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第四章:宫殿、坛庙、陵墓1续 PPT
4中外建筑史—宫殿、坛庙、陵墓
三、成熟的宫殿形制(隋唐时期)
宫殿开始转向纪念性。 1、 形成“三朝五门”的形式
发展是御街千步廊 制度;
2、元大都宫殿 ① 延用了“工字 殿”“州桥”“千步
d 廊”形式。 e ② 宫城周桥前设 r 棂星门,是对前代 te 宫殿建筑的发展。 is ③ 宫殿建筑内容
带有民族特色。
g 受游牧生活、 e 喇嘛教及西亚建筑 R 的影响,用多种色 n 彩的琉璃,金红色 U 装饰,挂毡毯毛皮
帷幕。
3、明初南京宫 殿
建筑形式内 容极力寻找礼 制的依据,如 《 礼 记 》《 周 礼》等儒家经 典所规定的宫 殿形制:前朝 后寝制,三朝 五门制。
UnRegistered
四、 明、清北京宫殿
明北京宫殿,由
d 蒯 祥 设 计 , 集 中 前 朝 e 所 有 各 种 宫 殿 建 筑 形 r 制的特点。 te 1、 宫殿和城市中轴线 is 重合。 g 2、 采用千步廊,在序 e 曲部分做文章。 R 3、 采用三朝五门制。 n 4、 采用前朝后寝制。 U 5、 园林置于三朝两宫之
d ◎ 类型 re A. 方上:累土为堆,呈截顶 te 方 锥 体 形 的 封 土 。 坟 冢 的 is 直 接 发 展 , 夯 土 压 实 形 成
方锥体,秦汉广泛使用,
g 一直沿用于宋陵。 Re B. 以山为陵:起源于汉代文 n 帝 灞 陵 , 利 用 自 然 的 山 体 U 作为封土。
C. 宝 城 宝 顶 , 方 城 明
直接和天发生关 系。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宫殿、坛庙、陵墓 ppt课件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二、坛庙 3 实例分析:北京天坛 、曲阜孔庙 群体分析注意建筑环境、布局特色等,一般需要总平面图 辅助说明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三、陵墓
1. 墓
墓。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 墓。泛指坟墓。
意义: 1 纵深序列的重视 2 空间和仪式的关系 3 门-堂单位
-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二、宫殿
3、注意:
-三朝五门
宫殿平面秩序的变化:高台中心-纵向“三朝”
-宫阙 -工字形殿 -千步廊 -宫殿和宫苑关系 -宫殿和宫城、都城的关系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三朝五门”的传统
周朝诸侯、王的宫室制度,有关“朝”、“门”的记载散见于先秦和秦汉古籍中,以 《三礼》之中为多。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
紫禁城 明朝原定都南京.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夺取帝位后,为了防御蒙古南扰,把首都迁到北京。 永乐四年(1406年),决定营建北京宫殿。曾一度停止,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底,规模宏大的 北京紫禁宫殿就基本上建成了。第二年明朝正式迁都于北京。 紫禁城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周长3420米,墙高10米。 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8千多间,多是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 的彩画。 紫禁城分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是皇帝和官员们举行各种典礼和政治活动的地方,内廷是帝、后 居住的地方。 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简称前三殿,是外朝的中心区域。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明初称奉天殿,后称皇极殿,清称太和殿,是明清皇帝举行典礼的大殿 后三宫:乾清门是内廷的正门,乾清门内中轴线上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简称后三宫。 乾清宫的“乾”代表天,坤宁宫的“坤”代表地,乾清、坤宁,表达了历代皇帝的愿望陵墓
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的宫殿、坛庙、陵墓84页PPT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筑史——中国古代的宫殿、坛 庙、陵墓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中国建筑史第四章 宫殿.陵墓.坛庙.ppt.Convertor
第四章宫殿、坛庙、陵墓第一节宫殿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采用茅草盖顶,夯土筑基。
例: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中期宫殿遗址、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宗庙、宫室遗址,证明了夏商两代宫室都处于“茅茨土阶”时期。
二里头和殷墟中区都沿轴线作庭院布置,是中国三千余年院落式宫室布局的先驱。
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春秋时晋故都新田、战国时齐故都临淄、赵故都邯郸、燕下都、秦咸阳等,都留有高四五米或十多米不等的高台宫室遗址。
高台系夯土筑成,台上木架建筑是一种体型复杂的组合体,不是庭院式建筑,再配以灰色的筒瓦屋面,使宫殿建筑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新时期。
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西汉武帝时,宫殿与宫殿之间布置有池沼、树木等,富有园林气息。
4.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天子宫室设有处理政务的前朝和生活居住的后寝两大部分。
前朝以正殿为中心组成若干院落。
纵观汉、唐、明三代宫室,其发展趋势:1.规模渐小。
2.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次,门、殿增多。
(紫禁城中轴线)3.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宫殿型庭院的主要特点:严谨的平面布局庞大的空间体量完整的庭院空间森严的等级规范一、唐长安大明宫大明宫平面呈南宽北窄的不规则梯形,宫城周长7628米,宫城占地面积约为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全宫分为外朝、内廷两大部分,是传统的“前朝后寝”布局。
外朝三殿:依次坐落着外朝含元殿,中朝宣政殿和内朝紫宸殿。
含元殿两翼,伸出翔鸾、栖凤两阁,南面正门为丹凤门,从丹凤门到紫宸殿之间纵向轴线长约1.2公里。
含元殿是大明宫中轴线上的第一殿,是举行元旦、冬至、大朝会、阅兵、受俘、上尊号等重要仪式的场所。
殿身面阔13间,深29.2米,面积为1966.04平方米,与明清北京紫禁城太和殿的面积相近。
内廷部分是以太液池为中心,池中有蓬莱山,布置殿阁楼台三四十处,形成宫与苑相结合的起居游宴区。
【中国建筑史】4-1第四章_宫殿、坛庙、陵墓
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陵遗址M1享堂
二层回廊平面图
台掘遗址位置图
前殿
椒房
规划布局
整个前殿建于一座大台之上, 主体由三座宫殿组成,前 可能为外朝,中可能为内 朝(宣室),后可能是后 寝。(刘庆柱)
– 殿前 有五 门
明南京故宫复原平面
总结: 1.朝和寝:
– 前朝后寝 – 朝:东西堂制—三朝前后相重
2.宫殿和官署:
– 骈列制--中央官署从宫内移至宫外
3.宫殿和城市
– 从偏居一侧到位居中央,轴线贯穿城市轴线
二。实例
(一)唐大明宫
建筑群的处理:
– 突出主体建筑, 强调纵轴
(二)周
周礼考工记中的布局:
宫城居王城中央 左祖右社 朝位于宫室前部 宫内有九室以居 九嫔 三朝五门
前朝后寝,三朝五门
前朝:三朝
外朝(大朝)
内朝(日朝)
燕朝
燕朝(常朝)
路门
“路门之后为寝,分王寝和
治朝
应门
后寝,王的正寝即路寝, 前面的庭即燕朝。”(百
外朝
雉门
科)
五门: 皋门
库门
在“凹”字形城台上正面开三座门洞,两翼又各开一 掖门,形成明三暗五的五座门洞。城台上正面有一座九开 间重檐庑殿式城楼,左右两翼各设明廊十三间,四隅各设 重檐四角攒尖顶的角亭。
(2)外朝
太和门廊院——太和殿庭院的前奏 前三殿: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文华殿(后有文渊阁)——太子读书处。 武英殿——皇帝召见大臣商议政务处。
首次发现的前朝后寝分立的宫 殿遗存。
中国古代宫殿和坛庙建筑(课堂PPT)
孔庙与孔府、孔林并称为“三孔”。
布局:孔庙的主要建筑——大成殿、奎文阁、碑亭、 杏坛等。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为重檐歇山顶, 覆以蓝色琉璃瓦。
知识链接
中国古代三大碑林:昭陵碑林、西安碑林、山东曲阜碑林。
• “右社”:是在宫殿右前 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 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 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
图二:太庙
图三:社稷坛
4
• 3、前朝后寝
•
• “前朝”,即为帝王 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
• “后寝”,即帝王与 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
图四:太和殿室内图片
图五:乾清宫室内图片
5
(三)宫殿陈设
1、室外陈设
11
(5)吉祥缸(门海):置于宫前盛满清水以防火灾的 水缸,古代称之为“门海”,以比喻缸中水深似海可以扑 灭火灾。
12
(6)鼎式香炉:用来 燃檀香和松枝(有盖为 鼎,无盖为炉)
13
(7)铜龟、铜 鹤:象征长寿 (龙头龟、仙鹤)
14
(二)室内陈设
• 屏风 • 太平有象—天下太平、
五谷丰登 • 甪端仙鹤—圣明永久 • 盘龙香筒—天下大治 •生:帝 王陵墓前安设的 石人、石兽统称 石像生,又称" 翁仲"。 石像生 的作用,主要是 显示墓主的身份 等级地位,也有 驱邪、镇墓的含 义。
72
明孝陵神道石象生——蹲驼73
明孝陵神道石象生——立74象
定 陵 神 路 石 像 生 文 臣
75
—
定 陵 神 路 石 像 生 武 将
(1)华表:皇家建筑 的特殊标志。
6
【中国建筑史】48第四章 宫殿坛庙陵墓PPT课件
18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安
岱
东岳泰山(山东泰安岱庙)
庙
西岳华山(陕西华阴庙)
北岳恒山(山西浑源和河北曲阳)
南岳衡山(河南衡山南岳庙)
中岳嵩山(河南登封中岳庙)
西岳庙
南岳庙 中岳庙
5
岳庙基本配置
寝殿 正殿 两庑
正殿门
元代岱庙
6
五镇: 中镇霍山(山西霍县) 东镇沂山(山东沂州) 西镇吴山(陕西陇州) 北镇医巫闾山(辽宁北镇) 南镇会稽山(浙江绍兴)
19
7
寝殿 中殿 大殿 御香殿
二山门
山门 牌坊
8
四海: 东海(山东莱阳) 北海(山海关)望祭,无庙 南海(广东番禺) 西海(山西永济)望祭,无庙
·
四渎: – 江渎(四川成都) – 淮渎(河南唐县) – 河渎(山西永济) – 济渎(河南济源)
9
10
4)明堂 明堂辟雍
实测总平面
11
总平 面复 原想 象
12
中心建筑 实测平面
13
中心 建筑 复原 想象
14
15
2、祭祀祖先
– 1)太庙
立七庙或九庙 ; 同堂异室 奉先殿
– 2)官员家 庙
16
3、先贤祠
– 1)文庙 – 2)关帝庙等
17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中外建筑史4中国宫殿陵墓坛庙宗教民居建筑PowerPoint演示文稿
42
3.故宫的人力物力消耗
1406年准备,1420年建成,前10年备料,四 年施工. (1)工 (2)木 (3)砖 (4)石
43
5.几处重点庭院的设计手法 (1)太和殿庭院 (2)太和门廊院
44
(1)太和殿庭院 • 位于组群中最重要的位置,突出、显要。 • 最大的廊院尺度,可容纳万余人举行仪式。 • 单体建筑的最高等级——太和殿,九开间,
• 商代,宫殿建筑由单体变为群体。 • 西周,从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反映的情况来看,当时的
宫殿也应采用合院的形式,且已由前堂后室演变为前朝 后寝。
6
7
(2)、发展中的宫殿形制(春秋至南北朝) 使用高台建筑 前朝后寝(汉) 东西堂制(汉) 宫殿前设阙
阙,最初是供守望、显示威严的建筑。 春秋时宫殿正门开始建阙。
渎,建庙祭之
61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五镇:东镇山东沂山、西镇陕西吴山、北 镇辽宁医巫闾山、南镇绍兴会稽山、中镇 山西霍山 四海:东海/西海/南海/北海 四渎:江渎/淮渎/河渎/济渎
62
第二类 祭祀祖先 太庙:皇帝祭祖 家庙:平民祭于“祠堂”
· 北京太庙(“左祖右社”,规定布置的) ----似为宫寝建筑的原型,等级高,用色 简单。 实例: A.北京历代帝王庙(最多时100余位帝王) B.其它
·凶礼:对丧葬的有关礼制------陵墓建筑 ·军礼:指出征、命将、狩猎、行军等方面的礼仪规定 ·宾礼:指朝觐、聘使、君臣相会时的礼节 ·嘉礼:日常服饰、车仗等规定
54
②吉礼建筑分为两大类:坛与庙----“敬天 法祖”思想的具体体现:
· 属于祭祀自然保护神的称之为坛,祭 坛
【中国建筑史】宫殿、坛庙、陵墓优秀课件
二。实例
(一)唐大明宫
建筑群的处理:
– 突出主体建筑, 强调纵轴
– 巧妙利用地形
布局
– 前朝后寝,三朝 南北相重(含元、 宣政、紫宸)
宣政殿 含元殿 龙尾道
丹凤门
52
大明宫——俗称“东内”(太极宫称“西 内”),始建于太宗贞观八年(634年), 高宗龙朔二年(662年)再度兴建大明宫。
改造:北部收回5华里,南 部扩1华里,后又向南扩大, 清没有较大变化。
66
金中都
金中都宫城
67
元大都
68
69
70
明清北京城
71
72
73
2.布局
(1)紫禁城 (2)外朝 (3)内廷 (4)其它
27
28
29
30
31
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陵遗址
出土当时这座陵园的规划图——《兆域图》 《兆域图》是具有时代典型意义的程式化、制度化的代表作。
32
33
34
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陵遗址M1享堂
二层回廊平面图
台顶平面图
35
36
37
(三)秦汉
西汉长安未央宫已发掘遗址位置图
前殿
椒房
38
规划布局
42
(四)魏 晋南北朝
曹魏洛阳 北宫
– 三重城, 南北轴 昭阳殿
线 东西 式乾殿
堂制
太极
殿
– 骈列制
尚书省朝堂
宫内 广场
43
东晋南朝建 康宫
魏晋南北朝 时的宫殿形 禁 制
– 1。从多宫 并置到只有 省 一宫
– 2。宫省禁 三重宫墙
– 3。东西堂 宫 制
– 4。骈列制
4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陵墓的发展——地下埋葬制与墓室
4.3陵墓
一、陵墓的发展——地下埋葬制与墓室
4.3陵墓
战国:大块空心砖代替木材做墓室壁体; 西汉:大块空心砖作为墓顶的盖板,盛行于中小型墓中。由于其
易于折断,拱顶墓室在西汉中叶开始发展。 东汉:拱顶墓室成为墓室结构的主流。
商——西汉:竖穴为主,土圹木椁 东汉——明清:横穴为主,砖石发券
三、陵园建筑
4.3陵墓
1、秦始皇陵——地上陵台
秦始皇陵在陕西临潼骊山 北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陵园,总面积约2k㎡。陵园 成长方形,周围有陵墙二道 环绕。
陵台由三级方截椎体组成, 最下一级350m*345m,三级 总高46m,是中国古代最大 的一座人工坟丘,由于风雨 侵蚀,轮廓已不甚明显。
内垣北墙开两门,其余内外垣各面均开一门
4.3陵墓
“墓”:大概是最为原始,正宗的概念了,笼统的说,墓 是用以放置尸体或其残余物的固定设施。
更有学者从字音上进行解释,清代乾嘉学派的中坚人物段玉 裁称,“墓”就是“慕”——“孝子所思慕之处”。
凡掘坑穴葬,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方叫“墓”,“墓” 中透露出的是中国人朴素的早期丧葬观念——“不树不封”
一、陵墓的发展——地下埋葬制与墓室
4.3陵墓
石墓的主要类型:崖墓、石拱墓和石板墓等
一、陵墓的发展——地下埋葬制与墓室
4.3陵墓
一、陵墓的发展——地下埋葬制与墓室
4.3陵墓
唐、宋墓中,两拱相交形成的穹窿结构用的比较广泛; 明清两代,墓室以中间3进为主,用石作拱券结构,形成豪华 的地下宫殿,且更讲究棺椁的密封于防腐措施。
“陵”的本意是指高大突兀的山丘,后来则逐渐成为皇家坟冢
的专用名词,这非帝王不可为,所以只有帝王才能把墓造的如山 一样高大。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4.3陵墓
概述
陵墓的缘起
从“墓”到“陵”的一步一步变化中,可以看出人类从野蛮向文明的
进步过程,而这一过程中的发展主线——是“事死如事生”观念的出 现、确实和强化。
1、墓“不树不封”,地面无留痕迹,子孙也找不到,所以当早期 是没有扫墓、祭祀概念的。 2、“墓”的概念有变化,墓的形制也同步被强调了,如帝王陵寝, 由“封土为陵”逐步发展为“因山为陵”。 3、墓址的选择,不再像早期那样,随便找个地方安置,而是讲究 “风水”
概述
陵墓的缘起
4.3陵墓
墓:本义:盖土与地平,不植树者称墓,泛指坟墓。 坟:土堆。 冢:高起的山顶。 陵:本义:大土山,引申为帝王陵。 寝:本义:卧。灵魂坐卧起居之所。
概述
陵墓的缘起
4.3陵墓
“坟”则是与“墓”相对的,虽然现在大家通常把“坟墓”放在一 起使用,但在先秦以前,两者区别明显:葬穴积土成堆,才叫坟。
《说文》称,“冢者,高坟也”,即封土高大的坟。 “丘”本来指坟堆,即堆在葬穴上的封土。
4.3陵墓
概述
陵墓的缘起
“墓”与“坟”、“冢”、“丘”意思上的不同,反映的是中国古 代早期人类的等级差别。普通人家的葬处可说是墓,也可说是坟, 但“丘”则非下层民众可用。
4.3陵墓
二、陵墓的发展——地上陵台、因山为陵与宝城宝顶
墓葬制中,地面出现高耸的封土。由于高崇的封土,墓的称谓 也发生了变化,由“墓”发展为“丘”,最后称之为“陵”。
4.3陵墓
二、陵墓的发展——地上陵台、因山为陵与宝城宝顶
4.3陵墓
二、陵墓的发展——地上陵台、因山为陵与宝城宝顶
三、陵园建筑
4.3陵墓
河南安阳殷墟“武官村大墓”— —“中”字形的地下墓坑
一、陵墓的发展——地下埋葬制与墓室
4.3陵墓
河南安阳殷墟1217号墓神道
一、陵墓的发展——地下埋葬制与墓室
4.3陵墓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墓口上有房基一座
一、陵墓的发展——地下埋葬制与墓室
4.3陵墓
西汉以前,帝王、贵族用木椁作墓室,其构造有两种: 一为用木枋构成箱形椁室一至数层,内置棺; 一为用短方木垒成墓的“黄肠题凑”,内置棺及其葬品
一、陵墓的发展——地下埋葬制与墓室
4.3陵墓
黄肠题凑: 黄肠——柏木芯;题——头;凑——聚 椁的一种做法,用剥去树皮的黄心柏木枋,平铺叠垒构成大型 墓室,枋端头部指向室内,与同侧椁壁垂直。
一、陵墓的发展——地下埋葬制与墓室
4.3陵墓
一、陵墓的发展——地下埋葬制与墓室
4.3陵墓
墓道 四出羡道,“亚”字形平面;二出羡道,“中”字形平面; 一出羡道,“甲”字形平面;
4.3陵墓
1、秦始皇陵——地上陵台
4.3陵墓
1、秦始皇陵——地上陵台
4.3陵墓
4.3陵墓
2、汉武帝茂陵和汉宣帝杜陵——地上陵台
汉陵园建制基本依袭秦制。陵中设庙和寝两部分,仿宫中前朝 后寝之制。汉代贵族官僚的坟墓多采取方锥平顶形式,墓前或置 石享堂、石碑、石兽、石人、石柱、石阙。
《周礼▪春宫》称,“以爵等位丘封之度,与其树数”。大概意思 是,死者下葬后,墓上封土的高低和植树的多少,与其生前的地 位相一致,否则是越礼。王公级别的才叫“丘”,如苏州著名的 “虎丘斜塔”即因吴王阖闾之冢所在而得名。
概述
陵墓的缘起
4.3陵墓
墓中的更高等级,则是“山”和“陵”。“秦名天子冢曰 ‘山’,汉曰‘陵’,故通曰‘山陵’矣。”——北魏郦道元《水经 注•渭水》
一、陵墓的发展——地下埋葬制与墓室
4.3陵墓
母系氏族——埋到本氏族公共墓地: 父系氏族——夫妻合葬或父子合葬——出现墓穴和棺椁
商周时期——作为奴隶主阶级高规格的墓葬形式,已出现墓道、 墓室、椁室以及祭祀杀殉坑等。如安阳殷墟中的“武官村大墓” 和“妇好墓”
一、陵墓的发展——地下埋葬制与墓室
4.3陵墓
第四章 宫殿、坛庙、陵墓
上节内容回顾
4.1宫殿 4.2坛庙
宫殿发展的四个阶段和发展趋势
唐长安大明宫 明清北京故宫
整体布局与 中轴线处理
清沈阳故宫
坛庙的分类
北京天坛 北京社稷坛 北京太庙 太原晋祠
北京曲阜孔庙
总体布局与设计特 色及艺术成就
本节内容介绍
4.1宫殿 4.2坛庙
4.3陵墓
概述 地下埋葬制与墓室
地上陵台、因山为陵、宝城宝顶
陵园建筑
秦始皇陵、汉武帝茂陵和汉宣帝杜陵、 唐乾陵、宋永昭陵、明孝陵和明十三 陵、清西陵和清东陵
概述
陵墓的缘起
4.3陵墓
魂魄观念导致保存尸体的需求 礼制:A.事死如事生,礼也; B.等级;
魂——阳气也 魄——阴神也
—《说文》 —《说文》
庙以栖魂,墓以栖魄
概述
陵墓的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