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文言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陈太丘与友期行》(1)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4)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止”通“只”,只、仅)二、古今异义三、一词多义顾: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看到)知: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动词,知道)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指他);仁在其中矣(这、那;指的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这里指狼);止:一狼得骨止(停止);止增笑耳(同“只”,只、仅)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意:意暇甚(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以后也(打算)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狼不敢前(上前)之: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又数刀毙之(代词,它,指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复投之(代词,它,指狼)以:投以骨(“以骨投之”,把);以刀劈狼首(用)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4)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5)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感悟),(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7)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8)恐前后受其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9)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10)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1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从柴草堆中打洞)(12)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五、文言句式(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原文翻译所有知识点)最全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原文翻译所有知识点)最全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原文+翻译+所有知识点)最全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七年级上册:《童趣》《童趣》主要人物简介:沈复(1763-?)字三白,江苏长洲人,清代文学家。

文章简介: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我回忆童年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极其敏锐,见到细小的事物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经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的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叫声,我私下比作一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样想,就有时成千上百,果然变成鹤了。

我抬看它们,脖子为此僵硬了。

我又把蚊子留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当作青云白鹤的景象,果然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我高兴得连声叫好。

我常常在土墙高低不平、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自己的身体,使身子和花台一样高;仔细地看,把草丛当作树林,把虫子和蚊子当作野兽,把土地突起的地方当作山丘,低洼的地方当成山沟,精神在这个“山林”中游览,感到安适愉快而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看得兴致正浓时,突然有个庞然大物,推倒石块压倒小草冲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子就被它吃掉了。

当时我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让我惊叫起来。

心神安定后,我捉住了癞蛤蟆,鞭打几十下之后,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完整版)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世说新语》两则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一词多义元方时年七岁(当时)学而时习之(时常)3.古今异义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或顾客)4.词类活用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5.文言句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宾语前置)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句,省略主语)6.字音字形谢太傅(f u)谢道韫(y tn)陈寔(sh i)尊君在不.(f cu)7.重难词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公欣然曰(愉快的样子)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至(乃,才;至,到)相委而去(丢下,舍弃)下车引之(拉)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文章主旨《咏雪》写了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安家里的一个生活故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的画面。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即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同时也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

9.咏雪诗积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一一【唐】韩愈《春雪》论语》十二章1. 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通“悦” ,愉快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 ,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 2. 一词多义人不知.而不愠( 动词,了解 )温故而知.新( 动词,得到 ) 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代词,它。

这里指学问和事业)3. 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传.不习乎( 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感悟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 好之者不如乐重难词语 学而时.习.之( 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学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世说新语》两则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一词多义元方时.年七岁(当时)学而时.习之(时常)3.古今异义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或顾客)4.词类活用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5.文言句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宾语前置)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句,省略主语)6.字音字形谢太傅.(fù)谢道韫.(yùn)陈寔.(shí)尊君在不.(fǒu)7.重难词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公欣然..曰(愉快的样子)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至..(乃,才;至,到)相委.而去(丢下,舍弃)下车引.之(拉)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8.文章主旨《咏雪》写了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安家里的一个生活故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的画面。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即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同时也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

9.咏雪诗积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论语》十二章1.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2.一词多义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

(完整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总结

(完整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总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总结一、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6.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7.太丘舍去(丢下(他)而离开)8.门外戏(玩耍)9.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10.下车引之(拉,牵拉)1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12.学而时习之(按时)13.不亦说乎(同“悦”,愉快)1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15.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17.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18.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19.学而不思则罔(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20.思而不学则殆(疑惑)21.静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22.俭以养德(培养品德)2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24.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25.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26.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27.意与日去(消失,逝去)28.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2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30.将复何及(来得及)31.一狼径去(径直)32.屠暴起 (突然)33.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34.屠自后断其股(大腿)35.苫蔽成丘(覆盖、遮盖) 36.目似瞑(闭上眼睛)37.狼亦黠矣(猾)38.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39.一狼仍从(跟从)40.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41.顾野有麦场(看,视)42.积薪其中(柴草)43.又数刀毙之(杀死)44.一狼洞其中(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止露尻尾(屁股)46.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47.止有剩骨(仅,只)48.两狼之并驱如故(并,一起;故,原来的) 49.恐前后受其敌(这里指攻击)50.弛担持刀(弛,解除,卸下;持,拿起)51.有人忧天地崩坠(倒塌坠落)52.天果积气(果然、果真)53.只使坠(纵使,即使)54.充塞四虚(四方)55.及其家穿井(待,等到)56.国人道之(讲述)二、重点虚词1.之2.而3.盖:盖以诱敌( 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4.其5.以6.乃1.日2.为3.知4.学5.止6.意7.敌8.前9.积薪古义: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指子女2.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文章的义理今义:文章的意思3.去后乃至古义:离开今义:到、往4.相委而去古义:舍弃今义:委屈、委托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6.与人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7.下车引之古义:拉,牵拉今义:引用8.不亦君子乎古义:有才德的人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9.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10.饭疏食,饮水古义:粗劣今义:疏通、疏散11.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12.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13.吾日三省吾身古义:多次今义:数词,三14.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精力集中今义:安静、不嘈杂15.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轻薄今义:危险、不安全16.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懈怠今义:速度缓慢17.少时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小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19.止增笑耳古义: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今义:耳朵20.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21.身亡所寄古义:依附,依托今义:寄托22.因往晓之古义:告知,开导今义:知道七、文言句式1.省略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总结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总结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总结本文是对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进行总结。

以下是重点实词的解释: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

6.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7.太丘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8.门外戏:玩耍。

9.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

10.下车引之:拉,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12.学而时之:按时。

13.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1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15.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17.传不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8.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19.学而不思则罔: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20.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21.静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22.俭以养德:培养品德。

2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24.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

25.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

26.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

27.意与日去:消失,逝去。

28.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

2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

30.将复何及:来得及。

31.一狼径去:径直。

32.屠暴起:突然。

33.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34.屠自后断其股:大腿。

35.苫蔽成丘:覆盖、遮盖。

36.目似瞑:闭上眼睛。

37.狼亦黠矣:狡猾。

38.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

39.一狼仍从:跟从。

40.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

41.顾野有麦场:看,视。

42.积薪其中:柴草。

43.又数刀毙之:杀死。

44.一狼洞其中: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止露尻尾:屁股。

46.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

47.止有剩骨:仅,只。

48.两狼之并驱如故:并驱如故,一起前进。

形容词作动词,喜欢)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名词作动词,理解、喜欢、享受)9.静以修身,非志无以成学(介词短语作状语,通过保持内心平静来修身,没有追求和目标就无法成为学者)10.以刀劈狼首,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介词短语作状语,用刀劈开狼的头颅,意图进入后面攻击狼群)11.屠自后断其股(动词作形容词,自己的腿被狼咬伤)12.其家穿井(代词作动词,他们的家里有个井)13.及其家穿井(介词短语作动词,等到他们的家里有了井)1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连词作状语,然而、但是,禽兽的变化和欺骗有多少呢?)15.盖以诱敌(连词作原因状语,因为要诱骗敌人)1.非学无以广才。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世说新语》两则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一词多义元方时.年七岁(当时)学而时.习之(时常)3.古今异义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或顾客)4.词类活用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5.文言句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宾语前置)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句,省略主语)6.字音字形谢太傅.(fù)谢道韫.(yùn)陈寔.(shí)尊君在不.(fǒu)7.重难词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公欣然..曰(愉快的样子)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至..(乃,才;至,到)相委.而去(丢下,舍弃)下车引.之(拉)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8.文章主旨《咏雪》写了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安家里的一个生活故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的画面。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即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同时也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

9.咏雪诗积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论语》十二章1.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2.一词多义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

新初一背诵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文言文、古诗词汇总

新初一背诵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文言文、古诗词汇总

新初一背诵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文言文、古诗词汇总新初一背诵|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文言文、古诗词汇总1、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里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4]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4]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世说新语》两则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2.古今异义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3.词类活用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4.文言句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宾语前置)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句,省略主语)5.字音字形谢太傅.(fù) 谢道韫.(yùn)陈寔.(shí)尊君在不.(fǒu)6.重难词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曰(愉快的样子)..(家庭聚会),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公欣然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未若柳絮因.风起(趁、乘),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至..(乃,才;至,到),相委.而去(丢下,舍弃)下车引.之(拉),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8.文章主旨《咏雪》写了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安家里的一个生活故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的画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总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总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总结一、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6.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7.太丘舍去(丢下(他)而离开)8.门外戏(玩耍)9.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10.下车引之(拉,牵拉)1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12.学而时习之(按时)13.不亦说乎(同“悦”,愉快)1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15.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17.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18.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19.学而不思则罔(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20.思而不学则殆(疑惑)21.静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22.俭以养德(培养品德)2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24.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25.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26.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27.意与日去(消失,逝去)28.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2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30.将复何及(来得及)31.一狼径去(径直)32.屠暴起 (突然)33.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34.屠自后断其股(大腿)35.苫蔽成丘(覆盖、遮盖) 36.目似瞑(闭上眼睛)37.狼亦黠矣(猾)38.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39.一狼仍从(跟从)40.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41.顾野有麦场(看,视)42.积薪其中(柴草)43.又数刀毙之(杀死)44.一狼洞其中(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止露尻尾(屁股)46.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47.止有剩骨(仅,只)48.两狼之并驱如故(并,一起;故,原来的) 49.恐前后受其敌(这里指攻击)50.弛担持刀(弛,解除,卸下;持,拿起)51.有人忧天地崩坠(倒塌坠落)52.天果积气(果然、果真)53.只使坠(纵使,即使)54.充塞四虚(四方)55.及其家穿井(待,等到)56.国人道之(讲述)二、重点虚词1.之2.而3.盖:盖以诱敌( 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4.其5.以6.乃1.日2.为3.知4.学5.止6.意7.敌8.前9.积薪古义: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指子女2.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文章的义理今义:文章的意思3.去后乃至古义:离开今义:到、往4.相委而去古义:舍弃今义:委屈、委托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6.与人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7.下车引之古义:拉,牵拉今义:引用8.不亦君子乎古义:有才德的人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9.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10.饭疏食,饮水古义:粗劣今义:疏通、疏散11.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12.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13.吾日三省吾身古义:多次今义:数词,三14.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精力集中今义:安静、不嘈杂15.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轻薄今义:危险、不安全16.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懈怠今义:速度缓慢17.少时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小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的简称19.止增笑耳古义: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今义:耳朵20.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21.身亡所寄古义:依附,依托今义:寄托22.因往晓之古义:告知,开导今义:知道七、文言句式1.省略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国雄1147由分享时间:2021-04-30 22:38:10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留下的文学艺术形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

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第一册·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

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

——《扁鹊见蔡桓公》·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

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第二册·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桃花源记》)·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归纳总结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归纳总结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归纳总结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古今异义1.儿女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今义:指子女2.因古义:趁,乘,凭借今义:因为3.文义古义:诗文今义:文章的意思特殊句式1.省略句: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2.倒装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白雪纷纷所似何)3.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即”表示”这就是”,”也”在这里表”是”的意思,译为”这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译文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不久,雪下得很大,谢安高兴地说:”这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中心思想1.本文通过寒日”咏雪”的故事,写出了谢道韫的聪慧、机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谢道韫的对答使谢太傅”大笑乐”,体现了当时尊重女子、以才德服人的社会风气。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古今异义1.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2.委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屈、委托3.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4.期古义:约定今义:日期5.引古义:拉今义:引用通假字1.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ǒu表示否定。

相当于“吗?”词类活用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初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知识

初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知识

初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知识【七年级上册学问点】1、龟虽寿东汉• 曹操2、过故人庄唐•孟浩然3、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4、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5、如梦令宋•李清照6、观书有感南宋•朱熹7、《论语》十那么春秋• 孔子8、观沧海汉• 曹操9、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10、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11、天净沙-秋思元• 马致远1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13、夜雨寄北唐• 李商隐14、泊秦淮唐• 杜牧15、浣溪沙宋• 晏殊【七年级下册学问点】16、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17、夸父追日选自《山海经》共工触怒不周山选自《淮南子》18、山中杂诗南朝•吴均19、竹里馆唐•王维20、峨眉山月歌唐•李白21、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22、逢入京使唐•岑参23、滁州西涧唐•韦应物24、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25、送灵澈上人唐•刘禹锡26、约客南宋•赵师秀27、论诗清•赵翼【八年级上册学问点】28、石壕吏唐•杜甫29、归园田居晋•陶渊明30、渡荆门送别唐•李白31、登岳阳楼宋•陈与义32、长歌行选自《汉乐府》33、野望唐•王绩34、早寒江上有怀唐•孟浩然3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36、黄鹤楼唐•崔颢37、送友人唐•李白38、答谢中书书(古文) 陶弘景39、秋词唐•刘禹锡40、鲁山山行北宋•梅尧臣41、浣溪沙宋•苏轼4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陆游43、陋室铭唐• 刘禹锡44、爱莲说宋• 周敦颐45、望岳唐• 杜甫46、使至塞上唐• 王维47、记承天寺夜游宋• 苏轼48、三峡北魏• 郦道元49、桃花源记晋• 陶渊明50、春望唐• 杜甫【八年级下册学问点】50、赠从弟汉•刘祯51、登幽州台歌唐• 陈子昂52、终南别业唐•王维5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54、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北宋• 范仲淹55、满井游记(古文) 明袁宏道5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 刘禹锡57、赤壁唐• 杜牧58、过零丁洋宋• 文天祥5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60、山坡羊•潼关心古元• 张养浩61、饮酒(其五) 晋• 陶渊明62、行路难(其一) 唐• 李白6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 杜甫6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65、已亥杂诗清• 龚自珍6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6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韩愈68、无题唐• 李商隐69、相见欢南唐• 李煜70、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71、杂说四•马说唐• 韩愈73、送东阳马生序明• 宋濂73、小石潭记唐• 柳宗元74、岳阳楼记宋• 范仲淹75、醉翁亭记宋• 欧阳修76.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77.五柳先生传晋• 陶渊明【九年级上册学问点】76、隆中对(古文) 陈寿77、陈涉世家(古文) 司马迁79、唐雎不辱使命(古文) 选自《战国策》79、望江南(梳洗罢) 唐• 温庭筠80、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宋•李清照81、月夜唐• 刘方平82、商山早行唐• 温庭筠83、卜算子•咏梅南宋• 陆游84、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北宋•晏殊85、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宋• 苏轼86、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 李清照8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 辛弃疾88、山坡羊•骊山怀古元•张养浩89、朝天子•咏喇叭明• 王磐90、出师表三国• 诸葛亮91、渔家傲宋• 范仲淹92、江城子•密州出猎宋• 苏轼93、破阵子宋• 辛弃疾94、观刈麦唐• 白居易【九年级下册学问点】9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96、参军行唐•杨炯97、月下独酌唐•李白101、羌村三首唐•杜甫101、登楼唐• 杜甫101、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10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102、望月有感唐•白居易10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 王观104、别云间夏完淳105、鱼,我所欲也战国•孟子10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战国•孟子107、蒹葭选自《诗经》108、关雎选自《诗经》109、雁门太守行唐•李贺110、曹刿论战选自《左传》11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112、公输选自《墨子》113、惠子相梁选自《庄子》11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选自《庄子》115、愚公移山选自《列子》看了初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学问还看:1.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2.人教版语文初中古文学问点复习资料3.初中文言文之的用法4.人教版语文古文总复习资料5.初中文言文为字的用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世说新语》二则《咏雪》(一)通假字:无(二)古今异义词:儿女: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三)词类活用:无(四)一词多义:无(五)特殊句式:1、倒装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2、倒装句:撒盐空中差可拟。

(状语后置)3、判断句:即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六)重点实词虚词: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欣然:高兴的样子(然:……的样子)差:大体未若:不如因:趁、乘即:就是(七)重点句子翻译: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译:谢太傅高兴地说: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2、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3、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谢道韫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八)重点问题梳理: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答:和睦、融洽、欢快、轻松2、为什么“公大笑乐”?答: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3、“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答: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

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4、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答:对兄女的答案满意。

因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表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陈太丘与友期行》(一)通假字:尊君在不?不:“不”同“否”。

(二)古今异义词:陈太丘与友期古:约定今:日期太丘舍去古:离开今:前去,前往下车引之古:拉今:引用元方入门不顾古:回头看今:照顾或顾客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屈、委托(三)词类活用:无(三)一词多义:无(四)特殊句式:无(五)重点实词虚词:期:约定舍去:丢下他而离开去后乃至:才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两则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一词多义元方时.年七岁(当时)学而时.习之(时常)3.古今异义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或顾客)4.词类活用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5.文言句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宾语前置)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句,省略主语)6.字音字形谢太傅.(fù)谢道韫.(yùn)陈寔.(shí)尊君在不.(fǒu)7.重难词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公欣然..曰(愉快的样子)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至..(乃,才;至,到)相委.而去(丢下,舍弃)下车引.之(拉)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8.文章主旨《咏雪》写了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安家里的一个生活故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的画面。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即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同时也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

9.咏雪诗积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论语》十二章1.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2.一词多义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

这里指学问和事业)3.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感悟)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4.古今异义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或能够)5.文言句式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其不善者而改之”前省略了“择”)6.字音字形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愠.(yùn)三省.(xǐng)传.不习乎(chuán)罔.(wǎng)殆.(dài)箪.(dān)好.之者(hào)曲肱.(gōng)笃.(dǔ)7.重难词语学而时习..之(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时,按时)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为.人谋而不忠乎(替)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则殆.(有害)人不堪.其忧(忍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欢,爱好)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于.我如浮云(对,对于)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逝.者如斯.夫(逝,流逝;斯,这,指河水)不舍.昼夜(舍弃)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仁.在其中矣(仁德)8.成语归纳不亦乐乎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9.文章主旨本文所选的这十二章,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虽有嘉肴1.通假字兑.命(“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è)2.古今异义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古义:指示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与“否”相对)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陷在艰难痛苦中或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无法摆脱;疲乏想睡)3.词类活用弗学,不知其善.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处)4.字音字形嘉肴.(yáo)弗.食(fú)然后能自强.也(qiǎng)教学相长.(zh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5.重难词语虽.有嘉.肴.(虽,即使;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不知其旨.也(甘美)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所以)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

强,勉励)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示推测)6.成语归纳教学相长7.文章主旨《虽有嘉肴》一文在论述时先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河中石兽1.通假字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2.古今异义渐沉渐深耳.(古义:罢了;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二石兽并.沉焉(古义:一起;今义:并列)阅.十余岁(古义:经历;今义:阅读)是.非木杮(古义:指示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与“否”相对)盖.石性坚重(古义:句首语气词,表猜测;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但.知其一(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却)3.词类活用棹.数小舟(名词用作动词,划船)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动词用作名词,暴涨的洪水)4.一词多义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众服为.确论(是)啮沙为.坎穴(成为)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求之地中”这件事)其反激之.力(结构助词,的)5.文言句式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省略句,省略“于”)求之(于)地中(省略句,省略“于”)6.字音字形河干.(gān)圮.(pǐ)棹.(zhào)曳.(yè)铁钯.(pá)木杮.(fèi)湮.(yān)啮.(niè)溯.(sù)臆.(yì)欤.(yú)7.重难词语沧州南一寺临河干..(河边)山门圮.于河(倒塌)二石兽并.沉焉(一起)阅.十余岁(经过,过了)竟.不可得(终于,到底)棹.数小舟(划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讲学,教书)尔辈...(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这)湮.于沙上(埋没)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是精当确切的言论)啮.沙为坎穴..(啮,侵蚀、冲刷;坎穴,坑洞)转转不已.(停止)遂.反溯流..逆上矣(遂,于是;溯流,逆流)如其言...(依照他的话)但.知其一(只)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

臆断,主观地判断)8.文章主旨这则故事用和尚、讲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里的石狮子的三种不同结论,来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一般的道理主观臆断。

这个故事启发我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的因素,尽可能少闹那个但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讲学家一样的笑话。

寓言四则1.古今异义马无故亡.而入胡(古义:逃跑;今义:死亡,灭亡)居.数月(古义:经过;今义:居住)2.一词多义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带领)但使龙城飞将.在(大将)3.词类活用甚智.其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近.塞上之人(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接近)有善.术者(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精通)4.字音字形天雨.墙坏(yù)邻人之父.(fǔ)何遽.(jù)髀.(bì)弦.(xián)跛.(bǒ)5.重难词语智.子疑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天雨.墙坏(yù下雨)不筑.(修补)其邻人之父.亦云..(夫fǔ,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亦云,也这样说)暮.而果.大亡.其财(暮,晚上;果,果然;亡,丢失)近塞上...(塞上,长城一带;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人皆吊.之(对其不幸表示安慰)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居.数月(经过)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带领)家富.良马(多)堕而折其髀.(大腿)丁壮....(丁壮,壮年男子;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开弓弦)..者引弦而战死者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此.独以跛之故(此,此人,这个人;跛,瘸腿)父子相保.(保全)6.文章主旨《智子疑邻》说明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偏见。

《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