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城市规划如何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数据时代的城市规划如何做?——有感于2014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2014-09-26

作者:设计部傅娜

2014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主题是“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今年年会的主题指向了今年很热门的城乡过渡融合和如何面对现今的产业转型阶段的城市和乡村开发问题上。与会嘉宾都在这一大背景下做了概念和案例性的观念阐述,最引人思考的对现今中国式的大规模开发的模式下那些细微的问题,比如说人口移动中的需求和配套设施的落实情况。我们真的准备好了面对这么一个不可回避的再一次转型阶段么?那未来又是什么?第一天的大会在很大程度上带领着我们6400位与会规划相关专业人员进入这个让人无比兴奋的大讨论中。

如果说听取有分量的讲座,理解和思考会议内容是与会者的必要功课。这次会议让我欣喜的是与全国各地的研究专业人士在城市发展这一课题中的碰撞,发现城市间对研究课题在观念中的相似与不同,学习到成果或失败案例。如果有的想法我们还在思考,而别人可能已经做了,这样就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大家在会议中展现和创造的分享气氛也是让会议的意义得到提升。

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在这样的会议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对大数据的持续关注也让我在这次会议中对“大数据与城乡治理”这一论坛进行了持续关注。“大数据”是一个庞大的概念集合,用以指代各种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手工处理来分析解读信息的海量数据。如何运用大数据进行城市规划编制,做好规划实施评价,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在这一次的会议中,大家分享了对大数据概念和在中国背景下的发展模式畅想,最引人关注的是对大数据开发现有案例的资料收集、分享和探讨。

王鹏,清华同衡规划院科研与信息中心副主任,演讲题目:《大数据支持的城乡规划新技术》

发言人熊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演讲题目:《数据活化与智慧城市》

在城市规划领域,大数据的基础概念可分为对大数据利用在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评价两个层面的探讨。

一、大数据在城市规划编制方面的利用:

1. 从“小样本分析”到海量、多源、时空的数据搜集的转变:传统城市规划的定量分析依赖于统计年鉴等小样本数据,在大数据时代,基于对海量、多源、时空数据,特别是对社交媒体数据、手机数据和传感器数据的分析,可以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上对规划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和交通等活动展开研究,从而得到对于城市全貌的全景展现。

2. 从“滞后化”到“实时化”的响应速度的转变:在大数据时代,城市规划所需要的各项基础数据有望以“月”、“天”甚至是“小时”为单位而被获取、分析和呈现。由此,城市规划编制在数据使用方面可以做到近乎实时化的分析处理和响应,快速应对当前高速城市化进程中涌现的各种问题。

3. 从“专家领衔”到“公众参与”的编制方式的转变:海量个体数据搜集与挖掘的简易化,使得城市规划在公众参与方式上能够有针对性、有重点地根据不同的对象做出参与邀请和信息回馈,从而实现真正的公众参与规划全过程。

4. 从“人工化”到“智能化”的决策辅助的转变:基于大数据的规划编制可以轻松构建一个海量的案例数据集,通过机器学习程序来辅助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各项决策。

5. 从“分散化”到“协同化”的编制策略的转变:通过技术手段,获取居民活动、交通流量和生态环境等数据,并与传统的规划、土地及经济社会等基础数据相结合,为城市规划、土地规划和经济社会规划等提供更为统一、全面、精准的基础数据来源及对接平台,进一步协调数据统计口径,实现信息共享、不同主体协作规划和空间融合建设等,最终实现规划统一的信息联动平台–“一张图”管理。

二、大数据在城市规划实施评价方面的利用:

1. 从“以空间为本”到“以人为本”的关注要点的转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基于居民个体的大量、多源数据的出现,提供了一条展示居民与城市互动的“捷径”。在城市研究上,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居民个体数据进行逐一处理,获得传统方法无法展现的实际整体图景,切实考虑人的活动,做到以人为本。

2. 从“静态、蓝图式”到“动态、过程式”的实施过程的转变:在大数据的

支撑下,规划的编制实施过程将真正转变为“规划编制—规划实施—数据、信息反馈—规划修正(或修编)—规划实施”的良性循环,实现在整个规划期内,城市各子系统内及各子系统之间的快速、弹性互动。

3. 从“粗放化”到“精细化”的评价力度的转变: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数据,大数据基于个体数据的海量特征,对极大数量样本进行呈现,城市规划工作者直接面对个体精细而整体完整的城市发展和运行态势,推动评价准确性的有效升级。

——摘抄于《大数据时代的城市规划响应》,2014年第八期《规划师》在这一实时以人为本的动态小样本分析方法论的指引下,城市规划需要逐渐从以“经济活动和建设用地”为核心的物质空间规划转向以“个体日常行为活动”

为核心的社会空间规划。这一背景下如何将个体的人作为数据点对其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将至关重要。

数据的地图可视化也将另一种交流语言展示在我们面前,如何将难以理解的数据变为简单易懂的图像与公众做最直接的交流,当他们了解了真正的城市现状时,又会有什么样的选择?会对现有城市的肌理和公民的生活方式形成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一线的规划人员需要去进行探索和研究的方向,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准备好了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