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汇总

合集下载

掌握幼儿心理特点,打造适合幼儿学习的数学教案

掌握幼儿心理特点,打造适合幼儿学习的数学教案

幼儿阶段是人类成长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处于认知和情感的快速发展期,具有特殊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方式。

针对这一阶段的特点,制定适合幼儿学习的数学教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幼儿阶段的心理特点1.注意力难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跨度较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专注持续时间较短。

2.记忆能力弱,幼儿的记忆能力与成年人相比较为脆弱,更多的是依靠感官记忆。

3.思维方式单一,幼儿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形成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4.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幼儿阶段的儿童对于情感体验更为敏感,能够通过情感体验更好地理解事物。

5.幼儿发展是层次性的,幼儿的心智发展是一个个层次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阶段,只有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后一阶段的任务。

二、如何打造适合幼儿学习的数学教案1.瞄准幼儿认知特点,教材背景尽可能贴近儿童生活实际,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数学概念,让幼儿通过游戏互动等方式来记忆和加深理解。

2.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趣味化是幼儿认知的一大特点,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数学游戏、手工制作等方式来教授数学知识。

3.遵循幼儿认知妥协的思想,尊重幼儿自主意愿,减少对幼儿认知的限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4.注意数字概念的拓展,不仅要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更要在培养数字意识的同时,拓展概念的深度。

5.教师应该认识到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信心与兴趣同样重要,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幼儿数学教案的规划与实施1.关注学生个体化特点,注重幼儿语言、情感、认知等多方面的培养。

2.制定目标与计划,按照幼儿思维规律及心理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把握教学目标和计划。

3.引入综合素质教育,注重数学教育中的道德、品格、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培养。

4.充分利用数字教具,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建立数字概念。

5.注重开展数学活动,让幼儿在游戏、手工制作等形式中学习数学,做到潜移默化。

幼儿园数学教育提纲

幼儿园数学教育提纲

1、数学具有两重属性抽象性、现实性2、数学具有双重价值理智训练价值、实践应用价值3、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取代直觉行动思维而成为主要的思维类型,同时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4、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1)幼儿学习数学开始于动作(2)幼儿数学知识的内化需要借助于表象的作用(3)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基础上(4)幼儿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符号和语言的关键作用(5)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练习和应用的活动5、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则(1)密切联系生活的原则(2)发展幼儿思维结构的原则(3)让幼儿操作、探索的原则(4)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6、幼儿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一般包括以下三个层次:(1)幼儿园数学教育总目标(2)各年龄阶段教育目标(3)教育活动目标7、根据《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精神,幼儿园数学教育总目标包含以下具体内容:(1)对周围环境中事物的数量、形状、时间和空间等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参加数学活动和游戏;(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获得有关数、形、量、时间和空间等感性经验,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3)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操作和探索问题的过程和结果;(4)会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材料,能按规则进行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8、幼儿园数学教育各年龄阶段目标及其分析(见书本P42页)9、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及其分析10、数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要求(1)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应具有启蒙性(2)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应具有生活性(3)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应具有可探索性(4)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应具有系统性11、P62页与P66页看12、幼儿集合感念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笼统感知阶段(2)感知集合界限阶段(3)集合的数量感知阶段(4)初步的集合运算阶段13、幼儿集合概念教育的要求P12114、层级分类和多重角度分类(看案例,可以设计什么样的活动)P13215、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16、数的守恒指幼儿对数的认识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认识10以内的数。

简述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简述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简述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学前教育中的数学教育是儿童早期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数学知识有
助于儿童素质的培养。

因此研究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十分有必要。

从心理发展角度看,在儿童学习数学过程中,承担着完成天赋和环境互动的双
重角色。

一方面,掌握数学知识受到儿童出生时所拥有的认知本能的制约,小学时期的儿童同样能够掌握数学规律,具备运动、匹配、识别、计数等必要的学习技能;另一方面,教育环境、信息反馈对儿童数学能力的影响也十分明显,信息获取和学习过程受家庭、学校以及教师的直接影响。

此外,儿童学习数学时有着一定的认知距离意识,他们认为自己比较不能征服
数学,因此追求数学成就时谨慎审慎、守正不阿,受到高标准的规范而限制本能追求的冲动,全心投入获取精准的知识。

在参与活动方面,儿童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好奇心,勇于探索,敢于担当,以最大程度拓展自身潜能,培养出一定的竞争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开发多种算法,敢于接受挑战,勇于分析学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总而言之,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非常突出,既面临先天的本能,也受环境
的限制,但又不乏好奇心,勇于担当等优秀品质,因此,学前教育中的数学教育需要加强下一代的认知能力,挖掘可发展的潜力和优势,为他们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发挥最大潜力,走上正确的成长道路。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心理特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心理特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心理特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心理特点是指在儿童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心理状态和特征。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心理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好奇心强:学前儿童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对于数学也是如此。

他们对于数字、形状、大小等数学概念都抱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喜欢通过观察、实践和操作来探索数学世界。

2. 想象力丰富:学前儿童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能够通过想象力来构建和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他们可以用各种物品来代表数字,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数学问题,这种想象力为他们学习数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3. 学习兴趣浅薄: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比较浅薄,他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

因此,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需要通过创设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增加他们的参与度。

4. 学习主动性强:学前儿童在学习数学时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

他们喜欢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喜欢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来获得知识。

因此,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资源,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

5. 学习能力差异大: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有些儿童在数学学习方面表现出色,而有些儿童则相对较弱。

因此,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需要根据每个儿童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个性化地指导和辅导他们的数学学习。

6. 直观思维占主导: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思维,他们更加关注具体的事物和形象,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符号理解能力较弱。

因此,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图形和操作等方式来引导他们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

7. 情感因素影响较大:学前儿童的情感因素对于数学学习的影响较大。

他们对于数学的情感态度和自信心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成绩。

因此,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需要注重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自信心,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态度。

儿童学数学的心理特点

儿童学数学的心理特点

儿童学数学的心理特点
儿童学习数学时有一些心理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引导和教授他们数学知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童学数学的心理特点:

1.渴望探索和好奇心:儿童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对数学也不例外。

他们喜欢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索来理解数学概念。


2.感官体验:儿童通过触摸、听觉、视觉等感官来感知和理解数学概念。

他们更容易理解具体的物体和形状,并将其与数学概念联系起来。


3.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对于解决数学问题和提出新的数学思路非常重要。


4.发展不平衡:儿童在数学能力的发展上可能存在不平衡。

有些孩子可能在某些数学概念上表现出色,而在其他概念上可能相对较弱。

教育者需要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


5.游戏和互动:儿童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更容易学习数学。

使用游戏、实物、图形等教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6.概念抽象化:儿童在发展初期更容易理解具体的数学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能够理解和应用抽象的数学概念。


7.成功体验:儿童对于成功的体验和积极的反馈非常重视。

当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时,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了解儿童学数学的心理特点,教育者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

幼儿中班数学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幼儿中班数学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幼儿中班数学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中班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玩耍、探索中培养了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

本文将论述幼儿中班数学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以期为教育者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一、幼儿中班的数学思维特点幼儿中班数学思维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直观思维:幼儿中班的儿童对数字、形状、空间等概念的理解主要依靠直观感受和经验。

他们喜欢通过观察、摸索和感知来探索数学世界。

2. 集中关注:幼儿中班的儿童对于数学活动具有高度的兴趣和好奇心。

他们能够长时间专注于一项数学任务,并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3. 想象能力:幼儿中班的儿童具有较强的想象力,能够通过自由绘画、故事讲述等方式表达数学概念的想法,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思维推理来解决问题。

4. 概括性思维:幼儿中班的儿童能够通过整体感知和归纳总结形成一般性的概念和规律。

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和技能从一个具体的情境延伸到其他情境中。

5. 错误认知:幼儿中班的儿童在数学思维过程中容易产生错误认知。

他们的发展水平与个体差异较大,对于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式易产生误解。

二、幼儿中班数学发展的规律幼儿中班数学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1. 由感性到符号:幼儿中班的儿童通过感官经验逐渐认识数字和数学概念,然后才能理解对应的符号表达。

他们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感知情境来深化对数学的认知。

2. 由具体到抽象:幼儿中班的儿童在数学认知过程中,会首先通过观察、操作具体的物体和情境来理解数学概念,然后逐步抽象出普遍性的规律和概念。

3. 由简单到复杂:幼儿中班的儿童在数学发展中需要由简单的数学概念和技能逐步向复杂的数学任务发展。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渐进式的挑战和巩固。

4. 由表达到推理:幼儿中班的儿童在数学发展中需要通过表达自己的数学思维,进而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

他们通过父母、教师的引导,逐渐培养数学推理能力。

5. 由个体到合作:幼儿中班的儿童需要通过个体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发展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心理特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心理特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心理特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心理特点是指在学前阶段进行数学教育时,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对教育活动的影响。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儿童好奇心强:学前儿童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对新事物和新知识有强烈的探索欲望。

他们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较高,愿意主动参与数学教育活动。

2. 学习能力强:学前儿童的大脑发育迅速,学习能力较强。

他们具有较强的记忆力和观察力,能够迅速接受和理解数学概念和规律。

他们对于数学问题的学习和掌握速度较快。

3. 想象力丰富: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以感性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数学教育中,可以通过引导他们进行形象思维和想象力发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4. 注意力短暂:学前儿童的注意力相对较短暂,容易分散。

他们在进行数学学习时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激励,以保持他们的注意力集中。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使学习过程更加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5. 学习方式多样:学前儿童的学习方式较为多样化,包括观察、听说、动手等多种学习方式。

在数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和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儿童的学习需求。

6. 社交性强:学前儿童具有强烈的社交需求和合作意识,喜欢与他人一起学习和玩耍。

在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团体游戏等方式,促进儿童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7. 情感敏感:学前儿童对于自己的情感体验较为敏感,他们容易受到外界情感的影响。

在数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数学情感,通过积极正面的情感引导,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数学情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好奇心强、学习能力强、想象力丰富、注意力短暂、学习方式多样、社交性强和情感敏感。

教师在进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幼儿学前教育)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特点

(幼儿学前教育)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特点

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教学目标:1.理解数学的专门性。

2.理解幼儿的思维开展的特点。

3.理解幼儿学习数学心理的特点。

教学重点:1.幼儿的思维开展特点。

2.幼儿学习数学心理的特点。

教学难点:幼儿学习数学心理的特点中的后3个方面。

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过程:[导入]幼儿的数学概念从萌发到初步形成,要经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而这一切都源于数学本身的专门性。

[新授]一、数学的特点〔一〕高度抽象性1.理论解释数学是对现实的一种抽象,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是对现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

2.具体举例说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1〕举例1:“直线〞数学中的“直线〞并不是指现实世界中的拉紧的线,而是把现实的线的质量、弹性、粗细等性质都撇开了,只留下了“向两方无限伸长〞这一属性,然而现实世界中是没有向两方无限伸长的线的。

〔2〕举例2:“7〞“7〞和具体的物体〔橘子、汽车、圆片〕的大小、颜色无关,也和它们的排列方式无关:不管是横着排、竖着排,或是排成圈,它们全然上7个。

〔二〕逻辑严密性1.解释数学的逻辑严密性数学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征或属性,而是事物之间的关系。

2.举例说明数学的逻辑严密性:“ 7〞蕴含的逻辑关系一堆橘子的数量是“7个〞时,并不能从其中任何一个橘子中看到“7〞这一属性,因为“5〞这一数量属性并不存在于任何一个橘子中,而是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关系中——所有的橘子构成了一个数量为“7〞的整体。

幼儿要通过点数得出橘子的总数来,就需要协调各种关系(对应关系、序列关系和包含关系)。

具体说确实是“点〞的动作和“数〞的动作之间的协调。

首先,幼儿必须使手点的动作和口中读数的动作相对应,这确实是一一对应的逻辑关系;其次是序的协调,幼儿口中数的数应该是有序的,而点物的动作也应该是连续而有序的,既不能遗漏,也不能重复;最后,幼儿还要将所有的动作合在一起,才能得到物体的总数,这确实是整体与局部的包含关系。

〔三〕应用广泛性1.解释数学的应用广泛性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其日渐突出的一个特点。

中班幼儿数学思维发展特点

中班幼儿数学思维发展特点

中班幼儿数学思维发展特点数学思维是指幼儿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运用的思维过程。

中班幼儿(3-4岁)正处于数学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思维逐渐由感性向理性转化,开始形成抽象、逻辑的思维方式。

以下是中班幼儿数学思维发展的一些特点:1.感知和认识数量比较:中班幼儿能够使用眼睛、手指等感官来感知和认识数量。

他们可以通过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长度等来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例如,他们可以说出哪一个组有更多的玩具或食物。

2.开始理解数字的概念:中班幼儿开始理解数字的概念,能够正确地报出一些数字的顺序。

他们可以数数手指、玩具或其他物体,并知道最后一个数是多少。

此外,他们也能够用数字来描述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我有两个朋友”。

3.开始了解数学符号和公式:中班幼儿开始接触数学符号和公式,并尝试理解它们的含义。

他们可以通过认识“+”、“-”、“=”等符号,并能运用它们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例如,他们可以完成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如“2+3=?”。

4.开始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排序:中班幼儿能够根据一些共同的特点来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排序。

例如,他们可以按颜色、形状、大小等特点将物体进行分组。

此外,他们还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将物体排列起来。

5.开始解决简单的问题:中班幼儿能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例如,他们可以计算出一些组有多少个物体,或者通过比较两组物体的大小来回答一些数量关系的问题。

6.开始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中班幼儿开始逐渐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他们可以根据一些简单的时间指示词如“昨天”、“明天”等来描述事件发生的时间。

此外,他们还能够通过比较物体的位置关系来描述空间的概念。

7.开始进行简单的量度活动:中班幼儿可以进行简单的量度活动,如用尺子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用水杯测量一些物体的重量。

虽然他们的量度活动还相对简单,但是它培养了他们对数量和大小的感知能力。

这些特点显示了中班幼儿数学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指导幼儿数学教学的参考。

大班幼儿数学思维特点及教育启示

大班幼儿数学思维特点及教育启示

大班幼儿数学思维特点及教育启示
大班幼儿(4-5岁)的数学思维特点主要如下:
1. 观察和分类能力增强:幼儿开始能够观察并发现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可以将物体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分类。

2. 数量概念初步形成:幼儿能够逐渐理解“多”、“少”、“相等”等数量概念,能够正确使用数字进行计数。

3. 空间思维逐步发展:幼儿能够理解简单的方向和位置关系,并能操作简单的几何形状。

针对大班幼儿的数学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启示:
1. 提供丰富的观察和分类机会:让幼儿参与观察、比较和分类的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辨力。

2. 创设数学情境: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幼儿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存在,如购物、比较大小等。

3. 引导自主探索:提供一定的数学问题,引导幼儿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游戏和故事教学:幼儿通过游戏和故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5. 多样化教学方式: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实物教具、绘本、游戏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数学思维发展的特点与方法

幼儿数学思维发展的特点与方法

幼儿数学思维发展的特点与方法幼儿时期是孩子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数学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幼儿数学思维发展的特点以及一些有效的培养方法。

一、幼儿数学思维发展的特点1. 幼儿期数学思维的初步形成在幼儿期,孩子的数学思维开始初步形成,主要表现为对数量、形状和空间的感知。

幼儿能够简单地理解较小的数字概念,并能通过触摸、看、听等感知方式来认知世界。

2. 幼儿期数学思维的感性认识幼儿对于数学概念的认识主要是通过感性经验得出的,他们从具体的实物和场景中获取信息,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对数学概念的感性认识。

例如,通过触摸玩具积木,幼儿可以感受到不同形状的积木,并从中学习形状的基本概念。

3. 幼儿期数学思维的逆向思维发展在幼儿时期,数学思维的发展呈现逆向思维的特点。

例如,当父母询问幼儿手中有几个糖果时,幼儿可能会从糖果的颜色、形状等方面回答问题,而不是直接数数。

这反映了幼儿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往往更关注于问题的意义和背后的规律。

4. 幼儿期数学思维的整体性和直观性幼儿在思考数学问题时,往往是以整体性和直观性为特点。

他们善于从整体中发现某些共同点,而不是单独看待问题的细节。

例如,当幼儿看到一堆糖果中有一组相同颜色的糖果时,他们会直观地感知到这组糖果的数量和特点。

二、幼儿数学思维的培养方法1. 创设丰富的数学环境为了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我们应该创设丰富多样的数学环境,例如操场上的跳绳游戏、教室中的积木拼图等。

通过这些环境,幼儿可以在游戏和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乐趣,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数学思维。

2. 培养观察力和感知能力观察力和感知能力是培养幼儿数学思维的重要基础。

幼儿可以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等活动来培养这些能力。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鼓励幼儿观察不同形状的物品,并帮助他们从中发现规律和特点。

3. 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幼儿来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培养数学思维的有效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问问题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思考,并引导他们动手尝试解决问题。

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幼儿的思维发展与学习数学心理特点2009-12-31 22:24:15 作者:佚名来源:腾州教师进修学校网友评论0 条儿童是怎样学习数学的?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

简单的理由是,他们几乎在不经意间就学会了数数。

尽管开始时是胡乱地数,但逐渐地,他们就记住了正确的顺序,并且还能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做简单的加减运算……这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

然而,这对幼儿来说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事实上,幼儿的数学概念从萌发到初步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而这一切都缘于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

一、数学知识的特点前面已经阐明,数学是对现实的一种抽象。

1,2,3,4……等等数字,绝不是一些具体事物的名称,而是人类所创造的一个独特的符号系统。

正如卡西尔(E.Cassirer)所言,“数学是一种普遍的符号语言——它与对事物的描述无关而只涉及对关系的一般表达”。

[5]也就是说,数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抽象。

数学知识究其实质,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逻辑知识。

1、数学知识是一种逻辑知识。

数学知识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征或属性,而是事物之间的关系。

当我们说一堆橘子的数量是“5个”时,并不能从其中任何一个橘子中看到“5”这一属性,因为“5”这一数量属性并不存在于任何一个橘子中,而是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关系中——所有的橘子构成了一个数量为“5”的整体。

我们要通过点数得出橘子的总数来,就需要协调各种关系。

可以说数目概念的获得是对各种关系加以协调的结果。

因此,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并不像记住一个人的名字那样简单,实际上是一种逻辑知识的获得。

按照皮亚杰的区分,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知识:物理知识,逻辑数理知识和社会知识。

所谓社会知识,就是依靠社会传递而获得的知识。

在数学中,数字的名称、读法和写法等都属于社会知识,它们都有赖于教师的传授。

如果没有教师的传授,儿童自己是无法发现这些知识的。

物理知识和逻辑数理知识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和物体的相互作用来获得,而这两类知识之间又有不同。

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汇总

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汇总

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汇总一、幼儿的思维特点1.感知为主:幼儿的认知能力还不够发达,大脑中的感知功能相对较为突出。

他们主要通过感受、观察和模仿来认识宇宙和社会。

2.意象思维:幼儿在思维过程中主要运用意象思维,即通过对事物形象的感知和联想来进行思维活动。

他们倾向于使用具体形象、具体场景的思维方式。

3.双向思维:在逻辑思维方面,幼儿还处于双向思维的发展阶段。

他们常常以非黑即白的方式看待问题,缺乏对事物复杂关系的整体把握能力。

4.随意性:幼儿的思维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他们往往凭直觉和感觉做出判断,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

5.混合性:幼儿的思维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同时也容易混淆概念和信息,难以分辨和辨别。

他们需要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二、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1.游戏性:幼儿对数学学习具有很强的游戏性需求和探索性需求。

他们通过游戏来认识和理解数学概念,喜欢通过探索发现数学的规律和关系。

2.形象化:幼儿学习数学时更加注重具体形象的呈现,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把握相对困难。

因此,数学教学应尽量运用具体的图形、模型和实物来帮助幼儿理解和认识数学。

3.需要亲身体验:幼儿学习数学需要通过亲身体验来建立对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的认知。

他们更喜欢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注意力不持久:幼儿学习数学时,注意力不持久是一种常见现象。

他们难以长时间保持专注并持续学习数学,往往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5.心理敏感性:幼儿对数学学习中的成败容易敏感,需要获得有效的反馈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他们往往对成功的经验有很强的记忆和认同感。

6.情感驱动:幼儿学习数学更容易受到情感驱动,学习兴趣与情感体验密切相关。

因此,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幼儿情感投入的积极性,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对幼儿教育和数学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心理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引导幼儿开展数学学习,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素养。

幼儿怎样学习数学

幼儿怎样学习数学

影响幼儿计数的因素
一、计数对象的性质影响幼儿的计数准确性 比如物体的大小和空间排列的形式。 二、计数的方式影响幼儿计数的水平 如一边点数物体,并把点过的物体移开,可以提 高幼儿计数的准确性。 • 三、计数对象呈现的方式,也影响幼儿计数的水 平。 • 如让幼儿计数有节奏的敲击声,成绩不如通过目 视来点数实物。 • • • •
幼儿初步数概念的发展
• 小班:学会计数,初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 中班:计数能力进一步巩固,初步数概念 基本形成。 • 大班:进一步认识数的关系,数群概念初 步发展。
小班
• 1、掌握计数的过程 • 口头说数 按物点数 说出总数 • 口头说数:是指口头按顺序说出自然数,没有手 与实物的对应。 • 按物点数:即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有顺序地 说出数词。使说出的数词与手点的物体一一对应。 需要口、手、眼、脑的协调。 • 说出总数:将说出的最后一个数词用来代表所数 过的物体的总数量。说出总数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说明幼儿已将最后说出的数词作为所数过的一 群对象的总体来把握,它标志着幼儿开始理解某 数的实际含义。
2、守恒概念的发展
• 所谓守恒,即对一个或一组物体的把握, 不因其物理属性(形状、颜色、长度、方 向、位置等)的改变而改变。 • 数量守恒:
• A • B • C
长度守恒
• • A • B • A • B A B A B
面积守恒
体积守恒
重量守恒
• 两个一样大的面团,把红球捏成椭圆形的情况下,这两个面团还一样重么
3、排序能力的发展
• 排序能力:根据事物的某些特征顺序排列 物体 • 如长度、粗细、高矮、重量、数量等 • 递减 递增
排序的特性
• 1、可逆性:指可从两个相反的方向按物体 的某种差异排列成递增或者递减的属性。 如从小到大,反之从大到小。 • 2、传递性:如B>A A>C 推出B>C • 3、双重性:如前面的三个笑脸中,中间的 笑脸相对第一个笑脸小,相对后一个笑脸 大。

中班幼儿数学思维发展特点

中班幼儿数学思维发展特点

中班幼儿数学思维发展特点幼儿阶段是一个孩子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数学思维是认知发展中重要的一环。

在中班,幼儿的数学思维开始形成,并呈现出一些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中班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特点,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在数学领域的需求和发展路径。

一、感知与分类能力的提升在数学学科中,感知与分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能力。

中班幼儿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和经验的积累,开始认知和理解数字、形状、大小、颜色等概念。

幼儿能够根据事物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简单的分类,比如将颜色相同的积木放在一起,将形状相同的图案归类等。

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帮助幼儿培养感知与分类能力。

比如,可以组织幼儿参与颜色分类游戏、形状拼图游戏等,让他们通过操作和实际操作来感知和理解各种概念。

二、逻辑思维的初步形成中班幼儿逐渐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他们开始懂得遵循某些规则和顺序,能够参与到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中。

比如,可以要求幼儿按照大小顺序排列积木,或者让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数字填空游戏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数字游戏、故事情节、拼图等方式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能够学会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为以后更复杂的数学问题的解决打下基础。

三、数的概念的初步建立在中班阶段,幼儿开始初步理解和应用数的概念。

他们能够识别并说出一些简单的数字,也能够使用数字进行简单的计数和比较。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来引导幼儿进行一对一的对应操作,让他们逐渐掌握数字的概念和用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对数字的感知和理解。

可以通过数学绘本、数学游戏、数字卡片等教具来帮助幼儿认识数字,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数字的含义和作用。

四、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培养数学思维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中班,幼儿开始展示出解决问题的愿望,并且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如给幼儿提供几个数字,要求他们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或者让他们根据图形拼图来解决问题。

中班幼儿数学思维发展特点

中班幼儿数学思维发展特点

中班幼儿数学思维发展特点幼儿期是儿童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数学思维作为认知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在这一阶段表现出独特的特点。

了解中班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特点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直觉思维、空间思维、分类思维和数量思维等方面论述中班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特点。

直觉思维的发展特点在中班幼儿阶段,幼儿的思维方式主要倾向于直觉性思维。

他们善于通过感观直觉来认识事物,并能够从中获得简单的数学概念。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空间思维的发展特点中班幼儿的空间思维逐渐发展,他们开始能够识别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并开始有意识地运用空间概念进行思考。

在游戏和操作中,他们可以想象和模拟一系列空间变换,如旋转、翻转和堆叠。

此外,他们也能够通过图形排列和拼图等活动,培养和加强空间思维能力。

分类思维的发展特点中班幼儿的分类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他们能够根据物体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简单的分类。

例如,他们可以根据颜色、形状和大小等特征将物体分成不同的组别。

此外,他们还能够通过猜测和试错的方式来推断物体的属性,并将其归类。

数量思维的发展特点中班幼儿的数量思维发展在这一阶段变得更为明显。

他们开始理解并使用简单的数量概念,如一对一对应、数数和数量比较。

他们可以通过数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操作。

此外,他们也能够逐渐认识到数量的不变性和变化,例如,在一组物体中,数量不受排列方式的影响。

总结中班幼儿的数学思维在直觉思维、空间思维、分类思维和数量思维等方面呈现出一系列特点。

了解这些特点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和游戏,在幼儿的认知发展中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通过创设富有趣味和挑战性的数学环境,我们可以引导中班幼儿主动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学习数学思维计划

幼儿学习数学思维计划

幼儿学习数学思维计划一、分析幼儿数学思维特点幼儿期是孩子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数学思维在幼儿期的培养非常关键。

通过对幼儿数学思维特点的分析,可以更好地制定针对性的数学思维计划,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

1. 幼儿数学思维的初级发展阶段在幼儿期,孩子的数学思维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他们对数学概念、数量关系、形状和空间等方面的理解比较薄弱,因此需要通过系统的教育活动来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发展。

2. 幼儿数学思维的直观性和感性特点幼儿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是直观而感性的,一切的数学概念都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形象和情景来表现和体验。

因此,在数学教育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这一特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来促进幼儿对数学的感性认识和感性体验。

3. 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渐进性幼儿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需要经过若干阶段逐步形成。

因此,针对幼儿的数学思维培养计划应该具有阶段性和渐进性,扎实地推动孩子的数学思维发展。

4. 幼儿数学思维的玩乐性和趣味性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和思维发展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玩乐和趣味性,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目标在幼儿学习数学思维的过程中,我们旨在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创造力。

具体包括如下目标:1. 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主动性。

2. 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3. 增强孩子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培养其数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4.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孩子在数学学习中的互动和合作。

5. 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和方法,促进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养成。

三、教学内容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以以下内容作为幼儿数学思维培养的重点:1. 数学概念的感性认识和体验在幼儿期,孩子对于数学概念的认识是基于具体实物和情景的感性体验,因此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实物和情景活动来促进幼儿对于数学概念的感性体验和认识。

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汇总

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汇总

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幼儿期思维发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

幼儿学习数学,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

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幼儿学习数学开始于动作自从皮亚杰提出“抽象的思维起源于动作”之后,这已经成为幼儿数学教育中广为接受的观点。

我们也经常能观察到,幼儿在学习数学时,最初是通过动作进行的。

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在完成某些任务时,经常伴随着外显的动作。

比如在“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活动中,幼儿在放卡片时,总要先和上面一排相对应的卡片碰一下,然后才把它放在下面。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对应的动作。

随着幼儿动作的逐渐内化,他们才能够在头脑中进行这样的对应。

幼儿在最初学习数数的时候,也要借助于手的点数动作才能正确地计数。

直到他们的计数能力比较熟练,才改变为心中默数。

幼儿表现出的这些外部动作,实际上是其协调事物之间关系的过程。

这对于他们理解数学关系是不可或缺的。

在幼儿学习某一数学知识的初期阶段,特别需要这种外部的动作。

而对于那些表现出抽象思维有困难的幼儿,也需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动作摆弄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加减运算时,最能帮助幼儿理解加减的数量关系的方法,就是让幼儿进行合并和拿取的操作,让幼儿在实际的动作中理解两个部分如何合为一个整体、整体中拿走一个部分还剩下另外一个部分。

而那些不能摆脱实物进行抽象的数字运算的幼儿,正说明他们还需要动作水平上的操作。

在这时给予他们摆弄实物的练习,既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也有助于他们的学习。

2.幼儿数学知识的内化要借助于表象的作用()尽管说表象对于幼儿学习数学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并不是说毫无作用。

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开始于外部的动作,但是要把它们变成头脑中抽象的数学概念,还有赖于内化的过程,即在头脑中重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表象的作用即在于帮助幼儿完成这一内化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幼儿期思维发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

幼儿学习数学,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

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幼儿学习数学开始于动作
自从皮亚杰提出“抽象的思维起源于动作”之后,这已经成为幼儿数学教育中广为接受的观点。

我们也经常能观察到,幼儿在学习数学时,最初是通过动作进行的。

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在完成某些任务时,经常伴随着外显的动作。

比如在“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活动中,幼儿在放卡片时,总要先和上面一排相对应的卡片碰一下,然后才把它放在下面。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对应的动作。

随着幼儿动作的逐渐内化,他们才能够在头脑中进行这样的对应。

幼儿在最初学习数数的时候,也要借助于手的点数动作才能正确地计数。

直到他们的计数能力比较熟练,才改变为心中默数。

幼儿表现出的这些外部动作,实际上是其协调事物之间关系的过程。

这对于他们理解数学关系是不可或缺的。

在幼儿学习某一数学知识的初期阶段,特别需要这种外部的动作。

而对于那些表现出抽象思维有困难的幼儿,也需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动作摆弄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加减运算时,最能帮助幼儿理解加减的数量关系的方法,就是让幼儿进行合并和拿取的操作,让幼儿在实际的动作中理解两个部分如何合为一个整体、整体中拿走一个部分还剩下另外一个部分。

而那些不能摆脱实物进行抽象的数字运算的幼儿,正说明他们还需要动作水平上的操作。

在这时给予他们摆弄实物的练习,既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也有助于他们的学习。

2.幼儿数学知识的内化要借助于表象的作用()
尽管说表象对于幼儿学习数学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并不是说毫无作用。

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开始于外部的动作,但是要把它们变成头脑中抽象的数学概念,还有赖于内化的过程,即在头脑中重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表象的作用即在于帮助幼儿完成这一内化的过程。

过去有些不适当的做法把表象的作用无限地夸大,甚至以为幼儿学习数学就是在头脑中形成数学表象的过程,于是通过让幼儿观看实物或图片、教师讲解数
学概念的方法进行教学,试图让幼儿在头脑中“印下”数的表象、加减的表象。

现在看来这样的方法并不符合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

不过,如果能在幼儿操作的基础上,同时引导幼儿观察实物或图片及其变化,并鼓励他们将其转化为头脑中的具体表象,不仅能帮助幼儿在头脑中重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幼儿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有益无害。

例如在学习加减运算时,在幼儿进行了一定的操作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观察一幅图中物体之间的关系来理解加减,或者通过三幅图之间的细微变化来表现加减的关系,甚至通过口述应用题让幼儿自己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并进行运算,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在抽象的水平上进行加减的运算。

3.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建立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基础上
由于数学知识是一种抽象的知识,它的获得需要摆脱具体事物的其它无关特征。

而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意义的理解,却是从具体的事物开始的。

可以说,幼儿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所依赖的具体经验越丰富,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就越具有概括性。

因此,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经验,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抽象意义。

比如在认识数字3时,让幼儿说出各种各样可以用3来表示的物体,而且让他们知道,凡是数量是3的物体,无论它们怎样排列,都是3。

这样幼儿就可以对数字3的抽象意义有所了解。

再如,大班幼儿在学习数的分合时,教师首先让幼儿分各种不同的东西:2只苹果、2个玩具、2粒蚕豆……,并用分合式记录下来。

这时幼儿对分合式意义的理解还停留于它所代表的那一件事。

当老师问这些式子一样不一样时,大多数幼儿都回答不一样,因为它们表示的是不同的事情。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逐渐认识到这些式子的共同之处,以及它们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表示的都是分数量为2的物体,因此可以用一个式子来代表。

这样,幼儿也逐渐认识到了“数的分合”这一抽象的知识,而不再停留于具体的“分东西”上。

相反,如果幼儿缺乏多样化的经验,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就会出现问题。

例如,有的幼儿会认为钝角三角形不是三角形,只是因为教师从来没有让他们接触过这样的形状;有的幼儿会用两个三角形拼出一个大三角形,却不会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究其原因也是平时缺少摆弄图形的经验,对图形和图形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积累丰富的经验。

4.幼儿抽象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符号和语言的关键作用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

幼儿学习数学,最终要从具体的事物中摆脱出来,形成抽象的数学知识。

但是,幼儿头脑中往往只是保存着一些具体的经验,要使之变成概念化的知识,则需要符号体系的参与。

例如,幼儿积累了大量有关加减的具体经验,甚至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些经验,但是要形成加减的概念,就需要教他们用抽象的符号来表示具体的事情。

符号的作用就在于给幼儿一种抽象化的思维方式。

事实上,幼儿接触的符号也不限于加减运算的符号,如“标记”就是一个具有抽象意义的符号。

它既带有形象性,又不是一个具体的形象,而是对它所代表的所有具体形象的抽象。

幼儿从小班起就开始接触标记,理解标记的抽象意义,对于培养他们思维的抽象性、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此外,语言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很重要。

数学是一种精练的语言,而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

幼儿在进行数学操作活动中同时用语言表达其操作过程,能够对他的动作实行有效的监控,并提高其对自己动作的意识程度,从而有助于动作内化的过程。

5.幼儿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练习和应用的活动
幼儿数学知识的掌握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幼儿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同化外部世界,同时也建构着新的知识。

以数数的策略为例,幼儿起初是通过直觉的判断比较数量多少,实际上是根据物体所占空间多少来判断。

这一策略有时是有效的,但有的时候就会发生错误。

我们观察到的有些小班幼儿不能正确比较数量多少,就是因为他用了一个不适合的认知策略来同化外部的问题情境。

在这个时候,尽管幼儿知道一一对应和点数也是比较数量多少的方法,但决不会自觉地运用一一对应或点数去比较多少。

(根据我们的观察,有的中班幼儿还不能做到不受物体排列形式影响通过对应或点数比较数量多少,而是通过直觉判断)直到幼儿自己感到现有的认知策略不能适应问题情境了,才会去寻求新的解决办法,这时幼儿主动改变自己的认知策略,比如通过一一对应或点数的方法,去适应外部环境,从而与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幼儿不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他们不断尝试新策略的过程,练习和检验新获得的策略的过程,以及在应用中巩固新策略的过程。

它完全是通过幼儿的自我调节作用而发生的,而不是教的结果。

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教师即使告诉幼儿要通过一一对应比较多少才是一个正确的方法,如果幼
儿自己没有感到他原来的方法有什么不好,他是不会轻易放弃它而接受老师教的方法的。

对于幼儿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大量的机会练习和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