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色彩教案完成版

合集下载

设计色彩 精品课程教案 (全套)

设计色彩 精品课程教案 (全套)

设计色彩教案高波第一讲设计色彩概述教学目的:对写生色彩、装饰色彩、设计色彩进行比较,明确三者的异同,掌握设计色彩的特征,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对写生色彩、装饰色彩、设计色彩的分析比较教学难点:对装饰色彩与设计色彩的异同的理解是其难点课外作业:简述写生色彩、装饰色彩、设计色彩的异同。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一、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就总体而言,都是对色彩的研究与探讨,是相辅相成的,互为作用的。

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原理是一致的,但在应用上却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

绘画色彩是设计色彩的前奏、引路石、是研究的基础;设计色彩是绘画写实色彩的发展与延伸,是在写实基础上的更新与理性的一种飞跃,是学习其他相关艺术学科的必经之路。

设计色彩与写实色彩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方法不同绘画色彩要求科学地、客观地去观察自然物象并分析自然景物的光源色、物体固有色、环境色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分析、概括、运用点、线、来源自然而高于自然,是对自然的色彩的一种新的诠释。

设计色彩往往将纷繁复杂的自然色彩加以提炼概括,色彩关系简洁明快,具有单纯化、理想化和装饰化的特点,适合于生产与实用。

(2)表现方法不同绘画写实色彩要求绘者对自然景物必须忠实地用色彩描绘所见之物,要求写实逼真地表现物象的结构、形状、色彩、空间、质感等。

而设计色彩要求在自然色彩的基础上主观观色、对形、色等进行大胆主动主观概括、取舍、不必描摹自然的真实,较为理性地进行新的创造主主观想像。

大多以平面化的形式表现。

(3)艺术风格不同写实绘画色彩具有逼真的感觉,给人以一种真实的感受,色彩变化微妙、细腻。

设计色彩由于工艺制作的制约,形成了较为明显的装饰风格,其色彩具有夸张、浪漫、含蓄等特征。

如果说写实绘画色彩具有直观的感情,那么设计色彩则重于感受知基点上的理性表现。

(4)使用功能不同绘画色彩注重绘画者自身的感受,是画家内心的独白,它是一种欣赏的艺术品,不必考虑其太多使用功能。

《设计色彩》公开课教案

《设计色彩》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色彩在平面、立体、空间中的运用)轩德军(07装潢艺术设计)《设计色彩》教学教案------色彩在平面、立体、空间中的运用课程重点:1、色彩在设计中的重要性2、色彩在各项设计中的应用教学难点:色彩在各项设计中的应用教学目的:培养学生了解色彩在各个领域的运用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设计色彩在设计中的作用与重要性∙色彩在设计中的作用包装是商品的外观形象,其中色彩是最能打动人心、吸引顾客的因素。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色彩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试想如果包装不用色彩,其艺术审美性必将大大减弱,因为色彩在现代商品包装上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召力和表现力,但并不是说,包装上的色彩是越艳丽越好,不同的色彩对人们产生的心理和生理作用是不同的,不同的商品也有不同的特性,而包装设计本身就特别在乎色彩运用的品味,在乎色彩整体的配置。

色彩之间的配置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格调情趣,反映各种不同商品的特色,色彩的格调繁多。

每一种都有其针对性。

而随着人们对色彩的深入研究,色彩格调越来越微妙多样。

所以包装色彩的运用就应恰到好处,形成特殊的、充满艺术气息的和谐效果。

∙色彩在设计中的重要性每当我们步入市场、超市时,面对货架上种类繁多的商品,件件都展现优美造型及鲜艳的色彩,我们更容易被那些具有强烈色彩的包装所吸引,这便是包装色彩的作用。

它使人产生注意力,有助于消费者对商品产生认识、联想,从而激起购买欲,而商品包装设计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色彩的运用,因为色彩对于烘托主题,美化产品,便于消费者识别商品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设计色彩与专业色彩∙色彩基础∙专业水粉水粉画是一种将水溶性颜料用水调和作为作画手段的画种。

由于在颜料中搀入了一定比例的瓷土,因此具有一定的覆盖力,便于画面上反复修改和塑造。

在表现技法上有着相对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它既可以借鉴油画的造型手段,可以画得很厚,笔触也比较外露,画面效果与油画很相似,与此同时水粉画又可以依据水彩画的表现技术,又分较大,颜色较薄,画面效果是清新润泽的,效果与水彩画很接近。

大学设计色彩课程教案模板

大学设计色彩课程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设计色彩授课对象:设计专业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设计色彩的基本概念,掌握色彩搭配原则,能够运用色彩进行创意设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设计色彩的兴趣,培养审美观念和艺术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色彩搭配原则的掌握和运用。

- 难点:创意色彩的运用和设计方案的呈现。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展示不同设计领域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色彩在设计中的作用。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色彩在作品中的具体运用,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二、基础知识1. 色彩理论: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体系、色彩心理等基础知识。

2. 色彩搭配:介绍色彩搭配原则,如对比色、互补色、相似色等。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设计作品中的色彩运用,让学生了解色彩搭配的技巧。

三、实践操作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确定设计主题。

2. 色彩设计:指导学生运用色彩搭配原则进行设计,鼓励创新和个性化表达。

3. 作品展示:每组展示设计作品,分享设计思路和色彩搭配理念。

四、评价与总结1.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2. 总结:总结课程内容,强调色彩在设计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设计中继续探索和实践。

五、课后作业1. 任务: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具有创意的视觉作品。

2. 要求:作品需体现色彩搭配原则,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教学资源:1. 教材:《设计色彩》2. 多媒体课件:色彩理论、色彩搭配原则、优秀设计作品等。

3. 实践材料:绘画工具、设计软件等。

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作品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本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设计色彩的兴趣。

设计色彩教案完整版

设计色彩教案完整版

设计色彩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色彩学基础》第五章“色彩搭配原理”和第六章“色彩的情感表达”。

具体包括: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彩的情感表达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色彩搭配。

2. 使学生了解色彩的情感表达,能够在实际作品中运用色彩传达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色彩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色彩搭配的实践应用和色彩情感表达的深入理解。

重点: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色彩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彩色笔、画纸、色卡。

学具:彩色笔、画纸、色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强烈情感表达的画作,引导学生关注色彩在作品中的作用。

2. 理论讲解:(1)讲解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如对比、调和、统一等。

(2)介绍色彩的情感表达,如冷色与暖色、明度与纯度等。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色彩搭配练习。

(2)指导学生完成一幅以情感表达为主题的画作。

4. 例题讲解:(1)以一幅画作为例,分析其色彩搭配原则。

(2)讲解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幅色彩搭配练习。

(2)让学生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完成一幅画作。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六、板书设计1. 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2. 色彩的情感表达3.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春天的故事”为主题,运用色彩搭配和情感表达,完成一幅画作。

2. 答案要点:(1)色彩搭配:冷暖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等。

(2)情感表达:春天的生机、温暖、希望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情感表达方面,部分学生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多欣赏优秀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色彩搭配和情感表达的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提升生活品质。

《设计色彩》讲课教案

《设计色彩》讲课教案

《设计色彩》《设计色彩》教学教案第一章概述1.设计色彩的定义從古代的遺蹟中我們可以發現,人類從很早以前就有色彩的運用,即使到了今日,色彩仍與我們息息相關。

雖然色彩的運用可以追溯到 20 萬年前,但在歷史上,希臘是最先將色彩問題提出討論的。

希臘的四原色論將火 ( 白色 ) 、水 ( 黑色 ) 、空氣 ( 紅色 ) 、土 ( 綠或黃色 ) 認定為色彩基本的四元素,此時對色彩之研究僅限於哲學性。

真正對色彩的研究,是直到 1666 年牛頓經由三稜鏡得知了光譜,才邁入色彩科學的新紀元。

色彩是經由光線刺激眼睛所產生的視覺現象,沒有光線就沒有色彩。

光照射在物體上,物體吸收了某些色光、反射了其餘的色光,透過視覺器官傳到大腦,由大腦感覺色彩 ? 雖然科學家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至今尚無法完全了解當我們觀察色彩時,會在大腦中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2、色彩原理•光是色彩的本原•光与色•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

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 1 )光与可见光谱。

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

从 0.39 微米到 0.77 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

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

波长大于 0.77 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 0.39 称紫外线。

•( 2 )光的传播。

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

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

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

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

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

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

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

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

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体色的呈现我们所见的各种物体,可以区分为发光体和不发光体两大类。

前者是能够自身发光,因而它的光色可以不受周围光线的影响;后者是自身不能发光,要靠反射外来光线的照射,它们才能反射出不同的颜色。

设计色彩教案

设计色彩教案

设计色彩教案一、教学目的与任务:色彩教学是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通过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设计色彩概念,现代色彩设计的理论,训练实际色彩设计能力和现代艺术的审美观。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色彩的基本对比规律;色彩的感情;色彩的心理联想。

2、了解色彩设计的意义及特征;掌握色彩设计的方法和程序。

3、通过相关实验,使学生了解设计色彩的设计制作方法、技巧,增强审美能力及构思设计能力。

4、使学生理解归纳色彩的功能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掌握色彩设计的方法和程序。

四、教学难点:理解色彩归纳的功能和意义。

五、教学要求:在教学中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学生的艺术感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六、教学准备:范画5-8张;色彩幻灯(课件)资料等。

七、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之实践训练与写生为主设计色彩创意运用为辅,结合理论知识的讲解采用直观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绘画特点因材施教。

教学以技法训练为主,采用集体讲课和个别辅导方式相结合,以教师示范方式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通过分析研究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和技法,启发学生发挥个性特点,探索色彩表现的多样性。

八、教学安排:(一)、色彩理论10时,讲评2课时(累计);(二)、实践训练32时,机动4课时,共计36课时。

(三)、教学教具:水果、陶罐、衬布,上课前十分钟布置好写生物品。

九.教学过程(理论授课部分):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2、导入新课:《设计色彩》第一章色彩的基本原理第一节色彩原理1、色彩的来源①对光的认识②有光才有色2、色彩的分类①原色:无法调配出来的三原色。

(红、黄、蓝)②间色:两种原色相混合后产生的色彩称间色。

(橘黄、绿、紫)③复色:三种或三种以上的颜色混合产生的色。

如:红灰、黄灰、绿灰、紫灰然等。

3、色彩的三要素①色相:色彩的相貌。

②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

③纯度:色彩的饱和鲜艳度。

设计色彩教案

设计色彩教案

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学时与学分开课专业:适用艺术设计和广告专科专业;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课程总学时:40学时(理论讲授学时:4学时;课堂讨论学时:2学时;课堂点评学时:4学时;课堂实践学时:30学时)学分:2学分(二)课程性质《设计色彩1》是艺术设计和广告专科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针对艺术设计和广告专科专业学生所开设的基础教育课程,它是为专科学生以后的设计之路打下良好的色彩基础。

本课程以艺术设计为教学目的,通过色彩写生、色彩研究和色彩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于色彩的概括、提炼能力以及形色的塑造能力,它引导学生用观念、视觉思维理性地创造色彩空间、色彩意象,训练学生对组织色彩能力的把握,为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与创造能力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设计色彩1》是培养装饰造型能力的基础课程,是对装饰色彩的立体造型方法和规律的研究。

它能够使学生了解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强化绘画写生与艺术设计的相互关系,最终为学生能够达到应用色彩规律设计、整合自然色彩奠定基础。

本学期主要对色彩的立体归纳进行研究,学生借助这个训练过程,体验、掌握设计色彩的内在规律,具备对纷繁复杂的物象进行秩序化、条理化的处理能力;具有对物体立体感和画面空间感的塑造能力;具有对物象丰富微妙的色彩层次关系进行归纳和限定的能力,为后续的课题训练作铺垫。

能够全面提高对于形与色的借鉴、转换及造型能力,使学生建立起在观察表现上的新的造型观念,训练学生对组织色彩能力的把握,激发学生的观念性的视觉思维,提高学生艺术设计的创造和表现能力,为后续的色彩课题训练打下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设计色彩1》属于艺术设计和广告专科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在专业基础课的三类基础课程(理论基础、设计基础1和设计基础2)中,《设计色彩1》属设计基础1的课程。

和《设计色彩2》一起与其它两类基础课程共同地构筑艺术设计本科的专业基础平台。

修读本课程前应先预修《设计素描》课程中结构分析部分的内容,应具备一定的形体与色彩的塑造能力。

设计色彩教案完成版

设计色彩教案完成版

设计色彩教案主讲教师:***《色彩》授课计划一、授课教学进度计划表课程名称:设计色彩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授课教师:史鹏课程性质:艺术设计专业基础必修课。

考核形式:考察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目的:设计色彩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

它包括色彩基础理论、写实性归纳写生、平面性归纳写生、意象性归纳写生、设计性归纳写生、非写生性色彩归纳练习及各自的表现技法。

通过理论教学及写生练习使学生熟练运用色彩语言掌握色彩表现技法和提高色彩表现力,为今后的专业设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1、掌握色彩性能,了解色彩规律。

2、了解色彩装饰语言与形式语言。

3、提高鉴赏力和积累创作经验。

4、熟练运用色彩的各种表现技法。

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从艺术设计基础知识、基本素质和技能诸方面去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创意性思维和各种色彩归纳及应用的能力。

难点:对色彩的理性认识及在专业学习中的具体运用。

课程内容提要第一部分色彩基础理论重点:从形与色的关系去发现设计色彩的个性特征。

难点:设计色彩的象征功能及艺术风格与个人情感的认知关系。

教学目标及要求:让学生认识到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区别,能够正确分析设计作品形与色的关系。

教学方式:多媒体讲授和课堂辅导第一章绪论人类所占有的全部信息有90%以上是靠视觉获得的,而视觉对于色彩是最敏感的,色彩悦目的艺术作品总能以最快的速度打动人心,它不但影响着人的视觉感受,而且提升着人的精神和审美感受。

借鉴自然色彩、现代色彩科学理论、传统装饰艺术色彩以及其他艺术的色彩形式是设计色彩的来源,它们对色彩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色彩设计的内容首先应从色彩的来源、形与色的关系以及设计色彩的个性特点等方面去研究。

第一节设计色彩之来源五彩缤纷的色彩装扮了整个世界,我们在生活中尽情地享受着色彩的恩惠。

不论是绘画色彩还是设计色彩,探其来源,不外乎三个方面,一个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色彩的启示,一个是现代色彩科学理论体系,还有一个就是对传统艺术和其他艺术色彩形式的借鉴。

大学设计色彩教案

大学设计色彩教案

授课班级:XX级XX专业授课教师:XX授课时间:第1-4周教学目标:1. 了解设计色彩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色彩搭配、色彩构成和色彩设计的基本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创意思维和设计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设计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色彩搭配与构成3. 色彩设计的方法与技巧4. 色彩设计实践教学重点:1. 色彩搭配与构成2. 色彩设计的方法与技巧教学难点:1. 色彩搭配的合理性与美感2. 色彩设计创意思维的培养教学过程:第一周:一、导入1. 讲解设计色彩的定义及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色彩在设计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1. 设计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色彩的三大属性:色相、明度、纯度三、实践环节1. 学生进行色彩感觉训练,观察和感受色彩的三大属性。

2. 学生尝试将色彩属性运用到实际作品中。

第二周:一、复习上周内容1. 复习设计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复习色彩的三大属性。

二、教学内容1. 色彩搭配原则2. 色彩构成的基本方法三、实践环节1. 学生进行色彩搭配练习,运用色彩搭配原则。

2. 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构成方法,进行简单的色彩设计。

第三周:一、复习上周内容1. 复习色彩搭配原则。

2. 复习色彩构成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色彩设计的方法与技巧2. 色彩设计的创意思维培养三、实践环节1. 学生进行色彩设计练习,运用色彩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2. 学生尝试运用创意思维,进行色彩设计。

第四周:一、复习上周内容1. 复习色彩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2. 复习色彩设计的创意思维培养。

二、教学内容1. 色彩设计实践案例分析2. 色彩设计作品的评价标准三、实践环节1. 学生进行色彩设计实践,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设计作品。

2. 学生进行作品展示与评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2. 实践作品质量3. 学生对设计色彩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色彩样本3. 色彩设计实践作品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设计色彩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创意思维和设计实践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设计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大学设计色彩教学教案

大学设计色彩教学教案

课程名称:设计色彩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理论,包括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及其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学会运用色彩进行设计,增强设计表现力。

教学内容:1. 色彩基本理论2. 色彩搭配技巧3. 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 色彩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2. 色彩搭配技巧3. 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 色彩搭配的合理性2. 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创新运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些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色彩的美丽。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色彩有什么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是如何运用色彩的?二、讲授新课1. 色彩基本理论a. 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b. 色彩的冷暖关系c. 色彩的互补关系2. 色彩搭配技巧a. 单色搭配b. 类似色搭配c. 对比色搭配d. 中间色搭配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色彩搭配练习,每组同学选取一种搭配方式,共同完成一幅设计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色彩搭配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作品,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色彩的基本理论和搭配技巧,你们还记得吗?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讲授新课1. 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a. 色彩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b. 色彩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c. 色彩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练习,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设计领域,共同完成一幅设计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作品,教师点评。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色彩基本理论和搭配技巧的掌握程度。

《设计色彩》教学教案

《设计色彩》教学教案

《设计色彩》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包括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色彩的搭配原则。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其能够运用色彩知识创作出美观、和谐的设计作品。

3. 提高学生对设计色彩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概念:色相、明度、纯度。

2. 色彩的搭配原则:对比搭配、类似搭配、冷暖搭配等。

3. 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平面设计、立体设计、环境设计等。

4. 色彩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色彩的基本概念和搭配原则,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

2. 难点:色彩搭配的灵活运用,创新设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搭配原则和应用实例。

2. 演示法:展示优秀设计作品,分析其中的色彩运用。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色彩运用能力。

4. 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价,取长补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优秀设计作品为例,引导学生关注色彩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搭配原则和应用实例。

3. 演示:展示优秀设计作品,分析其中的色彩运用。

4. 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创作。

5. 互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价,取长补短。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色彩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创作,提高色彩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色彩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色彩搭配原则的运用能力。

3. 评价学生对色彩在设计中应用的掌握程度。

4. 评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3.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关注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设计色彩归纳色彩教案

设计色彩归纳色彩教案

设计色彩归纳色彩教案教案标题:设计色彩归纳色彩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设计中常用的色彩归纳方法。

3. 能够应用色彩归纳技巧进行设计创作。

教学准备:1. PPT演示文稿或白板和马克笔。

2. 色彩样本或图片。

3. 设计作品范例。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使用PPT演示或白板展示一些色彩样本或图片,引起学生对色彩的注意。

知识讲解:2. 解释色彩的基本概念,包括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3. 介绍主要的色彩分类,如原色、次要色和中间色。

4. 讲解色彩归纳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示范演示:5. 展示一些设计作品范例,解释设计师如何使用色彩归纳技巧来创作出吸引人的作品。

6. 分析范例中使用的色彩归纳方法,如类似色彩、对比色彩和渐变色彩等。

讨论与练习:7. 分组讨论,要求学生分享自己对色彩归纳的理解和应用经验。

8. 指导学生进行色彩归纳练习,可以提供一些设计任务或图片供学生选择并应用归纳技巧进行创作。

总结与评价:9.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色彩归纳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10. 对学生的练习作品进行评价,提供建议和指导。

拓展活动:1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色彩归纳的例子,如广告、海报、服装等。

1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拓展活动中的发现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活动、知识讲解、示范演示、讨论与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色彩归纳的技巧。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色彩归纳的观察和应用能力。

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要注重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成长和发展。

大学设计色彩课程教案

大学设计色彩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设计色彩授课对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色相环。

- 掌握色彩的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及其在色彩表现中的运用。

- 学会运用色彩对比、调和、节奏等手法进行设计创作。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审美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热爱,激发学生对设计创作的兴趣。

- 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1. 色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色相环。

2. 色彩的三属性及其在色彩表现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1. 色彩对比、调和、节奏等手法在设计创作中的实际运用。

2.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一组优秀的设计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色彩在其中的作用。

2. 提问:色彩在设计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运用色彩进行设计?二、讲授新课1. 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是光波作用于人眼而引起的感觉。

2. 色彩的分类:无彩色系(黑、白、灰)和彩色系(红、橙、黄、绿、青、蓝、紫)。

3. 色相环:讲解色相环的构成,以及相邻色、对比色、互补色等概念。

三、案例分析1. 分析一组优秀的设计作品,探讨色彩在其中的运用。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色彩在作品中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四、实践环节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幅以色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色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色相环。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色彩运用到实际设计中?二、讲授新课1. 色彩的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

2. 色彩对比、调和、节奏等手法在色彩表现中的运用。

三、实践环节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幅以色彩为主题的设计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设计色彩教案完整版

设计色彩教案完整版

设计色彩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色彩学基础》第三章第三节“色彩的情感表达”。

详细内容包括:色彩基本理论复习,色彩与情感的关系,色彩在不同文化和情境下的情感表达,实践案例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与情感之间的基本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色彩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进行创意表达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增强学生对色彩的观察、分析、应用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色彩与情感关系的理解,以及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色彩情感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彩色笔、画纸、挂图等。

学具:彩色笔、画纸、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具有情感色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色彩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2. 理论讲解(10分钟)复习色彩基本理论,讲解色彩与情感的关系,介绍色彩在不同文化和情境下的情感表达。

3. 实践案例分析(10分钟)分析色彩情感表达的经典案例,让学生了解色彩在实际应用中的技巧和方法。

4. 课堂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以一个主题为例,讨论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5.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道色彩情感表达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道色彩情感表达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色彩情感表达的基本概念和关系2. 色彩在不同文化和情境下的情感表达3. 实践案例分析及解题思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色彩表达一种情感,如快乐、悲伤、愤怒等。

答案要求:作品主题明确,色彩运用合理,能够准确表达情感。

2. 作业提交:下节课前提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案例分析和课堂实践,使学生掌握了色彩情感表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情感表达,观察和分析不同场景下的色彩运用,提高审美素养。

设计色彩教学教案x-2024鲜版

设计色彩教学教案x-2024鲜版

采用品牌标志性的蓝色和白色,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传达出品
牌的稳条和几何图形,构建出具有辨识度和记忆点的标志形象。
2024/3/28
03
色彩与品牌理念的融合
蓝色代表科技、创新和未来,与品牌致力于科技创新的理念相契合,白
色则代表纯净、简约和高品质,凸显品牌对产品质量的追求。
26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2024/3/28
27
的基本色。
2024/3/28
间色
绿、橙、紫,由两种原色等量 混合而成。
复色
由原色与间色混合而成,或者 由多种间色混合而成,具有丰
富的色彩表现。
互补色
在色相环上相距180°的两种颜 色,如红与绿、黄与紫等,混
合后产生黑灰色。
5
色彩心理学原理
色彩冷暖感
色彩轻重感
红色、橙色、黄色等暖色调给人温暖、兴奋 的感觉;蓝色、绿色、紫色等冷色调给人清 凉、宁静的感觉。
色彩定义
色彩是光的一种属性,是眼睛、大 脑和物体表面反射或发射的光线所 产生的视觉感知。
色彩三属性
色相(Hue)、饱和度 (Saturation)、明度 (Brightness),简称HSB,是描 述色彩的基本属性。
4
色彩分类与特点
01
02
03
04
原色
红、黄、蓝,不能通过其他颜 色混合得到,是构成各种颜色
设计色彩原则与方法
2024/3/28
7
设计色彩原则
01
02
03
功能性原则
根据设计目的和受众需求, 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以 传达特定的信息或情感。
2024/3/28
协调性原则
保持色彩搭配的和谐与统 一,避免过多的对比和冲 突,营造舒适的视觉体验。

【重磅】设计色彩(经典教案)

【重磅】设计色彩(经典教案)

设计色彩教学目的:a)从对自然色彩现象的观察和对色彩基本规律的研究入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察色彩、认识色彩、发现和运用色彩的基本观念和方法。

b)通过画面色彩构图的训练、提高对于画面色彩的组织能力。

逐步掌握具有个性化的色彩表现能力。

C)通过色彩创意训练,提高对色彩心理、审美的认识,能用色彩表达想法、意境,传达信息教学任务:a)在对色彩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掌握正确地观察色彩、认识色彩和运用色彩的观念和方法。

b)在对色彩对比和调和规律的研究中,培养发现色彩、组织色彩和把握画面色彩构成的能力。

c)把一般色彩规律的掌握与个人的创造意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探寻色彩表现的广阔空间。

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向大自然学习,同时又遵从内心感受与个人的审美取向。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时60学时参考教材1、设计色彩写生叶经文湖南人民出版社2、设计色彩辽宁美术出版社第一章设计色彩概论教学目的:1、理解设计色彩及写生与照抄对象的区别2、理解绘画性色彩与设计性色彩的差异,明确设计色彩写生要求教学重点:提高对色彩写生的认识,改变高考应试教育弊端,明确色彩写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大胆尝试自己的观念和想法,不再照抄对象。

一、自然色彩与绘画色彩、设计色彩从形、色、构图的角度分析作品自然色彩——绘画色彩自然色彩——设计色彩二、写生中艺术家的价值对比照片与作品分析艺术家如何改变自然自然物象————写生作品艺术家三、设计色彩写生的要求第二章色调与色彩构成教学目的:1、理解色彩调性,用色调指导色彩观察与表现2、理解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规律,用色彩体系去处理色彩的的对比与协调3、掌握色彩的构图规律,不再照抄对象教学重点:1、色彩体系与对比与色调的关系2、色彩感的培养3、色彩构图的形式与构成一、自然色彩的魅力对色彩及其表现的认识和实践来说,不仅需要色彩基础理论的知识,而且需要运用色彩分析的方法和色彩构成的理论来进行深入的练习才能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及其色彩表现的基本技能。

设计色彩教案

设计色彩教案

设计色彩教案教案 - 学习色彩世界课程目标:1. 了解基础色彩理论和颜色搭配原理。

2. 掌握常见的色彩搭配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色彩感觉。

4. 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一、引入(5分钟)1. 导入学生对色彩的认识,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色彩的理解和喜好。

2. 播放一段色彩相关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具有鲜明色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探究色彩(15分钟)1. 引导学生发现周围的色彩,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颜色的特点和感受。

2. 介绍基础色彩理论,例如原色、纯色、暖色、冷色等,帮助学生理解颜色的基本分类。

三、色彩搭配(20分钟)1. 解释色彩搭配的原理,如互补色、相似色、对比色等,并给出示例。

2. 给学生准备一些色彩卡片,让他们尝试进行不同的色彩搭配,并观察不同搭配方式的效果和感受。

四、创作实践(30分钟)1. 分发一些白纸和彩色笔,让学生自由发挥,使用所学的色彩搭配技巧进行创作。

2.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画面构图和色彩表达方式,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五、分享与总结(10分钟)1.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作品,让他们讲述自己选择了什么颜色搭配和意图。

2. 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强调色彩对于艺术和设计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运用色彩进行创作和表达。

拓展活动: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庭或周围环境中的色彩搭配,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以提高对色彩的敏感度。

2. 参观艺术展览或设计展览,与学生一起探讨与色彩相关的艺术作品和设计案例,启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3. 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艺术媒介,如水彩、素描等,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色彩运用能力和创作技巧。

色彩优质教案优质教案设计色彩的优质教案

色彩优质教案优质教案设计色彩的优质教案

色彩优质教案优质教案设计色彩的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美术》教材第七章——《色彩的魅力》,主要详细讲解色彩的三个属性:色相、明度、纯度,以及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色彩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属性,学会运用色彩搭配原则进行美术创作。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3. 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色彩搭配的原则及运用。

教学重点:色彩的基本属性,即色相、明度、纯度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色彩示范图例、色卡、画纸、画笔、颜料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组色彩丰富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作品中的色彩搭配,让学生初步感受色彩的魅力。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色彩的基本属性(色相、明度、纯度),以及色彩搭配的原则(对比、互补、近似等),让学生对色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一幅美术作品,分析作品中的色彩搭配,讲解如何运用色彩属性和搭配原则进行创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在画纸上进行色彩搭配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属性:色相、明度、纯度2. 色彩搭配原则:对比、互补、近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色彩搭配原则,创作一幅色彩丰富的美术作品。

答案:学生作品,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 课后拓展:收集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案例,分析其色彩搭配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理论知识讲解、例题分析、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对色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课后反思如下:1.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践,提高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

2. 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色彩教案主讲教师:***《色彩》授课计划一、授课计划编订说明二、授课教学进度计划表课程名称:色彩授课教师:崔若健200 —200 学年第学期课程名称:设计色彩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课程性质:艺术设计专业基础必修课。

考核形式:考试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目的:设计色彩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

它包括色彩基础理论、写实性归纳写生、平面性归纳写生、意象性归纳写生、设计性归纳写生、非写生性色彩归纳练习及各自的表现技法。

通过理论教学及写生练习使学生熟练运用色彩语言掌握色彩表现技法和提高色彩表现力,为今后的专业设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1、掌握色彩性能,了解色彩规律。

2、了解色彩装饰语言与形式语言。

3、提高鉴赏力和积累创作经验。

4、熟练运用色彩的各种表现技法。

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从艺术设计基础知识、基本素质和技能诸方面去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创意性思维和各种色彩归纳及应用的能力。

难点:对色彩的理性认识及在专业学习中的具体运用。

课程内容提要第一部分色彩基础理论(10课时)重点:从形与色的关系去发现设计色彩的个性特征。

难点:设计色彩的象征功能及艺术风格与个人情感的认知关系。

教学目标及要求:让学生认识到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区别,能够正确分析设计作品形与色的关系。

教学方式:多媒体讲授和课堂辅导第一章绪论人类所占有的全部信息有90%以上是靠视觉获得的,而视觉对于色彩是最敏感的,色彩悦目的艺术作品总能以最快的速度打动人心,它不但影响着人的视觉感受,而且提升着人的精神和审美感受。

借鉴自然色彩、现代色彩科学理论、传统装饰艺术色彩以及其他艺术的色彩形式是设计色彩的来源,它们对色彩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色彩设计的内容首先应从色彩的来源、形与色的关系以及设计色彩的个性特点等方面去研究。

第一节设计色彩之来源五彩缤纷的色彩装扮了整个世界,我们在生活中尽情地享受着色彩的恩惠。

不论是绘画色彩还是设计色彩,探其来源,不外乎三个方面,一个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色彩的启示,一个是现代色彩科学理论体系,还有一个就是对传统艺术和其他艺术色彩形式的借鉴。

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自然色彩一年四季中的春夏秋冬,绚丽芬芳的大自然无不闪烁着灿烂的光彩。

云雾缭绕的崇山峻岭,波光粼粼的江河湖泊,万紫千红的花木园林,光彩夺目的鱼虫贝壳,美妙绝伦的珍禽羽毛,在这里,色彩对渲染自然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这种情趣盎然、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无论是色彩的对比、明暗层次,还是面积比例等都搭配得如此和谐与统一,自然之美的无穷魅力使人倾倒和臣服。

设计师正在进一步深入大自然并在大自然色彩中捕捉艺术灵感和吸收艺术营养,从而开拓新的色彩创意思路。

缤纷的大自然随时令的更替、色光的变化而时时刻刻变换着束装。

春天的色调是青春焕发的少女,夏季把少女推向成熟与饱和,秋天似浓妆艳抹的贵妇人,冬天则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视野开始延伸,对自然色彩的视野已扩大到离我们十亿光年的宏观宇宙和肉眼看不到的微观原子中。

自然的色调瞬息万变,展示了色彩美的自然属性,为创造色彩美感奠定了物质基础。

受大自然的启示,向大自然索取色彩,在大自然中提炼色彩美感,并运用其规律实现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那么,色彩设计的思路和创意便会无限广阔。

二、现代色彩科学理论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1642-1727)首先以科学的态度说明了色与光的关系,并建立了完整的色彩理论体系。

特别是到了19世纪,德国画家龙格(1777-1810)于1810年出版了他的《来自色彩球体的色彩球》,他使用了球体来表示色彩之间的关系,这是历史上最早建立的三维色彩立体模型。

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1794-1832)也于1810年出版了《色彩论》一书,歌德将注意力集中在视觉色彩上,而不是光学现象。

同为19世纪初期的法国化学家舍夫勒尔在他的《色彩和谐和对比的规律》一书中,他详尽阐述了色彩之间在视觉上的相互作用和规则。

这些现代色彩科学理论的问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色彩观念,为艺术家在色彩视觉感受和色彩应用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

现代色彩科学理论指出,一切色彩感觉都是客观物质与人的视觉器官相互作用的结果。

光源的光谱成分、物体的固有物理特征和人的视觉生理机制中的任何变化都将产生不同的色彩感觉。

当人受到不同色彩刺激时就会产生不同的生理活动,伴随着不同的生理活动就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

因此,对色彩的认识将涉及色彩的物理特性、色彩的视觉生理、色彩的心理效应、色彩美学、色彩设计等交叉性理论,同时还必须考虑色彩定位、色彩创意和色彩技术表现等多方面的因素。

三、对传统艺术和其他姊妹艺术色彩表现形式的借鉴不论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还是国外的传统艺术形式,都是历代艺术家勤奋实践的结晶,不但积累了丰富的色彩搭配技巧和经验,而且总结了许多色彩应用的规律及法则。

从埃及壁画、中国敦煌壁画到日本的浮世绘以及欧洲的教堂天顶画,都各自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色彩艺术风格,这一切无不闪烁着历代艺术家的聪明与智慧。

19世纪,西方各种艺术流派不断涌现,传统的用色法则受到挑战,写实的、装饰的、夸张的、抽象的艺术风格作品各放异彩,特别是超现实主义艺术、波普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的出现,对丰富设计色彩的表现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传统艺术和其他姊妹艺术色彩与现代艺术设计色彩的结缘,使现代艺术设计的色彩表现风格更加完善化和多元化。

第二节形与色的关系无论多么悦目的色彩总是伴随着一定的形状出现的,色离不开形,形与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形状相同而色彩不同,或者色彩相同而形不同,给人的感受则是大相径庭的。

也就是说,色彩只是一种装饰的外表,它必须与一定的形状结合才能形成经得起观摩注视的美的对象。

一、多元的形同样的形在不同的艺术空间环境中出现,或者不同的人在理解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决定了形可以有多方面的意义,因而,形的概念是多元的。

作为具体的形,其外部轮廓可以是规则的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等,也可以是无规则的自由形状。

它可以正形的形式出现,也可以负形的形式出现;可以是清晰完美的形,也可以是虚幻朦胧的形。

不同状态的形所形成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例如,正方形稳重有力度,圆形灵活而有动感。

所以说,对形的理解,既可以从概念上理解,也可以从外观状态方面理解,更可以从内涵性格方面理解。

这样有助于我们在进行具体设计时,恰到好处地把握形与色的关系。

二、形与色的一致性在设计概念的基本定位中,由设计主题概念所决定的形与色,必须具有相辅相成的一致性。

形与色作为一种符号,是传达设计主题的载体。

从设计主题的完整意义上讲,只通过形或只通过色或形与色在传达概念上的不一致,都会造成设计信息传播和观赏心理上的矛盾,而完不成设计信息传达的任务。

如对化妆品来讲,不论是广告还是产品包装,形与色的完美组合所形成的意念必须具有美好、时尚、品位等特征。

对食品类的广告和包装来讲,所传达的信息必须是新鲜、洁净、健康的概念;儿童用品的广告和包装则必须具有天真烂漫、活泼向上的朝气。

因而,图形的语言与色彩的含义应该一致,其意义的传达必须指向同一个方向。

第三节设计色彩之个性人类的色彩意识从远古时代就存在,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色彩都以其变幻不定的形式影响着人类的精神世界。

人类所赋予色彩的装饰与象征意义在不断开拓变化,从最初的自然无华发展到国家的、区域的、特征,同时也奠定了设计色彩的个性化特征。

一、设计色彩的构成形式西方绘画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再到近代的各种艺术流派,实际上是人类对色彩运用不断钻研和探索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们完成了从重视明暗手法、光色变幻向强调内心真实的主观状态的过渡,这是一种对色彩的再认识过程。

尤其在设计色彩表现上,不固守于只对外在自然的表现,而更强调对形与色的解构与重组、整合与协调,在融入艺术家个人的主观意念后,来构成新的色彩形式。

设计色彩强调自身价值,强调色调中各种色相、明度、纯度之间的对比调和规律,强调画面的构成及结构,设计作品中的色彩表现充满了具有装饰意味的形式美感,强调设计色彩的形式美感才能凸显设计作品之个性,个性化的设计才能达到至高至纯的艺术境界。

二、设计色彩的象征功能精神与色彩相关是人类固有的特性。

通过对色彩的联想,将与之相关的精神、内涵、意义、形态等因素联系起来,这就是色彩的象征性。

色彩美的内涵除了视觉上的审美印象,表现上的情感力量之外,还有其象征意义。

人们对每一种色彩都有一种特定的感情,这种感情既遵循自然感情法则,更遵循社会感情法则。

特别是设计色彩,在社会行为中显示出的记号性和传播性的作用,更使其象征性具有文化价值和情感价值。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个性的人,对色彩的感情联想存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具体的作品用色中应尊重风俗习惯和不同心理感受,使色彩特征和表现主题完整统一起来。

三、设计色彩的艺术风格从艺术设计的本质上讲,不但要强调设计师的个人情感,更要强调为他人服务。

这就决定了艺术设计要从属于社会心理、客户心理、商品属性、工艺技术等要素,而不受自然色彩之束缚。

从信息传播角度来讲,现代设计作品中的色彩是最富于吸引力的手段之一。

设计色彩可分为功能色彩、市场色彩和构成色彩。

从更大意义上讲,所有的色彩设计形式都可分为规律性色彩设计、情感性色彩设计和主题性色彩设计。

不论是哪一类的色彩运用或者是结合运用,都必须为设计的主题概念服务,也就是说设计色彩是合目的性的,是有用的。

因此,设计色彩所表现出的使用功能,是它与其他艺术色彩形式最主要的区别。

如果把设计色彩与写实性绘画色彩相对比,写实绘画色彩更具有真实感,其色调表现丰富细腻,色彩关系变化更微妙;而设计色彩更重视其社会属性,必须与人的视觉心理习惯相符合,这就决定了设计色彩具有简练、淳朴、含蓄、浪漫、夸张的艺术特点。

从很大程度上来讲,设计色彩更偏重于理智的表现。

思考与练习1 试分析设计色彩的来源与个性特征。

2 通过常见的广告设计作品来分析形与色的关系。

3 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区别是什么?参考书目:《色彩设计与应用》钱品辉姬长武《从色彩走向设计》陆琦《色彩形式语言》赵勤国第二章色彩的知觉特征重点:色彩特性的讲授与探讨难点:色彩的特性与个人情感的认知关系。

教学目标及要求:通过一些有典型特点的广告设计作品分析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各种特性。

对于人对色彩的感觉和色彩本身来讲,由于人对色彩的认识和知觉有其一定的规律,色彩的知觉包括色彩的恒定性、色彩的同时对比作用、色彩的易见度、色彩的前进与后退、色的膨胀与收缩等。

教学方式:多媒体讲授和课堂辅导一、视觉适应眼睛正常的人都具有一定的适应客观环境变化的能力,这种特殊的功能叫做视觉适应。

色彩的视觉适应包括明暗适应、远近适应和颜色适应。

人们由明处走近暗处,就会暂时性地看不清任何物象,经过一段时间后,视觉开始恢复,这就是暗适应;反之,从暗处走到亮处,也会在耀眼的光线下看不清物象,稍停片刻,视觉照常恢复,这就是明适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