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钱钟书的幽默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1月
第23卷第1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 urnal of Hebei N or mal U niver sity(Social Science)
Jan.2000
V ol.23N o.1
论钱钟书的幽默观
田建民
(河北大学中文系,河北保定 071002)
〔摘 要〕钱钟书吸收各家幽默理论的长处而形成了自己较为合理的幽默理论体系,即在承认幽默主体具有高度的机敏和智慧并具备诱发幽默感的客体对象这两大前提条件下,从主体内心世界着眼,强调幽默是一种脾气、性格或心态,具体表现为具有高深修养的了悟世事人生的超越感或优越感和对人生、命运采用“一笑置之”的游戏或自嘲的态度。最理想而纯正的幽默表现为智者哲人的有会于心的微笑。幽默具有流动飘忽、变化不居的不确定性,不能固定为模式,因此不可摹仿和提倡。
〔关键词〕钱钟书;幽默观;超越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87(2000)01-0049-04
幽默是一个古老而有纷争的话题,它的历史可能和人类社会同样悠久。在西方,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西塞罗,到康德、叔本华、柏格森、弗洛伊德等众多的学者哲人,都曾从哲理的角度对幽默进行探讨和研究;在中国,虽然《诗经》中就有“善戏谑兮,不为虐兮”¹,但真正对幽默大力提倡并进行理论研究,却是在本世纪20—30年代。中西学者对幽默做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众说纷纭,各持己见,莫衷一是,用康格里夫的话说就是“幽默的种类无穷无尽……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意见”º。不过,我们说,各家幽默理论虽都不能完全精确地概括幽默的本质和特性,但却大都能反映幽默的一部分合理的属性或特点。钱钟书先生参与了30年代关于幽默问题的讨论,他在《说笑》中提出“幽默至多是一种脾气”»,据此张健先生把他划在“主观论”派之中¼,这种从宏观角度的划分,抓住了钱钟书幽默观的一个重要特点,但要比较全面地了解钱先生的幽默观,还需要做更细致而具体的分析。我们说,如果各家幽默理论都是盲人摸象般的一孔之见,那么钱先生的幽默观就是融各家之长于一起的一个复合体。他的幽默观主要表现在《说笑》这样一篇以幽默的笔调来说幽默的随笔中,篇幅虽然不长,却融进了西方的一些主要幽默观点而形成自己的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主体的机智和诱发幽默感的客观对象是产生幽默的前提条件。先说“机智”(w it)。机智在欧洲文艺复兴时原指“天才”而言,后来发展为美学术语,表示机敏智慧,言语巧妙。许多幽默理论家都强调机智,特别是“智”在幽默中的重要作用,有人认为“幽默是机智加爱”½;有人认为“幽默感积极的创造性的形式是机智”¾;有人认为“幽默是能飞的智慧的神经”¿;钱仁康说:“幽默是一切智慧的光芒,照耀在古今哲人的灵性中间。凡有幽默的素养者,都是聪敏颖悟的”À;林语堂说:“当一个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生产丰富之智慧足以表露其理想时则开放其幽默之鲜葩,因为幽默没有旁的内容,只是智慧之刀的一晃”Á;我国古人把幽默和智慧看得密不可分,如《史记》中有:“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b k。钱钟书先生也特别强调智慧在幽默中的作用,甚至把智慧看作幽默的前提。但是《说笑》一文是用富于幽默的散文形式写的,他的这些思想不是像理论文章一样明明白白条分缕析地说出来,而是以形象和谈笑的方式来表露,所以,这些思想的捕捉需要我们去感悟和分析。钱先生在文中首先引用了拉白莱(Rabelais)“把幽默来分别人兽”的名言,“笑是人类特具的本领(pro pr e)”,并肯定“幽默当然用笑来发泄”,笑“本来是幽默丰富的流露”。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钱先生思维的逻辑:人之所以区别于兽,关键在于人有智慧,有智慧才有幽默,有幽默才发泄为笑。所以笑表现了幽默,而幽默表现了智慧,强调智慧是幽默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在文中,钱先生引荷兰夫人(La dy Holland)《追忆录》中薛德尼・斯密史(Sidney Smit h)的话:“电光是天的诙谐(wit)”。英语w it一词,一般人都翻译成“机智”,而钱先生则翻译成“诙谐”,可以看出,钱先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简直把“机智”等同于“幽默”,特别认为其中“智”是最重要的,没有智慧就没有幽默。他在《管锥编》中也说:“‘滑稽’训‘多智’,复训‘徘谐’,虽‘义’之‘转’乎,亦理之通耳”。在考论“滑
a〔收稿日期〕19980811
〔作者简介〕田建民,男,河北大学中文系,博士,副教授。
稽”之本义是能“乱同异”时说:“盖即异见同,以支离归于易简,非智力高卓不能”b l。在钱先生看来,人有智慧所以产生了幽默,有幽默就发为笑,这在原本意义上是一致的,是合于逻辑的。但是后来却发生了变化,产生了笑和幽默的不一致性,其原因是,既然智慧产生幽默,幽默发为笑声,慢慢笑变成了幽默和智慧的标志,人人都喜欢表现自己有智慧,所以人人都笑,以至缺少智慧和幽默的人也跟着笑。这样,笑逐渐演变成了人的一种生理本能和一些人冒充幽默和智慧的幌子。这样,笑也就不再都是幽默和智慧的表现了,比如“傻子的呆笑,瞎子的趁淘笑”。于是产生了“幽默当然用笑来发泄,但是笑未必就表示着幽默”,“笑的本意,逐渐丧失;本来是幽默丰富的流露,慢慢地变成了幽默贫乏的遮盖”的情况。
另外,钱先生承认幽默有一定的客观性。也就是说认为幽默的原因不仅在于主体的内心世界,而且与作为客体的对象的诱因有关,即只有当客体对象具备了某些特定的性质和条件时,才能诱发主体产生幽默感。他在文中根据柏格森认为笑的原因在于“生气的机械化”的理论,列举“口吃”、“口头习惯语”、“小孩子的模仿大人”等等“复出单调的言动”都是可以引人发笑的,即是诱发幽默的材料。并认为经提倡的幽默“本身就是幽默的资料,这种笑本身就可笑”,“真有幽默的人能笑,我们跟着他笑;假充幽默的小花脸可笑,我们对着他笑”。从这些表述可以看出,钱先生承认幽默具有客观性和可以用幽默来批评或讽刺的态度。总之,强调主体的机智和诱发幽默的客观对象是产生幽默感的前提条件,这是钱先生幽默观中的重要观点之一,正是由于对幽默持这样的看法,决定了他作品中的幽默多是“机智型幽默”和“讽刺型幽默”,对他作品的幽默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从主体内心世界着眼强调幽默是一种脾气,具体表现为两种心态:一种是具有高深修养的了悟世事人生的超越感和优越感;另一种是对人生和命运采用“一笑置之”的“游戏”式“自嘲”的态度。从主体内部的心灵世界来研究探讨幽默奥秘的人,多把幽默看成一种脾气性格或对待世界及生活和命运的一种心态,里普斯说:“幽默是我本身的一种状态,一种自有的心境”b m;林语堂认为:“幽默者是心境之一状态,更进一步,即为一种人生观的观点,一种应付人生的方法”;b n陈瘦竹说:“幽默是一个人所特有的言谈举止的方式和性格的自然流露,……幽默是一种人生态度,幽默的人在观察世界时虽从理性出发,但更带着丰富的感情”b o,都主张幽默产生于内部心灵,“是艺术家的人格在按照自己的特殊方面乃至深刻方面来把自己表现出来”b p,主要是一种人格的精神价值。钱钟书先生在《说笑》中说:“幽默至多是一种脾气”,“一个真有幽默的人别有会心,欣然独笑,冷然微笑,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幽默减少人生的严重性,决不把自己看得严重。真正的幽默是能反躬自笑的,它不但对于人生是幽默的看法,它对于幽默本身也是幽默的看法”。从这些对于幽默的富于形象而又蕴意深刻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悟出钱先生在幽默问题上的主要观点,那就是:承认幽默是一种脾气、性格或心态,但并没有停留在笼统不清的心态说上,而是具体描述出了两种心态:一是“别有会心,欣然独笔,冷然微笑”的具有高深修养和了悟世事人生的超越感或优越感;二是“减少人生的严重性”,“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并“能反躬自笑”的对人生和命运采取“一笑置之”的“游戏”或“自嘲”的态度。这两种态度又是互为因果,相互关联的,只有有高深的修养,了悟世事人生,才能对人生和命运取平静的“一笑置之”的态度,也只有持“以笑置之”的态度,才能对世事人生以俯瞰的姿态“别有会心,欣然独笑,冷然微笑”。这里“高深的修养”和“了悟世事人生”是形成幽默心态的重要条件,面对世上的风雨波涛而能以平静的幽默心境相对,没有修养是办不到的。鹤见辅说:“懂得幽默,是由于深的修养而来的”b q。高深的修养加上了悟世事洞察人生的能力,就能产生出“笑的哲人”的悠然泰然的“超越感”和“优越感”,以这种“超越感”或“优越感”来看旁人的蒙昧无知或荒谬,于是“欣然独笑”,“冷然微笑”。这种幽默的心态和情感,符合英国霍布士所主张的幽默“是在见到旁人的弱点或是自己过去的弱点时,突然念到自己某优点所引起的‘突然的荣耀’感觉(Sudden g lo ry)”b r的理论。波德莱尔说:“人的笑,产生于人的优越感”b s。马赛尔・帕尼奥尔说:“我笑,因为我感到比你、比他、比全世界人都优越”b t。
另外,钱钟书先生所说的幽默“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能减少人生的严重性”,“决不把自己看得严重”,“真正的幽默是能反躬自笑的”,这些思想是吸收了西方的“游戏说”、“自由说”和“自嘲说”。
西方“游戏说”的代表人物是伊斯特曼,他认为人有幽默的本能,所以能拿游戏态度来看待事物,只要用“一笑置之”的游戏心态来对待事物,就是失意的事也可以变成快感的来源。朱光潜先生很欣赏伊斯特曼这种观点,引了他一段有趣的话来说明这种“一笑置之”的游戏态度:“穆罕默德自夸能用虔信祈祷使山移到面前来。一大群徒弟围着来看他显这本领,他尽管祈祷,山仍是巍然不动,他于是说:‘好,山不来就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就去就山罢’。我们也是同样的竭精殚思来求世事恰如人意,到世事尽不如人意时,我们说:‘好,我就在失意中寻乐趣罢!’这就是诙谐。诙谐就像穆罕默德去就山。它的生存是对于命运开玩笑”c k。朱光潜先生认为这种“游戏说”是“在近代各家学说之中可以说是最合理的”c l。和“游戏说”相接近的是彭约恩(penjo n)、倍恩、杜威和克来恩(kline)等人的“自由说”,在这一派看来,人们生活在法律规则、道德习俗、宗教礼仪等等政治文化的约束之下,甚至现实世界和实际生活都是人生一种约束,笑就是暂时脱去了人的假面而使自然本性
5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