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与我国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恩斯主义与我国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

一、凯恩斯主义: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源起

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社会面临的经济危机往往是由于供给不足导致的;而资本主义工业革命通过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使人类社会第一次面对生产能力相对过剩而导致的危机,凯恩斯主义就在此时应运而生了。193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其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面对新型的经济危机时,国家应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社会总需求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在凯恩斯之前,主导的经济理论是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其核心是“自动均衡”理论,即在自由竞争条件下,经济能通过价格机制自动达到均衡,因此反对政府干预,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原则。而凯恩斯则认为:就业率取决于社会总需求,而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会引起消费需求不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则会引起投资需求不足,总需求的不足将产生大量失业,从而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因此战胜危机的最好办法是由政府干预经济,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扩大政府开支,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从而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相匹配,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凯恩斯的理论开创了以总量分析为特征的宏观经济学,其政策建议被后世称为凯恩斯主义。

二、凯恩斯的继承者和批评者们

新古典学派和凯恩斯主义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两大流派,前者坚

持自由主义立场,坚信市场的完善性,反对政府干预,而后者恰恰相反。由于迎合了当时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需要,以凯恩斯主义为基础发展起来“新古典综合派”,不仅占据了学界的主流地位,更对国家的政策制订发挥了重大影响,如“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但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的“滞胀”现象使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受到严重质疑,自由主义的各派经济理论开始回潮,主要包括:货币主义。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而货币主义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货币主义通过对美国近一个世纪货币和产出关系的历史考察,认为只有货币政策才对产出的波动起着最大的作用。与此同时,货币主义认为凯恩斯主义为克服萧条而制定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不但无助于降低失业率,反而会引起通货膨胀,加剧经济波动,阻碍经济增长。

供给学派。供给学派主张大幅度减税以刺激劳动者工作和企业经营的积极性,使生产率提高和政府税收总额增加,从而控制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但这一理论在政策上的失败使其影响很快烟消云散。

理性预期学派。理性预期学派认为人们会根据一切可能获得的信息做出预期,根据这种预期做出的经济决策会使政府的一切宏观经济政策不会产生应有的效果,即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理性预期学派的兴起使西方经济学开始重视预期在经济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并由此导致博弈理论的广泛运用。

在新古典经济学派重重围攻下的凯恩斯主义一度销声匿迹,但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它逐渐从困境中走了出来,吸纳并融合各学派精华,通过构建其宏观理论的微观基础,最终形成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仍旧与自由主义经济学继续着理论的争论与辩驳。

三、需求管理:中国的经验与教训

当代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拥有不同的经济结构和政府形式,因此西方经济学的诸多理论我们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08年GDP总量达到世界第三,共有210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业中心。但经济取得成功的同时也产生了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即如此强大的工业产能是面对整个国际市场的,远远超出了国内市场的容量,因此一旦出口面临困境,我国就将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经济危机,扩大内需也就成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必然选择。

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政府一方面采取了包括增发国债、降低利率、提高出口退税率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另一方面开展了与民生休戚相关的教育、医疗和住房的市场化改革。前者是典型的凯恩斯主义危机管理措施,毋庸臵疑;而后者饱受诟病,其遗害残留至今。主要在于:教育、医疗和住房本在福利保障范围之内,将其完全推向社会不仅造成了大量社会问题,更损害了消费者对国家的信任和对未来的预期,造成我国居民储蓄率长期居高不下,反而影响了扩大内需目标的实现,使我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始终未得到解决。

十年轮回,2008年的次贷危机使我国同样面临了国际市场萎缩的不利局面,但这一次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果断地推出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此次财政投资不仅一如既往地关注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显现了政府力促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的良苦用心。我对此次政府经济刺激政策有以下认识:(一)随着政府财力对民生工程的不断倾斜,一个覆盖城乡、符

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将逐渐形成,这将改善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释放我国城乡居民目前拥有的巨大消费潜力。

(二)对文化教育以及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将提升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链条的层次和地位,改变目前制造业能力集中在附加值低的中低端产品的不利局面,使“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

(三)我国是幅员辽阔的大国,国内市场本身即可自成体系。未来我国有可能演变成为东部地区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为主、中部地区以资本和劳动密集型为主、西部地区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布局,各经济地区之间实现广泛的资源流动和配臵,为此,交通、电信、农村基础设施等领域成为4万亿投资的重点关注对象,这将有力推动产业的地区梯次转移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四、结语

当代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目前面临的困难只是发展中必然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必然要在继续发展中才能得以解决。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虽将对刺激内需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世界级的生产能力和有限的国内市场容量这一我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只能得到部分解决而不可能彻底根除,一旦未来再次出现国际市场萎缩的情况,需求不足导致的经济危机将会再次出现,到那时凯恩斯主义仍将是政府的必然选项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