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读后感-谋攻篇之解析制胜手段
孙子兵法谋攻篇读后感
孙子兵法谋攻篇读后感《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兵学著作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深刻的见解,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军事战略和战术,并在今天的商业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孙子兵法》分为“谋攻篇”、“作战篇”和“谋攻篇”三篇,其中“谋攻篇”是《孙子兵法》中的第一篇,是关于战略谋划和攻击的理论。
在读完《孙子兵法》谋攻篇后,我深受启发,对于如何制定战略和实施攻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谋攻篇强调了对敌人的了解和分析。
孙子在书中提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战争中,了解自己和了解敌人同样重要。
只有通过深入的了解敌人的情况和特点,才能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战略,并在实施攻击时抓住对方的弱点。
这也给我在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和学习中提供了启示,即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首先要做的是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其次,《孙子兵法》谋攻篇强调了灵活变通和善于利用时机。
孙子在书中提到,“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战争中最重要的是要灵活应变,善于利用对手的失误和时机,以取得最终的胜利。
这也给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提供了启示,即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善于抓住机会,灵活应对,不断调整策略,以达到最终的成功。
最后,《孙子兵法》谋攻篇还强调了战争的成本和风险。
孙子在书中提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这句话告诉我们,战争需要谨慎和理性,不可轻举妄动。
在制定战略和实施攻击时,要考虑到成本和风险,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
这也给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提供了启示,即在做出决策和行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和后果,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通过阅读《孙子兵法》谋攻篇,我对于战略谋划和攻击的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从中受益匪浅。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对于问题和挑战的分析和了解,善于抓住机会,灵活应变,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成就。
同时,我也会更加理性和谨慎地制定决策和行动,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读孙子兵法之谋攻篇心得
读孙子兵法之谋攻篇感悟
孙先生在孙子兵法谋攻篇中写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军事理论。
而且书中点出了“全胜”的计谋。
这些主要靠的是智慧和计谋相结合来实现国家之间战争来临之前的手段。
仔细回味下这上述两个知识点的内涵。
其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其中其一理论无论在敌强我弱,还是敌弱我强。
其胜负的结果都是未知数。
因此,真正用兵之道在于上策是否符合万法之法。
百战百胜,算与计等基础理论的根本手段到此篇文章已经成为铺垫。
那什么是万法之法呢?其万法之法在于我军是否会在敌方中打精神疲劳针。
让他们的战略计谋被我们的镰刀式谋略拆分掉其路线。
从而达到敌军从思想上受堵,让他们头疼。
从而引起风寒,感冒。
此乃万法中最上策。
而如果这步做到位后。
下一步,就要更加使坏了。
战场岂。
孙子兵法谋攻篇读后感
孙子兵法谋攻篇读后感《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兵书,它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深刻的见解,影响了中国古代战争和军事思想的发展。
在《孙子兵法》中,谋攻篇是其中的一部分,它着重讲述了攻击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学习《孙子兵法》的谋攻篇,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代智慧和战争智慧的深刻内涵,也让我对战争和攻击的策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孙子兵法》的谋攻篇强调了战争和攻击的策略和方法。
在这一部分中,孙子提出了许多关于攻击的原则和策略,例如“先声夺人”,“出奇制胜”,“以逸待劳”等等。
这些原则和策略都是在实战中总结出来的,它们不仅适用于古代战争,也同样适用于现代战争。
通过学习这些原则和策略,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战争和攻击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让我对战争和攻击的策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其次,《孙子兵法》的谋攻篇强调了战争和攻击的心理战。
在这一部分中,孙子提出了许多关于心理战的原则和策略,例如“诱敌深入”,“声东击西”,“利用敌人的虚弱”等等。
这些原则和策略都是在实战中总结出来的,它们不仅适用于古代战争,也同样适用于现代战争。
通过学习这些原则和策略,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心理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让我对心理战的原则和策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最后,《孙子兵法》的谋攻篇强调了战争和攻击的整体战略。
在这一部分中,孙子提出了许多关于整体战略的原则和策略,例如“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以守为攻,以弱胜强”,“以正合,以奇胜”等等。
这些原则和策略都是在实战中总结出来的,它们不仅适用于古代战争,也同样适用于现代战争。
通过学习这些原则和策略,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整体战略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让我对整体战略的原则和策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总的来说,《孙子兵法》的谋攻篇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兵书,它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深刻的见解,影响了中国古代战争和军事思想的发展。
通过学习《孙子兵法》的谋攻篇,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代智慧和战争智慧的深刻内涵,也让我对战争和攻击的策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孙子兵法之谋攻有感
孙子兵法之谋攻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由此可知,最好的作战之法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也是用兵的最高境界。
余度之,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是为不胜;以多胜少,伤亡较少,是为小胜;同等之军,然围而歼之,是为大胜;谋之一出,运筹帷幄,无战而灭国屈兵,则为全胜。
此章我认为乃孙子兵法之精要。
美国现行的军事政策也是从此章提炼出来的。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前期的准备活动中,也一直奉行谋攻篇的大部分策略。
此篇第一个要点“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美军在冷战时期及冷战后很长时间一直奉行的军事策略(美国战略核威慑的“确保摧毁,确保生存。
就脱型与此)。
孙子云: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
故兵不钝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大意为:用兵的最高境界就是用谋略之胜,再下一级就是用外交取胜。
如若不行,只能用兵。
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而不是靠交战,攻占敌人的城池不是靠强攻,毁灭别国不是靠久战,一定要用[全胜]的战略去争天下,要做到不是自己的军队受挫,又能得到预期的目的。
这就是以谋略胜敌的标准。
(此法也可用于商战,呵呵)怎样才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呢孙武认为上策是“伐谋”,其次是“伐交”,再次是“伐兵”,即主张通过政治攻势、外交手段和武装力量来征服敌人。
第二个要点就是如何在战争中如何能够在最小的损伤情况下战胜敌人:在和敌人斗争时,如果敌强我弱,应该集中优势兵力战胜敌人,做到“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即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有一倍于敌的兵力就设法分散敌人,和敌人的兵力相等就要善于战胜敌人,比敌人的兵力少就要善于退却,战斗力不如敌人就要避免与敌人作战,不能强拚硬打。
第三个要点:是说统治者不应胡乱参与战争的事务。
孙子兵法谋攻篇总结
孙子兵法谋攻篇总结
孙子兵法谋攻篇总结如下:
1. 战争的目标不是为了消灭敌国,而是要使敌国完整无损地降服于自己。
战争不是最好的选择,百战百胜并不是最高明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高明的。
2. 最好的策略是使用全胜的策略,即用最少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在战争中,最好的方法是使敌人自己投降,而不是通过武力征服。
3. 攻城是最下策的选择,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
攻城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会给士兵带来极大的伤亡。
因此,最好的方法是避免攻城,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胜利。
4. 在战争中,要善于利用地形、兵力、装备等各种资源,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削弱敌人的实力。
同时,要善于运用计谋,欺骗敌人,使其产生错觉或者失去判断力,从而获得胜利。
5. 在战争中,要注重士兵的士气和心理状态,鼓励他们勇敢作战,同时也要注意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
士兵是战争中最宝贵的资源,保护他们的生命就是保护战争的胜利果实。
总之,孙子兵法谋攻篇强调了战争的目标是为了获得胜利,而不是为了消灭敌人。
在战争中,要善于运用各种资源和计谋,同时注重士兵的生命安全和心理状态。
这些原则和方法可以帮助指挥官获得最大的胜利成果。
谋攻篇读后感800字五篇
谋攻篇读后感800字五篇谋攻篇读后感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中更多的智慧,确实鲜少了解。
这学期以来,得幸于老师的要求,我终于进一步了解了这本智慧之书。
至此,我才刚刚读了《始计篇》和《作战篇》,所以本篇论文也主要从这两篇谈谈对《孙子兵法》认识。
《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其实,现代商业之战如同“兵者”,所以,这些内容又与现代公司治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道”,即吸纳民心,“得民心者的天下”,要想下属衷心竭诚,就必须行道。
“天”即天时,“地”即地利,将则就是指挥者所具备的智慧、诚信、仁爱、勇猛、严明等素质。
“法”即制度,一个公司没有严明的制度是没有办法运行的。
到此,孙子强调的是用人之法。
兵不厌诈,是计篇传达的又一重要计谋。
所以三十六计,任君选择。
同时合理的规划与计划能够使自己掌握更多的胜算。
这些内容,与我们学习的管理学知识完全契合。
在此,我不得不感叹孙武是一个有先见之明的人物,也明白为何各类名人都十分推崇《孙子兵法》。
孙子强调兵者,诡道也。
所以要出奇制胜,要迷惑对手。
最著名的赤壁之战,我们都学过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诸葛亮运用了“亲而离之”等方法,终于以多胜少,为后来魏蜀吴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
《作战篇》主要讲了战争对国家带来的负担,以及长时间打仗会给国家带来灾难性的危害,强调兵贵神速,以及取用粮草于敌国和使用战俘攻敌的作战思想。
其实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来说真是感受真切。
作为一个文科生,我对于中国的历史,尤其是近代史的记忆格外清晰,自1840年到新中国成立,我们的祖国都处在战争之中,不论是抵御外敌入侵的战争还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内战,都给国家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还记得有多少丧权辱国的条约,还记得有多少国人死于敌人的刀枪之下,“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真是当时国家的真实写照,近百年的战争使得我国积贫积弱,一度处于危难之中。
战争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往事已矣,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无限缅怀中铭记教训。
《孙子兵法》:欲成大事者,需读懂这些致胜策略
《孙子兵法》:欲成大事者,需读懂这些致胜策略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大量的文学作品,春秋战国时期的《孙子兵法》是中统文化的珍宝,是每个中国人必读的经典之一。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最古老、最有智慧的兵书,不仅内容极具哲理,而且语言精练简洁,被誉为世界三大兵书之一,且是其中最受推崇的。
人一辈子如战场,《孙子兵法》中的策略智谋不仅适用于战场兵事,关于现在的商场、官场,乃至人一辈子都一样适合,今天便分享《谋攻篇》中的五大致胜策略:01、知能够战与不能够战者胜:释义:明白能够攻打或是不能够攻打对战的人,能够胜利。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管在做什么情况也好,与人竞争也好,一定要了解当前的局势,敌我双方的实力悬殊情况,分析当下是否能够进行对战出手,不可盲目出击,一定要有把握再做。
02、识众寡之用者胜:释义:明白如何合理调配兵多兵少的情况的人,能够胜利。
作战的时候,自然会有兵力上的不同,作为一个将领,要明白得如何合理地把兵力分配到每个战场,如何以多胜少,以少胜多。
做事做人也是一样,每个人的财力、精力差不多上有限的,要有轻重缓急之分,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时刻精力,才能够做好情况,否则胡乱地花了精力、财力,却依旧只能一无所获。
03、上下同欲者胜:释义:能够做到让全军上下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的人,能够胜利。
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独木难成林,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难做成大事的,更不要是打仗,而当自己有一个团队的时候,最重要的便是同心同德,只有把所有人的力量、欲望都集中到一起,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位置奋斗,如此才算一个成功的团队,假如个个心怀鬼胎,各有各的办法,即使人再多,也只能是一败涂地。
04、以虞待不虞者胜:释义:能够以自己有预备的情况下去应付、攻打没有预备、放松懈怠的敌人,能够胜利。
《孙子兵法》讲:“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不管是在战场依旧竞争中,一个出其不意的进攻往往差不多上会有奇效的,要明白得以自己最强的状态来应付对手最疏忽、最脆弱的状态,如此即使双方力量有悬殊,也能出奇制胜。
孙子兵法读后感之谋攻篇:上下齐心
孙子兵法读后感之谋攻篇:上下齐心导读:读书笔记孙子兵法读后感之谋攻篇:上下齐心,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孙子兵法读后感之谋攻篇:上下齐心。
这一篇文章主要介绍《孙子兵法》的第三篇“谋攻篇”的第一部分,上下齐心。
一、兵法解析知胜有五:上下同欲者胜。
意思就是:有五种情况可以预先知道战争的胜利,其中就包括能全国上下、全军上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可预知会胜利。
上下同欲,宋本《上一家注孙子》中:曹操云:“君臣同欲。
”张预云:“百将一心,三军同力。
”梅尧臣言:“心齐一也。
”总结诸家之说,上下同欲即为人和,而人和是克敌制胜的一个重要因素。
那么究竟怎样使上下同欲呢?一是目标一致。
与信仰与正义使官兵同仇敌忾、全力以赴;或以利益使上下齐心协力。
二是荣辱与共。
君主、将帅要与士兵同甘苦、共患难,才能激励士兵,使其奋不顾身。
要使军队能“上下同欲”,其要义在于将帅与士兵能共患难、同安危,以一人之心争取万人之心,这样全军上下才能团结一致,共同奋战。
事有同理。
“上下同欲者胜”的谋略也被运用到企业管理。
企业要在激烈的商场竞争中取胜,关键靠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而职工积极性能否被调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目标、利益是否一致。
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家电器公司经营不善,濒临倒闭,董事会决定聘请日商来管理。
日本人走马上任,一连使出三招,使企业面貌焕然一新。
第一招,日本经理将职工们召集在一起,请他们喝咖啡,还每人赠送一台半导体收音机。
日本经理说:“你们看看这么脏乱的环境,怎么能搞生产呢?”于是大家一起动手,清扫环境,粉刷厂房,工厂面貌大为改观。
第二招,经理一反资方与工会对立的传统,主动拜访工会负责人,希望能“互相协作,多多关照”。
此举使工人消除了戒备心理,在感情上与公司靠近了。
第三招。
工厂需要增加劳动力,经理没有招聘青壮劳动力,而是把以前该厂解雇的老职工全部请回来,重新雇用。
这样一来,工人们对公司很信任,生产效率急转直下。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应用案例故事——谋攻篇就是谋取全胜的战争思想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应用案例故事——谋攻篇就是谋取全胜的战争思想展开全文今天咱们说说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篇。
在这一篇中孙子兵法进一步阐述了他的对待战争策略和具体执行的逻辑思想,立意深远,这也就是我们读圣贤书,学习前辈智慧的意义所在。
少时读,往往是在学习术数,对思想认知理解的不够,现在,再读时,就更多的是感受到兵圣的思想高度,通过读圣贤书,参悟理解更高维度的思想境界,提高自己对事物的认知水平,让自己拥有更高的思维境界。
谋攻,字面理解就是怎么谋划去攻击敌人的方案。
考究原文,还是需要就自己去研读吧,我在这儿,就大略的复述一下大致的意思。
首先孙子在本篇的开篇就提出用兵打仗的战略法则:要让敌国完整的降服才是上上策,这就是:用兵之法,全国为上。
而大败敌国就是下一等的策略。
在战役的层面,让敌人全军降服这是上策,而击溃敌军就是下一等的策略。
文中提到的旅,卒,伍这都是古代军事编制的名称,主要是代指无论战役的规模大小,降服敌人的策略要高于击溃敌人。
所以,百战百胜,不是最高明的,只有不用战争的手段,就能使敌军降服,这才是高明中的最高明。
年轻的时候读这段,感觉孙子对战争的进程太理想化了,能胜能赢就不错了,哪有那么多的机会做到不战屈人之兵,其实,现在读来,不是不能,而是自己对胜负的认知有局限,当时理解不了而已。
就拿现在挺流行的一句话:你永远赚不到超越你认知的钱。
后来,读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这位19世纪的欧洲军事战略家提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这对照看,兵圣孙子其实在说,军事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全国为上,全军为上,不战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单纯的强调百战百胜,很有可能战术上赢了,最后失掉的是整个战略目的。
孙子给出的制胜谋略就是: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就是说通过谋略来获得胜利是第一等,谋略是什么?是一种根据情况,综合应用政治、军事、外交等策略和方法的能力;通过外交手段,用政治的方式获得胜利是下一等的策略;再次一等就是通过武力来获得胜利;最下策才是通过攻击敌人坚固城池的方式获得胜利。
孙子兵法读后感之谋攻篇:不战而胜
孙子兵法读后感之谋攻篇:不战而胜孙子兵法读后感之谋攻篇:不战而胜孙子兵法读后感之谋攻篇:不战而胜!上一篇主要讲的是《孙子兵法》的第三篇(谋攻篇)的第三部分,知彼知己,告诉我们“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的思想。
这一篇文章主要介绍《孙子兵法》的第三篇“谋攻篇”的第四部分,不战而胜。
一、兵法解析军、旅、卒、伍是古代军队的编制,12500人为军,500人为旅,100人为卒,50人为伍。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意思就是:大凡用兵的法则,使敌国完整地屈服是上策,而出兵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而出兵击破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完整地降服是上策,而出兵击破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完整地降服是上策,而出兵击破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完整地降服是上策,而出兵击破它就次一等。
所以百战百胜并不是最好的制胜韬略,不战而使敌人屈服,才算是其中最好的。
孙子透彻地阐发了全胜战略的思想内容。
他一气说出五个“全”字,并用五个“破”字作为反衬,给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
他主张对敌要尽量做到不战而战,这样才能全其国,全其军,全其旅,全其卒,全其伍,才能不战而胜。
为什么百战百胜却不是善之善者呢?因为孙子所追求的不是那种付出惨重代价的苦涩的胜利之果,而是要获得既迫使敌人屈服又使自己丝毫不损的“全胜”。
孙子认为,即使一方百战百胜,也要出动战车千辆,辎重车千辆,军队十万,还得千里运粮,这样日费千金,何况战场上双方拼杀,“杀敌三千自损八百”,所以百战百胜并不是最好的,如果“伐谋”“伐交”,不费一兵一卒就使敌人降服,这自然是最佳的选择了。
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谋略,内涵十分丰富,它包括以下内容:其一,从实行条件看,它是以强大的实力为后盾,这种实力不单指军事,还包括政治、经济、外交诸多方面。
孙子兵法谋攻篇给人的启示
孙子兵法谋攻篇给人的启示
《孙子兵法》是一本关于战争策略的典籍,其中的谋攻篇探讨了如何在战争中制定最佳的战略计划。
这一篇章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不仅适用于军事领域,也可以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
首先,我们需要认清自己和对手的实力和弱点。
只有了解自己和对手的情况,才能制定出最佳的计划。
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了解对手的优劣之处,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机遇。
其次,我们需要灵活应变,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战略。
在生活和工作中,也需要及时调整计划,因应各种不可预测的情况,以达到最佳效果。
再次,我们需要善于运用智慧,化解危机,赢得胜利。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需要善于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从而取得成功。
总之,《孙子兵法》谋攻篇给我们的启示不仅仅适用于军事领域,也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成功。
我们需要认清自己和对手的情况,灵活应变,善于运用智慧,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
- 1 -。
孙子兵法谋攻篇读后感
孙子兵法谋攻篇读后感孙子兵法谋攻篇读后感(通用24篇)孙子兵法谋攻篇读后感篇1提起《孙子兵法》,相信大多数人都不陌生,甚至有人还可以背诵其中的名言警句。
可是不知道又有多少人真真正正地阅读过它呢?真真正正地了解到它的价值呢?本人认为这是一本十分值得阅读的书籍,并不只是因为它是中国名著,更因为它的价值所在。
《孙子兵法》这部中国古代兵学名著虽然仅有5000余字,却以其博大精深的战争哲理、启迪心灵的斗争智慧在中外军事思想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以我的人生经验来说,亦感受颇深。
如《计篇》中“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
”指的是在作战前经过认真的研究,分析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制订出详细的作战方案,胜利的把握就大,否则,胜利的可能性就小。
这就好比我来做项目策划以及预算,准备的越充分,越有可能获得成功。
《作战篇》中“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指的是远征军队的粮草应在作战国征取,如果从本国运至战场就劳命伤财。
这点就拿公司来说,一个公司的流动资金是有限的,不可能全部用来存货进货,所以他们要有周密的计划,财务部的人员就要做好相应的预算,各部门的需要都需要考虑周全。
《谋攻篇》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意思是说,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战必败的份儿了。
就说两个公司做竞争对手,如果能事先了解清楚一个公司的产品以及发展方向,充分了解自己公司的发展前景与弊端,那么在做出计划,打胜的机会就大大提高。
《孙子兵法》的谋略制胜思想及现实启示
《孙子兵法》的谋略制胜思想及现实启示《孙子兵法》的谋略制胜思想及现实启示军事谋略是《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主要探索了战争制胜的理想目标和基本条件,探索了战争制胜的简要过程和主要方法,体现了原始唯物思想和朴素辩证思维,其思想或思维对当前我们备战和作战均有强烈启示意义。
标签:理想目标;哲学思考;人文情怀;《孙子兵法》《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军事谋略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探讨了战争制胜的目标、条件和策略问题。
一、提供了战争制胜的理想目标和基本条件“兵者诡道”“兵以诈立”,有人习惯性地依此认为《孙子兵法》的军事谋略主要是隐真示假、以迂为直之类的狭义的军事谋略,玩弄技巧,擅长示形,甚至将“美人计”“走为上计”之类的也罗列其中。
其实,无论制胜目标还是用谋条件,《孙子兵法》的见解均非同寻常。
(一)树立了战争制胜的理想目标筹划战争、运筹作战,目的是取得战争的胜利。
但《孙子兵法》并不满足于此,其《谋攻》篇认为“百战百胜”也不过如此。
唯有“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顿而利可全”才是“善之善”。
可见,在《孙子兵法》看来,力争以最小代价获取战争最大胜利才是最理想的目标。
“善之善”“利可全”,这其实也是给军事家、谋略家甚至政治家等制订了一条谋略制胜的理想标准。
《孙子兵法》的真正意图是倡导慎战、备战和善战,反对穷兵黩武、耀武扬威和仓促应战。
这无论以往还是当今,无论中国还是世界,仍然是惊世鸿论。
(二)提供了战争制胜的基本条件谋略是一种思维方法和过程,也是一种思维结果,故强调智商。
而军事谋略作为战争领域的克知制胜的思维活动,尤其强调高智商。
因此,“将者,智、信、仁、勇、严”,《计》篇将“智”作为将领的“五德”之首。
“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智将务食于敌”“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是故智者,必杂于利害。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视,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胜之形,而莫知我所以胜之形”,《孙子兵法》中的《虚实》篇指出,能否用好高智商的间谍,能否很好地解决境外作战的后勤保障问题,能否在作战过程中趋利避害、化险为夷,能否围绕作战目标任务并根据战场变化“因敌制胜”,能否隐藏自己的作战意图却能洞察敌方的作战企图,这才是“大智”。
孙子兵法谋攻篇的感悟及启发
孙子兵法谋攻篇的感悟及启发《孙子兵法谋攻篇的感悟及启发》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孙子兵法》那可真是了不起啊!尤其是这谋攻篇,里面的智慧就像那闪闪发光的金子,越琢磨越有意思。
你想想看,打仗可不就像我们过日子一样嘛。
谋攻篇里说要“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多在理呀!咱平时和人打交道,要是能知道对方啥脾气啥想法,自己又有啥优势劣势,那很多事儿不就好办多啦?这不就是在教我们要了解清楚情况再行动嘛。
还有啊,它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哎呀,这可真是太妙啦!就好比咱在生活中,有时候不用大动干戈,靠智慧和策略就能把问题解决了,多省事儿呀!非得争个你死我活的干啥呢,和和气气把事儿办了不好吗?这就像和朋友有点小矛盾,咱非得吵一架不可吗?好好沟通,互相理解一下,不就皆大欢喜啦?“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句话真的是太有道理啦!咱不能光想着用武力去解决问题呀,得先动脑筋,想办法。
就像咱工作中遇到难题,不能一上来就蛮干呀,得先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通过巧妙的安排或者和别人合作来解决,那不是比硬着头皮干强多啦?再想想,要是咱啥事儿都不考虑清楚,莽撞行事,那不就跟没头苍蝇似的乱撞嘛!那能有啥好结果呀?这不就跟谋攻篇里说的“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一个道理嘛!咱可不能犯这样的糊涂呀!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这时候谋攻篇的智慧就能派上用场啦。
比如说遇到竞争,咱不能光想着怎么打败对手,还得想想怎么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
这就像打仗一样,光想着怎么进攻别人,自己没实力也不行呀!而且呀,咱还得懂得取舍。
有时候为了大局,不得不放弃一些小利益。
这就像下棋一样,不能只看眼前这一步,得想着后面几步该怎么走。
要是只盯着眼前那点好处,说不定最后会吃大亏呢!你说这《孙子兵法》谋攻篇是不是特别有用?咱可得好好学学,把这些智慧用到咱的生活中去。
别小看了这些古老的智慧,它们可是经过时间考验的宝贝呀!咱要是能把这些道理都弄明白了,那咱的生活不就过得更顺溜啦?咱可不能把老祖宗的好东西给丢了呀,得把它发扬光大,让它在咱的生活里闪闪发光!。
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篇深度解析
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篇深度解析一、序言《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法著作,是和《三十六计》一起被誉为中国古代武林两大经典之一。
其中第三篇《谋攻篇》是一本关于战争策略的要典。
本文将对《孙子兵法》第三篇进行深度解析,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其中的内容和理念。
二、谋攻篇概述《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篇包括了迂回、乘势、攻城、兵车、合谋、军争共六章。
这篇书主要探讨了在战争策略中如何巧妙地取得优势和胜利。
三、迂回在迂回一章中,孙子强调了迂回战术的重要性。
他认为在战场上迂回能够出奇制胜,并使敌人陷入困境。
他提到了几种迂回战术,包括绕道、伏击和偷袭等。
他强调了掌握时机和选择合适的目标的重要性。
四、乘势乘势一章主要强调了在战争中抓住时机和利用形势的重要性。
孙子认为战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战胜敌人的关键在于把握住时机和灵活地应对形势的变化。
他提到了坚持不懈、主动进攻和积极应战等策略。
五、攻城攻城一章主要探讨了如何攻破敌人的城防。
孙子强调了攻城需要有系统的策略和合理的部署。
他提出了包围、围魏救赵和攻坚等战术。
他还讲到了攻城时需要注意破坏城防的要点,如攻城的顺序、攻城的方法和攻城的时机等。
六、兵车兵车一章主要介绍了兵车在战争中的作用。
孙子认为兵车是一种强大的攻击工具,可以有效地破坏敌人的防线。
他强调了兵车的战术和策略的重要性,包括兵车的部署、兵车的使用和兵车的保护等。
七、合谋合谋一章主要探讨了在战争中如何进行合谋和协作。
孙子认为合谋是战争胜利的关键,只有合谋才能使战争变得有序和有力。
他提到了合谋的要求和合谋的方法,包括合谋的目标、合谋的流程和合谋的实施等。
八、军争军争一章主要介绍了军队之间的竞争。
孙子强调了军争应该以智慧和勇气为基础,而不是仅仅依靠兵力。
他提倡在军争中运用巧妙的策略和战术,如虚实相间、出奇制胜和集中力量等。
九、结语通过对《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篇的深度解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战争中,迂回、乘势、攻城、兵车、合谋和军争等各种策略和战术的重要性。
谋攻篇——《孙子兵法》读后感1500字
谋攻篇——《孙子兵法》读后感1500字谋攻篇——《孙子兵法》读后感1500字【原文】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正文解】通过前面三期的讲解,我们知道,孙子在进行战术谋划时始终坚持一个字——“全”,即做到“兵不战,城不攻,毁不久,皆以谋而屈敌”(梅尧臣语)。
那么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具体的用兵之法又当如何呢?孙子说:“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在这里他讲了六种情况下的应对办法,很有现实指导意义,我们来一一分析。
“十则围之”:“十”是以十敌一,可以理解为己方兵力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而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
“围”这种战术,虽然通常能够一举歼灭敌军,胜算在握,但对军力、阵形、地缘条件的要求极为苛刻,按照杜牧的说法,要做到四面围攻,“必须去敌城稍远,占地既广,守备须严,若非兵多,则有缺漏”。
因此,这种方法仅适用于己方在除了相对数量外其他各方面都不占明显优势的情况,可以充分利用数量优势。
如果敌方军心涣散、将领愚笨,则“围”战大可不必。
“五则攻之”:这句颇为费解,因为“攻”字说的太模糊。
依然是在其他条件都相当的情况下,如果己方军队数量只有对方的五倍,达不到“围”的要求,那应该怎么办呢?陈皞认为,“攻”是指攻城,我不太认可,毕竟本篇已经花了那么大篇幅讲攻城之害,这里再主张攻城便不合逻辑。
杜佑认为,“攻”只是单纯的正面进攻,没有什么复杂的战略含义,这样虽然可以说得通,但似欠深度,毕竟当敌寡我众的时候,敌人通常以守为主,我方采取主动进攻策略是任何一个普通将领都可以想到的,何必在这里说?我们来看看曹操的解释,他说:“以五敌一,则三术为正,二术为奇”,“奇正之辨”兵法中一个经典的命题,最早也是孙子提出来的。
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见势篇),“正”就是常规进攻,“奇”就是出奇制胜,两者配合就是所谓的“惊前掩后,冲东击西”(张预语)。
孙子兵法读后感5篇
孙子兵法读后感5篇如果说《武穆遗书》是武侠小说中的兵学圣典,那么《孙子兵法》绝对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孙子兵法》的读后感,希望给大家提供帮助。
孙子兵法读后感1出奇制胜——孙子兵法读后感之兵势篇:这一篇文章主要介绍《孙子兵法》的第五篇“兵势篇”的第二部分,出奇制胜。
一、兵法解析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意思就是:一般的作战,通常是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取胜。
所以说,善于出奇的人,其变化就像天地那样不可穷尽,像江河那样永不枯竭。
奇与正时孙子兵法中最生动、最富有创造性的内容之一,孙子认为用兵有奇正,奇正结合才能出奇制胜。
《孙子十一家注》杜佑云:“凡战,所谓奇者,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
”可见,正指用兵的常法,奇指用兵的变化。
纵观战史,奇正配合运用,善于用兵的人,无处不用正,又无处不用奇。
奇与正相比较,奇变之法表现的更为丰富,对于取胜的价值更高。
因此,兵家的谋略思想多放在出奇制胜上。
《鬼谷子·谋篇》曰:“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
”出奇制胜,就是用奇谋奇招,出其不意,战胜对手。
二战初期,德国在军事上取得了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胜利。
它出动成千上万辆坦克飞机,闪击波兰,迫降荷兰,占领丹麦,绕过马奇诺防线,从阿登山区长驱直入,使巴黎屈膝投降,甚至让大英帝国龟缩在英伦三岛。
德军的胜利使世人瞠目结舌,论实力,德国并不比欧洲英、法等国强大,但它却在一两年内占领了大半个欧洲,其主要原因是它在战略思想上能突破传统军事思想束缚。
当时,欧洲各国崇尚的是过时的阵地防御作战思想,没有觉察到坦克、飞机等高速突击兵器的出现带来的作战方式、方法的革命。
而德国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一点。
他们利用坦克集团和飞机配合作战,发明了闪击战术,在二战初期取得了惊人的胜利。
超乎常理、突破常规是兵家奇谋奇招的主要特征。
因为不符合常理,常规,往往容易被人忽视,从而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
汉代井陉(xing)之战,韩信以寡敌众,战胜20万之众的赵军,靠的是背水列阵,犯兵家之“忌”的战术;飞将军李广率20余骑与匈奴大军遭遇能从容脱身,靠的是不慌不忙,以假乱真,使匈奴误以为诱兵而不敢出击;第四次中东战争初期,埃及军队突破以色列巴列夫防线,是利用了赎罪节,在斋月里大开杀戒。
孙子兵法读后感之谋攻篇:不战而胜
孙子兵法读后感之谋攻篇:不战而胜孙子兵法读后感之谋攻篇:不战而胜孙子兵法读后感之谋攻篇:不战而胜!上一篇主要讲的是《孙子兵法》的第三篇(谋攻篇)的第三部分,知彼知己,告诉我们“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的思想。
这一篇文章主要介绍《孙子兵法》的第三篇“谋攻篇”的第四部分,不战而胜。
一、兵法解析军、旅、卒、伍是古代军队的编制,12500人为军,500人为旅,100人为卒,50人为伍。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意思就是:大凡用兵的法则,使敌国完整地屈服是上策,而出兵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而出兵击破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完整地降服是上策,而出兵击破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完整地降服是上策,而出兵击破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完整地降服是上策,而出兵击破它就次一等。
所以百战百胜并不是最好的制胜韬略,不战而使敌人屈服,才算是其中最好的。
孙子透彻地阐发了全胜战略的思想内容。
他一气说出五个“全”字,并用五个“破”字作为反衬,给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
他主张对敌要尽量做到不战而战,这样才能全其国,全其军,全其旅,全其卒,全其伍,才能不战而胜。
为什么百战百胜却不是善之善者呢?因为孙子所追求的不是那种付出惨重代价的苦涩的胜利之果,而是要获得既迫使敌人屈服又使自己丝毫不损的“全胜”。
孙子认为,即使一方百战百胜,也要出动战车千辆,辎重车千辆,军队十万,还得千里运粮,这样日费千金,何况战场上双方拼杀,“杀敌三千自损八百”,所以百战百胜并不是最好的,如果“伐谋”“伐交”,不费一兵一卒就使敌人降服,这自然是最佳的选择了。
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谋略,内涵十分丰富,它包括以下内容:其一,从实行条件看,它是以强大的实力为后盾,这种实力不单指军事,还包括政治、经济、外交诸多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读后感-谋攻篇之解析制胜手段
导读:读书笔记孙子兵法读后感-谋攻篇之解析制胜手段,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孙子兵法读后感-谋攻篇之解析制胜手段:
上一篇主要讲的是《孙子兵法》的第三篇(谋攻篇)的第一部分,上下齐心,告诉我们“知胜有五:······上下同欲者胜。
”的思想。
这一篇文章主要介绍《孙子兵法》的第三篇“谋攻篇”的第二部分,解析制胜手段。
一、兵法解析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轒(fen)輼(wen),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yin),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意思就是:
用兵的上策是以谋胜敌,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取胜,再次是使用武力胜敌,下策是攻城。
攻城的办法是不得已的。
修造大盾和四轮车,准备攻城的器械,三个月才能完成;构筑攻城用的土山,又要花费三个月才能竣工。
将帅非常较早愤怒,指挥士兵像蚂蚁一样去爬梯工程,
士兵伤亡三分之一,而城还是攻不下,这就是攻城的危害。
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是使敌人屈服而不靠直接交战;夺取敌人的城堡而不靠硬攻,毁灭敌人的国家而不须旷日久战。
一定要用全胜的谋略战胜于天下,这样军队就不至于疲惫受挫,而胜利可以完满地获得,这就是以计谋胜敌的法则。
孙子在这里提出了制胜的四种手段:伐谋、伐交、伐兵、攻城,并对这四种手段进行了比较,认为伐谋最佳,伐交差之,伐兵又差之,而攻城是不得已的。
他认为应首先争取以“伐谋”“伐交”取胜,以达到全胜的目的。
所谓“伐谋”是指兵不血刃,用谋略制胜,即“不战而屈人之兵”;而“伐交”指通过外交谋略制胜于敌,分化敌国同盟,扩大自己盟国,迫使敌人孤立无援而最终屈服。
还记得烛之武游说秦穆公吗?
公元前630年,郑国遭到秦晋两国军队围攻,危在旦夕。
经过商榷,郑文公最终决定让老臣烛之武去见秦穆公。
烛之武来到秦军营中。
“晋秦已经包围了郑国,郑国知道自己要灭亡了,如果我们的灭亡对秦有好处,那郑国倒也死心了”,面对霸气十足的秦穆公,烛之武开门见山地分析道:
“可是秦与郑并不接壤,越过晋国去占领郑国那是很为难的,最终只会增加晋国土地。
晋国的强大就意味着秦的削弱。
如果留着郑国,照应秦国往来的使者,对秦有利无害。
而晋是一个贪婪的国家,灭掉
郑之后,他必然西向扩张,会损害秦国的利益。
”
烛之武这一番分析,最终打动了秦穆公,他答应郑国的请求,立即撤兵,并和郑签订盟约,还留下杞子等将军,带领2000秦军,帮助郑国守城。
秦军悄悄撤退,使晋文公非常气恼,无奈孤掌难鸣,只好偃旗息鼓,撤军回国。
“伐谋”“伐交”谋略使郑国危如累卵的形势化险为夷。
“伐谋”“伐交”,兵不血刃,不进战场如此,商场竞争又何尝不是这样。
在商战中为了取得优势,高明的企业家往往以计谋和结交盟友的方式,使竞争对手陷入困境,从而确保自己的市场和企业利益。
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面临着国内外电脑电子行业的巨大挑战,为了摆脱困境,公司总裁用买下股权的方式与几家具有竞争力的电子设备公司接下联盟。
1982年以2.5亿美元买下美国英特尔公司12%的股权;1993年又以2028亿美元收购另一家著名的电讯设备企业罗姆公司15%的股权。
商用公司这样做,是为了利用英特尔和罗姆的优势,帮助他维持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和办公室自动化设备上的霸主地位,用收购的方式使竞争对手成为盟友,使其在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竞争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二、古今联想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意思是说:
百战百胜,还不算高命中最高明的,不战而使敌人屈服,才算得上是高命中最高明的,所以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胜敌,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取胜。
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企业除了在产品品质、品类、价格、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外,还要注意伐交。
要不失时机地采用外交手段,展开外交攻势,才能在竞争中领先。
企业的外交活动,离不开谈判。
谈判是经营者最重要的技巧,也是最常被忽视的技巧。
谈判是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
谈判是以某种商品(或技术与设备)买卖及其交易条件洽谈协商,以致达成交易的过程,也就是运用竞争的技巧与艺术,通过谈判达到对立统一的过程。
一个有效的谈判者,应该心智机敏,而且具有无限的耐性;能巧言掩饰,但不欺诈行骗;能取信于民,而不轻信他人;能谦恭节制,但又刚毅果断。
使用娴熟的技巧,创造彼此需求的满足,是企业谈判技巧的最高境界。
三、读后感
通往成功的路有很多,方式很多,看你如何去选择简单的那条。
读完这篇文章又让我联想到了很多,很多感慨。
这个世界已不是原来的世界,这个社会也不是一个纯情的社会,什么都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为了利益,敌人可能会成为自己的朋
友,为了利益,朋友可能会成为自己的敌人,世事难料!
语言是一门艺术啊,交流是一门学问,一个好的外交官足以抵挡几个军队,这就是语言的威力。
至于谋略,外交这些手段,我认为是优先准备的,优先考虑的,优先选择的。
作者:浩瀚若烟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