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
一、职业选择基本理论
㈠特性—因素论
⒈基本理论观点
⒉指导策略
⒊指导方法
⒋评价
㈡人格类型论
⒈基本理论观点
⒉指导策略
⒊指导方法
⒋评价
㈢职业选择基本理论评述
二、职业生涯发展基本理论
㈠金斯帕格职业发展理论
⒈基本内容
⒉实际应用
㈡萨帕职业发展理论
⒈基本内容
⒉实际应用
㈢格林豪斯职业发展理论
⒈基本内容
⒉实际应用
㈣职业发展基本理论评述
医学职业特点及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一、医学职业活动特点
㈠职业含义
㈡职业活动的基本特性
⒈社会性
⒉经济性
⒊技术性
⒋稳定性
⒌促进性
⒍规范性
㈢职业活动的作用
⒈为个人提供物质生活资料
⒉满足个体多种需要
⒊影响个体的性格、兴趣和能力等
⒋影响个人及家庭的社会地位
㈣医学职业活动的特点
⒈从稳定性的角度看
⒉从经济性角度看
⒊从知识、技术的视角看
⒋从职业流动的角度看
⒌从职业道德的角度看
⒍从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的角度看
⒎从职业寿命的角度看
二、医学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㈠基础工作
⒈基础研究的重要意义
⒉基础研究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㈡临床工作
⒈医:医生的职业特点及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
⑴内科系统
⑵外科系统
⒉技:医学技术人员职业特点及对从业者的要求
⑴检验技术人员
⑵影像技术人员
⑶放射技术人员
⒊护:护理人员的工作特点及对从业者的要求
⒋医学职业活动对其他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您多多费心了!。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
二、职业锚理论
职业锚理论由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埃德加•H.施恩教授提出。 施恩教授认为,如果一个人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能确定一件事情, 使他的动机、能力、价值观统一起来,并能深刻而清晰地回答以 下三个问题,他就找到了自己的职业锚。
我到底想做什么?(自己的动机和需要) 我到底能做什么?(自己的才能和能力) 我到底为什么做这件事?(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
职业生涯规划的 基本理论
一、职业选择理论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人职匹配理论。人职匹配理论是现代人才 测评的理论基础。人职匹配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不同个体有不同 的个性特征,而每一种职业由于其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条 件、工作方式不同,对工作者的能力、知识、技能、性格、气质、 心理素质等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个体在进行职业决策时,应 选择与自己的个性特征相适应的职业。
③ 职业生涯初期。典型年龄段为25~40岁。这一时期的 主要任务是学习职业技术,提高工作能力;了解和学习组织 纪律和规范,逐步适应工作,融入组织;为未来的职业成功 作好准备。
③建立期(26~45岁)。此阶段属于选择、安置阶段。 此阶段又可分为三个时期:a.尝试/稳定期(26~30岁), 个体对初步选定的职业和目标进行反思,如有问题则重新选 择职业,并逐渐趋于稳定;
b.巩固期(31~40岁),个体确定属于自己的职业目标, 并努力去实现;c.挫折/精进期(41~45岁),在这一阶段, 个体可能会发现自己并没有朝着预定的职业目标靠近,在实 现既定目标时遇到挫折或者发现了新的目标,因而需要重新 评价、不断改进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处于一个转折期。
帕森斯指出,实现合理的人职匹配需要三个步骤。 1.评价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2.分析各种职业对人的要求,并向求职者提供相关职业信息 3.人职匹配
职业生涯基本原理是什么
职业生涯基本原理是什么职业生涯基本原理是什么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经历,规划职业生涯也是需要根据一些原理的,你们知道职业生涯有哪些基本原理吗?今天店铺分享的是职业生涯基本原理,希望能帮到大家。
职业生涯基本原理一、特质-因素理论1、帕森斯,《职业选择》的出版标志职业发展理论的出现,他是现代职业生涯的奠基人。
2、戴维斯、罗圭斯特,工作适应理论。
他是特质因素理论范畴,强调重点有所区别。
3、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
被认为是最流行的理论。
通过以上,汇总出三个基础:首先是个人特质,其次是职业环境知识,再次是再次基础上的匹配。
二、发展取向理论1、金斯博格的发展理论,强调职业选择是一个发展过程,并且分阶段。
2、舒伯生涯发展理论,提出生涯发展阶段论,诠释生涯发展模型。
3、戈特福瑞德森限制-妥协理论,其理论主要是职业抱负的内容与发展过程的理论。
发展理论从传统的人-职匹配,到强调一生的发展与全部的生命角色,是生涯规划中的革命性理论。
三、社会取向的生涯理论1、克朗伯兹社会学习理论基本观点,他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用于职业生涯领域。
2、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的基本观点,本理论是新近发展起来的理论,也是构建在班杜拉的理论基础之上。
四、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佛罗里达大学四位学者提出该理论,他们研究个体如何作出职业选择,如何在职业问题解决和决策过程中运用信息,个体的信念与思维如何影响生涯决策。
提出了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10个基本假设。
以上四种理论模型实在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咨询中的基础理论,但他们三个共同的主题:1、了解自己——核心问题2、环境因素——了解外部3、个体与环境的互相作用成功规划职业生涯包含的内容一、职业发展目标要契合自己的性格、特长与兴趣。
职业生涯能够成功发展的核心,就在于所从事的工作要求正是自己所擅长的。
从事自己擅长的工作,我们会工作得游刃有余;从事自己所喜欢的工作,我们会工作得很愉快。
如果所从事的工作,既是自己所擅长又是喜欢,那么我们必能快速从中脱颖而出。
第五章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 美国著名职业问题专家萨帕(Donald E. Super)给 出了“职业生涯指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位的整体 历程”的定义(1957年),以后他又进一步指出: “职业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是 统合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 人独特的自我发展组型;它也是人自青春期以迄退休 之后,一连串有酬或无酬职位的综合,甚至包括了副 业、家庭和公民的角色(1976年)”。
综合起来,人的职业生涯可以划分 为以下六个时期:
• (一)职业准备期
专业、职业技能学习的时期。这是人生生涯的起点,也是素 质形成的主要时期。但是,对于这个生涯起点,许多人是盲 目的,甚至是由别人代替(主要是父母)而走过的。
• (二)职业选择期
人生生涯的关键一步,也是个人的职业素质与社会“见面”、 碰撞和获得承认的时期。 • (三)工作初期——职业适应期 • (四)工作中期——职业稳定期 • (五)工作后期——职业素质衰退期 • (六)职业结束期
• 第二档次:26~46分 • 你对现职不太满意,请查清楚原因,是不符合个人 性格、智能、兴趣,还是所干行业已由朝阳变夕阳, 抑或对自己与环境估计有偏差?然后决定是内部调 剂还是再找更合适的工作。要注意的是防止“这山 望着那山高”的心理,跳槽之事要三思而行,从长 计议。 • 提醒:即使取得某种意义上的成功,仍可争取更大 的发展,为了选择有长远发展前景的职业,并且能 把兴趣与工作结合起来,不妨“跳”出来。 • 第三档次:47~60分 • 工作对你十分重要,有时简直成了你的生命,别被 浮躁诱惑。战斗已经开始,不妨将它进行到底。
职业中期
职业后期
以自己多年日积月累并经过多次经历的判 断力,以及与其他人共享其知识和经验的 能力,向组织证明其存在的价值。减少工 作流动,放松、愉快地安心于现有工作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
在撰写这些成就事件的时候,我逐步的对自己的技能、价 值观、性格做出了归纳和总结,得出的结论是:
我是一个坚强、乐观、崇尚自由、公平、细心、计划性很 强、追求工作生活平衡......
➢ 爱因斯坦的选择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职业能力的概念及其构成
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 影响职业活动效率的个人心理特征。
“冰山原理”
专业技能
可迁移技能 自我管理技能
技能评估 — 分类卡
评估:是用一套客观、特定的方法或步骤,去测度一个 人的发展状况或情绪行为等的表现。 正式评估(定量的) 非正式评估(定性的)
——舒伯
后现代价值观
传统价值观 ——工作到退休、做一颗螺丝钉
现代价值观 ——实现经济目标、成就动机、理性
后现代价值观 ——实现个体幸福最大化、后物质主义与后现代价值、 工作以外的生活更有意义、不在意成功不强调权威
职业锚的理论
施恩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1978年提出了五种职业锚: 技术/职能型;管理型;创造型;自主/独立型;安全/稳定型
ENFP型的小李,是一个直觉主导着,有 着这个类型都喜爱的集团发展咨询顾问职业 ,一些年后,从事审判顾问的职业。
三、能力水平与职业发展
能力
一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能力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能力类型与职业相匹配 2)能力水平与职业层次应基本一致 3)充分发挥优势能力的作用
技能矩阵表格
非常愿意使用
非常熟练
职业生涯规划概念及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概念及理论职业生涯规划,指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个人通过系统性地、有目的地进行自我评估、职业研究、职业目标制定、制定职业行动计划、实施和评估的过程,最终达成个人职业发展目标的一种可操作性的方法或过程。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个人和组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于个人来说,能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协助个人明确自己职业的方向和目标,制定相应的职业计划,并积极主动地去实施,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其次,职业生涯规划还可以协助个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需要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选择自己的职业路径和职业生涯轨迹。
对于组织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同样具有很大的意义。
组织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协助员工进行个人职业发展,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进而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生产力。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有很多,其中较为流行和经典的包括哈维尔职业理论、霍兰德职业环境理论、克鲁格尔职业理论和超级理论。
哈维尔职业理论认为,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成熟、成长和稳定三个阶段。
成熟阶段是个体由依赖于他人发展到自我意识清晰的过程;成长阶段是个体在探索和确认自己职业目标之时期;稳定阶段则代表着个体已经达到职业高峰,且职业生活已经相对稳定。
霍兰德职业环境理论则主要强调职业与人格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职业和人格有六种匹配的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交型、企业型和常规型。
克鲁格尔职业理论强调的是适合环境与适合个人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个人发展的职业生涯应该是在满足自身条件的情况下,选取最适合自己的职业以获得最大的成就感和心理上的满足感。
超级理论将职业生涯规划看作是一个由内向外的过程,即从自我发现、职业探索、职业确认到职业行动四个阶段依次展开。
三、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的步骤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十分重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是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个人兴趣、技能和价值观等信息,为接下来的职业决策提供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基础
一、SMART原则:1.具体化原则:目标具体、自我评估环境评估具体化(个体分析、职业环境分析、职业分析)、实施方案具体。
2.可量化原则(可考核)3.可达到原则;4.相关性原则(有意义、有价值、有奖惩措施)5.时限性原则(明确的截止期限、过程可控)二、生涯评估与调整:(一)评估1.评估方法:PPDF法、元认知法、过程评估法;A.PPDF法(Personal performance development file)个人职业发展道路:它的设计使个人和对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自己将来想做些什么有一个系统的计划。
它既指出个人现时的目标,也指出将来的目标及可能达到的目标2.元认知法:A.元认知的三个技能:自我对话、自我察觉、控制和监督;B.积极的元认知:是和控制、调节、监督和评估前面信息加工的所有领域相关联的。
或者说与人们对自己解决生涯问题和制定生涯决策的能力的意识有关。
C.定义:a.元认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监控。
其核心是对认知的认知。
元认知实质是描述了人类自我意识在认知、调节上的一种功能,活动对象是认知过程。
所以说它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
b.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
2.过程评估法:是与结果评估法相对应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关注评估对象生成的方式和过程的评估方法。
(二)调整;1.调整原因:自身、家庭、社会2.调整的目标、调整的策略、调整的心态3.调整的注意事项:(1)做好准备(2)完善自我(3)积极主动(4)创造机遇。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理论1、职业生涯(Occupationnal Career)是指以心理开发、生理开发、智力开发、技能开发等人的潜能综合性开发为基础,以工作内容的确定和变化,工作业绩的评估,工资待遇,职称,职务的变动为标志,以满足组织和个人需求为目标的工作经历和内心体验的经历。
2、职业生涯的分类(1)外职业生涯(对组织而言)(2)内职业生涯(对个人而言)两者的协调、结合、平衡才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理想状态。
自己应该思考:心理契约在人力资源管理和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3、关于人的需求的理论与职业生涯的关系(职业应该着眼于人的高级要求、全面发展)(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2)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这两个因素分别实现了从不满意状态——一般状态——满足状态的转变。
(3)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中心理论在人的基本生理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还有三种需要,即:成就、权利和友谊。
学生思考:奥运会志愿者的需求层次自己应该思考:需求层次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制度设计的关系4、广义生涯规划包括个人的三个生命周期(1) 个人生物周期(2) 社会家庭周期(3) 生命空间周期5、三个职业生涯阶段的划分及个阶段的危机自己应该思考:危机应对措施早期:现实性,难以得到信任和重用,成员隔阂,职业挫折中期:组织认同和个人职业认同,现实与职业理想不一致,职业境遇转折或下滑后期:能力衰退,权利中心地位下降,家庭“空巢”心理危机,回顾认同危机学生思考:①你觉得应该如何用时间划分职业生涯阶段?②大一新生:你如入校的困惑和迷思在哪些地方?6、自己应该思考: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设置关于评价个人精神生活需求满意度的指标,并评价其有效性。
指标:归属感尊重胜任感开发潜能能力体现成就感。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基础
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态度和价值观。
第一节 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知识
三、职业锚
第
五
2. 职业锚的类型
章
技术/职能型
生活型
管理型
职业锚
安全/稳定型
自主/独立型
理论构成
创造/创业型
挑战型
服务/奉献型
第二节 职业选择理论
第
五
一、帕森斯的特质因素论
章
二、罗伊的人格发展理论
三、霍兰德的职业个性理论
四、弗鲁姆的择业动机理论
段职业心理发展过程的研究,将个体职业心理的发展划
分为幻想期、尝试期和现实期3个阶段。
1. 幻想期(4岁~11岁)
2. 尝试期(11岁~17岁)
3. 现实期(17岁以后)
第三节职业发展理论
二、舒伯的职业生涯. 成长阶段
2. 探索阶段
3. 建立阶段
4. 维持阶段
5. 衰退阶段
第三节职业发展理论
第三节 职业发展理论
第 五
一、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阶段理论
章
二、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三、施恩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四、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第三节职业发展理论
一、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阶段理论
第
五
章
美国著名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先驱、职业心理学家
金斯伯格(EliGinzberg),通过对人的童年到青少年阶
第一节 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知识
一、生涯规划的内涵
第
五
2. 职业生涯规划
章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你打算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职业,
什么样的组织,想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以及如何通过学习与工作达到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知识
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知识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自己职业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的
规划和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兴趣、价值观、技能、能力和性格特点等,清楚自己的优势
和劣势,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2. 职业研究:对不同职业的了解和研究,包括职业的工作内容、薪资水平、发展前景等,以便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
3. 职业目标设定:根据个人的兴趣和职业发展规划,设定明确的长期和短期职业目标,明确自己想要达到的职业状态。
4. 职业发展计划:制定实现职业目标的详细计划和行动步骤,包括学习技能、拓展人脉、参加培训和进修等。
5. 学习与培训: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来适应职业发展
的需要。
6. 工作经验积累:通过实习、兼职等方式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7. 人际关系管理: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
能力。
8. 职业规划的灵活性:职业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调整和适应外界环境的
变化,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
以上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通过深入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知识
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知识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制定目标、明确职业方向,并为实现这些目标做好全面的准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是了解自己。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技能、兴趣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自己,我们可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职业领域,避免进入不适合的工作环境。
这个过程包括通过自我评估、职业咨询和相关的职业测试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弱点。
第二个步骤是确定职业目标。
一旦你了解自己,你就可以开始制定职业目标。
这需要考虑到你的兴趣、技能和价值观,并与职业领域的需求和趋势相匹配。
确定职业目标时,你应该考虑到长期和短期目标,并且这些目标应该是合理和切实可行的。
在设定目标时,要确保它们是可以衡量的,这样你可以定期评估你的进展,并做出必要的调整。
接下来,你需要做一些研究和调查。
了解你所选择的职业领域是非常重要的。
你应该了解该领域的就业前景、薪资水平、工作环境等信息。
这可以通过阅读书籍、与从业者交流、参加相关行业的职业展览和参加实习来实现。
这些方法将为你提供对该领域的深入了解,并帮助你做出明智的决策。
一旦你已经收集了足够的信息,你就可以开始制定实施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包括实现职业目标的具体步骤。
例如,你可能需要获取相关的学位、参加培训课程、积累工作经验等。
这个计划应该是灵活的,并且可以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你还应该设定时间表,并为自己设定监督和评估的机制,以确保你按计划前进。
最后,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一个过程,它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改进的过程。
一旦你达到了一个职业目标,你应该开始考虑下一个目标,并为之做好准备。
这个过程是无止境的,因为我们的职业生涯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始终为自己设定新的目标,并继续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技能。
师范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精选10篇)
师范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精选10篇)师范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1.理性决策理论——源于经济学的决策论在职业发展方面的应用,认为职业规划的目的在于培养和增进个体的决策能力或问题解决能力。
2.职业发展理论——是从发展的观点来探究职业选择的过程,研究个体职业行为、职业发展阶段和职业成熟的职业指导理论。
3.心理发展理论——用心理分析的方法研究职业选择过程,认为职业选择的目的在于满足个人需要、促进个体发展。
心理发展理论主张职业指导应着重“自我功能”的增强,因为如果个人的心理问题获得解决,那么包括职业选择在内的生活问题就会顺利完成而不需另行指导。
4.人职匹配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模式和人格特质,而某种个性特质与某些特定的社会职业相关联。
人人都有选择与其特质相适应的职业的机会,而人的特性是可以用客观手段加以测量的。
职业指导就是要帮助个人寻找与其特性相一致的职业,以达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
人职匹配已成为职业选择的至理名言。
在实施职业指导的国家,人职匹配理论的咨询模式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
二、师范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精选10篇)时间是看不见也摸不到的,就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它已经悄悄的和你擦肩而过,我们的工作又将翻开新的一页,趁现在为自己做一个详细的职业规划吧。
你知道怎样的职业规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师范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师范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1一、自我意识: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专业自我意识是指教师自身对教育情境中自己专业现状的总体认识、体验、评价和期望。
当今“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呼唤幼儿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要求幼儿教师首先是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的人,应努力成为自觉创造自身职业生命的主体。
教师是一种高自律性的职业,幼儿教师专业自我意识对专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第七章
详细描述
某大型企业意识到员工流失率较高,为了留 住人才,开始实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通过 提供内部培训、晋升机会和职业辅导等措施 ,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大幅提升,留任率也有 所提高,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2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
职业选择理论
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
根据个人的特质和职业需求进行匹配 ,选择适合的职业。
施恩的职业锚理论
强调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坚守的核心技 能或价值观,是职业稳定性的关键。
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
将职业兴趣分为六种类型,帮助个人 选择与兴趣相匹配的职业。
职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职业高原
总结词
职业高原是指个人在职业生涯中达到一定职位或水平后, 难以继续提升或进步的困境。
详细描述
职业高原可能是由于个人能力不足、缺乏晋升机会、组织 结构调整等原因造成的。
解决方案
为了克服职业高原,个人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和挑战,同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 的工作表现,以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
职业锚的识别与定位
通过自我评估和职业咨询等方式,确定个人的职业锚类型和发展方 向。
03
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与实践
自我评估
总结词
了解自己的兴趣、价值观、技能和个性特点,是职业生涯规 划的基础。
详细描述
通过自我评估,个人可以明确自己的职业倾向和优势,为未 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方向。自我评估的方法包括自我反思、 360度反馈、心理测评等。
职业倦怠
总结词
职业倦怠是指个人在职业生涯中 感到疲惫、厌倦和无助的情绪状
态。
详细描述
职业倦怠可能是由于工作压力过 大、工作负荷过重、缺乏工作满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理论基础
第一章职业生涯管理概论(1) 职业一般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以获得物质报酬作为自己主要生活来源,并能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在社会分工中具有专门技能的工作。
经济性、社会性和技术性是职业的三个重要特征。
(2) 职业分层是指按照职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对职业的价值取向所做的职业等级排位。
职业活动的内容不同、工作的复杂程度不同、所需付出的体力和脑力不同、工作的环境不同、所需要的任职资格条件不同,在组织结构中的权力不同、收入水平不同等,这必然使不同职业的社会地位不一样,这是职业分层的依据。
(3) 职业分类是指特定的国家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依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对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种专门化的社会职业进行全面、系统的划分与归类。
职业分类是职业社会化管理的平台,也是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4) 社会分工是职业产生的基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变化决定和制约着职业的发展和变化。
未来职业的变化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新的职业种类层出不穷,传统的职业种类消亡和迁移方兴未艾; 终身依附一个组织的固定职业不断消解,独立的、不依赖于任何组织的自由职业不断产生。
(5)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在职业岗位上所度过的、与工作活动相关的连续经历,它不仅表示职业工作时间的长短,而且内含着职业发展、变更的经历和过程,包括从事何种职业工作、职业发展的阶段、由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换等具体内容。
要充分了解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必须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表示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内在特征是价值观念、态度、需要、动机、气质、能力、性格等,表示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客观外在特征是职业活动中的各种工作行为。
(6) 在个人职业发展管理理论中,有一个职业锚(Career Anchor) 的概念。
所谓职业锚就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作出选择的时候,他或她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
正如“职业锚”这一名词中“锚”的含义一样,职业锚实际上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
成 人教 育
ADU【 EDUCAT1 0N
No. 4 2 01 4 To t a l No. 32 7
( 总第 3 2 7期 )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8 7 9 4 . 2 0 1 4 . 0 4 . 0 2 1
职业 生涯 规划 的理论基 础
陈 晚 云
( 中南大 学 就业指 导服 务 中心 ,长 沙 4 1 0 0 8 3 )
【 摘 要】 大学生职业生 涯规划教 学 日益受到重视 , 而厘 清职业生 涯规划的理论 基础是成 功开展职 业生涯规划
教 学工作的首要任 务。支撑职 业生涯规 划的理论 涉及哲 学、 心理 学、 教 育学 、 管理 学、 社会 学各个领域 。人 的全 面 自由发展 、 人与社会和谐进步为职业生涯规 划提供 了哲学理论基础 ; 人的天赋 差异、 无限潜能 以及动机行 为学等理 论 成果为职 业生涯规 划提供 了心理 学基础 ; 个人 价值 与社会价值 的统一 、 合理配置人才 资源、 构建和谐社会 则是职
职业 生涯 目标 而确 定 行动 方 向 、 行 动 时 间 和行 动 方 案 的过程 。 按照 规划 的时 问跨 度 , 职业 生 涯 规 划 可分 为 短
人是 在历 史发 展过 程 中通 过 实现 自身 需要 、 施
展 自身 的能 力 、 展 示 自身 的个 性 、 发 展 自身 的社 会 关系, 从 而实现 个 人 的全 面 发 展 的 , 包 括 体 劳 结合 、 技术 提 高 以及 情 感 、 意志、 审 美 和 社 会 关 系 等 全 方 位 的发展 。人 是实 践 的存 在 物 , 人 的全 面发 展 最 终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概述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导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及职业环境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培训和发展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的过程。
按照规划的时间跨度,职业生涯规划可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和人生规划四种类型。
无论短期规划还是长期规划,都具有个性化、时间性、开放性、动态性四大特征。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因成长环境、文化背景、个性、职业目标、社会认知等不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和方向必不相同,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都有一个时间跨度,一般人都是在人生规划的指导下,进行长期、中期和短期规划。
高质高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切合实际、可持续发展、具有弹性,必须是在对主客观条件进行充分地分析的基础上,广泛听取他人意见而制定出来的,且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进行修正和调整。
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教育部提倡高校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列为必修课程。
处于社会激烈变化中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该改变就业观念,打破从一而终的就业理念,根据各种变化不断调整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其理论的依据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们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热情。
系统地学习、掌握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直接关系到授课教师教学与指导的效果,关系到大学生制定生涯规划的信心与积极性。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哲学基础职业生涯规划是否可行?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体的成长与成功有否必然的联系,其答案是肯定的。
从哲学的层面来讲,“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都有全面发展、自由发展、与外部环境和谐相处的需求。
人类与生俱来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适应环境的需求,赋予了个体自由选择的权利,赋予了个体把握自身命运、选择人生道路的权利,这正是职业生涯规划最坚实的哲学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的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的理论
第一节 职业选择理论
一、帕森斯特质因素理论 二、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 三、施恩的职业锚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的理论
一、帕森斯特质因素理论
(一)基本观点 (二)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三)综合评价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的理论
(一)基本观点
• 特质因素理论的核心是人格特性与职业因素的匹配。其理论前提是每 个人都有一系列独特的特性,他们是可以客观而有效地进行测量的; 每一种职业都有其特定的因素,不同职业需要具备不同特性的人员; 选择一种职业是一个相当易行的过程,而且人职匹配是可能的;个人 特性与工作要求之间配合得愈紧密,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
• 企业型(Enterprising Type,E) 喜欢冒险活动,喜欢领导和支配别人,或善于 为了达到个人或组织的目的而去说服别人,喜欢从事那些包含着大量以影响 他人为目的的语言活动的职业。这类职业主要有商业管理、律师、政治运动 领袖、营销人员、管理人员、律师以及公共关系管理者等。
• 事务型(Conventional,Type,C) 喜欢组织和处理数据,喜欢固定的、有秩 序的工作或活动,希望确切地知道工作的要求和标准,具有良好的控制能为, 相当保守,一般按常规办事,往往要服从于组织的需要。这类职业主要有办 公室工作人员、会计师、银行出纳、簿记、行政助理、秘书和档案文书等。
• 但是,特质因素理论将个人与工作进行匹配,其前提是个人的特质和 工作的性质是固定不变的。而事实上,这两者都是在变化之中的,所 以从发展的观点看,特质因素理论存在一定的缺陷。其次,特质因素 理论注重心理测量工具的使用,这一点也招到了很大的质疑。因为心 理测量工具本身存在信度与效度的问题。此外,它强调理性的适配, 而忽略了情感在决策中的影响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李强(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陕西汉中723001)摘要: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运用哲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经济学、人才学、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来揭示职业现象、解释人的职业行为的综合性学科。
这些学科的思想成果构成了职业生涯规3t,j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基础本土化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运用哲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经济学、人才学、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来揭示职业现象、解释人的职业行为的综合性学科。
这些学科的思想成果构成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
1.职业生涯规划思想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全面发展其才能”…。
“就是全面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其中也包括思维的能力”[2]。
1847年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把全面发展的人称做“全新的人”。
这种全新的人是“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以便于全面发展的人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指的是人的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人的各种能力的充分发展及个人能力与全体社会成员能力的统一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思想充分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它的基本指向就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社会造就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论述了三条:第一.改变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形式。
第二,对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应实施有利于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
第三,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这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职业生涯规划首先是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桥梁。
其次,职业生涯规划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将个体作为有个性的个人与他人区别开.自由地按自己的目的和愿望去充分表现自身的个性魅力.从表明个性向完整人性发展.达到主体意识的新境界,这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更高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概述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导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及职业环境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培训和发展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的过程。
按照规划的时间跨度,职业生涯规划可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和人生规划四种类型。
无论短期规划还是长期规划,都具有个性化、时间性、开放性、动态性四大特征。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因成长环境、文化背景、个性、职业目标、社会认知等不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和方向必不相同,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都有一个时间跨度,一般人都是在人生规划的指导下,进行长期、中期和短期规划。
高质高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切合实际、可持续发展、具有弹性,必须是在对主客观条件进行充分地分析的基础上,广泛听取他人意见而制定出来的,且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进行修正和调整。
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教育部提倡高校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列为必修课程。
处于社会激烈变化中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该改变就业观念,打破从一而终的就业理念,根据各种变化不断调整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其理论的依据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们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热情。
系统地学习、掌握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直接关系到授课教师教学与指导的效果,关系到大学生制定生涯规划的信心与积极性。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哲学基础职业生涯规划是否可行?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体的成长与成功有否必然的联系,其答案是肯定的。
从哲学的层面来讲,“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都有全面发展、自由发展、与外部环境和谐相处的需求。
人类与生俱来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适应环境的需求,赋予了个体自由选择的权利,赋予了个体把握自身命运、选择人生道路的权利,这正是职业生涯规划最坚实的哲学基础。
(一)人的全面发展人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实现自身需要、施展自身的能力、展示自身的个性、发展自身的社会关系,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的,包括体劳结合、技术提高以及情感、意志、审美和社会关系等全方位的发展。
人是实践的存在物,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归结为人的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归结为通过施展个人能力的社会实践而实现个人的需要。
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追求面面俱到,成为一个全能的人,而是强调个性和卓越,强调通过个人能力的多方面发展来塑造丰富的个性。
处在职业探索期的大学生们如何选择人生发展的方向,是可以规划且必须加以规划的。
(二)人的自由发展人是自由的,自由体现在选择的自主性、自觉性和社会性上。
从人和客观必然性的关系看,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而从人的活动来看,自由是从可能性中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
尽管社会条件制约着人的选择,但人在多种选择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即个人可以通过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理解对客观世界做出判断,并依据自身判断而选择自己的行为。
选择的自由限度和人的判断的准确程度呈正相关性。
人所具有的对客观世界的无限认识的能力以及对客观事物相对选择自由的权利,为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了权利基础,即任何人都有选择自己存在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权利。
(三)人与环境和谐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但又不排除人所具有的自然属性。
人置于环境当中,人与环境构成一对矛盾统一体,而人处于这对矛盾的主动地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个人的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持高度的协调,才可能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职业生涯规划所强调的认识自我,认识职业环境,做到人与职业匹配,正是基于解决人与环境的矛盾这一哲学命题而诞生的实践环节。
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哲学命题提供了职业生涯规划中人职匹配的理论依据。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学基础人作为一个自然在在物,在其诞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包含了其不同于其它同类的鲜明的个体特征,这就是个人的天赋。
同时,作为一个具有强大功能的生命体,其生命中蕴含着无限的潜能。
后天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自我塑造、自我实现的过程,其塑造的方向、自我实现的程度与其需求动机、主观努力息息相关。
(一)个人天赋不同天赋就是天分,是个人成长之前就已经具备的成长特性。
个人对某类事物或某些领域所具备的较之常人更多的爱好、向往、能力倾向性,使其可以在同样经验甚至没有经验的情况下比他人以更快的速度成长起来,这就为个体的在某一领域的发展抢占了有利条件,而这一条件不是每一个人在任何事物或任何领域都具备的。
不同的人,所具备的能力倾向性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天赋。
如何发现、挖掘、利用、施展天赋则成为个人后天努力的方向。
个人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根据天赋的不同而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才成为一种迫切,否则,所有人都将在同样的起点上对所有事物持有同等的机遇而展开体力和脑力的决战。
(二)人的潜能无限潜能就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被消灭,也不会被创造,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作为一个生命体其所蕴含的能量是无穷的,因为整个宇宙都将是其能量的来源或充电器。
脑科学证明,人的神经系统的功能强大到接近无穷的境界。
普通人毕其一生只开发利用了其脑容量的百分之三左右。
人的潜能的无限是基于人体机能在理论上的无限而实际被利用的有限这一矛盾来界定的,这种说法并不唯心。
人体机能的无限性深藏在我们肌体每一器官、每一组织、每一细胞甚至更小的机体单位中,善于利用者将在有生之年展示出更多、更大的能量,不善于利用者总显得力不从心。
人的无限潜力为我们进行生涯规划,制定更高的人生目标奠定了物质基础,也就是能量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正在于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激励个体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并创造属于自身的美好生活。
(三)动机决定行动天赋和潜能,作为一种不能自运行的物质存在,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触发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的机关也存在于人的肌体内,这就是人的动机。
动机是个体的一种能动性,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核心,它决定个体思维和行为的发生、方向、强度和持续性,它作为人体机能的一种内在驱动力,激励着个体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
恩格斯说:“决不能避免这种情况:推动人去从事活动的一切,都要通过人的头脑,甚至吃喝也是由于通过头脑感觉到的饥渴引起的,并且是由于同样通过头脑感觉到的饱足而停止。
” [3]这段话表明,人的所有的行为都是由需要所引起的,人的需要产生动机,动机触发行动,行动使人不断地接近或达到自己需要的目标物。
职业生涯规划强调生涯目标的确定,强调生涯路径的选择,而生涯目标正是人的需要,是人的较高层次的需要。
人正是在不断地满足自身需要的前提下完成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所以说,动机理论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生涯目标的理论基础。
四、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学基础心理学上所论证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只是从纯粹个人的需要、发展的角度出发。
作为高度社会化的人类,其一切行动的根据还得由其所处的社会条件所决定。
从人类社会的角度讲,一方面社会允许、鼓励个人实现其自身的价值,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社会也要求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合理地配置全社会的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材,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这样才可能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安定,实现人类的共同的价值目标。
(一)实现个人价值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是指全社会每个人都有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的需要。
只有当个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并表现出来时,人们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每个人天生均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当一个人较低层次的需求获得基本满足之后,便会转而尝试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对生命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而满足的最高境界就是个人价值的自我全面实现。
个人价值实现同时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自我实现是以个体以自我为中心的实现方式,其主要标志是自我的心理满足包括自我认可、自我接纳、自我欣赏甚至自我陶醉;另一方面,价值实现又是以社会贡献为中心的实现方式,其主要标志是外界对个体的评价,包括家庭承认、组织承认以及社会承认。
作为个人追求的价值实现,不仅是个体社会化的需要,更是社会共同发展的需要。
只有当全社会的每个人朝自我实现前进时,社会才会处于一种稳定、有序的状态,才符合人类自身的发展目标。
可以说,我们所处的社会是支持个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它以社会成员个体的有序的规划来完成整个社会的有序规划,以社会成员个体的全面发展来完成整个社会全面发展。
(二)合理配置人才社会的目标就是个人目标的集合,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集合。
为了完成社会目标或社会理想,作为人的最大集合体的社会,它天然具有配置社会资源的责任。
社会资源配置的核心就是对人的配置,对人材的配置。
人材配置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能够把最优秀的人才安置到最合适的岗位上,让每一个社会角色找到最合适的人来担当。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不同类型的人走向不同的社会角色,完成不同的社会任务,是行之有效、成本最低、自下而上的一种人材配置策略,其所产生的良性结果为整个社会所期待。
大学生作为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新生力量,他们的就业情况直接关系到全社会的切身利益。
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材的需求,找到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位置,勾画未来成功、幸福生活的蓝图,达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
(三)构建和谐社会对社会而言,大学生就业关系到人才资源的科学配置,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对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是在对自己未来职业并不清晰的情况下上的大学,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就显得尤为迫切。
大学生自身和谐发展和充分就业,既是创建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缩短大学生从高校到社会的距离,减少大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就业成本,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减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职业生涯规划应用理论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实际操作中,我们会用到各种理论,其中以心理学、管理学理论居多。
总结起来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
一是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其应用在职业生涯规划上较多有卡特尔16因素人格测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MBIT性格测试等。
二是职业发展理论。
金斯伯格职业发展理论就将人的职业发展划分为准备、选择、适应、稳定、衰退和结束六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其特定的任务;施恩职业锚理论主要认证个人的职业生涯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而沉淀出稳定的价值取向,主要有技术、管理、创造、安全、自主等五种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