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细菌的生理

合集下载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ppt课件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ppt课件

第一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与速度 三、细菌菌体的生长繁殖的规律
一、 细菌生长分的原料,也是新陈代 谢过程中能量的来源。细菌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物 质主要有以下五类:
碳源

氮源


无机盐


生长因子


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灭菌(sterilization)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防腐(antisepsis)
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无菌(asepsis) 不存在活菌的意思
物理消毒灭菌法
热力灭菌法
焚烧 干热灭菌法 烧灼
干烤(160~170℃/2h) 红外线
湿热灭菌法
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 用较低温度杀
补充细菌自身不能合成的有机营养 成分、呼吸辅酶
营养吸收和代谢
• 细菌生长繁殖其他环境因素
酸碱度(pH):
大多数病原菌最适的生长PH值为7.2~7.6,个别细菌例外: 如结核杆菌生长最适pH为6.5~6.8,霍乱弧菌8.4~9.2。
温度:
大多数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
气体(氧气、二氧化碳)
煮沸法 流动蒸气消毒法
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 微生物,而仍保持物品中 所需的不耐热成分不被破
间歇蒸气灭菌法 坏的消毒方法。
高压蒸气灭菌法 62℃30‘ 或72℃ 30’‘
121℃,15个大气压,20分钟
同一温度下,湿热比干热效果好
辐射杀菌法 紫外线 265~266nm
– 杀菌原理 – 用途与缺陷
人 体 内 正 常 菌 群 的 分 布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02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02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原理:
葡萄糖
丙酮酸 大肠杆菌分解 (无脱羧酶) 乙醛 乳酸 甲酸 琥珀酸 乙酰甲基甲醇(呈中性) (pH>5.4) 碱性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氧化 产气杆菌脱羧酶作用
乙酸
乙醇
二乙酰
(pH≤4.5) 与蛋白胨中精氨酸的胍基作用
加入甲基红
pH 4.4-4.6
(红→黄)
呈红色 ( V.P. -) M.R. +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 第一节 细菌细胞的代谢过程 • 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 • 第三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2-1 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细菌细胞的代谢过
细菌细胞的代谢过程按其功能分 为:物质摄取、生物合成、聚合作用 及组装四个步骤。
一、物质摄取 :指从周围环境获得营养 。 营养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 1、单纯扩散(被动扩散):细胞膜两侧的 物质靠浓度差(浓度梯度)进行分子扩散的 过程。 特点:1)无特异性和选择性,速度较 慢。 2) 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2、促进扩散:指某些物质与位于细胞膜上 的特异性载体蛋白相结合,而将其转运到细 胞内的过程。 特点:1)具有特异性和选择性。 2)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
四、组装:细菌细胞结构的组装有两种方 式: 1、自我组装:如鞭毛、核糖体等 2、指导组装:如细菌表面的膜结构等
§2-2 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 1、繁殖方式:二等分分裂法。 2、繁殖速度: 世代时间:一个菌体分裂为两个菌体所需 的时间 称为世代时间。 有的细菌繁殖快,如大肠杆菌及许多其 它病原菌(体)在适宜的条件下,20分钟 分裂一次(即一代),而有的细菌繁殖慢, 如分枝杆菌需18-24小时才分裂 一次。
3、主动输送:指某些物质与位于细胞膜上的 特异性载体蛋白相结合后逆浓度梯度“泵”入 细胞内的过程。 特点: 1)具有特异性和选择性。 2)需要载体,需要能量。 4、基团转位:指物质在运输的同时受到化学 修饰,从而源源不断输入细胞的过程。

病原微生物学,第二章细菌的生理,包括细菌的理化性状,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细菌的代谢

病原微生物学,第二章细菌的生理,包括细菌的理化性状,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细菌的代谢

典型的生长曲线 (Growth curve)
延 滞 期 对 数 期
稳定期
衰亡期
时期的划分:按照生长速率常数(growth race constant)不同。
第四节 细菌的代谢
新陈代谢(metabolism)是细胞内发生的各 种化学反应的总称,由分解代谢和合成代 谢两个过程组成。
一、细菌的能量代谢 1. 发酵: 2. 呼吸:需氧呼吸
一般20 min分裂一次,一个细菌经10个小时可以繁殖 10亿个,24小时可以繁殖272个细菌。
3. 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
生 长 曲 线
1.迟缓期:(lag phage) 2.对数期:(logarithmic phage):20 21 22 2n
3.稳定期:(stationary phage) 4.衰亡期:(decline phage)
引起发热的物质。
产生热原质的细菌大多是G-菌,热原质即其细
胞壁的脂多糖。
热原质耐高温,高压蒸气灭菌(121℃、20
min) 不被破坏,250℃高温干烤30 min或180℃,4 h才 能破坏热原质。
2. 毒素(toxin)与侵袭性酶:
外毒素: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少数革兰氏阴性菌在生长繁 殖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胞外的毒素,毒性强,化学成分: 蛋白质。 内毒素:革兰氏阴性菌的脂多糖成分,只有当细菌死亡裂 解后才能大量释放到菌细胞外,毒性较弱。 侵袭性酶:损伤机体组织,促进细菌、毒素入侵。
厌氧呼吸
二、细菌的代谢产物
㈠ 分解代谢产物和细菌的生化反应: 不同细菌的酶不完全相同,对同一种营养物 质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也不相同,因此可 以通过不同的代谢产物来鉴定细菌。
1.糖发酵试验:
葡萄糖 HCOOH 脱氢酶 CO2+H2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细菌细胞的代谢过程
物质摄取
生物合成
聚合作用
组装
一、物质摄取
➢ 单纯扩散 ➢ 促进扩散 ➢ 主动运输 ➢ 基团转位
需要载体蛋白,需要能量。两个突出特点: (1)转运过程中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2)主要存在于厌作为鉴别细菌的主要措施 2. 细菌生物合成环节可被药物影响 (磺胺类)
糖发酵试验(氧化发酵O/F试验)
大肠埃希菌分解乳糖,产酸产气; 伤寒沙门菌不分解乳糖。
培养基的营养条件
(1)基本营养。 (2)氧 气:根据细菌对氧的需求,可将其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及兼性厌氧菌 。 (3)厌氧培养基:是为培养厌氧菌而设计的。 (4)温 度:根据细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可将细菌分为嗜冷菌、嗜温菌、
嗜热菌。 (5)酸碱度:多数病原菌的最适pH为7.2至7.6,个别偏酸。
培养基的分类
➢ (4)衰亡期:随着稳定期发展,细菌繁殖越来越缓慢,死亡细菌数明显增多,与培 养时间成正比。此期细菌生理代谢活动趋于停滞,细菌形态呈现肿胀或畸形衰亡,甚 至自溶。
第三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培养基(culture medium) 是人工配制的基质,含有细菌生长繁殖必 需的营养物质。培养基制成后,通常都要经灭 菌处理。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光滑型菌落
粗糙型菌落 粘液型菌落
固体培养基中生长情况
分离培养: 将标本或培养物划线接种在
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因划线的分 散作用,使许多原混杂的细菌在 固体培养基表面上散开。 菌落(colony):
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 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第二章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生态
第一节 细菌细胞的代谢过程 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 第三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第四节 细菌的生化反应 第五节 细菌群落生长的调控 第六节 细菌的生态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3)流动蒸汽消毒法
(4)间歇蒸汽灭菌法 应用:适用于不耐高温的营养物质的灭菌
(5)高压蒸汽灭菌法
应用最广泛,灭菌效果最好 压力—103.4KPa(1.05kg/cm2) 温度—121.3℃ 维持时间—15~20分钟
应用:适用于耐高温、耐潮湿物品的灭菌
相同温度下,湿热的灭菌效力比干热大,原因: 1、蛋白质在有水的条件下,易变性 2、湿热穿透力强 3、湿热存在潜热
3.鉴别培养基 利用细菌分解糖类 和蛋白质的能力及其代谢产物的不同, 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的底物和指示剂, 通过指示剂的反应不同来鉴别细菌。
如:单糖发酵管、伊红-美蓝琼脂 培养基、克氏双糖铁琼脂等。
4.选择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抑制剂,抑 制标本中的杂菌生长,利于所需细菌的生长。
如: SS琼脂
麦康凯培养基
第六节 细菌的分类
一、分类原则与层次
❖ 原则:传统分类、种系分类 ❖ 层次:界、门、纲、目、科、属、种 ❖ 在细菌中常用属和种、亚种、型(噬菌体
型、血清型、生物型等)
❖ 不同来源的同一菌种的细菌称为该菌的不 同菌株(strain)
❖ 标准菌株或模式菌株:具有某种细菌典型 特征的菌株
❖ 最具权威的:《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殖体(包括结核杆菌)、真菌和大多数病毒 (包括含碘消毒剂、醇类消毒剂等)
含碘消毒剂:
皮肤黏膜、物体表面等
醇类消毒剂:
3、低效消毒剂 ——可杀灭多数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灭
细菌芽胞、结核杆菌及某些抵抗力较强的真 菌和病毒 (包括季铵盐类消毒剂(新洁尔灭)、氯己定 (洗必泰)、高锰酸钾等)
皮肤黏膜、物体表面、 地面等
(二)辐射杀菌法
1、紫外线 波长:265~266nm 原理:损伤细菌DNA 特点:杀菌力强、穿透力弱

第2章 细菌的生理

第2章 细菌的生理

细菌分解培 养基中的含 硫氨基酸, 硫化氢遇铅/ 铁离子生成 黑色的硫化 物。
热原质
抗生素
色素
合成代谢 产物
细菌素
毒素和侵袭性酶
维生 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即细胞壁 的脂多糖。热原质耐高温,可用吸附 剂和特制石棉滤板来除去,蒸馏法效 果最好。 毒素 外毒素是多数革兰阳性菌和 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 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毒性较强;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 糖,当菌体死亡崩解后游离出来, 毒性较弱。 侵袭性酶 这些酶可损伤机体组织, 有利于细菌的扩散和加强侵袭。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 何亚琼
本章目录
细菌 生长繁殖 细菌的代谢产 物及意义 细菌 人工培养
1
2
3
第一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
细菌的化学组成
细菌不仅含有其他生物细胞所含有的化学成分, 例如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质和核酸 等,还含有一些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所特有的化 学组成,如肽聚糖、胞壁酸、磷壁酸、D型氨 基酸、二氨基庚二酸、吡啶二羧酸等。
营养物质 水、碳源、氮源、 无机盐、生长因子 温度
酸碱度
大多数病原菌最适
细菌生长 繁殖条件
pH为 7.2~7.6 气体
病原菌均为嗜温菌,最 适生 长温度为人的温度, 即37℃
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 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
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 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 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在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大多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代 时为20分钟~30分钟;个别细菌繁殖速度较慢,如结 核分枝杆菌的代时达18小时~20小时。 2.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
将一定数量的细菌接种于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 间隔一定时间取样检测活菌数,可发现细菌的生长过 程的规律性。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培养物中活菌数 的对数为纵坐标,可绘制出一条生长曲线 。

第二章细菌生理

第二章细菌生理
第二章细菌生理
㈡细菌的营养类型
1.自养菌 本身具有完备的酶系统,合成能力较强, 能以简单的无机碳化物作为碳源,合成菌体所 需的复杂的有机物质。
2.异养菌 无完备的酶系统,合成能力较差,必 须利用有机物作为碳源,合成自身所需要的有 机物质
㈢细菌摄取营养的方式
1.被动扩散(简单扩散) 2.促进扩散
3.主动运输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 ㈠水分(75~85~90%)芽胞含水50% 1.游离水或自由水,它是菌体内物质的溶剂。 2.结合水。与细菌体内其它成分结合。 ㈡干物质
1.无机物(2~3%):磷、钾、硫、钙、镁、 铁、钠、氯及锰等。 2.
⑴蛋白质(50~80%)核物质、细胞浆和 其它构造中均含有蛋白质 。
第二章细菌生理
二、细菌的营养 ㈠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1. 水 80%(湿重)营养物质的吸收、排泄及 代谢过程中的有关反应均需在有水的条件下进 行。
2.氮源 有机氮化物——氨基酸、蛋白胨(供 合成碳、原生质和其他构造用)
3.碳源 糖类(单糖、多糖、有机酸、醇类、 脂类、氨基酸)
4.无机盐类 钾、钠、钙、镁、磷、硫、铁 5.生长因子 B族维生素、某些氨基酸、嘌呤、 嘧啶等。
4.基团转位 在主动运输营养物质的同时实现营 养物质磷酸化的一种特殊运输方式,在细菌细 胞膜上有一种磷酸转移酶系统,能使糖分在进 入细胞膜的同时发生磷酸化。
第二章细菌生理
细胞膜构造
自由扩散
第二章细菌生理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特点
• 物质进入细胞的动力是细胞内外的浓度差。 • 这种运输方式不消耗能量,扩散速度慢. • 没有特异性,被运输物质不与膜上物质发生
异性。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对热、酸、碱 都不稳定。 ⑵酶的种类 可分为胞外酶与胞内酶,胞外酶由 细菌产生,分泌于培养基中,大都属于水解酶; 胞内酶含于菌体细胞内,大都是氧化还原酶 。 2.细菌的酶类在医学上的意义 许多病原菌能合成与该菌毒力有关的酶。 利用各种酶的反应,对病原菌的鉴别、疾病的 诊断和发病机制的阐述等均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二. 培养基(culture medium)
培养基:是由人工方法培配置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
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
✓按其营养组成和用途分类:基础培养基、增菌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 ✓按其物理状态分类: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 培养基。 ✓按其成分分类: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
专性需氧菌 微需氧菌 兼性厌氧菌 专性厌氧菌
• 细菌生长的条件:
3.合适的温度 病原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35~37℃。 根据最适生长温度不同细菌可分成: 嗜冷菌 嗜温菌 嗜热菌
• 细菌生长条件:
4.适宜的酸碱度 嗜酸性细菌最适生长pH可低至3.0 嗜碱性细菌最适生长pH可高至10.0 病原性细菌最适pH为7.0~7.6 个别细菌如霍乱弧菌pH在8.4~9.2生长最佳
➢ 热原质(pyrogen):或称致热原。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
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物质。产生热原质的细菌大多是革兰阴性菌,热原 质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
➢ 毒素与侵袭性酶:细菌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类毒素。外毒素
(exotoxin)是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 菌体外的蛋白质;内毒素(endotoxin)是革兰阴性菌的脂多糖。
五. 细菌的生长繁殖
➢ 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
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繁殖一代所需时间约20-30min。 但少数细菌代时较长,如结核分枝杆菌代时为18小时。
➢ 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 迟缓期 (lag phase)
对数期 (logarithmic phase) 稳定期 (stationary phase) 衰亡期 (decline phase)
大肠杆菌:— 产气杆菌:+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主动转运系统
需要消耗能量; 营养物质可以进行逆浓度转运。
1. 依赖于周浆间隙结合蛋白的转运系统
2. 化学渗透驱使转运系统
3. 基团转移
依赖于周浆间隙结合蛋白的转运系统
化学渗透驱使转运系统
基团转移
三、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
营养物质 氢离子浓度(pH)
嗜中性菌:pH 6.0~8.0 (病原菌 pH 7.2~7.6) 嗜酸性菌:pH 3.0 嗜碱性菌:pH 10.5
第三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与能量转换
小分子 外界 营养物质
主动转运 被动转运
胞 质
分解代谢 catabolism 合成代谢 anabolism
一、细菌的能量代谢

发酵:细菌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
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以有机 物为受氢体。
生物体内葡萄糖被降解成丙酮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
无机盐的作用
作为酶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维持酶的活性;
参与能量的储存和转运;
维持细菌的渗透压平衡; 参与细菌的致病作用。
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细菌的营养物质:
水---营养物质必须先溶于水。 碳源---来源于糖类,提供能量。 氮源---来源于蛋白质、氨基酸等,合成菌体成分。 无机盐---钾、钠、钙、镁、磷、硫等。 生长因子---生长必需但自身不能合成的物质,如维生素、 氨基酸、嘌呤、嘧啶等。
侵袭性酶 损伤机体组织,促进细菌侵袭和扩散
3. 色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色素(脂溶性) 铜绿假单胞菌—— 绿色色素(水溶性) 可用于细菌鉴别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4. 抗生素(antibiotics)

细菌的生理ppt课件

细菌的生理ppt课件
液体中热原质----蒸馏法效果好
毒素和侵袭性酶
❖ 内毒素 G-菌的脂多糖
❖ 外毒素 G+菌和少数G-菌产生的蛋白质
❖ 侵袭性酶 损伤机体组织,促进细菌侵袭和扩散,
如卵磷脂酶(产气荚膜梭菌)、透明质酸酶( 链球菌)。
色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色素(脂溶性) 铜绿假单胞菌——-绿色色素(水溶性) 可用于细菌鉴别
无鞭毛 细菌
云雾状生长
沿穿刺线生长
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
• 病原性诊断、治疗 医学中的应用 • 细菌学鉴定、研究
• 生物制品的制备
工农业
• 制造各种产品
生产中的应用 • 处理垃圾
• 制造菌肥农药等
基因 工程中的应用
表达重组DNA制备产品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细菌的分类层次 :以大肠杆菌为例
界 —— 原核生物界 域 —— 细菌域 门 —— 变形菌门 纲 —— γ-变形菌纲 目 ——肠杆菌目 科 —— 肠杆菌科 属 —— 埃希菌属 种 —— 大肠埃希菌种
细菌的人工培养
培养基 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
培养基 cultrue m品。
常用培养基种类
1、按物理性状分:
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含1.5%琼脂 半固体培养基:含0.3-0.5%琼脂
2、按营养组成和用途分
厌氧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增菌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
• 固体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情况
菌落(colony):
单个细菌分裂 繁殖成一堆肉眼可 见的细菌集团。
菌落(R型) 菌落(S型)
菌苔
• 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情况

混浊、沉淀、菌膜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4、气体环境
根据细菌对氧的需求与否,可分为四类: 专性需氧菌 有完善的呼吸酶系统,需要分子氧作为受 氢体以完成需氧呼吸,仅能在有氧环境下生长。结核 杆菌、霍乱弧菌 专性厌氧菌 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利用氧以外的其 它物质作为受氢体,只能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发酵。且 游离氧分子能杀死细菌。 微需氧菌 细菌在低氧压(5%~6%)生长最好。氧 浓度 ≻10% 对其生长有抑制作用。空肠弯曲菌、幽 门螺杆菌。 兼性厌氧菌 可以有氧呼吸和无氧发酵,但以有氧是 最好。大多数细菌。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1. 2. 3. 4. 5.
营养物质 酸碱度 温度 气体环境 渗透压
1、营养物质
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
2、酸碱度
参与反应的酶需要适宜的PH 大多数细菌的最适pH为pH7.0~7.6。 特例:结核杆菌 pH6.6~6.8 霍乱弧菌 pH8.8~9.0
3、温度
病原菌均为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 37℃。
6、细菌素:某些细菌产生的一类具有抗 菌作用的蛋白质,杀伤有近缘关系的细 菌
掌握细菌生长繁殖所需条件 了解细菌的新陈代谢和人工培养
思考题:
1、 名词解释:代时、热原质、抗生素 2、 细菌正常生长繁殖需要哪些条件? 3、 什么是细菌的生长曲线?各期有何 实际意义?
4、VP试验
产气杆菌能使丙酮酸脱羧、氧化(在碱 性溶液中)生成二乙酰,后者可与含胍 基的化合物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称 VP阳性。 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VP阴 性。
5、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能利用枸橼酸盐作为唯一碳源的细菌如 产气杆菌,分解枸橼酸盐生成碳酸盐, 同时分解培养基的铵盐生成氨,由此使 培养基变为碱性,使指示剂溴麝香草酚 蓝(BTB)由淡绿转为深蓝,此为枸橼 酸盐利用试验阳性。 大肠杆菌在含枸橼酸盐的培养基上不能 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Pr
PEP
丙酮酸
磷酸糖转移酶系统——PTS
金属离子的吸收 细菌通过分泌载铁 体摄取与蛋白结合的Fe3+,形成含铁 螯合物,通过特异的主动输送,进 入菌体细胞。
总结
被动扩散:单纯扩散 促进扩散
主动转运:蛋白转运 基团转移
2.生物合成 吸收的各种前体代谢物通过各种代谢途径,
合成所需物质:多种氨基酸、核苷酸、糖、脂肪 酸及其大分子物质。各种细菌的合成途径和合成 能力不同,对营养的需要以及代谢产物也不尽相 同,可作为细菌鉴定指标。
稳定期 (stationary phase):能量消耗,代谢产 物蓄积,繁殖速度下降,死亡细菌数增加,与活 菌数平衡。
主动输送 是细菌吸收营养物质的一种主要方式,与促进扩散 一样,需要特异性载体蛋白,能将特异性溶质逆浓度梯度泵 入泵出细胞,需要能量。如乳糖等。
AT转位 物质在运输的同时受到化学修饰,需要特异性载体 蛋白参与,需要能量。
ADP+Pi
E-II
E-II
HPr
HPr
HPr ATP
1.物质摄取与排出 细菌的营养物质包括能量物质及其他代谢基质。物质吸
收是从周围环境获得营养,排出是将代谢物质或废物运出 细胞。革兰阳性或阴性菌的细胞膜是一层双脂膜,具有高 度的选择透性,革兰阴性菌的OMP等在物质吸收过程中也 发挥重要作用。
物质主要通过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输送及基团 转位等方式进出细菌细胞。
3.聚合作用 复制 细菌DNA的聚合作用称为复制。其DNA复制从基
因组的特定起始部位开始,进行半保留复制。最后由酶连 接成完整的DNA链。
转录 细菌的转录是由同一个RNA聚合酶、催化合成 细菌 mRNA、tRNA 及 rRNA。该酶还可以RNA作为母板合成 DNA互补链。
翻译 是蛋白质合成过程。20种氨基酸激活后与相应 的 tRNA结合,形成的氨基酰-tRNA与核糖体结合。氨基酸 根据 mRNA上的密码子序列聚合成多肽。
糖类 包括荚膜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等。糖类往往和 蛋白质或者脂类结合存在,共同构成细胞构造的组成成分。 糖类是细菌的重要碳素来源,是细菌活动的所需能量的重要 原料。
脂类 包括游离的脂肪酸、中性脂肪、磷脂、类磷脂和蜡质等。 脂类常和蛋白质或糖类形成脂蛋白或者糖脂,成为细胞的构 造成分。
其他有机物 少数维生素(主要是B族维生素);生长因素、色 素等。
代时间。大肠杆菌等在适宜的条件下,分裂一次 仅需 20 min。分支杆菌等繁殖较慢,需18-24h 才分裂一次。
2.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 如将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并置于适宜的温度中,定
时取样检查活菌数,了解其生长过程的规律。以时间为横 坐标,以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可得出细菌生长曲线。 细菌生长繁殖可分为4个期。
(一)水分
水分在细菌细胞中含量最大,约占细菌细胞总重量的7090%。细菌的芽孢含水量较少(40%左右)。菌体中的水分可 以分为结合水和非结合水,前者是蛋白质等复杂有机物的组成 成分,后者是细胞物质的溶媒。 (二)固体成分(干物质) 细菌细胞内的固体成分,约占总重量 15-25%。包括有机物和矿物质。有机物占90-97%,矿物质占 3-10%。 1.有机物 包括蛋白质、核酸、糖、脂类等。
2.矿物质(灰分) 矿物质约占3-10%,以磷、钾、 硫、钙、铁、镁、氯、钠等为主,尚有铜、锌、 碘及其他微量元素。其中以磷最多,钾次之。这 些矿物质元素,一部分参与有机物的组成,一部 分则组成无机盐类。
二 细菌的代谢过程 细菌与动物等真核生物新陈代谢的主要区别
第一、细菌生长和繁殖速度极快,是动物细胞的10-100倍。 第二、细菌利用能源的能力远强于动物细胞。 第三、细菌的营养物质更加多种多样,代谢途径更多。 第四、细菌可利用超常流水线式生产的方式合成大分子物质。 第五、细菌能产生诸如肽聚糖、脂多糖、磷壁酸等特殊物质。 细菌的代谢过程可分为物质摄取、生物合成、聚合作用及组装 四个步骤。
单纯扩散 亦称被动扩散,是一种最简单的物质交换方式。 细胞膜两侧的物质靠浓度差(浓度梯度)进行分子扩散,不 需要能量。此种方式无特异性或选择性,细胞内外溶质浓 度平衡时,扩散便停止,不是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如02、 水、乙醇等。
促进扩散 某些物质如糖或氨基酸与位于细胞膜的特异性载体 蛋白相结合,而后将其转运至细胞内外。具有特异性和选择 性,不需要能量。(如图所示)
迟缓期(lag phase) 是细菌初到新环境的适应期。此 时菌体增大、代谢活跃、合成所需酶系统。RNA含量明显 增多,DNA无变化,此时细菌数并不增加。l-4h。
对数期(logarithmic phase) 细菌迅速分裂繁殖,活 菌数以几何级数增长,生长曲线近斜线。该期病原菌致病 力最强,其形态染色及生理均较典型,对抗菌药物敏感。 6-10h。
蛋白质 细菌细胞体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约占固体成分的 50%,多者可达80%,少者只有13-16%。蛋白质中包括单纯 蛋白质和复合蛋白质(如核蛋白、糖蛋白、脂蛋白等),后者含 量较多,也较重要。
核糖核酸 包括RNA和 DNA。前者在胞桨内,功能是翻译遗传信 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酶),后者在核质中,储存和转 录遗传信息。
兽 医 微 生 物 学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第一节 细菌细胞的代谢过程 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 第三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第四节 细菌生化试验 第五节 细菌生存的调节
第一节 细菌细胞的代谢过程
一 细菌的化学组成 构成细菌胞体的化学成分是碳、氢、氧、
氮、磷、硫等占90%以上,此外是钾、镁、 钙以及铁、钠、氯、铜、锌等 。这些元素 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构成了细菌细胞的 水分、有机物和无机物等成分。
细菌具有高效的翻译合成能力。
4.组装
细菌组装有两种方式:自我组装(如鞭毛及核 糖体等)及指导组装(如表面膜结构等)。
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
细菌细胞的生长繁殖,体现在个体和群体两 方面。
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 细菌以二分裂法进行无性繁殖。大肠杆菌菌
体的分裂过程涉及30多个基因的调控。 一个菌体分裂为两个菌体所需的时间称为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