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解剖与临床 pdf
(临床医学)头颅CT解剖
头颅CT扫描通常只需要几分钟,是一种快速和无创 的检查方法。
增强剂
扫描时可以使用造影剂来提高对血管和病变的可视 化。
辐射剂量
CT扫描使用X射线,因此可能会暴露于辐射。
常见应用
脑出血
CT扫描可以显示颅内出血,帮助确 定出血的类型和位置。
脑肿瘤
CT扫描可以检测和定位脑肿瘤,辅 助治疗决策。
脑血栓
颈动脉
椎动脉
颈动脉是供应大脑血液的主要动脉。 椎动脉从颈椎到大脑供应血液。
病理学
1
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是指血液在颅骨内部的异常积聚。
2
脑梗死
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堵塞而导致血液供应不足的情况。
3
脑瘤
脑瘤是头颅内不正常的组织增生,可能是良性或恶性的。
头颅CT扫描技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
头颅CT扫描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算法来生成体内器 官和组织的图像。
黑质
黑质位于大脑中央,参与调节运动 和情绪。
骨骼结构
颅骨
头骨由颅骨板和颅骨缝组成,提供对大脑的保护。
脸颅骨
脸颅骨包括上颌骨、下颌骨和眼眶骨,形成面部的 动。
颞骨
颞骨位于侧面,形成夹在中部颅骨和颅底骨之间的 区域。
血液供应
大脑供血
脑脉络系统为大脑提供氧气和营养 物质。
(临床医学)头颅CT解剖
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非侵入性诊断工具,用于识别和评估头颅的结构 和解剖。本节介绍头颅各部分的主要结构和特征。
脑组织解剖
大脑
大脑是人类思考、感知和控制的中 枢。它分为左右两个半球,每个半 球由若干个叶鞘组成。
小脑
小脑负责平衡和协调身体的运动, 帮助我们保持姿势稳定。
颅脑CT、MRI解剖学
椎-基底动脉系统
❖ 基底动脉主要分支: ❖ 小脑下前动脉 ❖ 小脑上动脉 ❖ 大脑后动脉
椎-基底动脉系统
❖ 大脑后动脉主要分支: ❖ 颞下前、中、后动脉及
距状沟动脉、顶枕动脉。
脑静脉系统
❖ 脑静脉系统由脑深部的引流静 脉和脑表面的浅静脉组成。
❖ 脑深部的引流静脉: ❖ 大脑大静脉 ❖ 基底静脉 ❖ 大脑内静脉
体池、枕大池、桥前池、大 脑大静脉池等。 ❖ 脑沟:中央沟、外侧裂沟、 矩状沟、扣带沟等。
六、颅脑血管解剖
❖ 颅脑动脉由颈动脉系统和椎 -基底动脉系统供血。
❖ 颈动脉系统:颈内动脉为脑 的主要供血动脉,颈外动脉 主要为颈面部供血,为颅骨 和脑膜的供血动脉。
❖ 椎-基底动脉:供应后颅窝 结构和部分大脑。
❖ 颅底骨因部位而表现不同。 ❖ 颅缝有解剖分布,斜行线
状、边缘增白。 ❖ 颅骨区分以颅缝为参照。
❖ 颅盖骨分高密度的外板和内板、 较低密度的板障。
❖ 颅底骨因部位而表现不同。 ❖ 颅缝有解剖分布,斜行线状、
边缘增白。
❖ 颅骨区分以颅缝为参照。
颅骨的MRI解剖
❖ 致密的颅骨呈低信 号,含骨髓的板障 呈较高信号。
❖ 腱膜和肌肉呈等T1短T2信号,T2WI不 易与骨区分,T1WI容易区分,不同部位 厚薄有别,但两侧对称。
❖ 以部位命名头皮软组织。
二、颅骨的CT、MRI解剖
❖ 颅骨由颅盖骨和颅底骨构成
❖ 颅盖骨:额骨(1)、顶骨(2)、枕骨的 部分(1)、颞骨的部分(2)。
❖ 颅底骨:蝶骨(1)、筛骨(1)、枕骨的 部分(1)、颞骨的部分(2)。
❖ 考考你脑的分叶?
脑的CT、MRI解剖
❖ 2)小脑:
❖ 位于后颅窝、天幕 下,分左右两侧小 脑半球、蚓部、齿 状核、小脑扁桃体 等。
丘脑的解剖与临床
目录
• 丘脑的解剖结构 • 丘脑的功能 • 丘脑病变的临床表现 • 丘脑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 丘脑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01
丘脑的解剖结构
丘脑的位置与形态
位置
丘脑位于大脑深部,是间脑中最大的卵圆形灰质核团, 位于第3脑室的两侧,是感觉神经的重要中继站。
形态
丘脑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前核团、背侧核团和内 侧核团,其中背侧核团又分为腹侧和外侧部分。
丘脑病变可能影响情绪调 节,导致情绪波动、易怒、 焦虑或抑郁。
04
丘脑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影像学诊断
核磁共振成像(MRI)
用于观察丘脑的解剖结构,发现病变部位及大小。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快速显示病变部位,尤其在急性卒中患者中。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
用于评估脑血流灌注,有助于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
响运动功能。在帕金森病患者中,丘脑 在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关键
神经元的丢失和变性导致运动控制失调。
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与丘脑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痴呆症,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 和行为异常。丘脑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丘脑与大脑皮层之间的神经环路参与记忆和认知功能。在阿尔茨海默病 患者中,丘脑神经元存在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等病理特征,导致记
联络核的功能
联络核是丘脑中与其他核团联系最为广泛的区域之一,主要负责协调和整合不同感 觉、运动和认知功能之间的活动。
联络核通过与其他核团的复杂联系,参与形成各种感觉、运动和认知功能之间的联 系通路,促进不同功能之间的协调和整合。
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联络核也发挥重要作用,它能够接收来自大脑皮层和其他区 域的信号,对这些信号进行整合和加工,参与记忆的形成和巩固。
脑的解剖结构
2018/8/29
温州医学院 唐茂林
38
三、间脑
(五)下丘脑 1.外形和分区 借下丘脑 沟与丘脑分界,后端连 中脑被盖,下面自前向 后为视交叉、灰结节、 乳头体。 自前向后分为视前区、 视上区、结节区、乳头 体区。
2018/8/29 温州医学院 唐茂林 39
三、间脑
2.主要核团及纤维联系 (1)视上核:视上区,分泌 加压素 →视上垂体束→垂体 后叶。(p437:神经垂体贮 存……,但未说明来源) (2)室旁核:视上区,催产 素 →室旁垂体束→垂体后 叶。(垂体后叶素) (3)漏斗核:在结节区。 (4)乳头体核: →乳头丘 脑束→丘脑前核→扣带回。
2018/8/29
温州医学院 唐茂林
26
二、小脑
2018/8/29
温州医学院 唐茂林
27
二、小脑
居颅后窝,前邻第四脑 室和脑干,上邻大脑 半球,籍三对小脑脚 与脑干背面相连接。 (一)外形和分叶 1.外形 上面平坦,与 小脑幕相贴;下面凹 凸不平,半球前方内 侧各有一小脑扁桃体。 绒球和小结的后方有 后外侧裂。
2018/8/29
温州医学院 唐茂林
47
四 端脑
1.主要的沟与假设线: ①外侧沟、中央沟和顶枕沟; ②两条假设线,枕前切迹与顶枕沟上端在上外侧面 的连线,以该线的中点与外侧沟后端的连线。 2. 分叶:以上述标志,半球分为:额叶、顶叶、颞 叶、枕叶和岛叶。
2018/8/29
温州医学院 唐茂林
43
练习
• 2.延髓内的副交感神经核是 • A. 动眼神经副核 •√B. 迷走神经背核 • C. 副神经核 • D. 上泌涎核 • E. 疑核
2018/8/29
温州医学院 唐茂林
大脑的功能解剖[精解]
大脑的功能解剖神经系统在进化中,各个功能体系的控制中枢是自低移向高的阶段,各个功能体系的最高中枢最后在大脑皮质上建立并达到高度的分化。
基本的功能体系,如运动、一般感觉、视觉和听觉等,在大脑皮质上各有其投射区。
但人类大脑皮质的功能极为复杂,涉及到意识、思维、记忆和信号运用(语言、文字)等方面,而与这些机能有关的结构知识还是一个谜。
我们的大脑是如何活动的?我们的意识是怎样形成的?我们的智力靠的是什么?最近10年来,大脑研究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但还存在许多需要探索的区域。
大脑由前脑发展而来,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由两侧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成。
在种系发生上,从鱼类开始,大脑的功能与嗅觉有关。
随着动物的进化,从爬行类开始,大脑具有嗅觉以外的更多功能。
人类大脑皮质重演种系发生的次序,分为原皮质、旧皮质和新皮质。
原皮质和旧皮质与嗅觉和内脏活动有关;新皮质高度发展,占大脑皮质的96%以上,成为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最高调节器,而将原皮质和旧皮质推向半球的内侧面下部和下面,构成边缘叶。
所有的行为都是脑功能的结果。
这些行为不仅仅是简单的运动行为,如行走和饮食,还包括复杂的认知行为,如思维、语言、艺术的创造等。
大脑皮质约有140亿个神经元。
一、大脑半球的外形、分叶由于大脑半球皮质各部分发育不平衡,在半球表面出现许多隆起的脑回和深陷的脑沟,脑回和脑沟是对大脑半球进行分叶和定位的重要标志。
每侧半球以三条恒定的沟分为5叶,即外侧沟、中央沟和顶枕沟;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和岛叶。
大脑半球背外侧面观:中央前沟,中央前回,额上、下沟,额上、中、下回;中央后沟,中央后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包括缘上回和角回);颞上、下沟,颞上、中、下回,颞横回。
大脑半球内侧面观:中央旁小叶,距状沟,楔叶,胼胝体沟,胼胝体,扣带沟,扣带回。
大脑半球底面观:嗅球,嗅束,海马旁回,海马沟,钩,海马结构(海马+齿状回)。
在半球内侧面可见位于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一圈弧形结构:隔区(胼胝体下区+终板旁回),扣带回,海马旁回,钩,海马结构等,它们属于原皮质和旧皮质,共同构成边缘叶。
解剖学 大脑
上丘脑、背侧丘脑、 前核、中脑被盖等。
种系发生较早,神经联系十分复杂。
较重要的束: 前脑内侧束、穹窿。
乳头丘脑束、丘脑髓纹等。
边缘系统的功能: 自我保护、
(1)嗅觉,内脏活动。
(2)个体生存、种族繁衍功能。
觅食、防御、情绪反应、生殖行为
自我保护、种族保存、近期记忆。
(3)海马还与高级神经活动
记忆有关
顶内沟 顶下小叶 缘上回
外侧沟后端
角 回
颞上沟末端
3、颞横回:
颞 上回中部上面、外侧沟内面。
颞上沟
颞下沟
颞上回
颞中回 颞下回
4、旁中央小叶:
中央前、后回在内侧面的 延伸部分 。 旁中央沟与扣带沟末端 之间。
距状沟:
胼胝体后下方呈弓状。
楔
舌
叶:
回:
距状沟与顶枕沟之间。
距状沟下方。
胼胝体沟: 扣带沟:
基底N核: 1、侧脑室: 形态: 分部:
埋藏在髓质内的灰质团块。 位于两侧大脑半球内的腔隙。 “ C ” 形、室腔内有脉络丛。 中央部、前角、后角、下角、 (室底 有海马)。 第三脑室。
两侧前角
室间孔
2、基底N核: 位于白质内、因靠近脑底故名。
尾状核、豆状核;
屏状核、杏仁体,
(1)纹状体:
维持肌张力、调整姿势、
㎝㎝
(1)大脑皮质N元分层:
原皮质
旧皮质 新皮质: Ⅰ分子层 Ⅳ内粒层
海马、齿状回
嗅脑 由由外向内分为 Ⅱ外粒层 Ⅴ内锥体C层 3层。 6层:
Ⅲ外锥体C层 Ⅵ多形C层。
(2)大脑皮质分区: 常用Brodmann分区法, 将皮质分成 52区。
根据细胞构筑和神经纤维配布。
大脑功能结构详解
大脑功能结构详解大脑功能结构详解大脑(Brain)包括左、右两个半球及连接两个半球的中间部分,即第三脑室前端的终板。
大脑半球被覆灰质,称大脑皮质,其深方为白质,称为髓质。
髓质内的灰质核团为基底神经节。
在大脑两半球间由巨束纤维—相连。
具体内容有大脑半球各脑叶、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大脑半球深部结构、大脑半球内白质、嗅脑和边缘系统五大部分。
大脑半球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沟间的隆凸部分称脑回。
大脑半球的背侧面,各有一条斜向的沟,称为侧裂(lateral fissure)。
侧裂的上方,约当半球的中心处,有一由上走向前下方的脑沟,称为中心沟(central fissure)。
每一半球又分为四个叶(lobe)。
在中心沟之前与侧裂之上的部位,成为额叶(frontal lobe),为四个脑叶中之最大者,约占大脑半球的三分之一;侧裂以下的部位,称为颞叶(temporal lobe);中心沟之后与侧裂之上的部分,称为顶叶(parietal lobe);顶叶与颞叶之后,在小脑之上大脑后端的部分,称为枕叶(occipital lobe)。
以上各脑叶,均向半球的内侧面和底面延伸,而在各脑叶区域内,各有许多小的脑沟,其中蕴藏着各种神经中枢,分担不同的任务,形成了大脑皮质的分区专司功能。
各叶的位置、结构和主要功能如下:1、额叶:也叫前额叶。
位于中心沟以前。
在中心沟和中心前沟之间为中心前回。
在其前方有额上沟和饿下沟,被两沟相间的是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
额下回的后部有外侧裂的升支和水平分支分为眶部、三角部和盖部。
额叶前端为额极。
额叶底面有眶沟界出的直回和眶回,其最内方的深沟为嗅束沟,容纳嗅束和嗅球。
嗅束向后分为内侧和外侧嗅纹,其分叉界出的三角区称为嗅三角,也称为前穿质,前部脑底动脉环的许多穿支血管由此入脑。
在额叶的内侧面,中心前、后回延续的部分,称为旁中心小叶。
负责思维、计划,与个体的需求和情感相关。
2、顶叶:位于中心沟之后,顶枕裂于枕前切迹连线之前。
大脑的解剖与功能区划
大脑的解剖与功能区划大脑是人类最为复杂的器官之一,承担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和心理功能。
在了解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区划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脑的整体构造。
大脑位于头骨内,由左右两半球组成。
左半球控制右侧身体的运动和感知,而右半球则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和感知。
两个半球通过一束纤维束——胼胝体相连通。
大脑皮质是大脑的最外层,呈现出灰色的外观,因此也被称为灰质。
它含有大量的神经细胞和突触,负责控制思维、记忆、感官和运动等功能。
大脑皮质的表面有许多沟回,形成了复杂的脑图,增加了大脑皮质的表面积,使得神经元的密集程度更高。
大脑的功能区划是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特点而划分的。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大脑功能区域:1. 运动区:位于大脑皮质的顶部,包括中央前回和前中央回。
这个区域负责控制身体的运动,协调肌肉活动,参与动作的规划和执行。
2. 感觉区:位于大脑皮质的顶部和侧面,包括中央后回和顶下回。
这个区域接收和处理身体的感觉信息,包括触觉、痛觉和温度等。
不同部位对应不同感官输入。
3. 语言区:位于大脑半球的左侧,主要包括布洛卡区和沃尼克区。
这个区域与语言的理解和产生相关,协调咀嚼、吞咽、发音和阅读等语言相关的活动。
4. 记忆区:位于大脑的内部,包括海马体、额叶和颞叶等结构。
这个区域在记忆的形成和存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保持和回忆信息。
5. 视觉区:位于枕叶和顶叶的后部,包括视觉皮层和视觉处理中心。
这个区域负责接收和处理视觉信息,帮助我们感知和理解视觉世界。
以上提到的功能区域仅是大脑的一小部分,实际上,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极为复杂,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区域值得研究。
通过神经科学的研究,我们不断深入了解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区划,为人类认知和疾病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总结起来,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区划对人类的生理和心理功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通过了解大脑的不同区域,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感知和行为的背后机制,同时也为神经科学的发展和临床领域的治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启示。
第三节大脑前额叶的解剖生理与临床病理学.
颞叶与听觉有关的皮质区域
左颞上回后三分之一损害的病人常出现感觉性失 语症。感觉性失语症:又称感受性失语Vernicke失 语症等。病灶位于Vernicke氏区和听觉联络区, 它与言语中枢联系中断后,阻碍了听觉性词“图 象”的激活而致。特点为患者听觉正常,但不能 听懂他人评议的意义,虽有说话能力,但词汇、 语法错误紊乱,常答非所问,讲话内容无法使人 真正了解,但常能正确模仿他人语言 。
大脑颞叶的解剖生理与 临床病理学
颞叶位置
颞叶位于外侧沟的下方,顶枕沟壑枕前切迹的 前方。颞叶分外侧面与底面,外侧面有颞上回、 颞中回和颞下回。颞叶的底面包括枕颞外侧回、 枕颞内侧回(梭状回)。
颞叶位置
颞叶皮质包括41、42、52、22、21、20、36、 37、38和35区,结构大体上划分为3个区:① 听 觉的投射区与联络区(41、42、22);② 边缘系 统,包括海马回、杏仁核等颞叶内侧面皮层与皮 层下结构,通过扣带回、穹隆与额叶眶回及丘脑 下部有密切联系,调节内脏机能与情绪活动;③ 颞极及颞叶与顶、枕叶交界区域(38、20、21、 37、22),此部分在种族发育史上形成最晚,与 人类的高级精神机能有密切联系。
感觉性失语症患者言语的另一个特点是缺乏必要 的名词而惯用其他词类表达相同的意义,因而常 伴有名称性失语症。
非听觉的颞叶皮质区
观察证明,许多癫痫病人的自发异常放电来源 于非听觉颞叶皮质,特别是它的前端部分。颞 叶癫痫的异常放电引起感觉、运动和精神等方 面的许多症状。
Kluver-Bucy综合征
额叶损害综合征
自制力的缺乏,导致自夸、敌视与侵犯他人; 注意力分散,易受无关刺激的干扰; 多动不宁、活动过度(如:多动症); 观念飘忽、情绪不稳,有幼稚的幻想与不恰当
颅脑解剖
颅 底
内面
外面
颅 腔 分幕上区和幕下区
幕上区:端脑 间脑
幕下区:小脑 脑干
脑 brain
分为: 端脑 间脑 小脑 脑干
端脑由前脑泡两侧 高度发育形成。
端 脑
位于颅腔内,分为左、右大脑半球。
端脑的外形与分叶
大脑纵裂cerebral longitudinal fissure 大脑横裂cerebral transverse fissure 每个半球分为上外侧面、内侧面和下面。
3条沟
• 中央沟 central sulcus • 外侧沟 lateral sulcus • 顶枕沟 parietooccipital sulcus
中央沟 顶枕沟
外侧沟
5个叶
• • • • • 额叶 frontal lobe 顶叶 parietal lobe 颞叶 temporal lobe 枕叶 occipital lobe 岛叶 insular lobe
由大脑皮质与皮质下各中枢间的上、下行纤维组成。
包括:穹隆、内囊 、外囊 、最外囊
内囊 internal capsule
位置:豆状核与尾状核、背侧丘脑之间 构成:上、下行的投射纤维集中形成的髓质板构成。
内囊
尾状核
背侧丘脑 豆状核
内囊在横断面上呈“><”形
分部:前肢、 膝部、 后肢
前肢
膝
后肢
丘脑前辐射 尾状核头 额桥束
大脑皮质中枢
大脑皮质上具有管理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最高中枢。 不同的功能相对集中在某些特定的皮质区,从事对一定机 能的分析综合。
中枢是具有一定功能的大脑皮质区,是执行某种功能的核
大脑皮层功能与解剖
椎基底动脉
1、脊髓前回动脉 2、小脑后下动脉 小脑下后部和延髓后外侧部。 3、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前下部 4、内听动脉 5、桥脑动脉 6、小脑上动脉 小脑上部 7、大脑后动脉 皮层支:颞叶内侧面和底面、枕叶
深穿支:背侧丘脑、内外膝状体、下丘脑 和底丘脑
大脑动脉环
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 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 脑后动脉。
底面
眶回和直回
产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多食、多饮、多尿、胃肠蠕动 过度、高热、出汗、血管扩张等。 还可产生精神行为异常。
额叶释放征
1、眉间反射 2、吸吮反射 3、口轮匝肌反射 4、掌颌反射 5、强握反射
顶叶(Parietal)
血液供应 大脑中动脉
分为中央后回( 第一感觉区,3、1、2区)、顶上回(5、7区)、 顶下回(围绕外侧沟后端的缘上回,40区和围绕颞上沟末端的 角回。
The Brain
The brain has 4 main areas:
1.
Brain stem
2.
Diencephalon
3.
Cerebellum
4.
Cerebrum
The Brain: the big picture…
The basic components of the CNS include the: • Cerebrum
特点: 1)发生上较古老 2)纤维联系复杂
功能: 1)调节内脏活动和情绪活动 2)与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关 3)与精神、记忆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脑的血管
脑的动脉
颈内动脉系统 大脑半球前2/3和部分间脑 椎基底动脉系统 大脑半球后1/3、部分间脑、脑干和小脑
脑的静脉
脑干解剖及脑干综合征
2021/10/10
16
脑桥动脉 是许多小支,全起自基底动脉。
分三组:
(1)旁正中动脉 起自基底动脉,分布于脑桥核、皮质 脑桥束、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以及内侧丘系的腹侧 部。
(2)短环旋动脉 自基底动脉两侧发出,绕行脑桥腹 面,从脑桥腹外侧穿入脑桥底,分布于脑桥底外侧的楔 形区,此区是旁正中动脉长环旋动脉供应区之间的地带。 包括皮质脊髓束和内侧丘系各一部分纤维、脑桥核和 脑桥小脑纤维、三叉神经和面神经根及其核的一部分。
2021/10/10
18
2021/10/10
19
脑干损害的定位诊断
脑干受损的三大症状:
颅神经(Ⅲ~Ⅻ)症状;
长束(锥体束及感觉系)症状;
小脑(脊髓小脑束及绳状体)症 状。
特征性症状:交叉性瘫痪即同侧颅 神经损害,对侧瘫痪或感觉障碍。
2021/10/10
20
脑干的基本功能
1、颅神经的基本功能
(3)长环旋动脉 从基底动脉两侧发出后,绕至脑桥 背面穿入脑实质。
长环旋动脉的供应区包括:V至Ⅷ对脑神经核、内侧丘 系、脊髓丘脑束、脊髓小脑束、小脑上脚和脑桥网状 结构。
通常所指的脑桥出血,多为旁正中动脉破裂所致。
2021/10/10
17
大脑后动脉 为基底动脉的终未支。发出后在动
眼神经和小脑上动脉的上方绕大脑脚向后行,进入海 马沟,再横过海马回后端入距状沟。在整个行程中大 脑后动脉与小脑幕裂孔关系密切,它先行于小脑幕裂 孔的内侧,不久即跨至幕上,并在颞叶底面直行。在 脑底面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平行由内走向外,中 间夹有动眼神经根纤维。由于大脑后动脉由内走向 外,动眼神经根纤维在动脉后方由后上走向前下,相 互间走行呈垂直交叉,因此当颅内压增高时,颞叶海 马回钩由幕上移至幕下,造成小脑幕裂孔疝时,大脑 后动脉可向下移位,压迫牵拉其后下方的动眼神经, 引起动眼神经麻痹(因为缩瞳孔纤维在动眼神经的 上方周边部,所以首先受压,表现瞳孔散大)。
颅脑的MRI解剖
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第一躯体运动区(motor area):中央前回、 旁中央小叶前部。
第一躯体感觉区(somesthetic area):中央 后回、旁中央小叶后部。
视区(visual area):距状沟周围皮质。 听区(acoustic area):颞横回。 语言区(linguage area):书写中枢、运动性
扣带后回
顶枕沟
顶枕沟
顶枕沟
顶枕沟
颞叶海马回
颞叶海马回
颞叶海马回
颞叶海马回
眶回
眶回
眶回
眶回
额上回
额上回
额上回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中回
额中回
额中回
额下回
额下回
额下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额下回
边缘沟
边缘沟
边缘沟
边缘沟
舌回
舌回
舌回
舌回
顶内沟
顶内沟
顶内沟
顶内沟
失用症即运用不能 ,发生于优势半球顶下 小叶、缘上回损伤 。--1.意想性运用不能 :
在做精细复杂动作时,时间、次序及动作 的组合都发生错误 ,如让病人点燃香烟时,
划燃火柴后将其放入嘴中。损害部位多见 于左侧顶叶后部、缘上回及胼胝体。 2.运 动性运用不能:对检查者的要求,作出毫无 意义的若干运动 ,损害部位与缘上回右部、 或运动皮质4及6区,和该区发出的神经纤 维或胼胝体前部。
小脑延髓池cisterna magna
小脑延髓池cisterna magna
海绵窦
海绵窦
海绵窦
海绵窦
基底动脉
基底动脉
基底动脉
基底动脉
中脑导水管
中脑导水管
中脑导水管
脑部详细解剖图解
.
2)传导浅感觉的脊髓丘脑束,沿脑干腹外侧部上 升,行于内侧丘系的外侧。 3)锥体束:传导随意运动冲动的锥体束,下行经 过脑干腹侧,一部分纤维至各脑神经躯体运动核, 另一部分纤维集中于延髓锥体,继续下行时大部 分纤维走向对侧,形成锥体交叉,下行入脊髓遂 成皮质脊髓侧束,不交叉的纤维将入脊髓称皮质 脊髓前束。 ⑶网状结构:占据脑干中轴部分,并与间脑和脊 髓网状结构相延续(如图10所示)。
.
.
3.脑干的主要功能:经过脑干的上、下行神经纤 维束,是大、小脑与脊髓相互联系的通道。有的 脑神经核是参与反射活动的中枢,如中脑的瞳孔 对光反射中枢,脑桥的角膜反射中枢,延髓中调 节心、血管及呼吸活动的"生命中枢"等。脑干网 状结构对锥体大脑皮质的觉醒状态、调节骨骼肌 张力及内脏活动等具有重要作用。
.
.
第四脑室: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室底即 菱形窝。室盖呈帐篷状凸向小脑,其后部有一正 中孔和一对外侧孔通蛛网膜下隙(如图13、14所 示)。
.
(三)间脑
人类大脑的高度发展将间脑大部掩盖,间脑主要部分为背 侧丘脑(丘脑)和下丘脑。正中的矢状裂隙即第三脑室, 该室前方有一对室间孔通大脑半球内腔(侧脑室),向后 经中脑水管通第四脑室。 1.背侧丘脑:占据间脑背侧份,为一对卵圆灰质块,内部 被"Y"形纤维板分隔为前、内侧、外侧三组核群。外侧核 群的腹面后部,称腹后核,是躯体深、浅感觉传导通路的 中继核,内侧核群对维持大脑皮层兴奋状态有重要作用; 前核群与嗅觉及内脏活动有关。 背侧丘脑的后下方,左、右各有一对隆起,即内、外侧膝 状体。内侧膝状体是听觉传导路的中继核,外侧膝状体是 视觉传导路的中继核(如图15所示)。......
(二)小脑
人体断层解剖 第三节脑室 第四节脑膜和脑池
(六)中脑水管
四、 脑膜和脑 池
(一)脑膜
1、硬脑膜 (1)大脑镰 (2)小脑幕 (3)小脑镰 (4)鞍膈 2、蛛网膜 3源自软脑膜(二)脑池 蛛网膜下池
Subarachnoid cisterns
蛛网模下隙在脑的沟、
裂等处扩大,形成蛛网模
下池或脑池,其形状和大小 变化在影像学上有重要意义。 但其间无明显界线,彼此 交通,个体差异较大。
三、脑室系统 包括侧脑室、第三脑室、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有的个体还出现第五脑室及第 六脑室。
(一)侧 脑 室
侧脑室 lateral ventricle位于大脑两半球内,形状不规则, 可分为前角、中央部、后角、下角四部,前借室间孔与第三 脑室相通。 中央部
前角 下角
后角
前角:为室间孔以
前的部分,伸入额 叶,冠状断面呈三 角形。顶壁、前壁 为胼胝体,内侧壁 为透明隔,腹外侧 壁为尾状核头
外形 层面高低 周围结构
(五)中脑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自前向后分4部分 大脑脚底 黑质 中脑被盖 顶盖
乳头体层面
下丘层面
(六)小脑幕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窦汇以上“Y”形 窦汇层面“V”形 窦汇以下,“M”、 “八”
为脑池中最大, 位于颅后窝,小脑和延髓之间 被小脑镰分成左、右两部 向前通第四脑室 向下通脊髓的蛛网膜下隙
Cerebellomedullary cistern
2、桥池 Pontine cistern
桥前池 位于脑桥腹侧面与 枕骨斜坡之间 其内有基底动脉
3、脚间池 Interpeduncular cistern
(基底池)位于两侧颞极之间, 含脚间窝 内有动眼神经和大脑动脉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ß 记忆力、 注意力、 阅读差。 能拆分的 字如鞋、 豌记忆好 ,枫叶写 成风叶, 笔顺循序 错误,乌 龟写成乌 归考虑视 觉加工障 碍
颞叶:
⑴听觉区(41、42区):颞上回中部、颞 横回
⑵感觉性语言中枢(22区):颞上回 ⑶命名中枢(37区):颞中回后部 (4)嗅觉中枢:钩回和海马回前部 (5)颞叶前部:记忆联想、比较 (6)颞叶内侧:边缘系统(海马)
出汗、皮肤扩张等 ß Foster-kennedy syndrome:额叶底面肿
瘤出现同侧嗅觉和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 头水肿。
定位
ß 大脑前动脉-下肢瘫 ß 大脑中动脉上肢瘫 ß 凝视麻痹-皮质侧视中枢 ß 偏瘫-皮质脊髓束 ß 运动性失语-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 ß 下肢瘫痪、二便障碍-旁中央小叶
强迫性抓握和摸索综合征
原发脑肿瘤和脑转移瘤、脑血管病、变性病
一侧强握和摸索反射多提示为额叶病变;
两侧强握和摸索反射则常见于精神障碍和意识
不清的病人。
额叶内侧面
ß 旁中央小叶-二便、下肢膝盖下 瘫痪
ß 大脑前动脉闭塞和矢状旁脑膜瘤 ß 大脑前动脉双干闭塞和胸段脊髓
病变鉴别
额叶底面
ß 脑挫裂伤、嗅沟脑膜瘤、蝶骨嵴脑膜瘤 ß 饮食过量、胃肠蠕动过度、多尿、高热、
联系纤维、皮层-皮层下投射纤维 ß 主要脑叶及功能 ß 半球偏侧化
大脑皮层三种成分:神经细胞及纤维、胶质细胞和血管
大脑皮质:
按种系发生
异生皮质
原皮质(海马、齿状回) 3层
旧皮质(嗅脑)
3层
同生皮质:新皮质,占大脑皮质表面90%以上 6层
大脑皮质的细胞分层
(1)分子层:含来自深层的纤维、末梢、最外层,占10% (2)外颗粒层:含大量星状细胞,小锥体细胞,占9%; (3) 外锥体层:含中、大型锥体细胞,占1/3; (4) 内颗粒层:含大量星状细胞,占10%; (5) 内锥体层,中、大型锥体细胞,超巨锥体细胞 (中央前回),占20%; (6) 多形层:含梭形细胞,Martinotti细胞,星状细胞 ,占20%
丘脑中央辐射
视辐射
皮质红核束
听辐射
顶枕颞桥束
丘脑前辐射
丘脑中央辐射
听辐射 视辐射
大脑
ß 灰质(皮质):皮层结构、皮质分区 ß 白质(髓质):半球间联系纤维、半球内
联系纤维、皮层-皮层下投射纤维 ß 主要脑叶及功能 ß 半球偏侧化
脑叶的划分
额叶的功能
有三个方面:运动机能、言语机能、智能与情感
⑴第一躯体运动区(4区和6区):中央前
ß 左侧上肢肌力5肌,下肢4肌。 ß 旁中央小叶
ß 三联症 认知障碍 二便障碍 步态障碍
脑积水
正常颅压脑积水
额颞叶痴呆
顶叶功能
⑴第一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 顶上小叶-触觉和实体觉皮质中枢
⑵第二躯体感觉区 :中央后回深面岛叶皮 质
⑶视觉性语言中枢(39区) :角回 (4)运用中枢:优势半球缘上回
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 小脑 脑 间脑 脑干
脊髓
中脑 脑桥 延髓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12对) 脊神经(31对) 内脏神经周围部:
传入部分
传出部分
(植物神经系统)
Cell:董宏伟绘制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网络图
分区及分型 较常用的方法是采用Brodmann的分区(52个区)
大脑
白质的纤维构成 半球间的联结纤维——胼胝体、前联合和海马连合 半球内部的联结——弓状纤维、上纵束、下纵束等 大脑皮层和皮层下联结——投射纤维
大脑半球间 连合纤维(commissural fiber) (1) 胼胝体 (2)前连合 (3)海马(穹窿)连合
大脑的解剖与临床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康复医学科 刘秀贞
1
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 小脑 脑 间脑 脑干
脊髓
中脑 脑桥 延髓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12对) 脊神经(31对) 内脏神经周围部:
传入部分
传出部分
(植物神经系统)
ß 大脑 ß 小脑 ß 间脑 ß 脑干
大纲
大脑
ß 灰质(皮质):皮层结构、皮质分区 ß 白质(髓质):半球间联系纤维、半球内
非优势半球顶下小叶:体象障碍,表现偏侧忽略、病觉缺失、 手指失认、自体认识不能、幻肢现象、出现构筑失用症、 地形关系障碍
定位
ß 感觉障碍-中央后回 ß 失读、Gerstmann综合征-优势半球角回 ß 失用-优势半球缘上回 ß 体象障碍-非优势半球顶下小叶 ß 视辐射上部:同向下象限盲
ß 顶上小叶、顶下小叶上缘-大脑前动脉(楔 前动脉)
脉
ß 额中回后部:皮质侧视中枢
刺激性病灶-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 破坏性病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 更后部-书写不能 ß 优势侧额下回后部-运动性失语
中央后回、背侧丘脑腹侧核 小脑、苍白球、黑质
辅助运动区
SMA主要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和背外侧面上部的6区
弹钢 琴
想象 弹钢
琴
运动前区皮质综合征
位于额叶的背面,运动区的前方,自外侧面转入内侧面,直 至扣带沟,皮质运动前区为锥体外系皮质投射区之一,主要 是司理较大姿势运动的调节,维持肌张力以及运动、防御的 本能活动,还与精细的独立运动有关。
ß 边缘系统:边缘叶和杏仁核、丘脑前核、 下丘脑、中脑被盖、岛叶前部、额叶眶面
ß 功能:参与高级神经、精神、内脏活动
额叶
个性、思想、 运动
右脑
顶叶
感觉
枕叶
视觉
左脑
颞叶
表达能力、听觉、 记忆力
大脑
半球 的偏侧化临床 研究
ß 利手 ß 利眼 ß 利足 ß 男女脑结构不同
ß 定位诊断-解剖 按图索骥 顺藤摸瓜 归纳总结 分析异常 定性-病史 动态的看待疾病
颞叶病变
ß 颞上回后部: 感觉性失语 ß 颞中回后部:命名性失语 ß 癫痫:钩回、海马 ß 双侧颞叶:精神症状、人格改变、情绪异
常、迟钝。 ß 视辐射下部:同向上象限盲 血管-大脑中动脉
ß 吐字不清,言 语理解正常, 镜像书写,双 利手,上肢肌 力0级下肢2 级
岛叶
ß 种系发生上属于旧皮质,在禽类比较发达,主 要与嗅觉觅食有关。
ß 人类内脏感觉和运动 ß 刺激岛叶-内脏运动改变:唾液分泌、恶心
、呃逆、胃肠蠕动增加、饱胀感
ß 岛叶控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介导的心 血管调节最重要的皮层区域
ß 心血管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状 态的变 化
ß 言语失用 血供-大脑中动脉
边缘叶和边缘系统
ß 边缘叶包括:隔区、扣带回、海马回、海 马旁回和钩回
尾状核
(2)分部:
内囊前肢—额部
内囊膝 内囊后肢—枕部
背侧丘脑
丘脑豆状核部
(豆状核与丘脑之间)
豆状核后部
豆状核下部
豆状核
内囊前肢 内囊膝 内囊后肢
1)内囊前肢投射纤维 额桥束 丘脑前辐射
2)内囊膝的投射纤维 皮质核束
额桥束
3)内囊后肢的投射纤维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皮质红核束 顶枕颞桥束侧视中枢 ⑶ 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44、 45区) ⑹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8区) ⑺前额区 :高级精神活动
额叶外侧面损伤临床表现
ß 额极——精神症状:记忆、注意力减退、淡漠
、思维综合能力下降
ß 中央前回: 刺激性病灶-癫痫 破坏性-单瘫,上部下肢瘫-大脑前动
ß 胼胝体是半球间最大联结纤维,主要联系 新皮层。
ß 胼胝损害可出现胼胝体综合症:可以出现 精神症状:淡漠、思维迟滞、意志缺失等 额叶病变。还可出现意念运动性失用、失 读。
ß 先天性胼胝体发育不良、颅脑外伤、肿瘤 、酒精中毒。
皮层-皮层下投射纤维 传入、传出纤维
内囊
(1)位置: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水平切 面呈向外开放“V”字形
枕叶病变
视觉中枢(距状裂周围皮质) 刺激性-幻视 破坏性-双侧-皮质盲 单侧-偏盲(黄斑回避)
优势侧纹状体周围-视觉失认 顶枕颞交界区-视物变形、癫痫先兆
定位
ß 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一侧视中枢 ß 全盲-双侧视觉中枢 ß 视幻觉-视觉中枢 ß 视觉失认-纹状体 ß 视物变形-顶枕颞交界区 血管-大脑后动脉
顶叶病变
ß 中央后回:刺激性-感觉性癫痫 破坏性-复合感觉障碍
ß 顶上小叶:与对侧上、下肢的精巧技能性 运动有关,损伤时对本体觉和触觉的辨别 消失
顶下小叶
优势半球顶下小叶:角回损伤,产生Gerstmann综合征:a. 失写,b.失算(难于做数学演算),c.手指失认(不能区 分食、中、无名指),d.左右失辨认
ß 角回、顶上小叶后部-角回动脉-大脑中动 脉
ß 缘上回顶上小叶下缘-顶后动脉-大脑中动 脉
忽略
ß 忽略的形式 视觉 运动 听觉 感觉
忽略和偏盲
枕叶
⑴17区:接受视辐射纤维的纹状区,在 视觉系统中,识别物像的立体结构能力, 即识别物体的形状、物体不同部分的明暗 等
⑵18区和19区:18区视觉的认识区, 19区视物再现,视觉记忆,对感知和整合 视觉信息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