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科学基础.
家长进课堂—小学生建筑知识课件
2023家长进课堂—小学生建筑知识课件pptcontents •建筑简介•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实例•课堂互动目录01建筑简介建筑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美学法则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空间环境。
定义根据不同的标准,建筑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园林建筑等。
分类建筑的定义与分类1建筑的历史发展23以木材、石头为主要材料,结构简单,形式多样。
古代建筑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出现哥特式、文艺复兴等建筑风格。
中世纪建筑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注重功能性和现代感。
现代建筑建筑的基本要素建筑的首要功能是为人们提供使用空间,满足不同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空间与功能结构与构造材料与装饰采光与通风建筑的结构和构造决定了其稳定性和耐久性。
不同的材料和装饰决定了建筑的外观和质感。
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可以提高建筑的舒适度。
02建筑结构使用实心材料砌筑而成的墙体,具有较好的保温、隔音效果。
实心墙墙体内部中空的墙体,具有较好的隔热、隔音效果。
空心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合而成的墙体,具有较好的保温、隔音效果。
复合墙墙体结构梁承受楼板和屋顶传来的荷载的支撑构件,分为实腹梁和空腹梁两种。
柱承受楼板和屋顶传来的荷载的支撑构件,分为砖柱和混凝土柱两种。
梁柱结构平屋顶屋顶表面平坦,可分为上人和不上人两种类型。
坡屋顶屋顶表面有坡度,可分为单坡、双坡和多坡等多种形式。
屋顶结构03箱型基础建筑物底部设置的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
基础结构01独立基础建筑物底部独立设置的承重构件,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好的情况。
02筏板基础建筑物底部铺设的钢筋混凝土板,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差的情况。
03建筑材料性质木材的硬度、颜色、纹理和耐久性等性质对建筑结构和使用寿命有影响。
用途木材在建筑中用作梁、柱、地板、天花板等,具有天然环保的特点。
种类不同种类的木材,如橡木、松木、胡桃木等,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建筑工程类各专业学生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以及建筑材料的检测、贮运、保管、选用等实践操作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建筑材料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I.依据建筑工程专业类行业面向与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建筑材料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依据课程目标,以及建筑工程类从业人员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建筑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建筑工程材料员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从事材料员岗位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特点,会根据工程需要选用相关建筑材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
1.熟悉常用建筑材料的组成、特点,理解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掌握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
2.了解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了解石膏、石灰、水玻璃、水泥、建筑钢材、墙板等的技术性质,能设计计算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等常用建筑材料配合比。
建筑材料物相研究基础
建筑材料物相研究基础一、引言建筑材料物相研究是建筑工程领域的重要一环,它通过对建筑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为优化材料性能、提高建筑质量和延长使用寿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建筑材料的物相组成、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建筑材料的物相组成建筑材料的物相组成是指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和相互关系。
常见的建筑材料如水泥、混凝土、砖块等,都是由不同的晶体相和非晶体相组成。
其中,晶体相是由晶格结构排列有序的微观结构组成,而非晶体相则是由无规则排列的微观结构组成。
晶体相的存在能够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而非晶体相则可以增加材料的韧性和耐久性。
三、建筑材料的性能与结构关系建筑材料的性能与其物相结构密切相关。
以水泥为例,水泥的物相组成主要包括水化硅酸钙凝胶、水合硫铝酸钙凝胶等。
这些凝胶物相在水泥中的存在,决定了水泥的强度和硬度等性能。
此外,物相结构中的微观缺陷和孔隙度也会对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
孔隙度的增加会降低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在材料制备过程中,需要通过控制物相结构和孔隙度来优化材料的性能。
四、建筑材料物相研究方法建筑材料物相研究通常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其中包括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技术。
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构,如晶粒大小、晶界分布等。
扫描电子显微镜则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观察材料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缺陷。
而X射线衍射则可以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相对含量等信息。
五、建筑材料物相研究的应用建筑材料物相研究的应用广泛,其中包括材料的性能改善、质量控制和结构设计等方面。
通过研究材料的物相组成和结构特征,可以针对性地改善材料的性能,如提高强度、减少开裂等。
此外,在材料制备过程中,物相研究也可以用于质量控制,确保材料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在结构设计方面,物相研究可以为建筑工程提供更精确的材料参数,从而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六、建筑材料物相研究的挑战与展望尽管建筑材料物相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房屋建筑学基础知识大全
设计与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01
02
03
设计不符合规范
设计时未遵循相关建筑规范,导 致结构安全、使用功能等方面存 在问题。解决方法是加强设计人 员的规范意识,严格按照规范进
行设计。
施工质量不达标
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不严,导致 材料、工艺等方面存在质量问题。 解决方法是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0XX
房屋建筑学基础 知识大全
作者:XXX
目录
CONTENTS
01 房屋建筑学概述 02 房屋建筑学的基本原理 03 房屋建筑学的分类与特点 04 房屋建筑的材料与技术 05 房屋建筑的设计与施工 06 房屋建筑的安全与耐久性
01
房屋建筑学概述
房屋建筑学 的定义
01
研究建筑构造
研究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 构造方法、材料和做法
03
按结构材料分类
包括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结构等。
不同类型房屋的特点
住宅建筑
注重居住舒适性和功能性,设计灵活多样,满足家 庭生活的需要。
商业建筑
强调商业氛围和购物体验,注重空间布局和流线设 计。
工业建筑
以生产流程为主导,注重空间利用和设备布局,满 足生产需要。
公共建筑
服务于社会大众,注重公共性和开放性,体现城市 文化特色。
结构稳定性
建筑构造设计需确保结构稳定, 防止倒塌或损坏。
功能合理性
建筑构造设计需满足使用功能, 如居住、办公、商业等。
美观协调性
建筑构造设计需注重美观和协调 性,与环境和周围建筑相协调。
建筑物理环境设计原理
01 热工环境设计
通过建筑材料的热工性能,设计适宜的室内 热环境,满足人体舒适需求。
建筑力学和结构基础(上篇)
建筑结构的类型
建筑结构常用的材料有混凝土、钢材、 砖、石、木材等。
按所用材料不同,建筑结构分为钢筋混 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和木结构。
楼板
楼梯 柱
墙 地下室底板 梁 梁
墙下基础 柱下基础
建筑结构的荷载
按时间的变异分类:永久荷载、可变荷 载和偶然荷载。 按空间位置的变异分类:固定荷载、可 动荷载。 按结构的反应分类:静态荷载、动态荷 载。
P P
M
V
l /2 l /2
RA
剪力和弯矩的正负号规定: 当截面上的剪力使所研究的脱离体有顺时针 转动趋势时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当截面上的弯矩使所研究的脱离体产生下凸 的变形时(即梁的下边受拉)为正值,反之 为负值。
V
V
V
V
二、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1、单跨静定梁的类型 简支梁:梁的一端 为固定铰支座, 另一 端为可动铰支座。 悬臂梁:梁的一端 固定,另一端自由。 外伸梁:简支梁的 一端或两端伸出支座之 外。
§1-3
一、受力图
受 力 图
脱离体 被分离出来的研究对象。 受力图 在脱离体上画出周围物体对它的全 部主动力和约束反力,这样的图形叫 做受力图。
二、受力图的绘图步骤
1、画脱离体;
2、画主动力;
3、画约束反力。
第二章 平 面 力 系
力系的定义 作用于同一个物体上的一组力。
力系的分类 各力的作用线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力 系称为平面力系;各力的作用线不在同 一平面内的力系称为空间力系。
F
A
=
B F
A
F1 F2
=
A
B
F1
4、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 为仍作用于该点的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 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 边形的对角线确定。 即:合力为原两力的矢量和。 矢量表达式:R= F1+F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2002]46号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七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1997]108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07—2002,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
其中,3.0.2、3.0.4、5.1.3、5.3.1、5.3.4、5.3.10、6.1.1、6.3.1、6.4.1、7.2.7、7.2.8、8.2.7、8.4.5、8.4.7、8.4.9、8.4.13、8.5.9、8.5.10、8.5.18、8.5.19、9.1.3、9.1.6、9.2.8、10.1.1、10.1.6、10.1.8、10.2.9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年2月20日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第1.0.2条地基基础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说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第1.0.4条采用本规范设计时,荷载取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基础的计算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的规定.当基础处于侵蚀性环境或受温度影响时,尚应符合国家且行的有关强性规范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第2章术语和符号2.1 术语第2.1.1条地基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为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第2.1.2条基础foundation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第2.1.3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指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第2.1.4条重力密度(重度)gravity dansity unit weight单位体积岩土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第2.1.5条岩体结构面rock disconrinuity structural plane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第2.1.6条标准冻深standard forst penetration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的实测最大冻深的平均值.第2.1.7条地基变形允许值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第2.1.8条土岩组合地基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在建筑地基(或被沉降缝分隔区段的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出露的地基.第2.1.9条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指为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方法.第2.1.10条复合地基composite subgrade composite foundation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而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第2.1.11条扩展基础spread foundation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通过向侧边扩展成一定底面积,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等于或小于地基土的允许承载力,而基础内部的应力应同时满材料本身的强度要求,这种起到压力扩散作用的基础称为扩展基础.第2.1.12条无筋扩展基础non-reinforced spread foundation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且不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第2.1.13条桩基础pile foundation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联接于桩顶端的承台组成的基础.第2.1.14条支挡结构retaining structure使岩土边坡保持稳定,控制位移而建造的结构物.2.2 主要符号A---基础底面面积;a---压缩系数;b---基础底面宽度(最小边长);或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础底面边长; c---粘聚力;d---基础埋置深度,桩身直径;Ea---主动土压力;Es---土的压缩模量;e---孔隙比;F---基础顶面竖向力;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rk---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标准值;G---恒载;H0---基础高度;Hf---自基础底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Hg---自室外地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L---房屋长度或沉降缝分隔的单元长度;l---基础底面长度;M---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或截面的弯矩;p---基础底面处平均压力;p0---基础底面处平均附加压力;Q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桩基中单桩所受竖向力;qpa----桩端土的承载力特征值;qsa----桩周土的承载力特征值;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s---沉降量;u---周边长度;ω---土的含水量;ωL----液限;ωp---塑限;z0---标准冻深;zn---地基沉降计算深度;a---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β---边坡对水平面的坡角;γ---地的重力密度.简称土的重度;δ---填土与挡土墙墙背的摩擦角;δr---填土与稳定岩石坡面间的摩擦角;θ---地基的压力拉散角;μ---土与挡土墙基底间的摩擦系数;ν---泊松比;φ---内摩擦角;ηb---基础宽度的承载力修正系数;ηd---基础埋深的承载力修正系数;ψs---沉降计算经验系数;第3章基本规定第3.0.1条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作的程度,将地基础设计分为三个设计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表 3.0.1选用.地基基础设计等级表3.0.1第3.0.2条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2.所有建筑物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规定;3.表3.0.2所列范围内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不作变形验算,如有下列情况时,仍应作变形验算;1)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3)软弱地基上的相邻建筑如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4)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5)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材料科学基础(上海交大)--绪论.答案
复合材料的种类繁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分
类方法,下面根据复合材料的三要素来分类。按 基体材料分类,有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 材料,水泥、混凝土基复合材料,塑料基复合材 料,橡胶基复合材料等;按增强剂形状可分为粒 子、纤维及层状复合材料;依据复合材料的性能 可分为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复合材料。
0.1.2 根据材料的性能分类
功能材料是具有优良的电学、磁学、光
学、热学、声学、力学、化学和生物学
功能及其相互转化的功能,被用于非结 构目的的高技术材料。
0.1.3 材料按服役的领域来分类
根据材料服役的技术领域可分为信息 材料、航空航天材料、能源材料、生物 医用材料等。
0.1.4 材料按结晶状态分类
单晶材料是由一个比较完整的晶粒构成的材
陈善华 教授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绪论 INTRODUCTION
什么是材料?
材料与人类文明
什么是材料科学?
0.1 材料分类
0.2 组成-结构-性质-工艺过程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材料?
世界万物,凡于我有用者,皆谓之材料。
材料是具有一定性能,可以用来制作器件、
构件、工具、装置等物品的物质。材料存
组成-结构-性质-工艺过程之间关系示意图
材料的性质是指材料对电、磁、光、热、机械载荷的
反应,主要决定于材料的组成与结构。
使用效能是材料在使用状态下表现的行为,它与材料
设计、工程环境密切相关。实用性能包括可靠性、耐用性、
寿命预测及延寿措施等。
合成与制备过程包括传统的冶炼、铸锭、制粉、压力
加工、焊接等,也包括新发展的真空溅射、气相沉积等新
粘土、硅石、菱镁矿、白云母等)为原料制造的。
材料科学基础-绪论
航空材料 材料的主要性能取决 于 母 体 , 加 入 合 金元 素 成 分 将 改善 金 属 的物 理 及 机 械 性能 — 强 度 、 耐 力 、 使 用寿 命 。 在飞 机 发 动 机 中一 种 掺 镍化 合 物制成称作718合金被广 泛的用于制造波音777客 机上的发动机的压缩机 、 叶片及紧固件。
• 《材料科学基础》 潘金生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崔忠圻主编
新材料阶段的特征
• 是一个由多种材料决定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时代;
• 新材料以人造为特征,非自然界中现成有的; • 新材料是根据我们对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的了解,为了特定 的需要设计和加工而成的; • 这些新材料使新技术得以产生和应用,而新技术又促进了新工 业的出现和发展,从而使国家财富和就业增加。
(四)材料的应用 • 让我们回顾几项有影响的事例,以便加深理解材料的发展在人类社会发 展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 计算机与材料 1、计算机经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时代 2、个人电脑移动存储器的比较 材料科学的发展是计算机飞速发展的基础
种类 软盘 CD-RW MO(磁光盘) 使用的材料 氧化铁 以ZnS等为主的陶 瓷材料 TbFeCo合金磁光 材料 存储容量 1.44 Mb 650 Mb 650 Mb,1.3G 特点 容量小,文本文件存储 CD光盘,价低,用量大 需专用驱动器,价格高,局限 在广告图形用户
•
•
硅时代(1950年)
新材料时代(1990年)
材料科学基础的地位
• 材料(Materials)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 • 材料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工农业生产 国防 科学技术 人民生活
材料 材料品种 能源 现代技术的三大支柱 数量 国家现代化程度标志之一 信息 质量
建筑类一般本科院校材料类专业“材料科学基础”
中 图 分类 号 : 6 23 G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64 92 ( 02 0 一 19 0 17 — 3 4 2 1 )9 O l— 3
一
、
1 . 资源库建设要 归纳于系部 的教学常规管理 。 系部 也是 对各个学科 的教学资源库 作为考核 任课老师 的重 要 内容 , 并对此提 出明确要求 。 且从 中指定专 门负责 并 资源库 的整理 、定期 对其进度 以及质量 进行必要 的检 查, 于此 同时还要 对资源库 的建设 中提供 技术参考 、 支 持。 2加强对计算机操作 能力 的培训 。 . 通过 能使完善 的 收集整理 资料 的同时 , 要对 计算机 专用 的培训 , 使老师 可 以很好 的掌握一些 常用的办公 软件操作 。 3 . 组织评 比和交流活动 。 系部可 以通过定期组织不 同科 目教学 资源库建设 的评 比和交 流活动 ,加 大对优 质教学资 源的奖励 , 于不 到位 的应 提 出意见 , 对 并进行 督 促 。于此 同时还可 以对 一些优秀先 进的学 校进行技 术 上 以及组织 上的学 习 , 达到提升 自我 , 现资源共 一 实
享。 Βιβλιοθήκη 源库 。 要充分发挥 网络 的功能 。 目前互联 网中教育教学 网站众 多 , 中也不乏一些 非常优秀 的网站 , 其 网站上有 许多有用 的资源 , 有些是无偿 的。有些是有偿 的。学校 可 以购买这些 网站 的使用权 ,使 教师能够从 中筛选本 学科所需要 的内容 ,方便快捷地 下载下来并及 时充实 到学校资源库 。 上述五点 , 在课题研究初期 的基本构想 , 在具 是 但 体操作过程 中 , 能会 遇到一些新 的问题 , 可 或发 现更好 的解决方法。
建筑工程基础知识
建筑工程基础知识目录一、基本概念 (2)1.1 建筑工程的定义 (3)1.2 建筑工程的特点 (4)1.3 建筑工程的基本构成 (5)二、建筑设计原理 (7)2.1 建筑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8)2.2 建筑设计的要求与原则 (9)2.3 建筑设计的风格与流派 (11)三、建筑结构设计 (12)3.1 建筑结构的基本类型 (14)3.2 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 (15)3.3 建筑结构的材料选择 (16)四、建筑工程施工 (17)4.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9)4.2 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0)4.3 施工后的验收工作 (21)五、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23)5.1 项目管理的概念与目标 (24)5.2 项目管理的流程与方法 (25)5.3 项目管理的核心要素 (27)六、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28)6.1 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30)6.2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31)6.3 质量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32)七、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 (33)7.1 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34)7.2 安全生产的管理措施 (35)7.3 安全生产的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 (36)一、基本概念作为人类有组织、有目的、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
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到现代摩天大楼的崛起,建筑工程始终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建筑物的设计、施工、运维等各个环节,不仅要求建筑物的实用性和美观性,还要求其安全、耐久和经济性。
建筑工程的基础知识涵盖多个方面,包括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结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工程造价以及工程管理等。
这些知识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建筑工程的基础框架。
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是建筑工程的起点,它涉及到建筑物的整体布局、空间组合、外观造型以及环境协调等方面。
建筑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如实用性、安全性、美观性、环保性等。
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是支撑建筑物并承受其荷载的骨架,包括基础、墙体、柱子、梁、楼板等。
建筑材料与检测绪论模块1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0.4.1 本课程的性质
对高职高专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本 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与其他课程相比, 建筑材料课程存在下述特点:范围广,品类繁;综合性强 ,逻辑性差;实践性强,系统性差;入门易,学好难。
0.4.2 本课程的内容要求
根据建筑材料教学的总体要求及课程的特点,对学习 本课程提出以下要求:
1.3.3 材料的脆性和韧性
材料在冲击、振动荷载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性能,称为冲 击韧性。根据荷载作用的方式不同,分冲击抗压、冲击抗拉、 冲击抗弯等。冲击韧性以材料冲击破坏时消耗的能量表示。 有些材料在破坏前有显著的塑性变形,如低碳钢、有色金属、 木材等。这类材料在冲击、振动荷载作用下,能吸收较大的 能量,有较高的韧性。
0.4.3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本课程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点线面结合,突出重点 (2)对比法 (3)理论联系实际 (4)建筑材料试验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什么是建筑材料?建筑材料需要满足什么要求? 2.简述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 3.试举出五种以上住宅中用到的建筑材料及其使用部位。 4.结合个人情况谈谈怎么学好这门课程。
(1)了解材料的组成,掌握材料的性质及技术要求。 (2)了解材料的组成及结构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3)了解外界因素对材料性质和应用的影响。 (4)理解材料各主要性质间的相互关系。
0.4.2 本课程的内容要求
(5)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试验方法,理解材料试验结 果的影响因素。
(6)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选用要点和检验标准。 (7)理解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普通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8)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环境影响因素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3篇)
第1篇一、施工准备1. 地质勘察:在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基土质、水文地质条件、地下管线等信息,为施工提供依据。
2. 施工方案编制: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编制施工方案,包括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机械、施工人员等。
3. 材料设备准备:根据施工方案,准备所需的各种建筑材料、施工机械和设备。
4. 施工现场布置:合理规划施工现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二、施工过程1. 土方开挖: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土方开挖,确保开挖深度、宽度、坡度等符合设计规范。
2. 基坑支护: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基坑支护形式,如钢板桩、水泥土墙、土钉墙等,确保基坑安全。
3. 基础施工: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基础施工,包括垫层、基层、混凝土浇筑等。
4. 桩基础施工: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桩基础形式,如预制桩、灌注桩等,进行桩基础施工。
5. 地基处理:针对地基土质,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方法,如强夯法、注浆法、预压法等,提高地基承载力。
6. 土方回填:在基础施工完成后,进行土方回填,确保回填土的密实度。
7. 质量检验: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质量检验制度,确保施工质量。
三、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安全: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2. 施工环境:保护施工现场环境,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4. 施工质量: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5. 施工资料:做好施工记录,为工程验收和后期维护提供依据。
四、施工验收1. 施工单位自检: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定期进行自检,确保施工质量。
2. 监理单位验收:监理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
3. 建设单位验收:建设单位应组织相关单位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
总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建筑材料学习方法
《建筑材料》学习方法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建筑材料》课程是网络教育考试的一门必修公共理论课。
设立本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理论基础,并获得主要建筑材料实验方法的基本技术技能训练。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的能力,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必要的材料知识。
所以各位同学一定要认真学习理论力学,为后续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1、要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好习惯,在听多媒体课程之前,应先认真阅读该课程的教科书,把不懂的、不明白的地方,作上标记;带着疑问去听课。
听完多媒体教学课程后,应在当天进行复习和总结。
2、注重“三基”,多练、多思考。
学好建筑材料的标准是:准确领会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熟练正确运用其分析和解决相应知识范围及涉及到的实际问题。
首先,应对已学的一些基础课程进行复习、归纳和总结;其次,每一次学习新内容之前,借助本课程推荐的教材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以提高学习效率;最后,不断巩固学过的知识,要充分利用本课程提供的各种相关资料,如课后作业、思考问题、常见问题等帮助学习,还要根据各章划分的了解、掌握、重点掌握等不同层次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要对一个事物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必须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复杂过程,从而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把所学的知识逐步转化为正确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要结合自己学习的进度,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基础上,多做题、多训练、多思考,通过做题去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去巩固所学知识。
3、充分利用网络学院构建的学习平台。
对于学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要及时的通过交流园地和邮件,向辅导老师提出,辅导老师会在第一时间,给你作出详细的回答。
要多上交流园地,与老师、同学一起探讨学习中的问题和体会,老师也会每天在交流园地上,根据学习进度进行辅导。
三、课程内容和掌握程度《建筑材料》主要介绍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石材、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及砂浆、墙体与屋面材料、建筑钢材及铝材、木材、防水材料、绝热材料和吸声材料等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组成、性能、技术要求和应用范围,以及建筑材料试验和有关材料质量控制等内容,这门课程的内容大体可分为10个部分。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土木工程专业(硕士)东南大学二0一一年四月五日1.培养目标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工程师的良好训练;了解本学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能胜任土木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等工作,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领导意识的优秀人才。
2.培养标准未来的优秀土木工程师应具有科学、工程和人文三方面的综合素质。
在本科毕业生的基础上,应在“知识、能力、人格”方面具有以下更高的要求。
2.1 拥有科学、技术、职业以及社会经济方面的丰富知识经过工程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学生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工具性知识、专业知识及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科学知识。
2.1.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包括:1)现代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社会科学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知识;2)自然辩证等哲学思想和科学方法;3)知识产权等法律知识。
2.1.2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包括:1)掌握高等工程数学;2)了解现代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的最新发展;3)了解其他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发展。
2.1.3工具性知识熟练掌握工具性知识。
包括:1)熟练掌握英语,具有较好的翻译写作和听说交流能力;2)熟练掌握文献、信息、资料的一般检索方法及互联网检索技术;3)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通用软件的应用技术和语言编程技术。
2.1.4专业知识掌握宽厚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工程理论、工程技术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相近专业的知识。
包括:1)掌握结构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发展趋势;2)掌握弹塑性力学及有限元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发展趋势;3)掌握现代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4)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5)掌握钢结构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6)掌握土木工程(如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建筑工程、岩土工程等)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7)掌握现代土木工程施工、投资、建造管理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8)掌握土木工程结构的全寿命分析、维护理论、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9)掌握土木工程试验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10)掌握土木工程的防灾减灾(包含风、地震、火灾、爆炸等灾害)的基本原理、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建筑材料科学基础及工程性质
建筑材料科学基础及工程性质1. 引言建筑材料是指用于建造和修复各种建筑物所需的材料。
建筑材料科学是关于研究和了解这些建筑材料的科学。
本文将探讨建筑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工程性质。
2. 建筑材料科学基础2.1 材料分类建筑材料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分为多种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金属材料:如钢铁,铝等。
•矿物材料:如混凝土,砖块,石材等。
•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等。
•复合材料:由不同种类的材料组合而成,具有优异的性能。
2.2 材料的组成和结构不同类型的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组成和结构。
例如,金属材料由金属原子组成的晶格结构构成,而高分子材料由长链聚合物组成。
材料的组成和结构直接决定了其性能和用途。
3. 建筑材料的工程性质3.1 强度和刚度建筑材料的强度和刚度是评估其工程性质的重要指标。
强度是指材料抵抗外部载荷破坏的能力,而刚度则是指材料在受力时的变形程度。
不同类型的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强度和刚度,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选择合适的材料。
3.2 耐久性建筑材料的耐久性是指其在长时间使用和外部环境作用下所表现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例如,混凝土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可以抵抗恶劣的天气条件和化学物质的侵蚀,而金属材料可能会发生锈蚀和腐蚀。
3.3 热性能建筑材料的热性能是指其在不同温度和热传导条件下的表现。
这包括材料的热传导系数、热膨胀系数等。
在建筑物设计中,热性能是重要考虑因素之一,以确保建筑物在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的热舒适性。
3.4 导电性和绝缘性一些建筑材料具有导电性,如金属材料,可以用于电气、通信等系统的导线和接地。
而一些材料则具有绝缘性,如聚合物材料,用于绝缘电气设备和电缆。
3.5 可加工性可加工性是指建筑材料在制造和安装过程中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
不同类型的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可加工性,因此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需要考虑合适的材料选择和加工方法。
4. 结论本文介绍了建筑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工程性质。
建筑材料科学的研究涉及了材料的组成和结构、强度和刚度、耐久性、热性能、导电性和绝缘性、可加工性等方面。
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
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工程技术角度)一、低层、多层建筑结构选型根据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如何将四大结构材料构成的各种类型的受力构件适当地组合起来,用以抵抗各类荷载的作用,以期构成一个安全、经济、完整的建筑结构体系,这就是结构选型的问题。
低层、多层建筑常用的结构形式有砖混、框架、排架等。
(一)砖混结构砖混结构是使用得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建筑结构型式。
这种结构能做到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适合于一般民用建筑,如住宅、宿舍、办公楼、学校、商店、食堂、仓库等以及各种中小型工业建筑。
不同使用要求的混合结构,由于房间布局和大小的不同,它们在建筑平面和剖面上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从结构的承重体系来看,大体分为三种:纵向承重体系、横向承重体系和内框架承重体系。
1.纵向承重体系荷载的主要传递路线是:板一梁一纵墙一基础一地基。
纵向承重体系的特点:(1)纵墙是主要承重墙,横墙的设置主要为了满足房屋空间刚度和整体性的要求,它的间距可以比较长。
这种承重体系房间的空间较大,有利于使用上的灵活布置。
(2)由于纵墙确的荷载较大,因此赔上开门、开窗的划。
和位置都要受到一定脱。
(3)这种承重体系,相对于横向承重体系,楼盖的材料用量较多,墙体的材料用量较少。
纵向承重体纱适用于使用上要求有较大空间的房屋,或隔断墙位置可能变化的房间。
如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图书馆、食堂、工业厂房等。
2.横向承重体系荷载的主要传递路线是:板-横墙-基础-地基。
它的特点是:(1)横墙是主要承重墙,纵墙起围护、隔断和将横墙连成整体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纵墙的承载能力是有余的,所以这种体系对纵墙上开门、开窗的限制较少。
(2)由于横墙间距很短(一肌在3~4.5m之间),每一开间有一道横墙,又有纵墙在纵向拉结,因此房屋的空间刚度很大,整体性很好。
这中承重体系,对抵抗风力、地震作用等水平荷载的作用和调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比纵墙承重体系有利得多。
(3)这中承重体系,楼盖做法比较简单、施工比较方便,材料用量较少,但是墙体材料有量相对较多。
建筑材料物相研究基础
建筑材料物相研究基础建筑材料是构建建筑物的基础,其物相研究是为了深入了解材料的结构和性质,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建筑领域。
物相研究通过观察和分析材料的微观结构,揭示材料的组成、相互关系和性能特点,为材料的制备、加工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物相研究的方法物相研究主要采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技术,包括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
光学显微镜是最常用的观察手段,通过对材料切片的薄片进行放大观察,可以得到材料的显微结构信息。
电子显微镜则可以提供更高的放大倍数和更详细的结构信息,适用于对微观组织的深入研究。
X射线衍射仪则可以通过衍射图谱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相对含量。
二、物相研究的对象物相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金属材料的物相研究主要关注晶体结构和晶粒形貌,以及晶界、孪生和位错等缺陷。
陶瓷材料的物相研究则着重于晶体结构、晶粒尺寸和相互作用等方面。
高分子材料的物相研究则关注聚合物链的排列方式和相的形成。
复合材料的物相研究则需要对各种材料的相互作用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三、物相研究的意义物相研究对于建筑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物相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组成和结构,从而选择合适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
其次,物相研究可以揭示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变化规律,为材料的性能改善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再次,物相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失效机制和寿命预测,从而提高材料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最后,物相研究可以为建筑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促进建筑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四、物相研究的应用物相研究在建筑材料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金属材料方面,物相研究可以用于合金的设计和优化,以提高材料的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
在陶瓷材料方面,物相研究可以用于陶瓷的制备和改性,以提高材料的导热性、耐磨性和抗冲击性。
在高分子材料方面,物相研究可以用于聚合物的合成和改性,以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可加工性和耐候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应用领域、按发展历史、按来源、按产 品外形、按工程惯例等。
一、绪论
1、建筑材料的分类
建筑材料的特点 (1) 用量大。涉及成本、运输、资源、环境等 方面。 (2) 种类多。产品属粗放型。
(3) 性能跨度范围广。体积密度有大有小,强度 有高有低,变形能力有强有弱,传导性能有好有 差,……
(4) 要求具有足够的安全耐久性。能够承受所 处环境的各种作用,自身不应产生有毒有害作 用。
一、绪论
3、建筑材料的研究内容
传统的建筑材料性能研究,主要以经验和宏观力学 性能试验为主,依赖于传统材料的固有特性;目前,对 断裂、疲劳、腐蚀、复合增强等方面的理论研究逐步完 善,对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宏观、微观检测技术不断发展 进步,材料加工技术不断创新,材料生产及应用的规范 相继制订完善,以及多学科知识的融合、计算机技术的 应用,使材料研究正朝着按指定性能设计和制造新型材 料的理想前进。因此,建筑材料科学的发展空间在不断 扩大、发展速度在不断提高,相关的技术人员的专业知 识、观念意识也应该不断更新。
一、绪论
1、建筑材料的分类
建筑材料的定义 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也称 为土木工程材料。 建筑材料的分类 按作用,建筑材料分为结构材料、功能材 料。 按组成,建筑材料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 金属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
一、绪论
1、建筑材料的分类
提问 建筑材料还有哪些分类方法?不同分类方 法的特点?
一、绪论
2、建筑材料发展简史
建筑材料的发展历程:天然材料(石块、木棍、茅 草、泥土)→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的材料及制品(烧结 粘土制品、钢铁、石灰、石膏、人造板、铸石)→由天 然材料经人为配制、加工而成的材料:水硬性胶凝材料 (水泥)、人造石(水泥混凝土制品)→人工合成材料 (塑料、新型陶瓷)→复合材料(聚合物基、金属基、 陶瓷基、碳基)→功能材料(轻质、保温、防水、耐火、 耐腐蚀、导电、发光、抗菌)→环境友好材料(利用废 料、低能耗、低污染、可回收利用)。
建筑材料科学基础
—— 从原料到产品
主讲人:高峰 2012年9月
主要内容
一、绪论 二、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三、矿物岩石学基础知识 四、建筑材料化学基础知识 五、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 六、建筑材料生产工艺 七、建筑材料产品设计简介 八、建筑材料科学新进展
一、绪论
1、建筑材料的分类 2、建筑材料发展简史 3、建筑材料的研究内容 4、材料科学简介 5、本课程的特点
一、绪论
3、建筑材料的研究内容
新材料的开发
新材料粗略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设法将以前从 未结合在一起的元素结合成新材料;另一类是改进现有 的材料。实际上,更多的新材料属于第二类。当对已有 材料改进时,如提高纯度(光纤)、改变其存在形态(单 晶硅)或控制其使用条件(低温超导),材料的性能会发 生质的变化。因此,对已有材料的认识也是相当有必要 的。陶瓷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属于第一类。
一、绪论
3、建筑材料的研究内容
第三是向大自然学习。仿生概念古已有之,现代仿 生研究自1960年代开始。材料仿生研究包括:材料的结 构仿生(羟基磷灰石/胶原纳米复合材料),材料的功 能仿生(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智能材料),材料的 过程仿生(人造蜘蛛丝、损伤愈合材料)。 生物材料的启示:具有巧妙的组织(材料与结构合 理分布),具有自身修复性(检测缺陷、修复),由循 环型成分组成(废弃物处理与利用),复合操作利用了 生物工艺学(用温和的条件进行反应,原料及副产品的 处理几乎没有问题,用简单的工艺制取复杂的化合物, 废弃物处理没有问题。缺点:一般所需时间长,缺乏自 由度,生产率不高。)
一、绪论
2、建筑材料发展简史
9000年前,人类开始使用火以后,制造出了第一种 人造材料——陶;5000年前,人类以陶器为容器,制造 出了第二种人造材料——青铜;3000年前,人类在掌握 了一定的冶金技术后,开始大量使用铁。100多年前, 炼钢技术的发展,使钢铁成为20世纪占主导地位的结构 材料;硅酸盐水泥的发明,使水泥混凝土取代天然石材, 成为最主要的建筑结构材料,并成为用量最大的人造材 料。20世纪初,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相继问世,并 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20世纪中叶,新型陶瓷、复合 材料、电子材料(半导体、集成电路)、激光材料等不 断创新;目前,超导材料、纳米材料、光电子材料等方 面的研究正不断取得突破。可以看出,材料开发及应用 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水平越来越高。
一、绪论
3、建筑材料的研究内容
树木是由树皮、边材、 芯材组成的复合材料。树 木的年轮组织有疏密,春 材或早材疏松柔软,晚材 致密坚硬。木材的细胞壁 是由微纤维(由纤维素分 子形成的微细纤维)和木 质素、半纤维素组成的多 层复合柱体(每层中微纤 维的升角均不同),且其 排列方向朝着有利于受力 的方向,并控制树木生长 背离地面垂直向上。树根 的分形结构使其与土壤结 合牢固,抗拔出能力强。
一、绪论
3、建筑材料的研究内容
生物材料的启示
动物的骨头是由磷酸 钙(无机物)和胶原纤维 (有机物)组成的复合材 料。其优秀特点有:按需 要自然生长,受伤后能自 愈,强韧度高,结构简单 而合理(长骨外形呈哑铃 型,可避免应力集中,且 缓解压力的冲击。骨头内 部组织分布不均,高密度 物质置于高应力区。)。
一、绪论
3、建种思路。 首先是使用的要求促进了材料的发展,如针对飞机 用轻型材料,研制成了Al-Li合金;考虑到发动机需要 耐高温材料,研制新型精密陶瓷;还有许多场合要求材 料芯部要有高的韧性,表面要耐磨、耐腐蚀,因而必须 进行材料的表面改性等。
其次是工艺手段的进步,使材料改进成为可能,新 材料才能由理想变成现实。石英玻璃纯度提高,大直径 单晶硅片的制造都涉及工艺问题。
一、绪论
3、建筑材料的研究内容
建筑工程对建筑材料的基本要求是:强度高、耐久 性好、成本低、节能环保、安全可靠。随着社会的发展, 建筑材料的品种已经由传统的建筑材料(砖瓦、石材、 木材、石灰、石膏、玻璃、水泥、普通混凝土、钢材、 沥青等)向新型建筑材料(高性能混凝土、特种混凝土、 合金材料、复合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环保节能型建 材、智能生态材料等)发展,对保护自然资源、利用工 业废渣、减少建材生产环节中的污染及能耗、改善建筑 物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建材的力学性能及安全耐久性、 开发多功能建材等方面越来越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