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新型课堂感受语文之美
多媒体信息技术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美
多媒体信息技术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美作者:陈阳君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1年第02期【摘要】多媒体集声音、图像、动画、文字于一身,不仅可以表现新颖、形象、生动、直观的知识,还可以更形象的感受文本中的情感之美和形象之美,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多媒体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效果进行探讨,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中多媒体语文课堂多媒体信息技术走入语文课堂,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形成了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尤其是为发展学生的审美素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使语文学科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储备的同时,产生了良好的美感效应,为现代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让语文教学沐浴着美的光辉。
一、欣赏美妙和谐的意境美语文课文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具体、形象、生动,作为教师合理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艺术加工,跨越时空的限制,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地展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具有直观性,生动性,趣味性的特点。
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现在信息技术启发、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
创设美的教学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更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学生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学习乐趣。
例如在学习《山居秋暝》的时候,诗人王维从新雨写到明月、清泉,从竹喧联想到浣女归,从莲动联想到渔舟下。
这样生动的画面与诗人闲适喜悦的心情,相映成趣,创造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和谐美妙意境。
我就借助多媒体,把这些画面交错再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和谐美。
同时让学生在抒情的背景音乐的伴奏下跟着范读进行诵读、品味、揣摩,就更能逼真地感受情景,领悟诗歌美妙和谐的意境。
二、感受震撼心灵的人格美通过语文课文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剖析他们的内心世界,挖掘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高尚品质和可贵精神,是语文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而信息技术可使之更有效的实现。
说说语文之美
让我们携手共进,与语文成为闺中密友吧!
同学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说过这样的话:“语文是美的。”然而,语文之美,美在哪里呢?我们如何来挖掘这些美的因素呢?同学们,我们不妨试试看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语文之美
我轻轻地问语文:“你是什么?”
语文告诉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是语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是语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是语文。”
启发想像,捕捉意境美
所谓“一草一木皆入景,一事一物总关情”,作家们在艺术地反映生活的时候,总会将它与自己的感情熔铸在一起,这就形成了需要每个读者自己去意会的“意境”。这些文章寓抽象于形象中,寓理性于感性中,浅浅而读是没法读出什么来的,只有唤起想象,调动起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文章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才能捕捉到文章所蕴涵的美好的意境,达到“言有尽而意不尽,意有尽而情不尽”的更高境界。《江南》是一首古诗,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质朴精练,形象地反映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学习时,不妨透过语言文字,想象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鱼儿是怎样欢快地游来游去的?这些景物若画下来应该如何安排?只有展开了想像的翅膀,才能看到碧波荡漾的湖面上,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上面滚动着晶莹的水珠……
语文之美,美在灵动的秀丽。多少年来,语文都在一派婉约的诗词中崭露笑脸。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语文之美,不是死板的美,而是灵动的美。语文抒发了多少文人惆怅、欢喜、悲哀的情感,语文是人类情感的最好表达方式!语文见证了多少美如画的人间仙境,语文是胜似相机的相机!语文有如二八芳龄的少女坐在船头,在莲池中羞涩地歌唱,也好似一片青翠的树叶,旋转着飘向远方。“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语文是惜别的惆怅;“爆竹声中一岁除”,语文是节日的快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语文是亲情的伟大;“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语文是思念的苦楚。
情境教学法实践画面(3篇)
第1篇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国某小学的教室里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
这里正在进行的是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带领学生们走进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情境之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情境导入上课铃声响起,学生们纷纷走进教室,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
教师微笑着走上讲台,拿出了一本精美的童话书。
她用亲切的语调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奇幻的世界吧!”教师将童话书打开,展示出故事的开头。
她闭上眼睛,深情地朗读:“从前,在一个遥远的国度里,有一位勇敢的小王子……”随着教师的朗读,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纷纷沉浸在这个美好的情境中。
二、情境体验教师开始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她提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怎样的地方吗?”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在一个遥远的国度里。
”教师继续提问:“那么,这个国度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学生们纷纷发挥想象力,描述着童话世界中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
为了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体验情境,教师决定带领他们进行角色扮演。
她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角色,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投入到角色扮演中。
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表达角色的特点。
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不仅体验到了童话世界的美好,还学会了如何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情境拓展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童话故事,教师决定进行情境拓展。
她拿出了一幅描绘童话世界美景的图画,让学生们观察并描述画中的景色。
学生们纷纷拿起画笔,在纸上勾勒出自己心中的童话世界。
在描述画中景色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学会用丰富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们在描述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学会了如何欣赏美、感受美。
四、情境总结课堂接近尾声,教师带领学生们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
她问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我们学会了如何用语言和动作表达情感,还学会了欣赏美、感受美。
文本细读,体验语文之美
文本细读,体验语文之美语文是一门非常美妙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一种思维的方式。
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我们可以感受到语文的美,体验到它的魅力。
细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仔细理解文章的内容。
通过仔细阅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想法。
在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在脑海中构建一个画面,将文章中的人物、事件、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仿佛置身其中。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甚至可以感受到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融入到与作者产生共鸣。
细读一篇文章也要注重细节的把握。
细节是构成一个完整文章的重要部分,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些细小的描写,比如人物的形象特征、环境的气息等等。
这些细节的出现,不仅让文章更加生动,也让我们对事物有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些隐藏在细节中的含义,更加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细读一篇文章还需要注重诗意的体验。
语文中的诗意是一种美的体验,是一种对文字之美的感受。
通过细读一篇文章,我们可以深入感受到语文的美。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品味文章中的词句与句子的音韵之美,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与文字的交织,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越语言的美,让美与心灵相互交融,产生一种独特的体验。
细读一篇文章,需要耐心和毅力。
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思考和思维的过程。
通过细读一篇文章,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让自己更加出色。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注意一些重要的细节和信息,将其与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对比和衡量,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通过反复的思考和实践,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
细读一篇文章,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到语文的美,体验到其中的魅力。
通过对文本的仔细阅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其中的内容,把握其中的细节,感受其中的诗意,并培养自己的思考和阅读能力。
感悟语文之“美”
感悟语文之“美”标签:语文教学;美;蕴含;情境一、蕴含之美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语文就是教做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学名著属于真正的艺术品,具有极强的审美特性,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教材。
诗歌的圆润、典雅,散文的优美动人,小说的跌宕起伏等等,能使人随处感受语文之美。
1.发现自然美。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当它和人类生活联系起来,成为“人化的自然”时,便成为审美对象。
纵观初中语文教材,每个年级都有关于景物描写的精美文章,这些作品犹如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画卷,用形象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和美丽的大自然。
发掘教材中的自然美,能够使学生在感悟美的同时摒弃狭隘的功利观念,激起纯洁无暇的审美情感,净化心灵,于不知不觉间升腾起一种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圣情感,使初中生的性格、气质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2.品味语言美。
汉字在发音、构词、造句、修辞、语调、节奏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尤其是诗歌和散文的语言,更是经过反复锤炼的精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美来培养审美情趣。
汉语是一种具有高度美感的语言,古代诗歌那么严格规定诗词的韵律,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借助声音的艺术力量,使诗词变得更有魅力。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这些精美语言的魅力,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3.感知生活美。
文学作品源于社会生活又高于社会生活。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有不少课文反映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可以从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情操,让学生学会感恩。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冷漠、自私不可避免。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选择了朱自清的《背影》和胡适的《我的母亲》,这两篇散文用朴素、真挚的语言表达了一种浓浓的爱意,对执着、慈爱的父亲的敬意;對勤劳、善良母亲的谢意。
4.感悟艺术美。
艺术美来源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文学家能够把生活里看似平凡的语言变成一种蕴藏着深刻真理、震撼人心的力量。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去感悟文章的深层意味和文章主旨,对文中的人物、事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价,从而把握其中蕴含的美。
语文课堂五美谈
2013.10新时期,语文课堂教学以其独到的个性呈现出姹紫嫣红的风貌。
但不同的课堂无不蕴含着独特的语文课堂的魅力,细细品味一下,语文课堂之美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起始的切入美、导练的设计美、语言的形象美、板书的凝练美和结尾的余韵美。
因此探讨语文教学过程尤其是语文课堂之美,对增强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起始的切入美教材所选课文,大都文质兼美,堪为范例。
然而,倘若对生动的教材(课文)作平面的、千篇一律的处理,必然导致教学的生硬、呆板、僵化,教材情韵的丧失,学生情绪的淡化,感悟效果的低下。
此时,起始的切入美———美的孕育,美的启迪,就显得异常重要。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之前具有一种期待视野,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
它是体验的引线,探究的前奏。
因此,要运用多种课文导入的方法,适当地交代背景、创设情境、制造悬念,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为进入多彩多姿的语文天地埋下美妙的伏笔。
如从某次看电影的经历切入《社戏》;运用讲述故事把学生们引入新的教学情境《皇帝的新装》;运用歌曲把学生带入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背影》等等。
这些课堂导入饱含美的因子,从而使课堂结构充盈而创造出美的氛围。
“视觉不仅是眼睛的事情,谁都知道,理智的记忆和思考总是伴随着视觉,而思考则总是以实体来填补呈现在眼前的空洞的形式”说明了起始切入之美的鲜活与灵动。
二.导练的设计美如果说起始的切入美给人以美的鲜活与灵动,那么导练的设计美则能给人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美。
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好导练系列呢?王荣生教授认为:“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一堂好课教学内容的确定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整体水平出发,从学生的真实情感体验和人生积淀出发,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出发,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应与学生实际相契合。
”因此,我们要切准文章的思路进行美的导练设计,或分或合,或总或收:或一线贯之以利于概览,或曲折迷离以利于把握。
《故乡》是鲁迅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对初中生来讲,应该从文体出发,了解小说的一般知识,加强导学导读导练,以“学案”为载体,以“读”为主线,“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
2024年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五篇)
2024年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根据学校“活动育人”的教育理念,本教研室深入贯彻“以教学引领活动,以活动促进教学”的指导思想,于本学期内高效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活动力度,以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
学期伊始,我们结合学生特点,精心策划了系列第二课堂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演讲、节日征文、语文知识竞赛、书画比赛、作文竞赛、课本剧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习内容,而且极大激发了学生们参与第二课堂的兴趣,有效促进了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掌握。
如今,第二课堂活动已成为学生翘首以盼的盛事,各班学生积极响应,踊跃参与。
他们主动查找、借阅相关资料,部分学生还寻求语文教师的专业指导进行演练。
这种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井然有序,竞争激烈。
许多学生表示将积极准备,期待下一年度的参与。
同时,我们积极创新活动形式,采用“多媒体”、“抢答器”等现代化教学工具,为活动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只要活动内容贴近学生需求,即使是平时较为消极的学生也能积极投入;只要活动内容新颖有趣,就能吸引大量学生参与;只要活动内容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就能极大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色彩,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本学期,我们首次开展了“课本剧”活动。
为确保活动效果,我们在开学之初就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学生提前准备。
在戏剧表演活动中,我们惊喜地发现有两个班级自行创作了话剧作品。
这一成果充分展现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能力。
此外,我们还组织了书画比赛、作文比赛等多样化活动,这些活动均现场进行,真实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水平,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认识生活的能力。
我们坚信,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们定能收获满满。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更新、更快、更强”,让学生从枯燥、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积极、主动、敢于、善于参与各类活动。
[让学生体会语文教学的魅力]语文的重要性
[让学生体会语文教学的魅力]语文的重要性一、美育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的教育是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以及健康人格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而美育则是其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何为美育?十八世纪德国著名浪漫主义剧作家、美学家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曾说:“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
”而语文美育就是语文学科所实施的审美教育,是应用美学原理和法则来教学语文和塑造人的教育。
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语文教材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教学过程,教育学生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
语文美育不同于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的教育,它是凭借教材中一篇篇课文来实施的,是以语文为中介,是言语活动与审美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可见,语文美育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作用。
二、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
语文学科是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除了工具性是它的本质属性之外,它还有更重要的人文性,对促进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现行的语文教育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运用语文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成为思维敏捷,心胸开阔,具有主体意识,民族思想和创新精神的人。
这就离不开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从语文教材方面看:语文教材本身是一个美的海洋,它给人以美感。
其中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是审美意识的一种表现,具有审美的本质属性。
语文教材编选的文章多属文质兼美,历代传诵的佳作。
例如:同是写“莲”,语文教材中的“莲”是对莲的形态和实质的生动形象的描摹、联想和抒情;或描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摹写“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神韵;或联想“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乡情;赞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情操……同时,语文课本中的古代诗词,又既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美;“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气势美;也不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坚贞不二的柔情美和“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美以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哲理意蕴……如此种种,足见语文教材中反映美的领域无限宽广。
小学语文教学综合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创新。
综合实践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综合实践的实施策略。
二、小学语文教学综合实践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实践教学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教学中,学生需要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教学中,学生需要参与多种活动,锻炼学生的身心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语文教学综合实践的实施策略1. 精选教学内容在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精选教学内容,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2.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在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中共同进步,培养团队精神。
4. 重视实践,学以致用教师应注重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融入科技,创新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6. 评价方式多样化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
四、案例分析以小学语文《草房子》为例,进行综合实践教学。
1. 教学目标(1)了解《草房子》的基本内容,感受作品中的情感。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2. 教学内容(1)阅读《草房子》,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作品中的情感。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3篇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3篇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篇1上星期四,全县的“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学习活动在我校举行,通过半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一、感受语文美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语文美。
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
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意境之美。
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
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体现儿童特征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
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
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
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
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
三、实现师生平等以往的我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
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大百尺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
深度体验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
深度体验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通过体验、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
本文以某中学语文课程为例,探讨深度体验教学实践案例。
二、案例描述1. 教学内容本案例选取了某中学语文课程《荷塘月色》一文。
文章描写了作者夏夜漫步荷塘,欣赏荷塘美景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文通过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体验美。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荷塘月色》的写作手法、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美、体验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播放荷塘美景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何为美?如何欣赏美?(2)体验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荷塘月色》,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和情感。
②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自己对美的理解。
③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文章中的情景。
(3)感悟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②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等。
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审美价值,如意境美、情感美等。
(4)反思①教师组织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美的感悟文章,让学生将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表达出来。
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让学生互相学习、借鉴。
4. 教学评价(1)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感悟文章的写作手法、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
(2)教师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案例分析1. 案例特点(1)注重学生体验: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美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语文教学美育的第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求美,在教师——文本——学生的互动中,让它闪耀着美丽的光辉。
一、妙用导语——愉悦美一堂课语文课的导入不仅是至关重要的,还能体现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
因为要想传播美,就必须营造一种美的情景,美的氛围。
这就要求我们应该精心设计导语,以用美好的情感来抓住学生的心灵,使其带有一种高涨的、激动的热情从事语文学习和思考。
正如心理学表明:愉悦的情绪对学习有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学习的兴趣,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
精妙的导语如投石激浪,往往瞬间就可以勃发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迅速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课堂。
因此,适当得体的导语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疲劳、集中学生的精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给学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并感受愉悦美。
我们语文课的导语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文体来设计,它可以是一段风趣生动的语言,也可以是一幅画面,可以是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一个蕴涵哲理的问题,也可以是一次小小的活动。
如在教学《蔺相如》这篇课文时,伴随着音乐,我深情并茂的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已驶入公元二千零六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踏上时空的隧道,来到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去见识一下赵国的名将——廉颇、名相——蔺相如,感受在他们身上发生惊心动魄的感人故事,领略他们至今还传颂的高尚情怀……这段导语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春秋战国时代,它强烈地吸引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审美活动的兴趣和对那个时代人物的探究,为学生进一步体验教材中的人物美,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伴随着教材的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思维的活跃得到了美的感染,在潜移默化中,感情也得到了升华。
二、创设氛围之美挖掘出作品的美,还不够,在课堂教学中,还要营造谐和的审美氛围,这一点,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装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注重美读,以声传情。
教师和学生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可以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文中的人、物、景、情跃出纸面,形成立体思维,从而感受作品的美。
新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新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定远曾说:封闭式语文教学,接受式语文教学和分析式语文教学,成了语文素质教育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拦路虎”,“语文学习”应置于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的高度去审视。
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广大语文教师应该换一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近语文,让学生体味语文课的情趣和韵味,享受语文课的愉悦和快感,在语文课中提升生命的品位。
在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有以下几点实践探索。
一、走师生情感交流之路《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笔者认为要达到这一要求,关键是课堂中师生的情感交流融洽。
刘国正先生曾阐述“就课堂教学来说,教学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是我教你学,不是我启你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做到和谐的交流”。
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情感投入,教的会无精打采,学的会兴味寡然,要使课堂有声有色,必然要走师生情感交流之路,让师生在互动中体味到语文的博大精深。
1、以真挚的感情去培养感情的真挚师生心灵沟通,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基础。
如果一个语文教师缺乏爱心,绝对是一个不称职的语文教师。
有许多教师认为学生天真烂漫,单纯可爱,实际上在外界的引导下,他们很早开始就学会了察言观色、随机应变。
“爱生”是一个闪光的教育理念,但“爱孩子,连母鸡也会。
”对于语文教师,像医生一样光有治好病的相互的用心是永远不够的。
语文教师要把课堂作为“人本化教育”的主阵地,把课堂教学作为体现生命价值,迸发生命激情的理想舞台,做到目中有活生生的人,心中有渴望发展的学生。
为此,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建立一种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树立民主教学思想。
语文教师上课不妨撤去那张神圣的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与他们平等地交流、对话,以一个真实、亲切、幽默、机智者的形象,做学生可以依赖、可以质疑、可以倾诉的真心朋友。
语文教师绝对不能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给学生一种过于严谨的情态。
在课堂中,表情随意一点,言语风趣一点,学生“放肆”一点,学生轻松一点,答案“糊涂”一点,心情“疑惑”一点,让学生能感受你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和真善美的魁力,赢得学生的依赖和欣赏。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5篇)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5篇)小学语文新课标研究心得体会1寒假里通过研究《新课标》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推动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研究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研究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小学生语文作为一种语言,确立一套恰当的评价小学生研究能力的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课改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重视学生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走进学生的感情世界,知识标准更适合学生,适应时代。
现代教育评价不但可以发挥检查、鉴定、诊断等证明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发挥导向、激励与调控等改善功能。
希望确立一套恰当的评价小学生英语研究能力的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能力和成绩:我们当然要能力,能力的体现包含成绩高,成绩是一个方面,成绩高当然是有能力的表现,能力低的人应该成绩低。
但也不能死板的靠纸上的答题考察,科学全面的考查出的成绩才是真实能力的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新课标明确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1 / 42础”。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利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聚,培养语感,发展思惟,使他们有顺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重视学生的阅读背诵语文新课标明确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多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最新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
最新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最新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022年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精选6篇)
2022年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精选6篇)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1通过学习我们明确了《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进行了一次系统而大胆地变革。
它吸收了现代课程论的最新成果,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新的理念对于富有胆识、敢于创新的人来实践它。
它在呼唤着能够对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准确诠释,以新型的教学方式完美实施课程标准的新一代教师。
新课标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学中也逐渐体现出来并在课堂上不断实践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涉及了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能力几个方面。
看完新课程标准,对于阅读和写作方面的体会自己颇有感触。
新的课程理念非常注重阅读教学,阅读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
它符合语言文字学习的特点,“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
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
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策划一项活动,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
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
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品质的差异性、因此,反映在学习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异有多大,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
承认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体现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
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达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如何感受课堂中的美
情感体 验 的方法 常常受 到个性差 异
总之 ,我 们语文 老师应深 入钻研 教
人钦佩 不已 的人 , 无论是胡 适的母 亲 , 还 和生活体 验等方面的制约 , 这 就要 求学生 材 , 挖掘美 , 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 , 思考 是海伦 ・ 凯 勒的老 师 , 她 们身 上都彰 显着 在学 习课 文中 , 要通过表层意 向深入 其作 生活 , 发现生活 中的美 , 并将其诗化 , 能让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雹
如 何 感 受 课 堂 中 的 美
一河北省鹿泉市获鹿镇中学 赵文会
关键词 : 语文 韵美 情境美 人格 美 情感 美 神 想 象 ,让作 品 中人 物形 象在头脑 中活 起 有所乐。 来, 人 物的外貌 特征 、 言谈 举止都 历历 在 三、 用诵读法体会文章的神韵美 许 多优 美经典 诗文都 被收纳 在语文 语文 , 是- -f 7 最富灵性的学科 。语 文 目, 如见其人 , 如 闻其声。 而后通过欣 赏其
人性美 。
品所 蕴含 的深 层含 义。这样 , 才能进入 语 我们看到语文教师的隽秀与清新 , 让 我们
人物的欣赏 , 可 以借 助学生 的联想 和 文创造 的意境 中 ,真 正做 到学有所得 , 学 看到生活 中的诗意和 内蕴 。
美… …作为语文教师 , 只有善于挖掘课本 和课堂教学 中的美 , 才能打动孩子们 的心 弃的形象 , 《 皇帝的新装》 中那些 愚蠢 、 昏 美的享受。
一
想 内容 、 精 神实质 , 领会其气 势 、 节奏 、 神
文章 的美固然 重要 ,但 只有通 过 朗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8篇)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8篇)我是一名小学英语教师,通过这次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明白了《英语新课程标准20xx版》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同时还明白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策略与评价等方面有了新的改革与创新,表达了我国教育教学与时代进展的新趋势和英语学科的特点,此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对小学英语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熟悉。
一句话,顺应教育改革进展潮流,当一名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
到达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英语有深厚的兴趣才会情愿学,要让学生有兴趣,我们首先得让学生感到英语易学,其次让学生乐学,最终培育学生的自学力量,培育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
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念。
二、教学方式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新教材的教学必需依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创立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
重点培育学生用语言进展沟通的力量,采纳听、说、唱、玩、演的方式。
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听地道的英语,语言介绍宜采纳先输入后输出的方式,即尽可能让学生多听,运用听觉记忆,使他们用第一语言做出反响,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如何进展操作呢?例如,教文具单词时,教师出示图片,反复示范发音,让学生静听,使他们处在听觉记忆的过程中,然后可以把图片朝下,打乱挨次,由教师本人抽出一张,做猜谜嬉戏,教师问:Pencil? Is it a pencil?学生只要答复Yes或No即可,这一步学生仍旧是听,并用第一语言作出反响。
即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指一指,找一找,做出相应的动作,这一阶段他们运用的是形体或运动记忆,也就是教师发指令,学生动一动,例如在教数字时,教师快速报数字,学生做出手势,再把数字卡片发给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排挨次,这样形体记忆在这一阶段得到发挥。
学生先听再重复,这时他们运用的是短期记忆,也就是跟读学说的过程,如在教对话时,教师放录音学生边听边看,连续放录音,学生听替换进对话里的新单词,边听,边说,就属于这一过程。
感受文学之美语文教案
感受文学之美语文教案学科:语文班级:七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的定义和特点,认识文学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欣赏和感受能力。
3.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感受文学之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文学的重要性和美感。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欣赏和感受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让学生深刻体验文学之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PPT、音频设备、教学素材学生:教材,练习册,笔记本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具有文学美感的音乐,学生聆听。
2. 教师介绍“感受文学之美”的主题,并用简单的语言解释文学的定义和特点,引起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二、呈现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将一段经典文学作品的节选展示在PPT上,学生参与阅读。
2. 教师引导学生发表对这篇作品的感受和看法,鼓励学生积极表达。
3.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三、感受文学之美的活动(3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阅读活动,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阅读,可以是小说、故事、诗歌等。
2. 学生可以分角色朗读文学作品,或者与同学分享他们的阅读经历。
3.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写故事、写诗、写读后感等。
4.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保证活动的秩序和质量。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课堂内容,重点总结文学的定义和特点。
2.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3. 教师强调文学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学创作和阅读活动。
五、课堂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篇文学作品,并写一份读后感,表达自己对文学之美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感受文学之美,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创作,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好。
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以个别帮助学生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新型课堂感受语文之美
摘要:新课改乘着和煦的暖风,伴随着历史的脚步走进了我们小城——新县,一时之间曾在苦海中挣扎的孩子在新兴课堂的体验中,吮吸到了知识的琼浆,品尝到了学习的甘甜,体验到了语文学习之美。
关键词:新型课堂;平等对话;合作学习
一、体验平等对话、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
犹记得曾经的语文课堂,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授,下面是或虔诚、或疑惑、或茫然的双眼,没有对话,没有讨论,没有体验,有的只是一片寂然,这种传授让老师越教越累,学生也越学越苦,课堂了无生趣,缺乏生机与活力。
现如今语文课堂因袭一代圣贤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主张,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进行师生对话、参与体验,使课堂上充满欢声笑语。
学生会为《归去来兮辞》中陶潜的“归去”是否有价值而争论不休,会对现实生活中像别里科夫那样“装在套子里”的人进行辛辣抨击;会为那被逼上梁山的英雄——林冲扼腕叹息,会为那生活在《边城》中善良、纯情的翠翠的爱情悲剧而感叹惋惜,会因对一个句子、一个词语的不同理解而纷纷举手,会为一篇文章主旨的多义而讨论得热火朝天。
在这样的对话、解读、研讨中,学生掌握了解读文本的方法,锻炼了思维方式,提升了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
学识。
二、引发视觉冲击、心灵激荡的语文课堂
因为生活的平淡、单一,学生在美好的事物面前,往往表现得无动于衷,再美好的景物,体现在字、词、句中,他们也无法走进,无法欣赏。
于是我运用音乐、图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讲故事、新闻报道等多种方式,创设审美情境,使学生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如在讲解《赤壁赋》时,先运用多媒体为大家展示一幅图景,再现“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日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空阔、瑰奇、壮美的秋江景图,他们欣赏这些景象之后,就能体会作者“于是饮酒乐甚”的心境。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总之,一个别开生面的情境导入,一幅惟妙惟肖的图画欣赏,一段耐人寻味的小故事或表演,都会给学生的视角和心灵带来强烈冲击,引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活动。
三、感受人格之美、体验之美的语文课堂
大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当前社会面临着严重的人格危机,其实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也包含着对一个人安身立命、道德修养的思考,有些作品人物有着极为鲜明的爱憎倾向,其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较量产生了巨大的人格美的力量。
教学时为了吸引学生走进人物丰富的情感世
界,为作品人物的言行神思而喜怒哀乐,可让他们编演课本剧。
通过编演《雷雨》中鲁侍萍与周朴园的相遇,教师让他们了解周朴园的伪君子形象及鲁侍萍的刚强与自尊;编演《项链》,他们明白了一件意想不到的偶然事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以及玛蒂尔
德勇于面对困难的可敬人格等。
所有这些人物无不充斥着浓墨重彩的人文气息,无不洋溢着人性的魅力,让学生在参与之中感受到走进文本的体验之美。
此外作品中还有许多可歌可泣的真情故事,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背后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光辉,道出的是人世间至真至爱的亲情、友情、臣子情,及那些充满情意的诗歌,于是我就以朗诵会的方式组织他们涵咏诵读,体悟语言艺术的表现力,把握语言情感的真意韵。
只有声情并茂地诵读,才能真正体会《陈情表》《祭十二郎文》中作者那如泣如诉、感人肺腑的真挚情感,才能领略《过秦论》《阿房宫赋》中雄浑悲壮、大气磅礴的气概。
为了教学《登高》,我让学生涉足高山,领略自然,切身感受杜甫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为了教学《荷塘月色》,而让他们亲临荷花塘前,欣赏那月下芙蓉绽放的美丽笑脸……
种种体验,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中的人格之美,也让他们的学习历程不再单调孤单,更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生发得愈加美丽,愈加具有吸引力。
回首几年的课改体验,蓦然发现,课改已走进我的心中……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市新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