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法律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范文(三篇)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范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了规范和管理内部业务活动、保护股东权益、防范风险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流程。
下面是一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范文:一、总则为规范公司内部业务活动,保护公司资产和利益,提高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特制定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二、内部控制原则1.公司应制定和实施适应公司经营特点和规模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2.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应确保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防止财务信息的错误和欺诈行为。
3.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应确保公司资产的安全和合理使用,防止资产的滥用和浪费。
4.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明确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员工行为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三、内部控制要求1.管理目标和责任划分(1)明确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和原则,并将其纳入公司的管理体系。
(2)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和有效性。
(3)任命内部控制主管,负责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监督和检查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
2.流程和制度设计(1)根据公司业务流程和风险特点,设计和实施适应的内部控制流程和制度。
(2)制定和完善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
(3)确保流程和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避免冗余和重复。
3.内部控制措施(1)制定和实施财务管理措施,包括会计准则的应用、财务报告的编制和审计、内部财务控制等。
(2)制定和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包括风险评估和分析、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
(3)制定和实施资产管理措施,包括资产保护和使用、资产清理和处置等。
4.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估(1)建立内部控制自评制度,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自评,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2)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内部审核,确保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
(3)接受外部审计机构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核,提高内部控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以上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范文,具体制度内容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范本(5篇)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范本内部控制是指为了保证企业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1)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及对其的有效使用;(2)保证会计信息及其他各种管理信息的可靠和及时提供;(3)保证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方针、制度和措施的贯彻执行;(4)尽量压缩、控制成本、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以求企业达到更大的盈利目标;(5)预防和控制且尽早尽快查明各种错误和弊端,及时、准确地制定和采取纠正措施;(6)保证企业各项生产和经营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保证资本市场有效运行,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现行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目前一些企业特别是某些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一部分人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认为只要能够规范化操作就行了,不必考虑是否先进;二是虽然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但是容易片面强调改革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忽视了控制方式的跟进和强化;这就使企业的改革同微观治理机制相脱离。
(二)产权关系不明在我国现阶段,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甚至是有形无实,尤其体现在董事会这一重要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
有不少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一味地“放权让利”,致使原厂长负责制的领导班子现在既是经理层又进入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致使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模糊。
这种责权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所有者对经营者不能实施控制,作为代表公司股东的控制主体(董事会)也就形同虚设。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有很多企业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来实现,而有些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缺乏应有的独立性。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分析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分析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所有、国家出资控股或者国家授权代表国家行使出资人职责的企业。
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其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加强公司治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受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下面就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分析。
一、《公司法》《公司法》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法律依据之一。
公司法对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公司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体系公司法规定了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体系,其中包括公司章程、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
国有企业应当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建立健全的内部组织结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公司资产的安全和合规经营。
2. 公司经营行为的法律依据公司法规定了公司经营行为的法律依据,包括了公司的出资、收益分配、资产保全等方面。
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应当遵循公司法的规定,依法合规地进行经营活动,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
3. 公司监督和内部审计公司法规定了公司的监督机构和内部审计制度,明确了对公司经营行为的监督和内部审计的要求。
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机构和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公司经营行为的监督和内部审计,确保公司资产的安全和合规经营。
二、《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法》《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法》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特别法律法规,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与公司法相互配合,共同构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体系。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法》与公司法相比,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方面更加强调了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和社会责任,并制定了更为具体和细致的规定。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法》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国有企业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最大化。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样本(4篇)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样本一、引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化工商企业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企业资产安全、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为了适应市场的竞争和发展的需要,我公司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规范企业的内部运作,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并提高企业的效益。
二、内控制度的目的与原则(一)目的1. 保护企业的资产和财产安全,防止各类非法行为;2. 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和各种内外部威胁;3. 强化企业的内部约束机制,提高工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4. 提高企业运营的透明度和管理能力,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
(二)原则1. 合规性原则:企业内控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保障企业合规经营;2. 合理性原则: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必须合理,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强;3. 完整性原则:企业内控制度必须覆盖企业所有业务流程和管理环节,实现全员参与;4. 统一性原则:企业内控制度要求统一标准、统一化操作,确保各部门协同作战;5. 连续性原则:企业内控制度要求长期运营,不断完善和更新,逐步提高内控水平。
三、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一)内部控制的环境1. 企业文化:强调诚信、责任和公平竞争,建立健康的工作氛围;2. 组织结构:明确定岗位职责,建立清晰的职权和责任制度;3. 管理层风险意识:管理层必须具备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的能力,建立风险意识;4. 内控职责: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内控职责,并进行明确的分工。
(二)风险评估与控制1. 风险评估:对企业内外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应对措施;2. 风险控制:建立各类风险控制机制,防范和控制各类风险的发生;3. 度量指标:制定一套可量化的度量指标,及时监控和评估风险控制效果。
(三)信息和通讯1. 报告制度:建立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报告制度;2. 信息共享:加强信息共享和传递,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3. 内部通讯:建立健全的内部通讯机制,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模板模版(3篇)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模板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管理企业内部的各类风险,规范企业内部的各项运作,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部门和岗位,凡设计、执行和监督内部控制工作的人员都应遵守本制度的规定,确保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第三条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企业运作的稳定、安全和合规,有效防范和控制各类风险,提高企业组织和管理水平,推动企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第四条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则是全员参与、分级负责、风险导向、全面覆盖、动态监控、持续改进。
第二章内部控制的组织和管理第五条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由企业内部控制委员会负责,委员会成员由企业领导和相关部门代表组成,委员会负责制定内部控制政策、规章和制度,并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估内部控制工作。
第六条企业内部控制委员会设立专职办公室,负责内部控制工作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协助委员会履行职责。
第七条企业内部控制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和改进,并将会议决议报告企业领导层。
第三章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第八条企业应根据自身风险特点和经营活动特点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按照法律法规和内部规定进行,并有效控制各类风险。
第九条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一)企业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二)内部控制的原则、目标和要求;(三)内部控制的政策、规章和制度;(四)内部控制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五)内部控制的内部审核和监督措施;(六)内部控制的培训和宣传工作;(七)内部控制的评估和改进机制。
第四章内部控制的具体要求第十条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财务审批和报表编制等环节,确保企业的财务状况真实、准确和合规。
第十一条企业应加强对资产管理的监督和控制,包括固定资产、存货、应收款项、应付款项等,做好资产审计和盘点工作,确保资产的完整和利用效益。
第十二条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招聘、考核、培训、薪酬、福利和劳动合同等方面,保证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要求
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要求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是确保企业经营活动合规、风险管理有效以及财务信息可靠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内外常见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要求,并分析其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一、中国内部控制法律法规要求1. 公司法:中国公司法对公司的内部控制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
根据公司法,公司的董事会应当加强对公司经营活动的监督,确保内部控制有效实施。
此外,公司法还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进行内部控制的评价和披露。
2. 证券法:中国证券法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提出了详细的规定。
根据证券法,上市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同时,证券法还要求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的评价,披露评价结果,并接受监管机构的内部控制审计。
3. 会计法:中国会计法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要求也非常严格。
根据会计法,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此外,会计法还规定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和实施的具体要求。
4. 其他法律法规:除了上述法律法规外,中国还有一些其他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要求,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年度报告格式》等。
这些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以上是中国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要求,这些要求为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促进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了解和遵守这些要求对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际内部控制法律法规要求除了中国,国际上也有一些常见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要求,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其中的几个重要法规。
1. 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该法案于2002年通过,是美国国会针对公司财务造假丑闻制定的一项法律。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模版(5篇)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和防范风险能力,根据企业法人或管理层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包括企业的生产、运营、财务等各项活动。
第三条企业内部控制应遵循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管理规范等要求,并根据企业自身特点进行具体实施。
第四条企业内部控制是管理者对企业内部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导、控制并对风险进行评估与防范的过程。
第五条企业内部控制应具备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第六条企业内部控制应建立面向全体员工的内部控制培训和宣传制度,并定期进行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
第七条本制度由企业的管理层负责起草、修改和解释,并报企业法人审核批准后生效。
第二章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第八条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包括风险管理、控制环境、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评估。
第九条风险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控等环节。
第十条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前提,包括管理层的风险意识、诚信管理、管理层的决策、监督与激励等因素。
第十一条控制活动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包括风险评估与控制、内部审计、预算和成本控制、物资采购与库存管理、人事与薪酬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等。
第十二条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内部控制的衔接环节,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传递等,以及内外部沟通、报告等。
第十三条监督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保障环节,包括内部审计、风险评估、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监督等。
第三章内部控制的具体制度和措施第十四条风险管理制度:企业应制定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的相关制度和措施。
第十五条控制环境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诚信管理、风险意识教育、决策与激励、监督与问责等制度和措施。
第十六条控制活动制度:企业应建立完善风险评估与控制、内部审计、预算和成本控制、物资采购与库存管理、人事与薪酬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等制度和措施。
第十七条信息与沟通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传递等制度和措施,并保证内外部沟通和报告畅通。
内部控制的法规与标准
内部控制的法规与标准随着企业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内部控制的法规与标准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制度保障,还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运营效率、降低风险,并确保企业合法合规的经营。
本文将介绍内部控制的法规与标准,分别从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行业标准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法律法规1. 公司法公司法是指国家对企业组织形式、公司股权结构、董事会职权等进行规范和约束的法律法规。
根据中国公司法,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在日常经营中进行执行和监督。
同时,公司法还规定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要求,如资金管理、财务报告、风险控制等。
2. 工商法工商法是指国家对企业登记注册、经营许可、知识产权等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法律法规。
企业必须按照工商法的规定进行登记注册,并接受工商部门的监管。
工商法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企业运营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3. 证券法证券法是指国家对证券市场和证券交易活动进行监管和管理的法律法规。
在证券市场上市的企业必须遵守证券法的规定,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保护投资者的权益,促进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二、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指国家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编制、披露和审计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的准则。
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为内部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法规和标准。
1. 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是中国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和披露的基本规范。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估。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
许多国家和地区采用IFRS作为财务报告的基础准则。
IFRS对内部控制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3篇)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确保业务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制定的各项制度、政策、流程和措施的总称。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公司应该合理划分部门、岗位以及职责,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权责。
通过明确责任,确保管理层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协作。
2. 信息与沟通:公司应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和传递机制,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完整,以便管理层能够及时了解企业情况,做出准确决策。
同时,公司应建立沟通渠道,鼓励员工提供有关公司经营活动的建议和问题反馈。
3. 内部控制制度:公司应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操作规程,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制度应包括风险评估与管理、审批流程、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
4. 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应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人员招聘、培训、考核和激励等,确保合格的人员进入公司,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5. 财务管理:公司应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务报告的编制、审计、核实和披露等方面,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6. 内部审计:公司应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对公司各项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改进措施。
以上是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些基本要点,不同公司根据自身特点和业务需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适合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和调整,以确保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的内部管控,保障公司的财务安全和经营的合法合规,制定本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第二条公司内部控制的目的是确保公司各项业务的有效运作和发展,防止各类风险的发生,保障公司的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第三条本公司内部控制制度适用于公司的所有成员,包括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员工。
第四条公司的董事会负责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并定期对其进行评估和改进。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三篇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三篇篇一: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
分公司及子公司可以参照本制度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第四条内部控制的制订原则1、合法性原则。
本制度的制订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有关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
2、全面性原则。
本制度的制定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3、重要性原则。
本制度的制订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针对重要业务与事项、高风险领域与环节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
4、有效性原则。
本制度相关具体业务控制能够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企业全体员工应当自觉维护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地纠正和处理。
5、制衡性原则。
本制度制订的七项具体业务控制,涉及的企业的机构、岗位设臵和权责分配科学合理并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确保不同部门、岗位之间权责分明和有利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内部控制制度6、适应性原则。
本制度制订的七项具体业务控制,合理体现了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业务特点、风险状况以及所处具体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并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业务的调整、管理要求的提高等不断改进和完善。
7、成本效益原则。
本制度的制订在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前提下,合理权衡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争取以合理的成本实现更为有效的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范本(4篇)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内部管控,促进风险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和保护企业利益,根据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核心业务的各个环节,包括但不限于:财务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管理等。
第三条本制度的宗旨是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确保企业的合规经营和风险控制,保障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第四条本制度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第五条本制度的执行机构是内部控制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第六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修订应经过企业董事会或相关管理层的批准,并在有效期内向全体员工宣传和执行。
第七条全体员工都有义务遵守和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将根据公司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处罚。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八条企业董事会负责制定企业内部控制的总体策略和目标,并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第九条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修订和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监督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
第十条各部门负责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制定并执行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配合内部控制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和评估。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独立的审计和评估,向董事会和内部控制管理部门及时报告审计结果。
第三章: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第十二条内部控制制度应具备以下要求:(一)明确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确保权责清晰。
(二)健全的制度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流程合理完善。
(三)有效的风险管理和防控机制,确保风险可控。
(四)健全的信息技术系统和数据管理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五)有效的内部控制报告和监督制度,确保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和监督。
(六)充分培训和教育机制,确保员工掌握和遵守内部控制制度。
(七)规范的内部审计机制和独立审核机构,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分析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分析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是指在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建立和实施一系列制度、政策、措
施和方法,以降低企业运营风险,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过程。
在中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
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公司法》、《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证券法》、《企业财务
会计制度》等。
本文将对这些法律法规进行简要分析。
《公司法》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方面主要涉及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
其中,公司法规定了国有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组成、职权和责任,并要求企业建立健
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等方面。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规定。
该规范明确了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和内容,强调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企业按照规
范中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逐步将其纳入企业治理体系之中。
《证券法》主要涉及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要求。
这些要求包括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制
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披露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等。
此外,证券法还规定了上市公司应当发
布财务报告,并要求其内部控制能够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是中国财政部颁布的涉及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法规之一。
该制度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财务活动,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涉及广泛且复杂,涵盖了企业治理、内
部控制、财务会计等方面。
国有企业应当根据这些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保障企业资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体员工,是本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
第三条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程序和措施,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运营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约束的过程。
第二章内部控制组织架构第四条本企业设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负责内部控制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实施。
第五条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下设内部控制办公室,负责具体执行内部控制工作。
第三章内部控制制度内容第六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收支行为。
(二)加强财务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预算计划。
(三)加强成本费用控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四)加强资产管理,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第七条人力资源管理内部控制(一)建立健全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二)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三)建立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工作。
(四)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维护员工合法权益。
第八条采购与销售内部控制(一)建立健全采购、销售管理制度,规范采购、销售行为。
(二)加强供应商管理,确保采购渠道的稳定。
(三)加强销售渠道管理,提高销售业绩。
(四)加强合同管理,确保合同履行。
第九条生产经营内部控制(一)建立健全生产、运营管理制度,确保生产、运营安全、高效。
(二)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三)加强环境保护,降低环境污染。
(四)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安全事故。
第十条信息安全管理内部控制(一)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信息安全。
(二)加强网络设备管理,预防网络攻击。
(三)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确保数据安全。
(四)加强员工信息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信息安全防范能力。
第四章内部控制执行与监督第十一条本企业各部门应按照本制度要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内部控制措施。
第十二条内部控制办公室负责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内部控制领导小组。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范本(三篇)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范本第一章概述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完善公司内部管理、提高公司运营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内部控制制度。
第二条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公司建立和运作一套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确保公司目标的实现并最大限度保护公司利益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公司内部控制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岗位和人员,包括公司全体员工和管理人员。
第二章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第四条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机构为内部控制部门,负责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等相关工作。
第五条内部控制部门的职责包括:1. 制定和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及具体实施方案;2. 负责内部控制制度的宣贯和培训工作;3. 监督公司各部门、岗位和人员的内部控制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4. 定期评估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向公司高层管理层提出改进建议;5. 受理公司内部控制相关投诉、举报,并及时进行调查处理;6. 配合公司内外部审计和监管部门的工作,提供相关内部控制资料和信息。
第三章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和内容第六条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目标导向:公司的目标是所有内部控制的核心定位和导向,所有内部控制措施都应当服务于实现公司的目标。
2. 风险管理: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对公司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3. 职责分工:公司应当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并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确保职责的履行和权限的正确行使。
4. 内部审计:公司应当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对公司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5. 监督机制:公司应当建立定期报告和监督机制,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估。
6. 内部控制文化:公司应当倡导和培育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提高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知和遵从度。
第七条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公司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2. 公司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实施;3. 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4. 公司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5. 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6. 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7. 公司内部控制培训和宣贯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企业内控制度(推荐3篇)
企业内控制度(推荐3篇)企业内控制度(推荐3篇)企业内控制度篇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
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发展战略。
第四条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 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 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和高风险领域。
(三) 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机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 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 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一) 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 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 信息与沟通。
内部控制体系的法律法规依据
内部控制体系的法律法规依据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制定的一系列制度、规章和程序,以保护企业资产、确保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合规性,并促进业务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率。
内部控制的建立不仅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也是法律法规的要求。
本文将详细探讨内部控制体系的法律法规依据。
一、公司法公司法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法律基础。
公司法规定了公司的法人地位、组织形式、内部治理机构以及与股东、董监事之间的关系等。
公司法强调了公司必须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公司的合规经营和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
二、证券法证券法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法律依据之一。
证券法主要规定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和内幕交易等事项。
上市公司必须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真实、准确,防止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的发生。
三、会计法规会计法规是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法律法规。
会计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务会计制度》等。
会计法规规定了企业的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编制和审计等方面的要求,要求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四、公司治理准则公司治理准则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参考。
公司治理准则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治理准则》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
这些准则规定了公司内部组织结构、董事会的职责和权力、监事会的监督功能以及董事会与股东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遵循公司治理准则,企业可以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五、劳动法劳动法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法律保障。
劳动法主要规定了劳动关系的基本原则、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员工权益的保护等。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员工管理制度,包括招聘、培训、考核、激励和离职等方面,以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推动公司的稳定发展。
六、金融监管法规金融监管法规也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法律依据之一。
金融监管法规主要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制定和发布。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及相关法律法规分析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及相关法律法规分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是指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通过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的制度和规范的运作程序,加强对资产、财务、安全等方面的管理,通过监督、检查、评价等手段,有效预防和纠正各种风险和问题的发生,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提高企业运行效益的一种管理模式。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是保护国有资产,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推动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1.《公司法》:规定了公司治理结构和各方权益的保护,要求国有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权责清单,明确管理层的职责和义务,建立健全的运作程序。
2.《国有企业法》:明确了国有企业的法人地位和特殊性,要求国有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保护国家和国有资产的利益。
3.《国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国有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要求国有企业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活动的监督和审计。
4.《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规则》:规定了国有企业监事会的职责和权益,要求监事会对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检查。
5.《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要求,包括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组织实施内部控制活动、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等。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需要遵守以上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明确各级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和规范的操作程序,健全内控工作制度,加强对资产、财务、安全等方面的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国有企业还应加强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不断完善和提升内控水平。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不仅是企业自身管理的需要,也是保护国家和国有资产的需要。
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国有企业能够有效防范各种风险和问题的发生,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运行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还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相关法律法规的最新动态,及时调整和完善内控制度,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要求。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范文(五篇)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强化公司内部管理,保障公司经营管理的安全性和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实现公司治理目标,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和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为防范经营风险,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促进各项经营活动的有效实施而制定的各种业务操作程序、管理方法与控制措施的总称。
第三条内部控制的职责:董事会:全面负责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实施和完善,定期对公司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效果评估;总经理:全面落实和推进内部控制制度相关规定的执行,检查公司职能部门制定、实施和完善各自专业系统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制度的情况;公司职能部门。
具体负责制定、完善和实施本专业系统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制度,配合完成对公司各专业系统风险管理和控制情况的检查。
第二章内部控制的原则和目标第四条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一)内部控制涵盖公司内部的各项经济业务、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将内部控制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二)内部控制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本公司的实际情况,要求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力;(三)内部控制保证公司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臵和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四)内部控制的制定兼顾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尽量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第五条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公司内部规章制度;(二)提高公司经营的效益及效率;(三)保障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四)确保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公平。
第三章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第六条公司内部控制主要指专业系统的内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包括环境控制、业务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信息传递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
第一节环境控制第七条环境控制包括授权管理控制和人力资源管理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法律规定详解
企业内部控制法律规定详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内部控制成为了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为了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内部控制。
本文将对企业内部控制法律规定进行详细解析。
一、《公司法》《公司法》是我国企业法律的基础,对企业内部控制也有相关规定。
根据《公司法》,公司董事会是企业最高决策机构,负责企业的决策和监督。
董事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企业的财产安全和经营活动的合法性。
此外,《公司法》还规定了董事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要求他们忠实、勤勉地履行职责,保护股东的合法权益。
二、《证券法》《证券法》是我国证券市场的基本法律,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也有明确规定。
根据《证券法》,上市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内部控制制度应当包括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内部审计等方面的内容,并由董事会负责监督执行。
同时,上市公司还应当及时披露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接受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监督。
三、《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企业会计的基本规范,对企业内部控制也有相关规定。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内部控制制度应当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等方面的内容,并由企业负责人负责制定和执行。
此外,《企业会计准则》还规定了内部控制的评价和审计要求,要求企业定期进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并接受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
四、《公司债券管理办法》《公司债券管理办法》是我国对公司债券发行和管理的法规,对企业内部控制也有相关规定。
根据《公司债券管理办法》,发行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债券发行和偿还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内部控制制度应当包括债券发行和偿还的程序、决策和监督等方面的内容,并由发行公司的董事会负责执行。
此外,《公司债券管理办法》还规定了发行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要求发行公司及时披露相关信息,接受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监督。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分析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分析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所有、控股或者代表国家出资参股的企业,是国家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企业的发展和运营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国有企业的性质特殊,其内部控制面临着一系列独特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规范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运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一、《公司法》《公司法》是我国公司治理的基本法律,对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的规范作用。
根据《公司法》,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国有企业应当根据其实际情况和特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明确权责分工,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运营。
《公司法》还规定了国有企业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定职责和义务,他们应当履行公司的财产管理责任,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
《公司法》还要求国有企业定期对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报告,并接受外部审核机构进行审计和评估。
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还要求国有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信息和报告制度,及时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国有资产的运营情况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国有企业还应当接受内部控制的外部审计和评估,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三、《国有企业法》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公司法》、《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国有企业法》和《国有企业法人治理准则》等。
这些法律法规对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要求国有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运营。
这些法律法规还要求国有企业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审计,并接受外部机构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国有企业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为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运营提供坚实的法律制度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内部控制法律制度2008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01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又引发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包括《组织框架》《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企业内部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确定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
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基本建成。
一、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一)促进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必须将发展置于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基本框架之下,在守法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发展。
(二)促进维护资产安全资产安全是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良好的内部控制,应当为资产安全提供扎实的制度保障。
(三)促进提高信息报告质量可靠及时的信息报告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而完整的信息、支撑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和对营运活动及业绩的调控;同时,保证对外提供的信息报告的真实、完整,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维护企业良好的声誉和形象。
(四)促进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它要求企业结合自身所处的特定环境,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断提高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
(五)促进实现发展战略这是内部控制的终极目标。
它要求企业将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努力做出符合战略要求、有利于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的策略选择。
二、内部控制原则内部控制原则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基本指南。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实现全过程、全员性控制,不存在内部控制空白点。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兼顾全局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并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
重要性原则的应用需要一定的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更具所处行业环境和经营特点,从业务事项的性质和涉及金额两方面来考虑是否及如何实现重点控制。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制衡性原则要求企业完成某项工作必须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同时,还要求履行内部控制监督职责的机构和人员具有良好的独立性。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加以调整。
适应性原则要求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具有前瞻性,是实德队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成本效益原则要求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必须统筹考虑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之比。
对成本效益原则的判断需要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尽管某些控制会影响工作效率,但可能会避免整个企业面临更大损失,此时人仍应实施相应控制。
三、内部控制要素(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规定企业的纪律与框架,影响经营管理目标的制定,塑造企业文化氛围并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
1.治理结构。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在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2.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
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力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
企业内部机构设置虽然没有统一模式,但所采取的组织机构应当有利于替身管理效能,保证信息畅通流动。
3.内部审计机制。
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
4.人力资源政策。
人理偶资源政策应当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一般包括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对掌握国家秘密和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等内容。
企业应当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平庸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
5.企业文化。
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加强风险意识和法观念。
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在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中发挥关键作用。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归策略,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分险应对。
1.目标设定。
风险是指一个潜在事项的发生对目标实现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风险与可能被影响的控制目标关联。
企业必须制定与生产、销售、财务等业务相关的目标,设立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以了解企业所面临的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不同风险。
2.风险识别。
企业不仅要识别内部分险,还要识别与控制目标相关的各类外部风险。
企业识别内部分险,一般关注: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等。
企业识别外部风险,一般关注: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技术进步、文化传统、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等。
3.风险分析。
在充分识别各种潜在分险因素后,要对固有分险,既不采取任何防范措施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分析,同时,重点分析剩余分险,即采取了相应应对措施之后仍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
企业应当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分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分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分险。
4.分险因对。
企业在分析了相关分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之后,结合分险承受度,权衡分险与收益,确定分险应对策略。
常用的分析暗应对策略有:分险规避,即改变或回避相应业务,不承担相应风险;分险承受,即比较分险与收益后,愿意无条件承担全部分险;分险降低,即通过购买保险,外包业务等方式来分担一部分分险,分险应对策略的选择与企业分险偏好密切相关,为此企业应当合理分析和掌握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的分险偏好,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因个人分险偏好给企业带来的重大损失。
分析暗影队策略往往需结合营运。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企业根据风险应对策略,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分险控制在可控制之内,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
常见的控制措施有: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目标,结合分险应对策略,综合运用控制措施,对各种业务和事项实施有效控制。
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被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有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
不相容职务一般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办理、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
对于不相容的职务如果不实行相互分离的措施,就容易发生舞弊等行为!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连”,因此,企业为在设计内部控制系统时,首先应确定那些职务和岗位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职务和岗位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2.授权审批控制。
授权审批是指企业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授权审批形式通常有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之分,常规授权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的授权,用以规范经济业务的权利、条件和有关责任者,其时效性一般较长。
对办理例外的、非常规性交易事项的权利,特别授权是企业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和责任下的应急性授权。
企业必须建立授权审批体系,编制常规授权指引,规范特别授权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
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企业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名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擅自改变计提决策。
3.会计系统控制。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对内能够提供经营管理的诸多信息,对外可以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用于投资决策的信息。
会计系统控制主要是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各项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轨迹、分类、编报等而进行的控制,其内容主要包括:(1)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从业人员,建立会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是指相互监督和制约;(2)按照规定取得和添置原始凭证;(3)设计良好的凭证格式;(4)对凭证进行连续编号;(5)规定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6)明确凭证的装订和保管手续责任;(7)合理设置账户,鞥机会计证簿,进行复式记账;(80)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编制、报送、保管财务会计报告。
4.财产保管控制。
财产时企业资金、财务及民事权利义务的综合,按是否具有实物形式,分为有形财产(如资金、财务)和无形财产(如著作权、发明权),按民事权利义务分为积极财产(如金钱、财务及各种权益)和消极财产(如债务)保障财产安全特别是资产安全,是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之一。
财产保护孔子的措施主要包括:(1)财产记录和实物保管。
关键是要妥善保管涉及资产的各种文件资料,避免记录受损、被盗、被毁。
对重要的文件资料,应当留有备份,以便在遭受意外损失或毁坏是重新恢复,这在计算机处理条件下尤为重要。
(2)定批判点和账实核对。
它是只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