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建设

合集下载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 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  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学校无疑充当着一个正规渠道和主体承载的角色,但这并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全部途径。

与学生相关的家庭与社会的教育影响力决不逊于学校教育,这些非系统性的社区教育因素必然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完善,甚至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

学校教育应该从校内向校处延伸拓展,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的联系起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教育网络,才能教育好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地区,社会环境比较复杂,学生70%来自四面八方。

学生的素质、家庭环境差异较大,因此,更应该加大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的联系。

现就我校开展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流:一、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以人为本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在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教育中,学校是从社会大教育中优化出来的一个更积极向上、更生动纯洁的育人园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学校教育更自觉,目的性更强一些,并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因此,我们提出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

学校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与配合,如向家庭宣传教育方针、政策、介绍正确的教育方法,还可以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设立家庭教育辅导站等,以推动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研究教育经验和规律,普及科学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另外,还可以采取与家长书面联系、对话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互通情况,共同制订教育计划、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家庭教育在学校的指导与配合下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校也要同社会教育取得联系和密切配合,发挥学校教育优势,使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相互联系、支持,校内外结合,控制学生所处环境,减少消现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德育工作的经验教训表明,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

学校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主体意识的人,那么,德育工作就要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帮助人作为活动准则,把“管、卡、压、罚”转变到“疏、导、育、教”上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精品文档资料(可编辑修改word版)

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精品文档资料(可编辑修改word版)

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一、我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进展我国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探索家校合作的问题,七十年代末期和年代初期,许多学校在教育实践中进一步意识到学校要主动争取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并在实践中探索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九十年代以来,对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的改革实践有进一步的研究。

目前我国开展家校合作的实践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几种主要形式有:(1)家长会(2)家访(3)家长学校(4)家长委员会(5)“家校通”网络平台等[1]。

二、我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存在的不足我国在促进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联系和融合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存在不少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校合作组织不完善家长委员会是我国目前比较正式的家校合作组织。

一些学校还在校园网上开辟了“家长委员会”专栏,介绍本校家长委员会的章程、委员会成员、本学期的任务、优秀家长等。

各校家长委员会的章程大致相同,基本包括总则、宗旨、任务、组织等几项内容[2]。

目前,家长委员会从章程到人员到活动安排等,样样具备,在全国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

但与日本的家长教师协会(PTA)相比,其发展还不完善。

(二)对校外体验活动的重视与协作不够近年来,我国开始强调对青少年加强素质教育、增加校外体验活动,虽然已引起各方面不同程度的重视,但成效甚微,总体上还没有根本改观。

因学校和社会的重视与协作不够,所以对本来不多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少年宫等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利用率低,现有条件下可开展的体验活动比较缺乏。

三、如何发挥“三结合”教育的作用(一)利用好三者的互补作用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都各自发挥着作用,不管其作用大小,毋庸置疑,都对学生产生影响。

那么,要使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除了目标要统一外,还要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各有侧重,形成互补。

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网络的意见

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网络的意见

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网络的意见新乡XXX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网络的方案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认真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上根据新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为进一步健全我校“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完善全方位育人的格局,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目标任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动员全体力量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任务的主要途径和重要保证。

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积极配合各部门在工作机制上相互衔接,在教育内容上相互贯通,在教育层面上相互补充,形成“三位一体”综合育人的整体效应,全面提高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水平,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办法措施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把德育工作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摆在工作的首位,贯穿、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德育工作制度化。

坚持立德树人,防止和纠正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成绩轻综合素质的倾向。

要建立德育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

要改进学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丰富和创新“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和社会锻炼。

2、把德育工作向家庭辐射。

建立完善家访制度,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建立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校同家长的联系与- 1 -沟通,请家长为学校管理和德育事情献计献策,同时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通互动。

学校每周要通过校讯通向学生家长发送家教知识短信,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家长委员会会议,加强教育效果。

3、要积极组织开展教师进村庄活动。

动员选派事情责任心强、教育经验厚实的优秀教师走进村里做志愿者,担任辅导员,帮助村里组织开展活动,举办村家庭教育讲座,传播家教知识,为家长教育孩子解疑释惑。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说明报告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说明报告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说明报告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进步学生整体素质,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事业的建立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工作,促进教育网络工作步入正轨,我校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明确教育目的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教育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别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老实、英勇、勤劳、节省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初步具有区分是非的才能,为培养他们成为跨世纪的社会现代化建立的各类人才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奠定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根底。

二、明确教育内容和根本要求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根据学校工作方案、学校教学工作方案、少先队工作方案的安排,在对学生进展以“五爱”为根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粗浅易懂的政治常识教育,教育学生心中有别人、有集体、有人民、有祖国,进步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情,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同时,有方案地召开学生家长会,让家长与学校、社会一起,共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效劳、学会创造。

教诲处、少先队有方案地对学生进展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教育,良好品格的教育和辩证唯物的启蒙教育。

三、教育方法和途径教育网络要科学开展观为统领,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____传统教育为重点,以养成良好的爱国文明习惯为重点和起点,引导学生知事、明理、动情、践行。

同时要实在搞好“五爱”教育,并注意挖掘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丰富教育内容。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地相结合,在知事、明理、动情的根底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逐步建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互相联络的有效机制,不断稳固教育成果。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和班主任老师日常对学生的品行教育与引导,并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浸透教育内容,使学生知事、明事,长大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影响学生德育的三个重要因素,它们之间的结合与互动将会产生对学生德育的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角度详细探讨德育的途径。

学校是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地方,是培养学生德育的重要场所。

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承担着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责任。

家庭则是学生德育的第一场所,是学生性格和思想的塑造者。

社会则是孩子们接触外部环境的地方,它对学生的德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对学生德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可以共同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积极向善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智力发展、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得到全面的成长。

3.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具有社会公德、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1.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建立起联系和沟通的机制,及时交流学生的德育情况和问题,共同研究和解决学生德育中的困惑和挑战。

2.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应积极开展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德育的发展和需求,共同制定学生德育的目标和计划,共同参与学生德育的教育和管理。

3.加强学校社会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应密切,学校应积极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德育教育的平台和机会,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德育的熏陶和锻炼。

4.开展德育活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可以联合开展一系列的德育活动,如举办德育讲座、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参观社会公益机构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5.实施德育项目:学校、家庭和社会可以共同实施一些德育项目,如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人生的真谛,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社会交往等方面。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结合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其中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紧密配合和合作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提高和目标的达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的途径。

一、学校德育教育的特点及实施途径学校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方面。

学校德育教育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它是通过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格健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从而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施途径包括学校课程设置、师生互动、典型事例教育等。

学校可以通过对课程设置的调整来增强德育教育的力度,加强道德教育的渗透力度,使之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学校师生互动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学校可以通过分享典型事例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提高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从中汲取正能量。

二、家庭德育的重要性及实施途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性格、品质、行为形成的摇篮。

在今天,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家庭德育是在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建立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孩子的正确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

家庭德育的实施途径主要包括家庭教育氛围、亲子沟通和家长示范。

家庭教育氛围是建立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通过家庭的人际交往和交流,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幸福和宽容,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

亲子沟通也是家庭德育的重要途径,在日常生活中,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和需求,关心孩子的成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孩子情感上得到满足。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 学校无疑充当着一个正规渠道和主体承载的角色, 但这并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全部途径。

与学生相关的家庭与社会的教育影响力决不逊于学校教育, 这些非系统性的社区教育因素必然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完善, 甚至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

学校教育应该从校内向校处延伸拓展, 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的联系起来、互相渗透, 互相促进、协调一致, 形成统一的教育网络, 才能教育好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 在家做个好孩子, 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我校学生的素质、家庭环境差异较大, 因此, 更应该加大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的联系。

现就我校开展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一、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以人为本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在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教育中, 学校是从社会大教育中优化出来的一个更积极向上、更生动纯洁的育人园地, 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学校教育更自觉, 目的性更强一些, 并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 因此, 我们提出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

学校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与配合, 如向家庭宣传教育方针、政策、介绍正确的教育方法, 还可以举办家长学校, 召开家长会, 设立家庭教育辅导站等, 以推动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研究教育经验和规律, 普及科学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另外, 还可以采取与家长书面联系、对话等形式与家长沟通, 互通情况, 共同制订教育计划、采取有效的措施, 保证家庭教育在学校的指导与配合下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校也要同社会教育取得联系和密切配合, 发挥学校教育优势, 使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相互联系、支持, 校内外结合, 控制学生所处环境, 减少消极影响, 充分体现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德育工作的经验教训表明, 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是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

学校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 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主体意识的人, 那么, 德育工作就要以人为本,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把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帮助人作为活动准则, 把“管、卡、压、罚”转变到“疏、导、育、教”上来,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红寺堡中心小学德育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网络图

红寺堡中心小学德育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网络图

红寺堡中心小学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图红寺堡中心小学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建设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均不相同,各有优势和不足,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

如何在这三种教育想到的前提下,全面实施德育大目标,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形成三位一体的合力网络,是提高德育整体时效性的基础,也是从全局上转变德育薄弱现状的重要环节。

学校与社区联手充分发挥社区德育优势,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合力网络的德育格局,使学生在校与再家的5+2天时间内都能接受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德育教育,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因此,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如下:一、明确意义,加大宣传力度“三结合”教育指导思想鲜明、内容具体,有领导机构,并且制定学校教育职责,用过讲座、宣传等方式号召家庭、社会与学校相结合,整个社会行动起来,为教育下一代而做出自己的贡献,各项活动要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建立义务承诺制度,为此项活动开展得更好,效果更佳显著,人们同时发挥作用层层宣传,以增强家长和社会人群对学生教育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和服务意识。

二、做好学生家长工作家庭教育的作用。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也确实起到了不同于学校的社会教育的独特作用。

家庭在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智育开发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三、做好社会教育社会教育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各种信息的不断增加,单纯依靠学校一个渠道来传授知识,学生只限于课堂来获取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

所以各种校外教育机关在吸引儿童参加有益的活动,占领校外教育阵地,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各种专门人才中,无疑对学校教育起到了一个补充和促进的重要作用。

四、做好活动中的“三位一体”联络学校掌握学生在学校及进社区后活动、学习的表现,及时得形式反馈到家长那里,将反馈信息作为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依据,做好平时与学生所在的社区、家庭的联络,使学校、家庭、社会各发挥出最大的教育潜能,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使我校的教育再上新台阶。

浅谈中职学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途径

浅谈中职学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途径

浅谈中职学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途径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德育工作不仅要在学校进行,还需要与家庭和社会进行紧密结合。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途径,可以使学生在学校中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同时也能在家庭和社会中得到有效的延伸和巩固。

本文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来探讨中职学校构建德育工作的途径。

一、学校层面1. 创设正面导向的校园文化构建正面导向的校园文化是中职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德育主题班会、举办德育知识竞赛、组织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营造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2. 推进以案代教的德育教育以案代教是一种很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在学校中可以通过讲解一些真实发生的案例来进行道德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校园广播、悬挂标语等方式,将一些案例进行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 强化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学生德育工作中的重要角色,在学校中,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及时的矫正和引导。

班主任还要配合学校开展各项德育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环境。

二、家庭层面1. 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家庭是孩子德育的第一课堂,中职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和联系,督促家长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

学校可以开设家长学校,邀请专业人员为家长讲解德育教育知识,提升家长的德育教育水平。

2. 引导家长重视情感沟通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家长沟通会、家长讲座等活动,引导家长重视与孩子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 鼓励家庭参与学校德育活动家长的参与可以很好地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参观教育、家校联谊等活动,让家长深入了解学校的德育工作,积极参与其中。

三、社会层面1. 加强社会资源整合学校可以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邀请社会爱心人士来学校开展德育讲座、文艺演出、志愿活动等,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三个重要的教育环境,它们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共同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

在这三个环境中,德育途径是多方面的,学校、家庭和社会各自都有其独特的方式和方法来进行德育教育,并且可以相互结合,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来探讨德育的途径。

首先是学校的德育途径。

学校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教师是孩子的引路人和榜样,在学校中,德育教育是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

学校的德育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堂教育。

学校通过正规的课程安排,把德育教育融入到各门学科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课、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来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

2. 班级管理。

班主任是学生的“第二个家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谈心谈话、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进行德育教育。

1. 家庭教育。

家庭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孩子在家庭中首先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家庭氛围。

家庭的氛围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父母可以通过家庭氛围的营造,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家庭交流。

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也是家庭德育的重要途径,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交流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最后是社会的德育途径。

社会是孩子成长的另一个重要环境,社会的各种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社会的德育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实践。

社会活动是孩子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孩子可以增长见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观念。

2. 社会文化活动。

社会文化活动也是孩子德育教育的一部分,孩子可以通过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如书法、绘画、音乐、体育等,获取艺术修养,增强道德情操。

中小学德育工作务必做好“三结合”

中小学德育工作务必做好“三结合”

中小学德育工作务必做好“三结合”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德育,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德育工作。

中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学科教学各个方面的教学环节。

在继承和发扬德育工作传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实施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德育建设,是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要深化中小学德育工作,务必做到:1、以教材为依据,德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实现德育内容系统化;2、以学校教育为核心,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实现德育途径网络化;3、以活动为载体,德育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实现德育工作兴趣化。

总之,学校德育无小事,每一件工作都可以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资源。

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润物细无声的结果。

标签:教材;网络;结合;兴趣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德育,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搞好德育工作,这是无可非议的。

正如《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所明确指出的:“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为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

抓紧这一时期的德育工作,对他们的一生将有重要的积极的影响。

”当前,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如何在继承和发扬德育工作传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实施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改进、加强德育建设,是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要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笔者认为务必做好以下“三个结合”:1以教材为依据,德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实现德育内容系统化教材是培养目标的物质手段,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

各学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各学科教师务必以“德育为先,诸育并举”为教学原则,按照各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三结合教育活动方案

学校三结合教育活动方案

学校“三结合”教育活动方案当代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良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只有把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教育统一起来,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构建教育一体化网络,形成目标一致,功能互补的教育合力,就能促进我校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争取到最佳教育效果。

一、家庭、社会、学校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1、家庭教育的作用。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也确实起到了不同于学校、社会教育的独特作用。

家庭在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智育开发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2、社会教育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各种信息的不断增加,单纯依靠学校一个渠道来传授知识,学生只限于课堂来获取知识,也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和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

占领校外教育阵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各种专门人才,会对学校教育起到一个补充和促进的重要作用。

3、学校教育的作用。

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所不可少的。

青少年在磁针接受教育期间,正是他们身心发育的最佳阶段,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智力发展也处于最好时期,求知欲、接受能力最强,他们只有在学校有目的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才能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发展自己。

二、当前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现状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条件限制以及错误思想影响,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存在一定问题,三方面互相联系不够,配合不好,出现脱节的现象。

家庭教育不能配合学校教育。

家长的教育随意性非常强,缺乏科学性,有的溺爱,娇惯,有的简单粗暴、棍棒教育。

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占比例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家庭教育表现的特点是重智轻德不能全面培养子女,甚至有的家长的教育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使学生在这种相互矛盾的教育中无所适从,削弱了教育的作用。

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促进学校德育工作

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促进学校德育工作

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促进学校德育工作作者:廖晓慧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9年第04期摘要:在教育改革深入开展的过程中,素质教育改革正在全面推进,德育工作的开展受到了更高的重视,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要想做好德育工作只靠学校是不够,应该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全面强化教育效果。

学校要发挥主力军作用,真正落实德育教育的開展,同时家庭要积极支持配合,社会也要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这样只有三方面都关心孩子的德育建设,才能更有效地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促使他们更加快乐健康的成长。

本文主要探索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模式的建立,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工作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0-0035-01引言当代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这三个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都有着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难以获得好的教育效果。

当前却存在着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三方面教育不协调、功能滞后的严重问题,导致出现了学校教育孤立、家庭教育忽视、社会教育无效的局面。

在以后,必须要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才能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更大的实效,为小学生未来的成长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

1.现阶段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1.1 教育不协调。

当前学校、家庭、社会这三方面在对学生教育上不能衔接,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各自相互独立,缺乏彼此之间的联系,导致无法形成教育内容、效果进行互补的效应,降低了德育工作开展的效果。

比如,学校把几乎所有精力都放在知识教育上,家庭方面缺乏科学的规划或家长言传身教作用的发挥,社会方面更是没有做好监管宣传工作[1]。

1.2 教育功能滞后。

从学校教育角度来看,当前很多小学学校都明显地表现为过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追求更高的知识教育水平,对思想教育的关注度不够。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合力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合力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合力助推学生全面发展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三者之间要紧密联系、相互协调、理念合拍、方法相容、经常沟通、形成合力。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设的“生活教育”,实践和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对我们的影响极其深远。

教育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担任,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紧密联系,相互协调。

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教育责任,这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缺一不可,好比土壤里的氮、磷、钾三要素,相互作用,相互渗透。

一、教学环境的复杂性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紧密结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

学生既要受社会大环境的感染,又要受校内小环境的熏陶,而且这种熏陶更直接,其影响和作用力更大。

因此,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我们在本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就着手完善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

我们利用校门口的电子屏幕文化、楼梯间的过道文化、厕所的厕所文化、晨间的朝会文化以及课间操的集会文化等形式,时时处处为学生的行为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规范化训练,营造了富有特色的文化氛围,充分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底蕴,基本实现了“校园无闲处,处处教育人”的环境育人场所,彰显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

二、从目前的现状来看,首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从学校教育看,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尽管素质教育已实行多年,但教育观念的更新仍显滞后,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德育工作,只注重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而忽视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从家庭教育看,部分家庭存在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重智轻德,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社区教育看,一方面,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还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

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德育网络课题结题报告

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德育网络课题结题报告

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德育网络课题结题报告六横中心小学德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课题组(执笔:郑建国)一、问题的背景及意义背景: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变革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现象对学生的冲击,使学生受到的“教育”和影响“万花筒”般的复杂,因而使现在的学生看起来比较的“成熟”和现实。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众星捧月”的地位,又使他们表现出自私、娇弱、缺乏独立性和责任心等人性弱点。

而对如此复杂的社会德育环境学校教育又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和苍白无力,常使我们发出“5+2=0”的感叹。

同时,由于大量新居民的涌入,学生生源和家长成分逐步复杂化,给教育也带来了新情况和新课题。

因而,如何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谐统一, 高度一致, 形成合力,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政策,向全社会关心和教育未成年人发出了动员会,各级政府也在积极地付诸行动,一个全社会都来关心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正在形成。

六横正处于大开发大发展的良好机遇期,六横正成为省内外知名度较高的一片热土,一批投资者以及外来文化正在涌向六横,打破了六横的沉静。

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未成年人在校内外的教育工作,随着社区的组建,相应的社区德育工作正在提到议事日程。

同时,“六横视点”和镇宣传网的建立,对于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也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家长的素质近几年也提高很快,家长对子女的高期望也促使他们有把子女教育好的良好愿望。

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的良好条件。

意义:1、以课题研究促进学校、社区、家庭的联系,形成学校、社区、家庭立体型的、全方位的德育网络,从而创造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2、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和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研究新时代儿童特点,积累德育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高教育水平;3、以课题研究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认识,让学生提高社会公共意识,社会道德意识,激发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4、以课题研究充分发掘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丰富德育的内涵,延伸德育的外延,保证德育工作的连续性、持久性和协调性。

浅谈中职学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途径

浅谈中职学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途径

浅谈中职学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途径1. 引言1.1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品质和道德素养。

中职学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阶段,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德育工作,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自律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此外,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还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更在于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成功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1.2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意义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紧密相连、互相支持的关系。

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学生情感的温床,学校是学生知识的摇篮,社会是学生实践的舞台,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学生成长成才的桥梁。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可以形成多方面力量的汇聚,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资源和支持,促进学生成才成才。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可以加强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健康成长。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更注重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人格品质的培养,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社会栋梁。

综而言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意义在于共同育人,促进学生成长发展,推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2. 正文2.1 加强学校德育基础建设加强学校德育基础建设是中职学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途径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德育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通过制定详细的规定和规范,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建设
随着现代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发展,现代教育的构成愈来愈趋向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加强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一项全民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

针对教育新形势,我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对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的检验,我校认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教育的合力,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良好教育途径。

(一)树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大环境教育观是顺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当前社会,知识经济的出现,使人类社会比任何时候都依赖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这使得教育的功能也应有相应的变化。

因此,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出发,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一个现代的教育观,明确我们要培养的是怎样的人才。

那么,应该树立怎样的一个现代教育功能观呢?从现代青少年的实际状况看,他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随着社会信息传播的发展,他们越来越早的接触到成人化的世界,生活的范围不再是学校家庭简单的交叉,而受外界多方面的影响:从宏观系统看,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心理的影响:从中观系统看有社区的影响:从微观系统看有家庭的影响。

因此,
顺应时代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现代的教育观应包括这样三个方面:“其一,强调教育的育人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和谐统一。

其二,突出教育的经济功能。

即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其三,关注教育对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倡导科学人道主义教育功能观。

”从以上现代教育功能观的阐述中我们可以现解到: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应试的天才,而是适应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建设的具有科学人道主义的可持续发展的人。

目前教育工作要在一个全社会化的大环境中进行,就意味着学校从上到下各阶层都要转变旧有的单一学校教育观念,形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大环境网络教育观念,在此基础上制定教育的目标、要求,促成教育合力的形成。

(二)认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作用,明确立足实际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的重要性。

从上述的论述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步向社会扩展。

因此,必然要充分认识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生活的基本环境,在学生成长中所起的作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促成学生的健康发展。

学校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的决定因素。

学校可以有意识的对各种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因素进行选择和重组,系统的发挥主体作用。

在现代社会,由于知识传授的专门化程度越来越高,学校越来越普及,因此学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了越来越大。

学校承担了过去由家庭完成的大部分教育功能,成为少年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

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少年儿童而言,学校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同时也是社会生活形式,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整个青少
年时期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度过,从中掌握了知识技能,养成道德习惯,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念,锻炼了健康的体魄。

因此,学校对于个人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对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尤为重要。

家庭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

一个人生下来受到的最初影响就是家庭影响。

家庭结构、家庭职能、家庭关系、家庭伦理道德等方面形成人的基本特点。

我国著名儿科专家刘湘云教授经过两年对128名“健优儿童”及128名一般化儿童的家庭环境进行研究调查后指出,少年儿童发展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环境。

家庭的结构特点、家庭的稳定性、父母的思想意识、文化修养、言行举止、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参与子女教育的自觉性及其教育方式、生活资料的数量和质量都对子女的身心发展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

社会为少年儿童提供成长的基地。

人是社会的动物,一个人出生以后,在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发展阶段,都要加入许多群体组织。

就个人的发展而言,加入群体能够满足人的社会交往需要,满足人的多方面的心理需求,从而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

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交往会从学校、家庭扩展到社会,加入社会不同的群体之中,这种以人的性格等情感、心理的基础的交往,具有很大的内聚力和吸引力,对儿童的成长影响极大:如果是健康的,能促进儿童的发展,比如几个喜欢制作小发明的孩子形成的兴趣小组。

反之,会有消极影响,例如一些沉迷于电子游戏厅的孩子形成的小集团。

同时由于儿童身心都成熟,一般不易摆脱这种影响,对其成长影响较大。

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并且它们的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影响
的,即可相互促进也可以相互制约抵消,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程度如何,直接的影响学生的发展。

学校只有加强同社会、家庭的联系,加深对社会情况和学生校外生活的了解,加强与社会、家庭的配合,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对学生共同施加良好的影响,才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促进作用。

从我校的实际来看,地处农村的学生与外界接触相对较少,家长的文化层次也较低。

由于我们认识到学校、家庭、社会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我们有意识的加强与社区的合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尽力延伸学生的学习和认识社会的空间,开展活动,让他们尽可能的触摸到时代的脉搏,缩小与市、镇面学生的距离;同时努力做好家长的工作,及时与家长沟通和联系,第一手掌握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抓好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教育,齐心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切实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会结合的教育网络,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认识到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起到的不同作用,使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较深入的了解到把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注重全面了解学生年龄特征,心理发展规律和现阶段的思想实际,多渠道的对学生进行教育,保证教育的同步性和一致性,形成网络式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起到的是一个引导和指向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教育网络体系的作用,自觉把教育教学活动放置于一个立体的网络系统之中来考虑,不断完善学校的自身管理,提高教育管理
与教学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