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分段详解
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从颈总动脉分叉处起到其末端分成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以前的一段称为颈内动脉。
以破裂孔为界分成颈内动脉的颅内段和颅外段。
颈内动脉的颅外段:颈内动脉入颅底颈动脉管前,正位及侧位像均为直行。
颈内动脉进入颈动脉管后,正位像呈直角向内转折,侧位像先向前行0.5-1.0厘米达蝶窦后下壁,继之向前上方入颅。
颈内动脉的颅内段:颈内动脉入颅后以前床突上缘为界进一步分为床突下段和床突上段。
床突下段:正位像在蝶窦和鞍旁自外下向内上斜行,血管内缘距中线0.5-1.1厘米,平均0.7厘米. 侧位像呈区管状叫虹吸段,自上而下分为海绵窦前段,海绵窦段,膝段和曲管上段.(1)海绵窦前段又称为C5段:即入颅进入海绵窦前一段,位于硬脑膜外.(2)海绵窦段又称为C4段:C5向前穿过硬脑膜进入海绵窦水平走行的一段,多位于鞍底平面,走行于颈内动脉沟内.(3)膝段又称为C3段: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向前向上弯转部,位于蝶鞍前。
(4)曲管上段又称为C2段:穿出海绵窦前的一段. 虹吸段的分型以C2,C3,C4段构成的颈内动脉常有三种类型: ①横置U型,C2,C4大致平行,此型约占70%; ②横置型,C2,C4斜行,口向后张开;此型多见于儿童;③回区型,C2,C4间多一个扭曲,多见于老年人.床突上段的主要分支1.后交通动脉:自C1段后缘发出,侧位显示为水平走行或呈轻度凹面向上的弧形,长约1~1.5厘米,宽约1-2毫米,后端与大脑后动脉水平段相连.此动脉变异较大,有时一侧缺如。
床突上段的主要分支2.脉络膜前动脉:距离颈内动脉上端1~2毫米处发出,分脑池段及脑室段。
(1)脑池段向后走行于鞍上池内,呈水平型走行长约1厘米.(2)脑室段自外侧膝状体向外向后上延续, 脉络膜前动脉长约3厘米。
临床意义:脉络膜前动脉.后交通动脉及大脑后动脉近侧段位于小脑幕切迹上方,其变形和下移,对小脑幕切迹疝和幕上占位诊断有重要意义.大脑前动脉为颈内动脉两终末支之一.走行并分布于额叶底部内侧以及大脑内侧面.分为水平段,上行段和胼周动脉三部分.1、水平段又称为前1段(A1):自床突上段发出后沿额叶底部向前内侧跨过视交叉,至发出前交通支前的一段,称交通支前段.正位象呈水平走行,位于前床突和蝶骨平板上方0.5~1厘米处,长约1~1.5厘米.水平段可发出回返动脉即赫伯纳(Heubner)氏动脉.此血管由水平段远侧发出后,先向后外,再向上进入前穿质供应内襄和尾状核前下部,与豆纹动脉吻合.2、上行段又称为前2~3段(A2-3):与水平段相延续。
(完整版)脑血管解剖及分段详解
颈内动脉分7个解剖段:C1:颈段;C2:岩段;C3:破裂孔段;C4:海绵窦段;C5:床突段;C6:眼段;C7:交通段C1段(颈段):颈内动脉在C4平面分出,进入颞骨岩部的颈动脉管后C1段终止。
C2段(岩段):全程均在颈动脉管内,分垂直段及水平段,如倒“L”形(黑箭),圆圈代表颅外及颅内颈动脉管的开口,平行黑线代表岩舌韧带,白箭示破裂孔段。
C3段(破裂孔段):C4段(海绵窦段):始于岩舌韧带上缘,穿过硬膜环而出海绵窦。
C5段(床突段):始于近侧硬膜环,止于ICA进入蛛网膜下腔外的远侧硬膜环,为硬膜间结构。
C6段(眼段):起自远侧硬膜环,止于PCoA起点近侧。
C7段(交通段):起自PCoA起点近侧,止于ACA及MCA分叉处。
分支:①PCoA;②AChA(脉络膜前动脉):供应视束、内囊后肢、大脑脚、脉络丛及颞叶内侧;③ACA及MCA。
Willis环A1大脑前动脉水平段(交通前段)A2:大脑前动脉垂直段(交通后段)P1:大脑后动脉水平段(交通前段)P2:PCA环池段SCA:小脑上动脉OA:眼动脉ON:视神经CNIII:动眼神经CNIV:滑车神经大脑中动脉MCA分段:M1水平段;M2脑岛段;M3岛盖段;M4皮层支前后位图解:FPO为额顶叶岛盖;TO为颞叶岛盖;I为脑岛。
1. 颈内动脉2. 大脑前动脉3. Heubner返动脉4. 颞前动脉5. 外侧豆纹动脉6. MCA分叉处7. MCA膝部8. 侧裂顶部1. M1分叉前段2. M1分叉后段3. MCA膝部4. MCA穿支(外侧豆纹动脉)5. M2段6. M3段7. M4段8. 侧裂顶端(血管造影侧裂点)9. 脉络膜前动脉大脑前动脉ACAACA前后位1. ACA A2段;2. 胼周动脉3. 胼缘动脉;4. 皮层支ACA侧位(椎动脉造影)1. ACA A2段2. 眶额支3. 额极动脉4. 胼周动脉5. 胼缘动脉大脑后动脉PCAPCA分4段:P1交通前段;P2环池段;P3四叠体段;P4距裂段PCA分出3种类型分支:中央支、脑室及脉络丛支及大脑支。
头颈部血管(颈内动脉)解剖分段PPT课件
02 颈内动脉的解剖分段详解
CHAPTER
C1段:颈段
总结词
起始段,位于颈根部,自主动脉弓开始沿气管和食管旁沟上行。
详细描述
C1段起始于主动脉弓,沿气管和食管旁沟上行,穿过颈动脉鞘,在甲状软骨上 缘平面分为岩骨段和破裂孔段。此段颈内动脉位置表浅,可在此处进行触摸。
C2段:岩骨段
总结词
04 颈内动脉解剖分段的病例展示
CHAPTER
病例一:颈内动脉狭窄
总结词
颈内动脉狭窄是指颈内动脉管腔变窄,血流受阻的病变。
详细描述
颈内动脉狭窄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表现为血管壁增厚、斑块形成,导致管腔狭窄 或闭塞。患者可能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等症状,如头痛、眩晕、肢体无力等。
病例二:颈内动脉瘤
C6段:眼段
总结词
位于眼动脉间隙内,自后交通动脉起始部至视神经管。
详细描述
C6段自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开始,穿过眼动脉间隙至视神经管。此段颈内动脉位置较深,周围有重要的神经和组织 结构。
C7段:交通段
总结词
起始于视神经管下方,至颈外动脉分叉处。
详细描述
C7段起始于视神经管下方,沿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侧方行至颈外动脉分叉处。此段颈内动脉位置较深 ,周围有重要的神经和组织结构。
弯曲段,自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至岩骨 嵴,贴近岩骨骨膜表面。
详细描述
C2段自甲状软骨上缘水平开始,沿岩 骨骨膜表面弯曲上行,直至岩骨嵴。 此段颈内动脉位置较深,周围有重要 的神经和组织结构。
C3段:破裂孔段
总结词
经过破裂孔至硬脑膜,位于颅底 斜坡区域。
详细描述
C3段自岩骨嵴开始,经过破裂孔 至硬脑膜,位于颅底斜坡区域。 此段颈内动脉位置较深,周围有 重要的神经和组织结构。
颈动脉解剖分段及狭窄的腔内治疗ppt【29页】
6、用微导丝及脑保护装置通过颈动脉病变段,释放脑保护装置的滤器。 造影,确定滤器的位置及滤器内血流通畅。
7、选用适宜的支架,支架选择根据颈总动脉的直径,一般超出1到2mm 。一般从颈总动脉一直铺到颈内动脉,覆盖颈外动脉。
8、适度的剩余狭窄是可以承受的。不应片面追求解剖形态学的完美。
9、回撤脑保护装置,再行颈动脉造影和颅内动脉造影,了解颅内血供改 善情况。如果发现局部血管痉挛,可以从长鞘内注射血管扩张药物, 如婴粟碱和硝酸甘油。
北美有病症的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法〔NASECT〕
• 狭窄程度与假设的正常远侧腔相比,此腔 远在球部以远,此处的血管壁变成平行的 • a=2,b=5 • %狭窄=60% • NASCET法应用最广泛,除ICA外,尚可应 用于椎-基底动脉和颅内ICA-MCA系统,
颈总动脉法〔CC、颈动脉狭窄指数〕
• 用远处可见的无病变处颈总动脉的 • 直径做比较 • a=2,d=10 • %狭窄=80%
• 如果病变在颈总动脉或窦部,选用NASCET会明显低估狭窄程度
• 而选用ECST可能更合理,但正常颈动脉窦的形态很不规那么,如病 变位于颈动脉窦那么难以判断狭窄处的正常管径
大脑中动脉、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狭窄时,正 常血管直径的测量:
如果病变为局限性狭窄,不影响目标血管的起始段,那么近端正常血管 平直、非迂曲的最宽局部作为参考直径。
支架类型
公司
颈动脉支架一览
名称
锥形支架近/远端 直径mm 长度mm
直形支架 直径mm 长度mm
不锈钢
开环 镍钛 合金
闭环 镍钛 合金
混合 型支 架
Boston
Abbott
Cordis ev3 Abbott
Wallstent
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经颈总动脉发出后垂直上升至颅底,经过颈动脉管入颅腔.分支分布于视器和脑(详见中枢神经系统).
颈内动脉依其行程分为颈段、岩段、海绵窦段和前床突上段。
其中,海绵窦段和前床突上段合称虹吸部,多呈U形或V形弯曲,是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
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为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脉络丛前动脉、后交通动脉和眼动脉,营养脑和视器。
1.颈内动脉共分四段,即颈段、岩段、海绵窦段和脑内段,颈段和岩段的分支不能被血管造影显示,颈内动脉的终末支是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包括大脑前动脉主干、前交通动脉、胼周动脉及其分支,供应额顶叶内侧面、尾状核、基底神经节、胼胝体以及额叶的底面。
脑中动脉供应整个大脑半球的凸面以及基底神经节、额叶的下面,根据其行程,大脑中动脉分为水平段和侧裂段,除发出豆纹动脉和眶额动脉等分支外,还与大脑前、后动脉有丰富的吻合。
颈内动脉造影(Fischer分段法)颈内动脉分为后膝段(C1)、交叉池段(C2)、前膝段(C3)、海绵窦段(C4)、神经节段(C5)。
大脑前动脉分为视交叉上段(A1)、胼胝体下段(A2)、膝段(A3)、胼周动脉额叶段(A4)、胼周动脉顶叶段(A5)。
大脑中动脉分为眶后段(M1)、岛叶段(M2)、升动脉(M3)、顶后动脉、颞后动脉(M4)、角回动脉、颞后动脉(M5)。
颈内动脉分段(记忆版)
颈内动脉分段(记忆版)
分段
C1 颈段(C4→颞⾻岩部的颈动脉管→C1)
C2 岩段(颈动脉管内,垂直段+⽔平段→呈L型,)
C3 破裂孔段
C4 海绵窦段(岩⾆韧带上缘→穿硬膜环→出海绵窦)
C5 床突段(近侧硬膜环→ICA进⼊蛛⽹膜下腔外的远侧硬膜环→整个构成硬膜间结构)
C6 眼段(远侧硬膜环→PCoA起点近侧)
C7 交通段(PCoA起点近侧→ACA及MCA分叉处)
记忆技巧:
颈内动脉7分段
经过1个洞(C1 颈段),发现2个岩⽯(C2 岩段),中间3个破裂孔(C3 破裂孔段),附近4块海绵窦(C4 海绵窦段),搭了5张床(C5 床突段),看了6眼天(C6 眼段),北⽃7星相交通(C7 交通段)。
C4+C5→虹吸部,动脉硬化好发部位。
分⽀:
眼动脉(出海绵窦处)记忆:颈内动脉第1个分⽀,很重要,临床遇到单眼盲的患者,警惕不要漏掉
后交通动脉:(视束下分出)
脉络膜前动脉:供应外侧膝状体、内囊后肢的后下部、⼤脑脚底的中1/3及苍⽩球等结构
⼤脑前动脉:(视神经上⽅)⽪质⽀:顶枕沟前的半球内侧⾯、额叶底⾯的⼀部分和额、顶叶上外侧⾯的上部;中央⽀供应尾状核、⾖状核前部和内囊前肢
⼤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直接延续,⽪质⽀:⼤脑半球上外侧⾯的⼤部分和岛叶。
中央⽀(⾖纹动脉):尾状核、⾖状核、内囊膝和后肢的前部,⼜称出⾎动脉。
记忆技巧
颈内动脉主要是前循环,主要的供⾎动脉(⼤脑前动脉、⼤脑中动脉);丘脑是前后循环同时供⾎的,其中有⼀个脉络膜前动脉;前后循环的交通(从前往后→后交通动脉);最重要的第1个分⽀(眼动脉)。
花海中孝介 - THE BEST OF KOUSUKE ATARI
千⾥之⾏,始于⾜下!。
颈内动脉分段解剖
颈内动脉Bouthillier分段法1996年Bouthillier等提出颈内动脉新的分段法,是以数字(C1-C7)顺血流偏向标识表记标帜颈内动脉全程,并斟酌到对神经外科具有重要意义的颈内动脉周围剖解.该分段法各段的剖解分界明白,共分为七段:C1颈段(Cervical segement),C2岩段(Petrous segment),C3决裂(孔)段(Lacerum segment),C4海绵窦段(Cavenous segement),C5床段(Clinic segment),C6眼段(OPhtalmic segement)和C7交通段(Communicating segment).Bouthillier分段法:除C1走行于颈部,归于颈段外;其余各段或走行于颅底骨性构造内,或位于颅内,通称为颅段颈内动脉.C1颈段:颈段起于颈总动脉分叉程度,终止于颈动脉管颅外口.这段颈内动脉同位于其外侧的颈内静脉和后外侧的迷走神经配合位于颈动脉鞘内.在鞘内,颈内动脉周环绕以含脂肪的结缔组织.静脉丛和节后交感神经.这个颈动脉鞘是由椎前筋膜折叠形成的.在头侧,在颈内动脉进人颈动脉管程度,鞘分为两层.内层延续为颈动脉管的骨膜;外层延续为颅底颅外骨膜.颈段几乎不发出分支动脉,较少见到本该来源于颈外动脉的一些迷走动脉或胚胎期残留动脉,如咽升动脉骨干或分支(Ascending pharyngeal artery orpharyngeal trunk),甲状腺上动脉(Superior thyroidal artery),枕动脉(Occipital artery),脑膜后动脉(Posterior meningeal artery),永存舌下动脉(Persistent hypoglossal artery), 永存镫骨动脉(Persistent stapedial artery)和前环椎间动脉-Ⅰ型(Proatlantal intersegemental artery typeⅠ).C2岩段:这段颈内动脉位于颈动脉管内,起于颈动脉管颅外口,终止于决裂孔后缘.岩段颈内动脉在颈动脉管骨膜行家走,周环绕以结缔组织.静脉丛和节后交感神经.岩段按其行走偏向可分为三部:垂直部.曲折部(颈内动脉后弯)和程度部(向前.向行家走〕.C2段常发出三个分支动脉:颈鼓室动脉,翼管支和骨膜支,罕有原始三叉动脉和原始听动脉.①颈鼓室动脉起自岩骨颈动脉管垂直段末尾,进入鼓室.与脑膜中动脉的分支鼓室上动脉,颌内动脉的分支鼓室前动脉,咽升动脉的分支鼓室下动脉及枕动脉的分支茎乳突动脉消失普遍的吻合.② 翼管支起于ICA进入翼管供应响应区血运,与颌内动脉的分支-翼管动脉吻合.③原始三叉动脉是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吻合支的胚胎残存动脉血管造影消失率为0.1~0.2%.原始听动脉自岩段发出,在内听道伴面神经及听神经走行.C3决裂(孔)段:决裂孔并不是单一的孔道,而是由两部分构成:颅外骨膜上的一个孔和一个垂直管道.后者由决裂孔周围的骨构造和纤维软骨构成.决裂段起于颈动脉管末尾,动脉超出孔部,但不穿过这个孔,在决裂孔的垂直管内上升,向着海绵后窦,止于岩舌韧带上缘.岩舌韧带是颈动脉管骨膜的延续,联络前方蝶骨小舌和后方的岩尖之间.此韧带以远,颈内动脉进入海绵窦.决裂段颈内动脉四面为结缔组织.静脉丛和节后交感神经.C3段常发出决裂孔返动脉:自ICA决裂段前壁发出向下内走行,与咽升动脉吻合,血管造影很少显示.C4海绵窦段:此段始于岩舌韧带上缘,止于近侧硬膜环(Proximal dural ring).这段颈内动脉重要行走于海绵窦内,四面为结缔组织.脂肪.静脉丛和节后交感神经.海绵窦段按其行走偏向可分为垂直部.后弯.程度部和前弯.近侧硬膜环是由前床突的内.下面骨膜结合形成的,该环不完全地环绕着颈内动脉.C4段有三根分支动脉自ICA海绵窦段发出:脑膜脑膜垂体干,海绵窦下外侧干和包膜动脉.①脑膜垂体干来源于海绵窦段程度部或弯部,有三个重要分支:小脑幕缘支:沿小脑幕缘向后外侧走行至切迹顶;斜坡支:向内.后方走行,供应斜坡和鞍背;垂体下动脉:向前内侧走行至垂体沟,供应垂体后叶.蝶鞍和海绵窦的硬膜.两侧的脑膜垂体干均有丰硕的吻合.②海绵窦下外侧干:起于ICA鞍旁下外正面,重要供应海绵窦内颅神经和硬膜的血运,重要分支为圆孔支,供应三叉神经血运,并与眼动脉.颌内动脉.脑膜副动脉和脑膜中动脉有普遍的吻合.③包膜动脉:由ICA内侧壁发出,血管造影很难显示,重要供应蝶鞍前壁的硬脑膜.C5床段:此段起于近侧硬膜环,止于远侧硬膜环.床段短,长约4mm-6mm,斜行于外侧前床突和内侧颈动脉沟之间.因为近.远侧硬膜环在后方海绵窦顶部融会在一路,是以床段呈楔形.关于床段同海绵窦的关系有不合意见:一些学者以为该段位于海绵窦外上,另些以为位于海绵窦内.还有学者提出,把床段划在海绵窦外或者在海绵窦内都不合适,但海绵前窦的静脉丛经常可经由过程不完全的近侧环伸人到床段四面.但可以确定地说,床段C5属于硬膜外构造.C6眼段:该段起于远侧硬膜环,止于后交通动脉起点的紧近侧.颈内动脉穿过远侧硬膜环后,即进入硬膜内,是以远侧硬膜环是颈内动脉硬膜内.外部分的分界限.在血管造影上,若何确认远侧硬膜环的地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这段颈内动脉常发出两支重要动脉,即眼动脉和垂体上动脉.在颈内动脉穿过远侧硬膜环的内侧,有时硬膜冗长,形成一个小的硬膜囊或隐窝,为硬膜内间隙的扩大,其尖端指向海绵窦这个硬膜隐窝称之为颈动脉窝(Carotid cave).此段发出眼动脉和垂体上动脉.眼动脉是出海绵窦的第一分支,一般自颈内动脉内侧发出,变异时可从脑膜中动脉发出.眼动脉常分为眼组(视网膜中间动脉.睫状动脉),眶组(泪腺动脉.眼肌动脉)和眶外组(筛前.后动脉.滑车上动脉.鼻背动脉和眶上动脉).眼动脉ECA的分支有丰硕的吻合支:眶上动脉-脑膜中动脉;鼻背动脉-面动脉;泪腺动脉-颞前深动脉(颌内动脉);筛前动脉-蝶腭动脉(颌内动脉).垂体上动脉:在眼动脉至后交通动脉之间,颈内动脉后内侧发出1-7支穿支,造影不轻易浮现.重要散布于垂体柄.视交叉.乳头体前区和视束.和对侧同名动脉吻合.C7交通段:交通段起于紧靠后交通动脉起点的近侧,止于颈内动脉分叉处.此段ICA依次发出后交通动脉和脉络膜前动脉.后交通动脉:起于ICA交通段,与大脑后动脉的比来端吻合,构成Willis环的外正面,有时缺如.其上.外正面发出4-12支穿支动脉,供应下丘脑后部.前部.底部和内囊后支.当其粗大时在其肇端部可形成漏斗状扩大,易误诊为动脉瘤,如其直径≤3mm,应视为正常,最重要的吻合支是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脉络膜前动脉:从ICA交通段后壁发出,来源与PcoA邻近,在鞍上池和脚间池内向后方走行,从外向内跨越视束走向外侧膝状体,经脉络膜裂入侧脑室下角向脉络丛供血.供应视束.外侧膝状体.钩回.大脑脚基底前1/3.丘脑.尾状核.内囊前结合和惨白球背部,与大脑后动脉发出的脉络脉后动脉订交通.。
颈内动脉分段与图解
床突段(C5):此段起于近侧硬膜环,止于远 侧硬膜环。床段短,长约4~6mm,斜行 于外侧前床突和内侧颈动脉沟之间。床段
➢ 眼C段5(C属6于):该硬段膜起外于结远构侧。硬膜环,止于后交通动脉起
点的紧近侧。这段颈内动脉常发出两条重要动脉, 即眼动脉和垂体上动脉。
➢ 交通段(C7):交通段起于紧靠后交通动脉起点的近 侧,止于颈内动脉分叉处。此段发出两个重要分支: 后交通动脉和脉络膜前动脉。
颈内动脉造影侧位像(动脉期)
C1 终段 C2 床突上段 C3 膝段 C4 海绵窦段 C5 岩段
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 )
C1:颈段 C2:岩段 C3:破裂孔段 C4:海绵窦段 C5:床突段 C6:眼段 C7:交通段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
眼动脉
颈动 脉窦
颈段(C1):颈段起于颈总动脉分叉水平,终止于颈 动脉管颅外口。这段颈内动脉同位于其外侧的颈 内静脉和后外侧的迷走神经共同位于颈动脉鞘内。
颈段通常不发出任何分支。
➢ 岩段(C2):这段颈内动脉位于颈动脉管内,起于颈动 脉管颅外口,终止于破裂孔后缘。岩段按其行走方 向可分为三部:垂直部、弯曲部(颈内动脉后弯)和 水平部(向前、向内行走)。
破裂(孔)段(C3):破裂孔并非单一的孔道,而是由两 部分组成:颅外骨膜上的一个孔和一个垂直管道。 后者由破裂孔周围的骨结构和纤维软骨构成。破 裂段起于颈动脉管末端,动脉越过孔部,但不穿过这 个孔,在破裂孔的垂直管内上升,向着海绵后窦,止 于岩舌韧带上缘。
颈内动脉分段解剖(干货)
颈内动脉分段解剖颈内动脉Bouthi llier分段法1996年Bouthillier等提出颈内动脉新的分段法,是以数字(C1-C7)顺血流方向标记颈内动脉全程,并考虑到对神经外科具有重要意义的颈内动脉四周解剖。
该分段法各段的解剖分界明确,共分为七段:C1颈段(Cervical segement),C2岩段(Petrous segment),C3破裂(孔)段(Lacerum segment),C4海绵窦段(Cavenoussegement),C5床段(Clinicsegment),C6眼段(OPhtalmic segement)和C7交通段(Communicating segment)。
......感谢聆听Bouthillier分段法:除C1走行于颈部,归于颈段外;其余各段或走行于颅底骨性结构内,或位于颅内,通称为颅段颈内动脉.C1颈段:颈段起于颈总动脉分叉水平,终止于颈动脉管颅外口.这段颈内动脉同位于其外侧的颈内静脉和后外侧的迷走神经共同位于颈动脉鞘内。
在鞘内,颈内动脉四周绕以含脂肪的结缔组织。
静脉丛和节后交感神经。
这个颈动脉鞘是由椎前筋膜折叠形成的。
在头侧,在颈内动脉进人颈动脉管水平,鞘分为两层。
内层延续为颈动脉管的骨膜;外层延续为颅底颅外骨膜.颈段几乎不发出分支动脉,较少见到本该起源于颈外动脉的一些迷走动脉或胚胎期残留动脉,如咽升动脉主干或分支(Ascending pharyngeal artery or pharyngeal trunk),甲状腺上动脉(Super ior thyroidal artery),枕动脉(Occipita l artery),脑膜后动脉(Posteriormeningealartery),永存舌下动脉(Persistent hypoglossal artery),永存镫骨动脉(Persistent stapedial artery)和前环椎间动脉-Ⅰ型(Proatlantal intersegemental artery typeⅠ)。
颈内动脉分段解剖
颈内动脉Bouthillier分段法1996年Bouthillier等提出颈内动脉新得分段法,就是以数字(C1—C7)顺血流方向标记颈内动脉全程,并考虑到对神经外科具有重要意义得颈内动脉四周解剖、该分段法各段得解剖分界明确,共分为七段:C1颈段(Cerv ical segement),C2岩段(Petrous segment),C3破裂(孔)段(Lacerum segment),C4海绵窦段(Cavenous segement),C5床段(Clinic segment),C6眼段(OPhtalmic segement)与C7交通段(municating segmen t)。
Bouthillier分段法:除C1走行于颈部,归于颈段外;其余各段或走行于颅底骨性结构内,或位于颅内,通称为颅段颈内动脉。
C1颈段:颈段起于颈总动脉分叉水平,终止于颈动脉管颅外口。
这段颈内动脉同位于其外侧得颈内静脉与后外侧得迷走神经共同位于颈动脉鞘内。
在鞘内,颈内动脉四周绕以含脂肪得结缔组织。
静脉丛与节后交感神经。
这个颈动脉鞘就是由椎前筋膜折叠形成得。
在头侧,在颈内动脉进人颈动脉管水平,鞘分为两层。
内层延续为颈动脉管得骨膜;外层延续为颅底颅外骨膜。
颈段几乎不发出分支动脉,较少见到本该起源于颈外动脉得一些迷走动脉或胚胎期残留动脉,如咽升动脉主干或分支(Ascending pharyngealartery or pharyngeal trun k),甲状腺上动脉(Superiorthyroidal artery),枕动脉(Occipital artery),脑膜后动脉(Posterior meningeal artery),永存舌下动脉(Persistent hypog lossal artery), 永存镫骨动脉(Persistent stapedial artery)与前环椎间动脉-Ⅰ型(Proatlantal int ersegemental artery typeⅠ)、C2岩段:这段颈内动脉位于颈动脉管内,起于颈动脉管颅外口,终止于破裂孔后缘。
颈内动脉解剖(3)走形及Bouthillier分段
颈内动脉解剖(3)走形及Bouthillier分段
C1-颈段:颈段起于颈总动脉分叉水平,终止于颈动脉管颅外口。
C2 -岩段:起于颈动脉管颅外口,终止于破裂孔后缘的颈动脉管内口,这段动脉位于颈动脉管内。
C3 -破裂孔段:起于颈动脉管末端,动脉越过但不穿过这个孔,止于岩舌韧带上缘。
C4 -海绵窦段:始于岩舌韧带上缘,止于近侧硬膜环(proximaldural ring),此段主要行走于海绵窦内。
C5 -床突段:此段起于近侧硬膜环,止于远侧硬膜环。
属于硬膜外结构。
C6- 眼段:起于远侧硬膜环,止于后交通动脉起点近侧。
颈内动脉穿过远侧硬膜环后进入硬膜内。
C7- 交通段:起于后交通动脉起点近侧,止于颈内动脉分叉。
颈内动脉八种分段方式详解。
颈内动脉分7个解剖段
颈内动脉分7个解剖段:
C1:颈段; C2:岩段;
C3:破裂孔段; C4:海绵窦段;
C5:床突段; C6:眼段; C7:交通段
C1段(颈段):
颈内动脉在C4平面分出,进入颞骨岩部的颈动脉管后C1段终止。
C2段(岩段):
全程均在颈动脉管内,分垂直段及水平段,如倒“L”形(黑箭),圆圈代表颅外及颅内颈动脉管的开口,平行黑线代表岩舌韧带,白箭示破裂孔段。
C3段(破裂孔段):
C4段(海绵窦段):
始于岩舌韧带上缘,穿过硬膜环而出海绵窦。
C5段(床突段):
始于近侧硬膜环,止于ICA进入蛛网膜下腔外的远侧硬膜环,为硬膜间结构。
C6段(眼段):
起自远侧硬膜环,止于PCoA起点近侧。
C7段(交通段):
起自PCoA起点近侧,止于ACA及MCA分叉处。
分支:①PCoA;②AChA(脉络膜前动脉):供应视束、内囊后肢、大脑脚、脉络丛及颞叶内侧;③ACA及MCA。
颈内动脉分7个解剖段之欧阳数创编
C1:颈段; C2:岩段;
C3:破裂孔段; C4:海绵窦段;
C5:床突段; C6:眼段; C7:交通段
C1段(颈段):
颈内动脉在C4平面分出,进入颞骨岩部的颈动脉管后C1段终止。
C2段(岩段):
全程均在颈动脉管内,分垂直段及水平段,如倒“L”形(黑箭),圆圈代表颅外及颅内颈动脉管的开口,平行黑线代表岩舌韧带,白箭示破裂孔段。
C3段(破裂孔段):
C4段(海绵窦段):
始于岩舌韧带上缘,穿过硬膜环而出海绵窦。
C5段(床突段):
始于近侧硬膜环,止于ICA进入蛛网膜下腔外的远侧硬膜环,为硬膜间结构。
C6段(眼段):
起自远侧硬膜环,止于PCoA起点近侧。
C7段(交通段):
起自PCoA起点近侧,止于ACA及MCA分叉处。
分支:①PCoA;②AChA(脉络膜前动脉):供应视束、内囊后肢、大脑脚、脉络丛及颞叶内侧;③ACA及MCA。
时间:2021.03.02 创作:欧阳数。
颈内动脉—搜狗百科
颈内动脉 —搜狗百科
颈内动脉系是脑的动脉系统之一,颈内动脉平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起自颈总动脉,按其形成,以 颅底的 颈动脉管外口为界,分为颅外段和颅内段。
颅外段
又称为颈段,自 颈总动脉分叉处至颅底,为颈内动脉各段中最长的一段。颈内动脉先在 颈外动 脉的后外侧上行,后转至颈外动脉的后内侧沿咽侧壁达颅底。其特点是:(1)颅外段无分支; (2)起始部有颈动脉窦,为压力感受器在 血管造影像上分为五段
颈内动脉
C5段(颈动脉管段、岩骨段或 神经节段):在 颞骨岩部的颈动脉管内走行,先向上,后弯向前 内,在颈动脉管内口处,隔着硬脑膜与三叉神经节紧邻。此段的特点是:全程大部行于骨性管 道内,在入海绵窦处较为狭窄,并与咽鼓管和鼓室紧邻。
C4段(海绵窦段):在后床突附近入海绵窦,稍上升后转为近水平位沿蝶骨体两侧的颈动脉沟 呈“S”形前行,达前床突后沿前床突内侧的凹沟弯转向上,移行为前膝段。该段的特点是:在海 绵窦内紧贴内侧的蝶窦侧壁,外侧与穿经海绵窦的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和 展神经关 系密切。
C3段(前膝段或虹吸弯):在前床突附近,呈“C”形,自前床突内侧弯向后上穿 海绵窦顶部的 硬脑膜,眼动脉自此段或此段与海绵窦段移行处发出,向前伴视神经经视神经管入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万良
2003.11.1
1
Brain Arterial Supply
2
3
颈内动脉起自颈总动脉, 自颈部向上至颅底,经颈 动脉管外口入颅,分为颅 外段和颅内段。 颅外段(又称颈段)行程 直,位置深,全程无分支; 颅内段行径弯曲,毗邻复 杂,分支多。
1颈内动脉终段 2颈内动脉膝段 3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4颈内动脉岩骨段 5颈内动脉颅外段 6颈外动脉 7颈总动脉 8颈动脉颅外部 9椎动脉颅内 部 10基底动脉 11后交通动脉 12大脑前动脉 10基底动脉 11后交通动脉 12大脑前动脉
10
岩段( 岩段(C2): 这段颈内动脉位于颈动脉管内, 这段颈内动脉位于颈动脉管内,起于颈动脉管颅外 口,终止于破裂孔后缘。岩段颈内动脉在颈动脉管 骨膜内行走, 骨膜内行走,周围绕以结缔组织、静脉丛和节后交 感神经。岩段按其行走方向可分为三部: 感神经。岩段按其行走方向可分为三部:垂直部、 弯曲部(颈内动脉后弯)和水平部( 弯曲部(颈内动脉后弯)和水平部(向前、向内行 走 )。
13
床段( 床段(C5): 此段起于近侧硬膜环,止于远侧硬膜环。床段短, 此段起于近侧硬膜环,止于远侧硬膜环。床段短, 长约4 长约4~6mm,斜行于外侧前床突和内侧颈动脉 沟之间。由于近、远侧硬膜环在后方海绵窦顶部 融合在一起, 融合在一起,因此床段呈楔形。关于床段同海绵窦 的关系有不同看法: 的关系有不同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该段位于海绵窦 外,另一些认为位于海绵窦内。还有学者提出,把 床段划在海绵窦外或者在海绵窦内都不合适, 床段划在海绵窦外或者在海绵窦内都不合适,但海 绵前窦的静脉丛常常可通过不完整的近侧环5属于硬膜 外结构。
5
海绵窦段、膝段和前床突上段又合称颈内动脉虹吸部,其形 态多为“ 型和“ 型,少数为“ 型和“ 态多为“U”型和“v”型,少数为“C’型和“S”型。 颈内动脉虹吸部的形态通常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年龄 越大,其迂曲度也越大。 颈 内动脉闭塞,其狭窄段多数在颈内动脉起始部或颈内动脉 "虹吸部"。 虹吸部"
12
海绵窦段( 海绵窦段(C4): 此段始于岩舌韧带上缘, 此段始于岩舌韧带上缘,止于近侧硬膜环。这段颈 内动脉主要行走于海绵窦内, 内动脉主要行走于海绵窦内,四周为结缔组织、脂 肪、静脉丛和节后交感神经。海绵窦段按其行走 方向可分为垂直部、后弯、水平部和前弯。近侧 硬膜环是由前床突的内、下面骨膜结合形成的, 硬膜环是由前床突的内、下面骨膜结合形成的,该 环不完整地围绕着颈内动脉。该段一般发出两个 主要分支, 主要分支,即脑膜垂体干和下外侧干。
4
5分法 Fischer 1938 C1后膝段(终末段 ) C2视交叉池段(床突上段, 池段 ) C3前膝段(膝段,虹吸弯 ) C4海绵窦段 C5岩骨段(颈动脉管段,神 经节段) 颈内段 逆血流方向 缺乏明确的标志
7分法 Bouthillier 1996 C7交通段 C6眼段 C5床段 C4海绵窦段 C3破裂(孔)段 破裂( C2岩段 C1颈段 全程 顺血流方向 解剖分界明确
14
眼段( 眼段(C6): 该段起于远侧硬膜环, 该段起于远侧硬膜环,止于后交通动脉起点的紧近 侧。颈内动脉穿过远侧硬膜环后,即进入硬膜内, 侧。颈内动脉穿过远侧硬膜环后,即进入硬膜内, 因此远侧硬膜环是颈内动脉硬膜内、外部分的分 界线。在血管造影上,如何确认远侧硬膜环的位置, 界线。在血管造影上,如何确认远侧硬膜环的位置, 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这段颈内动脉常发出两 条重要动脉, 条重要动脉,即眼动脉和垂体上动脉。在颈内动脉 穿过远侧硬膜环的内侧,有时硬膜冗长, 穿过远侧硬膜环的内侧,有时硬膜冗长,形成一个 小的硬膜囊或隐窝,为硬膜内间隙的扩展, 小的硬膜囊或隐窝,为硬膜内间隙的扩展,其尖端 指向海绵窦。这个硬膜隐窝称之为颈动脉腔。
6
7
8
9
颈段( 颈段(C1): 颈段起于颈总动脉分叉水平, 颈段起于颈总动脉分叉水平,终止于颈动脉管颅外 口。这段颈内动脉同位于其外侧的颈内静脉和后 外侧的迷走神经共同位于颈动脉鞘内。在鞘内, 外侧的迷走神经共同位于颈动脉鞘内。在鞘内,颈 内动脉周围绕以含脂肪的结缔组织、静脉丛和节 后交感神经。这个颈动脉鞘是由椎前筋膜折叠形 成的。在头侧,在颈内动脉进入颈动脉管水平, 成的。在头侧,在颈内动脉进入颈动脉管水平,鞘 分为两层。内层延续为颈动脉管的骨膜; 分为两层。内层延续为颈动脉管的骨膜;外层延续 为颅底颅外骨膜。颈段通常不发出任何分支。
15
交通段( 交通段(C7): 交通段起于紧靠后交通动脉起点的近侧, 交通段起于紧靠后交通动脉起点的近侧,止于颈内 动脉分叉处。此段发出两个重要分支: 动脉分叉处。此段发出两个重要分支:后交通动脉 和脉络膜前动脉。
16
谢谢!
17
11
破裂( 破裂(孔)段(C3): 破裂孔并非单一的孔道,而是由两部分组成: 破裂孔并非单一的孔道,而是由两部分组成:颅外 骨膜上的一个孔和一个垂直管道。后者由破裂孔 周围的骨结构和纤维软骨构成。破裂段起于颈动 脉管末端,动脉越过孔部,但不穿过这个孔, 脉管末端,动脉越过孔部,但不穿过这个孔,在破裂 孔的垂直管内上升,向着海绵后窦, 孔的垂直管内上升,向着海绵后窦,止于岩舌韧带 上缘。岩舌韧带是颈动脉管骨膜的延续, 上缘。岩舌韧带是颈动脉管骨膜的延续,联结前方 的蝶骨小舌和后方的岩尖之间。此韧带以远, 的蝶骨小舌和后方的岩尖之间。此韧带以远,颈内 动脉进入海绵窦。破裂段颈内动脉四周为结缔组 织、静脉丛和节后交感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