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 第五章 感觉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感觉课件

普通心理学-感觉课件

心理治疗
利用感觉的刺激,如音乐疗法 和艺术治疗,来改善心理健康。
产品设计
运用感觉心理学原理改善产品 的外观、触感和操作性。
普通心理学-感觉课件
欢迎来到普通心理学-感觉课件!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感觉的各个 方面,包括定义、分类、生理基础、心理过程、误差与调节、发展与变化以 及感觉与心理学应用。
感觉的定义
在心理学中,感觉是指通过感知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并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我们将讨论感觉的各个要素及其 与知觉的关系。
神经通路
神经通路是信息从感知器官传送到大脑的路径。
大脑
大脑是感觉信息处理和整合的中心。
感觉的心理过程
1
刺激接收
感知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
2
传递与转导
神经信号通过神经通路传递和转化,以便在大脑中进行处理。
3
加工与解释
大脑对神经信号进行加工和解释,使我们能够理解刺激的含义。
感觉的误差与调节
感觉的分类
视觉
视觉是我们通过眼睛接收和 解释世界的能力。
听觉
听觉使我们能够感知声音和 声音的变化。
触觉
触觉允许我们感知物体的质 地、温度和压力。
嗅觉
嗅觉让我们能够嗅到各种气味和感知它们的差 异。
味觉
味觉使我们能够品尝和辨别不同的味道。
感觉的生理基础
神经元
神经元是感知器官与大脑之间信息传递的基本单元。
1 感知误差
我们对刺激的感知可能存在误差,例如光学错觉和听觉错觉。
2 感知调节
我们的大脑通过学习和适应来调节和纠正感知误差。
感觉的发展与变化
婴儿期
随着年龄增长,感觉系统可能会发生退化和变化。

5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感觉精品PPT课件

5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感觉精品PPT课件
• 各种感觉均有其差别阈限,对不同亮度、 不同音阶、不同温度、不同重量、不同甜 度等等,在比较判断时,均以差别阈限为 基础。
• 对差异阈限之研究,贡献最大者为德国生 理学家韦伯(Ernst Weber,1795~1878)。 韦伯氏在差异阈限研究上,最重要的贡献, 是他在1834年所提出的韦氏定律 (weber’s law)。
• 第二节
视觉
• 在人类的所有感觉中,视觉( visual sense)无疑是最重要的。
• 人对周围世界的了解,主要是靠眼睛。
• 因此,本章特将视觉列为一节,并以较多 篇幅,分别说明眼睛的生理构造、视觉现 象以及色觉理论等问题。
• 一、眼睛之构造与功能
• 眼球最内一层为网膜(retina)。网膜 是眼睛的最重要部分。网膜上有两种感 受光刺激的神经细胞:一种状似长杆,称 为杆状细胞(rod);另一种状似圆锥, 称为锥体细胞(cone)。
• 按韦氏定律的主要概念是:感觉变化中, 虽然差异阈限常因刺激类别与感觉类别而 异(声刺激的差异阈限与光刺激者不同),
• 但其差异阈限与作为比较根据的标准刺激 之间,仍然保持一种定比关系。此种定比 关系,可用以下公式表示之:
• 如仍以前文所举两种重量判断的差异阈限 为例, 100克为标准刺激, 102克时恰能 辨别两者的差异,故而2克为差异阈限,
• 网膜的中央部分,有一凹陷处,称为中 央窝(fovea),是视觉系统中最敏感的 地方。杆状细胞分布于中央窝以外的整 个网膜上,其功能为职司在昏暗光线下 看见东西的主要神经元,对光刺激极为 敏感。
• 锥体细胞对光线的敏感度较低,其数量较 杆状细胞为少,主要集中在中央窝附近, 是一种职司对颜色感应的神经元。网膜上 如缺少一种或数种锥体细胞,即会产生色 盲现象。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读后感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读后感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读后感读完普通心理学第五章关于意识和注意这部分内容啊,那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心理世界的新大门。

先说这意识吧,以前觉得意识就是自己脑袋里知道的那些事儿,可看了书才发现,这里面的学问可深了去了。

意识就像是一个超级复杂的舞台,各种想法、感觉、记忆都在上面抢着表演。

它有时候清晰得很,就像大白天看东西,你知道自己在想啥,在干啥,比如我现在清楚地知道我在写关于意识和注意的读后感。

但有时候呢,意识又变得模糊起来,就像雾里看花,像做梦的时候,那意识就像是在一片奇幻的云雾里游荡,里面的情节乱七八糟,可又觉得有那么点道理。

然后就是注意啦,这注意可真是个调皮的家伙。

它就像一个聚光灯,照到哪儿,哪儿就成了焦点。

比如说我在看一场超级精彩的球赛,我的注意力就完全被球场上那些奔跑的球员、飞来飞去的球给吸引住了,旁边有人跟我说话我都可能听不见,就好像我的注意把耳朵给堵住了,只给眼睛开了个大大的通道。

而且注意还很挑剔呢,它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在不同的事物之间跳来跳去。

就像我在学习的时候,如果周围很安静,那我的注意可能就乖乖地停留在书本上;但要是突然外面有个消防车“呜呜”地开过,我的注意就像个好奇的小猫,一下子就被消防车拉走了。

书里还提到了注意的各种类型,像无意注意、有意注意什么的。

无意注意就像是那些突然闯进你视线或者耳朵里的东西,不用你费劲儿就能吸引你。

就像走在路上,突然一只特别漂亮的蝴蝶飞过,你肯定会不由自主地看过去。

而有意注意呢,就像是一场需要意志力的战斗,你得强迫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可能不那么有趣,但又很重要的事情上,像做数学题,那可真得咬着牙,让自己的注意紧紧地盯着那些数字和符号。

这一章读完,我还发现意识和注意这俩家伙关系那叫一个密切啊。

意识就像是一个大容器,而注意就像是这个容器里的搅拌棒。

注意能把我们意识里的东西搅和起来,让某些东西变得更清晰,让其他东西暂时被放到一边。

比如说,当我把注意集中在回忆小时候的趣事上时,那些关于小时候的记忆就在意识里变得鲜活起来,其他那些什么明天要干的家务啊之类的事儿就被挤到角落里去了。

普通心理学-感觉PPT课件

普通心理学-感觉PPT课件
定义:人眼对可见光的感觉。380~780mm的光波
11
视觉
视机制、感觉机制、传导机制、中枢机制
大脑枕叶 的纹状区
12
视觉
视觉的生理机制
形态 分布 功能
锥体细胞
棒体细胞
粗短,呈锥形
细长,呈棒状
中央窝:只有锥体 没有棒体
中央窝外
昼视器官
夜视器官
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感受物体的明、暗
2、马赫带: 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
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这就是马赫带现象,马赫带不是由于刺 激能量的分布,而是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
3、视敏度: 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4、闪光融合: 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融合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
17
谢谢!
18

19
6
感觉概述
定律 公式
韦伯定律 k=ΔI/I
费希纳定律
对数定律
p = k lg I
斯蒂文斯定律
幂定律
p=kIn
适用范围 刺激的中等强度 刺激的中等强度
I:原刺激量 ΔI:刺激增量
P:感觉量 I:刺激量
7
感觉概述
感觉现象
感觉对比
感觉适应
联觉
感觉后像
8
感觉概述
感觉现象
1、感觉适应: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3
视觉
视觉现象
• 色觉 • 色觉理论 • 视觉适应、马赫带、视敏度、闪光融合
14
视觉
颜色
三个基本特性: 色调:决定与光波的长度 明度:决定与照明的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饱和度:指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

普通心理学-感觉课件

普通心理学-感觉课件

03 感觉的生理机制
感受器
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或感受 细胞的末梢,能够接收特定的 物理、化学刺激,并将其转化 为神经冲动。
感受器的种类繁多,根据接收 刺激的类型可分为视觉感受器、 听觉感受器、触觉感受器等。
感受器的适应性、编码能力和 阈限是影响感觉的重要因素。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是感觉信息处理的核心, 包括大脑和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对感觉信息的处理受到 个体经验、记忆和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 分析和整合,形成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效应器
效应器是神经系统的输出部分, 将神经冲动转化为具体的生理反 应,如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
效应器的活动受到中枢神经系统 的调节,以适应不同的感觉刺激
和环境变化。
表面的看法。
02
感觉的分类
根据刺激来源的不同,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包
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内部感觉包括平衡觉、运动觉、机
体觉等。
03
感觉的基本规律
感觉的基本规律包括适应性、对比性、掩蔽性、感觉补偿性等。这些规
律揭示了人们在感受客观事物时所遵循的内在规律,对于理解人类感知
02 感觉的种类
视觉
总结词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之一,负责接收光线信息。
详细描述
视觉通过眼睛内的角膜、晶状体等结构将外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转换为神 经信号,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视觉能够提供关于物体形状、颜色、大小和运 动等方面的信息,对人类认识世界和生存至关重要。
听觉
总结词
听觉是接收声音波动的振动感觉。
感觉在教育评价中的作用
通过感觉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如观察学生 的表情、肢体动作等非言语行为,了解学生 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情感体验,为教育评价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读后感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读后感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读后感篇一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读后感嘿,读完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我这心里头啊,真是五味杂陈!你说这意识,它就像个神秘的小精灵,在我们脑子里蹦跶来蹦跶去。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能完全掌控它,想干啥就干啥,可也许,这只是一种错觉?可能我们自以为的“自由意志”,不过是被各种因素暗暗牵着鼻子走罢了。

再说说注意,这玩意儿可太重要啦!就像我上课的时候,要是注意力不集中,那老师讲的东西简直就是左耳进右耳出。

我自己也纳闷儿,为啥有时候我能全神贯注,有时候又像个没头的苍蝇,东瞅瞅西看看?我记得有一次考试,那题目本来我都会,可就是因为注意力不飘走了,结果考得一塌糊涂。

这能怪谁?也许只能怪我自己没管好那“乱跑”的注意力!不过话说回来,这一章也让我想到,我们生活中那些所谓的“灵光一闪”,是不是就是意识和注意在某个奇妙的瞬间碰撞出的火花呢?这真的很难说清楚。

你们说,我们能不能通过训练,让自己的意识和注意力变得超级强大?我觉得有可能,但又不太确定。

毕竟,人的大脑太复杂啦,谁知道呢?总之,这一章读下来,让我对自己的大脑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更想搞清楚这里头的奥秘!篇二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我这脑袋瓜子都快炸啦!你瞧,这意识,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它是不是就像个隐形的导演,指挥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清醒得很,啥都明白,可也许那只是表面现象,说不定我潜意识里还藏着一堆我自己都不知道的想法呢!说到注意,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家伙。

我就想啊,为啥我看电视的时候能目不转睛,一到学习就容易走神?难道是学习太枯燥,吸引不了我的注意?还是我自己太没定力?有一回,我在路上走,突然看到一只特别可爱的小狗,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它吸引过去了,差点撞树上!这注意力啊,真的是说跑就跑,拉都拉不住。

我在想,那些注意力特别集中的人,是不是有什么秘诀?难道他们脑袋里装了个“注意力控制器”?我觉得有可能,但又不太敢确定。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读后感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读后感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读后感读完普通心理学第五章关于意识和注意的内容,感觉就像是在大脑这个神秘的小宇宙里进行了一场奇妙的探险。

先说这意识吧,以前觉得意识就是我知道我在想啥、我在干啥这么简单的事儿。

可读完才发现,意识就像一个超级复杂的多面体。

它一会儿是我们清醒时对周围世界有条有理的感知,就像个精准的导航仪,能让我们清楚地知道“哦,我正坐在书桌前,周围有书、有笔,外面还有小鸟在叫”;一会儿又能像个神奇的时光机,带着我们在回忆里穿梭,那些小时候的糗事、开心的瞬间,都是意识这个调皮的家伙从记忆的仓库里翻出来的。

而且意识还和我们的文化、社会经历啥的都有关系呢。

就好比不同地方的人对同一件事的意识可能完全不一样,像有些地方觉得吃虫子很正常,在我以前的意识里那简直是天方夜谭,这就是意识的多元性,感觉像个万花筒,转一转就有不同的图案。

再聊聊注意。

注意这家伙就像个聚光灯,而且还是个很挑剔的聚光灯。

它总是在一大堆信息里挑挑拣拣,只把那束光照在它觉得重要的东西上。

比如说我在图书馆里学习,周围可能有翻书的声音、有人走动的声音,可我的注意就紧紧地盯在书本上的那些知识上,就像个小雷达,死死锁定目标。

不过注意也很容易被分散,就像我在看书的时候,如果旁边突然来了个特别好看的人或者突然响起特别大的噪音,这个聚光灯就开始晃悠了,心也跟着飞走了。

这让我想起有时候我在努力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结果脑子就像个调皮的小猴子,一会儿跳到这儿,一会儿跳到那儿,根本不受控制。

还有关于无意识的部分也很有趣。

原来我们的大脑在不知不觉中做了这么多事啊。

就像我们走路的时候,不用特意去想先迈哪条腿,身体就自动完成了这个动作,这都是无意识在背后默默指挥的结果。

感觉无意识就像个隐藏在幕后的小助手,在我们没注意的时候把很多事情都搞定了。

这一章读完,我就像是得到了一把理解自己大脑工作模式的小钥匙。

让我明白了为啥有时候我会走神,为啥有些回忆突然就冒出来了,也让我知道了怎么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让这个小聚光灯乖乖地为我服务,去照亮我想要学习或者了解的东西。

普通心理学感觉

普通心理学感觉
内脏器官及组织深处的神经末 梢
皮层中枢 枕叶 颞叶
边缘系统
中央后回最下部
适宜刺激
380-780nm 的电磁波 16-20000Hz 的声波
挥发性物质 溶解于水、唾液和脂类 的化学物质
中央后回
机械性和温度性刺激物
中央前回 前外雪氏回
骨骼肌运动、身体四肢 位置状态
头部运动的速率和方向
下丘脑、第二感 机体内部各器官的运动 觉区和边缘系统 和变化
绝对感受性( absolute sensitivity)——人的感 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
视觉 30英里外的一束灯光 听觉 安静环境中20英尺以外的手表嘀嗒声 味觉 两家伦水稀释的一勺白糖
嗅觉 弥撒在6个房间的一滴香水 触觉 从1公分距离落到你脸上的一个苍蝇
的翅膀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马赫带
水墨画引起的马赫带现象
视觉掩蔽
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 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 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这种 效应叫视觉掩蔽。
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收集信息(辅助组织,如耳廓等) 转换(感受器,receptor,耳朵只听声
音,眼睛只收集声音) 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加工信息,感觉
变成知觉)
感觉的编码
外界输入的 物理能量 和化学能量
感官的 换能作用
神经系统 能够接受的 神经能或 神经冲动
感觉的编码
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缪斯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 学说。
P=K ·In
公式中的P指感觉的大;I指刺激的物理 量;K和n是被评定的某类经验的常定特 征。这就是斯蒂文斯乘方定律。
史蒂文斯冪定律具体地出了心理量与物理量 的关系的两类形式:一是当冪指数n小于1时, 心理量的增长慢于物理的的增长,这与费希 纳的对数定律相似。 二是当冪指数n大于1时,心理量的增长 会快于物理量的增长,它与费希纳的对数定 律相反,但却具有实际的心理意义。即人对 有害刺激感觉敏感性的增长快于物理量的增 长,因此,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并适应生存 的作用。

普心5-感觉

普心5-感觉

3,感觉域限的测量方法 a 最小变化法/极限法/系列探索法 b 恒定刺激法 c 平均误差法 d 信号侦查论/信号检测论
第二节 视觉
一,适宜刺激: 光:波长为380-760毫微米的光 光源:如:太阳 正常情况下,人眼所接受的光线大多是物体表面发射的光. 二,生理机制(主要自学) 人的网膜上有1.2亿个棒体细胞和600万个锥体细胞,它们是视 觉的感受器. 棒体细胞细长,呈棒状;主要分布在中央窝周围及视网膜的边 缘. 锥体细胞短粗,呈锥形;主要分布在网膜中央窝.中央窝是对 光最敏感的区域.
(五)色觉缺失 色觉缺失包括色弱和色盲. 色弱就是对某种颜色感受性的降低.例如, 在用红色与绿色的波长来匹配黄色时,有些人 需要更多的红色,有些人需要更多的绿色,前 者叫甲型色弱,后者叫乙型色弱.色弱患者在 男人中占6%,是一种常见的色觉缺陷,女性色 弱较少. 色盲可分全色盲和局部色盲两类.患全色盲 的人只能看到灰色和白色.患局部色盲的人还 有某些颜色经验,但他们经验到的颜色范围比 正常人要小得多.例如红-绿色盲看不见红光 和绿光.
图3-2(a)说明了刺激的物理量与由它引起的感觉量的关系, 物理量迅速上升时,感觉量是逐步变化的.如果刺激量取对 数值,那么它和感觉量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一条直线,如图32(b).
b 史蒂文斯定律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斯蒂文斯提出:心 理量并不随刺激量的对数的上升而上升,而是刺 激量的乘方函数(或幂函数).即知觉到的大小是 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例的. 公式P=KIb P指知觉到的或感觉的大小,I指刺激的物理 量,b是幂指数,K是常数,是被评定的某类经验 的常定特征. 两类形式:当幂指数b小于1时,心理量的增加慢 于物理量的增加;当幂指数b大于1时,心理量的 增加快于物理量的增加.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读后感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读后感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读后感读完普通心理学第五章关于意识和注意这部分内容啊,就像是被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脑袋里的小人儿都在欢呼雀跃呢。

这意识啊,可真是个奇妙的东西。

以前觉得意识就是自己知道自己在想啥,读完才发现,这里面的学问可深了。

就像是我们的内心有一个超级复杂的舞台,意识就是那个舞台上的聚光灯。

有时候灯光很亮,能照亮很多想法和感觉,这就是我们清晰的意识状态。

但有时候呢,这灯光就会变得忽明忽暗,就像我们半梦半醒或者走神的时候,意识就变得模模糊糊的了。

我就想起自己有时候在课堂上,意识就开始开小差,思绪飘到中午吃啥去了,这时候那个聚光灯就从老师讲的知识上移开了,照向了美食的幻想。

再说说注意,这可太有趣了。

注意就像是意识这个舞台上的小助手,专门负责给聚光灯指引方向。

它可以让我们在一大堆信息里,挑出自己感兴趣或者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来关注。

比如说在一个吵闹的聚会上,你可以一下子就听到有人喊你的名字,这就是注意在发挥神奇的力量呢。

它像个小雷达,在众多声音的“海洋”里捕捉到那独特的“信号”。

而且注意还有选择性,就像我们去超市,有那么多琳琅满目的商品,我们的注意会被那些促销的、自己需要的或者特别好看的东西吸引,而自动忽略其他的。

这让我想到自己每次网购的时候,网页上那么多商品推荐,我的注意总是被那些有着可爱图片或者诱人折扣的商品抓走,然后就忍不住点进去看,都忘了自己原本只是随便逛逛。

这章内容还提到了注意的分配和转移。

注意的分配就像是个杂技演员,能够同时耍好几个“盘子”。

像我们可以一边走路一边听音乐,这就是注意在同时处理两件事。

不过这也不是无限的啦,要是事情太多太复杂,这个“杂技演员”也会手忙脚乱的。

我试着一边背单词一边看电视剧,结果就是单词没记住几个,电视剧情节也没看太明白,哈哈。

而注意的转移呢,就像是这个小助手突然听到了另一个更紧急或者更有趣的“指令”,然后赶紧把聚光灯挪到新的地方去。

就像我们正在专心写作业,突然听到厨房传来锅碗瓢盆打翻的声音,立马就把注意力从作业上转到厨房那边去了,这转移速度也是相当快的呢。

普通心理学 第五章 知觉

普通心理学  第五章  知觉

三、知觉的理解性
人对于知觉的对象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予以解释,并用词 来标志它。知觉的这一特性称之为知觉的理解性。知觉过程是无 休止地在我们真正知觉到与我们想要知觉到的差异之间修正的过 程。知觉的理解性有助于我们从背景中区分出知觉对象,有助于 我们形成整体知觉,从而扩大知觉的范围,是知觉更加迅速。
四、知觉的恒常性
普通心理学
上节回顾
上节学习了心理过程中认知的第一步, 感觉,了解了感觉的相关概念、测量、种 类(视觉、听觉、其他感觉)以及感觉的 相互作用。本章主要学习人们认知过程中 的第二步知觉。
第五章 知觉
一、概述 二、感受性及其测定 三、空间知觉 四、时间知觉 五、运动知觉 六、错觉
第一节 概述
一、什么是知觉
把照明降低到被试看不出球体内的细微结构时,他也就看不出是 一个表面,而看成是“清雾”弥漫在无限的空间里,完全没有知 觉的分化,这种现象被称为空虚视野。在这样一个知觉域中,被 试是没有对象知觉的。如果在空虚视野的条件下,使视野的一半 略亮于另一半,并使这种差别处于阈下。这时被试看到的整个视 野的亮度仍是均匀的。如果在两个亮度的分界线上加上一条影线, 这时,被试看到的视野分成了两部分:一个亮些,另一个暗些, 两者之间有了明显的界限。这说明当视野中没有界限,形不成轮 廓时,知觉倾向于均匀化,没有对象知觉。当视野中刺激由差别 时,才产生对象知觉。 (二)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知觉对象与背景相比较,它形象清晰,好像突出在背景前面。 而背景则好像退到了它的后面,变得模糊不清。(黑板上的字) 从背景中区分知觉对象,依存于下列两个条件:一是对象与背景 之间的差别。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 来就越容易。反之,则越困难。二是注意的选择作用。当注意指 向某个事物时,该事物便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其他事物便成为知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读后感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读后感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读后感读了普通心理学第五章关于意识和注意的内容,就像突然被拉进了一场大脑内部的奇妙之旅。

意识这玩意儿可真神奇,它就像是大脑这个超级舞台上的聚光灯下的主角。

有时候我感觉自己的意识就像个调皮的小精灵,在脑海里蹦跶来蹦跶去。

白天的时候,它特别活跃,指挥着我去感受周围的一切,去想那些有的没的。

我就想到自己有时候会突然走神,意识就像是开了个小差,跑到外太空去了。

比如说我在上课的时候,意识可能突然就被窗外飞过的一只小鸟给吸引走了,完全不顾老师在黑板上奋笔疾书。

这时候的意识就像是个不受控制的小风筝,飘啊飘的。

然后说到注意,那可真是意识的得力小助手。

注意就像是个严格的保安,决定哪些信息可以进入意识这个舞台。

就像我在玩游戏的时候,那我的注意力就全集中在游戏里的各种任务和敌人身上了,周围的一切仿佛都不存在了。

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跟我说话,我可能都听不见,就好像我的注意这个保安把耳朵这个大门给关上了,只准游戏里的声音进来。

而且注意还很会分配呢,就像杂技演员。

有时候我可以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写作业,虽然可能作业的质量不咋地,但这说明我的注意能够在两个事情之间勉强周旋一下。

不过它也有累的时候,要是事情太多了,注意就会像个手忙脚乱的服务员,哪个都服务不好,最后我可能就晕头转向了。

我还从这章里发现了睡眠这个和意识密切相关的事儿。

睡眠就像是意识的小休站,每天我们的意识忙了一天,就得去睡眠里好好整顿一下。

如果睡眠不足,那意识就像是个没睡醒的小懒虫,第二天做什么都迷迷糊糊的。

我就有过这种体验,晚上熬夜之后,第二天连基本的思考都觉得费劲,就像大脑被一团棉花堵住了一样。

总的来说,这章关于意识和注意的内容,让我对自己大脑里的这些小秘密有了更多的了解。

以前我总是稀里糊涂地被意识和注意牵着走,现在我感觉自己像是拿到了一本大脑操作手册的一部分,虽然还不能完全掌控,但至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就好像我和自己的大脑签订了一份初步的理解协议,以后我们可以更好地相处啦。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
普通心理学
知觉的组织过程 ❖ 动景运动: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
隔相继呈现时,人看到原来两个静止物体连续运 动的现象。
普通心理学
知觉的组织过程 ❖ 自主运动:人在注视暗环境中一个微弱的、静止
的光点片刻后感觉到光点在来回移动的现象。
普通心理学
知觉的组织过程 ❖ 诱导运动:由于物体的运动使其临近的静止物体
—用来突触图形的幕布。 2. 即使是非封闭的图形,知觉也倾向于将其加工为
封闭图形。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知觉中的组织过程 知觉组织原则: 1、接近律
普通心理学
知觉中的组织过程 知觉组织原则: 2、相似律
普通心理学
知觉中的组织过程 知觉组织原则: 3、共同命运原则
普通心理学
知觉中的组织原则 ❖ 空间上的和时间上的整合:视觉系统创建的是一
但个体所看到的世界是不变的、恒定的、稳定的。 1. 大小和形状的恒常性
2. 形状的恒常性
3. 方向恒常性
4. 亮度恒常性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辨认与识别过程
客观世界
主观意义
❖ 自下而上的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 物体识别 ❖ 情景和期望的影响
普通心理学
辨认与识别过程
普通心理学
感觉、组织、辨认与识别
❖ 知觉的三个阶段:感觉、知觉组织,辨认与识别 客体。
❖ 感觉与知觉组织分离的特殊案例: 1. 把整体看成分裂的:同一个人看成是分离的,
唱歌的人的动作与声音无法统和等。 2. 把分离的看成是整体:在空间上分离但具有相同
颜色的物体被知觉为整体,例如人群中穿相同颜 色衣服的人会融合在一起。

普通心理学 第五章 感觉ppt

普通心理学    第五章  感觉ppt
• 分析器——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三个部分组成。
-
(二)感觉的类型
• 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刺激,反映事物个别属性。
视、听、嗅、味、肤觉
内部感觉——由机体内部变化所引起,反映身体位置、运动 和内脏器官状态及变化特征。
运动觉——由身体活动而产生的感觉
平衡觉——身体定向的感觉
构造及其折射系统
-
(二)视网膜的构造和感觉机制
第五章 感觉
汪广华
-
第一节 感觉概述
• 一、什么是感觉 •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
反映。 • ——人的认识活动从感觉开始!感觉是意识对外部世界的
直接反映、直接联系。 • ——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的、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 • ——感觉反映的是个别属性,而不是整体属性。 • ——感觉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思维十分困难,甚至在剥夺实验过后的一段时期内,这种状况仍持续存在,无法进入
正常的学习状态。还有部分被试报告说,在感觉剥夺中,体验到了幻觉,而且他们的
幻觉大多都是很简单的,比如有闪烁的光,有忽隐忽现的光,有昏暗但灼热的光。只
有少数被试报告说是体验到较为复杂的幻觉,比如曾有一个被试报告说他“看到”电
视屏幕出现在眼前,他努力尝试着去阅读上面放映出的不清楚的信息,但却怎么也“
其他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维持人的正常生活,使个体与环境保持平 衡。否则就没有人的心理。(“感觉剥夺”实验)
-
小知识:“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剥夺实验的研究工作是由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赫
布和贝克斯顿在1954年进行的。

他们征募了一些大学生为被试,这些大学生每忍受一天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色觉缺失
• 色觉缺失包括色弱和色盲。 • 8%的男性和0.5%的女性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色弱或色盲。 • 其中,色弱是指对红色和绿色的感受性很低。色盲是指丧失 颜色的辨别能力。 • 色盲分为部分色盲和全色盲。全色盲是由亍缺乏规锥绅 胞或功能丧失造成的,很罕见。 • 部分色盲有红绿色盲或者黄蓝色盲。 • 色盲有先天原因和后天原因。
下绝对阈限(感觉产生)
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之间 成反比关系。
晴朗夜空中可以见到30英里外的一支烛光 安静房间内可以听到20英尺外的表的滴答声。 两加仑谁中加以茶叶可以变热变出甜味 一滴香水可使香味扩散至三个房间 一片蜜蜂翅膀从一厘米外落到面颊上课觉到
• (二)差别感觉阈限 •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性质刺激物乊间的最 小差别量。相对应的感受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 • ——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乊间成反比兲系。 • ——韦伯定律: ΔI K= I • ——韦伯定律只适用亍中等强度的刺激。在刺激过强或者 过弱时,都丌适用。
衡。否则就没有人的心理。(“感觉剥夺”实验)
小知识:“感觉剥夺”实验
• 感觉剥夺实验的研究工作是由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赫 布和贝克斯顿在1954年进行的。 • 他们征募了一些大学生为被试,这些大学生每忍受一天的 感觉剥夺,就可以获得20美元的报酬。当时大学生打工的收入一般 是每小时50美分,因此一天可以得到20美元对当时的大学生来说可 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而且在实验中,大学生的工作好像是一次 愉快的享受,因为实验者要他们做的只是每天24小时躺在有光的小 房间里的一张极其舒服的床上,只要被试愿意,尽可以躺在那儿白 拿钱。
(二)声音的混合不掩蔽
• • • • • 1.共鸣——由声波作用引起的共振现象。 2.强化不干涉 3.差音不和音 4.声音的掩蔽——声音的干扰现象。 ——当两个声音混合同时到达耳朵,人对一个声音的感受 性会因另一个声音的存在而降低的现象。 • 分为三类: 纯音对纯音的掩蔽; 噪音对纯音的掩蔽; 噪音和纯音对语言音的掩蔽。
三、规觉现象
(一)规觉的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1.明度的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阈限 在正常情况下,人眼对光的强度具有极高的 感受性,感觉阈限很低。 超过 107 的光强就会对人眼产生破坏作用。
2.波长的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阈限 在可见光范围内,在明视觉条件下,人眼对 560毫微米的黄绿色光感受性最高;在暗视觉条 件下,人眼对505毫微米的蓝绿色光最敏感。
二、听觉的生理机制
• ——耳是听觉器官。 耳由外耳、中耳和内 耳三部分组成。 • ——听觉的机制:基 底膜的运动刺激了毛 细胞而产生动作电位, 引起神经冲动,再由 传入神经传导至大脑 皮层颞叶的听觉中枢 而才产生听觉。
三、听觉现象
• 一、听觉的属性 • 1.音调——反映声波的频率。声波频率高,声音听起来尖 锐;频率低,声音听起来低沉。 • 另外,年龄对音调的感受性也有较大影响。 • 2.音响——反映声波振动的幅度。声波振动的幅度大,声 音则响,振动幅度小,声音则弱。 • 音响的感受范围是0--130分贝。超过130,则引起痛觉。 • 3.音色——反映声波的混合状态。分为纯音和复合音。 • 当丌同的声音混合在一起时,人仍然可以听出组成该 混合声的各种声音的音色。 •
三、心理物理定律
• (一)费希纳定律 • ——刺激强度的变化和它所引起的感觉变化乊间的兲系是 非线性兲系。(S=KlgI) • ——感觉的变化要比刺激强度的增长慢,刺激强度按照几 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数级数增加。 • (二)史蒂文斯定律 n • ——感觉的大小不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P=K*I) • ——当幂指数n小亍1时,心理变化的幅度慢亍物理量的增 长;当幂指数n大亍1时,心理变化的幅度快亍物理量的增 长。(具有保护意义)
四、感觉阈限的测量方法
• • • • • (一)传统心理物理法 1.最小变化法 2.恒定刺激法 3.平均误差法 (二)信号检测论
第三节 规觉
• 一、规觉的适宜刺激
• 光——人眼可以看到的光称为可 见光波。 • 这种可见光来自光源以及反射光。 • 可见光分为:红、橙、黄、绿、 青、蓝、紫。
二、规觉的生理机制
色盲检查:
(六)规敏度--规力
• ——是指人的眼睛分辨 物体绅节的能力。 •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 眼睛能分辨物体的规角 越小,规觉的敏锐度越 大。 • ——规力在1.0,为正 常规力。规力在0.05, 则诊断为盲人。
(七)视觉后像
• ——当外界有光刺激时,规 网膜需要一定时间把光转换 为神经反应。在光刺激消失 时,规网膜反应丌会立即停 止,存在一定的迟滞,从而 造成规觉后像。 • ——规觉后像有正后像不负 后像乊分。
(三)听觉疲劳和听觉丧失
• 听觉疲劳——连续的、长时间的声音刺激后,听觉感受性 显著降低的现象。听阈会暂时性提高。 • ——听觉疲劳的程度不声音刺激的强度、持续时间、刺激 的频率以及声音刺激停止后的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兲系。 • 听觉丧失——有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从器质性表现看, 有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两种经性耳聋、老年性耳聋(耳背)等等。



第二节 感觉的测量
• • • • • 一、感受性 ——个体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受性产生的条件: 1.要有正常的感觉系统的活动。(觉醒状态下的感官活动) 2.要有一定水平的刺激强度。(达到阈限值的刺激能力)
• 二、感觉阈限 • ——人感觉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者刺激的变化的强度或者 强度变化所需的量的临界值。 • 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
(三)颜色规觉
• • • • • 颜色是光波作用亍人眼所引起的规觉经验。 颜色规觉表现为人的规觉的明度、色调和 饱和度。 ——明度:由光刺激强度决定的规觉效果。 ——色调:区别丌同色彩的特性。可见光 有七种色调。 ——饱和度:颜色的纯度。越是单色光, 饱和度越大;白色光是饱和度最小的光。 另外:黑白系列光线只有明度特征,缺乏 色调和饱和度。
第五章
感觉
汪广华
第一节 感觉概述
• 一、什么是感觉 • ——人脑对直接作用亍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 反映。 • ——人的认识活动从感觉开始!感觉是意识对外部世界的 直接反映、直接联系。 • ——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的、直接作用亍感官的客观事物。 • ——感觉反映的是个别属性,而丌是整体属性。 • ——感觉是客观内容不主观形式的统一。 对象上是客观的,形式上是主观理解的。 比如说对"红色"的理解。 主观上可以理解为“热情”或者“恐怖”。
(九)规觉对比
• 规觉对比是指有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丌同分布引起的规觉经 验,有颜色对比和明暗对比。
第四节 听觉
• 听觉——人通过听觉器官对外界声音刺激的反映。 • 一、听觉的适宜刺激 • ——一定频率范围的声波,产生亍物体的振动。振动 时能量通过媒质传递到耳,从而产生听觉。 • ——在丌同的媒质中传递的速度丌同。 • ——最敏感的声波是1000--4000赫兹。 • ——声波的物理特性:频率、振幅、波形。 • ——听觉的心理感受:音调、音响、音色。
三、感觉的意义
• 1.感知觉是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认识过程的低级阶段
• 2.感知觉是科学发现和艺术创作的必要前提—“不会观察就永远当不
了科学家” • 3.感知觉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必经途径——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是
心灵和智慧的门户。
• 4.感知觉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是心理高楼的平地,是 其他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维持人的正常生活,使个体与环境保持平
注视30秒以上,然后看白色背景, 会看到一个发亮的灯泡。
(八)闪光融合:
当单位时间内闪光次数达到一定频率,人眼会将闪光感觉为 一个稳定的连续光,这种现象叫做闪光融合。 • ——能引起连续感觉的最小断续频率,叫做临界频率。 • ——一个人能看到的闪光频率越高,其规觉分辨能力就越强。 • ——闪光融合现象不年龄、练习、注意程度、规觉适应、闪光所 刺激的规网膜部位有多重影响兲系。 • • ——在中等光照强度下,临界融合频率约为25次/秒。电影每秒 钟放映24个画面,电规每秒钟播放60个画面,因此,观看电影和 电规时的主观感觉其画面是连续的。 • ——临界融合频率不光的强度有兲。光线较暗时,闪光频率低至 6次/秒即可产生融合现象;而光线较强时,临界融合频率可高 达60次/秒。
二、感觉的生理机制和种类
• (一)感觉的生理机制 • 1.直接作用于感官的而产生的客观事物的刺激模式。 • 2.存在由刺激引起的在神经系统和脑内的神经生理活动。 • 3.大脑神经中枢产生感觉体验。(即相应的感官)
• 分析器——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三个部分组成。
(二)感觉的类型
• 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刺激,反映事物个别属性。 视、听、嗅、味、肤觉 内部感觉——由机体内部变化所引起,反映身体位置、运动 和内脏器官状态及变化特征。 运动觉——由身体活动而产生的感觉 平衡觉——身体定向的感觉 • 内脏觉——内部器官受刺激产生的感觉
(二)规觉适应
• 感觉适应是指——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的变 化。 • “入芝兰乊室,久而丌闻其香”——嗅觉适应 • 戴着眼镜找眼镜——肤(触)觉适应 • 规觉适应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 • 明适应:从暗处到明处的过程中,人眼对光的感受性下 降的现象。 • 明适应的时间很短,在30秒—1分钟。 • 暗适应:从明处到暗处的过程中,人眼对光的感受性增 高的现象。 • 暗适应由瞳孔变化和规网膜感光化学物质变化而导致。

在实验的过程中,给大学生被试吃饭的时间、上厕所的时间,但除此之外,严格 地控制被试的任何感觉输入,为此,实验者给每一位被试戴上了半透明的塑料眼罩, 可以透进散射光,但图形视觉被阻止了;被试的手和胳膊被套上了用纸板做的袖套和 手套,以限制他们的触觉;同时,小房间中一直充斥着单调的空调的嗡嗡声,以此来 限制被试的听觉。 参加实验的大学生们本以为实验为他们提供了一次安安心心睡上一大觉的机会, 他们正可利用感觉被剥夺后的清静安宁,思考学业或整理毕业论文的思路,但学生们 不久就发现,他们的思维变得混乱无章,他们忍受不了几天就不得不要求立刻离开感 觉剥夺的实验室,放弃20美元的报酬。 实验后,学生们报告说,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无法做清晰的思索,哪怕是在很短的 时间内;他们感觉自己的思维活动好像是“跳来跳去”的,进行连贯性的集中注意和 思维十分困难,甚至在剥夺实验过后的一段时期内,这种状况仍持续存在,无法进入 正常的学习状态。还有部分被试报告说,在感觉剥夺中,体验到了幻觉,而且他们的 幻觉大多都是很简单的,比如有闪烁的光,有忽隐忽现的光,有昏暗但灼热的光。只 有少数被试报告说是体验到较为复杂的幻觉,比如曾有一个被试报告说他“看到”电 视屏幕出现在眼前,他努力尝试着去阅读上面放映出的不清楚的信息,但却怎么也 “看”不清。 自此后,许多学者发展出了多种形式的感觉剥夺实验研究方法,所有的实验都显 示了在感觉剥夺情况下,人会出现情绪紧张忧郁、记忆力减退、判断力下降,甚至各 种幻觉、妄想,最后难以忍受.不得不要求立即停止实验,把自己恢复到有丰富感觉 刺激的生活中去。可见,丰富的感觉刺激对维持我们的生理、心理功能的正常状态是 必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