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导学案

合集下载

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琵琶行》导学案宋代文学家白居易所作《琵琶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该诗以琵琶为载体,描绘了唐代长安城的画面,反映了白居易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导学案的形式,我们将深入分析《琵琶行》这首诗的内涵,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一、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唐著名文学家,对唐代文学和文言诗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游历辗转多地,历任诸司马、秘书监等职,后辞官隐居,饱经沧桑的生活经历赋予了他的作品更多的情感和思考。

二、诗歌赏析《琵琶行》共七章,以琵琶女的视角描绘了长安城盛衰变迁的景象。

首先展示了琵琶女的琴艺和内心愁苦,通过琴音传达出作者对时局的感慨;其次描绘了盛极一时的长安城,金房银座的辉煌景象令人心驰神往;接着揭示了长安城频频受到外敌入侵、战乱连连的现实,表现出作者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和痛心;最后以琵琶女的抒情哀歌表达出对故国的深情不舍,对人生沧桑的感慨。

三、文学内涵1. 对比手法:《琵琶行》通过对琴艺和城市景观的对比,展示了荣华富贵与战乱动荡的鲜明对比,表现出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深切感受。

2. 悲壮情感:诗中蕴含了琴声悠扬、歌声凄厉的悲壮情感,展现出作者对民族疾苦的同情和抒发。

四、学习任务1. 明确诗歌主题:通过分析文章内容,掌握《琵琶行》这首诗的主题和内涵。

2. 理解文学意义:深入阅读诗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时代背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 个人感悟: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思考《琵琶行》中所表达的情感对自己的启发和感悟。

五、总结与展望《琵琶行》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描绘琵琶女的悲怆情感和长安城的盛衰景象,反映了作者在动荡时代的思考和感悟。

本次导学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深入理解这部文学作品的内涵,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拓展文学视野,为今后的学习和阅读奠定坚实基础。

愿大家能够在挖掘诗歌意义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和审美水平。

琵琶行导学案(简)

琵琶行导学案(简)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1、独立完成查基础知识练习。

2、诗前小序写了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3、用七字句概括隔断内容。

寻找出诗歌中的明线和暗线。

4、诗中有多处关于“江”和“月”的描写,请从诗中划出,并分析分别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5、全诗共几次写了琵琶女的演奏,每次演奏各有什么不同?诗人又分别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写琵琶女的演奏的?请加以分析。

6、“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作者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湿青衫呢?请寻找二者的相同点。

7、比较阅读夜闻歌者(宿鄂州)作者:白居易夜泊鹦鹉洲,江月秋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词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试比较《琵琶行》和《夜闻歌者》在题材、内容、主题、写法上的异同《琵琶行(并序)》导学案1、独立完成查基础知识练习。

2、诗前小序写了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3、用七字句概括隔断内容。

寻找出诗歌中的明线和暗线。

4、诗中有多处关于“江”和“月”的描写,请从诗中划出,并分析分别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5、全诗共几次写了琵琶女的演奏,每次演奏各有什么不同?诗人又分别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写琵琶女的演奏的?请加以分析。

6、“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作者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湿青衫呢?请寻找二者的相同点。

7、比较阅读夜闻歌者(宿鄂州)作者:白居易夜泊鹦鹉洲,江月秋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词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试比较《琵琶行》和《夜闻歌者》在题材、内容、主题、写法上的异同1。

《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一、导言《琵琶行》是唐代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作者白居易。

诗中通过描写主人公美女王昭君的遭遇和从贵族到平民的降格生活,反映了唐朝社会的政治腐败和阶级固化。

本导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文学价值以及与当时社会的相关性。

二、创作背景1. 唐朝政治和社会环境唐朝的变法时期终于结束,武后掌权,唐朝进入了一个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时期。

社会上的阶级固化和贫富分化也日益严重。

白居易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了《琵琶行》的。

2. 白居易的创作背景白居易生于唐代中期,家境优越,曾经担任过左补阙、侍御史等官职,但后来因为与权臣李輔国之间的矛盾而被贬谪。

贬谪期间,白居易开始了文学创作,并且就是在此期间完成了《琵琶行》。

三、文学价值1. 表现主题深刻《琵琶行》以王昭君的遭遇为主线,反映了唐代官场的黑暗和封建礼教的愚昧,描写了平民百姓的艰辛生活。

通过深刻而真实地描写这些问题,诗歌表现出了深刻的主题。

2. 擅长抒情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大量运用抒情手法,通过描写王昭君与其丈夫的离别、她在流亡中的艰难遭遇和寂寞的心理,凸显了个人情感的强烈和共情效果,使得这首诗歌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3. 作品受欢迎《琵琶行》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唐代文学评论家刘义在其《广论》中就赞誉这首诗歌为“凄婉哀怨,张狂有力”,并对其进行了高度评价。

四、与当时社会的相关性1. 政治隐喻《琵琶行》通过对王昭君与她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描写,间接表现了唐代官场上的腐败和贪污。

王昭君的遭遇成为了腐败和封建礼教的象征,从而通过诗歌反映了唐代当时社会的问题。

2. 阶级反叛《琵琶行》通过对主人公的平民化描写,反映了唐朝社会阶级固化和贫富分化的严重性。

王昭君由贵族女子变为平民百姓,使得反对封建礼教和阶级固化的压力和声音渗透到了文学创作中。

五、结语《琵琶行》是唐朝最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之一,它通过描写主人公的遭遇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反映了唐代当时社会的问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制定审定课题琵琶行(第一课时)月日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过程与方法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反复诵读,合作探究,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重点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导学过程预习(识记)1.白居易,中唐著名_______诗人,字______,晚年号________。

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________》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______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2.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______。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富于变化。

【基础演练】1. 给下列难字注音:铮()铮然贾()人悯()然转徙()荻()花霓()裳琴()瑟()琵()琶()钿()头呕()哑()嘲()哳()2.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意义: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东船西舫悄无言()自言本是京城女()转徙于江湖间()转轴拨弦三两声()却坐促弦弦转急()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君翻作《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铁骑突出刀枪鸣()整顿衣裳起敛容()3.翻译下面的句子a.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b.转徙于江湖间c.使快弹数曲d.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思考探究【合作探究】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2.小序有什么作用?3.读诗,找出诗歌中和序呼应的地方。

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课题《琵琶行》导学案课型新授课时3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及其写作背景,掌握诗歌基本内容。

2、探讨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个人身世的相似性,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3、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合作探究教学重点探讨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个人身世的相似性,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课前预习案一、作者简介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卖炭翁》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唐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也是继杜甫之后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

《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与《长恨歌》一起均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二、题解1、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三、读准字音湓浦pénpǔ铮铮然zhēng 商贾gǔ悯然mǐn憔悴qiáo cuì转徙xǐ恬然tián 谪zhé浔阳xún 荻花dí捻niǎn 霓裳nícháng 六幺yāo 迸bèng 裂帛bó虾蟆há ma红绡xiāo 钿头diàn 银篦bì阑干lán 呕哑ōuyā嘲哳zhāo zhā课内探究案一、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诗前小序对全诗有何作用?点名时间:明年秋夜地点:盆浦江人物:琵琶女诗人事件:奏曲自叙身世作诗作用:1)、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琵琶行》导学案3篇

《琵琶行》导学案3篇

《琵琶行》导学案3篇《琵琶行》导学案3篇《琵琶行》导学案1课前预习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 诵读文章,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用黑色笔标出重点文言词语,并尝试翻译课文。

2. 在充分预习、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独立完成导学案。

3. 找出自主学习的疑难点,课堂上合作探究解决。

学习目标:1. 准确掌握“左迁”“相”“命”“间关”“等闲”“阑干”等文言实词;掌握名词作状语、形容词的活用等词类活用。

2. 反复诵读,鉴赏、学习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 反复诵读,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第6课琵琶行导学案(含答案)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琵琶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把握意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与作品提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

”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师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作整体把握。

三、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

1.小序有什么作用?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琵琶行》导学案(最新)

《琵琶行》导学案(最新)

《琵琶行》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家作品,归纳文言现象。

(2)熟悉课文,联系时代与背景及作家的创作风格,在朗读背诵中提升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时代与作者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

(2)涵咏诗歌语言,体会作品情感和艺术特点。

(3)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内涵;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提高文学趣味,感受作品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涵咏诗歌形象和语言。

3、背诵诗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教学难点:品味作者对音乐的精湛描写,学习象声摹音、设喻作比的修辞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学法指导:1、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咏,体悟情感。

2、学诗三步走:“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悟”,体味意境,感受形象;“品”,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课前热身】1、了解与课文有关的知识:“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南宋王灼《碧鸡漫志》解释说:“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

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

”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云:“体如行书曰行。

”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行”,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

2、走进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生于河南新郑。

少年时期,避乱江南。

贞元十六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

《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点。

2、熟读并背诵《琵琶行》全诗,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3、欣赏诗中对音乐的描写,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音乐。

4、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描写音乐的语句,感受其艺术效果。

(2)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变化。

2、难点(1)体会诗歌中音乐描写的技巧和手法。

(2)理解诗人通过琵琶女的遭遇所抒发的个人感慨。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写作背景《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 816 年)秋,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

四、诵读感知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再读诗歌,理解诗句大意,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五、诗歌赏析1、小序的作用诗前小序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写作本诗的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2、诗歌的结构全诗以人物为线索,共有明暗两条: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为线索,一是以诗人的感受为线索。

两条线索交织,汇合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共同的主旨上。

3、音乐描写(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几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粗重的大弦声比作急雨,将轻柔的小弦声比作私语,将大小弦交错弹奏的声音比作大珠小珠落在玉盘上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的清脆悦耳。

《琵琶行》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导学案)《琵琶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导学案)学习目标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了解本文音乐描写的作用;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

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赞善大夫。

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后屡迁官至刑部尚书。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通俗易懂。

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

有《白氏长庆集》。

2.文体常识“歌”是诗歌的一种形式。

原指可唱的韵文,到了唐代,“歌”的原意已变,指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的一种形式。

“歌”在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方面没有严格限制,比较自由。

“行”也是诗歌的一种形式,与“歌”没有严格的区别。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很多。

“歌”“行”一般都有叙事的内容,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或杂言的古体,其音节、格律一般都较自由。

二、基础演练1.给下面带点的字注意贾﹙﹚人转﹙﹚轴﹙﹚拨﹙)弦﹙﹚掩抑﹙﹚拢﹙﹚捻﹙﹚抹﹙﹚挑﹙﹚荻﹙﹚花呕﹙﹚哑﹙﹚嘲﹙﹚哳﹙﹚裂帛﹙﹚教坊﹙)谪﹙﹚居幽咽﹙﹚东船西舫﹙﹚钿﹙﹚头银篦铮铮﹙﹚然2.解释带点字快﹙﹚弹数曲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低眉信手﹙﹚颜色﹙﹚故﹙﹚沦落﹙﹚却﹙﹚坐促弦琵琶语﹙﹚耳暂﹙﹚明四、小组研讨1.给每小节写上段意2.找出并比较诗人与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及心境,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刻含义。

3.找出第二节中表现琵琶女动作神情的词句,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琵琶女的心情。

4.找出第二段中具体描写音乐的句子,分层次。

并分析这段音乐描写的特点。

5.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指出它们的作用。

6.背诵全诗,并出10道默写题给别人做。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

《琵琶行》导学案【学习目标】一、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背诵二、欣赏诗歌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

三、品味诗歌意境,分析琵琶女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一、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二、引导学生从对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三、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预习案【自主学习】熟读课文,掌握字词读音及其解释。

【预习检测】一、作者介绍:1、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

为官曾于晚年担任太子少傅,去世后,赐谥号为“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的一生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白居易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盏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问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

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

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并且借机大肆攻击、中伤白居易,白居易终因此事被贬为江州司马。

实际上他获罪的根本原因还是那些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也就是在这一年,白居易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

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

但当朝大臣间争权夺利,穆宗不听劝谏,于是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

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他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

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

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逝世时,时年75岁。

高一语文《琵琶行》导学案+课后练习(含答案)

高一语文《琵琶行》导学案+课后练习(含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一、文学常识1、知人论世(1)白居易(772- -846)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迁居下封(今陕西渭南)。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他的讽喻诗广泛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

《新乐府》中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都是千古绝唱。

作品有《白氏长庆集》。

主要作品:《观刈麦》《卖炭翁》《红线毯》《两朱阁》《西凉伎》《涧底松》《母别子》《上阳白发人》等。

(2)创作背景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

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明教”,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

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

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会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

这首诗是诗人贬职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45岁。

2、知识链接(1)歌行体“歌”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原指可唱的韵文,到了唐代,歌的原意已变,指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的种形式。

歌在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方面没有严格限制,比较自由,“行”本指乐曲的进行,后来指乐曲、歌唱的遍数,往后又成为诗的一种体裁。

明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说:‘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日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日行;兼之者日歌行。

”歌和行,都是古代诗体名称,“行”也是乐曲的意思,二者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也合称“歌行”。

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很多。

“歌行”一般都有叙事的内容,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

歌行体的特点有四:①篇幅可短可长。

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琵琶行导学案【设计意图】1、赏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2、领悟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点。

3、背诵全诗,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设计提要】1、描写琵琶乐时,诗人成功地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产生共鸣,点明题旨。

【设计实施】一、先让学生欣赏一段琵琶曲,然后依势将学生引入《琵琶行》点拨:在白居易生活的时代,有一句流行语“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就是指他的名作《长恨歌》和《琵琶行》。

“行”,又叫“歌行”,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

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

二、让学生自由地诵读全诗,读出其中的感情来三、配乐示范背诵全诗四、课文赏1、赏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提问:第一段在全诗中有何作用?点拨:“浔阳江头夜送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再用“枫叶获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种悲凉诉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主人”四句,写饯别时的凄凉情景。

“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一个“惨”字点出了凄凉环境。

最后借江边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

“忽闻”两句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悠然神往,从感情上由忧转喜,引起下文。

2、赏诗人是如何将“仙乐”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的。

点拨: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音强、音高、音色、节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种声音来比喻四根琴弦所发出的不同乐声:“如急雨”“如私语”“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涩”“银瓶乍破”“刀枪鸣”“如裂帛”等等,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此外,还用“嘈嘈”“切切”等象声和“间关”“幽咽”等双声词来描琵琶声,更增加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感。

《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预习学案【目标设置】1诵读课文,理解全文的大意,积累基础知识2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结构特点。

一、给划线字注音湓浦口()贾人()荻花()霓裳()六幺()二、填写下列写月的名句、醉不成欢惨将别,。

2、东船西舫悄无言,。

3、,往往取酒还独倾。

4、来去江口守空船,。

三、一词多义言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自言本是京城女()命遂命酒()命曰《琵琶行》()为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君翻作《琵琶行》()暂凝绝不通声暂歇()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音乐耳暂明()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四、古今异义因为古义今义老大古义今义向前古义今义五、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遂命酒()商人重利轻离别()理解感悟1、把序文与诗中对应的诗句找出来。

“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照应第段,内容“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照应第段,内容“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照应第段,内容2、前两段有两处侧面烘托的笔法,分别是哪句话?有什么作用?课内探究学案【目标设置】1.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2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第一课时(一)速读全诗,整体把握,讨论思考以下问题阅读诗序思考:白居易写作琵琶行的背景原因是什么?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有什么共同点?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2)读P25注释③、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5.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第二课时、齐读首句至“犹抱琵琶半遮面”。

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2、重点分析“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所展示的琵琶女的内心及作者当时的心情。

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

织金县第二中学《导学案》(教师用)《琵琶行》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典诗歌中序和诗的关系以及歌行体的特点。

2.体会古典诗歌形象化的表现手法。

3.鉴赏古典诗歌的意境美。

技能目标:1.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2.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

3.学生音乐艺术的描写技巧。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美好音乐的向往与热爱。

2.领会作者情感里的人性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比喻、通感、烘托的写法来描写音乐,体会主旨句的内涵。

教学难点:对音乐的鉴赏是教学的难点。

【学法指导】小组交流合作学习【学习流程】导入、小组合作、小组展示、点评、巩固练习《琵琶行》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欣赏并学习诗中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流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明辨是非学习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比喻、通感、烘托的写法来描写音乐,体会主旨句的内涵1、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1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2、《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叙述一位琵琶女“年长色衰”后沦落的遭遇,也表达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

结构上,以琵琶女的演奏贯穿全篇,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情绪融为一体;又以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郁闷相映成衬。

诗中运用比喻写乐曲的抑扬顿挫,出神入化,对音乐的描写可谓绝唱。

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卖炭翁》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唐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

《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

(10)为君翻作《琵琶行》( 替、给 )
(11)商人重利轻别离(

以……为重,看重 ……为轻,轻视
(12)铁骑突出刀枪鸣( 突然爆发)出
(13)整顿衣裳起敛容(
整理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a.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译文: 曾经跟穆、曹二位著名琵琶乐师学艺 b.转徙于江湖间 译文: 在江湖上辗转奔波 c.使快弹数曲 译文: 让(她)畅快地弹几支曲子 d.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译文: 这天晚上才体会到被贬谪的意味
四段 4.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节诗的内容。
①江头送客思管弦;②江上聆听琵琶曲; ③倾听歌女苦身世;④同病相怜伤迁谪; ⑤重闻琵琶湿青衫。
课后练习 (一)课内检测
C 1.下列词语中粗体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 )
A湓浦口(pén) 憔悴(jqiiāáoo) 六玄(yāo) B铮铮然(zhēng)贾人(jgiǔǎ)荻花(dí)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1)感斯人言 ( 话 ) (2)凡六百一十六言( 字 )
(3)东船西舫悄无言( 说话的声)音
(4)自言本是京城女( 说 )
(5)转徙于江湖间 ( 辗转 )
(6)转轴拨弦三两声( 转动 )
(7)却坐促弦弦转急( 更、越 )
(8)因为长句 ( 创作、写 )
(9)初为霓裳后六幺( 弹奏 )
D 3.对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快弹数曲
快:畅赶×快快。
B.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年排×纪行大第了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去离×了去以回后来
D.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
相同的一项是( B )
A.铁骑突出刀枪鸣 突然爆发出 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整顿衣裳起敛容 整理 D.凄凄不似向前声 刚才、以前

《琵琶行》导学案带答案的

《琵琶行》导学案带答案的

《琵琶行》导学案【学习目标】情感目标:从失意者的互相同情慰藉之情中受到悲剧美的陶冶,从而认识封建社会(压制人才)的黑暗,激发学生珍视今朝的成才环境。

知识目标: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3. 欣赏作者运用生动、新颖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感受诗中音乐描写的意境;能力目标:进一步巩固并领会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如何塑造艺术形象把握主题(体会诗人把琵琶女的遭遇于自己被贬谪的境况联系起来的用意,理解诗歌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是重点;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学法指导】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查阅词典,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课前预习】1.查阅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

2.熟练诵读课文,分组讨论,翻译课文,积累字词,找出名句。

【知识导学】1. 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 _,___胡儿能唱琵琶篇_。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2.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导学案1、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结构特点。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自主探究学习方案设计学习策划:一、诵读课文,理解全文的大意。

学习策划二、赏析序文和前两个语段,学习音乐描写的方法。

积累整合一、给划线字注音湓.浦口()贾.人()荻.花()霓.裳()六幺.()二、填写下列写月的名句1、醉不成欢惨将别,。

2、东船西舫悄无言,。

3、,往往取酒还独倾。

4、来去江口守空船,。

三、一词多义言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自言本是京城女()命遂命酒()命曰《琵琶行》()为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君翻作《琵琶行》()暂凝绝不通声暂歇()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音乐耳暂明()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四、古今异义因为古义今义老大古义今义向前古义今义五、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遂命酒()商人重利轻离别()理解感悟1、把序文与诗中对应的诗句找出来。

“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照应第( )段,内容( )品味鉴赏1、鉴赏第二段的音乐描写部分,指出乐曲的发展变化过程及高潮.作者是如何使抽象的音乐变的具体可感的。

2、赏析“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意境。

3、谈谈你对“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理解?4、你怎么理解“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自我诊断基础测评1、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B、白居易是中唐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C、白居易诗歌的双璧是《琵琶行》和《卖炭翁》。

D、放在文章开头的叫序,放在结尾的叫跋。

2、下列句中划线的“寻”字,与例句中的“寻”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寻声暗问弹者谁A、闻之,欣然前往,未果,寻病终B、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C、费十寻之木,劳二人之力,不经时而是非定D、三年将寻师焉拓展提高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听颖师弹琴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雨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1、对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此诗可分为两个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写琴声,后八句写作者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效果。

B此诗摹写琴声,用比喻或通感,使诉诸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具体鲜明的艺术形象。

C此诗在绘声的同时,还十分注意绘情绘志;或示之以儿女柔情,或拟之以勇士壮志,或充满对自然的眷恋,或寓有超凡脱俗之想和坎坷不遇之悲,等等。

D此诗五言和七言交错运用,以与琴声的柔和激昂相协调,大大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2、《琵琶行》描写音乐的语句“小弦切切如私语”与本诗哪一句描写的意境、意思相近?“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与本诗哪一句的意境、意思相近?参考答案积累整合一、péngǔdíníchángyāo二、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春江花朝秋月夜绕船月明江水寒三、言:话,名词字,名词说,动词命:叫,吩咐,命令,动词取名,动词为:写,作,动词弹奏,动词替,给,介词暂:短暂,副词顿时,忽然,副词泣:哭泣,动词眼泪,名词四、因为古义:因此作今义:表原因,连词向前古义:刚才今义: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老大古义:年龄大今义:兄弟排序第一五、夜,时间名词充当状语:在夜里名词“酒”受助动词“命”修饰,用作动词:摆酒席形容词“重”“轻”均带宾语,用作动词:看重,轻视理解感悟1、一月夜闻琵琶二,三邀女弹琵琶,倡女诉身世四自述迁谪意2、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和乐曲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品味鉴赏1、诗人写了琵琶女演奏乐曲的四个乐段。

清脆圆润---------婉转流畅---------低沉冷涩---------激越雄壮(高潮)----------戛然而止。

多用比喻,例如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如急雨”“如私语”)和摹声分别写大弦和小弦,第二乐段以“莺语”作比,第三乐段以“冰泉冷涩”作比,第四乐段“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仍用比喻,第五乐段“如裂帛”也是比喻。

2、这两句诗是写景,叙述的是江东送客的环境。

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是黯淡的,最终指向是诗歌的意境,渲染了一种萧条悲凉的气氛.。

3、用听觉、视觉来描写琵琶曲终了后寂静的氛围、秋水冷月的景象,烘托了琵琶女妙绝入神的奏技.。

,这是以无声来反衬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

从侧面衬托了乐曲的撼人心魄,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也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

4这是以无声来反衬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

此时人物的悲伤心情达到极点,烘托了琵琶女妙绝入神的奏技.和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

——自我诊断——基础测评1、C2、B拓展提高1、D2、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3、“浮云”两句写道:天朗气请,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他们漂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以捉摸,却又逗人情思。

这两句给人的高远阔大,婉转悠扬之境界。

《琵琶行》导学学案(第二课时)课标点击1、体会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领会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具体内涵。

2、背诵全诗,牢记名句。

《琵琶行》知识点梳理一、实词言:感斯人言话,名词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数:使快弹数曲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为: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wéi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èi轻:轻拢慢捻轻轻,形容词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二、古今异义词因为:古:两个词,于是创作。

今:表原因的连词。

阑干: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

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

向前:古:从前、刚才。

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老大:古:年龄大。

今:兄弟排行第一。

颜色:古:神态、脸色。

今:色彩三、文言句式歌以赠之宾语前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宾短语后置;于,向转徙于江湖间介宾短语后置;于,在本(是)长安倡女省略句,省略谓语使(之)快弹数曲省略句,之,琵琶女送客(于)湓浦口省略句,于,在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也叫“歌行体”。

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其特点之一就是篇幅可短可长。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共十八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有二十四句,白居易的《长恨歌》竟有一百二十句。

杜甫的《兵车行》有三十七句,白居易的《琵琶行》则有八十八句。

(一)了解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下邽(陕西渭南)人。

唐代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著有《白氏长庆集》。

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还有《卖炭翁》(七古)、《钱塘湖春行》(七律)。

(二)时代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年,与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廷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

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

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

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

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

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州的第二年就创作了《琵琶行》这篇著名的七言长诗。

(三)文题诠释《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歌、行、引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四)把握主旨《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诗人借一个年老色衰、漂泊江湖的歌女形象,抒发自己沦落之感,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慨叹!通过对被压迫、被蹂躏的弱女子的同情反映、揭露封建社会对人才志士的打击和迫害。

(五)层次划分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景色,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听琵琶女的弹奏和自述身世。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作者由琵琶女想到自身遭遇,抒发感慨。

(六)艺术特色1. 运用比喻,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2. 侧面烘托3. 曲中带情4. 语言平实朴素,浅近流转。

5. 叠词和联绵词使音节悦耳动听。

【典型例题】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暮砧(zhēn)凋伤(diāo)B. 万壑(hè)青冢(zhǒng)C. 朔漠(shuò)环珮(pèi)D. 渚清沙白(zhǔ)王嫱(qiǎng)2. 下列句子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B.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C.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D.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 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白帝城高急暮砧砧:捣衣石。

B. 一去紫台连朔漠朔漠:北方的沙漠。

C. 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一百年。

D. 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极。

4. 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B.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C.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5. 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

(1),生长明妃尚有村。

(2)江间波浪兼天涌,。

(3),分明怨恨曲中论。

(4)无边落木萧萧下,。

(5),百年多病独登台。

6. 填空。

杜甫,字,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所作诗篇被称为,人被称为。

7.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所选三首诗都写于杜甫在夔州居住的两年中,都是律诗,显示出诗人非凡的艺术功力,表现出沉实高华的特点。

B. 《秋兴八首》(其一),写于大历元年,这组诗共八首,是在安史之乱结束,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C. 《咏怀古迹》是组诗,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作者借王昭君的事迹,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D. 《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的重阳节,诗人登高望远,抒发自己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