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梳理(整理版)
(完整版)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
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大纲第一节古典进化论古典进化论学派是文化人类学史上的第一个理论学派,其成熟标志是泰勒的《原始社会》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的问世。
进化论学派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认为人类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发展的。
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过程,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在于人类心理具有一致性。
一、产生背景1、人类学知识的增长和研究组织的成立2、殖民贸易的促进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蓬勃发展,殖民贸易和殖民地统治达到空前的程度。
除殖民贸易和殖民统治官员的需要这一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之外,殖民当局的官员和传教士将他们在当地所见所闻报导给国内,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因此,学者研究的方向也为之一变,转向比较语言学、比较宗教学、民族文化风俗的人类学研究。
3、进化论思想的催生进化论学派产生的思想根源是19世纪进化理论的提出。
达尔文首次详细阐述了生物进化的机制,并给予了科学的论证。
《物种起源》一书概括了达尔文的主要思想,即物种不是永远远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在变化过程中,生物的自然选择机制与高度的变异性起着重要作用;自然选择就是把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把不利的变异淘汰掉,从而使自己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并生存下来。
第一个系统地借鉴生物进化理论阐述社会进化理论的是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他第一次使用进化这个词是在1850年;1857年斯宾塞描述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过程;1862年,斯宾塞给出了进化的明确定义:“进化是通过不断的分化与整合,从不确定、不连贯、同质向确定、连贯、异质的的变化。
”斯宾塞进化理论的最大缺陷是将生物进化与社会进化视为本质相同的事物。
4、古典进化论的基本观点所有研究社会与文化的进化论各有特点,但在以下三个问题上基本持相同看法,这就是:第一,用人类本质的一致性观念来说明文化发展的单一性。
第二,各族文化都循同一路线向前进化,目前各个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实际上代表这条路线的各个阶段,各阶段在程序上是固定的,但在时间上并不一致,有快慢的差别。
文化人类学整理版
名词解释:①、③、⑥、⑦10、⑧⑨实验民族志:图腾崇拜:民族中心主义:单系继嗣:主位:布朗的单系血统:文化相对论:文化相对论或文化相对主义指的是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的绝对的标准,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尊严,文化没有优劣、高下之分,一切评价标准都是相对的。
田野工作方法:所谓田野工作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工作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直接观察、访谈、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民族学:①民族志(Ethnography)。
就是通过田野工作对一个民族的传统行为和思维方式的描述。
②民族史。
关注的是某个特定民族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生活方式所发生的变化。
③跨文化比较学。
在民族志和民族史所收集和分析过的资料的基础上,跨文化比较学着重探讨:为什么在一些社会中存在着某些文化特征,而在另一些社会中却没有这些文化特征。
文化的整合性:一个文化内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它是作为一个各方面相互作用的整体而发挥作用的,这就是文化的整合性。
音位:音位就是一组略有差异的语音,对讲这种语言的人来说,这组语音并不会产生语意上的差异。
皮钦语:皮钦语(pidgin)是在贸易或其他交往中,以某种语言的词汇为基础,把语法规则大大地简化,没有性、数、格等的变化,并在语音、语法上混合了当地通行的其他语言的某些成分而形成一种只为少数人在特殊场合所使用德混杂语言。
当一个地区的人们把皮钦语传授给后代,变成他们的母语时,皮钦语就实现了克里奥尔化。
语言形成的选择性注意:在语言的形成上,人们会无意识地选择那些对社会成员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并赋予其一定的语言符号。
那些对社会成员不太重要的事物,在语言中往往就没有单独的称呼,或者只有一个总的称呼。
但对一种十分重要的事物常常要给予它不止一个名称,为的是能够辨别这一事物的极其细微的差别。
互惠系统:对等互惠的例子:特罗布里恩德群岛上的库拉交易。
库拉(Kula Ring)交易是一种交换贵重的贝类装饰品的礼仪性的交换活动,在这种交换活动的掩盖下,不同岛屿上的人们交换着各种生活用品。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流派
《 “《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的科学,或者说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的科学。
美国学者霍尔姆斯首先提出文化人类学这个概念。
在美国称文化人类学,在英国称社会人类学,在欧洲大陆特别是德国称为民族学。
人类学的奠基者:拉菲托 《美洲野蛮人风俗与远古风俗之比较》古典进化论学派这是文化人类学史上第一个流派,是文化人类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盛行于 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成熟的标志在于 E.B.泰勒的《原始文化》和摩尔根的《古代社会》 古典进化论学派认为文化进化的动力:心性一致,即人类心里一致说,人们都朝一个地方想。
古典进化论学派很好地解释了文化的多样性,但是它却把文化的差异性简单地解释为发展阶 段的不同,从而为文化歧视甚至是种族歧视埋下了理论种子。
古典进化论学派产生的背景:一,早期的人类学知识的积累和研究组织的建立;二,殖民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人们研究异种族、异文化的需要,也扩大了人们的研究视阈;三,思想根源在于进化论理论的提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斯宾塞社会进化论。
E.B.泰勒: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第一个给文化和宗教下定义之人,第一个主张采用统计法进行人类学研究的人。
《原始文化》、《论研究制度的方法:对婚姻和继承法的应用》进化论观点:人类社会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跟自然界一样,是通过不断进化而发展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类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是相继相承的。
宗教理论:明确了什么是宗教:一切对于神灵的信仰;探讨了宗教的起源和产生:万物有灵(全部宗教史的基础)。
婚姻家庭理论:“回避”习俗与居住模式:从妻居到从夫居;命名制度:亲从子称;继嗣制度;产翁制:由母系向父系转变;婚俗:抢婚和外婚制。
人类学研究方法:比较法(分类比较)、残存法(残留的风俗习惯)、统计法摩尔根:美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对易洛魁部落联盟的研究,首次使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人类学,首创用亲属称谓来研究家族制度。
第二章文化人类学基本理论
14
三、美国传播学派
2.主要观点
(1)创造“文化区”(culture area)的概念,意
思是指具有共同文化特质的人们分布的区域,以
此概念,他在美洲划分出了不同的文化区;
( 2 )指出文化区与不同环境之间的关系,开创了
“人类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适应关系”的研究路
线。 15
四、对传播学派的评价
肯定评价:
23
三、布朗的结构功能主义
1.文化的功能并非在于满足不同的欲求,而是为 了维护已有的社会结构 。
2.社会是个有机体,其存在依赖于各部分的相互 依赖和相互作用。 3.社会结构受一定规范的制约,这种规范也制约 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行为。 4.不同社会间存在差异,原因在于各个社会用不 同方式发展自己的结构。
31
二、怀特的技术决定论
1.文化由技术体系、社会体系和观念体系三部分构成,技术
体系决定社会体系,间接决定观念体系。
2.文化进化的原因在于技术,而衡量文化进化阶段的唯一而
最合适的标准是每人每年所能得到的能量。
3.文化进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人类仅仅依靠自身能量的阶
段、通过种植和养殖得到太阳能的阶段;通过动力革命,利
10
一、德国传播学派
2.基本观点 (1)不同民族文化相似性可以用文化接触而产生的传播来解 释,否则,就是起源于同一源头。
(2)寻觅传播痕迹的方法:分析文化之间的类理论(culture circle):凡是相同的文化现象,无论 在何地,都属于某一文化圈,起源于某一中心,人类的每一 种文化最初都起源于某一个文化中心,从该中心传播到世界 各地。(Leo Frobenius 首先提出此概念 )
文化人类学(整理)
文化人类学一、学科发展历程⏹人文学传统:文化的多样性——研究不同社会、不同民族和不同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创造性,以展示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社会科学:人的一致性——从经验事实中归纳出某种一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人类学四个分支之一:民族学——社会文化人类学⏹ A.描述的民族学(民族志ethnography):注重物质文化背后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研究一个民族的整体文化特征传播:从德国(北欧、俄罗斯各国)传到美国——文化人类学:⏹ B.比较的民族学(与比较社会研究comparative sociology并称):分专业研究社会组织、经济、政治制度和宗教仪式等——民族学与社会学结合为社会人类学传播:从德国——英国、法国学科发展分期⏹以20世纪60年代为分水岭⏹60年代以前:古典进化论——结构主义⏹60年代以后: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60年代的一百多年是人类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代,可分为四个阶段:⏹(1)19世纪后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2)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1918)—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年代后期⏹(4)60年代1.近代人类学:进化论和传播论⏹(1)生物进化论:⏹进化(evolution):原指一种事物由一种状态逐渐地、有秩序地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西方进化观的历史:⏹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时代即已存在⏹中世纪:宗教神创论占统治地位⏹欧洲宗教改革之后:基督教的新教理性准许并提倡用时间的直线推移来描述世界的起源和人生的目标⏹近代西方: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产生巨大的“变迁”⏹18世纪:自然科学和哲学领域开始讨论“进化”理论⏹1859年:达尔文——阐述动植物由优胜劣汰、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1863年:赫胥黎——证明人猿同祖理论⏹1871年:达尔文出版《人类的由来与性的选择》,阐述人类起源于动物、人类在生物界中的位置及人类与高等动物的亲缘关系(2)文化进化论(进化论学派)⏹“人类学”一词的出现:1501年,是研究人的生理及解剖的学科名称⏹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标志着“科学的人类学”的创立:人类作为生物体的演化&人类创造物质文化的演化人类生物进化论&人类文化进化论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生物进化论的代表:达尔文、赫胥黎⏹文化进化论的代表:⏹斯宾塞:英国实证哲学家——社会超有机体论&社会进化论⏹泰勒:英国人类学家——人类文化的发展史是自然史的一部分&人类社会的进化是第一位的,退化是第二位的⏹摩尔根:美国人类学家——阐述人类社会—文化的三个阶段: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文化进化论的共同观点:⏹ A.关心的是全人类文化的总体发展,不关心某个具体社会、具体文化内部的运作;⏹ B.持单线进化论,并不考虑生态环境和人文地理因素对具体进化过程的影响,忽略文化进化中区域性和民族性因素;⏹ C.强调人类心理能力的一致性及其对文化进化的决定性作用,认为全人类的心智能力是一致的,因而每个民族都必然经历同样的文化发展过程;⏹ D.采用“文化残余”和“文化类比”的方法,把不同的文化现象按排列组合成一定高低不同的时间序列,用以代表全人类文化的进化过程。
文化人类学重点整理
文化人类学重点整理第一章1.泰勒对于文化的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1.5 about 泰勒·爱德华·泰勒–英国人类学家(Edward B.Tylor,1832-1917)·1871年,发表名著《原始文化》·这部书是人类学这门学科诞生的标志·提出残存法和万物有灵论2.其他人类学家关于文化定义(了解)马林诺斯:基首创功能主义的文化理论,认为“一种特质的功能,就在于满足该群体成员的基本需要和次生需要”这些基本需要大致有三种层次:生物需要、工具需要以及整合需要格尔兹:将文化视为一种象征体系其考察象征符号的目的不是去求助某种文化规律或法则,寻求该符号是如何模塑社会行动者看待、感觉和思考这个世界的探索其意义并加以阐释后现代主义:将文化转换为一个“建构性的”过程库拉交易圈3.人类学学科对象文化的他者和自我3.5 about 文化的他者和自我我们所讲的“他者”(others)不仅仅指向与自己不同的人群,更多的是指向与自己不同的文化(other cultures)我们所主要关注的不是作为人群的他者,而是文化意义上的“他者性”(cultural otherness)4.人类学研究视角研究视角:主位与客位。
主位(emic)观点:站在局内人的立场对待所研究的文化。
客位(etic)观点:站在局外人的立场来看待所研究的文化。
互为主体性(inter-subjectivity):人类学家强调要从被研究者的观点出发来理解他们的文化,而且拒绝用我们自己的范畴将被研究的文化切割成零星的碎片。
5.人类学的四个分支学科体质人类学、考古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或称社会人类学、民族学)和语言人类学5.5 about四个分支学科的内容A.体质人类学的研究体质人类学或生物人类学探讨古今人类生存的生物性基础,研究人类如何获得现今的形态与行为问题包括人的体质特征,特别是人类的进化和变异的过程和机制,以及人的体质(生物性)与文化的关系B.考古人类学考古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过去是对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通过跨越时空考察文化的连续性来理解人类本身考古史(archaeological history)涉及建构人类文化发展历史,陈述区域文化发展史、地域分布特征等,以及对社会文化系统发展变化的来龙去脉作出解释考古学由史前考古学(prehistoric archaeology)、历史考古学(historic archaeology)组成C.语言人类学语言人类学认为:语言既是一种社会工具又是一种文化实践,它是着重考察人类各地语言使用与文化的关系的分支学科D.文化人类学美国学者霍尔姆斯于1901年在《美国国立博物馆的报告》中首次提出文化人类学这一术语旨在强调人类学中研究人类文化的部分,指代研究与人的生物特性相区别的人类社会及其文化的一门学科它所关注的人类文化现象,侧重描述、分析、解释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方式,社会和文化的异同,包括人们在风俗习惯、婚姻家庭、亲属制度、宗教信仰、政治经济制度、原始艺术等方面存在的共性和差异6.人类学学科认识论与方法论的主题普同性文化相对性主位与客位整体文化整体观6.1 about普同性所谓普同性或普同论(universalism)是指地球上全人类的一致性与共同性。
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考研复习资料
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文化研究的历史导论一、文化人类学的定义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的科学,或者也可以讲是从文化这个角度研究人的科学。
美国学者W·H·霍尔姆斯于1901年首次提出文化人类学这个术语,其英文是Culture Anthropology。
提出这一术语的目的就是与从生物特性角度研究人的体质人类学相区别。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文化人类学关心的是作为社会存在的人及其习得的行为方式,而不是遗传传递的行为方式。
”二、人类学的起源“人类学”这一术语首次出现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西方学术界往往把亚里士多德作为“人类学”这个词的创立者),其希腊词源是Anthropos(人)+Logic(研究),即人的研究之意。
但是,亚里士多德当时并未将其作为人的研究的概念。
按照英国人类学家A•C•哈登的看法,真正与人的生物特性研究有关的是1501年,当时德国学者M·亨特在其著作《人是万物之灵》中使用了这个词。
1655年,在一本未署名的著作《抽象人类学》中,才出现该词的英文形式,该书还对人的研究首次作了科学的区分:“人类学或人类本性史,迄今为止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心理学,即关于理性灵魂的本性的讨论;第二类为解剖学,即通过解剖揭示人体的结构或者构造。
”大体上讲,第一类为后来的文化人类学研究,第二类为后来的体质人类学研究。
三、文化人类学多种名称的由来(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与社会人类学)“民族学”这一术语常常被看作是“人类学”的同义词,它最早出现在1607年。
但是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来使用,则是1830年法国著名科学家让·雅克·昂佩勒,他将民族学作为人文科学的一门学科。
1839年,法国博物学家爱德华将这个词用作巴黎民族学会的称号,该学会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民族学会,其当时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欧洲历史上各个民族的起源与关系。
到19世纪中期以后,民族学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即“只对人类文化和作为社会动物的人类进行比较研究。
文化人类学 第二章 理论流派
什么叫“功能”? (1)“功能”就是“满足需要”,就 是事物与制度的“作用”。 (2)一切文化和社会现象都有其存在 的现实意义和不可缺少的作用,一个民 族的文化中的每一个现象,都像生物肌 体的每一个器官一样具有一定的“功 能”。
1、马林诺夫斯基
代表著作: 《澳大利亚的土著家族》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 《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俗》 《原始社会的性与压抑》 《科学的文化理论》 《文化论》等。
四、心理学派(文化与人格学派)
(20世纪40年代)
代表人物:
拉尔夫〃林顿 (Ralph Linton) 马格丽特〃米德( Margaret Mead) 露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
1、林顿的重要观点:
(1)人格是个人的 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 的有组织的集合。
(2)每一文化的成员都有一系列共同具
2、政治观念的发展
氏族是原始公社制度的基本细胞. 一切文明民族的最初氏族都是母权制。
3、家族观念的发展
(1)群婚制: 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 (2)对偶婚制 (3)一夫一妻制
4、财产观念的发展
社会分工、私有财产和社
会不平等现象的相继发生,是
原始社会解体和国家产生的根
本原因。
“摩尔根在美洲,以他自己的方式,重 新发现了四十年前马克思所发现的唯物 主义历史观,并且以此为指导,在野蛮 时代和文明时代加以对比的时候,在主 要点上得出了与马克思相同的结果。”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 家的起源》)
三、历史特殊论(20世纪初) 弗朗兹〃博厄斯 Franz Boas, (1858-1942)——美国“民族学之父”
代表作:
《种族、语言和文化》、
第二章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流派
第二节 心理学派和功能主义
一、心理学派 1.弗洛伊德的文化人类学研究 2.林顿:基本人格类型 卡丁纳:基本人格结构 3.本尼迪克特和米德的文化与人格理论 《文化模式》 《来自南海》三部曲
漳州师范学院
二、功能主义与结构功能主义
(一)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理论 1.文化的功能主义理论 思考每一种文化现象对于社会成员以及作 为整体的社会的功能和作用 2.把人本身的需要看成是文化存在的基础 3.整体性的田野工作方法
漳州师范学院
(二)布朗的结构功能主义 1.文化的功能在于维持一个社会的结构, 而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 2.关于社会结构的思想的内容 社会组织 社会形式
漳州师范学院
第三节 新进化论、结构主义人类学
一、新进化论 (一)怀特的普遍进化论
1.文化进化的标志是人类获取能量的增长 (1)文化的进化历史阶段 (2)评估文化文化发展的公式:C=ET
2.技术发展是整个文化进化的基础 (1)技术系统 (2)社会系统 (3)思想意识系统
3.文化决定发明与革新 (1)文化既是人类天性的决定因素,也是发明与革 新的决定因素 (2)两个重要的命题
漳州师范学院
(二)斯图尔德的多线进化理论 1.对于文化的解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2.文化生态学思想 3.文化类型研究 (1) 社会文化整合水平 (2)区分出三种整合水平不同的社会文化类型: 家庭、群落(村落或社区)、国家
漳州师范学院
(三)列维一施特劳斯的的一种模式 2.结构主义方法:
一是结构模式的划分;二是结构层次的转换 3.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称谓体系,态度体系 4.神话的结构
“二元对立”是人类思维的基本结构,神话只是 这一无意识性质的基本结构的语言表现。 5.对原始人的思维特性和图腾崇拜的研究
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
学派
代表人物
理论
古典进化论学派
泰勒、摩尔根
泰勒:残余法,万物有灵论;摩尔根:蒙昧野蛮文明,人类家庭进化步骤《古代社会》
传播论学派
拉策尔
批判早期进化论、把义
历史特俗论学派
博厄斯、、威斯勒、本尼迪克特、玛格丽特·米德
博厄斯《人类学和现在生活》文化相对主义;威斯勒文化区理论;克鲁伯: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适应关系;露丝·本尼迪克特、玛格丽特·米德:《文化模式》《菊与刀》《萨摩人的成年人》文化与人格理论
结构主义人类学
列维·施特劳斯
结构主义人类学:结构与结构分析
象征人类学
格尔兹、特纳
格尔兹:解释人类学;特纳:符号人类学;沃德:新民族志、文化主位研究法
功能学派
马林诺夫斯基、布朗
马氏《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文化论》《西北美尼亚野蛮人的性生活》需要和功能理论;布朗社会结构研究
法国社会学学派
迪尔凯姆、莫斯
迪尔凯姆《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宗教定义归纳;莫斯《论礼物》交换礼物的的社会原因
新进化论学派
柴尔德、怀特、斯图尔德、塞维斯、萨林斯、哈里斯
斯图尔德:文化进化史观;怀特:文化进化标准;斯图尔德:多线进化论、文化生态学;塞维斯、萨林斯:一般进化(一般进化论)与特殊进化(多线进化论)并存、社会五分法;哈里斯、拉帕波特:文化唯物论
0第二章 文化人类学基本理论
3.人类文化是分阶段逐步前进的。 4.社会制度和文化现象一般都有其心理学的根据,
并可根据个人的心理本质推导文化现象发展的规 律。
4
三、社会进化的基本阶段
1.摩尔根的划分 (1)蒙昧时期
(2)野蛮时期 (3)文明时期
低级:以野果和坚果为食物 中级:食用鱼类并使用火 高级:发明了弓箭 低级:制陶技术的产生 中级:东-动物饲养,西-灌溉、建筑 高级:冶铁技术、铁器的使用
2.社会进化论尽管看到了文化传播现象,但是却 很少注重文化传播对人类社会文化演进的影响。
3.在研究方法上,社会进化论将处于不同文化进 化阶段上的文化现象拿来进行比较,本身是不具 可比性的。
8
第二节
传播学派
(Diffusionist)
9
一、德国传播学派
( German-Austrian School )
1.代表人物
(1)格雷布雷尔(Robert Fritz Graebner,1877-1934) 《大洋洲的文化圈及文化层》(1905) 《美拉尼西亚的弓文化》(1909)
(2)施密特(Wilhelm Schmidt,1868-1954) 《神的观念的起源》 (1912) 《南美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1913)
14
三、美国传播学派
2.主要观点
(1)创造“文化区”(culture area)的概念,意 思是指具有共同文化特质的人们分布的区域,以 此概念,他在美洲划分出了不同的文化区;
(2)指出文化区与不同环境之间的关系,开创了 “人类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适应关系”的研究路
15 线。
四、对传播学派的评价
肯定评价:
第二章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流派
1。英国泰勒: 第一,世界各地文化的一致性,主要取决于两个 因素:一是人的本性的普遍相似性,二是生活环境的 普遍相似性。
第二,文化的各种不同阶段,是发展或进化的不同
阶段,其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产物,并对 将来的历史进程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2。美国的摩尔根:社会进化分三个阶段,即“蒙 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 。
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文化是“从历史上沿袭下来的体现于象征符号
中的意义模式,是由象征符号体系表达的传承概念
体系,人们以此达到沟通、延存和发展他们对生活 的知识和态度”。 他将文化比作某种生命情感的表现形式,它具 有游戏的、戏剧的、舞台的、文学的象征意义。
巴厘岛的斗鸡游戏的分析。
巴厘岛 斗鸡_在线视频观看_土豆 网视频 286
类学中的心理学派,或叫做文化与人格学派。主要代
表人物有拉尔夫 · 林顿、艾布拉姆 · 卡丁纳、玛格丽
特· 米德和露丝· 本尼迪克特等。
林顿的“基本人格类型”与卡丁纳的“基本人格
结构”。两人既承认文化对人格的影响作用,又强调
人格对于文化的影响作用。
本尼迪克特深入北美,研究印第安人的民俗和宗
教,反映在《文化模式》一书中。
米德的《来自南海》三部曲揭示了这样的观点: 一个人的成年人格的形成,深受其所处的文化的影响, 尤其是不同文化或社会的儿童的抚养方式,对于人的 个性形成有着关键的影响。
二、功能主义与结构功能主义
1。马林诺斯基派的功能主义 人类任何社会现象、任何文化现象,都是为满足
某种现实的需要而存在的。“文化,即工具的整体及
第三节 新进化论、结构主义人类学
一、新进化论
所谓新进化论是指在20世纪50年代一些人类学
人类学流派知识梳理
古典进化论学派一、古典进化论(文化进化论)古典进化论是19世纪中叶西方民族学界产生的一种民族学理论,进化论主要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该理论认为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渐地发展,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阶段,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斯宾塞、泰勒、摩尔根和弗雷泽等人。
二、古典进化论学派产生的背景1、人类学知识的增长和研究组织的建立;2、殖民贸易的促进;3、进化论思想的催生。
三、古典进化论的思想渊源1、18世纪欧洲社会思想家有关学说的影响:维柯、孟德斯鸠、孔多塞;2、民族学本身思想脉络的影响:拉菲托、亨利霍姆、亚当弗格森;3、生物进化论的影响:达尔文。
四、泰勒的文化人类学理论(一)泰勒泰勒是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古典进化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被誉为英国“人类学之父”;他曾旅行墨西哥和美洲热带地区,基于对当时社会文化的浓厚兴趣,发表了其代表作《原始文化》;其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给文化下了经典性的定义②宗教理论方面提出了“万物有灵论”③将人类的进化历史分为蒙昧、野蛮、文明三个时代④对婚姻家庭理论的研究⑤方法论方面提出了“比较法”“残存法”“统计法”。
(二)泰勒的进化论观点1、用人类本质的一致性观念来说明文化发展的单一性;2、各族文化都循同一路线向前进化,目前各个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实际上代表了这条路线的各个阶段,各阶段在程序上是固定的,但在时间上并不一致,有快慢的差别,但是总会循序渐进;3、整个世界是依自然法则运行的,这无论对于分子或有机体的运动还是对于社会的运行来讲都是如此;4、泰勒把人类文化的进步划分为蒙昧、野蛮、文明三个阶段。
(三)泰勒的宗教理论1、《原始文化》主要研究的是原始民族精神文化特别是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的产生与发展;2、泰勒明确了什么是宗教(基督教、非基督教、神灵信仰);3、探讨了宗教的起源与产生。
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
新进化论学派对人类文化的进化论研究并没有随着19世纪的结束而告终,20世纪30年代,莱斯利•怀特对博厄斯所强调的历史特殊论公开发难,重新提出进化论的研究方法。
由于其理论观点与19世纪的古典进化论有所不同,故被称之为“新进化论学派”。
该派代表人物除怀特外,还有斯图尔德、萨林斯、塞维斯等。
代表著作有:怀特的《文化的进化》(1959)、斯图尔德的《文化变迁论》(1955)、萨林斯和塞维斯共同编撰的《进化与文化》等。
怀特除了坚持文化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基本进化观点外,又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人类文化的进化与其获取能量的多寡,或利用能量之技术效率有关。
低发展的社会往往获取的能量总量也少,反之,较高发展阶段的社会,则能获取较多的能量。
因此,可以依此来对人类社会进行分类。
他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阶段:①人类仅靠自己体内能量的阶段——原始共产社会。
②人类通过种植和饲养方法获取食物的阶段——东西方古代的文明。
③通过动力革命,对新能源加以利用的阶段——现代工业化国家。
④不久的将来会出现和平利用核能的阶段。
怀特认为,文化的进化就是人类利用能量总量的提高或利用能量之技术效率的提高。
斯图尔德认为怀特的理论太过于广泛和一般化,难以解释具体的、特定的文化的发展进程。
他将怀特的理论称之为“普遍进化论”,将摩尔根等19世纪的进化理论称之为“单线进化论”,而将自己提出的理论名为“多线进化论”,以示与前二者的区别。
斯图尔德在进行了大量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学说。
他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都是在各自不同的发展路线上平行发展的,在他们之间并没有共同规律可言。
因此,应该对具体的文化作具体的分析,尤其要通过考察不同的文化与各自的环境因素之间的互相适应关系,来论证该文化的发展变迁问题。
由于他特别强调文化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问题,斯图尔德的学说又被称之为文化生态学,他本人也因此而成为公认的文化生态学的创始人。
新进化学派的另两位代表人物萨林斯和塞维斯是怀特和斯图尔德的学生,他们企图调和怀特的普遍进化论和斯图尔德的多线进化论之间的矛盾。
文化人类学八大理论学派简说
二、结构功能主义学派
结构功能主义学派是功能主义学派的分支之一,它强调仪式的内在结构和它是 如何与社会的其他方面相互的。该学派认为,仪式是通过其内在的结构和元素 来传达社会意义和价值的。结构功能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人类学家 马塞尔·毛斯。
三、文化相对主义学派
文化相对主义学派是人类学中的另一个主要理论学派,它强调仪式的文化相对 性和多样性。该学派认为,仪式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 有相对的价值。文化相对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人类学家弗朗茨·博 亚斯和人类学的女性主义学派。
谢谢观看
六、女性主义学派
女性主义学派是人类学中的重要理论学派之一,它强调仪式中的性别和性取向 问题。该学派认为,仪式是一种性别化的社会行为,它往往反映和强化了社会 中的性别不平等和权力关系。女性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人类学家玛 格丽特·米德和盖尔·卢宾。
总之,仪式研究作为人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有着多种多样的理论学派和观点。 这些理论学派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仪式的本质、功能、结构、文化相对性、认 知和表演等方面,为我们理解和研究仪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六、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强调文化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认为文化现象是由不同部分之间相 互作用和相互依赖而形成的有机整体。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人类学家 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他认为对于文化现象的理解需要从整体入手,分析 不同部分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结构功能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对文化现象 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五、文化传播论
文化传播论主要研究文化的传播过程和方式,认为文化现象是在不同地区和群 体之间传播的。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人类学家阿尔弗雷德·韦勒,他 认为文化的传播是整个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化传播论的研究方法主要 是对不同地区和群体之间的文化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其中的传播规律和路 径。
第二章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流派
(三)贡献
① 传播学派扩大了研究的视野,把人类学的调查 和研究推进了一步,为摩尔根时代的人类学所 不及。
② 正确地指出了文化传播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③ 正确地指出了文化圈在地球上也是客观存在的。
用文化圈的方法来认识民族文化,并对世界上 各种复杂的文化现象进行系统的划分,在人类 学上应该是可取的。
弗朗茨·博厄斯
▪ 弗朗兹·博厄斯(FraMz Boas,1858— 1942)生于德国威斯特伐利亚的明登市, 先后在海德堡大学、波恩大学、基尔大 学读物理学和数学。1886年前往美国 定居。在美国他重建了《美国人类学家》 杂志,发起成立了“美国人类学学会”。 1883年到加拿大的巴芬岛进行1年多的 考察,了解了爱斯基摩人的生活; 1887年到美国西北海岸的印第安人居 住区考察,并于当年加入美国国籍。他 在人类学上的贡献不仅在于有一些影响 的著作,而且培养了一大批著名的学生: 克鲁伯、罗维、米德以及本尼迪克特等 人。他被尊称为“美国人类学之父”。
➢ 为了论证文化进化的理论,他主要运用两 种方法:一是文化遗留(Survivals)分析 法(也叫残存法),一是比较法 (Comparative Studies)。
“在那些帮助我们按迹探求世界文明的实际进程的证据中, 有一广泛的事实阶梯,我认为可用遗留这个术语来标示这 些事实。仪式、习俗、观点等从一个初级文化阶段转移到 另一个较高的阶段,它们是初级文化阶段的生动的见证或 活的文献。”
三、历史特殊学派
• 该学派的创始人为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 故又称为博厄斯学派。这是一种以历史 特殊论为基本理论核心、以文化区为研 究方法、以文化相对主义为研究态度而 建立起来的人类学理论。
• 博厄斯代表作: 《中部爱斯基摩人》
文化 人类学理论流派
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导论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的科学,或者也可以讲是从文化这个角度研究人的科学。
权威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研究人类社会中的行为、信仰、习惯和社会组织的学科。
”英国《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也指出:“文化人类学关心的是作为社会存在的人及其习得的行为方式,而不是遗传传递的行为方式。
”美国学者W. H. 霍尔姆斯(W. H. Holmes)于1901年首次提出文化人类学这个术语,其英文是Cultural Anthropology,提出这一术语的目的就是与从生物特性角度研究人的体质人类学相区别。
J.F.拉菲托(J.F.Lafitau,1670-1740),被传播学派学者推崇为文化人类学的奠基者。
“爱丁堡学派”代表人物:亨利•霍姆(Henry Home,1696-1782)、亚当•弗格森(Adam Ferguson,1723-1816,被认为是英国古典进化论学派的先驱之一)、罗伯特森(W.Robertson,1721-1793)第一章古典进化论学派古典进化论学派是文化人类学史上的第一个学派,所以它的产生也可以看作是文化人类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正式诞生的界碑。
该学派活跃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这30年间。
该学派的产生应当从巴斯蒂安1860年出版的《历史上的人》算起,真正成熟的标志则是泰勒的《原始文化》和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两部巨著的问世。
古典进化论学派产生的背景一、人类学知识的增长和研究组织的建立二、殖民贸易的促进三、进化论思想的催生最先清楚地提出生物进化论明确概念的是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1801年。
斯宾塞偏重于社会进化,对进化概念的形成以及进化理论的系统化起了主要作用,他和孔德被并称为社会学的两位创建者。
社会有机论和社会进化论是贯穿斯宾塞思想的两条主线,是他关于社会的基本理论观点。
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的相似与不同P15代表人物、代表著作、主要思想爱德华•伯内特•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古典进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文化人类学10大学派理论
文化人类学10大学派理论文化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与文化的学科,它关注着人类的行为、、俗和价值观。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文化人类学领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学派,下面是文化人类学中的十大学派理论。
1. 功能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文化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和目标。
它强调文化在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分析文化现象来理解社会结构和组织。
2.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延续了功能主义的观点,强调文化对社会的结构和组织方式的影响。
它认为文化是社会的基本单位,通过研究文化来理解社会结构和功能。
3. 符号学理论:符号学理论认为文化是由符号系统构成的,通过符号与意义的交流来传递文化价值观和认知模式。
它强调人们对符号的解读和理解对文化的重要性。
4. 解构主义理论:解构主义理论强调对文化背后的权力关系和隐含意义进行批判性分析。
它质疑文化的固定性和单一性,关注文化中的矛盾和冲突。
5. 文化相对主义理论:文化相对主义理论认为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认知模式,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文化标准。
它强调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反对文化的评判和比较。
6. 文化演化论:文化演化论认为文化是不断演变和发展的,通过文化的适应性变化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它强调文化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7. 文化生态学理论:文化生态学理论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
它关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以及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8. 文化认同理论:文化认同理论研究个体和群体在文化中的认同和归属感。
它关注人们对自己的文化身份的认同和理解。
9. 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关注那些不以物质形式存在的文化传统和实践。
它强调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保护文化多样性和独特性。
10. 文化认知理论:文化认知理论研究文化对人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它关注文化对感知、理解和思考的影响,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认知差异。
以上是文化人类学中的十大学派理论,每个理论都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方法,用于理解和解释人类社会与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20世纪60年代之前整体趋势(空间上由大到小,内容又粗到细 )
1.不再试图构造全球人类史,从大范围的人类史的观念到文化内部规则 运作的探讨。 2.异文化观念:从比较文化高低、文明野蛮到理解社会是什么;来自非 西方的异文化不再是“历史残存”,也不是西方的过去。 3.外在时空序列——文化内在的时空序列。
环境的既存关系 • 重归“科学大道”,结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进行研究,坚持科学主义
和客位研究优先地位 •Biblioteka 技术生态、技术经济决定论质疑
强调科学、客观,丢掉了人类行为得以产生的意义框架(象征主义)
七、象征人类学
背景
(1)反思:人类学长期发展中,功能、结构的研究注重制度、结构等 对人的制约,人一直生活于冰冷的框架中,要知道人也是能动个体,有 理性、情感、行动等。一些人类学家开始思考如何发现活生生的人的行 动,并对人的行动进行阐释。也是科学和阐释、实证和人文之间的分立 (2)对科学主义者的某种反叛
五、结构主义
背景: • 二战之后民族—国家成立,在原殖民地田野作业困难 • 英美有“保护国”,法国出现困境和理论再思考
特点
• 1.来源:语言学(全世界语言有6000多种,但是总是有一些共通性 存在:如:都含有AEIOU这五个元音)
• 2.结构是经验实体之下存在的一种深层模式,而非经验体或社会现实 • 3.结构的模式:
在的基础); • 两类需求:基本需求、衍生需求。在满足生物性需求之后,创造了
文化(衍生需求)。 • 研究文化时,对研究社区进行整体、全貌的分析。
结构功能论(文化对社会运作)
• 功能是整体内部活动对于整体活动所做的贡献; • 社会结构(经验主义):由制度规定或支配的社会关系中,人的不
断配置组合。即在一个文化统一体中由制度支配的人与人的关系。 • 制度:某些原则、社会公认的规范体系或社会生活的模式。个体间
思想特点
• 构拟具体民族的文化史,而不是世界各国的一般史。探讨有限的地 理、历史区域,即在内部空间格局中研究文化(受传播论的影响)
• 建构出文化区、文化丛、文化特质等概念,用心理学的方法研究文 化特质的联系、同化、互渗。
• 分解文化文化丛的历史及心理成分。 • 研究方法:文化独立论或文化相对论。 • 每种文化都有生物、地理、历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都有
一、进化与传播(比较论:我们与他者)
• 进化:时间上的现在与过去; • 传播:空间上的中心边缘; • 文化有高低之别、文明野蛮的区分。 • 两者都有构建人类文化宏大历史的理想,历时性研究。
(一)古典进化论(现在与过去)
背景 • 启蒙运动之后,理性主义的兴起传播,特别是孟德斯鸠《论法的精
神》出版; • 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斯宾塞社会进化论的双重影响; • 1871年,达尔文《人类的由来与选择》、摩尔根《古代社会》、泰
新旧之别
• 古典进化论认为文化进化变迁的动因由人类发明的心智能力起决定 作用;新进化论涉及物质文化、能量、生态环境、遗传等多方面动 因。
• 单线与多线之别 • 新进化论中具体的、整体的民族志研究成为其基础,不再是古典进
化论者摇椅上的推理想象。
一般进化论
• 柴尔德:1931年,摆脱“蒙昧”、“野蛮”等民族中心主义色彩的描述, 试图树立唯物史观(石器、青铜器、铁器的划分标准)
(4)文化是符号体系,反映人类意识结构,抽象成结构模型。
• 5.分析范畴
(1)语言:不同语言的翻译过程,其实质是机构由表层— —深层——表层的过程。
(2)神话是二元对立思维基本结构的语言表现
• 6.寻找通则
(1)人类的社会文化现象、所有行为都可以从隐藏在背后 的深层结构中寻找根源;
(2)不支持古典进化论,但人类心性一致中有进化论的影 子,认为文化多样性和相对性背后有共通的东西存在。
决定性影响,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 • 不寻找全人类的通则,避免陷入进化论的错误之中
文化人格学派
• 濡化 • 从文化的隔代流传看待人格与文化的传承关系(三喻说) • 文化对个体个性形成的决定性作用。文化是一个社会共有的价值观
念、行为规范,个人必须遵守规则才能生活于社会中, • 同一社会中,文化使其社会成员采用同一种个性,“群体个性”、
的现实基础。 • 直接来源:斯宾塞(生物有机体)、涂尔干(社会事实中找功能)
代表人物
• 马林诺夫斯基:文化功能论 • 拉德克利夫—布朗:结构功能论
文化功能论(需要、功能;文化对个体)
• 主张对文化必须先有功能的分析才能探讨进化和传播。 • 文化现象都是为满足某种现实需要而存在(个体的需求是文化的存
代表人物
• 迪尔凯姆:实证主义 • 莫斯:礼物、身体技术等 • 列维布吕尔:《原始思维》原始人非逻辑思维、互渗律 • 赫尔兹:《右手的优越》原始人二元对立的集体观念; • 范·盖内普:通过礼仪
影响:结构功能、结构主义、象征主义等产生了
三、历史特殊论(生物性与文化性)
• 背景: • 对单线进化、心理一致的反思批判 • 对寻找全球人类史的研究的反思 • 种族、优生思想的泛滥,对生物决定论的批判
的关系在变,社会结构稳定。
反思与新功能主义
1.反思功能主义 • 忽视人的理性(个体的能动性)、情感等(礼物的流动)。 • 社会整体的反思:社会有机体中不光有平衡,还有冲突。 • 强调共时,忽略了历时(文化变迁问题)
2.新功能主义
• 埃文斯普里查德: 《阿赞德人的巫术、神谕和魔术》中指出阿赞德人的神秘信仰 和行为是他们处理社会关系的手段,不只是需求和功能。 《努尔人》表达对社会冲突的关注,而非社会平衡和整合的 传统。 • 利奇 《缅甸高地诸政治体系》提出“社会过程论“,指出要区分理 想模式和现实的不一致,注重变迁和内部差异 • 林耀华 《金翼》:用竹竿和橡皮来指出人类社会摇摆于平衡与纷扰之 间。
文明的划分);发明、发现。 • 方法上:“文化残余”、文化比较。
(二)传播沦(此地与异地)
• 对进化论不满,认为其忽略文化之间差异、文化传播迁徙等方面。
• 人类的创造能力和独立发明的能力是有限的,文化有共性,是传播 导致的。即由主体向外部的扩散,含有从中心到边缘的色彩。
• 文化采借多于发明;不同文化的相同性是文化圈相交的结果。 • 含有退化论色彩(如:埃及中心说等)
符号
物、事项、关系、活动、仪式、时间等,是处在同一共同体的人赖以 表达世界观、价值观和社会性的交流媒介。
符号是象征意义的浓缩形式(格尔茨)
关注点
• 象征人类学关注的是不同象征之间、象征与其所表示的意义之间的 联系本身。象征如何结合成体系,如何影响社会行为者的世界观、 精神与感知。(超出“社会结构”的独立体系)
有意识:当地人自己对当地的认识; 无意识:不能直接观察,当地人没有意识到的真正结构,需人类学家 概括察知的模式; 机械模式:社会法则所规定的行为 统计模式:违反社会法规行为的统计
• 4.人类的思维结构 (1)分类是天性:生熟、男女; (2)分类创造秩序,按照二元对立的规则寻找事物间的区别性特征 (3)结构分为表层、深层,概括深层结构。从偶然中寻找必然,寻找 简单性法则。
• 怀特:文化进化的评定标准——能量——技术进步获得更多能量( 能量由分散到集中、由简单到复杂)
多线进化论
• 斯图尔德 文化是适应环境的工具; 各民族的发展随生态、环境的差异走不同的道路
文化生态学
• 马文哈里斯:文化生态学和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体 • 环境如何刺激社会和文化形态发展——社会和文化形态如何维持与
(三)评述
• 批评:为了追求通则,对文化进行任意拆分组装,不顾文 化的整体性; 排斥文化自身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发挥; 依据材料不足,借助逻辑推理或降低经验层次来寻求支持
• 影响:对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启示; 文化圈等对历史具体学派对的影响等等。
二、法国社会学年鉴学派
• 背景
• 自然科学的方法引入社会科学,实证主义兴起(孔德、斯宾塞等为 代表的一批社会学家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 对古典人类学理论的反思与批评(历时性研究),关注点从历时到 共时的转向。
• 与韦伯的社会行动产生的分立。
思想特点
• 不再把社会和文化元素分列出来排列,注重社会、文化的整体观; • 解释现象从社会事实出发,社会事实不可化约为个人行动去理解,
社会事实只能在社会事实中去理解,不能简化到生物和心理层次( 对一些进化论学者的批判); • 在社会事实与某些社会结局关系中寻找其功能。 • 集体意识、集体表象:社会强制力的来源 • 神圣、世俗二分 • 比较法(传统社会、现代社会——有机团结、机械团结) •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对仪式的分析
人类学理论脉络梳理
学科起源
• 他者,西方眼中的非西方。
• 学术组织服务于特定的群体和组织,如殖民统治需要。
• 寻找他者的镜鉴,通过反思来达到自我批评。(萨摩亚的 成年)
现代人类学的思想来源
• 马克思: 批判、政治经济学、冲突、社会会关系等等。 • 涂尔干:实证、社会事实、集体意识、比较(有机团结(
质疑
• 认为其否认有意识的主体在社会和文化过程中的相互性 (个体)
• 否认历史或事件对结构的重大影响
六、新进化论
背景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胜利,让学者重新思考“社会是否变得越来 越好”。
• 共时性研究增多,历史研究的缺失 • 对文化决定论、心理学派的不满,认为研究文化还是要有实证、科
学的研究做支撑,不能忽视环境、生态等物质因素。
现代)、机械团结(传统))、分类(神圣、世俗)。 • 韦伯:反实证、人文精神、社会行动、意义阐释、 科层制
等等。
与社会学共享三个主要资源
发展总述
一、20世纪60年代之前(1871、1896、1922三个界点) (1)1871: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宏观、中观)
(2)1896:历史具体主义在美国的发展;时间上相距较近的 还有法国社会学年鉴学派。(时空范围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