺课程教学设计

《化工工艺学》课程整体教学设计(2014~ 2015学年第1学期)课属院系:化工新材料工程学院课程代码: 1101107制定人:傅丽制定时间: 2014.09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一、课程信息(一)管理信息课程名称:化工工艺学课程代码: 1102025课属院系:化工新材料工程学院制定者:傅丽批准人: 靳庆华(二)基本信息学分: 6 学时96 教学对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大二学生课程属性:专业拓展课程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先修课程:化工制图、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单元操作后续课程:二、教学对象分析《化工工艺学》面向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大二学生开设。

大二学生思维较活跃,精力充沛,求知欲强,动手能力强,已掌握必要的基础化学、高等数学、化工单元操作等知识基础,并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对于《化工工艺学》的理论学习任务有一定优势;但同时仍存在少数学生基础不牢,学习积极主动性差的现象。

针对这一特殊学情,我们在教学设计中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将理论推导简化,以设备操作为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设计指导思想本课程以“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工作工程为主线,融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为一体,突破学科体系模式,以典型化工工艺为载体,将相关的管理技术、设备维护、工艺操作和工艺平价合理整合。

校企合作共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采用综合化、项目化的设计方法,结合对企业需求的调研,将教学内容划分为9个项目。

每个项目均采用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思路,工学结合,力求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

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降低理论重心,突出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在内容组织形式上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每个任务实施时,先提出学习目标,再进行任务分析,使学生在开始就知道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利用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自我实践。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书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书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化工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化工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化工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工艺流程。

•了解不同类型的化工反应器及其操作条件优化。

•熟悉化工过程中的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原理。

•学习化工过程中的物质传递、热量传递和压力传递的基本原理。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化工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简单的化工流程、计算反应器参数等。

•具备化工过程模拟和优化能力,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工艺模拟。

•具备实验操作能力,能够进行化工实验并分析实验数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工行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化工工艺学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追求,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索的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工工艺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化工工艺学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化工过程中的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原理。

2.化工反应器及其操作条件优化:包括不同类型的化工反应器及其特点,反应器操作条件的优化方法。

3.物质传递:包括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传递速率和阻力的概念,以及物质传递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对传递速率的影响。

4.热量传递:包括热量传递的基本原理、传递速率和阻力的概念,以及热量传递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对传递速率的影响。

5.压力传递:包括压力传递的基本原理、传递速率和阻力的概念,以及压力传递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对传递速率的影响。

6.化工实验:进行化工实验操作,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化工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化工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

化工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

化工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工工艺的基本流程,理解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2. 使学生了解化工设备的设计原则,掌握设备选型与计算方法;3. 引导学生掌握化工工艺与设备的安全、环保和节能要求。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化工工艺流程设计和设备选型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工技术进行工艺优化和设备改进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工行业的热爱,激发他们为我国化工事业做出贡献的责任感;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创新,树立工程伦理观念;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化工项目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本科生,课程性质为专业核心课。

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为未来从事化工领域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化工工艺基本原理:涵盖流体流动、传热、传质、反应工程等基本理论知识,结合教材相关章节,使学生掌握化工过程中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

2. 化工设备设计与选型:介绍设备设计原则、计算方法及常用设备类型,结合教材章节,使学生了解各类化工设备的特点及应用。

3. 化工工艺流程设计:分析典型化工工艺流程,使学生掌握工艺流程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并能运用现代化工技术进行工艺优化。

4. 安全、环保与节能:讲解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环保和节能要求,结合教材内容,提高学生在工艺设计中对这些方面的重视。

5. 实践教学:安排课程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工艺流程设计和设备选型,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1周:化工工艺基本原理;第2周:流体流动与流体机械;第3周:传热与传质;第4周:反应工程;第5周:化工设备设计与选型;第6周:典型化工工艺流程;第7周:安全、环保与节能;第8周:课程设计实践与总结。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时间2010年06月06日-2010年06月18日二、设计题目年产6000吨丙烯腈合成工段工艺设计三、设计条件(1)年生产天数300天(2)原料用丙烯,氨,空气为原料。

原料组成:液态丙烯原料含丙烯85%(mol),丙烷15%(mol);液态氨含氨100%。

(3)生产方法和工艺参数采用丙烷氨氧化法:丙烷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氨和氧气(或空气)反应合成丙烯腈,反应方程式:主反应:C3H8 + NH3 +2O2 →CH2=CHCN(AN) + 4H2O(60%)H6(PEN) + H2OC3H8 + 0.5O2 →C3C3H6 + NH3 +1.5 O2 → CH2=CHCN(AcN) + 3H2O副反应:①生成乙腈:C3H6 + 1.5NH3 + 1.5O2 → 1.5CH3CN + 3H2O (10.5%)②生成氢氰酸:C3H6 + 3NH3 + 3O2 → 3HCN + 6H2O (8%)③生成COx:C3H8+ 4O2 → 2CO+CO2 +4 H2O 13%④生成氮气:2 NH3 + 1.5 O2→N2+ 3 H2O典型的反应条件为:温度: 850华氏度;压力: 约1atm;接触时间: 2-6s;C3H8:NH3:O2:N2=1.0:1.5:3.15:11.85 (摩尔比)实验室中已经得到的转化率为20-80%。

当丙烷转化率达91%时,该催化剂对丙烯腈选择性可达最大65.5%。

四、设计任务课程设计主要任务包括:一.1.生产能力 6000吨/年2.产品要求 C3H3N≥99.5wt%二、工艺计算。

(1)物料衡算并绘制物料流程图;(2)对工段各设备的热量衡算;(3)主要设备选型说明;(4)填写设备一览表。

三,消耗与排出一览表(1),工段原料消耗表。

(2),工段能量消耗表。

(3),工段排出除物综合表。

四,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绘制物料流程图和主要设备图。

五,厂址的选择方法,车间的布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专业名称班级学生姓名学号课题名称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教师目录1 课程设计任务书2 概述 (6)2.1乙醇的性质及质量标准 (6)2.1.1物理性质 (6)2.1.2化学性质 (6)2.1.3生化性 (6)2.1.4质量标准 (6)2.2乙醇生产的意义及发展史 (7)2.2.1乙醇生产的意义 (7)2.2.2乙醇生产的发展 (7)2.3乙醇的应用领域 (8)2.4主要生产工艺 (8)2.5 乙醇发酵常用的微生物 (10)3 乙醇发酵工艺3.1 乙醇发酵分类 (10)3.2 操作要点 (12)3.3 结果 (12)4 参考文献5 感谢1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1.1课程设计的目的:精细化工是化学或化工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继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等专业基础课之后,把基础知识用于具体化工生产的一个专业体现。

而精细化工课程设计是继前面专业课之后的一个总结性教学环节,是化工类人才培养中进行的一次实践,它犹如学生搞毕业设计那样的一次“预演习”,无疑对学生毕业前进行毕业设计将有很大的帮助,而对于一些毕业前只搞毕业论文不搞毕业设计的学生,是使他们得到工程师训练的不可缺少的一环。

1.2课程设计的要求:以表面活性剂、涂料、香料、化妆品、抗静电剂、热稳定剂、纳米材料以及新型功能材料等精细化工研究领域为基本方向,相应的组别选择相应的方向中具体的精细化学品作为设计目标,进行合成设计。

设计题目举例:1.3 设计内容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对所选择的设计目标做出文献综述及实验方案的设计,具体要求为:1、查阅至少四篇相关文献,写出文献综述,并设计相应的设计方案;2、设计方案要求画出具体的设计工艺及参数,要求工艺及方案合理可行;3、课程设计期间遵守有关规章制度;1.4 设计数据基础可查相关教材或工具手册1.5 工作计划1、领取设计任务书,查阅相关资料(3天);2、确定设计方案,进行相关的工艺设计(5天);3、校核验算,获取最终的设计结果(2天);4、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绘制工艺流程图(3天)。

1.6设计成果要求1、通过查阅资料、设计计算等最终提供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电子稿及打印稿1份,设计结果的A3图纸一张。

2、课程设计结束时,将按以下顺序装订的设计成果材料装订后交给指导教师:(1)封面(具体格式见附件1)(2)课程设计任务书(3)目录(4)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具体格式见附件2)(5)参考文献(6)课程设计图纸(可不装订,另交)(7)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1.7 几点说明1、本设计任务适用班级:08应用化学(本)精细化工方向;2、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格式也可参阅《蚌埠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成果撰写规范》中的相关内容。

1.8参考教材①宋启煌主编,《精细化工工艺学》(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②李东光主编,《精细化工产品配方与工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

③邓舜扬,何丽梅主编,《精细化工配方集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年。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系主任: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2011.12.72概述2.1乙醇的性质及质量标准乙醇又名酒精,是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2H5OH,结构简式为CH3CH2OH,相对分子质量为46。

乙醇既是食品、化工、医药、染料、国防等工业十分重要的基础原料,又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乙醇作为重要的溶剂和化工原料而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和医药卫生事业,它又是饮料酒工业的基础性原料,也是一种方便而较干净的液体(或固体)燃料。

2.1.1物理性质乙醇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比水轻,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和刺激味,吸湿性很强,可与水以任何比例混合并产生热量。

乙醇易挥发易燃烧,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热量,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乙醇蒸汽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极限为3.5%-18%(体积分数)乙醇的物理指标:熔点(℃):-114.1 沸点(℃):78.3相对密度(水=1):0.7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9饱和蒸气压(kPa):5.33(19℃) 燃烧热(kJ/mol):1365.5蒸发热(kJ/L):918.76 临界温度(℃):243.1临界压力(MPa):6.38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32闪点(℃):12 引燃温度(℃):363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2.1.2化学性质1)氧化作用下乙醇的变化2C2H5OH + O2→2CH3CHO + 2H2OC2H5OH + O2→CH3COOH + H2OCHOH + O 2→CO2+3H2O2)碱金属,碱土金属与乙醇的作用2Na + 2C2H5OH→2C5H5ONa + H2↑Mg + 2C2H5OH→C(C2H5O)2 Mg + H2↑3)酸与乙醇的反应CH3COOH + C2H5OH→CH3COOC2H5 + H2O4)乙醇的脱水反应CH3CH2OH CH2=CH2↑+ H2O2CH3CH2OH C2H5OC2H5 + H2O2.1.3生化性乙醇能使细胞蛋白质凝固,尤以75%(体积分数)的乙醇作用最为强烈,浓度过高,细胞表面的蛋白质迅速凝固形成一层薄膜,阻止乙醇向内部渗透,作用效果反而降低,浓度过低则不能使蛋白质凝固[1]。

因此常选用75%(体积分数)的乙醇作消毒剂乙醇易被人体肠胃吸收,吸收后迅速解放出热量。

少量乙醇对大脑有兴奋作用,数量较大则有麻醉作用,大量乙醇对肝脏和神经系统有害作用。

2.1.4质量标准乙醇作为一种原料性的产品,其产品质量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

通常,乙醇按含杂质多少分为:无水乙醇、试剂乙醇、食用乙醇,医药乙醇,工业乙醇。

其食用乙醇国家标准如表1.1所示。

表1.1乙醇的质量指标表项目特级优级普通级色度/号≤10 10 10 乙醇/%(体积分数)≥96.0 95.5 95.0 硫酸试验/号≤ 5 10 60氧化时间/min ≥40 30 20 醛/mg/L ≤ 1 3 30甲醇/mg/L ≤ 2 50 150正丙醇/mg/L ≤ 2 35 100 异丁醇+异戊醇/mg/L ≤ 1 2 30酸(以乙酸计)/mg/L ≤7 10 20 酯(以乙酸乙酯计)/mg/L ≤10 18 25 不挥发物/mg/L ≤10 20 25 重金属(以Pb计)/mg/L ≤ 1 1 1氰化物(以HCN计)/mg/L ≤ 5 5 5 2.2乙醇生产的意义及发展史2.2.1乙醇生产的意义乙醇是可再生能源,若采用小麦、玉米、稻谷壳、薯类、甘蔗、糖蜜等生物质发酵生产乙醇,其燃烧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和作为原料的生物源生长所消耗的二氧化碳, 在数量上基本持平,这对减少大气污染及抑制温室效应意义重大。

发展乙醇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可以作为清洁能源代替汽油或汽油添加剂,减少工业大气污染,保护环境,同时也可缓解原油进口的压力。

根据我国《生物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生产600万吨生物液态燃料,其中燃料乙醇500万吨,生物柴油100万吨;到2020年,生产2000万吨生物液态燃料,其中燃料乙醇1500万吨。

如果完全用玉米来生产,按照1:3.3比例计算,2010年对玉米的需求将达到1650万吨,2020年将达到4950万吨,加上其他工业消费对玉米需求的增长,未来我国玉米生产将难以满足燃料乙醇生产的工业化需求,完全使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在我国并不现实。

随着陈化粮食逐步消耗殆尽和玉米价格节节攀升,考虑到玉米生物乙醇的发展可能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为此,2006年起国家停止新批玉米燃料乙醇企业,并大力鼓励发展非粮食作物为原料开发燃料乙醇。

所以以非粮作物为原料生产乙醇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对解决日益紧迫的液体燃料短缺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2.2乙醇生产的发展1)生产技术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乙醇工业的规模很小,生产工艺均为间歇式,以麦芽作淀粉糖化剂,原料不经粉碎,淀粉利用率只有60%左右。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技术革新,首先在糖化剂方商采用微生物糖化剂代替麦芽,1964年推行机械通风制曲,随后普遍应用液体曲,1978年开发出高活力糖化酶新菌种(UV-11)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逐步使用具有国际水平的耐高温X-淀粉酶和高转化率糖化酶。

在淀粉质原料的蒸煮、糖化工艺方面采用一级真空冷却连续糖化。

在发酵方面,出现了应用耐高温酵母、酿酒用活性干酵母(或鲜酵母)及固定化酵母的新工艺。

在蒸馏方面乙醇蒸馏的塔器配置从两塔、三塔/四塔、五塔发展到八塔蒸馏,近年来差压蒸馏等新技术正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50年来,我国的乙醇生产技术得到很大发展,淀粉利用率达90%以上,水平高的企业淀粉出酒率达55~56%;发酵液乙醇浓度由5%提高到10%左右;每吨乙醇耗煤从过去普遍在2吨以上降到1吨以下(最低达500公斤)。

进入90年代后,随着食用乙醇国家标准的制订和实施,我国乙醇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得到了普遍性的提高2)建立了完善的乙醇产品质量标准,具有生产多种规格乙醇产品的实力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乙醇产品无统一的质量标准。

有的厂"够度"即算合格,有的厂参考外国标准自行规定一些检查项目,也有的厂按中华药典中医药乙醇的要求生产。

1954年,哈尔滨、济南、天津等乙醇厂应军工的需要按原苏联的乙醇标准(roct5921-51)试制成功"精馏酒精",并按此生产。

1956年,原食品工业部参照原苏联乙醇标准及中华药典制订了"精馏酒精"(食酒0301-56)和"医药酒精"(食酒0302-56)的部颁标准。

至此,我国乙醇工业有了全国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

现今,我国已经具备较完整的乙醇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并正在对食用乙醇国家标准(GB13043-89)组织进行修订,以使其进一步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不断提高并有着先进性的产品标准,有力促进了我国乙醇生产和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

现在大多数企业都能生产普级食用乙醇,相当一部分企业具有生产优级食用乙醇的实力,有多家企业进行着高纯度特级乙醇的生产。

3)糟液治理与综合利用取得长足发展过去,糟液除略行简单过滤直接用作饲料外,基本上不予处理。

随着生产的发展,对糟液的治理逐步引起重视,20世纪60年代用薯类乙醇糟液大规模进行沼气发酵取得成功,逐步推广并不断完善,现在最大的沼气发酵罐容已达5000立方米。

针对沼气发酵后消化液的进一步处理,好氧法取得一定成效;近来南阳乙醇总厂开发出一套实用而有效的治理措施,采用物理化学法去除悬浮扬(制得部分干酒糟和肥料),利用生物法去除可溶性有机物(获得沼气),从而使薯类乙醇糟液的治理实现了经济上有利的达标排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