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年合肥市蜀山区中考语文模拟检测试卷及答案

2024年合肥市蜀山区中考语文模拟检测试卷及答案

-5-
(3)虚词用错或漏掉。如将《记承天寺夜游》“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者”或“耳”漏掉。为避免 这类错误,复习时就要做到字字落实。 (4)同音异形字记错。如将《钱塘湖春行》“绿杨阴 里白沙堤”中的“阴”写成“荫”。为避免这类错误, 复习时就要注重理解背诵。
1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
7.2024年合肥市蜀山区九年级质量调研检测(一)
-4-
默写题四大易错类型及复习方法
(1)形近字掌握不准。如将《三峡》“则素湍绿潭”中的
“湍”写成“喘”。为避免这类错误,复习时就要注重对字
音、字形、字义的把握。
1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
7.2024年合肥市蜀山区九年级质量调研检测(一)
-3-
(2)古代先贤都有自己的忧乐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_先__天__下__之__忧__而__忧_,_后__天__下__之__乐__而__乐_”把百姓的忧乐放 在心中,表达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宋濂《送东阳马生 序》中“__以__中__有__足__乐__者__,_不__知__口__体__之___奉__不__若__人__也___” 以苦为乐,表明了文章主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0-
7.2024年合肥市蜀山区九年级质量调研检测(一)
-11-
(2)卢梭说:“根本不该为取悦别人而使自己失敬于人。”请你
结合简·爱在桑菲尔德庄园的经历,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河南地市、名校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组合试卷及答案 (1)

河南地市、名校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组合试卷及答案 (1)
河南地市、名校2024年中考模拟组合卷(一)
14 河南地市、名校2024年中考模拟组合卷(一)
一、(2024·洛阳三模改编)积累与运用(共23分) 开篇生肖舞蹈作品《龙舞》是此次河南春晚重点打造的节目之一,以历 史悠久的“舞龙”祈福民间习俗为创作基础,融合不同地区非遗高跷、 民间舞龙,还有少儿街舞等,以全新视角展示春节社火表演,让观众再 次感受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多样性。
小文:“③忽__如__一__夜__春__风__来____,④_千__树__万__树__梨__花__开__。”(岑参《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 小豫:岑参以春意写冬景,乐观豪迈!听我的:“⑤几_处__早__莺__争__暖__树____,
⑥_谁__家__新__燕__啄__春___泥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意思是庆贺粮食丰收、谷物满

14 河南地市、名校2024年中考模拟组合卷(一)
原创舞蹈《凤鸣朝阳》,浴火涅槃,凤舞九州,舞出中国的极致浪 漫! “凤鸣朝阳”取自《诗经·大雅》“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 矣,于彼朝阳”。舞者以充满张力的舞姿,塑造极富美感的凤凰的形象。
14 河南地市、名校2024年中考模拟组合卷(一)
4.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共6分) 河南春晚节目播出后,全网阅读量高达160亿,平台热搜557个,更
是登上了全国热搜榜第一的位置。 网友“山河无恙”评论说:河南春晚的节目质量真的高到离谱,从
内容到形式都很高级,既有河南特色,又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 分彰显了泱泱中华的文化自信。
网友“国泰民安”评论说:河南春晚特效炸裂,与时俱进,包罗万 象,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4 河南地市、名校2024年中考模拟组合卷(一)
指靠近,接触;当下,目前;即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7分)1.(2022·安徽模拟)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2)默写文天祥《过零丁洋》的前四句。

2.(2022·安徽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邂hòu许多人,他们能让我们感到幸福。

有些人会与我们并肩而行,共同见证潮起潮落;有些人只是与我们短暂相处。

我们都称之为朋友。

朋友有很多种,就好像一棵树,每一片叶子是一个朋友。

我们生命中的每位过客都是独一无二的。

他们会留下一些印纪,也会带走我们的部分气息。

我需要你,我生命之树的叶子,就像需要和平、爱与健康一样,无论现在还是永远。

有人会带走很多,也有人什么也不留下。

这就是说两个灵魂不会偶然相遇。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肯定句,不得改变原意。

这就是说两个灵魂不会偶然相遇。

3.(2022·安徽模拟)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2022·安徽模拟)九年级某班以“不忘初心,坚守梦想”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中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有梦想的孩子最美丽活动中,该班同学进行一次以“有梦想的孩子最美丽”为话题的“梦想秀”征集活动,请你以“梦想”为开头,使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拟写出你对梦想的赞美。

(2)坚守梦想不放弃高尚的梦想是美丽的,但追求梦想的过程却是艰辛和曲折的。

刘璇同学为本次活动拟了一份倡议书。

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需要梦想!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实现中国梦!为此,我们特向全校同学发出如下倡议:一热爱祖国,志存高远,用理想激发圆梦动力。

二脚踏实地,勤奋学习,用知识开启圆梦引擎。

三提升素养,陶冶情操,用品格筑牢圆梦基石。

四坚定信念,不懈奋斗,用实干实现圆梦目标。

2024年4月厦门市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4月厦门市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4月厦门市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1.补写出以下古代诗文名句。

(10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3)鹏之背,_______________;怒而飞,_______________。

(庄子《北冥有鱼》)(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5)《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杜甫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

(6)《过零丁洋》中,表现文天祥誓死报国、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7分)甲辰龙年到来之际,不少网友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龙”不再翻译为dragon而是loong。

从“西方龙”到“中国龙”,这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中国龙无论是外部形象还是文化内涵,和西方龙都有天壤甲(A.rǎng B.rǎn)之别。

中国龙,①(téng)云驾雾,飘逸洒脱。

几千年来,它的体态变化无穷,体现了华夏儿女无穷的创造力和无限的生命力,承载了中华民族②(yuán)远流长、璀璨多元的文化。

中国龙,既象征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新时代亿万中华儿女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

今天,“枭龙”号战斗机一飞冲天,“蛟龙”号载乙(A.zǎi B.zài)人潜水器探索深海,“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南极凯旋。

中国龙在新的时代焕发着新的光彩。

loong的使用,有利于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邯郸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总分题号第一部分(一)(二)(三)(四)(五)得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3.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共29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6分)一声枪响拉开了战争序慕,战争的硝烟弥漫在每一片土地,每一个角落,让人们无法呼吸,无法逃离。

残破的旗帜、断裂的枪支和四处散落的弹壳,一片狼藉。

昔日战友间亲密无间的情谊已化为灰烬,永远埋藏在这片悲剧的土地下。

但倔强的人,也许会碰壁,他们却从不轻易放弃,因为他们知道,挫折只是生命的一部分,而非终点。

脑海中一句句智慧的教讳,如同灯塔,指引他们在人生航程中不会迷失方向,翘首以盼的终是胜利。

(1)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②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2)请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灰烬________②翘首________(3)文段中的“挫”字,用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查到这个字读“cuò”。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看着比赛的同学一个个都表演得绘声绘色、____________,我就不免紧张了起来。

(2)即使在寒冷的冬季,这家电厂仍然门庭若市,前来谈合作的客户____________。

(3)美术组的小艺术家们将生活中的废弃物改造成五花八门的艺术品,真是____________。

A.惟妙惟肖络绎不绝心灵手巧B.栩栩如生络绎不绝妙手偶得C.惟妙惟肖摩肩接踵妙手偶得D.栩栩如生摩肩接踵心灵手巧3.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要深化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和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提高科研观测精度和实验设计方法。

2023年中考模拟试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模拟试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模拟试卷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一、语文累积与运用(35分)(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3)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4)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杜甫的《春望》中,写战火不断,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清照《渔家傲》中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空有才华而遭遇不幸的感伤以及对现实不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时潜游的鱼儿争先恐后跃出水面的情景。

2.在《红星照耀中国》的读书活动中,学习委员找来下面两幅画,请你完成下面两小题。

(10分)(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两幅图片所反映的事件图一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二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后,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迪?3.学校将举办“磨炼·成长”主题晨会,请你结合阅读《童年》的经历,参与晨会筹备工作。

(15分)(1)以下是晨会开场白,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高尔基和他的《童年》,思考今天的我们该如何看待“苦难”与“成长”的关系。

③在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里,阿廖沙为什么没有被压垮或变坏,而是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善良的人?④世界上许多伟大人物小时候都曾历经磨难,苏联作家高尔基就是其中的一位。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及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近代以来,自由和平等作为西方的重要价值观而在我国广为流行。

也有学者认定中国古代哲学中早已具备自由平等思想。

这种比附最早出现在章太炎的著作中。

章太炎是一位民主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国学大师。

戊戌变法前后,康有为撰写文章,把孔子描绘成托古改制的祖师爷,试图借古圣来论证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章太炎则选择了佛教和老庄学说,首次提出庄子思想就是自由平等的思想,有新人耳目的效果,也让国人在哲学上提高了民族自信心。

不过,我们认为现代的自由平等观与庄子精神并不契合。

罗祥相认为庄子哲学与西方哲学家的哲学理论,在概念内涵、思想重点以及思想的时代背景乃至对世界的经验和思考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差异。

不仅“逍遥”无法对应“自由”,“齐物”也无法对应现代的“平等”。

今天我们所说的平等是一种社会价值,它认定一个社会中的全部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庄子的齐物思想与现代平等观之间的区别甚为明显。

首先,二者包含的范围不同:庄子的“齐物”就是平齐万物或者万物齐一,而现代的平等主要是指人与人的关系。

其次,二者的受众不同:庄子的“齐物”所面对的是个体,主要针对士阶层,以隐士为中心,而现代平等观面向社会上的一切公民。

再次,二者的目的不同:庄子的“逍遥”为人们描绘了一个“无待”的精神世界。

庄子的“齐物”意在指出进入“逍遥”境界的途径。

平等则是公民为之奋斗的终极的价值追求。

笔者以为类似于“道”“命”“逍遥”“齐物”这样的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无法也没有必要硬译为现代汉语。

“逍遥”“齐物”与现代社会中的自由平等或许有若干的相似之处,但它们绝对不能等同,等同起来就容易引起误解和混淆。

中考语文模拟卷(一)(含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卷(一)(含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卷(一)(含答案)2023学年中考语文模拟卷(通用版)(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30分)1.默写古诗文。

(共10分。

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1)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李商隐《无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3)_____________________ ,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4)西湖堤上,白居易敏锐地嗅到了早春的气息,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古诗文中表示“绿”的词语,有“碧”“翠”“沧”等,它们在色泽的深浅、明暗上有细微区别。

如“上下天光,____________ ”,描绘了洞庭湖碧波荡漾;“____________ ,蒙络摇缀”,写出了小石潭树木葱茏;“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 ”,抒发了大海中船帆高扬的豪情。

(6)“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在《观沧海》一诗中,这两句运用想象,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gān hé()了。

(2)读书时不可存心jiénàn()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3)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qīng miáo dàn xiě(____________ )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

(4)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zhūliǎng xīchèn(____________ ),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02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3)(含答案)

202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3)(含答案)

2024年河北省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3)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一部分(14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任务。

毕业季,如歌的初中生活转瞬即逝。

回首三年的学习之旅,内容丰富多彩:我们曾热情洋yì地漫步古诗苑,感受君子取义成仁的激情豪迈;我们曾徜徉小说丰富多彩的天地,感受主人公隐匿心底的悲欢离合;我们曾装腔作势地吟咏新诗,唱响海燕勇敢自信的高ào 之歌;我们还踊跃地响应时代的号召,志存高远,勇立潮头,争做时代的舵手。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① 徜.( ) 徉① 号召.( )(2)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① 洋yì ( )① 高ào ( )(3)语段中画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转瞬即逝B.悲欢离合C.装腔作势D.志存高远2. 在“家乡的名片”写作实践活动中,小唐同学为大家搜集了下面的文字。

阅读之后,完成问题。

(5分)唐山所在的这一块土地是一块古老的土地,它北枕燕山,南临渤海,土地肥美,物产丰富,文化昌明,教育发达,在这里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家、学者,更有众多中国著名作家、学者、政治家留下了足迹,也留下了优美的篇章,这种文化积累成为唐山作为城市诞生的血脉,唐山就像从幽远的天海之际喷薄而出的一轮朝阳,辉耀于世人眼前。

唐山,在为中国近现代工业被荆斩棘的同时,也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这里产生了李大钊精神、特别能战斗精神、穷棒子精神、沙石峪精神、抗震精神,这些精神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过巨大影响,已经成为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基因,可以说,唐山不仅是甲的摇篮,更是乙的重要苗圃。

(1)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2)填写文段中甲乙两处空缺的内容,使句子完整。

(2分)3.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部编教材)(附参考答案)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部编教材)(附参考答案)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部编教材)(附参考答案)第一卷选择题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各句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读书时不可存心诘.(jí)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zhāi )句,而应推敲细思。

B假使语言文字能够完全传情达意,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铢两悉称.(chēng),丝毫不爽.(shuǎng),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C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jǐng)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qí)首。

D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zēng wù),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间不容发.(fà)。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付予对象以生命。

B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箫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C他出一趟口外,本来挣不了多少钱,而且到家之前已经花得不剩分文,但是回到村来,却要装得好像腰缠万贯;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要大摆酒筵……D那鹰斜移着,忽然一栽身,射到壁上,倾刻又飞起来,翅膀一鼓一鼓地扇动。

3.以下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为()A.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

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

B.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举重若轻....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C.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积累运用(共16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

小说中许多生动鲜活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生活重压下,苦得像一个木偶人的中年闰土;因为被忽视而露出鄙夷神色的杨二嫂;在游船上认出衣衫褴褛卖牡蛎的于勒后,脸色煞白、语无轮次的菲利普先生;中举后欣喜若狂以致摔倒不省人事的范进;思贤如渴,亲自前往拜谒诸葛亮的刘备。

正是小说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让我们认识了人性的复杂。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lán shà yèB.jiān shà jiéC.lán shǎ jiéD.jiān shǎ yè2.上面文段中画线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A.鄙夷B.语无轮次C. 不省人事D.思贤如渴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极目远眺,连绵的群山鳞次栉比....,气势磅礴,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B.为了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顺利推进,广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真是无所不为....。

C.川流不息....的汉江水滚滚而来,汇集于丹江口水库,又经南水北调线渠道缓缓北上,润泽了干渴的北方。

D.5月1日,济南泉城公园全新开放,从湖上纵目四望,长堤拂柳,碧波荡漾,美不胜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学生睡眠不足,就会严重降低学习效率和思考状态。

B.对于这座纪念馆是否收门票的问题,有关部门出面予以否认。

C.在沿河风光带慢跑,能使人看到清澈的河水、青青的垂柳。

D.经过事实教育,全体医务人员对继承祖国医学遗产的问题有了正确认识。

5.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九年级三班开展“走近非遗文化——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共4分)(1)任务一:根据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概括剪纸的特点。

2024年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逐梦芳华——阶段性学业水平测评卷(吉林省版九年级第七次考试A卷)语文试题语文试题共8页,包括三道大题,共21道小题。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5分)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第1题每句1分,第2题每小题2分)1.下面是小博同学整理的以“胸藏文墨,涵养诗性”为题目的古诗文学习心得,请你在阅读时完成下面题目。

自古文人多情客,风流倜傥两昆仑。

历来朝代更迭,不变的却是文人墨客的情思流转,比如岑参用“纷纷暮雪下辕门,(1)”两句,通过色彩鲜明的场景和细致的描写突出了边塞奇寒的天气;还有马致远的“ (2),小桥流水人家,(3)”,借浓郁秋景,道出游子漂泊在外孤独与思乡的心绪;再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4),(5)”两句,让我们感受到深厚的友谊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而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 (6),(7)”两句,告诉我们无论在何种环境中,都要洁身自爱,修身养德,保持高洁情操。

而这样的情思佳句、流转妙语,在我们的古诗文中数不胜数。

希望同学们都能多多学习,多多积累,多多传承。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今世,我将用余生五百次眺望高山。

我始终认为高山是地球上最无遮掩的奇迹。

一个浑圆的球,有不屈的坚硬的骨骼lóng起,离太阳更近,离平原更远,它是这颗星球最勇敢最孤独的犄角。

它经历了最残酷的折叠,也赢得了最高耸的荣誉。

它有诞生也有消亡,①它将把kuì败的肌体化作肥沃的土地,②它将被酸雨冲刷,③它将被飓风抚平,④它将在柔和的平坦中温习伟大。

我不喜欢任何关于征服高山的言论,以为那是人的菲薄和短视。

精品解析:2024年河南省鹤壁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原卷版)

精品解析:2024年河南省鹤壁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原卷版)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每逢胡豆花开,“我”就会因思念外婆而流泪。
7.请根据提示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声音在院子里 天井边回荡,扬扬挫挫,悠悠远远。(叠词运用)
(2)只听“噬”一声,白烟腾起,一股原始的清香立刻在灶间弥漫。(多感官运用)
8.文中第⑪⑫段是如何写出祖孙之间的温情的?请从“童年的我”和“成年的我”两个叙述视角来分析。
⑰在外婆做这一切的过程中,年幼的我除了看着嘴馋,什么忙也帮不上。但就是这道菜,它深植进了我的记忆,在心头飘荡了很多年。
⑱一位美食专家说,人对食物的偏好是从童年留给味蕾的记忆开始的。所幸的是,在外婆百年之后,我也学会做这道菜,并常常让家人觉得色、香、味比外边餐馆还“霸道”。可晚生后辈们又哪里知道,其间藏着的人世酸楚、岁月磨蚀。守望在灶台前,亲历着火葱炒胡豆的诞生,感知外婆生活的不易,我仿佛看见,田野深处,外婆伛偻着背,发鬓处,满是霜雪。
(节选自《中国食物与营养》,有删改)
10.下列说法与文本一和文本二不相符 一项是( )
A.北方菜偏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天气寒冷,北方人以腌制的方式保存蔬菜。二是北方天气干燥,人们易出汗,需补充适量电解质。
B.文本一第②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地理环境和气候对川菜的影响。
C.文本二第②段中加点字“相对”一词,表明与东南部的食材种类相比,西北和北方地区的食材种类少。
4.四川的某同学在网上求助,假期要到河南来旅游并品尝特色早餐胡辣汤。请结合下表,为该同学写一写品尝建议。
类别
食材/特色
口感
逍遥镇胡辣汤
以牛肉为主料,搭配数十种中药材和香料,色泽红亮
麻辣香醇
北舞渡胡辣汤

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考试(本卷共21小题总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0分)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10分)远方是脚的方向:王维远赴边地看到了“大漠孤烟直,①”的雄浑奇景;岑参征战塞外见到了“②,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妙美景;王湾在北固山下遇到了“③,风正一帆悬”的美好景象;苏轼在黄州欣赏到了“④,⑤,盖竹柏影也”的如水月色。

故园是心的归宿:辛弃疾笔下有“⑥?满眼风光北固楼”;范仲淹词中有“⑦,燕然未勒归无计”;《木兰诗》中,木兰辞官不就,眷恋家园生活的诗句是:⑧,⑨,⑩。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10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举世zhǔ①目。

从黄河之水天上来到迎客松绽放鸟巢,从敞开“中国门”“中国窗”到主火炬“微火”成为奥运史上的经典瞬.②间,中国与世界同行、传统与现代激荡、科技与文化融合,开幕式甲的创意、直抵人心的情怀、胸怀天下的格局,跨越国界、传遍世界,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开幕当天乙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立春”,时间的巧合象征着中国与奥林匹克的冰雪奇缘。

丙。

来自河北阜平山区的孩子们身着虎头图案、脚穿虎头鞋,与虎年春节相呼应……“中国风”贯穿始终,“中国味”融入细节,“中国情”感动人心,既让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现代表达,更用中国元素刷新了奥林匹克的审美,向全世界展现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1)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只填序号)(2分)①________(A. 瞩 B.嘱)②________(A. sùn B. shùn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

(只填序号)(2分)甲________(A.与众不同 B. 匠心独运)乙________(A. 恰逢 B.适逢)(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3分)(4)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开幕式倒计时表演在中国传统历法的时光轮转中开篇②冰立方渐渐碎裂、幻化为一个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③从第一秒钟起就有中国文化的意蕴④用“破冰”寓意打破隔阂、互相走近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②④①③D.②④③①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3~4题。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中考语文模拟卷(三)(含部分答案)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中考语文模拟卷(三)(含部分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Ⅰ阅读(共55 分)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3 题。

(10 分)正确“打开”情绪价值①不知从何时起,“情绪价值”这个词火了。

从婚恋场到职场再到交友,人们似乎越来越依赖它:恋爱中的人需要伴侣的情绪价值,“打工人”渴望同事的情绪价值,心情低落时期待朋友的情绪价值……这看似神秘的情绪价值到底是什么?②“情绪价值”一词,最初源于经济学和营销学中的概念——“顾客感知价值”。

比如,当我们为一个商品买单时,不仅在意它的实用价值,更在意购买过程中的精神愉悦。

后来,心理学家们将“情绪价值”一词引入研究范畴,用于衡量一个人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

我们熟悉的直播行业,很多时候主播输出的就是情绪价值。

比如,有人将董宇辉的带货成功归结为知识的力量,其实他赋予观众的情绪价值也很重要。

当他将仲夏夜桃林的美妙、儿时吃玉米的场景绘声绘色娓娓道来时,徜徉在美好回忆中的观众就在不知不觉下了单。

③现代社会的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情绪价值,其实是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使然,包括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

对于情绪价值的追求本身没有问题,善于提供情绪价值也是十分宝贵的能力。

然而,一些理解误区的出现,却让这个词走了样、变了味。

有人过度拔高“情绪价值”的重要性,其实,情绪价值只是人际交20往的“催化剂”,并不能“包治百病”,更不是安身立命的基础。

还有部分机构或个人为一己之利,宣扬“高情绪价值就是会说话”,专门研究出一套套的话术课程进行售卖。

事实上,公式化、套路化的话术输出,自以为能为对方提供情绪价值,实则容易落入“不走心”的窠臼,既可能令对方感到不适,也未必有利于感情的交流与互动。

④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陷入“迷信”情绪价值的泥沼,正确打开情绪价值呢?⑤首先我们自身要拥有“富足”的情绪价值。

只有自身的情绪稳定,才能在社交中让人如沐春风。

当然,情绪稳定不代表不能有情绪。

事实上,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历高低起伏,如果在低谷时能自洽、高峰时不忘释放善意,为自己的情绪找到合适的安放之处,这些都是高情绪价值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模拟卷及答案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2017语文中考模拟卷2时间:150分钟总分:120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 (共1 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狡黠.(xié) 雾霭.恹恹..欲睡(yān) 蓬.首垢面B.尴.尬(gān) 褴.褛拈.轻怕重(zhān) 诩诩..如生C.魁梧.(wú) 褶.皱重峦叠嶂.(zhàng) 钟灵毓.秀D.慰藉.(jiè) 悲怆.万贯.家私(guàn)荒谬.绝伦2.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阅读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________作品的语言,感受作品的思想、艺术魅力,不仅可以________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还可以激发我们________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A.品味体味珍爱B.品评体验珍惜C.品评体验珍爱D.品味体味珍惜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期武汉市政府正在大力加强廉租房、公租房建设,用这种方式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房价上涨的问题。

B.湘、鄂、皖、赣四省地域相邻,山水相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既可整合旅游资源,也有助于形成极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生态圈。

C.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和人性化服务。

D.在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大趋势的今天,只有学会欣赏不同的文化,才能实现包容互鉴的共赢。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食无定味,适口为佳。

美好语言的标准必须遵循两条:有效,悦耳。

在人人想着创新的年代,自觉认知与坚守语言的底线,或许才能让我们的母语故乡变得更加美好。

B.蒲松龄尝言:“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读好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C.把阅读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人一定拥有开阔的精神版图;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全民阅读的品质,这样的国家一定拥有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

D.有人在纸质书中嗅到了书香,感受到了阅读审美;也有人将视野浓缩于方寸之间,同样找到了阅读的乐趣,在互联网时代,却非要固守黄卷青灯不可,未免显得有些迂腐。

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文化的生与死费孝通每个人都是有生有死的,但一个社会是可能不死的。

“社会”为什么能长久存在因为有“文化”。

而文化是如何起作用的是基于人的群体性。

群体可以超越个体的局限。

每个个体的人有生有死,但不同的人的生与死是有时间差的,生不同时,死不同刻,而不同时间生死的人,不同代际的人,会有共处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个体的人生经验、知识、感觉、发现、发明等等,可以互相交流,互相传递,可以变成别人的东西,保存在别人那里。

一个人的生命会逝去,但是他一生的知识积累,不一定随他的生命结束而消失,它们会传递给继续活着的人,可以传递给很多人。

这种不断传递,就成为社会很多人共同的知识即文化,保存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形成一个不断增加的、动态的、分散的“信息库”,这个信息库又反过来不断塑造着新的社会成员的态度和行为,这就是文化的传承。

同时,由于各种信息载体(石刻、竹筒、书本、磁带、光盘等)的存在,人们可以把知识记录下来,储存起来,留给后人,这样,即使一个社会真的消失了,一个文化中断了,但后来的社会,其他文明活着的人可以从那些很久以前死去的人那里学习各种知识——人和人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障碍,进行交流和学习,分享知识和经验。

文化传承中,有很多这种跨越时间、空间继承的例子。

比如我们今天经常说“西方文化来自古希腊罗马文明”,实际上,尽管古希腊罗马本来就属于欧洲,但他们的很多文化成就,并不是通过他们自己生物性的后人直接传到近代欧洲的,而是通过阿拉伯人“转手”的。

因为在中世纪,欧洲本身的很多古典文化的东西中断了,而这些东西保存在阿拉伯人那里,后来“文艺复兴”,欧洲人不是从自己的前辈手里,而是从阿拉伯人那里又“取回”了很多古希腊罗马人创造的知识。

社会和文化可以使人“不朽”。

像唐朝的诗人李白,是一个具有有限生命的人,而他保存在各种文献中的诗和诗的风格,则是“文化”。

“人”是会消失的,但“文化”保留下来了,社会长存,文化不死,创造文化的人也就“不朽”了。

一个人创造的文化不仅能保留,还能传递,还能影响别人,能激发别人的灵感,实现“再创造”,所以传统可以成为新文化生长的土壤。

文化的传递,必须是一种历史过程,所有文化都必须是积累的,没有积累,没有超越生死、时空的这种积累,文化就不可能存在。

从“个人和群体”的角度理解文化,“文化”就是在“社会”这种群体形势下,把历史上众多个体的、有限的生命的经验积累起来,变成一种社会共有的精神、思想、知识财富,又以各种方式保存在今天一个个活着的个体的生活、思想、态度、行为中,成为一种超越个体的东西。

当一个新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时,这套文化传统已经存在了,这个新的生命体就直接生活在其中,接受这种由很多人在很长时间里逐步创造、积累的文化,所以文化具有历史性。

文化的历史性是广义的,不仅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是在历史长河中积累传承的,更深层、更抽象的很多东西,比如认识问题的方法、思维方式、人生态度等,也同样是随文化传承的。

进一步说,文化的传承,也同样包含了“社会”的传承。

一个社会基本的结构,夫妻、父母、社区结构,都是文化的一部分,是先人传下来的,是晚辈向长辈、后人向前人学来的。

学习,继承中不断有修正和创新,但只有在继承中才可能有创新。

没有一个社会结构是完全凭空构建的,它总是要基于前一个社会结构,继承其中的某些要素,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东西。

比如,即使像美国这样一个“人造”的国家,其社会结构也不是从美国建立时突然开始的,而是来自欧洲的移民从欧洲移植过去的,实际上是欧洲文化的延伸和变体。

(费孝通《文化的生与死》有删改)5.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如果没有人的群体性,文化就不会得以保存和传递。

B.一个人可以“不朽”,因为有文化的作用;一个社会可以不死,因为有文化的存在。

C.文化是社会共有的精神、思想和知识财富,与个体的人生经验、感受无关。

D.欧洲的“文艺复兴”和美国社会结构的构建,其文化传承的具体方式是不同的。

6.下列各项关于“文化的历史性”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的传递是一种历史过程。

B.个体接受在历史上逐步积累的文化。

C.历史文化不仅包含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还包含“社会”的传承。

D.学习文化,继承文化中要不断修正和创新,但只有在继承中才能有创新。

7.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现代社会每个个体的思想和行为,都会受到前人思想的影响。

B.一个国家失传的史料,有可能在其他国家的文献中找到。

C.尽管社会面貌已有了巨大的变化,但在社会基本的结构上,我们今天与唐代并没有什么不同。

D.传统的宣纸生产工艺,既是前人生产经验的总结,也体现了前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

三、 (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

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

”高帝默然。

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

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

”曰:“信知之乎”曰:“不知。

”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

”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

”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

”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

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

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

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

”高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南游云梦”。

上因随以行。

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载后车。

信呼曰:“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高帝顾谓信曰:“若毋声!而反,明矣!”武士反接之。

遂会诸侯于陈,尽定楚地。

上还,至洛阳,赦韩信,封为淮阴侯。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多称病,不朝从。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平固.辞谢固:坚决B.上具.告之具:准备C.将不能及.及:赶得上D.此特.一力士之事耳特:只,仅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载后车。

A.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载后车B.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载后车C.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载后车D.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载后车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上书告发韩信谋反,陈平认为不可攻打韩信,因为诸将中没有谁打得过韩信。

B.刘邦听从了陈平的意见,假装出游,召见韩信,从而将他抓获。

C.刘邦到洛阳后赦免了韩信,但把他从楚王降为淮阴侯。

D.韩信被赦免后,常假称生病不参加朝见,因为他知道刘邦厌恶自己的才能。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四、(10分)11.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

12.填空。

(6分,每空2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

(《左传·曹刿论战》)(2) ,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3)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年年依旧的菜园迟子建(1)外祖母家有一片菜园。

春天一到,最先种上的是菠菜、生菜和白菜,之后种香菜、水萝卜和土豆,再之后种那些爬蔓的植物:豆角、倭瓜、黄瓜等。

当然,如果弄到茄子秧、柿子秧、辣椒秧,它们也一定会被恰到好处地栽种在园子里,那时候菜园中的蔬菜品种可就丰富多了。

时间一到,菜园里黄瓜顶花带刺,或翠绿细长或粗壮脆嫩,鲜亮得让人垂涎欲滴;一嘟噜一嘟噜的豆角从叶片的缝隙间垂挂下来,白里带紫的豆角花默默地绽放。

肥硕的茄子挤满秧枝,紫嘟嘟的像脸蛋似的彰显笑容;壮实、疯长的倭瓜秧爬满了整个栅栏,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墙,黄色的喇叭形花朵正芬芳吐蕊呢: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致。

(2)太阳刚下山了,菜园中还散发着阳光留下的余温,待到月亮升起的时候,菜园完全是另外的景致了。

分不清哪里是花,哪里是菜,只是见月光像泉水一样倾泻下来,把那些开花的不开花的植物全都镀上一层银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