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3轴向拉压变形(3rd)
轴向拉压变形模板PPT课件
B 1
3D
A1 A
C
下图,3号杆的尺寸误差为
2
求各杆的装配内力。
第36页/共51页
拉压杆超静定问题
B
3D
C
1 2
FN3
FN1 FN2
A1
A
A1 解:① 平衡方程
L3 A1
② 变形方程
L1
L2
A
第37页/共51页
FN3
FN1 FN2
(3) 本构方程
A1
L3 A1
(4)联立求解
L1
L2
A
第38页/共51页
1 2
A
L2 L3
L1
A1
FN3
拉压杆超静定问题
解:① 平衡方程
Fx FN1 sin FN2 sin 0
Fy FN1 cos FN2 cos FN3 0
② 变形方程
③ 本构方程
FN1 FN2
A
第40页/共51页
由变形和本构方程消除位移未知量。
拉压杆超静定问题
B
D
C
3
E1 A1
FN3
1
2
F E1 A1
cos3
E3 A3
F
联解(1),(2),⑸式:
令 E3 A3 m
E1 A1
轴向 刚度比
FN1 FN2
(FN1 FN2 ) cos FN3 F 0 FN1l1 FN3l3 cos
E1A1 E3l3
FN1
FN2
F cos2 m 2 cos3
F
FN3 1 2 cos3
Foam structures with a negative Poisson's ratio, Science, 235 1038-1040 (1987).
6+第三章+轴向拉压变形——材料力学课件PPT
FN21 2l 2EA
FN22l 2EA
FN23l 2EA
F 2l( 2 EA
1)
45 B A2
3、位移计算
F
W= FfBy 2
Vε
f By
2Fl( 2 EA
1)
8
第三章 轴向拉压变形
例:用能量法求A,C相对位移。
D
解:1、轴力分析
1
周边四杆轴力: 2
FN1 2 F
FA
2
C
F
杆2轴力: FN 2 F
2、应变能、外力功计算
B
Vε
4FN21l 2EA
FN22 2l 2EA
2 2 F 2l ,
2EA
W
1 2
F
A
/
C
,
3、位移计算 Vε W ,
(2 2)Fl
A/C
EA
9
➢ 总结:
第三章 轴向拉压变形
1、不用通过画变形图来确定节点的位移。 2、只能求解沿载荷作用线方向的位移。 3、同时作用有多个载荷时,无法求载荷的相应位移。
第三章 轴向拉压变形
上一讲回顾
★拉压杆变形
l FNl , EA 为拉压刚度, l伸长为正,缩短为负。
EA
l
l
FN ( x) EA( x)
dx(变截面、变轴力杆),l
n
i 1
EFiNAlii(阶梯形杆)
★拉压杆横向变形与泊松比
泊松比(0 0.5)
★叠加原理及其应用范围
★桁架小变形节点位移 1)按结构原始尺寸计算约束反力与内力; 2)由切线代圆弧的方法计算节点位移。
•应变能( V):构件因变形贮存能量。
•弹性体功能原理: Vε W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功能原理成立条件:载荷由零逐渐缓慢增加,动能与 热能等的变化可忽略不计。
第3章 轴向拉压变形
第三章轴向拉压变形研究目的:1、分析拉压杆的拉压刚度;2、求解简单静不定问题。
东汉经学家郑玄(127—200)对《考工记·弓人》中“量其力,有三均”作了这样的注释:“假令弓力胜三石,引之中三尺,弛其弦,以绳缓擐之,每加物一石,则张一尺。
”(图)2) 计算横向应变计算横向变形3)预紧力:)(5.54kN A N =⋅=σ33'1015.0105.03.0--⨯-=⨯⨯-=-=μεεmmd d 015.010*******.033'-=⨯⨯⨯-=⋅=∆--ε例:螺栓•M12螺栓内径d 1=10.1mm ,拧紧后在计算长度l =80mm内伸长 l =0.03mm 。
E =210GPa ,求应力和螺栓的预紧力。
3-2 桁架的节点位移节点P ,试)BC()EAl P 122+=CB•静不定的求解:根据静力学平衡条件确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列出独立的平衡方程;然后根据几何、物理关系列出需要的变形补充方程;则可解静不定问题。
补充方程:为求静不定结构的全部未知力,除了利用平衡方程以外,还必须寻找补充方程,且使补充方程的数目等于多余未知力的数目。
•根据变形几何相容条件,建立变形几何相容方程,结合物理关系(胡克定律),则可列出需要的补充方程。
归纳起来,求解静不定问题的步骤是:(1).根据分离体的平衡条件,建立独立的平衡方程;(2).根据变形协调条件,建立方程补充方程(3).利用胡克定律,改写补充方程;(4). 联立求解以上计算表明,在静不定结构中,温度应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在铁路钢轨接头处、混凝土路面中,通常都留有空隙;高温管道隔一段距离要设一个弯道,都为考虑温度的影响,调节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伸缩。
如果忽视了温度变化的影响,将会导致破坏或妨碍结构物的正常工作。
如杆为钢杆,αl =1.2⨯10-5/(o C), E =210GPa, 如温度升高∆t =40 o C ,杆内的温度应力为压应力)MPa(100=∆=t E l ασ。
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变形公式_概述及解释说明
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变形公式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主要介绍轴向拉伸和压缩下物体的变形公式及其解释说明。
在工程领域中,了解材料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变形规律对设计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轴向拉伸和压缩是常见的应力状态,通过研究这两种情况下的变形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物体的变形行为。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引言部分主要对文章进行总览和概述。
接下来,“2. 轴向拉伸时的变形公式”将详细介绍轴向拉伸过程中物体的变形规律,并包括弹性阶段和塑性阶段的应变公式以及变形模量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3. 轴向压缩时的变形公式”将探讨轴向压缩情况下物体的应变规律,并包括弹性阶段和塑性阶段的应变公式,以及计算压缩强度和稳定塑性流动区域大小的方法。
“4 结论”将总结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变形规律与公式,并展望其在工程实践中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系统地介绍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物体变形的公式及其解释说明。
通过深入探讨材料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变形规律,旨在增强读者对工程材料性能的理解,并提供有关设计和应用方面的参考。
此外,文章还将揭示轴向拉伸和压缩时变形公式的工程实践意义,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2. 轴向拉伸时的变形公式2.1 弹性阶段的应变公式:在轴向拉伸时,当物体处于弹性阶段时,变形可以通过应变来描述。
应变是指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产生的长度或形状改变与初始长度或形状之比。
弹性阶段的应变公式可以用胡克定律表示,即应力和应变成正比。
应变公式可以表示为:ε= σ/ E其中,ε表示轴向拉伸时的应变,σ表示受试样所受到的轴向拉伸力,E表示材料的弹性模量。
2.2 塑性阶段的应变公式:当材料超过其弹性极限,进入塑性阶段时,其应变特性就会发生改变。
塑性阶段的应变公式可以通过流动理论进行描述。
在塑性阶段中,通常采用等效塑性应变概念。
等效塑性应变是根据材料的真实应力-真实塑性曲线(即压缩-延展曲线)求得,在一定条件下模拟材料的本构关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力学-轴向拉压变形PPT课件
*静不定度:未知力数与有效 平衡方程数之差。
B 1 静定问题
23
例:画节点A的位移
第三章 轴向拉压变形
1
2
3
B
A
B
A
F
24
第三章 轴向拉压变形
例:求A,C相对位移
FA
D
O
B
*设想固定BD中点 和BD方位
C C
F
*D点随OD杆变形
发 生位移,DC杆平 移、伸长、转动, 由对称性,C点到 达C’点。
AC 2CC '
25
第三章 轴向拉压变形
§3-4 拉压与剪切应变能
5
第三章 轴向拉压变形
例:已知E, , D,d,F,求D和d的改变量。
F
F
ds D
d
解: F E AE
4F D2 d2
E
4 F
D2 d2
E
先求内周长,设ds 弧长改变量为du, ’=du/ds
du=’ds
u
d
ds
qx
(2) q q 为x变量
d (l) FN (x)dx EA
解:(a)取长度为x的杆段为分离体;
l
(b)分离体内再取微段d,微段载荷
d
FN x
dF x q d
(c)轴力
FN
x
x
0
dF
x
x
0
q
d
x
(d) d微x 段伸长: d l FN x dx
材料力学ch3-拉压变形
FN2 F2
F2 ( l1 l2 ) F1l1 ( l )分段 EA EA
2. 分解载荷法
F2 ( l1 l2F ) ( lF1 l1 l ) F l 1 1 )分段 l 2 1 2 lF1( l F2 EA EA EA EA
( l )分解载荷 lF1 lF2
FN2 F ( 压缩)
FN1 l1 2F 2l 2Fl ( 伸长) l1 EA E1 A1 EA
FN2 l2 Fl l 2 (缩短) E2 A2 EA
2. 作图法求节点位移 圆弧法 作圆弧A1A’、A2A’ 切线代圆弧法 将圆弧A1A’用 其切线A1A3代替 3. 节点位移计算
l
A1
B
A
l f A l cos a l tg a sin a AA cos a
(l l ) A1 B A1 A
切线代圆弧
节点位移分析
图示桁架,试求节点 A 的水平与铅垂位移, 已知 :E1A1= E2A2=EA,l2=l
1. 轴力与变形分析
FN1 2F ( 拉伸)
横截面内任一点, 任意面内方向上的应变
横向变形与泊松比 泊松比
'
试验表明:在比例极限内,’ ,并异号
-泊松比 (横向变形系数)
Poisson’s Ratio
0 0.5
• 对于绝大多数各向同性材料
• 弹性理论证明: 等温下各向同性线弹性材料 1 0.5
线弹性杆的拉压应变能V来自ε WF l V ε 2 EA
2 N
拉压与剪切应变能密度
拉压应变能密度
dV ε
dxdz dy
2
材料力学-3轴向拉压变形
例2:杆件受力如图所示。 (1)计算杆件各段的变形即全杆的总变形; (2)计算B,C,D,E,F诸截面的相对于A截面的位移,并绘制 全杆各截面相对于A截面的位移沿杆轴的变化规律图。 1.5EA B 2EA C A D EA 刚体 a a a 5P E EA 2P a F
4P
a
解:
§3-2
B'
D'
A 800
B
60° 60° D C 400 P 400
L 1.36 2 sin 60 2 sin 60o 0.79 mm
§3-3 拉压与剪切应变能 一、应变能:杆件发生弹性变形,外力功转变为变形能贮存
于杆内,这种能成为应变能(Strain Energy)用“ V ”表示。
A RA
P B 3
+
B P
C P
D RD
P 3
P 3
+
P 3
2P 3 P B A 3EA
+
_
BA
2P 3
DA 0
_
P C A 3EA
例10木制短柱的四角用四个40404的等边角钢加固,角钢和木
材的许用应力分别为[]1=160M Pa和[]2=12MPa,弹性模量分 别为E1=200GPa 和 E2 =10GPa;求许可载荷P。 P P y 4N1 N2 解:平衡方程:
B
3 1
D
C
2 N3
X N
Y N
N2
1
1
sin N 2 sin 0
A P
cos N 2 cos N 3 P 0
N1
材料力学 单辉祖主编 第三版 第三章 轴向拉压变形
FN A
轴向正应变:
l1 l l
Hooke’s
Law
FN A
E
l l
轴向变形
FN EA
变形分析
FN EA
胡克定律反映了在比例极限范围内,轴 向伸长和轴力的线性关系
杆件的轴向伸长l与轴力FN, 杆件长度l 成正比,而EA成反比 由于EA越大,杆件的变形越小;EA越小, 变形越大,因此,称EA为杆件的(抗拉) 刚度
第三章
轴向拉压变形
3.1 拉压杆的变形与叠加原理
变形分析
实验发现,拉(压)直杆的变形主要是 轴向变形(纵向变形)
– 当杆拉伸时,杆沿轴向伸长,同时伴随着 横向尺寸的略有缩短 – 当杆压缩时,其轴向尺寸缩短,而横向尺 寸略有增大
F
b
b1
F
l
l1
变形分析
F b l
b1 l1
F
轴向变形
轴向正应力:
l P FN1 L EA 4 Pl EA
2P
EXAMPLE-多力杆
杆件在外力F2=-2P作用 下,左部分杆件的内力 FN2=-2P 右面部分不受力,所以 内力为零。
2P P
l
3l P
2P
这样,杆件在外力F2 作用下的伸长为
l2 P
FN 2 L EA
2 Pl EA
EXAMPLE-多力杆
多于约束
多于约束
静不定问题-概念
求解静不定问题的基本方法
静定与静不定的辩证关系——多余约束的两 种作用: 增加了未知力个数,同时增加对变形的限制 与约束,前者使问题变为不可解,后者使问题变 为可解 求解静不定问题的基本方法——平衡、变形 协调、本构关系(现在的本构关系体现为力与杆 件伸长的关系)
材料力学-3轴向拉压变形.
A
L1
B L1
L2 uB F
L2
vB
C B'
解:变形图如图2, B点位移至B'点,由图知:
vB
L1c tg
L2
sin
uB L1
例3:试定性画出图示结构中节点B的位移图。
1
2
α B
P
N2
N1
α B
P
1
2
α
α B’
B ΔL2 B2
例4 设横梁ABCD为刚梁,横截面面积为 76.36mm²的钢索绕过 无摩擦的定滑轮。设 P=20kN,试求刚索的应力和 C点的垂直 位移。设刚索的 E =177GPa。
由此可见:两解相同,即几个载荷同时作用所产生的总效果, 等于各载荷单独作用所产生的效果的总和。 ——力的叠加原理(线代数方程)
适用范围:(物理线性、几何线性、小变形)。 叠加原理:将复杂问题可化为许多简单问题叠加。
例1: 受拉空心圆杆内周长是变大还是变小,改变量多少? P
解:
E
P AE
4P D2 d 2
A1.5EAB 2EA C
D EA E EA F
4P
刚体
5P
2P
a
a
a
a
a
解:
§3-2 桁架的节点位移
一、 小变形放大图与位移的求法。 1、怎样画小变形放大图?
A
B
求各杆的变形量△Li ,如图;
L1
L2
C
变形图严格画法,图中弧线;
L2 P L1 C' C"
变形图近似画法,图中弧之切线。
2、写出图2中B点位移与两杆变形间的关系
A 76.36
A
材料力学第三章 轴向拉压变形
由⑵式与⑷式联立解得得: 式与⑷式联立解得得: ⑷
B FB
F FA = FN AC = 3 2F FB = FN BC = 3
×
装配应力 ⒈ 装配应力 超静定结构,由于构件制造误差, 超静定结构,由于构件制造误差,在装配时构件内部会 产生装配应力。静定结构不会产生装配应力。 产生装配应力。静定结构不会产生装配应力。 装配应力 装配应力 静定结构
⑷
FN 1 + 2 FN 2 − 2 F = 0
FN 2 = 2 FN 1
解得: 解得:
}
FN 1
2P 4P = , FN 2 = 5 5
×
解拉压超静定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解拉压超静定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⑴画变形的几何图; 画变形的几何图; ⑵根据变形图,建立变形的几何方程; 根据变形图,建立变形的几何方程; ⑶画受力图,其中杆件的轴力应根据变形图来画,即变 画受力图,其中杆件的轴力应根据变形图来画, 形为拉伸杆件的轴力按拉力画, 形为拉伸杆件的轴力按拉力画,变形为压缩杆件的轴力按压 力画; 力画; ⑷根据受力图,建立平衡方程; 根据受力图,建立平衡方程; ⑸根据虎克定律,建立物理方程; 根据虎克定律,建立物理方程; ⑹将物理方程代入几何方程得补充方程; 将物理方程代入几何方程得补充方程; ⑺联立平衡方程与补充方程求解未知量。 联立平衡方程与补充方程求解未知量。
×
求图示结构中刚性杆AB 中点 的位移δC。 中点C 例4 求图示结构中刚性杆
① 2EA EA ②
解:由平衡方程得 l
A
δA
a δC
C a
δB
B
F
P FN 1 = FN 2 = 2 FN 1l Fl δ A = ∆l1 = = EA 2 EA FN 2 l Fl δ B = ∆l 2 = = 2 EA 4 EA
003 第三章 轴向拉压变形
2、几何方程:
2L2 L1 L3
3、力的补充方程:
FN1
△L 1
FN L L 2 FN 2 FN 1 FN 3 EA
4、联立平衡方程和补充方程得:
F △L 3
1 1 5 FN 1 F ; FN 2 F ; FN 3 F . 6 3 6 25
解:、平衡方程:
、几何方程:
N1
FN 2 F 0
L1 L2
、力的补充方程:
FN L L EA
FN 1 L1 F L N2 2 E1 A1 E2 A2 23
、联立平衡方程和补充方程得:
FN1 0.07F ; FN 2 0.72F
、求结构的许可载荷:
FN max max FN max A A FN 1max A 1 0.07F max A 1 1 1 1
18
C1
§3—2 拉压超静定
一、概念 1、静定:结构或杆件的未知力个数等于有效静力方程的个数, 只利用有效静力方程就可以求出所有的未知力。 2、超静定:结构或杆件的未知力个数大于有效静力方程的个数, 只利用有效静力方程不能求出所有的未知力。 3、多余约束:在超静定系统中多余维 持结构几何不变性所需要的杆或支座。
正应变——微小线段单位长度的变形。
8
x
F A F 2F B a
已知:杆件的 E、A、F、a 。 求:△LAC、δB(B 截面位移) εAB (AB 段的正应变)。 3F 解:1、画FN 图:
a
C
FN
2、计算:
FN L Fa 3Fa 4 Fa (1).L LAC LAB LBC EA EA EA EA
材料力学-第3章 轴向拉压变形
微元应变能
1 dVε = σ dxdz ⋅ ε dy 2
σ dxdz ~ ε dy
dy
x
σ
应变能密度 vε =
z
σε
2
=
σε
2
⋅ dxdydz
σ = Eε
vε =
σ2
2E
36
材料力学-第3章 轴向拉压变形
拉压与剪切应变能
应变能密度(比能) vε的计算公式
2E 适用于所有单一方向存在应力的情况
vp = σp2 / 2E 称为材料的回弹模量, σp —材料 的比例极限 应变能密度的单位为 J/m3(焦耳/米3)
拉压杆的变形与胡克定律
总结:描述材料变形特征的材料常数有哪几个?
1. 弹性模量 2. 泊松比 3. 剪切模量
σ
dx dx + ε dx
σ
ε=
σ
E
E
τ
µσ ε′ = = − µε −
γ
τ
τ = Gγ
三个常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E G= 2(1 + µ )
8
材料力学-第3章 轴向拉压变形
拉压杆的变形与胡克定律
C ⇒ C ′′ C ′′ ⇒ C ′
( 4 F + 2 F2 ) l ′′ =CD = 1 因为:CC ∆l EA cos 30° CC ′′ CC ′= = 2∆lCD 所以: sin 30°
∠CC ′C ′′ = = ∠BCD 30°
AA′= 2CC ′= 4∆lCD
29
材料力学-第3章 轴向拉压变形
∆
δ
31
材料力学-第3章 轴向拉压变形
拉压与剪切应变能
•
物体因变形而储存在物体内部的能量称为物体的变形能 或应变能。用 Vε 表示。 由于外力是缓慢作用到物体上的(静荷载),可以忽略 物体动能的改变,在弹性变形范围内,物体无热能的改 变,故由能量守恒原理可知:外力在变形过程中所做的 功等于物体的变形能(应变能) 即: Vε = W
第3章-轴向拉压变形
弹性体功能原理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弹性体因变形所储存的应变能, 数值上等于外力所作的功
Vε W
功能原理成立条件:载荷由零逐渐缓慢增大,弹性 体处于准静态,以致动能与热能等的变化,均可忽略不 计。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22
外力功与应变能计算
一般弹性体 广义载荷 f : 0 F
相应位移 : 0
第 3 章 轴向拉压变形
本章主要研究:
轴向拉压变形分析 节点位移分析 简单拉压静不定问题分析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1
§1 引言
§2 拉压杆的变形与叠加原理
§3 桁架节点位移分析与小变形概念 §4 拉压与剪切应变能
§5 简单拉压静不定问题
§6 热应力与初应力 §7 拉压杆弹塑性分析 §8 结构优化设计概念简介
dW fd
弹性体
f f k
k : 线弹性体在载荷作
用点、沿载荷作用方向 产生单位位移所需之力 - 刚度系数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W
Δ
0
fd kd
0
Δ
2 FN l FΔ W 2 2 EA
23
例 3-6 用能量法计算By 解:1. 轴力分析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2
§1 引 言
杆件的轴向拉压变形问题,可以分为静定 问题和静不定问题。 分析轴向拉压变形的基础是胡克定律,在 此基础上建立了几何法、叠加法和能量法。
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3
§2 拉压杆的变形与叠加原理
拉压杆的轴向变形与胡克定律 拉压杆的横向变形与泊松比 叠加原理 例题
刚体 EA
解:1. 计算 FN
M B 0,
材料力学(1)(高起专)阶段性作业4
材料力学(1)(高起专)阶段性作业4单选题1. 对于塑性材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_______:(1)试件受拉过程中出现屈服和颈缩现象;(2)抗压缩强度比抗拉伸强度高出许多;(3)抗冲击的性能好;(5分)(A) (1)和(2)(B) (2)和(3)(C) (3)和(1)(D) (2)参考答案:D2. 根据均匀性假设,可以认为固体的_______在各点处相同。
(5分)(A) 应力(B) 应变(C) 材料的力学性质(D) 变形参考答案:C3. 塑性金属材料经过冷作硬化处理后,其力学性质(即机械性质)发生变化。
结果是材料_____。
(5分)(A) 降低了比例极限,提高了塑性(B) 提高了比例极限,降低了塑性(C) 提高了比例极限和弹性模量(D) 降低了屈服极限和延伸率参考答案:B4. 铸铁试件在轴向压缩实验中,试件剪破裂面方位同主压应力方位间的夹角_____。
(5分)(A) 大于45°(B) 小于45°(C) 等于45°(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参考答案:B5. 单轴拉伸试验如图所示,材料为均质材料,拉伸试样上A、B 两点的距离称为有效标距。
受轴向拉力作用后, 用变形仪量出两点距离的增量为。
若原长为,则杆件轴向线应变为_______。
(5分)(A)(B)(C)(D)参考答案:C6. 抗拉(压)刚度为EA 的等直杆件, 受轴向外力作用,产生轴向拉(压)变形,如图所示。
则该杆件右端横截面相对于左端横截面的轴向位移量为_______。
(5分)(A)(B)(C)(D)参考答案:C7. 圆轴扭转时,轴内危险点处于_____。
(5分)(A) 单向应力状态(B) 纯剪切应力状态(C) 空间应力状态(D) 零应力状态参考答案:B8. 轴向拉压杆件内一点处于单向应力状态。
关于单向应力状态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_____ __。
(5分)(A) 正应力最大的微截面上剪应力必为零(B) 剪应力最大的微截面上正应力为零(C) 正应力最大的微截面与剪应力最大的微截面相交成45度(D) 正应力最大的微截面与正应力最小的微截面必相互正交参考答案:B9. 当低碳钢拉伸试件在单轴拉伸实验时,试件內一点轴向应力(屈服极限)时,试件材料将。
轴向拉压变形
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学院工程力学部1第三章 轴向拉压变形§3—1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 §3—2 桁架的节点位移 §3—3 拉压与剪切应变能 §3—4 简单拉压超静定拉压变形小结2一、概念§3—1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1、轴向变形:轴向尺寸的伸长或缩短。
2、横向变形:横向尺寸的缩小或扩大。
3三、叠加原理①当各段的轴力为常量时—— L L1 L 2 L 3 F Ni L i EA i几个载荷同时作用所产生的变形,等于各载荷单独作用时产生的变形的总和 — 叠加原理②当轴力为x的函数时 N=N(x)—— L d L1 d L2 d L3 FN ( x)dx L EA(3)、使用条件:轴向拉压杆,弹性范围内工作。
应力与应变的关系:(虎克定律的另一种表达方式)L FN L EAFN E L AL E5小结: 变形——构件在外力作用下或温度影响下所引起的形状尺 寸的变化。
弹性变形——外力撤除后,能消失的变形。
塑性变形——外力撤除后,不能消失的变形。
位移——构件内的点或截面,在变形前后位置的改变量。
线应变——微小线段单位长度的变形。
62A aB aCFxF2F 3F例:已知杆件的 E、A、F、a 。
求:△LAC、δ B(B 截面位移) ε AB (AB 段的线应变)。
解:1、画FN 图: 2、计算:FN (1).L FN L EALACLABLBC Fa EA3Fa EA 4Fa EA(2). B LBC( 3 ). AB 3FaEA L AB L ABFa aEA F EA7§3—2 桁架节点位移三角桁架节点位移的几何求法。
怎样画小变形放大图?分析:1、研究节点 C 的受力,确定各杆的内力 FNi;AL1B 2、求各杆的变形量△Li;L2F1F2C3、变形图严格画法,图中弧线; (1) 以A为圆心,AC1为半径画弧线;CL1 (2) 以B为圆心,BC2为半径画弧线;F L2 FC1交点C’就是C点实际位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轴向拉压变形3-2 一外径D=60mm 、内径d =20mm 的空心圆截面杆,杆长l = 400mm ,两端承受轴向拉力F = 200kN 作用。
若弹性模量E = 80GPa ,泊松比μ=0.30。
试计算该杆外径的改变量∆D 及体积改变量∆V 。
解:1. 计算∆D 由于 EAF D DεEAF εμμε-=-=='=Δ , 故有0.0179mmm 1079.1 m 020.00600(π1080060.01020030.04)(π4Δ5229322-=⨯-=-⨯⨯⨯⨯⨯⨯⨯-=--=-='=-).d D E FD EA FDD εD μμ2.计算∆V变形后该杆的体积为 )21()1)(1(])()[(4π)(222εεV εεAl d εd D εD l l A l V '++≈'++='+-'++=''='ε故有337393mm 400m 1000.4 )3.021(m 1080400.010200)21()2(Δ=⨯=⨯-⨯⨯⨯=-='+=-'=-μE Fl εεV V V V 3-4 图示螺栓,拧紧时产生l ∆=0.10mm 的轴向变形。
已知:d 1= 8.0mm ,d 2= 6.8mm ,d 3 = 7.0mm ;l 1=6.0mm ,l 2=29mm ,l 3=8mm ;E = 210GPa ,[σ]=500MPa 。
试求预紧力F ,并校核螺栓的强度。
题3-4图解:1.求预紧力F各段轴力数值上均等于F ,因此, )(π4)(Δ233222211332211d l d l d l E F A l A l A l E F l ++=++=由此得kN 6518N 108651N )007.0008.00068.0029.0008.0006.0(41010.010210π)(4Δπ422239233222211..d l d ld l l E F =⨯=++⨯⨯⨯⨯⨯=++=-2.校核螺栓的强度514MPa Pa 1014.5m 00680πN 1065.184π4822322min max =⨯=⨯⨯⨯===.d F A F σ此值虽然超过][σ,但超过的百分数仅为2.6%,在5%以内,故仍符合强度要求。
3-5 图示桁架,在节点A 处承受载荷F 作用。
从试验中测得杆1与杆2的纵向正应变分别为ε1= 4.0×10-4与ε2= 2.0×10-4。
已知杆1与杆2的横截面面积A 1= A 2=200mm 2,弹性模量E 1= E 2=200GPa 。
试确定载荷F 及其方位角θ之值。
题3-5图解:1.求各杆轴力 16kN N 1061N 10200100.4102004649111N1=⨯=⨯⨯⨯⨯⨯==--.A εE F8kN N 108N 10200100.2102003649222N2=⨯=⨯⨯⨯⨯⨯==--A εE F2.确定F 及θ之值由节点A 的平衡方程0=∑x F 和0=∑y F 得 0sin30sin sin30N1N2=-+ F θF F0cos cos30cos30N2N1=-+θF F F化简后,成为 θF F F sin 2N2N1=-(a)及θF F F cos 2)(3N2N1=+(b)联立求解方程(a )与(b ),得 1925.010)816(310)816()(3tan 33N2N1N2N1=⨯+⨯-=+-=F F F F θ 由此得 9.1089.10≈=θkN 2.21N 102.12N 8910sin 210)816(2sin 43N2N1=⨯=⨯-=-=.θF F F 3-6图示变宽度平板,承受轴向载荷F 作用。
已知板的厚度为δ,长度为l ,左、右端的宽度分别为b 1与b 2,弹性模量为E 。
试计算板的轴向变形。
题3-6图解:对于常轴力变截面的拉压平板,其轴向变形的一般公式为x x b E F x x EA F l l l d )(d )(Δ00⎰⎰==δ(a)由图可知,若自左向右取坐标x ,则该截面的宽度为x lb b b x b 121)(-+= 代入式(a ),于是得12120121ln)(d 1Δb b b b E δFlx x l b b b δE F l l -=⎪⎭⎫ ⎝⎛-+=⎰ 3-7 图示杆件,长为l ,横截面面积为A ,材料密度为ρ,弹性模量为E ,试求自重下杆端截面B 的位移。
题3-7图解:自截面B 向上取坐标y ,y 处的轴力为gAy F ρ=N该处微段d y 的轴向变形为y Egyy EAgAyΔy d d d ρρ==于是得截面B 的位移为Egl y y EgΔlBy 2d 2ρρ==⎰ )(↓3-8 图示为打入土中的混凝土地桩,顶端承受载荷F ,并由作用于地桩的摩擦力所支持。
设沿地桩单位长度的摩擦力为f ,且f = ky 2,式中,k 为常数。
已知地桩的横截面面积为A ,弹性模量为E ,埋入土中的长度为l 。
试求地桩的缩短量δ。
题3-8图解:1. 轴力分析摩擦力的合力为3d d 30 20 kl y ky y f F lly ===⎰⎰根据地桩的轴向平衡,F kl =33由此得33lFk =(a )截面y 处的轴力为3d d 30 2N ky y ky y f F yy===***⎰⎰2. 地桩缩短量计算截面y 处微段d y 的缩短量为 EAyF δd d N =积分得EAkl y y EA k EA y F δl l 12d 3d 40 3 0 N ===⎰⎰将式(a )代入上式,于是得EAFlδ4=3-9 图示刚性横梁AB ,由钢丝绳并经无摩擦滑轮所支持。
设钢丝绳的轴向刚度(即产生单位轴向变形所需之力)为k ,试求当载荷F 作用时端点B 的铅垂位移。
题3-9图解:载荷F 作用后,刚性梁AB 倾斜 (见图3-9)。
设钢丝绳中的轴力为N F ,其总伸长为l Δ。
图3-9以刚性梁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方程∑=0A M 得 )2()(N N b a F b a F a F +=++由此得F F =N由图3-9可以看出, )2( b a y +=θ∆)2()(Δ21b a b a a ΔΔl y y +=++=+=θθθ可见,l Δy Δ=(b)根据k 的定义,有 y k Δl k F ==ΔN于是得kFk F Δy ==N3-10 图示各桁架,各杆各截面的拉压刚度均为EA ,试计算节点A 的水平与铅垂位移。
题3-10图(a )解:利用截面法,求得各杆的轴力分别为(拉力)N2N1F F F == (压力) 2N4F F =0N3=F于是得各杆的变形分别为 )( 21伸长EAFll l =∆=∆ )( 2224伸长=EAFlEA l F l ⋅=∆03=∆l如图3-10(1)所示,根据变形∆l 1与∆l 4确定节点B 的新位置B ’,然后,过该点作长为l +∆l 2的垂线,并过其下端点作水平直线,与过A 点的铅垂线相交于A ’,此即结构变形后节点A 的新位置。
于是可以看出,节点A 的水平与铅垂位移分别为0=Ax Δ()EAFlEA Fl EA Fl EA Fl l l l ΔAy 212222241+=++=∆+∆+∆=图3-10(b )解:显然,杆1与杆2的轴力分别为(拉力)N1F F = 0N2=F于是由图3-10(2)可以看出,节点A 的水平与铅垂位移分别为EA Fl l ΔAx =∆=1 EA Fl l ΔAy =∆=1 3-11 图示桁架ABC ,在节点B 承受集中载荷F 作用。
杆1与杆2的弹性模量均为E ,横截面面积分别为A 1=320mm 2与A 2 =2 580mm 2。
试问在节点B 和C 的位置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为使节点B 的铅垂位移最小,θ应取何值(即确定节点A 的最佳位置)。
题3-11图解:1.求各杆轴力 由图3-11a 得θF F θF F cot sin N2N1==,图3-112.求变形和位移 由图3-11b 得2222N221211N11cot Δ sin22ΔEA θFl EA l F l θEA Fl EA l F l ====, 及)cot sin sin22(tan Δsin Δ221221A θθθA E Fl θl θl ΔBy +=+=3.求θ的最佳值由0d /d =θΔBy ,得 0csc cot 2sin 2sin )sin2cos sin cos22(222221=⋅-+-A θθθθθθθθA 由此得0)cos 31(cos 22231=--θA θA将21A A 与的已知数据代入并化简,得003125.4cos 09375.12cos 23=-+θθ解此三次方程,舍去增根,得5649670cos .θ=由此得θ的最佳值为6.55opt =θ3-12 图示桁架,承受载荷F 作用。
设各杆的长度为l ,横截面面积均为A ,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为σn =B ε,其中n 与B 为由试验测定的已知常数。
试求节点C 的铅垂位移。
题3-12图解:两杆的轴力均为αcos 2N FF =轴向变形则均为Bl A F l B l l nn⎪⎭⎫ ⎝⎛===∆ασεcos 2 于是得节点C 的铅垂位移为αα1cos 2cos +=∆=n nn n Cy B A lF l Δ 3-13 图示结构,梁BD 为刚体,杆1、杆2与杆3的横截面面积与材料均相同。
在梁的中点C 承受集中载荷F 作用。
已知载荷F = 20kN ,各杆的横截面面积均为A =100mm 2,弹性模量E = 200GPa ,梁长l = 1 000mm 。
试计算该点的水平与铅垂位移。
题3-13图解:1.求各杆轴力 由0=∑x F ,得0N2=F由∑=0y F ,得kN 102N3N1===FF F 2.求各杆变形0Δ2=l34-693N11Δ0.50mm m 105.0m 1010010200000.11010Δl EA l F l ==⨯=⨯⨯⨯⨯⨯==- 3.求中点C 的位移 由图3-13易知,图3-13)(mm 50.0Δ )(mm 50.0Δ11↓==→==l Δl Δy x ,3-14 图a 所示桁架,承受载荷F 作用。
设各杆各截面的拉压刚度均为EA ,试求节点B 与C 间的相对位移∆B/C 。
题3-14图解:1. 内力与变形分析利用截面法,求得各杆的轴力分别为(拉力)24N 3N 2N 1N FF F F F ==== (压力)5N F F = 于是得各杆的变形分别为)( 24321伸长EAFll l l l =∆=∆=∆=∆ )( 225缩短EAFlEA l F l =⋅=∆ 2. 位移分析如图b 所示,过点d 与g 分别作杆2与杆3的平行线,并分别与节点C 的铅垂线相交于点e 与h ,然后,在de 与gh 延长线取线段∆l 3与∆l 2,并在其端点m 与n 分别作垂线,得交点C ’,即为节点C 的新位置。