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误解的成语、俗语、名言

合集下载

容易误解的成语90例

容易误解的成语90例

容易误解的成语90例1.爱莫能助:虽然同情但无力带助。

2.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

3.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需要付出艰辛。

4.暴殄天物:任意残害各种生物。

5.博闻强识: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6.不孚众望:不能使众人信服。

7.不经之谈:荒诞无稽的话。

8.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成磨灭的言论。

9.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

形容愚昧或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10.不可胜数:数都数不尽,形容极多。

11.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12.不能自己:自己不能控制住感情。

13.不期而遇:事先为有约定却意外地遇上了。

14.不速之客: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

15.不学无术:既没学问,又没有能力。

16.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17.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18.差强人意:大致上还能够令人满意。

19.察言观色:观察对方脸色,以摸清其真实的意图。

20.长治久安:国家长期太平、安定。

21.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

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22.错落有致:事物安排布置参差不齐而另有情趣。

23.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24.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

26.罚不当罪:惩罚与所犯的罪行不相当.指惩罚过轻。

27.繁文缛节:繁琐的仪式和礼节。

28.犯而不校(jiào):别人触犯了自己不要计较。

29.匪夷所思:不是平常人所能想象的。

30.分庭抗礼:客人和主人分立在庭院两侧,以平等的地位相对行礼 31.高屋建(líng)瓴:在高屋脊上往下倒瓶中的水。

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档的形势。

32.固若金汤:形容工事非常坚固,不易攻破。

33.含垢忍辱:忍受耻辱。

34.毫发不爽:形容丝毫不差。

35.华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

36.讳莫如深:事情重大,因而隐瞒不报.37.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38.积毁销骨:众人不断的毁谤,可以置人于死地。

容易被人误解的90个成语

容易被人误解的90个成语

1.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

很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2.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

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3.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

不少人凡形容美好事物都用这个成语,错。

4.炙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

现在常被扩大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5.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

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6.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常被人误用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代替“首先”。

7.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

8.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9.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

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10.首鼠两端:迟疑不决。

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211.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

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2.意气用事: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不能用来表达“讲义气重感情”。

13.蓬荜生辉:谦敬之辞。

广告词用“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就很滑稽。

14.不可收拾:无可挽救,不可救药。

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变褒为贬。

15.信笔涂鸦:随手乱画,不能用来表达“画得又快又好”。

16.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17.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常和“不负众望”被混用。

18.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

被用于毫不犹豫地做坏事,就错了。

19.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20.望其项背:可以赶上,只用否定形式。

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错。

331.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32.明日黄花:过时的新闻报道或事物。

不能写作“昨日黄花”。

33.评头品足:比喻在小节上过分挑剔,与中性的评议不同。

常被误用的成语_易被误解的成语

常被误用的成语_易被误解的成语

常被误用的成语_易被误解的成语常被误用的成语_易被误解的成语1.三人成虎[解释]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

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误用]易被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2.美轮美奂[解释]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美好事物。

3.炙手可热[解释]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背离本义。

4.侃侃而谈[解释]侃侃本意为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误用]现多被误用为形容聊天,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混淆。

5.首当其冲[解释]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

[误用]常被误用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

6.鼎力相助[解释]敬辞,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

[误用]只用于对方或他人,自己。

7.一言九鼎[解释]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守信用,背离本义。

8.首鼠两端[解释]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误用]常被误解为前后言行不一致。

9.溢美之词[解释]过分夸赞的言辞。

[误用]常被误用为褒义。

10.蓬荜生辉[解释]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误用]易被误用在别人身上。

11.蹉跎岁月[解释]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

形容虚度光阴。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2.望其项背[解释]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多用于否定式。

[误用]常被误用为只能望其项背。

13.差强人意[解释]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误用]多被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背离本义。

14.抛砖引玉[解释]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误用]常被误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15.不知所云[解释]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絮乱或空洞,指说话人。

[误用]易被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16.惨淡经营[解释]指煞费苦心地从事绘画或诗文创作,也指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

被误解的成语和典故

被误解的成语和典故

被误解的成语和典故
1. “空穴来风”。

很多人以为是说没有根据的谣言,其实本意是有洞穴才会进风,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呀!就像有人说你考试作弊,你很生气地说:“这简直是空穴来风嘛!我可是努力学习的!”
2. “首当其冲”。

不少人觉得是第一个冲上去的意思,但实际上是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比如说在一场比赛中,你们队实力较弱,你就会担心地说:“哎呀,咱们队可能首当其冲要被淘汰了!”
3. “差强人意”。

并不是让人不满意哦,而是大体上还能让人满意。

朋友问你新上映的电影怎么样,你回答:“嗯,差强人意吧,还是可以看看的。


4. “目无全牛”。

可不是说眼里没有完整的牛,而是指技艺达到了十分纯熟的地步。

就像那个厉害的厨师,切起肉来真是目无全牛啊!
5. “万人空巷”。

不是街上没人冷冷清清,而是指人很多,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了。

有一场精彩的演出,肯定会让人感叹:“肯定会万人空巷去看呀!”
6. “五风十雨”。

不是刮五天风下十天雨,而是形容风调雨顺。

农民伯伯会高兴地说:“今年这天气真是五风十雨,庄稼长得好啊!”
7. “久假不归”。

不是请假时间长不回来,而是指长期借用不归还。

你借了朋友的东西好久没还,朋友可能会开玩笑地说:“你这都久假不归啦!”
这些成语和典故是不是很有趣呢?其实很多成语都有着我们意想不到的含义,不能想当然地去理解呀!大家平时可得多注意,别用错了让人笑话哦!。

一些容易弄错意思的成语和熟语

一些容易弄错意思的成语和熟语

一些容易弄错意思的成语和熟语差强人意:“差”是“稍微”的意思,整个成语是说“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万人空巷:人都聚集在一起,至使街巷都空了。

形容哄动一时的盛况。

不足为训:训,准则。

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

久假不归:假,借。

长久借用不归还。

间不容发:谓两者之中容不下一根头发。

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亦谓天衣无缝,没有破绽。

惨淡经营:惨淡,极思极虑状。

经营,规划安排。

形容苦心规划或苦心经营。

罪不容诛:诛,处死。

意谓判处死罪还抵偿不了罪恶。

意兴阑珊:阑珊,衰落。

将残、将尽之意。

谓意趣、兴致低落将尽。

吊民罚罪:吊,安慰。

抚慰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不名一文:名,占有。

一个钱也没有。

极极贫穷。

也作:不名一钱。

噤若寒蝉:噤,闭口不作声。

寒蝉,晚秋的蝉,因寒冷不再鸣叫。

比喻不敢说话。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

懂得大道理的人。

细大不捐:捐,舍弃。

谓大小都兼收并蓄。

亦作“细大无遗”。

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正直,“危言危行”意思是“讲正直的话,做真正的事”望其项背:是“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马革裹尸:意思是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杀敌,战死疆场。

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河东狮吼:意思是“比喻悍妇发怒”。

侧目而视:意为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

良莠不齐:好人和坏人掺杂在一起。

从谏如流:谏,直言规劝。

接受直言规劝,象水从高处顺流而下。

真知灼见:灼,明白透彻。

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虫,虫书,秦书八体之一,西汉学心童必习的小技。

东涂西抹:随意下笔作文。

多用作自谦之辞。

也指形容胡乱删改他人文章。

形容到处乱写乱画。

千虑一得:谓愚笨人的考虑,也会有可取之处。

后多用为自谦语。

敝帚自珍:自家的破扫帚,也被视作宝贝,特别珍视。

喻对自己作品的珍视和爱惜。

常被误解的成语

常被误解的成语

常被误解的成语
1. “空穴来风”呀,很多人都以为是说没有根据的事,其实人家是说有原因的呢!就好比说,“听说小张要升职,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哦,他最近工作超努力的”。

2. “差强人意”可不是说很差劲哦,而是大体上还能让人满意呀。

你看,“这次考试成绩虽然不算太高,但也差强人意啦”。

3. “首当其冲”不是说第一个冲上去呀,是最先受到影响或冲击的意思哦。

比如说,“在这次经济危机中,这些小企业首当其冲受到了影响”。

4. “目无全牛”可不是说眼里没有完整的牛,而是形容技艺高超呀!就像“这位厨师切菜的功夫真是目无全牛啊”。

5. “万人空巷”可不是街道上一个人都没有,而是人都出来了,热闹得很呢!“那场演唱会,真的是万人空巷呀”。

6. “久假不归”不是说长时间请假不回来,而是借了不还的意思哟。

“他借了我的书久假不归,我都要不回来了”。

7. “春意阑珊”可不是说春天正浓呢,是说春天将尽呀。

“都已经春意阑珊了,夏天还会远吗?”
8. “文不加点”可不是说文章没有标点,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修改呀。

“他写文章那叫一个厉害,文不加点就完成了一篇佳作”。

9. “罪不容诛”可不是罪不致死哦,是罪恶极大,杀了都不解恨的意思。

“那家伙做的坏事,真是罪不容诛啊”。

这些成语是不是很容易被误解呀?大家可别再用错啦!。

被现代人误解的俗语

被现代人误解的俗语

被现代人误解的俗语
1. "一身是胆"
原意:勇敢无畏,勇猛果敢。

误解:身体里全是胆汁,容易动怒。

2. "自作多情"
原意:自己臆测或者多心了。

误解:自我感觉良好,自视过高。

3. "东施效颦"
原意:临时模仿,勉强效仿。

误解:东施效颦指一个人学着另一个人的表情或动作。

4. "杯弓蛇影"
原意:过于谨小慎微,杞人忧天。

误解:指看到一些事物时,会产生错觉或者过度解读。

5. "亡羊补牢"
原意:事后补救,为时已晚。

误解:指在损失或错误发生后采取补救措施。

6. "画蛇添足"
原意:对已完美的事物进行无谓的修饰。

误解:指在一件事情或作品上添加不必要的东西。

7. "指鹿为马"
原意:故意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误解:把鹿当成马,视而不见。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俗语,它们的原意和现代人的理解存在一定出入,希望这个列表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俗语。

【强烈推荐】易被误解的成语50个

【强烈推荐】易被误解的成语50个

易被误解的成语50个1、安土重迁正确含义: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重,看得很重。

误解示例:常被误解为喜欢到处搬迁。

例如“他是个安土重迁的人,经常搬家寻找新的机会”是错误的。

2、嗷嗷待哺正确含义: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多形容灾民等饥饿的人群。

误解示例:有时被误解为只是等待帮助的意思。

如“这些失业者嗷嗷待哺,等待政府的救济金来改善生活”(这里忽略了“饥饿”这一关键因素)。

3、杯弓蛇影正确含义: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误解示例:可能被误解为只是看到奇怪的影子。

比如“他在树林里看到奇怪的影子,杯弓蛇影,其实只是树枝的投影”(没有体现“因疑神疑鬼而恐惧”的意思)。

4、筚路蓝缕正确含义: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

形容创业的艰苦。

误解示例:易被误解为生活贫穷或者穿着破旧。

例如“他每天筚路蓝缕地走在街上,让人很同情”是错误的。

5、便宜行事正确含义: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斟酌处理。

误解示例:常被误解为购买东西价格便宜。

如“他在市场上便宜行事,买了很多便宜货”是错误的。

6、别无长物正确含义: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误解示例:被误解为没有别的长处。

例如“他别无长物,学习成绩也不好”(这里应该用“一无是处”等表示没有长处的词)。

7、不孚众望正确含义: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孚,信服。

误解示例:易与“不负众望”混淆,被误解为不辜负众人期望。

如“他在比赛中不孚众望,获得了冠军”(这里应该是“不负众望”)。

8、不绝如缕正确含义: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误解示例:可能被误解为连续不断。

例如“来参观的人不绝如缕,博物馆热闹非凡”(这里应该用“络绎不绝”)。

9、不可理喻正确含义: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或固执。

误解示例:有时被误解为不可理解。

如“他的行为很奇怪,简直不可理喻”(这里如果只是表示奇怪难以理解,用“不可思议”更合适)。

容易误解的成语及解释

容易误解的成语及解释

容易误解的成语及解释
以下是一些容易被误解的成语及解释:
1. 首当其冲:常被误解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遭受攻击。

实际上,它的意思是首先受到冲击或遭受灾难。

2. 差强人意:常被误解为不满意或勉强接受。

实际上,它的意思是勉强还算能让人满意。

3. 万人空巷:常被误解为形容人少或空荡荡的街道。

实际上,它的意思是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街巷里的人都空了。

4. 春意阑珊:常被误解为春天的气息浓厚。

实际上,它的意思是春天就要过去了。

5. 不刊之论:常被误解为不可刊登的言论或观点。

实际上,它的意思是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6. 久假不归:常被误解为长期请假不回来。

实际上,它的意思是借了东西长期不归还。

7. 明日黄花:常被误解为未来的或即将到来的事物。

实际上,它的意思是已经过时或失去价值的事物。

容易让人误解的成语

容易让人误解的成语

容易让人误解的成语
容易让人误解的成语有:
1.三人成虎:原意是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
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

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易被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2.美轮美奂:原意是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
漂亮。

易被误用为形容美好事物。

3.炙手可热:原意是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易被误用为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背离本义。

4.登堂入室:原意是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很
高的水平。

常被误解为“进入房屋等具体行为”。

5.高屋建瓴:原意是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

其中“建”不是建造的
意思,而是倾倒的意思,即本意是站在高处向下倒水。

6.空谷传音:在寂静的山谷中听到人的脚步声。

比喻难得的言论、
音信或事物。

常被误解为“传播声音”。

除了上述成语外,还有一些成语也容易被误解,比如“不孚众望”容易被误解为“不负众望”,“不名一文”容易被误解为“名扬天下”,“不忍卒读”容易被误解为“不堪卒读”,等等。

因此,在理解和使用成语时,需要注意其本意和用法,以免产生误解。

全国高考中常见且容易误解的成语

全国高考中常见且容易误解的成语

高考中常见且容易误解的成语一、易误成语(一)望文生义型1.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就能蛊惑人心,与“人多为王”“团结力量大”不同。

2.别无长物:除此以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俭朴或贫困,不是说“别无长处”。

3.不刊之论:刊,订正;修改。

不刊,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

不能改动的言论,形容言论精当,无懈可击。

不是“不能刊登的言论”。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3.不名一文:名,指占有.形容穷到极点.连一文钱也没有。

不可用作“不值一钱”。

4.犯而不校:校,计较。

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

不要把“犯而不校”理解为犯了错误也不改。

5.不足为训:训,法则。

不能作为典范或法则。

不要把“训”误解为“教训”。

6.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

懂得大道理的人。

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不要把“大方”误解为不吝啬。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7.绝无仅有:形容极其少有。

不是绝对没有的意思。

8.曾几何时:表示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9.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 “整月”等修饰词语。

“学” 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10.狭路相逢:多用来指仇人相遇,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不用于“一般人在小路上相逢” 。

11.肝脑涂地:表示竭尽忠诚,不惜牺牲。

现一般不用原来意“惨死”。

12.求全责备:责,要求;备,完备。

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

不要把“责备”误解为“批评指责”。

13.屡试不爽:多次验证都没有差错。

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14.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蛮横或愚昧无知。

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15.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

常误用为“不以为意” ,表示“不放在心上” “无所谓” 。

16.水落石出:事情的真相已经弄清,不表示“追求正确答案或道理”。

17.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音乐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曼”不作“慢”,不是“缓慢”的意思。

18.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的或异常的情况,仍像平常一样,心情平静地对待,不能表示“心里安稳”。

容易误解其意的成语

容易误解其意的成语

容易误解其意的成语
1. 画蛇添足:本意是指画蛇时不必再加上蛇的脚,比喻做多余
的事情。

但有时误解为“画蛇时还要加上蛇的脚”,表示做得过分、
矫枉过正。

2. 孤掌难鸣:本意是指孤零零一只手掌难以发出声音,比喻单
独一个人难以成事。

但有时被误解为“孤立的手掌难以互相拍击出声”,表示需要与别人配合才能完成任务。

3. 守株待兔:本意是指守着树干等待兔子撞死在自己面前,比
喻不劳而获。

但有时被误解为“守住树和兔子,等待更好的机会”,
表示等待机会。

4. 杀鸡焉用牛刀:本意是指杀一只鸡不需要用大刀,比喻做事
不必过度,应该因地制宜。

但有时被误解为“想杀鸡就要用牛刀”,
表示做事过于简单或小题大做。

5. 盲人摸象:本意是指盲人摸到大象的一部分后,不能全面了
解整个大象,比喻只见局部而不见全貌。

但有时被误解为“盲人摸象就可以了解整个大象”,表示片面或不够全面的认识。

十大常考但最易被误解的四字成语

十大常考但最易被误解的四字成语

十大常考但最易被误解的四字成语1.空穴来风:传闻有一定根据错误用法:在“空穴来风”前加“不是”进行否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正好意思相反错例:薄熙来贪污受贿一事并不是空穴来风2.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错误用法:形容不能刊登的言论错例:这篇文章见识浅陋,属于不刊之论,总编决定不予发表。

3.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错误用法:写文章不加标点错例: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4.罪不容诛:判死型还抵不了他的罪恶。

形容罪大恶极错误用法: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错例:法官认为他虽然杀死了张某,但是属于正当防卫,罪不容诛。

5.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错误用法:常被人理解为“不能使人满意”错例:他对这方面一窍不通,做出的结果肯定差强人意6.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错误用法:常被理解为首先冲上去的,或者最为重要的错例:今天是她唯一妹妹结婚,作为亲姐姐她肯定首当其冲忙碌开来7.明日黄花:过时或过气的事物错误用法:常被误用为“将来的栋梁”而修饰孩子错例:孩子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

8.望其项背:可以赶上。

只用否定形式错误用法:与望尘莫及混用,认为是赶得上错例:美国经济飞速发展,让其他国家只能望其项背9.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和仿效的做法错误用法:常误用为不值得成为教训错例:年轻人犯点小错误是正常的,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都不足为训10.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使人不敢靠近错误用法:常误用为形容某事或者某人很红。

错例:无线网络的兴起,让平板电脑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三类易误解的成语集锦

三类易误解的成语集锦

28.功败垂成:接近成功时失败了。(误:成功) 29别无长物:穷困俭朴。(误:没有长处优点) 31.粗茶淡饭:赞朴素。(误:苦难生活) 32.五风十雨:风调雨顺。(误:洪水泛滥) 33.独具只眼:独到见解。(误:不好的形象)
34.改头换面:只改形式不改内容。貶义。(误:化装) 35.有口皆碑:赞颂。(误:指责)
18.明日黄花:过时的事物。(误:将来美好之物) 19.耳提面命:恳切教导。(误:批评) 20.披星戴月:从早到晚。(误:夜晚) 21.不孚众望:使……信服。(误:解为“不负众望”)
22.望其项背:喻赶得上。(误:解为“望尘莫及”) 23.差强人意:勉强使人滿意。(误:不满意)
24.诛心之论:深刻的批评。(误:不好的议论) 25.如坐春风:受教育感化。(误:吹春风) 26.期期艾艾:口吃。(误:卑贱) 27.不以为然:不认为对。(误:不在意)
36.具体而微:内容具备规模小。(误:具体细致的) 37.在劫难逃:祸害难避。(误:逃犯难逃)
38.与人为善:赞助人学好。(误:给人方便) 39.目无全牛:对牛了解完全。 40.侧目而视:敬畏恐惧。(误:轻视)
二.使用场合易错 1.豆蔻年华:女孩十三四岁
2.相敬如宾:夫妻之间 3.藕断丝连:用于爱情
易误解的成语集锦
一.字面义的误解
1不可理喻:不讲理。(误:不可理解) 2不足为训:法则。(误:教训) 3视而不见:在意。(误:看见) 4痛心疾首:憎恨。(误:伤心)
5屡试不爽:差错。(误:成功)
6不刊之论:更改。(误:刊登) 7文不加点:修改。(误:标点) 8万人空巷:街中家中都无人。(误:仅指街巷无人) 9火中取栗:替别人冒险,一无所获。(误:自己获得好处)
10.舞文弄墨:故意玩文字技巧。(误:赞写作)

容易误解的名言、俗语

容易误解的名言、俗语

容易误解的名言、俗语九爷博客正在民间广泛流传的都是有一定来由的,其中有一些是由于语音讹传而来的,有一些是出于一定人为政治目的。

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使它们与原来的字词本意有着天差地别。

探寻一下它们的来源,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一,误传的名言误传一: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爱迪生从小到大,老师都会用爱迪生的这句话教导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现在才知道,虽然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确实说过“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句话,但是,我们的老师和教材偏偏每次都漏掉爱迪生后面那关键的一句话:“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误传二:不存在一个掷色子的上帝——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上帝不掷色子。

”他这句话是针对量子物理而说的。

量子物理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测不准原理,它彻底打破了“决定论”的物理学,而爱因斯坦恰恰是支持决定论的,这与爱因斯坦的宗教信仰有关。

爱因斯坦并不是一个狂热的信徒,但他始终相信上帝的存在(不一定是某个宗教的上帝),他认为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观念就好象上帝掷色子一样不可相信。

这是他的本来意思。

那么,现在让我们看看,我们的教材是怎样篡改爱因斯坦的话的——绝对令你目瞪口呆。

教材说:“爱因斯坦反对量子物理,是因为爱因斯坦觉得量子物理学家承认有一个掷色子的上帝存在,不是一个真正的唯物主义者。

”误传三: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拿破仑“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

”谁都知道这是拿破仑说过的一句话,我们接受这句话,是因为一个伟大的外国人对中国有如此崇高的评价,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深感自豪。

而我们也深信这只睡狮已经醒来,已经让世界感到它带来的颤抖,因为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已经当惊世界殊了。

但是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这句话的中间还有一句:“它在沉睡着,谢谢上帝,让它睡下去吧”。

误传四: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布莱德利我们过去知道的是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则是一举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日常俗语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日常俗语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日常俗语
1.'一言不发':不是指不说话,而是指话很少,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沉默寡言。

2. '说曹操,曹操就到':不是指曹操真的会出现,而是指说话的人的话题或者需求能够被满足。

3. '吃一堑,长一智':不是指吃了亏就一定会长智慧,而是指在遭遇挫折之后才能更好地成长。

4. '左右逢源':不是指左右两边都有水源,而是指处处都能得到好处。

5. '画蛇添足':不是指画蛇,而是指做多余的事情,使得原本已经很好的事情变得更糟。

6. '狐假虎威':不是指狐狸真的借助老虎的威势,而是指通过威慑来获得利益。

7. '掩耳盗铃':不是指捂住耳朵就能偷到铃铛,而是指自己欺骗自己。

8. '杀鸡焉用牛刀':不是指为了杀鸡就用牛刀,而是指做某件事情时采取过于强大或者不必要的手段。

- 1 -。

[精品]容易误解的成语、俗语、名言

[精品]容易误解的成语、俗语、名言

容易误解的成语、俗语、名言容易误解的成语、俗语、名言柳岸钓客被国人误传了了几千年的俗语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音成鸡成狗了。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

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不见棺材不落泪,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

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4、有眼不识金镶玉,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

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5、不到黄河心不死,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

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

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

不过这个我还能理解点,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

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7、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

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

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8、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

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

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

谈谈俗语成语的误传和误用一、误传的俗语1、王八蛋有些俗语很有意思,比如这个用来骂人的王八蛋,王八,学名甲鱼,甲鱼和甲鱼的蛋招谁惹谁了,让众人这么讨厌?究其来源,其实与甲鱼毫无干系。

这个民间骂人的俗语,实际上是忘八端的谐音。

古时的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水准,忘记了这八端,就会被人骂为忘八端。

或许是因为王八蛋比忘八端更为通俗易懂的缘故吧,于是,忘八端这一俗语就以讹传讹误传成了王八蛋了。

容易让人误解的成语

容易让人误解的成语

容易让人误解的成语容易让人误解的成语1、不速之客。

速,邀请,不速之客,未被邀请的客人。

容易误解为不熟悉的客人或不受欢迎的客人。

2、不刊之论。

刊,削除。

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更改的言论。

容易误解为不能刊登的文章。

3、文不加点。

点,圈点、标点。

文不加点,指一气呵成,无须修改的文章。

容易误解为不加标点的文章。

4、下里巴人。

本意指通俗的歌曲。

容易误解为地位低下的人。

5、不足为训。

足,值得。

训,准则、典范。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范。

容易误解为不值得去教训,去训斥。

6、对簿公堂。

薄,文状,起诉书。

对簿,受审问。

对簿公堂,在法庭上受审问。

容易误解为双方在法庭上辩论。

7、不赞一词。

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容易误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8、空穴来风。

本意是指有根有据的事情,容易误解为没有根据的事情。

9、罪不容诛。

本意指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容易误解为罪恶小,不应该诛杀。

10、危言危行。

危,正直。

危言危行。

说正直的话。

做正直的事。

容易误解为危险的言论和行动。

11、豆蔻年华。

豆蔻,一种草本植物。

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容易误解为十七、八的年轻女子。

12、身无长物。

除自身以外没有多余的东西。

指人贫困。

容易误解为自己没有特长。

13、万人空巷。

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

容易误解为人都在家里,街上没有人。

14、鼎力相助。

敬词。

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容易误用为自己对别人的帮助。

15、开门揖盗。

本意是指开门把强盗请进来,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

容易误解为开门出去捉强盗。

16、美轮美奂。

特指建筑物。

容易误解为指一切事物。

17、屡试不爽。

屡次实验都没有差错。

容易误解为实验没有成功。

18、不知所云。

不知说的是什么,它指的是说话人。

容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19、相敬如宾。

特指夫妻相敬相爱。

容易误用为其他关系。

20、不忍卒读。

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悲”。

容易误解为文章写得不好。

21、不假思索。

形容反应快,思维敏捷。

60个容易被误解误用的常用成语,不要用错了贻笑大方!

60个容易被误解误用的常用成语,不要用错了贻笑大方!

60个容易被误解误用的常用成语,不要用错了贻笑大方!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这就造成了有些成语很容易从字面上去理解而造成误解和误用,为了避免误用成语而贻笑大方,搜集整理了60个容易被误解误用的常用成语,供大家学习。

1、【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

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本词易误用为贬义。

2、【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

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

3、【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

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4、【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

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

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

易误用为贬义。

5、【差强人意】差,稍微地。

愿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

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6、【弹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

”弹冠,掸去帽子上灰尘准备做官。

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

使用时易弄错感情色彩。

7、【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

形容书籍极多。

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8、【明日黄花】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

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什么好玩赏的了。

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此成语易被想当然地误写成“昨日黄花”。

9、【深孚众望】孚,使人信服。

意思是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

易误用成“不负众望”。

10、【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后力量再干。

也可写作“重振旗鼓”。

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11、【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

注意与“信口开河”区别开来,“信口开河”也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易误解的成语、俗语、名言被国人误传了了几千年的俗语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

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不见棺材不落泪”,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

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4、“有眼不识金镶玉”,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

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5、“不到黄河心不死”,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

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

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

不过这个我还能理解点,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

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7、“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

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

“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8、“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

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

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

谈谈俗语成语的误传和误用一、误传的俗语1、王八蛋有些俗语很有意思,比如这个用来骂人的“王八蛋”,王八,学名甲鱼,甲鱼和甲鱼的蛋招谁惹谁了,让众人这么讨厌?究其来源,其实与甲鱼毫无干系。

这个民间骂人的俗语,实际上是“忘八端”的谐音。

古时的“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水准,忘记了这八端,就会被人骂为“忘八端”。

或许是因为“王八蛋”比“忘八端”更为通俗易懂的缘故吧,于是,“忘八端”这一俗语就以讹传讹误传成了“王八蛋”了。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又是一个因为谐音而误传的俗语。

“皮匠”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这比较挨边,用皮匠来比就不可思议了,况且前面加个臭字,明显的带有歧视皮匠的意思。

久而久之,人们遂将“裨将”都说成了“皮匠”,也只能将错就错了。

3、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个俗语更不可思议,人怎么会嫁给鸡或狗?“鸡”和“狗”,谐音“乞”和“叟”,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老叟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这个比较符合生活实际。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一俗语转音成“鸡”转音成“狗”了,或许是封建社会对妇女歧视的原因造成的吧。

4、狗屁不通这个俗语其实应该是“狗皮不通”。

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

“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这个生理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这个谐音改得也还贴切。

以上几个都是由于谐音的缘故造成的误传,还有一些,例如“无毒不丈夫”中的“毒”,本来应当是“度”,这个谐音改变了原来的本意,冤枉了不少好男人,这里就不赘述了。

5、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又是一句常被人引用的俗语。

这句俗语原本是一句歇后语——即“跳进黄河——洗不清”。

因为黄河水十分浑浊,跳进去就很难再洗干净了。

现在讹传为“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就很令人费解:似乎跳进黄河理应洗清才对。

但是大家习惯了这样用,不必太较真,也算约定俗成吧。

6、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棺材就落泪,那就有点莫名其妙了。

其实,这个俗语本来应当是“不见亲棺不落泪”,由于误传的结果,讹变成了现在的“不见棺材不落泪”,好在它已经演变成了贬义,也就没必要追究了。

三、误用的成语1、空穴来风这个成语出自宋玉的《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穴,是孔、洞的意思;来:招致。

有了洞穴才能招进风来。

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

空穴来风这个成语,原意为“消息和传说是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由于词义的演变导致用法的改变。

现在,这个词既可以用来形容有根据,也可以用来形容没有根据。

到底谁是谁非,还要以后再下结论。

但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上,“空穴来风”一词的意思是指原意,所以如果考试碰到这样的题,应该按原意去理解,否则要扣分的。

2、美轮美奂这个成语是形容建筑之美。

如今,滥用的极为普遍,甚至连于丹这样大名鼎鼎的文人也会用错,她在提到舞蹈《千手观音》时,用成语“美轮美奂”来形容其美,立即遭到网民的非议。

这个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下》:晋文子赵武家里新落成一所房屋,晋国大夫张老去祝贺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轮,是古代的一种圆形高大的谷仓。

这个成语指高大的意思,专门形容房屋建筑高大华丽。

现在,连电台、电视台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主持人和记者,往往也是张嘴就来,这个成语的乱用有点过份了。

3、不孚众望孚,信服的意思。

不孚众望,即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虽一字之差,其语义迥乎不同。

“不负众望”意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这两个成语不能混用。

还有“深孚众望”,意思与“不负重望”差不多,只是“深孚众望”程度更深一些。

4、明日黄花明日黄花是指“过时之物”。

明日,在英语上属于“将来时”,既然明日还未到来,怎么会过时?于是有人想当然地篡改成了“昨日黄花”,看似很有创意,实质弄巧成拙。

如果知道成语的出处,或许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这个成语来自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黄花,也就是菊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这里的“明日”显然是指过去了的时光。

如果使用“明日黄花”这个成语,一定要记住它是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5、床笫之私床笫,请大家注意,这可是一个极容易迷惑人的“马甲”,很容易误看作为“床第”。

“笫”和“第”,虽然两各个字的模样酷似,但写法毕竟不同。

笫,读音同“姊”、“子”,是指垫在床上的竹席。

“床笫”也就是床铺。

引申为夫妻之间的语言或房事。

但换上“床第”这套“马甲”,就什么也解释不通了。

出于好奇,当我用键盘敲打这篇稿子的时候,遂上网用“床第”这个莫须有的词进行了搜索,结果竟然出现一大堆诸如“床第之私”的词条,连我使用的搜狐拼音输入法也能弹出类似的组词,呜呼!不知说什么好了。

6、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语的音译,是佛教的专用名词。

它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罪业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净土”的对立面,这里容易产生各种罪孽;另一层意思,指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很能忍受劳累,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再广义一点解释,就是“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

现在的问题是,或许是眼花的缘故,一些人常把娑婆二字颠倒过来写成“婆娑世界”,我同样到网上搜索,也同样会出现一大批“婆娑世界”的条目,如此明目张胆地乱用成语,实在让人瞠目结舌了。

善哉,善哉!佛祖也必定很生气吧?被国人误传的俗语、成语和词语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

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臭皮匠再多,也跟诸葛亮没有可比性。

3、“不见棺材不落泪”,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

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4、“有眼不识金镶玉”,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

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5、“不到黄河心不死”,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

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

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

不过这个我还能理解点,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

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7、“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

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

“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8、“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

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

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9、无「奸」不商。

原为:无尖不商,是说古时候开粮行,卖谷米是用升或斗量的,商人卖谷米每次都把升和斗堆得尖尖的,尽量让利,以博得「回头客」,所以叫无尖不商。

也可解释为:商场如战场,必须有拔尖的智慧,才能成功。

如果是「奸」,那世上做生意的,没一个好人了。

10、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原为:无度不丈夫,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有度量者,方能称为大丈夫。

「度」与毒,一字之误,谬以千里。

11、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应该是:唯汝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古汉语「女」通汝,故有此误,纵观孔子的思想体系,并无歧视女性之意。

12、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由於我们对「上、下」两个认识不全。

常将它们做「及」解。

其实「上下」还有「尊卑」之意,该说原意应为「刑不尊大夫,礼不卑庶人」,不会因为大夫之尊,就可以免除刑罚,也不会因为是平民,就将他们排除於文明社会之外。

不作此解,与「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就自相矛盾了。

更简单的判断是:自从汉代「独尊儒术」至有清一朝,刑及大夫的案例并不少。

13、「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一个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此说常传为麦克阿瑟针对朝鲜战争所言。

其实原话是朝鲜战争期间担任美国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的五星上将布莱德雷说的:如果美国像被解职的麦克阿瑟建议的那样,把战火烧过鸭绿江,那将是在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此说被刻意隐弃的前提是:「把战火烧过鸭绿江」。

14、中国是一头东方睡狮,醒来的时候,全世界都会颤抖。

这是拿破仑说的话,与上句相反,它却是被割弃下半句──「上帝啊,就一直让它睡下去吧」。

这两句话的刻意取舍,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长自己的志气。

15、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