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技术复习材料

合集下载

《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版

《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版

科学与技术复习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自然界中一切物体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归结为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即引力、弹力、电磁力和(C)相互作用。

A.地磁力B.分子力C强力D.结合力2.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D)的最小功能单位。

A .细胞B .蛋白质C .氨基酸D .遗传物质3.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面世,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A)技术而培养出的克隆动物。

A. 细胞核移植 B .细胞融合C.细胞培养 D .细胞膜嫁接4.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A)。

A.星系 B .星空 C .星云 D .星际5.光纤通信利用光纤来传送(C),它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A.电 B .声 C .光 D .机械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6.科学是技术发展的__理论__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他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7 .我国863计划中,被评选列入该纲要的8个技术群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

8 .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是以__信息技术为先导的。

9.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__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的。

10.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1.核能是在原子核变化过程中,从变化前后原子核质量亏损的质量差转化来的能量。

12. 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lo-g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的材料。

13.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14 .物质生产力一(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十管理+⋯⋯)高科技。

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5.简述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因。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8分)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

考点一、科学和技术的概念一、科学的基本概念1、科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即知识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2、其次,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3、第三,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

科学不仅是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体系,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

科学作为实践力量,通过被人们掌握、利用而发展着,起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二、技术的基本概念1、狭义的理解,只把技术限制在工程学的范围内,如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化工技术、建筑技术等;2、广义的理解,则把技术概念扩展到社会、生活、思维的领域。

人类在为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调节、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规则方法的集合。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重要的区别,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回答"怎么做"的问题。

二者既有原则性的区别,又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内在联系现代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

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基础。

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表现在:A、现代科学是高技术之母,是技术的先导和发源地,科学为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开辟了新的技术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作好了各种知识准备。

B、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新的探索手段,科学研究成果通过技术应用物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A、科学与技术的构成要素不同科学的要素是概念、范畴、定律、原理、假说。

技术的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主体要素,即经验、理论、技能;另一类是客体要素,即工具、机器等装置。

B、科学与技术的任务不同科学的任务是有所发现,揭示自然界的新现象、新规律;技术的任务是利用自然、控制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物。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与技术复习资料(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与技术复习资料(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与技术复习资料(全册).txt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科学与技术复资料(全册)第一单元: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类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丰富性。

-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不仅在于保护生物的权益,还能维持生态平衡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单元:生命的奥秘- 生命起源于地球上的简单有机物,通过演化逐渐发展出多样的生命形式。

-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第三单元: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的过程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假设、实验、数据分析和结论等步骤。

- 合理使用科学方法可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减少误差的出现。

第四单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纯净物质包括元素和化合物。

- 物质可以通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进行转变,其中化学变化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第五单元:换能与能量的转化- 能量是物体进行运动和变化所必需的物理量。

- 能量可以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能量的传递进行变化,其中最基本的能量转化形式是热能、机械能、化学能等。

第六单元: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与物质的分子结构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

第七单元:力的作用和运动-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状态。

- 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第八单元:声、光的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能够传播在固、液、气体媒质中。

- 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可以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第九单元:磁、电的作用- 磁力是磁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作用。

- 电是由电荷产生的物理现象,具有正负两种电荷和相互作用的特性。

第十单元:人体呼吸和运动- 呼吸是人体换气的过程,通过肺部将氧气吸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 运动是人体骨骼和肌肉协调运动的结果,可以维持身体健康和锻炼身体。

现代科技概论复习

现代科技概论复习

名词解释:1.科学P1:1. 科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即知识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

2.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3. 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

2.计算机网络技术P148:是指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利用因特网把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相互独立的计算机、数据库、存储器和软件等资源连成整体,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为用户提供一体化信息服务。

3.生物技术P157:利用生物体系,应用先进的生物学和工程学技术,加工或不加工底物原料,以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型的跨学科技术。

4.黑箱方法:P137就是在尚未了解的物质系统内部结构和运动细节的情况下,通过人为地对黑箱系统施加作用(即输入),观察和记录其输出,找出输入和输出关系,由此研究黑箱的整体功能和特性,并推断其内部结构的一种研究方法。

5.核能:又称原子能或原子核能,它是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时发放出的能量。

6.风能:它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气运动产生的动能。

7.非晶态金属:又称为“金属玻璃”,它是采用现代尖端冶金技术工艺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金属。

8.空间技术:也称航天技术,它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同样也是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

9.太空轨道:人们通常把离地面100-200千米以外的空间叫做外层空间,而把发射到外层空间轨道上的飞行器称作航天器。

航天器在空间运行的路线轨迹叫轨道。

10.控制论方法:是指研究各种物质系统中的控制过程的规律性和实现控制过程的一般方法。

11.宇宙:1. 宇宙就字面意义而言是指空间和时间的总和。

2. 今天科学上所谈的宇宙是指时间尺度为200亿年,空间直径为200亿光年的总星系。

12.纳米材料:指粒子平均粒径在100纳米以下的材料。

13.局域网:P151它的连接距离一般在几千米到十几千米的范围以内,是处于同一建筑物,同一厂区,校园或方圆几千米地域内的专用网络。

14.系统功能分析法:是从分析系统与要素、结构、环境的关系来研究系统功能的系统科学方法。

科学与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科学与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科学与技术期末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科学经历了不同的时代。

16世纪是以科学家伽利略为代表的个体活动时代,17世纪是以科学家牛顿为代表的皇家学会时代,18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以科学家爱迪生为代表的集体研究时代。

当今科学已经进入了国际合作的跨国建制时代。

2.18世纪末,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指出:技术是为了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4.1895年,达尔文出版了划时代巨著《物种起源》,标志着科学的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思想是自然选择学说。

5.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①变异的普遍性; ②繁殖过剩; ③生存斗争与适者生存。

6.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7.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并列入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

8.原子的范围是10-10m、原子核的范围是10-14m、夸克的范围10-20m。

9.原子能的释放方式是:原子能的衰变、原子能的裂变、原子能的聚变。

其中利用最多的是原子能的裂变。

10.核能的和平利用中最主要的一种方式是核电。

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发电厂。

11. 现代化学发展的特点是研究层面由宏观向微观发展,研究方法由定性向定量发展,研究对象由静态向动态发展,研究结果由描述性向推理性发展。

12.基础分析化学的任务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13.细胞融合技术属于细胞融合工程,多利羊的培育主要采用了细胞核移植技术。

14.目前,大多数人都采用“诱导楔合假说”来解释酶的作用机理。

(科学家早期提出的是“锁钥假说”)15.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包括核膜、核仁、染色质和核液四个组成部分。

16.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确立。

17.生物体内存在两大类核酸。

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另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写作目的本文档旨在为五年级学生提供科学学科的复习资料。

通过系统整理和总结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指导。

一、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类。

•纯物质是由同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固定化学性质和组成比例。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其组成比例可以随意改变。

2. 物质的三态物质在常温下存在的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分子间距较短,分子运动较小。

•液态:分子间距较大,分子运动较快。

•气态:分子间距很大,分子运动很快。

3. 物质的变化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大小、颜色等方面发生改变,但其本质并未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产生新物质。

4. 能源与能量转化能源是指能够产生一定效果的资源。

能量是指物体具有运动、变化和产生效果的能力。

•能源可以分为非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能量可以通过转化和传递实现各种功能和需求。

二、生物1. 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是由多个器官组成的复杂系统,不同的器官具有不同的功能。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循环。

•肺:用于呼吸,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肝:分解毒素和废物,合成重要化合物。

•肾:过滤血液,排除体内废物和多余物质。

2. 动植物的结构与功能动植物通过适应环境而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以生存和繁衍后代。

•动物的结构:有头部、躯干和四肢等部分,实现不同的功能。

•植物的结构:由根、茎、叶和花等部分构成,以实现营养摄取和繁殖。

3. 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环境动物和植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适应不同的生存条件。

•水生动物:生活在水中,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陆地动物:生活在陆地上,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

•水生植物:生长于水中,适应水中的光照和营养供应。

•陆地植物:生长于陆地,适应干燥和光线充足的条件。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绪论科学技术的含义、结构和功能第一节科学技术的含义1、科学:有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知识倾向,一个是活动倾向。

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与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事业。

包括四层含义:一、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

二、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三、科学是一种探求真理推进知识的活动。

四、科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事业。

2、技术:通常被认为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和方法。

狄德罗的技术构成的四个要素:目的性、规则性、“工具”性、“体系”性。

两个属性:一、它是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也就是知识、经验和技术同一定的物质手段相结合的系统体现.二、技术是现实的生产力,它渗透于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之中,因此也可以说,生产力的各个要素,实际上不过是技术的不同表现形态而已。

3、科学与技术的差别:一、任务和形态不同。

二、研究过程和劳动特点不同。

三、社会功能和价值标准不同。

联系:一、根本目标的一致性。

二、科学和技术互为前提。

三、互相渗透。

第二节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1、研究的分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基础研究:基本目标是推动科学认识的发展。

它分:纯基础研究、定向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是运用基础研究成果和有关知识为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技术基础所进行的研究。

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

开发研究:是利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成果和现有知识,为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以及生产产品或工程任务所进行的技术研究活动。

标志着一个国家或企业创新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2、科学的分类:基础科学(是对客观世界基本规律的认识,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石)、技术科学(是研究如何将基础科学中的理论用于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工程科学(是研究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如何转化为生产技术、工程技术和工艺流程的原则与方法,为改造世界提供手段的科学)。

3、技术的分类:实验技术(分力学实验技术、物理实验技术、化学实验技术、生物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分广义机械技术、广义物理技术、广义化工技术、广义生物技术)、产业技术。

科学技术社会复习资料

科学技术社会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在东方的国家里,较早使用“科学”这个名词的国家是(B)。

A.中国B.日本C.韩国D.新加坡2.STS获得蓬勃发展,形成世界范围内的STS研究与教育高潮的时间是(D)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3.试图描述科学知识体系内部结构的第一人是(B)A.开普勒B.培根C.圣西门D.亚里土多德4.顾炎武《日知录》中,“社”是古代的一种(A)A.乡村基层组织B.乡村组织C.城市基础组织D.城市组织5.传统意义上功能主义的创始人是(B)A.库恩B.斯宾塞C.圣西门D.恩格尔6.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是(D)A.马克思B.毛泽东C.邓小平D.江泽民7.美国和(A)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两大发源地。

A.英国B.日本C.德国D.前苏联8.全美STS协会的所在地处于(B)A.康奈尔大学B.宾夕法尼亚大学C.斯坦福大学D.里海大学9.按照交叉学科的形态划分,信息科学、协同、突变论等属于(D)A.综合学科B.新兴学科C.边缘学科D.横断学科10.(B )是棉花的最早种植者,有相当高的棉纺织和染色技术。

A.古埃及人B.古印度人C.古希腊人D.古巴比伦人11.被称为“古代科学巨匠”的是古希腊时期的(C )。

A.亚里士多德B.欧几里得C.阿基米德D.阿波罗尼12.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中药学著作是明代李时珍的()等。

A.本草纲目B.神农本草经C.天工开物D.医学原理13.以电子技术为核心的新兴技术群的出现,是(C)A.第一次技术革命B.第二次技术革命C.第三次技术革命D.第四次技术革命14.下列组织中,侧重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是(B)A. 国家政府部门设立的科研院所B. 大学的科研组织C. 企业建立的科研组织D. 民间建立的科研组织15.三门峡水库问题主要出在(A)A.科学认知不足B.技术本身C.社会问题D.文化问题16.科学发展模式主要有:综合实践模式、历史主义模式和(A)A.知识论模式B.研究纲领模式C.实用主义模式D.学科发展模式17.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科学法是(B)A.俄罗斯科学发展学说B.科学和国家科学技术政策联邦法C.1998—2000饿罗斯科学改革构想D.关于俄罗斯国家科学中心18.突变理论主要以(A)工具进行研究的。

(完整版)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要点

(完整版)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要点

考点一、科学和技术的概念一、科学的基本概念1、科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即知识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2、其次,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3、第三,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

科学不仅是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体系,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

科学作为实践力量,通过被人们掌握、利用而发展着,起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二、技术的基本概念1、狭义的理解,只把技术限制在工程学的范围内,如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化工技术、建筑技术等;2、广义的理解,则把技术概念扩展到社会、生活、思维的领域。

人类在为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调节、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规则方法的集合。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重要的区别,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回答"怎么做"的问题。

二者既有原则性的区别,又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内在联系现代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

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基础。

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表现在:A、现代科学是高技术之母,是技术的先导和发源地,科学为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开辟了新的技术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作好了各种知识准备。

B、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新的探索手段,科学研究成果通过技术应用物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A、科学与技术的构成要素不同科学的要素是概念、范畴、定律、原理、假说。

技术的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主体要素,即经验、理论、技能;另一类是客体要素,即工具、机器等装置。

B、科学与技术的任务不同科学的任务是有所发现,揭示自然界的新现象、新规律;技术的任务是利用自然、控制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物。

科学与技术期末总复习题填空

科学与技术期末总复习题填空

绪论一、填空题1.18世纪未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指出:技术是为了(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2.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入高技术这一名词,并于1986年3月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这个纲要简称为(863计划)。

这一计划的实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分析、研究事物的一种探索过程,科学具有社会属性,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4. 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是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是科学认识本身的逻辑。

5.技术是人类利用自然规律控制、(改造)自然的过程和能力。

6.技术的来源有三条渠道,(生产实践)、(科学理论)和科学理论。

7.(创新)是科技进步的核心。

8. 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科学、技术和生产之间的关系,是生产—技术—科学,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这种关系形成了(科学—技术—生产)的发展顺序。

9. 我国1986年3月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中被评选列入该纲要的8个高技术群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

10.科学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时代。

从组织形式上看,16世纪是以科学家(伽利略)为代表的(个体活动)时代;17世纪是以科学家(牛顿)为代表的(松散的群众组织)时代;18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以科学家(爱迪生)的“实验工厂”为代表的(集体研究)时代;今天科学已经进入了(国际合作的跨国建制)时代。

二、选择题1.18世纪未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指出: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_______。

A.规则体系B.规章制度C.评价体系D.规定第一章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一、填空题1.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是(变异的普遍性)、(繁殖过剩)和(生存斗争与适者生存)。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资料-刘金寿版分解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资料-刘金寿版分解

较正确地反映了太阳系的实际,为以后开普勒总结出行星运动定律,伽利略、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铺平了道路,从根本上动摇了“人类中心论”的神话。

A、托勒玫的地心说B、哥白尼的日心说C、银河的系发现D、广阔恒星世界的发现我的答案:B18-19世纪中期,()兄妹与父子,通过数遍天上星星等大量观测事实提出“银河是一个星系”的观点,第一次为人类确定了银河系的盘状旋臂结构,把人类的视野从太阳系伸展到10万光年之遥,树立了继哥白尼以后开拓宇宙视野的第二个里程碑。

A、伽利略B、哈雷C、威廉·赫歇尔D、哈勃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根据(),当光源背离我们运行时,光源离开我们的速度越大它所发出的光的红移量就越大。

A、多普勒效应B、光速不变原理C、哈勃定律D、相对性原理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科学家根据拍照发现,几乎所有宇宙星系的某种元素的光谱线,相对于地球实验室内同种元素的广谱线,都具有明显而普遍的()现象,于是根据物理学的多普勒效应,科学家进一步得出了“目前宇宙正在膨胀”的结论。

A、减弱B、增强C、红移D、蓝移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类星体、恒星、行星与生命出现的年代大约距大爆炸的起点时刻()。

A、1亿年B、10亿年C、100亿年D、120亿年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根据目前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可视宇宙的半径(尺度)大约为()。

A、137亿光年B、150亿光年C、200亿光年D、无限大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B 得分: 0.0分3根据目前的观测与对哈勃常数的计算,宇宙的年龄大约()。

A、137亿年B、150亿年C、180亿年D、200亿年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4根据宇宙大爆炸模型的描述,在宇宙创生3分钟时,宇宙温度降至10的9次方K,直径达到1光年,近()物质合成氦。

A、一成B、一半C、三成D、七成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给出,宇宙物质产生后氢和氦的质量丰度比约为75/25,这一比值一直保持下来。

科学技术科学常识复习知识点3

科学技术科学常识复习知识点3

第一节科学常识1.科学科学有若干种解释,每一种解释都反映出科学某一方面的本质特征,而且科学本身也在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断深化,给科学下一个永恒不变的定义是难以做到的。

我们把众多的科学定义加以概括,指出为多数人可以接受的共同概念,那就是科学知识、科学研究活动、科学社会建制的统一体。

2.技术技术是人类运用知识、经验和技能,并借助物质手段以达到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的完整系统。

它是人们的知识和能力同物质手段相结合,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过程。

3.技术创新的定义和本质技术创新被定义为与新产品的制造、新工艺过程或设备的商业应用有关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及其他商业活动。

它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服务创新。

简单地说,技术创新是指将一种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引入市场。

4.中国五大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5.诺贝尔奖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著名、学术声望最高的国际大奖。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

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

6.“863”计划1986年3月,在四位著名老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的积极倡议下,我国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简称“863”计划。

7. 仿生学近一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属于生物科学与技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它涉及生理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物理学、数学、控制论、工程学等学科领域。

仿生学把各种生物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原理和作用机理作为生物模型进行研究,希望在技术发展中能够利用这些原理和机理,最后目的是要实现新的技术设计并制造出更好的新型仪器、机械等。

生物界各种丰富多彩的机能具有极其复杂和精巧的结构,其奇妙程度远远超过迄今为止的一切人造的机器,因此在工程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中,人们需要向生物寻找启发和进行模拟是很自然的。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导论1、科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一项基本的社会事业和一种社会发展过程。

2、科学主要回答自然事物本身“是什么”、“为什么”;而技术则是改造和控制自然。

3、一般认为科学中心经历几次转移,其顺序是: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第一篇近代科学技术1、14—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地理大发现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2、牛顿力学是整个近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一切机械、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等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3、近代科学史上物理学已完成了几次大综合。

第一次是牛顿力学、第二次是能量守恒定律、第三次是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理论。

4、17世纪上半叶,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推动了数学的发展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

5、英国的化学家玻意耳提出了元素的定义,把化学确立为一门科学。

法国的拉瓦锡否定了“燃素说”,建立燃烧的氧化理论。

6、荷兰人惠更斯创立了光的波动说。

1785年法国人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使电学进入定量研究阶段。

7、在科学方法上,培根强调观察和实验,笛卡尔推崇理论思维。

伽俐略提出理想实验方法。

惠更斯阐述了假说的作用。

牛顿提出分析和综合方法。

8、18世纪60年代以英国的凯伊发明了飞梭为导火索开始了第一次产业革命,以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为重要标志。

9、1709年,英国的比达父子发明了用焦炭炼铁的方法。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森发明了火车。

10、18世纪,法国在分析力学方面的工作是首屈一指的。

11、19世纪下半叶,康德和拉普拉斯先后提出了太阳系形成的星云假说。

英国人赫歇尔发现了天王星,并把人们对天空的认识扩展到了银河系。

12、19世纪初,地质学之父史密斯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化石层序律。

古生物学家居维叶提出了地质变动的灾变论。

13、1865年,德国的克劳修斯提出了“熵”的概念。

把热力学第二定律推广到整个宇宙,提出了“热寂说”。

14、1803年英国人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1811年意大利人阿佛伽德罗提出了分子论。

大学《材料制备科学与技术》期末复习题整理(名词解释、填空、简答题)

大学《材料制备科学与技术》期末复习题整理(名词解释、填空、简答题)

大学《材料制备科学与技术》期末复习题整理(名词解释、填空、简答题)目录《材料制备科学与技术》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汇总 (1)《材料制备科学与技术》习题库 (16)《材料制备科学与技术》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汇总1、晶胞:空间点阵可分成无数等同的平行六面体,每个平行六面体称为晶胞。

2、晶格:空间点阵可以看成在三个坐标方向上无数平行坐标轴的平面彼此相交所形成的格点的集合体,这种集合体是一些网络,称为晶格。

3、晶体缺陷:在实际的晶体中,原子规则排列遭到破坏而存在偏离理想晶体结构的区域。

可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类。

4、点缺陷:它是完整晶体中一个或几个原子规则排列被破坏的结果,其所发生区域的尺寸远小于晶体或晶粒的线度。

它有两种基本类型,即空位和填隙原子。

5、缺陷形成能:各类缺陷的形成能EF的数值可以直接反映特定缺陷形成的难易程度,材料合成环境对于缺陷形成的影响及复合缺陷体系的稳定性等。

6、位错能(位错的应变能):晶体中位错的存在会引起点阵畸变,导致能量增高,这种增加的能量即为位错能,包括位错的核心能量和弹性应变能量(占总能量的9/10)。

7、位错反应:位错的合并于分解即晶体中不同柏氏矢量的位错线合并为一条位错线或一条位错线分解成两条或多条柏氏矢量不同的位错线。

8、柯氏气团:金属内部存在的大量位错线,在刃型位错线附近经常会吸附大量的异类溶质原子(大小不同吸附的位置有差别),形成所谓的“柯氏气团”。

❖过冷度:指熔融金属平衡状态下的相变温度与实际相变温度的差值。

每一种物质都有其平衡结晶温度即理论结晶温度,但在实际结晶过程中,实际结晶温度总是低于理论结晶温度,两者的温度差值即为过冷度。

❖均匀成核:在亚稳相系统中空间各点出现稳定相的几率都是相同的。

不借助任何外来质点,通过母相自身的原子结构起伏和成分起伏、能量起伏形成结晶核心的现象。

❖非均匀成核:在亚稳相系统中稳定相优先出现在系统中的某些局部,称为非均匀成核❖自发形核:指液态金属绝对纯净,无任何杂质,也不和器壁接触,只是依靠液态金属能量的变化,由晶胚直接生核的过程。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资料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资料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目录第一章科学技术概述 (1)第二章现代科学技术的由来与演化 (1)第三章现代科学的发展 (2)第四章现代技术革命 (4)第五章科学技术与社会 (6)第一章科学技术概述第一节科学与技术的界定及关系 1一、科学与技术的概念界定与特征----1(一)科学1、科学的含义6点2、科学的特征3性1力----3(二)技术1、技术的含义4点2、技术的特征2产物1标志---5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7(一)科学与技术的区别1、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科学“是什么、为什么、能不能”。

技术“做什么、怎么做”。

2、遵循两条不同的创新路线;3、具有两种不同的社会价值;4发展有不同的动力和机制------8(二)科学与技术的联系1、---条件2---手段3、---桥梁-----8第二节科学共同体与科学家的行为规范----9一、科学共同体二、科学共同体的表现形式----10(一)科学组织的社会内在形式:1、科学学派;2无形学院(二)科学组织的社会外在形式:1、学会;2、---科研组织;3、科研中心。

三、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5个要求-------11第三节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13一、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3个阶段----13二、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14(一)现代科学的宏观结构(二)现代科学的微观结构三、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15(一)技术体系的宏观结构(二)技术体系的微观结构:三个要素----16第四节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及趋势----17一、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一)带头学科更替(二)科学中心转移模式(三)指数—逻辑增长模型----18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18(一)大科学及其特点:3点(二)高技术:六大领域----19三、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20(一)综合化、(二)加速化、(三)数学化、(四)社会化:表现为三个方面----21第二章现代科学技术的由来与演化第一节古代科学技术的萌芽与发展----22一、科学与技术的早期萌芽(一)科学知识的萌芽(二)技术的早期发展:1、石器的发展;2火的利用;3、手工业的发展;4、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现代科技知识考试复习资料

现代科技知识考试复习资料

现代科技知识考试复习资料1第一章,科学与技术概论第一节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科学(一)科学的含义辞海解释: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看成是知识、知识发展和知识运用过程的统一。

(二)科学的特征 1 它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理论、概念或原理、学说。

2 它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具有重复性、再现性和可比性的特点(检验科学的三性的基本原则,符合三性――真科学、否则假科学)。

3 它具有连续性、深入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4 它的发展变化没有止境。

二、什么是技术(一)技术的含义愿意:是指个人所掌握的技巧、手艺等技能或本领。

表现形式: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两个方面。

根本目的:在于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

价值标准:在于是否实用和带来何种经济效益。

(二)技术的特征 1 综合性与集成性 2 通用性与适用性 3 依存性和连锁性 4 先进性与经济性 5 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 6 个性化(三)技术的本质为实现预期结果而重复进行的优化操作。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一)两者的区别 1、职能性质上的区别科学的根本职能是认识世界,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着重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的根本职能是改造世界,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利用和保护,着重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科学――精神财富,技术――物质财富。

成果表现:科学――新现象、新规律、新法则的发现,技术――新工具、新设备、新方法、新工艺的发明。

2、发生地的区别科学以大学为中心,技术以企业为主体(企业是技术发明与技术开发的主体)(二)两者的联系相辅相成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在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技术是中间环节,技术是科学原理的物化和应用,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三)两者关系发展的新趋势科学的技术化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技术的科学化是现代技术生命力所在。

第二节科学技术系统一现代自然科学的分类与结构(一)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科学研究经历的三个阶段: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开发性研究。

《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

《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版

科学与技术复习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自然界中一切物体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归结为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即引力、弹力、电磁力和( C )相互作用。

A.地磁力B.分子力C强力 D.结合力2.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 D )的最小功能单位。

A.细胞 B.蛋白质 C.氨基酸 D.遗传物质3. 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面世,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 A )技术而培养出的克隆动物。

A.细胞核移植 B.细胞融合 C.细胞培养 D.细胞膜嫁接4.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 A )。

A.星系 B.星空 C.星云 D.星际5.光纤通信利用光纤来传送( C ),它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A.电 B.声 C.光 D.机械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6.科学是技术发展的__理论__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他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7.我国863计划中,被评选列入该纲要的8个技术群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

8.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是以__信息技术为先导的。

9.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__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的。

10.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1.核能是在原子核变化过程中,从变化前后原子核质量亏损的质量差转化来的能量。

12.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lo-g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的材料。

13.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14.物质生产力一(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十管理+……)高科技。

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5.简述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因。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8分)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

科学与技术复习题答案

科学与技术复习题答案

科学与技术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科学方法的核心是什么?A. 观察B. 实验C. 假设D. 推理答案:B2.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是什么?A. 科学是理论,技术是实践B. 科学是实践,技术是理论C. 科学和技术是相同的D. 科学是艺术,技术是科学答案:A3. 以下哪个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A. 提出问题B. 收集数据C. 分析数据D. 所有选项答案:D4. 科学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难度B. 使实验结果更准确C. 减少实验成本D.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答案:B5. 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什么?A. 阻碍社会发展B. 促进社会发展C. 没有影响D. 导致社会退步答案:B二、填空题6. 科学实验中,______是获取数据的基本方法。

答案:观察7. 科学探究中,______是形成科学理论的前提。

答案:假设8. 技术发展可以促进______的提高,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答案:生产力9. 在科学实验中,______是检验假设是否正确的关键步骤。

答案:实验10. 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科学为技术提供______,技术为科学提供______。

答案:理论支持;实践平台三、简答题11. 请简述科学实验的一般过程。

答案:科学实验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2. 科学与技术如何相互影响?答案:科学与技术相互影响,科学为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创新思路,技术则将科学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四、论述题13. 论述科学探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答案:科学探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它能够培养人们的科学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解决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五、案例分析题14. 请分析一项技术革新如何影响一个行业的发展。

答案:以互联网技术为例,互联网技术的革新极大地推动了信息行业的快速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与技术》自测填空题1.科学经历了不同的时代。

16世纪是以科学家伽利略为代表的个体活动时代,17世纪是以科学家牛顿为代表的皇家学会时代,18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以科学家爱迪生为代表的集体研究时代。

当今科学已经进入了国际合作的跨国建制时代。

2.18世纪末,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指出:技术是为了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4.1895年,达尔文出版了划时代巨著《物种起源》,标志着科学的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思想是自然选择学说。

5.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①变异的普遍性; ②繁殖过剩; ③生存斗争与适者生存。

6.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7.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并列入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

8.原子的范围是10-10m、原子核的范围是10-14m、夸克的范围10-20m。

9.原子能的释放方式是:原子能的衰变、原子能的裂变、原子能的聚变。

其中利用最多的是原子能的裂变。

10.核能的和平利用中最主要的一种方式是核电。

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发电厂。

11. 现代化学发展的特点是研究层面由宏观向微观发展,研究方法由定性向定量发展,研究对象由静态向动态发展,研究结果由描述性向推理性发展。

12.基础分析化学的任务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13.细胞融合技术属于细胞融合工程,多利羊的培育主要采用了细胞核移植技术。

14.目前,大多数人都采用“诱导楔合假说”来解释酶的作用机理。

(科学家早期提出的是“锁钥假说”)15.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包括核膜、核仁、染色质和核液四个组成部分。

16.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确立。

17.生物体内存在两大类核酸。

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另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18.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根据碱基配对原则,与碱基C配对的是G。

(在DNA中,与碱基A配对的是T,在R NA中,A与U配对)19.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20.DNA分子通过半保留复制方式把遗传信息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21.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转译两个步骤。

转录是遗传信息从DNA到RNA的转移。

转译也叫翻译,是生物按照从DNA转录得到的mRNA上的遗传信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22.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

23.宇宙中最主要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

24.恒星的归宿方式有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是因初始质量不同而有不同的结局。

25.地球的外部圈层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26.太阳大气共分三层,自外向里依次是日冕、色球和光球。

27.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8.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名称为ENIAC可直译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29.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是Intel 4004。

它诞生于1971年,它的设计者是美国科学家特德·霍夫30.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集成电路思想的人是达默,时间是1952年。

31.全球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海洋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32.我国环境的基本情况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相当严重,总体在恶化,局部有所改善。

具体表现为淡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严重,生物物种减少,森林资源破坏,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

33.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有基础环境学、应用环境学、环境学。

一、关于作业3作业3的内容包括第五章现代宇宙学、地球科学与空间技术;第六章计算机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宇宙学、地球科学是当今自然科学前沿的重要科学领域,分别研究宇宙的起源、结构和演化,地球圈层的形成、特征等问题。

近年来,这些领域的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20世纪科学界最著名的四大科学模型就包括宇宙学中的大爆炸宇宙模型和地球科学中的板块构造模型在内。

空间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的天体的综合性技术,也是现代技术革命的主要组成部分。

我们学习这一章,要掌握基本内容、基本脉络、重要的概念和基本的发展趋势。

星系、地球圈层结构等是基本概念,大爆炸理论、板块构造说是基本理论,宇宙的未来事关我们的世界观,是应该把握的基本发展趋势。

新版的改变也就在这里。

简答题中有一道“宇宙的未来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是关于人类宇宙观的问题,至今尚无明确答案,人们只能按照大爆炸的模型,进行推论,有三种可能:一种是宇宙膨胀将永远继续下去。

一种是膨胀停止而代之以收缩。

第三种是振荡宇宙,宇宙一直在反复地收缩然后又膨胀着。

参考答案大家参照教材P187页。

论述题“简述恒星的形成、演化和归宿的全过程”,可以参照教材P195的内容。

答案要有恒星的形成,包括第一阶段、星云阶段,第二阶段原恒星阶段;恒星的演化,恒星的“青壮年时期”、“更年期”、“老年期”;恒星的归宿,白矮星、中子星、黑洞。

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最重大的发明之一。

电子计算机诞生的时间不长,但是发展速度很快。

围绕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形成了一门新兴的科学——计算机科学。

电子计算机正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日益成为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工具。

通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主干,先进的通信和网络系统,使得信息流动更为快速、便捷,因此成为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

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科技的结构,通信加网络成为信息传输处理的主干,全世界的信息处理工作好象已经处在同一幢现代化的大楼之中,极大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第六章的内容要求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基本硬件、基本软件;掌握计算机语言、病毒、网络等概念;了解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

同时,作为中小学教师,有必要对中小学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网络道德问题有一个清醒认识。

二、关于作业4作业4包括第七章现代科技革命与可持续发展,这一章包括三部分内容:从科技革命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出发,辨证地看待科技革命对社会的进步和自然环境的两重意义;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

作业也是围绕这三方面内容的。

简答题“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回答两点:(1)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20世纪下半叶,以微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拉开了帷幕,科技进步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过去显得更加强烈。

简答题“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答案要点,要点一:19世纪的下半叶,马克思在考察了近代欧洲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革命的历史以后,提出了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的著名论断。

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要点二:科学技术进步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

论述题“你如何理解‘人和环境和谐相处’的思想?”的回答要点有:要点一: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场所,人类自身不仅是在适应地球环境长期发展演化过程中成长的,而且为了求得更美好的生活,又不断地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改造、利用地球环境。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两重性。

要点二: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产生了环境问题。

说到底,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

要点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关于复习:这次考试与前几次大同小异,题型是一样的,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简答、论述两种题型的答题要求有一些变化,论述题的要求有一些变化,更严格一些。

要求要答出主要论点,同时还要举例说明。

如: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你是如何体会的?一个论述题三小问,第三问是谈自己的体会,占10分。

重点问题(一)1.什么是科学?(1)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后,将这些认识综合起来,并通过概念系统形成的知识体系。

(2)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和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科学在分析、研究事物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又不断地以事实为依据,用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自我矫正的探索过程。

(3)现在的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是一项国家事业。

因为当今科学活动的规模迅速加大,研究的课题领域越来越复杂,科学家探究活动的结果,体现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因此科学不仅仅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相关活动和科学家的事业,更是一项整个人类社会的事业。

2.简述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因。

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

一般地说,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

而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现代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先行作用,科学变成了超越一般技术进步的因素。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其自身的矛盾运动和继承积累关系。

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是它的内部动力。

它表现为:1)新事实和旧理论的矛盾;2) 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3.为什么说核能是高效、清洁和安全的能源?(1)核能是高效的能源,一千克天然铀所能够发出的电量是同量木材,煤,石油等燃料所发电量的万倍以上,也是太阳能,水能等天然能源发电量的万倍以上。

(2)核能是清洁的能源,一座的核电站每年卸出的燃烧后的乏燃料所产生的污染要比一座同功率的燃煤电站所产生的污染要小得多。

当然,由于核电站的乏燃料都是放射性元素,处理时要解决特殊的科学技术问题。

但总量少、总容积小是其基本特点。

(3)核能是安全的能源,核电站和原子弹所用的核燃料浓度不同,工作原理不同,不会发生类似原子弹的爆炸现象。

核电站的乏燃料中的放射性物质被层层包围在包壳,压力壳和安全壳三道屏障内,不会释放出来危害人类和生物。

历史上的美国三里岛事故和前苏联(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事故,是由于人为的操作不当造成的,总结这些经验教训,核电站的安全乃是有充分保证的。

4.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说明了什么?爱因斯坦在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二篇短文中论述了质量与能量的关系△E=(△m)c2 ,式中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

光的速度为c=3×108kms-1,是一切物质运动速度的最大极限。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物体的能量每增加△E,相应的惯性质量也必定增加△m=△E/c2;反之,每减少△m 的质量,就意味着释放出△E=(△m)c 2的巨大能量。

也就是说:质量与能量是等价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少量的质量能够转换为十分巨大的能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